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8篇)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1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印象和认识,教材分物体全部浸没和部分浸入水中两种情况从实验得出原理,并且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加深同学们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二、学生分析
许多学生有过在河里、海里或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的经验,可以让这些同学描述其感受,而后发动学生讨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使其明确他在走向深水区过程排开的水的体积在增大,从而浮力也在增大,而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不同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所以浮力在这种情况下与深度无关,纠正学生由于亲身体验而得出的“越深,浮力越大”的片面理解。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配合边观察边分析的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最终总结结论并归纳实验定律。之后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难点:对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教具:
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一套(溢水杯一个,小桶一个、物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幻灯片
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路:
由于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实验定律,所以演示好教材12-6和12-7的两个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演示完毕得出结论之后,进一步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边归纳
教学流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回答)
2.我们现在可以用那些方法求得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作答)
二、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两种方法来求物体受到的浮力,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需要另外一种方法来求浮力,以解决前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教学流程:
三、新课教学设计
(一)演示实验:
演示教材12-6要求的实验
1.准备实验,通过幻灯片介绍实验的器材。
2.请同学们根据已经学过的内容讨论实验的方法以及步骤,教师做简要的小结。
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中的各种器材的使用及其和幻灯片中器材的对应关系。
4.按照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并在操作时提醒大家注意使用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5.边实验边记录结果,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演示12-7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条件的变化,并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归纳出具有普遍实用价值的实验规律——阿基米德原理。
(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f浮=G排=ρ液gV排,并介绍其适用的范围(气体和液体都适用)。
(三)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通过分步计算培养学生物理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例题1.课本179页例题:(略)(请同学们解答,并引导大家对计算结果做一个讨论,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例题2.体积是100cm3的铁块,有3/4的体积浸在酒精里,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2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的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由于上节课探究了“认识浮力”,本节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猜想,进行探究,集中一个目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循序渐进,同时减少了本节课的容量,易学便教。另外,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而只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并用明了的图示提示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节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所限,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浸在”和“浸没”的区别,“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关系等,因此,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师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那么什么是浮力呢?
回答: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师:用秤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时,需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步骤?
生:先测重力G;再测视重F拉;浮力F浮=GF拉
老师讲解: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次称重法(可以直观的看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师:看看视频演示实验,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么变化的,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呢?
二)学生感受活动:把空的饮料瓶轻轻的压入水中(不要装满),观察水面的变化,并且说说你手臂的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结论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了来自于液体向上的浮力
2.把饮料瓶压的越深,水面上升越多
3.把饮料瓶压的越深,瓶子受到的浮力越大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既然同时和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大家能想到这两个量实际上决定了什么吗?
物体的密度和体积决定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重量)
(三)提出问题: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能建立怎样的直接的数量关系?
老师引导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怎样测出被液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学生过程整理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量出这些液体的重力(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阿基米德的贡献)
学生动手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a.如图1放置烧杯,使水正好不溢出(装满水)
b.如图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G
c.如图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G1
d.如图4将石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减小, 石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流到小桶中,当石块完全浸没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e.如图5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G2
f.利用公式,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空桶和排开水重G2/N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换其他物体再做一次
物重G/N空桶重G1/N物块浸入水中后测力计的读数F/N空桶和排开水重G2/N物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N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N
(四)分析评估
师:我们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什么吗?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
生:物体受到的水的浮力的数量和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大小相等
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在浸没水中和部分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再用溢水杯和薄塑料袋收集所溢出的水,并测出所排的水重即G排液,从而进一步建立浮力与所排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F浮=G排液。
(五)老师针对阿基米德原理总结:1.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2.液体密度相等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3.阿基米德原来适用于气体。
(课后可以建议学生再利用酒精做相类似的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六)阿基米德原理简单的应用
师:人们游泳时,会有这样的体验:慢慢走入水池,发现身体慢慢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一直减小,到最后,没有了脚踏实地的感觉,支持力几乎为零。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人在慢慢走入水池的时候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所以他受到的浮力增大,水池底部给她的支持力也减小。
师:假如一位重500N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受,求人所受浮力的大小?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g=10N/g,水的密度1.0×103g/3)
生:解答。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3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三)教具
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木块、橡皮泥、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学生笔答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填写的答案。教师讲评。
2.270克的铝块体积多大?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在黑板上的计算进行讲评。
二、进行新课
1.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提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并说出分析结果和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称出铁块重(可由学生读值)。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无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变。因此,这个物体无论处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取一块橡皮泥,将它捏成立方体,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重。将它浸没在水中,读取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读值和计算由学生完成)将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实验步骤,求出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测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提问: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的浮力大?
演示: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测出它们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论。教师总结,并结合复习提问2的分析指出,有的同学认为“较轻的物体受的浮力一定大”的看法是错误的。
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
提问: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后放手,铁球下沉,木块上浮,哪个受的浮力大?
学生讨论,教师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分析,教师总结并板书:“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2.例题:(出示小黑板)
①如图12-4所示,甲、乙两球体积相同,浸在水中静止不动哪个球受到的浮力大?为什么?哪个球较重?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解:甲球受到的浮力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甲球浸没在水中,乙球是部分浸没在水中,故,甲球排开水的体积大于乙球排开水的体积。因此,甲球排开的水重大于乙球所排开的水重。所以,甲球受到水的浮力较大。板书:“F甲浮>F乙浮”
浸在水中的甲、乙两球,甲球较重。分析并板书:“甲球悬浮于水中,G甲=F甲浮
乙球漂浮于水面,G乙=F乙浮
因为:F甲浮>F乙浮
所以:G甲>G乙”
小结:解答浮力问题要学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对于漂浮和悬浮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浮力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题:有一个空心铝球,重4.5牛,体积是0.5分米3。如果把这个铝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它是上浮还是下沉?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要求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演算,由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针对演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评。
要求学生答出:
由于铝球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球=0.5分米3=0.5×10-3米3。
F浮=G排水=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0.5×10-3米3=5牛。
因为:F浮>G球,所以铝球上浮。
铝球在水中上浮,一直到露出水面,当F浮=G球=4.5牛时,铝球静止在水面上。此时铝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铝球的重。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铝球是研究对象。判断上浮还是下沉以及最后的状态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公式计算求解。
3.总结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应用弹簧秤进行测量:F浮=G-F。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F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规则固体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此式可计算浸在液体中任意行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布置作业:本章课文后的习题6、7、9。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课型与课时:
科学探究型课2课时
三、重点:
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去猜想。
难点:设计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烧杯、水。
五、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顺序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来,因为在“什么是浮力?”后,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比较好。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提出问题,再教学生进行猜想,可以直奔主题,且猜想也能很好的实施。中间可以不要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进行过渡。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内容是浮力的概念和探究浮力的大小。关于浮力的大小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评估、交流等环节。
第二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无关。这要经历分析论证、实验验证两个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呀!
生:喜欢。
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相传,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亥尼洛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但是,这个国王相当多疑,t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王冠中的金子。国王便要求阿基米德查出王冠是否是由纯金制造的,而且提出要求不能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日苦苦思索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桶后,随着身子进入浴桶,他发现有一部分水从浴桶中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马上意识到了什么,便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忘记了自己还光着身子,便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王宫。一路上高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科学家们发现真理时的喜悦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他这一声高呼便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同学们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吗?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万吨巨轮能够载货远航,巨大的热气球能够腾空而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说一下呢?
生: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浮力。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那么究竟什么是浮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什么是浮力。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老师的要求,明白自己在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
第一,同学们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第二,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数据记录在125业蓝筐内。看一看,示数到底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第三,将钩码拿出水中,看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达到与第二步相同的结果。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实验都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实验做完了,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你用什么方法能够使空气中弹簧测力
记的示数与第二步相同。
生:用手向上托物体。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够得到一个怎样的实验结论呢?
生:我得到的实验结论为: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那么,
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是否有托力的作用呢?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跟我看一下这个实验。
(教师演示书上124业实验7-20)
师:在刚才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把气球的气针插入篮球后,气球膨胀,而此时的杠杆为什么不平衡呢?
生:是因为左边篮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这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的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两个实验都做完了,通过这两个实验同学们又能够得到怎样一个实验结论呢?
生: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很好,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buoyancyforce)
现在我们仍然回到刚才第一个实验中,我们作实验时可以看到把石块放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记的示数变小了,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浸入水中的石块到底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生:石块受到重力G、浮力和拉力,
师:很好,这个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
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
这便是我们学习测量浮力大小的第一种方法,
称之为用称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浮力是否是力的一种呢?
生:是。
师:它是否满足力的三要素呢?
生:满足。
师:因此,浮力也有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力的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在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在向下的重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是竖直向上的。而这三个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所以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
师:以上便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浮力,以及如何用称量量法计算物体的浮力大小。
刚才通过实验得到的称量法计算浮力的公式:
应用这个公式计算浮力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万吨巨轮的重力是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记来测量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如何计算。
师:上课前,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20xx多年前阿基米德发现计算浮力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在阿基米德发现中,他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重温阿基米德的发现。首先,请同学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特殊的杯子,它被称为溢水杯,当向溢水杯倒入水后,水高于溢水口时,水便会从溢水口向外流出,等溢净后。将物体放入溢水杯,用烧杯将水接住,就知道物体放入溢水杯后有多少水被排出。那么,哪位同学能大胆的猜想一下,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我的猜想结果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师:我们的猜想究竟是否正确呢?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验证物体所受浮力与此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7—24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xx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
提醒学生注意: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
(3)解题过程要规范。
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
三、小结本节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3各题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知道是谁说的吗? (生:阿基米德)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课《科学家阿基米德》。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读文要求: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师:具体表现在那?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四、深入精读: (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 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阿基米德怎么爱动脑筋的?(让学生简单叙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的放射原理,把敌人的船烧着了的故事。)
理解重点句子:
a、“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让学生读出沉着、冷静、果断的感觉)
b、“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 (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聪明。反复读读中感悟)
c、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蓬。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蓬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理解“越烧越旺”一词,并让学生举例说。)
师:为什么镜子的光反射到帆蓬上,帆蓬就着火了呢?(引出下一段阿基米德说的话。)
d、“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体现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并利于用科学原理战胜敌人)
(通过这件事,师讲解有关的小知识,关于阿基米德的凹透镜反射的原理,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进一步体现阿基米德的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学习,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浮力,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推导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排除法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方法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浮力知识非常多,有些探究活动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
方法运用
运用运用实验法对浮力的存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运用排除法、推导法确立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
教具
(每组学生都有)
弹簧秤、木块、石块、水槽、矿泉水瓶多个、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溢水杯、小筒、牙膏皮、塑料袋多个、烧杯大小各一个、量筒、剪刀等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多个探究活动穿插地进行,环环相扣,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发进行探究活动。
2.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运用到了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实验法,还运用到了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的排除法、推导法等,可以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发展。
课题引入
1.实验演示:
将乒乓球、木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提问:
为什么它们会漂在水面上?
常见的现象可以引起所有学生的观察思考,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环境。
实验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
观察现象
回答:受到浮力作用课题
一、浮力
提出问题:
1.在水中所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3.你能够用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小结:
一切进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入主动学习状态中。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篇8
训练主题:
本单元以“科学家”为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古。阿基米德到过亚历山大里亚,据说他住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
第一课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5.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中。
1、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2、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3、通读全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读拼音,写词语
yě mán chuài kāifān péng wéi gǎn ( ) ( )( ) ()
jiū zhùdāo jiàn wēn dù xiào mī mī() ( ) ( )()
二.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镇静冷静宁静
1、我们应当( )地对待别人的批评
2、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地说
3、夜,()得想一池春水,灯光朦胧,树影婆娑。
4、他很( ),入党时的誓言还响在耳边。
5、热闹了一天的会场,渐渐( )下来。
第二课时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画出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并谈谈你的感受
2、画出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并谈谈你的感受
3、等一下杀我,这几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 这句话让你感动吗?为什么让你感动?
4、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