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5篇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
我很少接触英国作家的著作,原以为马尔克斯的现代魔幻主义是最吸引我的。但当读完《傲慢与偏见》时,我发现这种浪漫现实主义也是十分吸引我的。故事发展的背景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世态人情。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在那个时代,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这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感情要门当户对”,这个“门当户对”不是纯粹的门第问题,而是两个年轻人之间需要精神上的平等。婚姻不是儿戏,我们不可以只考虑利益因素而不在乎婚姻当事人的感受。婚姻是神圣的,它应该是爱情最好的归宿而不是坟墓。
伊丽莎白是本部小说中的女主角,也是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她有许多地方十分吸引我,正如小说中说的她可爱、聪颖、能和任何人优雅的交谈。她诚实、优雅、富有智慧,这让她能够从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的低俗、无聊中脱颖而出。然而,她犀利的语言和过早的对别人定论也导致了她的迷茫。伊丽莎白不是一个低俗的母亲和一个冷漠的父亲的复制体,也不是几个行为荒诞姐妹的结合体,更不是势力的女性的缩影,她的身上有许多现代女性一直渴望拥有的品格与力量,当她渐渐的看到达西先生高贵的品质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对达西先生的错误认识。她和达西的爱情可以修成正果,也是书迷真切地渴望。
《傲慢与偏见》原本的书名叫做《最初的印象》,对于伊丽莎白来说,达西留给她的最初的印象是傲慢无礼,这使得伊丽莎白对达西有着很深的偏见,这种最初的印象使得他们的感情止步不前。这种剧情在电视剧中、小说里,乃至电视剧中都十分常见。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可能有着十分严重的错误。最初的印象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一面之缘或是从他人口中了解的那个人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在相处中要学会真诚待人、平等待人,要学会从细节中慢慢了解一个人。
当看到他们彼此误会、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时,我为他们感到深深的惋惜,但故事的转折恰好出现于此处,达西受挫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放下傲慢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伊丽莎白也因此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因为之前的偏见而感到内疚。当一切傲慢与偏见消除后,两个独立的人格,两个相互吸引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平等的交流,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的结局是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其中起先不被我看好的的角色也得到了较为圆满的结局,这是奥斯汀作品的浪漫之处。一段感情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达西的傲慢并不是他刻意而为之,他高贵的家世、巨额的财产、英俊的外表使得他养成了低头看人的习惯。无数少女的追捧使他连应有的绅士风度都少的可怜,他最初对伊丽莎白的感情可以理解为是好奇和男人的征服欲,其中的真心少的可怜。
伊丽莎白这样的女孩子渴望的是一段平等的、灵魂相契合的恋爱,这使得她对达西无礼的追求十分反感。她是那样的独特,是那样的有趣。她厌恶富家子弟的傲慢无礼,这使得达西在她这里受到了严重的挫败。她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理性的选择,而不是单纯对于家世、财富的判断。尽管她深陷物质社会,她却依旧保持清醒,凭着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懂得适时拒绝,懂得适时接受,勇敢地迫求真爱。这让我们相信社会再不明朗,也总有清醒和不屈的人,我们不该只是让伊丽莎活在心中,更要让她活在我们的身上,以带领我们去纠正这个社会部分人扭曲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读这本书第一遍是让我们觉得遇到了爱情,作者绝不只是单单给我们讲述一段经历了磨难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它也描述了一个无数少女都渴望拥有的完美爱人的形象。感情里不能只考虑金钱和物质,但也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但达西的完美在于他知错能改,在于他虽然满身傲气,但肯为了爱人低头,肯为了爱的人除去满身的荆棘。达西和伊丽莎白就像千千万万个我们,带着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为了爱人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或许每个人都是一只刺猬,只有当它遇到自己的爱人才肯露出自己柔软的肚子,相拥取暖,又小心翼翼。
文章以戏言开始,似乎这样的开始已经告诉了人们这将是一个轻喜剧,即使中间磨难重重,但不会影响它皆大欢喜的结局。小说来自于平凡,《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是平凡而又坚韧的,它不似《呼啸山庄》中的爱情经历了生离死别,也不似《简爱》中的爱情充满了激情与选择。它平淡的让我一度失去兴致,但当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发现了它独特的韵味。这段爱情就好似一杯新茶,入口无味,细品方能觉出茶的清香。
我常常在想,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阻碍只是傲慢与偏见吗?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是他们自己,但绝不是仅仅只有他们自己,最根本的还是他们之间阶级的差距。伊丽莎白内心最够强大,所以她可以坚定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当他们真正结婚之后,他们遇到的问题会少吗?达西原本可以娶一位更加富有的妻子。这会使得达西的亲朋好友对他们的感情有一定的评论,而这些伴随他们一生的闲言碎语真的不会使伊丽莎白心烦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作者为何还是写出了大团圆的结局呢?我想这是为了向世人表达她的观点:爱情中的磨难有太多太多,但真正的爱人会和你一起度过这些磨难,真正的爱情不惧这些磨难。通过这句话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作者的想法,或许也是因为这句话更加喜欢这本书了吧。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只有心存感激和尊重,才能走得长远。伊丽莎白和达西受足了傲慢和偏见带来的苦楚,希望我们可以以此为戒。
他们的爱情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有时候我真的替他们感谢达西的坚持和勇敢,一段感情中往往有太多的胆怯和后退,如果达西没有坚持,如果达西选择了别人,又是一番如何的场景呢?其实,有很多时候,最显而易见的道理,往往会被忽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可能它不是最好的选择,却不会让我们抱憾终生。想做就去做,如果还在犹豫就是没有那么渴望罢了。其实胆怯和犹豫又何尝不是阻碍爱情的一大障碍呢?
我庆幸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财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两情相悦、精神相合才是最重要的。
愿我们都可以遇到自己的爱情,尽管困难重重,但仍能初心不改。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2
小说里最荒唐的一段婚姻无疑属于无赖军官维克汉和贝内特家放荡的小女儿莉迪亚:维克汉在军营中爱好,欠债已久。眼看吸引伊丽莎白的计划失败,他便带着对自己有意的莉迪亚私奔到伦敦,最后在达西金钱加威胁的双重因素作用之下才与莉迪亚结婚。
在我看来,维克汉纯粹是因为逃债路漫漫长夜也寂寞顺道骗走了自己送到嘴边的莉迪亚;而莉迪亚放荡不已,贪恋的也不过是维克汉作为军官年轻帅气的外表。两个完全不懂得爱与责任的人通过一桩为了遮掩丑闻勉强促成的婚姻结果,之后的过的日子可想而知。维克汉常年游手好闲,两人花钱又大手大脚,莉迪亚不得不从自己的嫁妆里变卖首饰补贴家用,甚至开口向姐姐要钱,总之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们俩的婚姻真的算得上是反面典型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
与维克汉和莉迪亚恰恰相反,贝内特先生的表侄柯林斯和伊丽莎白的闺蜜夏洛特的婚姻是当时英国最普遍最中规中矩的了。柯林斯是即将继承乡绅贝内特全部遗产的牧师,夏洛特是乡绅卢卡斯的女儿,两人的确是门当户对了。可是婚后夏洛特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她没有伊丽莎白的聪慧和简的美丽,为了在成为一个老姑娘之前获得一份未来生活的保障,与柯林斯不过见面(不超过)两次就答应了他的订婚,还是在对方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之后(我小时候认为这段情节十分扯)。他们俩,夏洛特是因为经济,而柯林斯是为了让他的金主凯瑟琳夫人满意——“你应当娶一个淑女”,总之都不是为了爱情,便草草成婚。理所当然的,他们婚后全无默契,柯林斯无聊至极,两人的夫妻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激情可言。这段中规中矩的婚姻并不理想,显然也是奥斯汀对当时英国社会的讽刺。
而对于贝内特先生和夫人的婚姻,我只能用哭笑不得来形容了。年轻的贝内特先生被夫人的美貌冲昏了头脑,两人又正好门当户对,于是贝内特先生迫不及待地与她结婚。没想到外表貌美的贝内特夫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村妇,在婚后的相处中贝内特先生渐渐发现了她的愚蠢和粗俗,却没有办法逆转自己的决定。巨大的知识/智商差距注定了两人不能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只能为了生活和孩子勉强搭伙过日子,这桩婚姻当然也不够理想。话虽如此,但贝内特夫妇的对话常常是我的快乐源泉,奥斯汀语言的讽刺艺术也在贝内特先生嘲弄自己的夫人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至于是什么样的对话,还需要大家自己去书中亲自探索。
总之,《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婚姻不仅让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用不同类型的结合把奥斯汀的婚姻观实打实地展现了出来。五段婚姻有各自的可读性和文学价值,共同结合起来又完整体现出了作者观点,缺一不可。
在我心里,奥斯汀是个完美主义者。她设计她作品中人物结局时的严谨程度和规划她自己的婚姻有的一拼。在(一)中Siya通过作品大概归纳过奥斯汀的婚姻观,"男女品性相投,互相尊重的爱情是美好婚姻的基石,但若缺少了对等的门第阶级和经济基础,婚姻的结局也不会走向美好",读书笔记·上述的三段婚姻必缺其一,更遗憾的是其他方面的完整程度也不足以弥补缺失的东西,所以这三段婚姻都算不上真正的美好。奥斯汀对待自己笔下的人物尚且如此现实苛刻,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她最终未婚了。奥斯汀宁缺毋滥的婚姻观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她,始终没有遇见那个符合所有条件的如意郎君,所以她宁愿在当时那个闭塞的社会中忍受别人奇异的目光也一生不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活得明白洒脱的样子呢?
结合对作品的理解去探寻奥斯汀的人生经历后,Siya只能感叹奥斯汀不愧是我最喜欢的外国女作家。关于奥斯汀的故事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她的人生经历,如果你觉得文字资料不够生动,也可以去看看电影《成为简·奥斯汀》了解更多哦!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3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弟达西所热。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把自己代入书中的人物,从每件事情中给自己做比较,得到了一些体会,日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书心得:
1.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不宜轻率,应该深思熟虑后才决定自己的一生幸福。
2.选择人的时候,目光不能太短视,只见其长,不见其短,会失去自己的幸福和遭人鄙视。
3.做人有时候一定要坚持原则,在任何强大的压力面前都不能退缩,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到就很难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放弃立场。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4
我读过一遍书,也看过一遍电影,二者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喜欢极富主见的伊丽莎白,虽然生活在英国那个特殊的时代,但是她从不听从母亲的安排,对待自己的爱情,她是那样的理智,也是如此的高傲,一如达西先生的高傲一般。虽然她只是小乡绅的女儿,但是她却从不去顺从别人,她只顺从自己的心意。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自信和大方吸引了优秀的达西先生,也让达西先生为了爱情而改变自己。
永远也不会忘记,在那片绿色的山头草地,在那不解风情的微风里,达西先生放下了傲慢,小心翼翼地对伊丽莎白表达心意,那样惴惴不安,却又满怀期待的深情,融化了伊丽莎白心里一座名为偏见的冰山。
我们应该学会高傲,不随波逐流,不去将就。生命很短暂,也很宝贵,总有那么一个人,在你的未来等待,你也不疾不徐,保持高傲就好。看多了这个高速时代的快餐爱情,分分合合之后,剩下的是麻木的内心和疲惫的躯体,仔细想想,我们明明还年轻,明明很优秀,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自我创造,自我增值,为何要陷入快餐爱情的泥潭?为何不高傲的抬起头?未来无限可能,对待爱情,我们应该高傲,应该做最真实的自己。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5
第三起婚姻是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与阔少爷宾利先生的。宾利原先居住在英格兰北部,后再贝内特家附近租了一座庄园并举办了一场舞会,在舞会上他便对简有所欣赏并邀请简跳了两次,宾利给予简的印象也挺不错,随后在两人可以见面的场合都会洽谈好久,临别时也略显不舍之情,显然两人的感情正在逐渐升温。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宾利先生的好友身上,宾利先生的好友是一名身家非常富有的达西先生,由于达西的身世和经历导致了他有些傲慢的性格,认为理应门当户对人们才会幸福,并且简是一位不太会表达自己情感比较腼腆的一个女孩,因此达西一直认为简对宾利是没有感情的,从而致使简与宾利有了一段比较长的分离与误会,后来达西在伊丽莎白那儿了解了情况并且进行了一些措施之后,简与宾利两人又重新在一起,并且最后有了圆满的婚姻。这场婚姻不仅有了经济基础,最重要的是结婚的双方之间是有感情的,他们会幸福的。
第四起婚姻是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他们两,一个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聪明机智,从而导致看待事物时存有偏见;另一个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从而导致对待以及处理问题时存有傲慢心理。他们的相遇是在宾利先生举办的舞会上,也是在那次舞会上,伊丽莎白对达西种下了深深地偏见,而达西却由刚开始的看不上眼到喜欢上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6
说道《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我早已被它的题目所吸引,我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傲慢与偏见,不错嘛!应该挺好看吧。看完后果然没有令我失望,使我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与技巧:不要太相信第一次的直觉,有些人,要长久相处才能真正彼此了解。
小说主要写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波折,也次写了简与宾利的爱情。我觉得这部小说最主要的是折射出当时英国绅士们的狂妄自大,及对那些爱攀权势的人的强烈讽刺。像班纳特太太这种唯利是图的人,总想着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有钱人,她是当时腐败贵族的一个鲜明代表。伊丽莎白自尊、简朴、不追求奢侈的富贵令我佩服。
达西虽然开始时待人很傲慢无礼,但他在多次向伊丽莎白求爱失败后能反省自己,变得热心助人,令伊丽莎白另眼相看,在得知丽迪雅随身负累累赌债的威翰私奔了,伊丽莎本以为达西会瞧不起自己,想不到达西不仅替威翰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巨款,让他与丽迪雅完婚,最终对伊丽莎白的求婚成功了。达西知错能改、热心助人的性格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傲慢与偏见的例子:富人对穷人的歧视与穷人对富人的偏见、知识人才对文盲的鄙视与文盲的愤愤不平、人与人之间的妒忌成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钱的应努力去为这社会贡献,而不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没钱的也不必自卑,应该去追求知识致富,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这样的社会,利你利我利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7
读了那么多书,具体读了什么却一时说不出来。可能一直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吧。于是暗暗下定决心,每读一本文学书,便将读后感记录。
于是第一本选定了这本傲慢与偏见。刚开始翻开的时候,觉得有点面熟,等到最后读完发现,之前应该是读过一遍的。但是却一点也不记得内容了。看来这应该就是不记笔记的坏处,哪怕读了再多遍,也只是读,没有深刻思考过,也就是曾经看过而已。
书中的主人公为伊丽莎白以及达西。一个是家在乡村,家里有一个愚蠢的母亲和三个拖后腿的妹妹,只有父亲有些见识,但是却不想管家里的事情。姐姐简是一个很完美的女人,但是却有一些太过温柔。伊丽莎白本人却十分聪颖,而且性格刚毅。另一个达西,因为家世显赫,又高大英俊。所以对待别人都是一副傲慢的神情。
两个青年男女最初的邂逅,因为达西的傲慢,以及伊丽莎白的偏见。而发生了一系列的爱情故事。我想书名应该就是由此得来的吧。
书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主人公伊丽莎白。因为她不仅聪明,而且还很有主见。在表哥柯林斯像她求婚时,因为接受不了对方的愚蠢,而断然拒绝对方。
又在达西像她求婚时,她没有因为对方家世显赫而接受对方,而是考虑到她并不喜欢这个傲慢的不可一世的家伙,又一次断然拒绝了对方。我想不光是在那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让一个女性去拒绝一个条件如此之好的男人,只是因为不喜欢她,也是很困难的。
第三次她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达西的姨妈来找她,要求她拒绝她外甥的求婚时,当时的伊丽莎白已经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的心意。面对咄咄逼人而且身份很高的凯瑟琳时,不卑不亢,简单明了的阐明自己的立场,一点也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被对方吓住。
达西是个很可爱的人。因为喜欢伊丽莎白,接受了她的家庭,她的亲戚。而且极力讨好她的家庭。为了她,宁肯去帮助可恨的威克姆。男人为女人做到这个份上,不得不令人感动。
伊丽莎白的母亲,看起来就像个笑话,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女儿嫁给有钱的单身男人。但是对于自己几个女儿有时检点的地方作为母亲竟然视而不见。不过她最后应该也是有很幸福的结局了,毕竟两个大女儿嫁到了那么好的家庭。
莉迪亚就是个蠢材,自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在男人面前搔首弄姿。实际上被人看作笑话。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女性有这样的举动不会被人看的太严重。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女性还是应该自尊自爱。
简和宾利这一对是很完美的一对。两个人都很温柔,性格很好,很会为别人着想。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太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被别人左右。在书里的社会大海不会有那种情况发生,但是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大概他们就是所谓的善良的人。
其他诸多人,夏洛特,只能说她是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有好处的婚姻,而不见的是爱情。她够聪明,所以能在这个婚姻中过的不错。
柯林斯,一个自卑又自负的可怜人。因为有了凯瑟琳的提携才有了当前的职位,于是对待别人也就自大了起来,实则是个除了拍马屁一无是处的蠢材。
至于威克姆,白长了一张好皮囊,白拥有一副好牌。如果他自身检点,不是那么欲望难平,凭他和达西父亲的关系,过的好是不成问题的。
伊丽莎白的父亲,是个聪明睿智的人。但是不满意自己的妻子以及另外三个女儿。把自己全部心思放在读书上,完全不去纠正妻子以及女儿。稍微有点的不负责任。
其实对于英国那个时候的制度并不是太清楚,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有人叫伊丽莎白为伊丽莎白,有人又叫做莉齐。我是通过读了好几次才分得清里面的人名到底谁是谁。
不过有点好奇,那个时候的英镑到底是多钱,年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年会有多少英镑的收入,而收入的多少会让每个人的地位不一样。
那个时候的女性作用就是成年去参加舞会,然后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吗?如果仅凭几次见面,就可以结合,那结合之后发现不合适,譬如,贝内特先生和太太,是不是就不可以离婚呢?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8
早过了清荷出水的年纪,看待事物也自然不能再用孩子般诙谐荒谬的目光,取而代之的应当是理性的公正,也许是不谙世事、阅历不足,所以常常也会因为先入为主的思维观念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偏见。至于傲慢,青春期无故的叛逆与自以为是谁都多多少少会有点吧。我们需要成长,需要蜕变,更需要改变那些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根据奥斯丁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中的达西是一个傲慢自大的家伙,在一次宴会中他邂逅了伊丽莎白的小姐并对她情有独钟,而伊丽莎白对她的求婚无动于衷,只是单纯的认为达西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达西先生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导致了一场浪漫婚礼的延迟。我想我们不要轻易的去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宽厚,不要轻易的去嘲笑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理想。
世界如此广博,我们需要的是细细体味,静静观察,深深思考。每个人都有过青春期,叛逆心思悄然作祟。想想自己高中时的傲慢真的有伤害过自己的亲人。风凄凄摇曳着枇杷树,雨潇潇滴在我心上,我仿佛能看见母亲曾为我奔波时头发被风吹得如丝一般的乱,肌肤不断被风霜侵蚀,皱纹也像蜘蛛网爬上母亲的脸庞。当年因逆反心理和母亲有过的争执也只是无源之水,如今,有哦后悔的泪水滴落成河,我溯着河流看到昔日母亲叮嘱的情形。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9
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让简。奥斯丁的作品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简.奥斯丁生于一七七五年,卒于一八一七年。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等六部小说。以其理性的光芒照出了伤感、歌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从而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开始启蒙。《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所不同的是,它以男女主角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四起姻缘,通过对照与描写,提出了道德行和行为规范的问题。爱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但实在无法拒绝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事物,对于很多事物,人们会说“看过了”,但懂了,又是另一回事。
书籍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感想:
《傲慢与偏见》无论是曲折的爱情还是丰富的人物性格都让我意犹未尽,曾经不止一遍的读过《傲慢与偏见》,但这次看完电影《傲慢与偏见》20xx版之后重读这篇小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傲慢、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
英国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凭借理智来领会世界,创作了一部描写世态人情的喜剧作品,喜剧犹如生活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的愚蠢、盲目和自负。
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则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众口铄金,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
错过交流=错误交流,换句话说,沉默即满足于现状。就像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差点没成,主要就是因为两人都没有向对方表白。天生寡言不能算缺点,但如果这将意味着使生命中重要的人或事溜走的话,这点就必须要克服。达西智慧过人,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
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为更好地迎接现实,他也尽量了解状况并充分做好准备,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用你的真心换我的真心。有时,我们觉得自己说的已经够清楚明白了,但实际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专家们特地为这种倾向起了个名字:信号夸大倾向。动机学心理学家海蒂·格朗特·霍尔沃森(HeidiGrantHalvorson)写道,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我们所言比实际所言要多。这即是“所有人际交往中产生误会的最常见的原因”,因为“人们经常意识不到自已根本没说什么。”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五章,有过这样一段话说:“……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其实,用这段话来概括《傲慢与偏见》,再恰当不过啦。
相关文章: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0
读后对欧洲的贵族等级制度稍有感觉了。不过还是有点相遇恨晚。如果恋爱季节读这本书可能对思想的进步会进行积极的影响。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理智旁观一切事情了。这本书看完后又看了电影,现在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在我的脑海里。从父亲为了看脸娶了没文化的孩子们妈,以至于半辈子不得不躲进书房成一统,到只有二女儿思想睿智头脑灵活可和幽默风趣的老爸交谈,到舞会上二女儿对贵族傲慢的偏见,所引发的爱恋和后续的家庭琐事,根源都是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太重要了。达西的傲气不是故意的,而是骨子里从小的教育,让他不习惯自来熟和随便对人热情。伊丽莎白呢,是父亲一直培养和交流以及这个家庭环境让她大胆敢说。爱,就这样你来我往从偏见到解除中培养出深厚感情了。等级重要但不是全部。人,才是生活的重要基石,思想交流才是源源不断的感情营养。最终成就了美好的姻缘,成就了一家子的幸福生活。
另外,亲戚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小说中人物刻画都惟妙惟肖,性格活灵活现。妈妈,姐姐,妹妹,姑妈,姨妈,表哥,朋友,舅舅舅妈,等等等等,每个人,都像拉开幕布走了过来……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1
看过《巴黎圣母院》中的凄惨,感慨雨果赐给丑陋却善良的敲钟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志;读了《茶花女》里的萧条,叹然小仲马赋予玛格丽特奢靡而又坎坷的人生历练;品着《傲慢与偏见》中的曲折波澜,赞叹个中主人公的恩怨情愁……
人生在世,百年而已,亲情,友情,爱情,自古不变的话题。在这部著作里,作者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情与理的纠葛,不单单是爱与恨的绞缠,而是那亘古不衰的理论,经年不变的言语。在这里,我不说伯朗特家大姐姐与绅士的一帆风顺,也不谈小妹妹的离奇悲剧,单是伊丽沙白与达西的分分合合就足以让我们回味,足以让我们流连,足以让我们为之驻足,为之动容!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对白就是在达西家的后花园里,在那足以媲美法国香榭大道的甬路上,潇洒帅气的达西面对伊丽沙白的质问时所做的回答:“要问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我自己都不清楚,但我知道,在我发现自己喜欢你的时候,我已经走在半路上了。”
呵呵,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什么又是友情?在这部著作里,在这句对白中,我们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陌生男女,从朋友过渡到恋人,是一种缘分的牵引;从恋人走到到夫妻,是一种责任的使命。什么都是纸上谈兵,什么都是华而不实,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而当我们走过悠悠岁月后才会发现,什么承诺,什么誓言,在时间的见证下,在历史的洗礼后才会现实出它的本来面目——平凡。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2
好长时间没看世界名著了,最近整理书籍,《傲慢与偏见》扑入我的视野。好久没看这本书了。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兴趣一来。我马上捧起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其实这本书,在高 一时已经接触过了,但当时对于剧情的繁杂很没有耐心。只是草草的把故事情节看完也就算了。便一直搁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过再看开头几章时还是觉得很无趣,到后来明白才这里是在为以后的情景埋伏笔。一眨眼,三十几章已经过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显地被作者刻画出来了。这本书中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蠢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韦翰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过人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彬格来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韦翰牵着鼻子走。说实话,我并不认为伊丽莎白被骗说明他是一个”愚人”。人,总是先入为主,达西先生傲慢、无礼的样子早已进入伊丽莎白的头脑,还怎么对他产生好感?对于旁人的点评又怎能轻易的置若罔闻?对达西产生偏见是很正常的。我说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韦翰了。不可否认,韦翰长着一张英俊的脸,表面上也装得非常”绅士”。虽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说可就连我这个活在二十一世纪,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这个故事,又岂能怨伊丽莎白这一个生活在过去时代的姑娘? 合上这本书,仔细地品味一番,方才发现,整部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为它轻松幽默的格调。伊丽莎白的嘲笑讽刺,正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的本来面目暴露无疑。而伊丽莎白的父亲班纳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儿为家庭快乐,幸哉?不幸哉?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化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吗?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3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以当时英国社会现实下的资产阶级婚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讲述了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费茨威廉·达西,简与宾格莱,夏洛特与柯林斯,以及丽迪亚和威克汉姆等几对资产阶级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故事。与其说是“婚姻爱情”倒不如说更主要是婚姻,因为所有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有着很明确的目的和结局,那就是婚姻。正如开卷第一句话所说:“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而这里所说的“婚姻”是与爱情无关的,它更多的是一种占有欲泛滥成灾后的社会现象。对于这种占有欲,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无节制的、病态的人类本能,它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概括性的将其划归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赤裸裸的财产占有;另一种是肉体上的占有。这两种不同的婚姻动机也决定了不同的婚姻关系,前者如夏洛特与柯林斯,后者如丽迪亚与威克汉姆。夏洛特在与柯林斯的婚姻中得到了房子、花园、家具陈设以及稳定的收入,并且对打理这个小家乐此不疲。这样的生活看似幸福美满,然而其背后的真实却被小说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一语道破:“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余一切都很舒适融洽。”在婚姻所能带给妻子的乐趣中,恰恰没有丈夫的一席之地,这难道不是金钱对人类的绝妙讽刺么?再说丽迪亚与威克汉姆,他们的结合大可以看做是一个笑话、一个与夏洛特相对的极端——一切都是性冲动的使然。
与前两对婚姻相比,伊丽莎白与达西以及简与宾格莱的婚姻则显得高尚得多,然而作者并不是完全没有讽刺的意味。譬如说简,她在这场爱情与婚姻的追逐中是完全没有主动权的,不管她是多么的美丽,多么有风度有教养,只要没有可靠的收入,一切都是枉然,她的幸福在那个铜臭四溢的社会中也变得岌岌可危。更何况她所倾心的婚姻对象——宾格莱,是一个胆怯懦弱到完全失去自我的可怜绅士。简的单纯善良与宾格莱德温和小心,经过奥斯汀绝妙的夸张之后变成了典型而真实的性格缺陷,这些缺陷与当时社会的肮脏规则共同成为导致二人婚恋险象环生的元凶。所幸,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这一点是颇令人欣慰的。但悲观一点讲,谁能保证那些缺陷不会再之后的生活中将他们的婚姻推向灭亡?
奥斯汀对伊丽莎白与达西的讽刺大约表现在小说的主题——“傲慢”与“偏见”上。我相信作者对于这两个主人公是完全没有恶意的,我更愿意将这种讽刺理解为跨过人物的,对于社会的揭露。正如达西所说:“虽然父母本身都是善良人(特别是父亲,完全是一片慈善心肠,和蔼可亲)却纵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甚至还鼓励我如此,教我如此。他们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别人的见识,鄙薄别人的长处,把天下人看的都不如我。从八岁到二十八岁,我都受的是这种教养??”达西的傲慢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傲慢,更是整个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傲慢,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虚伪阴冷的背影。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更多也是来自于礼貌、风度之类。这也恰恰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淡漠——很少有谁能走进谁的内心。
就表面来看,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格莱的婚姻都似乎冲破了财产与社会地位的禁锢,是对于社会制度与落后婚恋观的反抗与破除。其实不然,因为从本质上讲,这两对婚姻依旧是基于相同的阶级地位的,用伊丽莎白的话来说:“他(达西)是一位绅士,而我是绅士的女儿。”我想,这大概也是奥斯汀对于资产阶级婚姻自由之本质的揭示:“从本阶级选择”。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应该为伊丽莎白与达西爱情的成功而欣慰,而伊丽莎白的美貌与智慧也是她成为了众多女性读者心目中的楷模。
除了达到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现实的有力揭露外,我认为《傲慢与偏见》更大的成就在于其丰富的现实意义,小说中形态丰富的婚恋观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而这些也将是每个人在生命之旅中必将追索的问题。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4
此时的我正在图书馆五层的咖啡厅,最近气温有点低,我的卡布基诺有点冷了,我就木木的呆在这敲着这些文字,虽然此时的我脑袋并不灵光。文字这个东西,其实挺不好驾驭的,写着写着就容易恶俗。咖啡厅里放着一首超级high的歌,搞得我更没思路了,服务生刚才傲慢的瞟了我一眼,所以,我现在对他有偏见了。
其实我不知道简.奥斯丁怎么想的,给自己的书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起了个名字《傲慢与偏见》,一点都没创意,看人家郭小四,小时代2.0神马滴,不知道的还以为回忆他小时候呢,想不出来的时候,人家还可以抄抄三毛的那句梦里花落知多少。不过,仔细想来却觉得简的聪明的可爱,或许,这个名字没有给你过多的关于内容的想入非非,可是,知道的人却都懂,有一个爱情故事,是从傲慢和偏见开始。
达西的傲慢,伊利莎白的偏见,简·奥斯丁的聪明,我眼中的爱情。
故事在一场舞会拉开序幕,因为达西拒绝的和伊利莎白跳舞的提议,导致伊利莎白从心底里觉得达西低视自己,达西内敛的性格加上英俊的外表巨额的财产就成了他傲慢的所有来源。可是当达西冲破等级观念像伊利莎白求婚的时候,伊利莎白却因为骗子韦翰对达西的中伤的拒绝了。最后,伊利莎白的小妹莉迪亚却与负债累累韦翰私奔了。达西知道后,为韦翰还清负债并且给他一笔巨款与莉迪亚完婚。至此,伊利莎白才知道自己之前的偏见有多大,慢慢的也对达西的偏见变成了真爱。
我无法用自己简单的文字还原曲折的故事,无法描述简·奥斯丁诙谐的语言,故事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爱情选择。
在这个社会,爱情或许已经沦为金钱的附庸,我暂且不去说“是应坐在宝马车上哭还是做在单车里笑”的问题。可是,在伊利莎白眼里,爱情就是爱情,犹如绿色藤蔓里开出的最洁白的花,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或许只是一个让人心动的眼神。所以,她可以拒绝达西。可是,当爱情悄然而降的时候,爱就爱了,已经与对错无关,所以她嫁给了达西。爱情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她可怜的陪嫁金,达西就低视这份爱情。可是,伊莉莎白的好朋友夏绿蒂呢,为了几千镑的收入,为了一座大房子,就嫁给的虚伪自大的科林斯,每天面对一张欺软怕硬狗仗人势的脸,过着物质的生活。或许,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路,有自己不同的幸福,也有自己不同的梦想与追求。只是,爱情里,不要沾染太多尘埃。
傲慢是达西性格的弱点,偏见是伊利莎白精神上的弱点。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个傲慢的人,请你慢慢了解他内敛的性格,如果你身边有人对你有偏见,请你安静的磊落着。
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15
作品描写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宾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
这本书似乎只有两种人:聪明的和愚钝的,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骗子伟瀚也许除外。他利用了自己的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迷住了伊丽莎白,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可笑他的话里充满破绽,而聪明的伊丽莎白虽能与宾格莱小姐辩驳,与咖苔琳夫人顶撞,却还是被伟瀚牵着鼻子走,我觉得这是一种讽刺。伊丽莎白虽然冰雪聪明,但还是被伟瀚的外表蒙蔽,而对傲慢的达西产生了偏见,这说明每个人都有愚昧的一面。身在其中而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而伟瀚长着一副英俊的面孔,表面上也装的非常绅士,但内心却充满着心机与邪恶,反映评价一个人的品质不是从表面上的而在于他的内心住着的是天使还是魔鬼。
这部小说,吸引人之处就是讽刺的语言。作者通过伊丽莎白的眼睛,将那些自视绅士、淑女的贵族丑恶得到内心暴露无遗。文中的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他们在一次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正是因为思想上的一致才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最大的品质是敢于向比自己身份高贵的人说“不”,善于思考问题。正是因此,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见解,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而伊丽莎白的其他两个妹妹为了嫁入豪门而不惜放下自己的尊严衬托出伊丽莎白的高贵,她不拜金,漠视高贵,并且改变了达西的傲慢个性。
《傲慢与偏见》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奥斯汀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的语言衬托人物的个性特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