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心得:架设桥梁 有效沟通

摘要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重要的关系,但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困扰着许多的父母。他们经常感到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影响到亲子的和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父母如何与孩子架设桥梁,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总在说着要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后来,我们做父母的发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不愿与我们说话了,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难了,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架设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呢?

一、尊重孩子,学习倾听孩子的心声

每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都是一个个独立而特别的个体。他们对生活、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眼光和见解。有着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常常会说出一些让父母大吃一惊,甚至匪夷所思的话语。而父母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总是以孩子还小,他们的想法“不靠谱”、“不成熟”、“太天真”、“太幼稚”这样的言论来否定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甚至嘲笑、指责孩子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自己生活没有选择权、发言权,他就会认为自己的观点不重要,觉得父母也不理解自己,尊重自己、认同自己,“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渐渐的,孩子就会建立起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再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拒绝与自己的父母沟通,有什么话也不愿意和父母说。

曾经遇到一个案例,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不愿意来参加考试,原因是考试前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告诉孩子的妈妈,期中考前一天摸底测试,孩子数学没考及格,孩子回到家,妈妈就问“是不是考试不及格”,孩子说:“是的”,孩子话没说完,一听到孩子真的没及格,妈妈就说:“我起早贪黑的带你,你怎么没考及格,你最近是不是上课不听讲?”说着按捺不住劈头盖脸的打了孩子一顿,而且脸也被打出血。于是,第二天,孩子怎么都不起床参加期中考试。后来,才了解到,摸底考试那天孩子拉肚子,试卷没做完,所以没有考及格。这个孩子的妈妈没有尊重孩子,听到孩子考试不及格,也不调查清楚背后的原因,就主观武断的认为“他考试不及格就是学习不用心造成的”,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话,没有尊重孩子,更没有认真倾听孩子,所以才有了孩子不愿意参加期中考试这一幕。

这样相类似的场景常常发生在父母与孩子沟通之间,有的时候父母没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臆想和推测来判定孩子的行为,或是空洞的说教,上纲上线的小题大做……这些往往会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渐渐的孩子会对父母关上“心门”,“不理不睬,”甚至心怀埋怨。

因此,我们在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时,首先,要做到尊重,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用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与孩子站在一起分析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这样的沟通,才会让爱流动,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力量,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关爱,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亲子沟通中父母要究竟要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呢?首先,我们要耐心、用心地倾听孩子,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无论孩子说什么,不给予道德评判,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的语言要避免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这些被异化的沟通方式。这些方式容易导致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否定,从而不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上面的事例,如果孩子的妈妈听到孩子考试不及格,不做评判,继续让孩子把话说完,就不会导致沟通中断。其次,可以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与孩子沟通。例如,对幼小的孩子可以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说话,这样,肢体语言的改变,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最后,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积极回应孩子的说话内容。例如,孩子说完考试的情况之后,可以回应,“原来是这样呀,考试中的意外情况谁也无法避免,但是,你已经尽力了,妈妈理解你的” 。

二、积极共情,理解孩子的需要

心理学的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共情是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体会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意图,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共情也有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在共情中父母降低了自己的年龄,走进了孩子的世界,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足够的信赖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被认同、被相信、被心赏,让孩子内心接收你,愿意告诉你所有的话。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在共情的基础上,再和孩子讨论错在哪里,犯错的原因,怎么改正,就容易解决问题了。共情,就是在践行人比事重要,关系比问题重要。

用否定、拒绝、建议、提问、过分同情、逻辑分析等态度来否定孩子的感受,是不可取的。主动倾听并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才是沟通的良好开端。

长久以来,我们做家长的太善于“说教”了,太着急“说教”了。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感受。总想着沟通,其实是执着于问题的解决,执着于结果,是说服,是控制,是包办,只关注于自己的感受,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倾听、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两段对话:

孩子:“妈妈,我不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

妈妈:“不会吧,这件衣服多好看啊!”

孩子:“我就是不喜欢这件衣服!”

妈妈:“我很喜欢这件衣服,你穿红色的衣服多有精神!”

孩子:“我就是不喜欢这件衣服,我不喜欢红色。你为什么要买给我?”

妈妈:“你真没良心,我花钱买衣服给你,你还挑三拣四的,我以后再也不买衣服给你了?”

当孩子说他不喜欢这件衣服并没有去了解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受?而是急于表达妈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沟通开端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很多家长都期望与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其实沟通不是技巧,不是方法,而是能力,爱的能力。

多去接纳孩子少问为什么。当孩子表达他的想法或者感受时,父母要多去接纳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总是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感受有时不能用语言来叙述。父母可以用语言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比如可以用:喜悦、开心、高兴……表达自己满足的情绪。用:害怕、担心、沮丧……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情。

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愿意认真倾听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赞同孩子的想法。

细致表达您的回应和态度。父母不要简单地说“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感受”,而要将问题细化,告诉孩子您知道他“今天写了很多作业一定很累”,他“被老师批评觉得很难过”,等等。

父母在与孩子共情时反应不能过于强烈或是冷淡,当孩子向我们叙述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是感受时,我们的回应要有度,反应过度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过于轻描淡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只有在与孩子具体的沟通中慢慢实践,慢慢磨合,才能让沟通越来越顺畅。

三、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孩子是父母的精神的延伸,一个简单的动作、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可以让孩子的心理成长起来。我们在不断的完善自己,摒弃自己不好的一面,只为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在接受自己不足的时候,更要接受孩子,因为他在学习当中,我们的鼓励与赞扬是浇灌他成长的最佳营养物质。

接纳孩子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爱孩子是爱孩子的全部,而不是只是某个部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论他优秀还是不足,不论他是闪亮还是暗淡,成功还是失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永远爱他的,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或者是大一点了,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就是因为在平时的沟通中,只有当孩子表现得让父母满意,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与赞美;而自己表现不好,就没脸见父母,害怕父母对自己的嘲笑打击和否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渐渐的,父母这样的表现让孩子有种感觉,似乎父母不是真的爱他们,而是爱他们的“荣誉”、“成绩”“鲜花掌声”等外在的东西。因此,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不是因为“他考试得了第一名”“他是学霸”“他是三好学生”等原因。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发生什么,他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对他的爱都不会改变。

我自己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读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参加幼儿园的“六一节”表演节目《皇帝的新衣》,被老师选中扮演“皇帝”,可是,他自己不愿意扮演“皇帝”,他要求扮演“士兵”。老师希望我能说服孩子扮演主角,毕竟这是一个难得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我来到幼儿园,蹲下身,搂着儿子的肩膀说:“宝贝,这次表演活动是你自己的事,,你愿意扮演皇帝还是士兵呢?”儿子说:“我想扮演士兵,我不愿意扮演皇帝,可以吗?”虽然,我内心也很希望儿子能扮演皇帝,可还是忍住了说服他,让他按我的意志选择。无条件的接纳这个不愿意当“皇帝的士兵”。最后,我接纳了孩子的选择,并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让孩子知道妈妈妈妈尊重他的选择,而且妈妈永远爱他,不会因为他“不扮演主角”这个选择就不再爱他,他也愿意什么事都跟妈妈沟通。

向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爱,当孩子遇到难题时,首先,要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开口表达,而不是急着下结论、贴“标签”,说对错;其次,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用“不许哭”“男儿有泪不轻弹”来压抑孩子的情绪。最后,与孩子的交流和互动,肢体语言和温柔的话语能让爱流动,温暖的拥抱、甜蜜的亲吻都能传递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一个神圣的身份,当一个孩子哇哇坠地时,我们也开始当父母的神圣的使命。为人父母是一种学习,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学习尊重孩子、与孩子共情,无条件接纳孩子,这样才能有效的语孩子进行亲子之间的沟通,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建立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其实跟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也是最好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