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

古对今课文原文1

  古对今,

  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

  晨对幕,

  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阅读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1)

——《古对今》教案10篇

《古对今》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三、流利读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3.齐读课文

  四、比赛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临摹。②指名**纠正。

  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课堂练习

  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6古对今》,请跟老师口述目标:

  二、了解“对子”(第一次“先学后教)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节?标上序号。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对子歌的.内容与什么有关?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含义。

  对子又叫对联,是我国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祖国文字的魅力。

  三、背诵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1.快速连读,练习背诵。

  2.抽背展示,并让背诵的孩子交流自己快速背诵的方法,其他孩子借鉴学习。

  3.加入动作,**轻声背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夕阳严寒朝霞古今酷暑和风细雨鸟语花香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自己家中的春联,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古对今》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试背,同桌互背。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酉”。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7个字;认识偏旁“酉”,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识读12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古对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

  2、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比赛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第一场比赛:比谁字音读得准

  1、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清字音。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自己赶紧试读一遍,有不会读的字词画上符号。

  2、自己练习读,还有不认识的字问同桌。

  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始比赛,请听老师提的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3、同桌朗读比赛,比谁读得字音准,句子流利,声音响亮。

  4、指名轮读。

  (一人一句,以学困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5、课文读得字音真准!老师加大难度来考你们了,生字宝宝能不能难住你?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生练读一一同桌互相检测,再指名读。

  6、认识偏旁“酉”。

  7、口头扩词练习。

  有错及时纠正,师适时板书、引导。(充分发挥兵教兵),再齐读两遍。

  8、去掉音节找刚读错的人再次读。

  字音大家能读准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能流利朗读课文。先给你们2分钟练读时间,待会我们继续比赛。

  三、课文读得流利。(第二次“先学后教”)

  时间到,想读的请举手,找谁呢?都想啊!这样吧:我们小组赛读吧?

  1、生**练读(2分钟)

  2、男、女赛读

  男生的声音响亮,女生的声音优美,如果合起来读相信会更好的。来齐读一遍。

  3、齐读课文

  课文读得真是既正确又流利。最后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会写字写得正确、规范。

  四、比赛会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1、师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生字,注意它的笔顺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压线笔,并自己书空一遍它的笔顺。

  2、生说笔顺——齐书空。

  3、生说提醒的地方。

  4、生描红并练写。

  ①写最不好的两名学生**临摹。②指名**纠正。③师适时引导总结。④生再练写。

  五、当堂训练:写生字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园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

《古对今》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细”等7个生字,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朝霞、夕阳”。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准生字,特别是“圆、严、寒”等容易读错的字;指导“夕、语”的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方式,达到熟读成诵。

  难点: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等词语,学会想象和口头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背诵古诗:《春晓》、《赠汪伦》、《咏柳》、《千字文》

  一、游戏导入 认识“古”

  1.同学们,我们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左,你说右。谁听清楚了?

  上-下 左—右、 远--近 开-关 男-女

  粗-细 高--低

  安静—热闹 勇敢—胆小 寒冷—炎热

  2.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的一首对韵歌吗?出示(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对韵歌,题目叫做《古对今》。板书课题:古对今 古是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怎么记住它,谁来组个词。齐读课题。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游戏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这首对子歌,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谁听清读书要求了举手。

  2.谁来读第一小节,(我读书,我倾听)第二小节,第三小节(评一评读书吧,优点,提出建议)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

  4.男女生合作读。

  5.我们读一读今天要认识的生字,用手指着带拼音的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然后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真正做到课堂上学生学习不会的知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6.⑴ 出示图片,谁读这两个字:古 今

  (2)看这两个图形:圆 方 比较圆和园

  (3)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严寒)

  (4)冬天过去了,我们来到了什么季节?(酷暑)①“暑”是什么意思?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暑”,“暑”就是热的意思。

  “酷暑”是什么意思呢?“酷”的意思是很,非常。那么“酷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

  (5)谁读这两个词语?(春暖 秋凉)看第一幅图:说几句话,第二幅图: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

  (6)读第一小节。

  7.(1)再看这两幅美丽的图片,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日)②“晨”可以组什么词?(早晨、清晨)晨:日下的“辰”是指星星,星也叫辰。在星星还没落下,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就叫“晨”;所以早上就是“早晨”,暮:“暮”也含有“日”,两个日字都藏到草丛中,太阳藏起来了,不就是太阳下山了。这时候就叫“暮”。

  (2)谁发现了,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雨字头)

  (3)什么是“和风”?“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意思相近?

  ②有谁知道什么季节(时候)有和风、细雨?

  春天。春天风轻轻地吹,雨丝细细的。读这两个词。

  (4)什么时间能看到“朝霞”?(早晨)

  “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傍晚)夕和哪个字相似?(多的一半)

  多美的自然景象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二小节吧!

  (1)谁流口水了?什么样的桃子?什么样的李子?

  (2)柳杨都是什么偏旁?看着图片背诵《咏柳》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想象说话:

  师:听,它们叽叽喳喳,好像在说什么呀?

  ——鸟语花香。

  (5).感情朗读:多美的春天啊!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三小节,赞美春天的美景。

  三、送字回文,诵读韵文(拍手读)背诵。

  四、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1.读词语,同桌互读,找一组展示。

  2.有不认识的吗?找同学帮忙。

  3.单独出字,同桌互查,组词,展示。

  4.多音字,

  5.坐汽车放气球游戏。

  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本环节,运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词,如:看图识字、放气球游戏识字、猜谜语、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五、手指操游戏。

  六、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凉、细、语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指导书写,强调主笔。

  4.观察写字姿势。

  5.自己练写,老师巡查,同桌互评。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然后老师示范写,学生练写,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

  七.学习四字词语

  八.语境中识字。

  评析材料: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正确流利的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想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相反词语对对碰的游戏吧,比如:我说上,你说下,我说多,你说少,远——( ),左——( ),粗——( ),黑——( ),快——( )

  2、古就是古代,今就是( )

  对,就是古代和现代相对,这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板书: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

  1.**读课文

  2.课文几个小节标出来,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词。

  a.带拼音认读

  b.不带拼音认读,

  c.认读生字。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

  a.严寒,酷暑,

  “严寒”就是很冷很冷,

  “酷暑”就是特别特别热

  再读第一小节,这个小节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相反)

  b.暮,和风

  “暮”就是太阳下山了,

  “和风”和微风,大风,狂风中哪个词相近?

  风轻轻吹,雨丝细细的,就叫“和风细雨”

  什么时候能看到朝霞?夕阳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这个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些相反,有些同类)

  c.学习第三小节

  什么是“莺歌燕舞”?

  莺是黄莺叫声动听,就像一曲悠扬的歌曲,燕子的动作轻巧优美就像跳轻快的舞蹈,就叫“莺歌燕舞”

  听,小鸟们叽叽喳喳的好像在说什么呀,在鲜花上飞来飞去,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叫“鸟语花香”。

  再读第三小节,每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同类事物)

  d.总结写对子歌,可以是同类事物,可以是相反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们再来读一首对子歌。

  五、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生字:“李”“香”

  1、观察

  2、范写指导,生书空。

  3、生仿写。

  4、评价。

《古对今》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凉”“夕”“细”“语”四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对“对子”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 示范法 情景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 朗读法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对韵歌》导入

  1、理解“对”字

  教师出示上学期所学课文《对韵歌》,同学们拍手诵读。

  师:这是一首“对韵歌”,这里的“对”是什么意思?(相对,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都能用上“对”,如“黑对白”、柳绿对桃红)

  2、师介绍**特色文化--对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对今》这篇课文里就有许多对子,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读课文。

  4、学习生字词

  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本课“二线格”的生字

  (1)读准字音:

  a.全班齐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方式读生字。

  b.学生提醒要注意的读音。

  (2)识记字形

  学生采用“加一加”“编故事”“猜谜语”等方式识记字形。

  (3)“桃花朵朵开”游戏巩固生字。

  (4)把生字送回词语朗读、去拼音朗读词语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教师用图片依次引出“夕”“凉”“细”“语”四个字

  1.请学生分别说出四个字的结构。

  2.找出压线笔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教师再次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部分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7.修改。

  8.为生字组词。

  (四)、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古对今》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认知“鸟语花香”等七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者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

  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 教学难点:

  词语理解:严寒、酷暑。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制作多**课件。(教师) 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篇很好听的拼音课文《古对今》。

  2.板书课题,揭示本课特点。本课的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对”字前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叫它“对子歌”。(课件展示课文)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古”。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识词。

  5.认读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读韵文,感知对子。

  1.自读课文,遇到读得不熟的字或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或指定小组互读对子,全班交流正音。 3.各种形式读对子,直到读熟。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三大组拍手赛读,优胜组集体表演读。

  4.交流对子歌中的特点:

  (1)反义词对:古对今 圆对方 晨对暮 严寒对酷暑 春暖对秋凉

  (2)天气现象对: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 朝霞对夕阳

  (3)植物和动物对:桃对。李 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 鸟语对花香

  (4)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及相关图片。 5.背诵《古对今》 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指导7个生字的书写。 (1)认读7个生字并组词。

  (2)师范写,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讨论交流。

  (3)作品展示,全班评价。 2.布置作业:

  (1)同桌互背《古对今》 (2)抄写课后词语。

《古对今》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案10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子词,学习了很多生字,下节课我们进行课文的交流。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2)

——《古对今》说课稿3篇

《古对今》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认识12个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会写两个生字“凉、细”。

  ②学会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③初步感知韵文,能够流利地朗读韵文。

  3、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节奏美,读出韵文的节奏。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朗读指导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将韵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图片展示法,借助课文插图和相关蹄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中提到的自然景色,帮助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模仿句式和内容特点进行适度的创编。

  2、学法

  借助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为生字组词以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过观察和比较汉字发现汉字的整体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以提升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感受韵文的节奏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说一个字,同学们要说出和它意思相对的字,例如老师说“我说上”,同学们就要说“我对下”,你们明白了吗?

  师:我说上。 生:我对下。

  师:我说左。 生:我对右。

  师:我说长。 生:我对短。

  师:简单吗?(简单)那我要加大难度了,准备好了吗? 师:我说云。 生:我对雨。

  师:我说雪。 生:我对风。

  师:我说山青。 生:我对水秀。

  师:我说柳绿。 生:我对桃红。

  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就是对对子。

  课件出示“对子”解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对子歌,课题是《6、对子歌》(板书课题),学生气度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这篇韵文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你们想读吗?(想)但是在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求助生字头上的拼音、请教同桌或老师)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大屏出示韵文,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整体感知生字

  1、大屏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带拼音的生字。看来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交朋友了。学生**读生字。

  2、选三名小老师领读生字,一人领读一行,期间,教师对个别生字正

  音、强调,进行评价。(晨是前鼻音)

  3、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一想),最后提出字谜:十月十日,猜一个今天要学的生字。(朝)

  4、它也是一个多音字,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大屏出示多音字“朝”的两个读音和组词,学生读。

  5、去掉生字宝宝头上的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开火车读去掉拼音的生字)

  6、同学们,这么多生字宝宝,让人眼花缭乱,谁有好办法给它们排排队、分分类呢?用什么方法分类呢?(按照结构分类)

  7、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出示“独体字、全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四)学写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里有两个是今天我们要学写的生字,你发现了吗?(凉和细)

  2、出示“凉”,学生组词,观察“凉”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3、教师范写“凉”,学生仔细观察。

  4、出示“细”,学生组词,观察“细”在田字格的位置并汇报。

  5、教师范写“细”,学生仔细观察。

  6、学生在书上描红一遍写两遍。

  7、学生自主评价同桌的字。(同桌的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韵文的题目是《古对今》,它是一首对子歌,对子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很强,谁有好办法让我们读出它的节奏感呢?(拍手读)

  2、那就让我们试试一边拍手一边读吧!(师生一起拍手读)

  3、这篇韵文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我们下节课再进入到课文,细细品味吧!

《古对今》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古对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身处大自然里,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会写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在这个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各种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我们都非常喜爱她。一位作家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写成了对子歌,板书:对子歌 就在识字6 《古对今》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 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 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雪—霜都有雨字头;柳—杨都有木字旁。

  7、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别的地方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语。齐读,有不懂的地方吗?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评:谁读得最好?(请同学做小评委)学生读完后,正音:难读的生字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 、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

  (四)、书写练习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写得好就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有错误就帮他指正一下。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六、说板书设计: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识字所以我采用简洁的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讲读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3)

——《古对今》优秀说课稿3篇

《古对今》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古对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对对子的方式识字,有三组对子组成。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自己身处大自然里,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的语言优美,如“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已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会写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有搜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早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训练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喜欢学习语文。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瞧,我们的家有多美!(展示图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优美的大自然景物图片)

  2、大自然是我们美丽的家,在这个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各种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我们都非常喜爱她。一位作家把这些美丽的景色写成了对子歌,板书:对子歌就在识字6《古对今》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想读吗?好!我们做好读书的准备,读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请教同学们:读的时候遇到困难怎么办?就像大家所说的遇到不认识的字动手画一画,或请拼音宝宝帮帮忙,也可以问你的小伙伴或老师。那你们就快快开始吧!

  2、读得可真投入啊!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要和我们打招呼,你认识他们吗?读读看,看你认识了谁?学生**读大屏幕上的生字。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你认识哪些生字宝宝?生读。

  3、你觉得哪些字难读,想提醒大家注意?谁来当小老师?

  4、手拉手开火车读生字。

  5、你发现了吗?有一些样子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想回家了,你能把他们安全的送回家吗?出示三间房子:比如:我们可以从偏旁去想一想。请三个同学**摆卡片。

  6、他们回家了,你能用什么好方法很快记住他们吗?同桌讨论。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吧!(雪—霜都有雨字头;柳—杨都有木字旁。

  7、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如果我把它们放在别的地方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词语。齐读,有不懂的地方吗?

  (三)再读课文,理解对子的特点

  1、生字宝宝很调皮,生字宝宝又藏到课文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赶紧读读课文,对照图画想一想,相信我们的眼前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读。

  2、刚才小朋友读了课文,谁能勇敢的***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3人分小节读)评:谁读得最好?(请同学做小评委)学生读完后,正音:难读的生字

  3、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对子歌有怎样的特点呢??眼睛看大屏幕齐读。(字数相同,每句短语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或词语)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词是一个对一个,两个对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4、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不要拖长。老师和大家对着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拿起书,做好准备。还想这样读吗?同桌小朋友也来读一读。

  5、我们要加快节奏,我们拍手读读对子吧!.

  (四)书写练习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写得好就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有错误就帮他指正一下。

  (五)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1.背一背对子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六、说板书设计: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识字所以我采用简洁的板书设计

《古对今》优秀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寒”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4、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图片上的景色。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1)借助拼音读准确。

  (2)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①(课件出示早晨、朝霞、暮色、夕阳等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上的景色,随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②看课文插图说话,想象并描述春天的情景,随机出示“和风、细雨、柳树、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

  三、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巩固生字。

  2、小组比赛读。

  3、指导学生发现对子歌中的特点。

  (1)字数相同。

  (2)意思相反或相近。

  (3)动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天气与天气对。

  四、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

  6、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

  五、学习生字“古”“凉”“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绞丝旁的笔画分布)

  3、学生口述、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集中纠错讲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玩游戏对对子导入。

  二、研读课文,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对子。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霞—夕阳”两对词。

  4、结合识字1冬雪与秋霜的图片,理解“雪对霜”。

  5、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

  三、学习第3节对子

  1、**读第3节对子,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四、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

  五、指导写字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古(十口)凉(冫京)细(纟田)李(木子)

  语(讠吾)香(禾日)夕(多—夕)

  2、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范写,讲解“李”“语”“香”“夕”。

  (1)“李”“香”的`竖要短。

  (2)“夕”的撇要与横撇齐*。

  3、学生书空、描红、临写,教师巡堂指导。

  7、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对今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字词对起来。同时,学生在边读边悟的过程中了解了对子中描写的景物,从而感受到了对韵歌中的意境美,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对今》优秀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2、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12个生字,正确书写“古、凉、细、夕、李、语、香”7个汉子,会认新部首“酉”。

  3、理解韵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诵读并背诵韵文。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此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员、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语、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o”和“cháo”。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o”。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稳重“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本课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木有关,在本课中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位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位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中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3、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的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是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省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位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的。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朗读全文,并与同位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手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对-----,-----对------。-----对------,------对------。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语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位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家,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笠翁对韵》(出示《笠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晨—暮桃—李

  圆—方雪—霜柳—杨

  严寒—酷暑和风—细雨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朝霞—夕阳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自然现象美丽景色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4)

——《古对今》教学反思10篇

《古对今》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2

  这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借助图片或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和正确、流利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上。

  这节课教学环节安排周到,上课伊始通过复习词语的方式使学生迅速回忆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后进行“古、夕”两个字的写字指导,重点强调了笔画、笔顺,并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在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利用指名读、拍手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基本背诵出课文内容。利用图片,通过让学生看图说对子、拖动图片连线、粘贴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语。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每个人一张对子,让学生找到能和自己相对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教师及时、丰富、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本节课的亮点在于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此外本节课还设计了学生参与电子白板操作的环节,让孩子**拖动电子白板上的图片,孩子们感到很新奇,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授课教师的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今后改正。

  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

  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

  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教师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古对今》教学反思3

  《古对今》是第二个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对韵歌的形式识字,有三个小节组成。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在出示课题之后,相机指导生字“古”的书写。通过领读、齐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分小节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组词等方式识记生字字形,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引导学生记住“暮”得字形。借助图片理解“朝霞、夕阳、酷暑”等词语,用联系生活的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降低识字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识记。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整体,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

  二、不足:

  1. 在书写环节,只注重分析字形和笔顺了,缺乏对于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的指导。

  3.引导背诵的时候,给孩子们留的时间太短,有点赶时间,匆匆而过,全班齐背了一遍,没有检查。

  4.在识字方面应该再渗入一些识字方法的指导。

  5.学生理解不了的,尽量通过读让他们理解,借助图片实在不理解的要告诉他们。

《古对今》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6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教学反思7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古对今》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

  《古对今》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 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教学反思9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古对今》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6 古对今)

  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 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

  (3)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

  (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

  (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8)齐读。

  三、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文中的这些对子词你们都认识了,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图片)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四、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课件出示)

  (2)给生字找朋友。

  (3)记忆生字的笔顺,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2.指导书写。

  (4)教师范写书生字,生书空。跟老师重点学习书写“细”和“语”。(板书:古、凉、细、夕、李、语、香)

  (5)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6)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习字册》上的生字。播放轻音乐。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5)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3篇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1

  优点: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汉字的兴趣。

  2.做到充分地读,通过自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落实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等词语,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既丰富学生的想象,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在书写环节,指导不到位,处理比较仓促。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并说这些字的特点,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我没有细致的指导,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没有做过多的要求,就让学生自己练写,既没有展评、又没有交流,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

  改进措施: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

  2.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

  3.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2

  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我执教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中,我依据文本特点,以“智慧课堂”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一、朗读上传,数据显示

  课前,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上传到了*台上。上课伊始,我利用*台的“统计分析”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大数据的呈现,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学生接下来的`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

  二、随文识字,诵读韵文

  1、本文,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我利用电子课本的“聚焦功能”聚焦每一小节,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孩子生字。其间,*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使用,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2、三小节的韵文朗读,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范读、**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和家长合作读……指名读全文时,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

  3、紧接着,学生诵读课文时,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白板功能”,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并感悟**文化的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现场测试,实现精准

  学完全文后,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利用电子课本中的“互动功能”对学生*板进行现场发送,让学生现场完成、提交。全班共50人,50人提交,体现了全员参与。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台都精准地显现。接着,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性。

  四、学写生字、拍照评议

  我先通过“聚焦功能”让学生观察“凉”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然后,我让学生**练写、*板拍照上传。最后,我又在*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并相机正字。学生们不仅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使得“智慧课堂”真正达到高效。

  当然,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我难免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并在“智慧课堂”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古对今》优秀的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本课有12个生字,为了让孩子们识字的方法,有兴趣的去学枯燥无味的生字,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如:笔画较多的生字“暑、酷、晨、霞”我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采用复现,拿生字卡片,然后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读。对于我们班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会多关注,多找回答问题。让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多鼓励,多赏识。

  学本课堂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建设,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的主人。我在朗读对韵歌的时候,先让学生**读,再同桌合作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最后师生合作读,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本课新词比较多,但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让学生能从文本上理解词语,我遵循学生的角度去想,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然后说出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字词的意思。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效果还是可见的。通过反复的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立足课堂,夯实基础知识,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6)

——古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古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1

  古别离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古诗简介

  《古别离》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离别时的情景。第三、四句继而写想象中离别后对江南春景的感受。这首诗以景抒愁的寻常比拟,用优美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并做到了色调鲜明,****。

  翻译/译文

  晴空云淡柳色青如烟,别情难遣散饮酒丰酣。

  手拿着玉鞭指向云外,使人断肠是明媚江南。

  注释

  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一作“鬖(sān)鬖”。

  ⑵不那离情酒半酣(hān):为了排遣离情而饮酒到了半醉。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那,同奈。

  ⑶玉鞭:精美的马鞭。云外:天外。

  ⑷断肠:指因离愁而断肠。

  赏析/鉴赏

  用美丽的景色与欢快的感情互相衬托,互相点染,这是诗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韦庄这首诗却不同,诗人别开生面,用美景衬托离愁,用离愁点染美景。把离愁与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依依,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解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刻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三句用“更”字一转,用一“指”字,写出临别时的杨鞭指点动作,使这幅图画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断肠春色在江南”七字,作进一层的抒写,将要云的江南,春天来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动人,它带给行人的不是欢乐,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触动的离愁。写到这里,诗意也就自然突现出来了。

  全诗色调鲜明,音节**,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晚唐写景伤别的作品中是较好的一篇。

  《升庵诗话》:“晴烟漠漠柳毵毵······”韦端己送别诗多佳,经诸家选者不载。

  《增订评注唐诗**》:李云:结有余恨。

  《唐诗广选》:高廷礼曰:晚唐绝句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扬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杂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与陆鲁望《有别》后联语意相同:陆以留别者言,居人登楼所望,有不堪增愁处;韦以送别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胜断肠处。

  《唐诗摘钞》:读此益知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倒叙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与此同意,此作较饶风韵。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

古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翻译

  译文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

  赏析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古别离原文翻译及赏析3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的诗意: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 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

  出自孟郊《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 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 莫向临邛去!

  注释

  古别离:新乐府歌曲名。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的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因私奔相如。故古代诗文多以临邛为花花世界。借喻男子觅得新欢之处。

  翻译:

  我拉着将要离别的丈夫的衣服,

  你今天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不怨恨你回来得迟了,

  只希望你不要到临邛去。

  赏析

  《古别离》

  这首小诗,描写一个女子送别情郎的场景,通过对其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表现出女子的深情与忧虑。全诗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处境——丈夫常年在外游荡,妻子整年空守闺房,好容易迟迟归来,没有多久,又要出门远走。临行时,妻子依依不舍地牵着丈夫的衣服,问他要到哪儿去?我不怪你回来得迟,只希望你记着在家的妻子,不要变心另觅新欢。诗人用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洗炼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从这个矛盾中显示出她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言少意多,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首句“牵郎衣”的举动,颇显小女儿娇羞的情态。这个动作是为了使将行的丈夫能稍作停留,体现出女主人公的依依不舍之态。“郎今到何处”句,作轻声发问,问的重点在于深情,而非寻求回答,因为在临别之时,她怎么会还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呢?结合最后两句来看,她是因为担心丈夫去临邛,才故意发问。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女主人公在这里作了让步,她不恨丈夫晚归,最希望的.就是丈夫不要到临邛去。说是“不恨”其实是反语,盼郎早归是人之常情,如果丈夫迟迟不归,她哪里会不恨呢?然而,对丈夫的深情使她甘愿承受等待的煎熬,甘愿以苦苦的相思来慰藉彼此相恋的真情。因此,她宁愿退步,只希望丈夫不辜负她的等待,“莫向临邛去”。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最后这句,这句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


古对今课文原文3篇(扩展7)

——察今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察今原文及翻译赏析1

  上胡不法**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之所以为法者,何也?**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之法亏矣,而曰此**之法也,而法之以为治,岂不悲哉!

  故**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