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材料(精选5篇)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教材解读中行为失当的表现
1.注重微观知识,忽视宏观结构
【案例1】某教师的教学流程
导入部分:
教师设问:同学们是否了解美国的华尔街运动?美国政府处理此类事件的最高法律依据是什么?(教师意在引出美国1787年宪法。)
新课学习部分:
(1)提问学生“新生的美国面临哪些问题”,介绍华盛顿其人。(意在让学生了解1787年宪法的制定目的。)
(2)通过3则材料的阅读引出联邦政府、州政府的权利、三权分立及其相互制约关系。(对1787年宪法的内容学习的设计。)
(3)设计一个学习活动:模拟记者招待会,两名记者分别采访总统、参议院院长、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以了解其责权。(意在强化1787年宪法的内容掌握。)
(4)问题设计:探究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
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略)
【评点】
历史教材兼具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它对丰富的历史内容作宏观上的叙述,还对一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因果联系、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作入微、透彻的分析。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就要把握历史知识的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将知识按照结构关系进行重组,将书本知识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这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诸多有差异又能相通的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之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增生的重要基础。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教师局限于引导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学习,过于依赖现成素材,缺乏基于大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琐碎,陷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不利于学生对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学习理解和情智发展。
2.表面热闹有余,内在体验不足
【案例2】某教师的几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1】“1787年宪法”制定背景的学习
(板书)追求民主:新国新期望,新国新烦恼
师:播放《大国崛起》片段后,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美国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生:略
师:指出“美国的成功在于它的法治和制度”,同时出示三则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领会要旨。
【教学片断2】“1787年宪法内容”学习中教师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1: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模拟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的最高领导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再在每组选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
活动2:教师通过情境再现、案例展示请学生辨析真伪。
活动3:教师展示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关系图,请学生据此叙说相关史实。
【评点】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然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指导。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传授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历史,进一步学会如何学好一门课程。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成理性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进行历史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点。
在该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中,充斥着许多时尚、热闹的教学元素,然而热闹有余,体验不足。第一,视频、图画等多媒体让人眼花缭乱,学生走马观花,多媒体设置形式大于实质,学生被”绑架”于课件上,能力和素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提高。第二,表演、讨论、辩论各种手段接连上阵,但是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思维体验不足。在【教学片断2】中教师对于“1787年宪法内容”学习指导有三个疏忽:一是设计中把最难的环节放在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而最易的环节置于最后的环节,没有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中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学生的讨论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二是在探究环节中,各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不清晰的,所以无法开展有效的讨论与交流。三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学生个体着眼于宪法的一部分内容,而忽视了每一个个体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教给学生想要的东西,还是教给他们应该具备的东西?答案无疑是后者。
3.着力认识灌输,异化人文教育
【案例3】几个有代表性的课堂小结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1】在课堂小结中的思想教育
师:政治体制的设计和建立必须符合实际,结合本国国情。政治体制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相信下一个“乔布斯”极有可能出现在中国,在在座各位中间(导入新课时教师以“乔布斯的成功与美国的制度分不开”开始,结束时予以呼应)。
【教学片断2】课堂小结中的意义强调
师: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为后来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蓝本,宪法在当时世界上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代表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法也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点】
新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强调的是学生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提倡教师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然而在以【教学片断1】为代表的感悟升华则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教学片断2】为代表的对意义的认识则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两者都漠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权、选择权,完全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理解为教师对其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
二、教材解读中三个维度的架构
准确地解读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有三大意识:一是学习目标意识,不能抛开目标盲目进行,要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着眼,分析历史教材的教育价值,即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作用;二是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必须遵循知识内化规律,照应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要联系学情,顺乎学情。三是学科文化意识,要有超越学科知识的学科文化视野,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如何在解读中体现这三大意识,笔者认为通过架设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循序渐进解读教材,读准、读透、读清教材,以下是笔者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解读的一点拙见。
1.建构学习主题——架设解读教材的第一维度
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系统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历史学科也是一个由各种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解读教材首先要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研究教材内容,建构学习主题,如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等,使复杂分散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序、完整而系统,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宏观历史,又便于学生加深对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深刻理解。解读《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从整体角度可以把它作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其中一个部分来学习: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主题性概念的构建:即本课是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之一的共和政体的建立——美国共和政体确立”的相关内容。这样的主题建构为学生更好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类型和发展过程、理解和比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提供历史思考的纵深度。从宏观上围绕学习主题展开具体史实,教材内容就变得有序化,系列化了,学生的认识也可以“站得高、看得远”。
2.重组教材内容——架设解读教材的第二维度
在确立学习主题基础上,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从教材内容出发,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统整。因为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反映出历史的全面内容,重组教材内容就是依据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原有的知识组织形式进行合理调整,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整合如下:概念突破(联邦制和邦联制、共和政体);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1787年宪法的颁布);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的原因和目的(邦联制之下美国的困境;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包括华盛顿个人原因;目的在于建立强有力的政权确保独立、防止政权走向独裁);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发展和特色(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政体的异同;深刻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样就使教材内容变为一个立体化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结构,并且揭示了各具体内容在这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知识不会显得零散琐碎,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和分析理解。
3.进行生本设计——架设解读教材的第三维度
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围绕知识点和对教学的理解做综合的学生发展意义上的学习设计。这需要从细化学习目标、激活具体知识、创设动态过程三个方面着手,以课程标准中“说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
细化学习目标。通过图文资料提炼1787年宪法内容要点;通过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资料和一些实例的解读,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权与制衡”原则、影响,并对宪法作出评价;综合以上学习帮助学生认识美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建立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创新性和局限性。
激活具体知识。通过节选的1787年宪法三则原始材料(略),让学生提炼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通过美国建国初的困境和华盛顿的有关言论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产生的原因和目的;通过现实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联系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体现的原则和影响。
创设动态过程。主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并及时得到反馈以纠偏。主要活动如下:(1)全体学生带着问题“1787年宪法中规定了哪几种国家权力?分别是怎样产生?”进行自主研读材料,教师通过个别提问进行检查、纠正。(2)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请部分学生展示并作说明。(3)结合有关资料(略)合作探究“美国为什么要制定1787年宪法?”(小组讨论展示交流)(4)阅读1787年宪法中有关“弹劾案”的内容,联系历史上约翰逊、尼克松、克林顿有关事件,展示奥巴马总统国会联席会议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的场景,联系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史实,请学生说说对宪法特点和影响的看法。
学习目标与抽象性、指导性的课程标准相比具有细致、更具体的特点,学生知道“学什么”(即知识和技能)、“怎么学”(即过程和方法)、“学习后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阶梯式呈现的目标下,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教与学从浅层走向深层,课堂从教书走向育人。
通过将书本知识与原始知识相联系,与学生已知知识联系、与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这就“多向激活”了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生命状态,从而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及能力。
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在生生之间、在教与学之间、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之间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有知识的进步,更有学习的体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笔者不揣浅陋,相信教材作为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对其的解读肯定是要体现一定的标准、育人的价值,而不是个体的教师凭自己的历史个人知识(亚里士多德称为‘臆断’)在从事解读,只有解读得当才能更好地发挥所有课程资源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和认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简单来说,关键词教学方法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科中的关键词汇或术语进行讲解,从而达到突出重点、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事实上,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围绕着一定量的关键词而展开的。但是,由于宪法文本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关键词的释义、挑选以及解释等方面都有着其非常鲜明的特色。
一、关键词的释义
每个学科都会有专业人士认定的关键词,它们是研究者经过长期的细致钻研而挑选、归纳、概括出来的中心词汇。笔者对宪法学课程中关键词的选择,得益于对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的观点的借鉴。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选择了在习俗制度中广为讨论的语汇进行质疑探询,他不仅考察了诸多词义的历史,同时也将自己在词源学上的兴趣与政治关怀紧密结合起来。对所选词汇的特点,雷蒙威廉斯总结道:这种词汇很明显不属于专门学科的专门词汇。虽然它与若干学科的词汇常有所重叠,但它涵盖范围普遍,包含了日常用法中激烈的、难懂的、具有说服力的词语,以及从专门的、特别的情境衍生出的极普遍语词用来描述范围较大的思想领域及经验领域。
与雷蒙威廉斯所选择关键词的特点相类似,我国宪法文本中的诸多词汇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首先,这些词汇具有重要性。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文本中的每个字、词都具有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内涵。其次,这些词汇并不仅仅是属于宪法学这一学科,在政治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中也常常能看到它们的踪影,如民主自由革命权利,人权等词汇。再次,这些词汇存在着巨大的关联性。如果孤立地理解其中的一个词,往往会产生诠释上的困境。最后,正如雷蒙威廉斯提醒人文学者要注意词语背后的政治学和利益那样,在论述宪法的作用时,人们一般也会提到其能够以合理的机制平衡利益以寻求多数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规则。因此,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也应当注意到宪法文本中这些词语背后所体现的权利和利益关系。
宪法文本中的关键词可以被视作为一组密切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价值诉求,它们共同构成了宪法的具体条款,并使其成为结构精巧的文本。这样的特征可以使人们能够将关键词与宪法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区分开来。简而言之,笔者对关键词的释义,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要下一个定义,以求穷尽所描述对象的特征,而是寻求解答一些问题,如何以能够在一个宪法文本中搜罗出一组关键词,每个关键词意义转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表达了哪种思想和价值观,不同关键词之间的意义有何关联,它们之间的冲突如何得到化解,它们与现实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联系、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具有关键词特点的这些词汇的大量存在使人们在理解宪法文本时产生了困难。要做到对宪法条文中每个重要的和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准确的解释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不无意义。有学者指出这不但要涉及广泛的知识,还必须要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可能。而只有这种精细到词、句的解释,才具有宪法解释学上的意义,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也才有利于准确理解宪法。正是基于此,笔者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些重要且相互联系的关键词上,指导学生阅读大量背景材料并共同寻求一个最为合理的解释。
二、关键词教学方法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关键词所具有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关键词教学方法更适宜运用于宪法序言和总纲的解释,因为这两部分的内容集中规定了宪法的思想和理念,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概括性和纲领性。但是,关键词教学方法对宪法学课程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的适用性较低。同时,基于本科教育对宪法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关键词教学方法运用的重心集中在现行的宪法文本上,但这并不否定这一方法在思想理念探讨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运用于有关宪法思想史的教学,而且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在宪法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宪政、民权、自由等观念的研究。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宪法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宪法的一些基本理论(如宪法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制定与修改、解释与适用等)之后,结合教材和宪法文本采取以下步骤实施关键词教学方法。
(一)挑选关健词
关键词教学方法运用于宪法学课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起步阶段就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任课教师只需要以引导学生对宪法文本中的一个词语产生好奇为出发点就可以了。张大春先生曾经把小说的本体定义为一个词在时间中的奇遇。他还认为,作为幼儿认识世界的那个最初的词,可以是主角,可以是配角。它甚至可以不是角色,它只需负责显现其身为第一块拼图碎片的位置,便足以唤起父亲膝盖上的孩子、幽暗阅黑的庭院里的孩子启动他构筑整个世界的能力。同样,宪法学课程教学也需要这种最初的好奇心,并以此作为构筑理解宪法文本的基础。因此,笔者在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进行宪法学课程教学时,并没有罗列一个固定的关键词表。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宪法文本中的词汇似乎都很关键,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于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关键词教学方法的本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关键词和这些关键词的含义,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鉴定哪些词汇是更为关键的,并深入理解这些词汇。
宪法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从宪法文本中挑选关键词时,可以与教材内容的讲解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在宪法序言中挑选关键词的时候,可结合宪法结构宪法的原则的讲解进行。通常而言,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会更强调具体条款的讲解,对序言部分并不太重视。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深入讨论宪法序言中中国革命传统封建翻天覆地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文明等词汇的内涵,那么一定会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中国的立宪背景以及深刻领悟宪法的总体精神。
(二)准备相关材料
宪法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从宪法文本中挑选关键词之后,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在课后指导每组学生针对关键词汇准备相关材料。学生围绕关键词准备的材料内容应相对比较宽泛,应该包括这一词汇在其他相关学科的用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加区别运用这一词汇的状况、政治人物或学者对这一词汇的阐释情况、这一词汇的语义演变历史,等等。
词语周游列国,历经多重翻译,导致概念在异文化间的传递、重组和再创,这里既包括外来语的采纳(通过译音、译音加表意、译意、直接借用等方法),又包括古典词的变异(词义扩大、缩小,词义转移)。正是在内外沟通、既因且革的大化流行中,汉字文化得以丰富、升华。闭因此,宪法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时,应当注意到我国宪法文本中的大量词汇都存在着跨文化旅行的情况,而且外来语在中国的语境中会产生出特定的内容,这会给学生围绕关键词准备材料增加困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准备有关关键词的语义演变历史的材料时,必须注意这些关键词在语言原产地的使用情况、在中介地是如何翻译的、在接受地产生了哪些新的用法等材料的搜集。
(三)开展课堂互动讨论
占有了数量较多的有关关键词的材料之后,接下来便是进行课堂讨论了。在宪法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针对关键词及其相关材料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互动讨论。首先,要求每组学生推举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发言,同组的其他成员进行相应的补充;其次,要求其他组的学生针对每个同学的发言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在整个课堂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主要起引导整个讨论顺利进行的作用。
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形成一个共同的看法或者证明教材中的说法是正确的,而是要充分发挥关键词教学方法能够引起质疑探询的作用。以宪法文本总纲部分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讨论为例,学生在围绕民主集中制这一关键词准备相关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质疑探询,从而引发全体师生在课堂讨论中对为何要将民主与集中组合起来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的语义有何不同民主集中制的语义擅变历史是怎样的民主集中制作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在我国的历部宪法中是如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作为我国普遍适用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则,国家机构与其他领域(如工作方法)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怎样不同的体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宪法学课程的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词语的意义上产生分歧,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任课教师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注重从以下2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虽然学生对某个词语的解释会产生分歧,但这并不意味着词语的含义是可以任意赋予的。所以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对挑选出来的关键词不能进行任意理解,要受到宪法理念、宪法文本体系和结构等的制约。其次,宪法为各种政治意见提供了一个理性沟通的平台,现在对宪法的解释很可能在另一时间会成为某一政治力量的理性依据。所以各种政治力量的宪法诉求只有通过沟通与妥协才能够促进宪法的实施。
(四)深入并修正对原文本的理解
关键词教学方法具有关联性和开放性的特征。随着宪法学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常常会发现先前对宪法文本的理解有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或者发现正在讨论的关键词与以往学习的某个词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将它们放到一起进行理解。不仅如此,通过关键词的挑选及其相关材料的准备以及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讨论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还会发现以前自己认定的那些宪法文本的关键词,其重要程度并没有那么高,从而不断修正自己在宪法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的关键词词汇表,并在不断的深入学习和探讨中对宪法文本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解释和领悟。
三、关键词教学方法运用于宪法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方法运用于宪法学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宪法文本没有被视作有待诵记的条文堆积,也没有被当作意识形态的载体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被看作是一个有待解释的开放文本,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共同寻求更为恰当的解释。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此外,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开展宪法学课程教学还具有以下意义。
(一)突出宪法的中国性
宪法学课程教学面对的是中国的宪法文本与实践,以及其所根植的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与传统。这要求任课教师在运用关键词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时,应当从内部的视角来决定关键词的取舍,突出宪法的中国性,而不是对西方宪法学亦步亦趋。
(二)对宪法文本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我国,由于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对宪法案件做出判决,更不能运用宪法对普通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做出是否违宪的判断,所以法学专业学生往往存在轻视宪法文本的观念。其实,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大多来自于宪法文本,解释宪法文本的概念和确定宪法规范的含义是宪法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宪法学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离开宪法文本,宪法学便成了无源之水。不仅如此,漠视宪法文本会对国家的宪政建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通过贬低或漠视宪法文本的宪政诉求,最终不可能建立稳定的宪政秩序宪法学课程教学采用关键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宪法文本中挑选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深刻的领悟,对促使学生给予宪法文本以充分的重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更加妥切地理解和解释宪法
采用关键词教学方法开展宪法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宪法文本,从而更好地解释宪法。虽然宪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是不能忽视法律技艺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充分采取法律解释学的思路。法律解释学常常论及的有语义解释、逻辑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等方法。但是,对作为根本法的宪法而言,其则有更高的要求。正如马歇尔大法官所强调的那样,我们正在解释的乃是一部宪法想要历经岁月洗礼,自然而然地,它要使自己适用人类事务中多种多样的危机。而关键词教学方法在宪法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宪法解释提供了文化和历史的视角,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妥切地理解和解释宪法。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1.2023年8月24日,湖南省娄底市在进行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时,镇党委书记强调,要依法搞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每一个选民都要珍视神圣的选举权利,使选出的代表能及时反映选民的心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这充分说明( )
A.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但不接受人民的监督
B.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C.人大代表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大代表
D.人大代表源于人民,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2023年9月28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和选举时间的决定》,
这次省人大代表选举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选举,即“同票同权”,以更好地体现“三平等”原则(如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说明农村居民从此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说明农村居民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
3.2023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开始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康生作的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
A.最高审判权
B.最高监督权
C.最高任免权
D.最高立法权
4.2023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职责,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④人民群众能直接参与国家法律的修改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5.2023年11月8日,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这充分表明( )
①法治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③我国已成为一个法制体系完备的法治国家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6.2023年1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规定违规建造与鼓浪屿风貌不符的建筑将被罚款,岛上房屋出租实行备案制度。为此,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终于有法可依了。之所以强调有法可依是因为(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D.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7.下列事件能直接体现我国正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有( )
①全国各地开展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活动 ②2023年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在重庆被公安民警击毙 ③义务教育进入深入推进均衡发展新阶段 ④某市环保部门依法查处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8.2023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说明( )
A.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B.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D.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9.2023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湄公河案专案组、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嫣然天使”负责人李亚鹏、候鸟守望群体等入选2023年度法治人物。法治人物评选活动( )
①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 ④有利于彻底消除社会丑恶现象,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2023年11月19日,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其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要警醒啊!”的这段话表明( )
A.打击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势力十分严重,无法解决
C.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坚决打击行为
D.违法乱纪、都要受到刑法的追究和制裁
11.漫画《违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违法
①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③坚决不做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④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要知法、守法、护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2.2023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称,加强人权保障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白皮书大篇幅记述了有关内容。“加强人权保障”最根本的是尊重和保障公民的( )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13.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同志之所以强调宪法的重要性,是因为( )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4.202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指出,2023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这说明( )
①宪法只对党员领导干部有约束作用 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③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④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15.2023年1月10日,“责任中国?人民网2023年度评选”揭晓,河南高院以“直面网民质疑和提问,第一家省级法院微博赢得赞誉”为理由荣获人民网“2023年度十大政务微博”。这一材料说明( )
①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得以完善 ②我国广大人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在不断提高 ③我国人民行使当家做力的渠道更加广泛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16.2023年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的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作的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1)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行使什么权?
(2)请你简要说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报告?
17.2023年9月25日《北京日报》报道,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车祸现场的笑容惹怒了网民,随后他在各种场合所戴的名牌手表被曝光。经陕西省纪委调查表明,确认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经省委研究决定,“表哥”杨达才的各项职务被撤销。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为此,“表哥”也成为2023年的网络热词。
(1)材料中的网民行使了什么权?行使这一权利的途径还有哪些?公民行使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公民行使这一权利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3)材料中的“表哥”落马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18.2023年10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为此,孟洁所在的思想品德学习小组围绕其中的两条信息展开了热烈讨论:
信息一:白皮书说,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对此,组员小梅和小华产生了如下不同观点:
(1)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简要辨析。
信息二: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国家刑事赔偿标准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每日赔偿金从1995年的17.16元提高到2023年的162.65元。
(2)我国为什么要大幅度提高“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额?
三、分析说明题
19.材料一:2023年7月17日,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23)》对外公布。这是经中央批准,中国法学会连续第四年关于法治建设的年度报告。报告称,截止2023年12月底,中国除通过了现行宪法外,还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14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8921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同时报告指出,中国将在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监督实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继续改进和加强,以回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材料二:2023年5月9日,中央政法委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参加建校60周年活动时说,希望政法学院的广大学生能认真学习贯彻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大力弘扬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忠实践行者、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治国方略,并说说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有何重要意义?
(3)面对同志的殷切希望,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两点期盼。
四、综合探究题
20.2023年12月4日,值全国第12个法制宣传日之际,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某校九年级(2)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号召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出谋划策】为了凸显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同学们纷纷就系列活动的形式展开讨论。
(1)请你为本次系列宣传活动确定两种活动形式。
【信息点击】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2)针对的讲话内容,请你谈谈弘扬宪法精神的意义。
【我来辨析】在活动过程中,思想品德老师强调,全体师生都要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意识。
(3)据此,有的同学却说,弘扬宪法精神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立足行动】为了更好地弘扬宪法精神,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同学们在系列宣传活动即将结束时,准备设计一块宪法宣传展板。
(4)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展板内容。
主题 ①
模块一:宪法的地位
②
模块二:宪法的构成
③
模块三:宪法与其
他法律的区别
④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D 6.A 7.D
8.C 9.A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1)在行使最高监督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可以对其工作提出质疑,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工作不满意,可以提出来并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17.(1)①监督权。②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行使权利。③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取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促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②有利于党和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等。
(3)①要认真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制意识。②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③要依法办事,规范自身行为。
18.(1)①小梅的观点是正确的,小华的观点是错误的。②材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是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享受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公民生存的起码权利。
19.(1)①材料反映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3)①要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③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破坏法律的行为作斗争等。
(4)如: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司法机关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切实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等。
20.(1)主题班会、法律知识讲座、征文或演讲比赛、法制墙报或手抄报、法律知识竞赛等。
(2)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建设法治国家。③有利于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这次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宪法的尊严、忠于宪法、遵守宪法、执法必须公正、准确和依法维护公民权益为内容,以强化全局机关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目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公民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学法,尤其是学好新宪法的自觉性。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开展
为确保我局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我局党组领导高质重视,及时成立了宪法学习领导小组。根据地区直属机关工委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我局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我局党组把《宪法》学习宣传活动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宣传计划,并研究确定了每个党组成员深入分管科室进行指导、检查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由于我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保障有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局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确保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落实
学习宪法是当前,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四五”普法的内容之一。这次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领导,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我局利用每周三、五政治学习和党团活动时间集中组织学习通读《宪法》全文,安排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组织全局干部召开学习宪法的座谈、讨论会;结合土地执法工作实际,举办交流会,研讨公民的合法权益;组织全局职工进行《宪法》知识考试。做到集中组织灌输式学习与个人精读自学相结合,集体座谈讨论与个人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研究理论与解决实际工作相结合。
(一)以领导干部学习宪法为龙头,树立带头学宪法表率
领导干部学习宪法是“四五”普法教育对象的重点,领导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局党组领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安排意见,制定了四月份宪法学习的计划,并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时间,认真研读宪法全文,学习了宪法修正案,地区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宪法学习的有关辅导材料。我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宪法,并认真指导机关干部的宪法学习。在全局的宪法学习会上,我局党组书记施恩权同志就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全体机关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宪法学习推进宪法的贯彻实施等方面,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座谈讨论会上,我局领导带头谈体会,艾合买提局长在发言中说,这次宪法修正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新《宪法》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宪法》的与时俱进;《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的一贯政策。艾局长表示,作为民族党员,而且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习,遵守《宪法》,树立《宪法》至上观念。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结合国土资源系统执法工作的实际问题,纪检组长句顺生谈到,这次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保障和人权保护等内容写入宪法,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党和国家关心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强调,必须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他说,此次修宪最突出的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坚持立法为民,规范执法行为,倡导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党组领导的带动下,全局掀起了学习贯彻实施宪法的高潮。
(二)以机关干部学习宪法为目标,提高干部职工
法律素质
增强全局机关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历来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我局学习宪法领导小组针对机关干部工作忙业务多,人员流动大,学习宪法难以集中的特点,为使全体干部职工学法不留死角,我局领导采取的做法是:一是将《宪法》学习材料发到每人手中,重点辅导材料发到每个科室,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宪法》。二是集中灌输式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按照学习计划布置自学内容,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补课。三是分管领导深入科室进行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宪法学习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利用座谈、讨论会和心得交流会,进行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五是精心布置,认真检查。按宪法学习计划安排,根据每阶段活动内容对安排的学习材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情况,由专人负责认真检查完成情况,并在全局进行情况通报。
通过学习和宣传宪法活动,切实加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为检查宪法的学习效果,我局组织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宪法知识考试,我局四名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全部得到满分,全局50名职工,因一人产假,5人出差外,其余44人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率达90%,平均为96.3分。通过对宪法知识的三种类型题目的考试,大家普遍认为,题式多样,题目细腻灵活,确实起到了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学用结合,整体推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宪法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材;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3)06-030-1
一、单元内部每节课的知识整合
历史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就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理念,除了采用“模块”加“专题”形式外,在每课,除了正文外,还提供了大量丰富多样的素材与资料,包括:课前提示、学习思考、插图、资料卡片、知识链接、课后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等。这样的编排形式与内容选择,更体现历史学科特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为我们老师充分实施新课程理念提供了重要素材和良好平台。针对如此丰富的教材资料,如果要在一节课里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例:《历史》必修Ⅰ第三单元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的中心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这一中心把这节课整合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发展、完善和特点五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单元内整合
学完一个单元,对单元知识、特别是历史线索的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结构,弄清单元内各课之间的关系,明确本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理解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各课之间的联系,大胆合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专题式整合,以一条主线进行一个全局和整体的设计,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具有宏观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理解具体现象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而对于某一特定单元来说,进行单元整合,又有其特殊的意义。
例一:必修Ⅰ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第一,代议制,包括含义和作用。第二,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两大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英国和德国属于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属于民主共和制。第三,几种政体的比较。1.美国总统共和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2.德意志帝国议会与法兰西共和国议会在职权上的异同;3.英国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整合,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近代英法美德四国政体都是代议制政体,分别属于两大不同类型,明确了代议制的作用及各国政体的异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比较、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二: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从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的进步以及报刊、影视、互联网的普及等几个方面,认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认识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该专题时间上历时160多年,内容上涉及现代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娱乐等。笔者在教学中是按阶段整合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表现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分析归纳变化的原因和特点。正是这样的整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了近现代不同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单元间整合
以主干知识为核心,整合知识点。所谓的主干知识,从历史学科来讲,主要指前后有一定连续性、能形成专题网络并影响着社会进程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一个单元的主干知识,应该是贯穿这个单元的灵魂。一般而言,单元的名称对主干知识有明确的指向作用。
例二: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笔者从地形、经济活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文明特征等方面列表将秦朝、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形成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鲜明对照。同时也可以与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于发展》对比学习,总结出西方民主的传统在近代欧美的延续和发展。
四、中外知识整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