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1
一、背景
在*电信事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东方通信勇于接受挑战,果断引进**高科技,自1990年起,与世界移动通信技术领先的摩托罗拉公司密切合作,建立了*第一条世界级技术水*的移动手机生产线,生产经营不断取得飞跃发展。七年来,企业的产业规模扩张了100倍,1995年在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中排名列12位。面对众多的超级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东方通信知难而进,迎接挑战。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原名为邮电522厂,该厂建于1958年,现有职工2000多人。1988年由施继兴(现公司董事长,当时的*委*)接任厂长,他看到了当时*移动通信市场已初露端倪,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超前引进,制定了年产8000部手机的计划,并抢先立项,1990年底与**摩托罗拉公司签订了蜂窝电话手机技术引进合同,于1992年投产,当年销售收入4亿元,跨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1994年以2亿元净资产支撑着约20亿元的产业规模,企业资本净增近20倍,产业规模扩大40多倍。1996年销售收入40亿元,与1990年相比,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50倍,经营规模扩大100倍,在全国现有的移动电话手机中,有100多万部是东信生产的,在移动电话基站设备中,东方通信占A网设备的30%。
1996年,是东方通信迅速腾飞的一年,企业实现销售额40亿元、利润3亿多元。在全国移动电话产品市场上,东方通信的产品占20%以上,成为*最大的移动电话手机和系统设备的制造商和供应商。1997年,东方通信为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知名度,重塑企业形象,决定聘请专家导入CI。
一个经营者最重要的是进行企业战略决策,战略决策也意味着风险,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关键靠自己去把握。要学习和引进**的先进技术,但必须**自主,我国微电子技术比较落后,要赶超人家,首先必须学习人家的技术和管理。东方通信也是背靠一个跨国公司,但他们是用许可证贸易的形式进行技术合作,资本是**的,现在企业国有法人股占63.16%,其余是公开发行的A、B股,东方通信负责人表示永远高举“国有”大旗。不少外国公司要求与他们合资,他们明确表际,合资可以,但控股不可以。现在摩托罗拉把他们作为在*移动通信市场的战略伙伴,因为企业现已有相当的实力。
许多人认为移动通信是**跨国公司****,移动通信领域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被外商控股或变相控股。东方通信决心从中突围。目前东方通信取得了与那些跨国公司*起*坐的骄人业绩,靠的是产品、市场、服务的综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技术的同时,不断进行企业内部机制**。在生产体制上,把以工艺为对象的多环节方式变为以产品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在经营体制上,把职责不清的集中经营变为**事业部的分散经营;在分配体制上,打破*均**大锅饭,促使成本下降、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在享受国家优惠**的同时,企业进入了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筹资,使东信具有突围的实力。
在本土上争夺市场,**企业比外商应该有更为稳定的客户基础。外商往往因为售后服务战线过长而显得力不从心,这正是**企业的优势所在。东方通信在15个主要城市设有维修及保养中心,帮助30家客户建立了维修中心,尤其是基站设备方面,及时周到地把第一流的服务送到客户手中,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超越自我、产业兴国”就是向自身能力和潜力的极限挑战,虽然突围的道路会不*坦,但只要树志气、立勇气、鼓士气、抓住机遇、勇往直前,拥有自己知识产权、拥有自己名牌的移动电话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日子定会到来。
二、目标与定位
东方通信CI导入的目标是,将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超越自我,产业兴国”的企业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视觉识别、传达系统,传达给社会公众,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东方通信所致力建设的事业——建成*最大的移动电话手机和系统设备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让所有东方通信的用户、投资者、企业界、经营界和**界的朋友,都将通过这个CI系统来承认东方通信在各个方面所作的努力。同时也通过这个CI系统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使每个东信人的言行与企业整体形象达到最大程度的**。
三、实施路径
在市场竞争中,如何主动、积极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目标。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整体作业必然会产生内部自觉的要求。东方通信的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性,自1997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为提升企业形象的计划。公司于1997年4月25日成立企业形象战略规划委员会,董事长施继兴任规划委员会**,*委*和总裁任副**,办公室**等人任委员会委员,下设形象办公室负责企业形象战略的优化与审核。与此同时,聘请了*企业管理研究会CI导入课题组对该公司进行CI整体策划和导入。
奉献社会是企业BI展示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东信人以创造效益和奉献社会为使命,1995年,吉林、辽宁发生特大水灾,东信人紧急提供通信物质。东信人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斥资50万元建“东方通信”希望学校。1996年春,向三峡工程捐助100万元通信设备。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东信人宽广的胸怀,使企业的美誉度和企业形象不断提升。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2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的前身浙江海门制药厂,是一家始建于1957年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依靠*计划安排生产,只能生产天然樟脑粉等低档产品,企业缺乏发展朝气。1981年白桦走马**,坚信企业要发展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在他的**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踏**技术创新之路。
1987年开始试制抗生素抗肿瘤药阿霉素,在试制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跑**重点大学、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常年蹲在车间与实验室,与技术员们一起解决一道一道难题。经过4-5年的努力,终于批量生产出阿霉素,填补了**空白,产品70%-80%出口国际市场。
海正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开发工作,重视科技人员。企业不仅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研经费,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而且每年拨出一笔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1997年,公司新建200多套宿舍,优先安排技术人员的住宿,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开发研究之中。
海正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产品、新技术,先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紧密联系,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之路,即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再由企业转化成生产力。10年来,海正公司相继开发成功阿霉素、丝裂霉素、依维霉素、阿佛菌霉素等40多个高科技、高难度的新产品。技术创新给海正公司创造了发展的契机。1992年以来,公司连续7年*均产值递增53.7%,利税递增92.60%防。1996年跌身全国医药行业50强,1998年海正H股在**成功上市,企业经济效益名列浙江省医药行业第二。
白桦**后抓的第一件事是技术创新。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他把海正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为: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就是:一头抓信息,一头抓市场。促中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激励机制为动力,内外结合,上下协作,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出了技术创新成功之路。
抓信息也好,抓市场也好,企业家是核心。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对市场信息有特殊的**性。白桦**以后,跑市场、去研究所,收集市场技术信息。1986年,白桦获知上海药物研究所正在招聘“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阿霉素产品的试制企业,当一些企业还在犹豫、怀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些企业期望国家成功以后再由企业来实施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先人一步想到,先人一步行动,立即作出决策参加投标竞选,并首选中标,从而赢得时间,获得竞争优势。
1987年阿霉素工程开工。但是,事情并非****,连续试制多年,投入资金两千多万元,产品仍然生产不出来,“阿霉素创新项目”一度被人说成是不会下蛋的“铁公鸡”。企业承担了高额的贷款利息,****困难,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时各处压力纷至沓来,企业内部意见也开始分歧,有人主张尽早下马。是停止试制,还是坚持不懈,是摆在白桦面前的一个严峻选择。在关键时刻,优秀企业家总是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高人一筹的见解,白桦选择了后者。
但是,企业缺乏科研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白桦选择了“蜜蜂采花”的策略,取百家之长,集多家优势。为此,他四处奔走,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来厂指导,利用多个科研单位的某一专长为己所用,形成集智力、凝聚力、“组装”的优势,指导技术创新工作。该厂没有研究所,他们就把生产车间与实验、试制结合起来,生产车间负责人又是科研开发的负责人。从原料采购、设备安装到工艺配方全部由车间负责到底,克服了试制过程中一道道难关,终于取得成功。1992年“铁公鸡”开始下蛋了,不何结束了我国阿霉素只能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成为我国抗生素抗肿瘤药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西药出口基地之一。企业家的思维总是领先别人。白桦有个说法:每个产品在市场上都要走“抛物线”的轨迹,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顶峰期和低谷期。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死抱一个产品不放,迟早会跌入低谷,被市场淘汰。因此,1992年以来,他先后与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企业出资、出项目请科研单位开发,10年来有7个产品填补了**空白,2个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阿霉素和阿佛菌霉素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阅读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1)
——企业文化案例5篇
企业文化案例1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有明确原则和坚定信念的公司。这些原则和信念似乎很简单,很*常,但正是这些简单、*常的原则和信念构成IBM特有的企业文化。
IBM拥有40多万员工,年营业额超过500亿美元,几乎在全球各国都有分公司,对其分布之广,莫不让人惊叹不已,对其成就莫不令人向往。若要了解此一企业,你必须要了解它的经营观念。许多人不易理解,为何像IBM这么庞大的公司会具有人性化的性格,但正是这些人性化的性格,才造成IBM不可思议的成就。
老托马斯·沃森在1914年创办IBM公司时设立过“行为准则”。正如每一位有野心的企业家一样,他希望他的公司财源滚滚,同时也希望能借此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把这些价值观标准写出来,作为公司的基石,任何为他工作的人,都明白公司要求的是什么。
老汉森的信条在其儿子时代更加发扬光大,小托马斯·沃森在1956年任IBM公司的总裁,老沃森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由总裁至收发室,没有一个人不知晓,如:
1、必须尊重个人。
2、必须尽可能给予顾客最好的服务。
3、必须追求优异的工作表现。
这些准则一直牢记在公司每位人员的心中,任何一个行动及***直接受到这三条准则的影响,“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比技术革新、市场销售技巧,或庞大财力所贡献的力量更大。IBM公司对公司的“规章”、“原则”或“哲学”并无专利权。“原则”可能很快地变成了空洞的**。正像肌肉若无正规的运动将会萎缩一样。在企业运营中,任何处于主管职位的人必须彻底明白“公司原则”。他们必须向**说明,而且要一再重复,使员工知道,“原则”是多么重要。IBM公司在会议中、内部刊物中、备忘录中、*中所规定的事项,或在私人谈话中都可以发现“公司哲学”贯彻在其中。如果IBM公司的主管人员不能在其言行中身体力行,那么这一堆信念都成了空口说白话。主管人员需要勤于力行,才能有所成效。全体员工都知道,不仅是公司的成功,即使是个人的成功,也一样都是取决于员工对沃森原则的遵循。若要全体员工一致对你产生信任,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的,但是一旦你能做到这一点,你所经营的企业在任何一方面都将受益无穷。
第一条准则:必须尊重个人
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此这一准则,至少,没有人会承认他不尊重个人。
毕竟在历史上许多文化与宗教戒律上,也一再呼吁尊重个人的**与尊严。虽然几乎每个人都同意这个观念,但列入公司信条中的却很少见,更难说遵循。当然IBM并不是惟一呼吁尊重个***与尊严的公司,但却没有几家公司能做得彻底。
沃森家族都知道,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不是金钱或其他东西,而是员工,自从IBM公司创立以来,就一直推行此行动。每一个人都可以使公司变成不同的样子,所以每位员工都从为自己是公司的一分子,公司也试着去创造小型企业的气氛。分公司永保小型编制,公司一直很成功地把握一个主管管辖十二个员工的效率。每位经理人员都了解工作成绩的尺度,也了解要不断地激励员工上气。有优异成绩的员工就获得表扬、晋升、奖金。在IBM公司里没有自动晋升与调薪这回事。晋升调薪靠工作成绩而定。一位新进入公司的市场**有可能拿的薪水比一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要高。每位员工以他对公司所贡献的成绩来核定薪水,绝非以资历而论。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也将得到特别的报酬。
自从IBM公司创业以来,公司就有一套完备的人事运用传统,直到今天依然不变。拥有40多万员工的今日与只有数百员工的昔日,完全一样。任何一位有能力的员工都有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位正规聘用的员工因为裁员而失去1小时的工作。IBM公司如同其他一样也曾遭受不景气的时候,但IBM都能很好地计划并安排所有员工不致失业。也许IBM成功的安排方式是再培训。而后调整新工作。例如在1969年到1972年经济大萧条时,有1.2万IBM的员工,由萧条的生产工厂、实验室、总部调整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有5000名员工接受再培训后从事销售工作、设备维修、外勤行政工作与企划工作。大部分人反而因此调到了一个较满意的岗位。
有能力的员工应该给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好让他们回到家中,回想一下他们做了哪些有价值的事。当他们工作时能够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都愿意为公司的成长贡献一技之长。IBM公司晋升时永远在自己公司员工中挑选。如果一有空缺就由外界找人来担任,那么对那些有干劲的员工是一种打击,而且深受挫折、意志消沉。IBM公司有许多方法让员工知道,每一个人都可使公司变成不同的样子,在纽约州阿蒙克的IBM公司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任何头衔字样,洗手间也没有写着什么长官使用,停车场也没有为长官预留位置,没有主管专用餐厅,总而言之,那是一个非常**的环境,每个人都同样受人尊敬。
IBM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公司里任何员工都必须尊重,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员工尊重顾客,即使对待同行竞争对象也应同等对待,公司的行为准则规定,任何一位 IBM的员工都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销售是靠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态度,推销自已产品的长处,不可攻击他人产品的弱点。
第二条准则:为顾客服务
老托马斯·沃森所谓要使IBM的服务成为全球第一,不仅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而且要使每一个销售IBM产品的公司也遵循这一原则。他特别训令IBM将是一个 “顾客至上”的公司,也就是IBM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以顾客需要为前提,因此,IBM公司对员工所做的“工作说明”中特别提到要对顾客、未来可能的顾客都要提供最佳的服务。
为了让顾客感觉自己是多么重要,无论顾客有任何问题,一定在24小时之内解决,如果不能立即解决,也会给予一个圆满的答复,如果顾客打电话要求服务,通常都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派人去服务。此外,IBM的专家们随时在电话旁等着提供服务或解决软件方面的问题,而且电话是由公司付帐。此外还有邮寄或专人送零件等服务,来增加服务范围。IBM公司还要求任何一个IBM新零件,一定要比原先换下来的好,而且也要比市场上同级产品好。服务的品质取决于公司训练及教育,在这方面,IBM已经在全球所属公司投下了大量的钱财,所提供的训练与教育是任何公司无法比拟的。相信在IBM公司受训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任何一所大学的授课时间。每年,每一位IBM的经理要接受40个小时的训练课程,而后回到公司内教导员工。有时甚至定期邀请顾客前来一同上课。经营任何企业,一定要有老顾客的反复惠顾才能使企业成长,一定要设法抓住每一位顾客。最优异的顾客服务是能使他再来惠顾才算成功。
第三条准则:优异
对任何事物都以追求最理想的观念去化无论是产品或服务都要永远保持完美无缺,当然完美无缺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但是目标不能放低,否则整个计划都受到影响。公司设立一些满足工作要求的指数,定期抽样检查市场以设立服务的品质。从公司挑选员工计划开始就注重优异的准则,IBM公司认为由全国最好的大学挑选最优秀的学生,让它们接受公司的密集训练课程,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日后定有优异的工作表现,为了达到优异的水准,他们必须接受优异的训练,使他们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达到成功。IBM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它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度竞争环境的公司。它所创造出来的气氛,可以培养出优异的人才。在IBM公司里,同辈竞相争取工作成绩,又不断地强**育的重要,因此每个人都不可以自满,都努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认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能做得到。这种态度令人振奋。
小托马斯·沃森说:“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若要生存并获得成功的话,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原则,可供全体员工遵循,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对此原则产生信心。”
在企业经营中,公司的任何运营都有可能改变。有时地址变更,有时人事变更,有时产品变更。有时公司的名称也变更。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不断变迁、在任何公司里,一个人若要生存,一定要有应变的能力。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日,社会形态与环境变化很快,倘若营销计划不能随机应变,可能会毁灭整个公司。你不是往前进,就是往后退,不可能在原处不动。在任何一个发达的公司里,惟一不能改变的就是“原则”。不论此“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永远是指引公司航行的明灯。当然公司在许多方面要保持弹性,随机应变,但对“原则”的信念不可变更,由于IBM有这三条基本原则做为基石,业务的成功是必然的。
公司内部必须不断地把其信念向员工灌输,在IBM的新进入人员训练课程中,就包含了如下课程:“公司经营哲学、公司历史及传统。”谈公司的信念与价值观不能仅是空谈而已,至于能否让其在公司里发生作用,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公司里空谈无益,最重要的是:运用策略、采取行动、切实执行;衡量效果,重视奖赏,以示决心。
IBM的新进销售学员无论在办公室或外出接洽业务,都能遵守公司的准则。他们知道,IBM准则“必须尊重个人”的真谛如何。他们一进公司开始就感到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基于尊重原则,只要他们一有问题,别人再忙也来帮助他们。他们也看到,公司人员是怎样对待顾客的,也亲耳听到顾客对市场**、系统工程师及服务人员的赞美。他们周围环境的人都在那里努力寻求优异的成绩。有关IBM公司的信念,常在所属公司中定期刊载,有关IBM优异服务之实例亦常在公司训练课程中讲授,在分公司会议中特别提出来,在邀请顾客参加的讨论会中亦提出介绍,主要目的是把公司的理想一再重复,以确保理想生存。
企业文化案例2
犯的错误愈多,学得就愈快。——戴尔
1、塑造出戴尔公司文化的一以贯之的要素,许多都是在初期形成的。在发展初期,公司还在风险颇高的阶段,所以戴尔会甄选具有高度冒险性格而又变通能力强的人。戴尔在财务、制造、信息技术等方面,当然会延聘专业人士负责,如果聘用了好的人员,他们在有所作为后,会带进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戴尔从一开始就以非常务实的方式动作。戴尔常问:“完成这件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如此一来,戴尔杜绝了所有产生官僚体制的可能性,这种作法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把产品卖给大企业与卖给一般消费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所以戴尔聘用了曾经对大企业进行销售的销售人员,其他的销售人员则专门负责销售给联邦*、州*、教育机构、小公司或一般消费者。
这一切都源自于“消除中间人”的基本设想。
2、在一次电脑展中,戴尔领悟到产品功能和上市时间的重要性。戴尔自己都还没搞清楚,就已成为众人的焦点,这全是因为戴尔做出创新的机器,一举在竞争中拔得头筹。戴尔从原本可能会被放在《PC周刊》不起眼的第87页,一跃成为封面故事的主角。
3、库存流通不仅是致胜的策略,更是必要措施,它有助于抵抗原料的快速贬值,而且现金需求较少,风险较低。
4、不管在哪一个产业,都应该及早找出潜在的问题,然后尽快修正;另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尽早让顾客参与,他们会是你们最棒的意见小组。不但要尽早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且要仔细听。
5、和竞争对手比较起来,5%的获利其实偏低。但他们的成长率不及戴尔。戴尔觉得,在发展过程的那个阶段,戴尔比较需要的是一个成长策略,而非一个扩大利润的策略。
6、一旦现金善重新上轨道之后,便可以赚进利润,重新加速成长的脚步。因此,戴尔公司新的营运顺序不再是“成长,成长,再成长”,取而代之的是“资金流通,获利性,成长”,依次发展。
一旦建立起明确的**与评量方式,就能够一眼看出哪一个项目营运不佳,进而视情况需要来改变策略。
要推动利润和亏损的管理。要求每个营业单位都提出详细的损益表后,戴尔才明白,事实和数据在管理复杂业务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壮大成熟的戴尔公司,成为一家非常重视数据和损益表的公司,而数据和损益表,可说是戴尔进行所有事情的核心。
7、能从错误中重振旗鼓,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沟通。
8、事情*顺时,没有人会思考:是什么方式让戴尔成功的?为什么会成功?而想要整理出成功事件的因果关系,比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来得困难。但戴尔必须做到,才能跻身全球获利最高的公司之列。
9、戴尔以损益表为前提,与拜恩合作,对公司的营业结构做一番细分;依照这项分析,发展出一套评定的公式,判断业务项目的表现,并且加以比较,确认发展潜能,锁定可获利的重点,使之加速成长。一待确定了哪些部分表现不佳,便会在得到足够信息之后,判断该如何改进;如果确定无法改善,便评估是否要降低亏损,予以裁除。
如同其他许多公司一样,戴尔依照功能来**公司,分成产品发展、融资、市场行销与产品制造等功能。但戴尔这个功能性的**,其成长已经远超过先前自设的功能范围,而各项功能已经自行其事了。随着戴尔的长大,渐渐难以一个整合的团队方式来运作,不但没办法以一致的步伐前进,各功能性的部门反倒像战国诸侯般四分五裂了。
任何一家公司若想要成功,关键在于最高层人员是否能分享**;高层人员必须把重点放在整个**的发展,而非个人的**扩张。
10、规模大、成长快的公司,很显然不能采用传统的功能性结构来分工,也不能完全采取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功能性结构往往造成各部门分散运作,责任归属不明;完全分散则又成了共同基金,不再是一家公司了。所以必须既维持功能的优越性,又做到责任分明。为达到上述目标,戴尔创立了一种“双主管”**。负责财务、人事与法律事项等职务的资深经理,要与负责某地区事务或某产品线的管理人员分担责任。
常有人说,“一军不容二帅”,或“矩阵式管理法行不通”。但事实上,这种双主管制在戴尔公司成效极高。而戴尔成功的关键在于权限虽然重叠,责任却一定分明。经理人员必须一起督促他们所共同管理的员工,也要分摊最后的表现结果,即使在技术上那是属于他人的职责。戴尔经由正式的工作表现来评估经理人的绩效。
这其实是一种制衡的系统,权责共享不但能成就共荣的态度,鼓励合作,还能使得全公司都能分享不同的观点与创意。双主管制为全公司带来极大的能量与热情,戴尔把所有能量化为行动,通过所谓的“细分化”过程来创造成长。
11、戴尔在服务器市场的机会,无异于最初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时的情形:经由提供低价位的高效能产品,快速建立市场占有率,同时强迫对手也降低他们服务器的价格,打垮他们的利润空间,让他们没有余力补贴其他产品的亏损。
12、大家会问戴尔:“你怎么让你的员工愿意用电子邮件?”戴尔回答:“很简单,你只要问他们有没有收到你用电子邮件传过去的通知就行了。”没有人希望自己漏掉信息,对不对?
13、人人各司其职,对结果负责,重视事实与数据。
14、戴尔定下规矩,所有人都必须寻找并发展自己的**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这不只是在准备移调到新工作时才必须做的事,而是工作绩效中永续的一环。
如何找到确实可以成为明日**者的人才呢?戴尔公司找的是具备学习者的质疑本质,并且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的人。因为在戴尔成功的要素当中,很重要的一环即是挑战传统智慧,所以戴尔会征求具有开放态度和能**思考的人;戴尔也希望找到经验与智慧均衡发展的人、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怕犯错的人,以及视变化为常态并且热中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和情况,进而提出极具新意的解决办法的人。
戴尔在面试新进人员时,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他们能以经济的观点思考吗?他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如何与人相处?他们真的了解今日社会的商业策略吗?对戴尔的策略又知道多少?然后,戴尔几乎每次都故意大力反对他们的个人意见,原因是戴尔想知道他们是否具有****的能力,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看法辩护。戴尔公司需要的是对自己能力有足够信心并且坚持自己信念的人,而不是觉得必须一味保持表面**、避免冲突的员工。
15、当事业突飞猛进时,许多新的工作会衍生附加责任,而变得过于庞大与复杂,连最有事业心、最辛勤的人都不得不**个人发展,要精疲力竭才处理得完工作。
一个让员工愈来愈难以成功的公司结构,完全没有必要固守。公司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弹性,让员工得以共同演进,而非反而阻碍他们的发展。
以特定方式划分出不同的事业体、产品**或功能性**,让新细分出来的结构更易于管理,更能把重心放在商业契机上。这种做法不但能维持员工的满意程度与成长,也能保持高度的成长率。
在传统的做法里,责任缩减,象征着降职、不认同、失败。在其他公司,也许依据部属人数的多寡,或为公司赚钱的程度来评估一个员工的表现;而在戴尔公司,成功的宣言是:业务成长太快,所以戴尔把你原先负责的部分减一半。有时侯,即使戴尔把团队分为两到三个新的单位,新单位却可能比原本团队在两年前的规模还大两倍。
有一个做法能有效克服员工的忧虑,那就是不但要计划未来的**结构,也必须与整个**沟通“未来的状况”。这样做,可以不断增加**性的调整;而**性的改变是一点一点进行,不是骤然在某一天就完成的。事实证明,及早沟通,可以收鼓励之效,因为员工可以先从个人的工作机会及事业发展上看到公司成长所带来的实质改变。
工作细分化,完全与传统做法背道而驰,但其逻辑绝对合理:戴尔希望优秀人才能茁壮成长,协助公司继续兴盛。戴尔认为,若欲使员工的新工作有意义,并且更适合员工的专才,这是最好的办法。期待任何一个人变成超,是绝对无法产生附加价值的,反倒会招致失败。
工作细分化也有助于戴尔找出自己的弱点,并因此形成企业的策略。如果戴尔不考虑进行细分,也许根本无法了解公司在财务或行销方面的不足;一旦发现了这些问题,或许便会发现戴尔没有足够人力来执行这些新的责任。就一个制衡系统的功能而言,细分化是一种非常实际的做法。
其实,细分化最大的好处是能为员工创造新的机会。当新的事业创立,**会出现新的空缺,而这能鼓励员工成长。由于做了细分,戴尔得以确定公司最优秀的人才不会骄纵自满或无聊怠惰,与他们建立一份更长久,而戴尔也希望是更充实的关系。
16、有问题产生的时侯,戴尔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研究,也不用指派专人去找出议题所在,因为戴尔手边恒常拥有全部信息,可以立即集合相关的人,做出决议,立即执行,过程非常迅速。不容许浪费时间,在一个决议上踌躇不定。尽管戴尔致力于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戴尔相信,甘冒错误的风险而抢得先机,总比做出百分之百正确的决定,却比别人晚了两年要好多了。然而,若没有数据,不可能做出最快速最正确的决定。信息是任何竞争优势的关键。不过数据不会从天而降,你必须主动搜集。
17、要深入了解所有事情发生的原因。经由提出问题,可以开户创意的新大门,最终便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
戴尔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在全公司各部门询问同样的问题,比较其结果的异同。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团队之下运作,追求相同的目标,所以可借此让全公司各事业单位分享最好的概念。如果其中一个小组在中型企业市场出奇制胜,创下佳绩,戴尔便会把他们的想法传布给全世界的分公司;而另一个小组可能想出了针对大型律师事务所进行销售的方法,戴尔也会把他们所学到的经验与整个**分享。
18、当一家公司的所有人员都以同样的方式思考时,是非常危险的现象。你可以鼓励公司员工,以创新的方式来思考公司的业务、所处的产业、顾客等课题。以不同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反应或机会,便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机会,得到新的理解或学习。而经由对公司营运的所有层上提出疑问,可以不断把改进与创新注入公司文化中。
要怎么教导别人,让他们更具创新能力呢?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要求他们以整体的概念来处理问题。戴尔一开始的做法,便是请教顾客:“你真正希望达成这件事情的方式是什么?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吗?”戴尔与供应商商量:、能不能换一种做法?“接着,戴尔会试着想出超越原来目标的截然不同的做法。
19、戴尔的公司文化不屑于只满足现况,总是试着训练员工,去寻找突破性的新观念,让他们在公司面对大型的策略挑战时,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迅即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你必须经常训练员工**的能力,要他们思考:戴尔可以用什么方式改变游戏的规则?哪些做法可以让戴尔达到这个目标,而其他人从未想到过?
如果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以非传统智慧为基础的成功历程,更能激励员工全力以赴。而营造出能敦促员工以老板角度来思考的环境,就能不断发想出新的另类创意,也赋予员工更大的**,鼓励他们冒险。
20、要鼓励人们更具有创新精神,就必须让他们知道,失败了也没关系。许多公司说自己乐于见到创新的做法,也期待见到创新,但同时也告诉员工:“只要别搞砸就行了。”然而,所谓失败,有各种定义。
戴尔的事业本来就充满了创新与实验,因为戴尔所尝试的许多事是前所未见的事物。戴尔在面临新的挑战时,因为找不到相关的经验,所以无法参照前人做法。戴尔的网址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戴尔刚开始通过www.dell销售电脑时,必须从头开始建构操作模式,其中包括从公司的不同部门里聚集人员来组成小组,接着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中心进行**。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迅速确实地完成这个任务?”
如果你认为现状“已经够好”,你便会以如同后视镜一般狭窄的视野来进行管理。而以现在的经济环境来看,你未来铁定会摔得粉身碎骨。光为了要保持竞争性,就必须不断质疑目前的所有作为。
21、“自我批判”的态度,已深植戴尔公司的文化中,戴尔随时质疑自己,随时寻找改进事物的方法。戴尔试着由上至下建立起这样的行为模式,聘用具有开放观念的人员,并且把他们培育为**者。这些人在自己犯错的时侯,必须能够接受他人公开的反对或纠正。这样可以促进公开的辩论,鼓励理性的“能人治理**”。
戴尔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成就过度自傲。如果戴尔开始觉得自己功成名就,便会把自己推往他人的光芒之下,终将黯然失色。
正面迎接问题,而不否认问题存在,也不找借口搪塞。戴尔试着用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错误,坦白承认:“戴尔遇到问题了,必须进行修正。”戴尔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这么做,别人会。
戴尔的口头禅之一是:“不要****。”这话意思是说:“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事情迟早会出现,所以最好直接面对。
22、戴尔公司不允许信息缓慢到达。由于戴尔处在分秒必争的行业里,因此必须通过会议、电子邮件和公司内部网络,进行及时的“讨论”。早上发生的事情,最迟到下午就必须作出反应。戴尔必须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具备最高的竞争性,否则就会失去主意。立即沟通,以及立即解决问题,是绝对必要的。
戴尔在开放的企业文化中,大家可以尽情采取直接的渠道,得到所需的信息,电子邮件穿梭在传统的“等级”路线中的情况,在整个**中随处可见。如果任何人觉得只因为他是副总裁,就应该只跟其他副总裁讲话,戴尔便会**这类想法。过度僵化的等级**会限制信息的沟通,对谁都没有好处。
等级**不但**速度慢,也暗喻着信息流通的阻塞;它**着一层又一层的许可、命令及**。
信息在成形的最原始阶段,并不是以很明确清楚的完整面貌呈现,所以公司更必须鼓励信息在各阶层**流通。戴尔如果发现任何异状,便会立刻询问任何一个可能知道事情原由的人。反之亦然,任何员工有问题时,也会知道公司希望他能把问题提出来,通过电子邮件或在会议中提出都可以。
当然,重点不在于规避管理的责任。相反的,直接的连结有助于提供更多知识,以便能以更快的速度,进一步了解在营运实际发生的状况。
23、戴尔公司大部分的员工都拥有公司股权,这是员工认购股权计划、配股奖金还有退休计划的结果。戴尔评估了员工对公司的表现之后,不但以现金奖励,还赠送公司的股票。不过在戴尔公司还有另外一项承诺。要成为公司的老板,你必须以老板的思维来思考。当大家的思考行事都像个老板时,他们所感觉到的个人投资也就会更明显表现在对公司的全心投入。戴尔很惊讶为什么大部分提供股份给员工的公司,没有看出这一项重点。
要让员工以老板的思维思考,你必须提供他所能够接受的度量方式。戴尔公司每个员工的奖励和奖金**,都与企业的健全息息相关。而戴尔所学到的评估健全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投资资本回报法”。
听到全公司上下热切讨论盈亏或资产负债表,或讨论和思考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而在决策时也会以其为标准,是很有意思的事。
24、一家所有员工都是自律的“老板”的公司,在理论上听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但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可能会变成一片混乱。这套**在戴尔公司能行得通,全因为戴尔拥有一贯的策略,以及解释明确的目标:
把学习视为一种必需品,而非奢侈。
研究明确的现象,以求得隐而未现解决方案。
如果失败可以创造学习的机会,就要乐于接受。
不断**――即使对看起来没问题的事物也**。
与所有人沟通**目标。
即使员工实际上尚未拥有股权,也要把所有的员工当成老板。一旦他们真的拥有公司,他们便会开始注意整个大方向的目标。荣誉感一旦能与强烈的个人投资并存,便会产生神奇功效,建立起更大的责任感.
让你的员工拥有知识、能力及权限,可以放手去做他们最在行的事,将其带到“公司属于员工”的最高境地。戴尔发现,这个方式为公司带来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的方法。这是戴尔到目前为止的心得。
25、戴尔公司最著名的一点,就是与顾客的亲密关系。公司初创时,这种“直接连结”让戴尔不但在众多竞争者当中鹤立鸡群,还使得戴尔有效分配资源,以提供最高科技、最新产品与最大价值。
把重点放速度与服务的完整顾客体验,是企业竞争的下一道战线。
这种趋势现在就看得出来了。除了争取顾客和满足顾客之外,你还得次又一次让他们高兴,这才能建立顾客忠诚度和持续公司发展。
戴尔发现,要抓住顾客需求及维持他们满意度的最好方法,是建立一种互惠的对话在关系。你不但能知道哪些事行得通,也能明白为什么行得通。如此一来,那些耗资千万、用才无数的新的创意,便可以在这些顾客中试销,还能通过他们的回馈,来了解整个运作是不是方向正确。
26、针对顾客需求来设计产品或服务方式,不只是找到顾客要什么,也不只是提供合理价格与高性能产品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比顾客自己更早知道他们的需求。
怎么做才能提早知道顾客的需求呢?
想得到答案,你只需要开口问就行了。
27、顾客们最在意的其实是戴尔征询他们意见的诚意。能与制造商有直接的对话,要比被迫向别的商家购物更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顾客回馈还能帮助你由整个市场的创意中获益。电脑业有成千上万家公司,如果某家公司有任何好的创意,消费者很快就会采用。他们会问:“你们为什么不像某某公司那样做?”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没有人能独占所有的'好创意,因此,学习与执行创意的速度便是关键。重点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是能以多开放的方式和多快的速度,来学习新创意。与顾客建立直接关系后,除非你对他们的意见充耳不闻,否则你一定可以得到市场上的最佳信息。
28、不过戴尔的做法远超越一般人所认识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戴尔提供内部发展的种种技术支援工具,顾客要求的任何服务,都可以在特殊的电脑系统中取得信息。
比如说,顾客可以直接与产品制造部门连线,了解他们订货的进度如何。通过“顶级网页”,他们也能和隔夜快递连线,确实知道产品是不是已经寄送出来了。
戴尔在公司的网站上增加一种自戴尔诊断的功能,涵盖了数百种解决问题的模式,以互动方式引导顾客解决常见问题。由于戴尔网络上技术支援的比率渐高,顾客们也逐渐由电话求援转为在网上求助。因此,戴尔的技术人员便可投注在较高价值的工作上。在销售与技术支援这两方面,每五次网上服务可抵一次电话服务,每少通一次电话戴尔*均节省八美元。
关键是在尽可能没有品质落差的前提下,缩减服务顾客需求的时间与资源。这有两条路可行:一是建立电子信息的双向道,另一则是与顾客面对面沟通。
29、你应该了解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再试着把他们的需求纳入公司的策略。你愈能与他们连结,你的服务与产品就愈能被顾客采用。
在任何情况下戴尔绝不会出售顾客名单。有些公司在出售名单前会先取得顾客同意,戴尔的做法则非常简单:绝不出售。
30、花费时间亲自探访顾客实际营运的地点后所得到的概念,远胜过邀请他们到“你”的业务范围。你可以体会到他们每天在营运上所遭遇的问题和挑战,也能进一步了解他们在服务他们自己的顾客时,你的产品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制造和产品发展的策略,应该基于顾客意见而调整,这概念对戴尔而言似乎是再清楚不过了;但对这个产业内的其他公司而言,看来并无太大功效。戴尔的顾客常在与戴尔谈话时,告诉戴尔其他竞争的电脑公司的典型反应:“谢谢你们的建议。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修正,但等到下次我们修正产品时,会试着做到这些。”而这一等,通常就是一二年。相反的,戴尔几乎是立即回应这些建议,并融入戴尔的策略当中。
31、产品和服务变得更有价值。这**戴尔不再只是他们的个人电脑供应者,戴尔成为顾客的信息工程小组的一部分。
32、理论上,一些很棒的创意,但并不值得去追求,因为顾客不感兴趣。
33、戴尔当然会犯错,也还真犯下不少错。当戴尔犯下任何错误时,至少可以因为戴尔的顾客反应比较迅速,能因快速修正而得到好处。戴尔通常不会让所发现的损失恶化为更大的问题。而戴尔之所以知道要快刀斩乱麻,则仰赖于顾客所给的诸多宝贵建议。
戴尔也会尝试以下的做法:
着眼于整体大局。
以顾客所提供的建议来经营公司。
永远想到结果。
更要扮演顾问的角色。
以学生自居。
34、与较少供应商建立较紧密的关系,是降低成本和更进一步加速产品问市速度的绝佳办法。
戴尔想出“培养亲近关系,必获利”这句话,把投资资本回报(ROIC)这套衡量标准推用每一零部件和每一供应商。一旦能计算出,向不同供应商购买某零部件能为股东带来的实际回报,就会很明白,工厂距离戴尔较近的供应商,为戴尔带来的ROIC高于工厂距离较远的厂商。很显然,如果供应商离戴尔比较近,运输成本便较低。但由于零部件价值*均每星期降低0.5到1个百分点,与供应商保持亲近关系,不但**戴尔可以尽快拿到所需的产品,也可以充分运用零部件成本降低的好处。
戴尔向地区性供应商说明:“戴尔有全球性的业务,也希望你们能成为全球性的供应商,供货给戴尔全世界的工厂。但要做到这样,你们必须能发展出足以服务全球戴尔公司的产能。”
果然有效!有家厂商一开始在爱尔兰和戴尔合作,后来知道戴尔要到马来西亚建立一个制造中心,便在戴尔位于槟榔屿的工厂旁也设立了一个工厂。接着又在戴尔在*的工厂附近开厂。戴尔最近决定要拓展得克萨斯州的业务项目,这家公司又在当地增加了一个工厂。下一步:巴西。
一旦你与全球性的供应商合作,那么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对服务和品质的期待不同所造成的不一致,就会大幅消失。这种简化的过程,减少了内部的迷惑,缩短了生产程序的时间,也为顾客降低成本。
35、为了打造和供应商的强势结盟,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开发专家的才能,加以投资。公司应该想办法为顾客和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至于其他部分,就去找杰出的合作对象,由他们来负责。
保持单纯。供应商的数目愈少,**错误愈少、成本愈低、困惑愈少,而一致性愈高。
维系亲密的友谊,以及更紧密的供应关系。把供应商导入自己的业务体系,是虚拟整合的标志。若能保持与他们在地理上或联络上的紧密关系,会引导出更好的服务、升级的沟通、较低的成本,以及更快的问市速度。
为双方共同的成功做投资。
保持明确而客观的态度。在合作关系中,必须订出公司的品质标准和瑕疵容忍度,明确且举细靡遗,并且贯彻执行。使用具体的衡量标准,以判断供应商在达到标准和自我评量的制衡系统上,表现如何。
这些关系的建立,是公司成功的基本要素;但要如何运用这些关系,使其成为竞争优势的源头,则又是另一桩全新的课题。
36、当了解减少存货的重要性之后,首要之务,便是让供应商摆脱以往只考虑要运送多少存货的观念。要反过来鼓励他们思考,从他们的生产线,经过自己的制造线,再到上市销售,这整个流程的速度该多快。简单地说,焦点必须由“依计划来购买”,改变为“依(实际顾客)订货量来决定存货量”。传统上依供给来决定需求的模式,必须改变为依需求来决定供给量。
关键在于要让供应商取得他需要的正确信息,帮助他们做决定。要做到这点,必须与供应商无私地分享你公司的策略与目标。
“以信息代替存货”
供应商了解你这样做的理由后,他们的工作得以**简化。
37、由于戴尔的制造量是依顾客需求而定,前置期通常在五天以内。戴尔手边现有的原料只有几天的存货量,有的甚至只有几小时的存量。戴尔与供应商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让他们知道戴尔的存货状况与补货需求,与有些厂商甚至几小时就联络一次,让他们精确知道戴尔的需要。
但戴尔不只是注意提高存货流通的速度而已,戴尔出向价值链的下游发展,帮助供应商提高他们的速率。
确实了解价值从何而来,如何取得,才能正确判断何时是与他人结盟的时机,自己又该在何时投入。
由于戴尔与顾客关系紧密,供应商能获知其他渠道很难取得的信息。
但如果你与供应商成为科技合作伙伴,对他们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意见,你们便能建立强而有力的关系。要达成以上目标的做法如下:
不可低估信息的价值。
与决策者直接沟通。
反转供需的模式。
立即思考。
研究开发经费要用得其所。
连上因特网。
38、自从戴尔公司成为电脑产业里认真争取市场占有率的重量级战士之后,很多人都问戴尔,如何处理竞争局面。对此问题,简单的答案是:“当你只拥有个位数的市场占有率,而竞争对象都是大哥级的人物时,你只能尽量做到与众不同,否则就任人宰割。”
39、许多公司都太在意竞争对手的作为,因而受牵制;花太多时间在别人身后努力追赶,却没时间往前看。把全副精力拿来注意竞争对手的作为,只会让自己忽略了自己最大竞争优势的根源,也就是顾客。今日成功的公司――或希望能在明日致胜的公司,是那些最接近顾客需求的公司。
40、要想在任何产业**无不克,首先必须了解其基本的经济结构,以觅得新的顾客机会、新产品和服务。如果要创业或经营,而把经济状况留到最后才考虑,一定无法发展出不可或缺的顾客和产品策略。戴尔把这些成功要素定义为市场占有率的成长(或说收入)、获利率、资产流动性(或说资金流通)。
了解产业内的利润集中区,也就是竞争对手实际赚钱的范围,这可以开阔视野,看到新的机会。先想出哪一个对手拥有高市场占有率、而且在市场某特定区块获利极高;再想想,如何把对手这项优势当作弱点。通常,在面对猛烈的攻势时,必得大幅降低利润,否则无力招架。
戴尔把这种做法称为“和对手玩柔道。”
1996年9月,戴尔公司以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推出一系列的服务器。整个市场为之震惊。这项野心勃勃的行动,重新建立了戴尔在服务器市场的地位,而戴尔现在已是全美第二大的服务器供应商,占有20%的市场。戴尔经由掏空竞争者的利润来源,削弱了他们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市场上以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戴尔对抗的能力。
事实上,戴尔七年前就曾在台式电脑的市场用过这个策略。
41、其他人以为是缺点的地方,往往是利润所在。
42、对于戴尔公司的许多人员来说,戴尔关于执行方式的领悟,来自于公司草创初期举办的“顾客权益推广会议。”在这些会议中,销售人员成为他们顾客的“权益说客”,而这些顾客经由与公司内不同部门的众多员工分享议题,与戴尔公司产生关连。戴尔在会中当场决定要修正任何可能影响顾客满意度的程序。
43、要考虑现存的所有变数,包括顾客购买行为、科技、现存竞争状况、潜在竞争对手等改变,而最根本的考虑,是能不能以不一样的方式运作。
44、强化自己的竞争极限的方法:
想着顾客,而非顾着竞争
维持一种健康程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把对手最大的长处转变为缺点。研究竞争对手的游戏规则,揭示对方最大的长处来利用其弱点。
见机行事,保持快速
当一个猎人,而不是猎物
45、戴尔认为库存价值已被信息价值取代,实体资产也已由智慧资产取而代之。任何一家小公司,都可以备有个人电脑,连上网络,因而具备如同大企业一般的营运工具。
46、以下各项战略,在很多方面造就戴尔的成功。若以这些战略为基础,也能为你带来网络经济之中的成功。
期待改变,并且预作计划。
发展因特网。
重定事情的优先顺序。
刻意追求成长。
以虚拟方式整合业务。
企业文化案例3
松下电器公司是全世界有名的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是该公司的创办人和***。松下是**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或精神价值观的企业。松下精神,是松下及其公司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松下精神的形成和内容
松下精神并不是公司创办之日一下子产生的,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松下有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918年3月7日,这天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夫人与内弟一起,开始制造电器双插座;另一个是1932年5月,他开始理解到自己的创业使命,所以把这一年称为“创业使命第一年”,并定为正式的“创业纪念日”。两个纪念日表明,松下公司的经营观、思想方法是在创办企业后的一段时间才形成。直到1932年5月。在第一次创业纪念仪式上,松下电器公司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与目标,井以此激发职工奋斗的热情与干劲。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在思想意志方面,有容易动摇的弱点。为了使松下人为公司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的热情与干劲能持续下去,应制定一些诫条,以时时提醒和警诫自己。于是,松下电器公司首先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其后在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
二、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方式可以做如下的概括:
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幸之助相信,把公司的目标、使命、精神和文化,让职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是把它铭记在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其用意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
二是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1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松下认为,说服别人是说服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在解释松下精神时,松下有一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城实的错误,公司非常宽大,把错误当作训练费用,从中学习,但是你如果违反公司的基本原则,就会受到了严重的处罚——解雇。
三是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仪式。松下认为,当某个集团完成一项重大任务的时候,每个集团成员都会感到兴奋不已,因为从中他们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时便是对他们进行团结一致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每年正月,松下电器公司都要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庆祝仪式。这一天,职工身着印有公司名称字样的衣服大清早来到集合地点,作为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常常即兴挥毫书写清晰而明快的文告,如:“新年伊始举行隆重而意义深远的庆祝活动,是本年度我们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象征。”在松下向全体职工发表热情的演讲后,职工分乘各自分派的卡车,满载着新出厂的产品,分赴各地有交易关系的商店,商店热情地欢迎和接收公司新产品,公司职工拱手祝愿该店繁荣,最后,职工返回公司,举杯庆祝新产品出厂活动的结束。松下相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扬松下精神,**职工的意志和步伐。
四是“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为了增强员工的适应性,也为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松下精神,新员工往往被轮换分派到许多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工作,所有专业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每个人至少用3-6个月时间在装配线或零售店工作。
五是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松下幸之助常说:“**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在培养人材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与众不同的是,松下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十分重视这种“哲学”的作用。松下哲学既为松下精神奠定思想基础,又不断丰富松下精神的内容。按照松下的哲学,企业经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最为尊贵的人,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会成为发光的土石,每个人都具有优秀的素质,要从*凡人身上发掘不*凡的品质。
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认为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这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为了用松下精神培养这支骨干力量,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学习会,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勤勉律己。松下公司以总裁与部门经理通话或面谈而闻名,总裁随时会接触到部门的重大难题,但并不代替部门作决定,也不会压抑部门管理的积极性。
六是自我教育。松下公司强调,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经营者要具备对他人的信赖之心。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很多,然而首要一条,则是经营者要给职工以信赖,人在被充分信任的情况下,才能勤奋地工作。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公司把在职工中培育松下精神的基点放在自我教育上,认为教育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努力才能取得成效。上司要求**要根据松下精神自我剖析,确定目标。每个松下人必须提出并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有什么缺点?”“我在学习什么?”“我真正想做什么?”等等,从而设置自己的目标,拟定自我发展计划。有了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计划,职工就能在工作中自我激励,思考如何创新,在空余时间自我反省,自觉学习。为了便于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公司成立了研究俱乐部、学习俱乐部、读书会、**会等业余学习**。在这些**中,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奋发向上的松下精神。
三、松下精神——公司的内在力量
**1984年经济白皮书写道:“在当前*为建立**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的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章,因为这二者本身都是死的东酉,是完全无效的。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应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
松下精神,作为使设备、技术、结构和**运转起来的科学研究的因素,在松下公司的成长中形成,并不断得到培育强化,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松下公司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松下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与强化公司成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企业整体精神和热爱企业的情感,可以强化和再生公司成员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如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小组活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谅互让;礼貌待人,对顾客热情服务;**早上班或晚下班,为**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或处理好善后事项等。
企业文化案例4
三洋公司创建于1950年,它的前身是三洋电机制作所,1971年井植薰任社长。经过50年的发展,三洋目前已经是一家拥有45000多名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1家分公司和营业所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来,年销售总额均超出15000亿日元(约110亿美元),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特别是在锂电池技术、大阳能光电技术、冷冻储运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999《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三洋公司排名第277位,营业收入 147.27亿美元,利润2.02亿美元,资产额224.79亿美元。
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是21世纪企业的主题
三洋公司的决策层认为,向企业员工进行环境童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作为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的生命。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施会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洋公司提出“热爱地球和人类”的企业**,将人类生活的“舒适”、“温暖”、“美好”作为企业发展的远大理想,基于这种理想,公司启动了以“存在舒适空间”为主题的无污染能源事业和以“度过丰富多彩的人生”为主题的多**事业,并以此作为企业的基本理念,把“共存”作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他们的“共存”包括“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共存”、“与世界各国的共存”、“企业与劳动者的共存”。为了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共存”,三洋公司正在大力开发无氟空调机、太阳能电池、大型吸收式冷冻机等环保产晶。他们还集中公司的科技力量,设立氟利昂对策委员会、节能委员会,切实保障环境、企业、技术的**发展。
利用清洁能源:“大阳能之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洋公司前社长井植薫是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利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开创了“太阳能之家”的新构想并把它付之于实施。井植薰旧居建于战争期间。房子很狭小,结构很简单,住了10年已是破旧不堪。他经常自嘲说,要是遇上地震或其他灾害,最早倒塌的恐怕就是我家这幢房子了。后来,他当**三洋电机的总经理,曾经盘算过重新建房的事情。他设想有一个宽畅的客厅、一个舒适的饭厅,还需要有一个书房及所有同他身份相符的设备。按理说,处在公司总经理的地位,建造这样一幢住宅不十分困难。但是,他又想到,有了房产就意味着留有可被继承产业,儿女们很可能因为争夺遗产的份额而伤了和气。因此,尽管他的住房既陈旧又简陋,已经不能适应他的工作,但仍然下不了盖新房的决心。到了19鼬年,出于环境保护和开发太阳能技术的设想,他突然决定把原来的旧房全部拆掉,在原址上建造一处别出心裁的“太阳能之家”。这是一件既同公司发展有关,又属家庭私事的大事,有必要同妻子商量一下,他对妻子说:“这世界上,恐怕只有你最了解我了。你说,咱俩结婚数十年的时间,我做事处世是不是一向规规矩矩的?”妻子诧异地看着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那好,现在我想做一件有生以来第一次出格的事,你不怪吧?”这么一说,妻子显得有点吃惊!她说:·什么?这么大了,你还想干啥?”“你让我走一次极端吧……”话还没讲完,就见妻子脸色陡变,一面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来,井植薰原本只想开个玩笑,没想到弄出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他解释说,所谓的“走极端”只是拆旧房造新居的事。不过,盏新房,并不是贪图享受,而是想搞个环境保护的试验。在新盖的房子里不打算使用电、煤气等的传统能源,而是全部使用太阳能来做饭甚至送冷气。听他这样一解释,妻子才恍然大悟。她完全同意的这项实验,还打算一起承担失败的风险。在她的**下,“太阳能之家”很快就从图纸变成了实物。三洋电机在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方面,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不断地开发、生产支撑企业未来前途的新产品。公司在太阳能系统产品上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投下了巨额资金。其中,太阳能聚热器、太阳能吸收式热水器以及太阳能冷气机等产品已经趋于成熟。而且.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智能源上,三洋电机的科研和生产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三洋电机开发太阳能系境产品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的。自从1973年发生了石油危机事件以后,石油价格猛然间上涨4--5倍涨势一直未见丝毫回落。这种现象表明,能源危机迟早要威胁人类。非石油生产国已经不能毫无节制地使用廉价的能源。而且,储藏在地壳里的石油终究要被用光,节省石油能源势在必行。进一步说,节能也仅仅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从长期战略的眼光看,过度强调节省就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的衰退。因此,节能的同时必须倾注全力来开发新的能源。井植薰仔细做了分析,在新能源方面,不易受枯竭和污染威胁的是水电。但是,****的水力资源非常贫乏,上帝没有恩赐给***这种取之不尽的源泉。如暴不跳出电的框子,那么发电还可以用煤。但是,埋在地下的煤同石油一样,总有一天也会被人挖光。同水力资源一样,**国的煤炭同样少得可怜。至于风力发电、潮汐发电之类的设想,受环境变化的制约太大,技术上很难保证稳定的生产规模,同样属于一种前途暗淡的能源。还有就是原子能核电站。这东西好处倒是不少,但一旦污染起环境来则足以致人死命。因此,不仅是深受***爆炸之苦的***强烈反对建造核电站,其他国家的人也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持反对的态度。太阳能之大从理论上说是尤法估量的。据说,目前全世界非太阳能的能源全年消耗的总量只相当于太阳20到30分钟发出的能量。换句话说,如果能把太阳发出的能量全部有效地加以利用,那么只需采集20—30分钟,就可以满足全世界一年所需的全部能源。不过,遗憾的是人类对于这种取之不尽,又纯属“绿色”的能源至今还没有很好的利用方法。从当前很不成熟的技术上看,所谓利用太阳能,实际上还只是擦了一下太阳能的边。所以,企业要是能把***集中在太阳能的开发上,应该说是前途无量的。只要太阳能的利用率稍有提高,人们就不再会担心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这层意义上说,利用太阳能是一项世界和*的事业。
石油枯竭的事最近还不会发生,估计这一代人不会摊上。但是,现在的世界可谓风云莫测。即使石油没被用光,但要是发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事,**这个能源完全依靠进口的国家,得不到别人的石油,又没有其他能源可资利用,那么老百姓家的电灯、冰箱、电视机、收音机、空调机等各种家用电器就一概成为废物,这种专门生产电器产品的厂商就成了废品生产者。甚至失去了能源,连废品生产者也当不上。这样一想的话,开发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环境保护就成了当务之急。
话说回来,虽然靠目前的技术,只能极为有限地利用太阳能,但在这个“太阳能之家”里,却确确实实地在用太阳能供应做饭,还能提供足够舒适的暖气和冷气。 1981年春天,“太阳能之家”调试成功。首次使用时,他的妻于还一本正经地问他:“喂,是真的用太阳能吗?”这个“太阳能之家”有两种利用太阳能的方法。第一种只通过太阳能电池蓄电,第二种是直接的阳光发电站。这座名为“井植太阳光电站”的发电设备,功率为2KW,恐怕是全世界可称为发电站的最小的一个。可别小瞧了它,它确是地地道遭地经过通产大臣批准的发电站。一般来说,冬季晴天的情况下,这套设备可提供印度左右的热水和房间里的基本采暖。在夏季晴多条件下,则可提供接近100度的热水和室内的全部冷气。只是在梅雨季节及其他长时间五日厢的情况下,“太阳能之家”才有点名不副实,还需要借用石油作辅助能源。虽然“太阳能化”在不断扩展,但光依靠现有的技术,太阳能利用远远达不到昔及的程度。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生产成本过离。例如,一个昔通家庭日常所用的热水,如都由太阳能提供,那么设备的基本费用约为50万到印万日元。假如冬季的暖气也由太阳能供应,其费用就是热水装置的3倍。如果再进步,夏天的冷气也采用太阳能技术,那么**太阳能制冷装置的成本约为450万--600万日元。就**目前的收入水*来看,一般的家庭是无法承受的。因此,三洋电机已将太阳能利用工业化的课题列入重点的攻关项目,力争降低成本,完成“一般职工都能买得起”的价格**目标,尽快把产品推进市场。
通常,利用凸镜聚光产热的办法来发电,其设备成本很高;商品化的可能性很小。利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直接发电,从目前的情况看,前途比较广阔。三洋电机在1979年已经实霜了用非晶硅代替单晶硅的技术突破,成功地迈出了大阳能直接置电技术工业化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每瓦/时为5000日元,是水力发电的10倍左右。而非晶硅大阳能电池的产生成本则同水力发电萋本持*,即每瓦/时为5健日元。在这技术领域内,三洋电机拥有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同真正能够以商品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的目标相比,这项技术仍然需要再作深入的改进。
三洋电机对于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执着追求,体现出公司一贯倡导的企业精神。井植薰说,如果能把他家里进行的大阳能利用的探索、实验能够成为太阳能昔及运用的一个开端,那么“井植太阳光电站”就意味着**太阳能利用史上的里程碑。它是公司不断开拓新技术,不断苦苦追求的企业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人类环境保护事业所做的贡献。
企业生命论
三洋的企业生命论最早来源于三洋的创始人和前任社长井植薰,三洋的环保产品,如锂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先后都卖给了**的通用电气公司、德国的伐特公司、瑞士手表制造商及***商。环保产品的开发需要人才,任何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人才,三洋公司的创业史、成长史每一步都印证了这个道理。所以井植薰把人才看作企业的生命。
把人才看成是企业的生命,是三洋公司前社长井植薰坚持了印余年的一条管理准则。人才需要培养,更需要使用得当。他说,那种认为找到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企业就能万事大吉的想法并不完全对头。说得准确一点,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培养人才,更善于爱护和使用人才,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这是每一级管理**都应具有的基本思想。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拥有正确的人才观念,而企业中的每一个职工应该具备“自我培养”的人才童识。现在的年轻人,通常要经过12年的学校教育。如果再加上读大学,那么有些职工就具有16年以上的**。长时间的学校教育使得现在的职工郝具备了良好的就业基础,这是我们这些自小当学徒的人所望尘莫及的。然而.读书多了也会养成一种只听别人怎么说,自己不再多动脑筋的习惯。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公司,就变成了一种唯唯诺诺、只按上级指办事的工作作风。唯命是从并不是坏事,但却不能让人发挥出全部的能力。年轻人要学会既按上级指示办事,又能发挥个人的本领。例如,当你接受了一项工作,你能够对上级说出“我想这样干,可能效果更好”之类的话,那么至少你对工作已经能够加上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自己培养自己的好方法。作为一名称职的职工,还要不断地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有一次,井檀薰问一个搬进公司宿舍已有一年多时间的职工,现在所住的房子屋顶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职工想了半天说不知道。井植麓对他说,如果这房子是你自己的,你一定就很清楚。因为现在你住的是公司的房子,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所以对一切也就不闻不问。这就说明,观察事物的能力需要时时注意培养。反过来,这个例子又说明,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你就不应事无巨细,全都包办。要给职工留下…个发挥自己能力、培养自己能力的余地。在欢迎女职工进公司的会上,井植薰爱同姑娘们谈论珍珠。他对她们说,上乘的珍珠必须具备五大特点,即一大、二圆、三白、四亮、五无暇。实际上,他这是在以物喻人。他对姑娘们说,有些人长得矮小,皮肤又黑,自卑感很强。其实,完全投有必要这样去想,人只要思想境界宽广,具有良好的品德,人格上无瑕疵,工作努力,要求上进,那就是一名合格的职工,大可不必自甘低微。
珍珠的价值在它本身,而人的价值在于他的能力。世界上有些人生来残缺,但他自强不息,这就比那些四肢齐全而不求上进的人要强得多。人只要有了上进心,遇事就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做事就会多想几个怎么办。例如,听人讲演爱打磕睡,你就会问为什么,结果你就会明白通宵打麻将的坏处。但是,你又确实喜欢打麻将,那么你就再想个怎么办。结果你就会发现,*时少打麻将,周未来个通宵达旦是一种量好的办法。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评,甚至是训斥,你也应当先问个为什么,等到把原因找到后,你再多想想如何去改正的“怎么办”。要是能坚持这样做,那么你就能有效地避免再挨批评,你就能在这过程中成熟进步。每个职工都有进步,企业就能发展。从这一点上说,人才的培养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都应关心的一件大事。
说、教、做:企业伦理三宇洛
1981年11月,井植薰因白内障手术住进了东京的***医院,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工作之中,突然**了这么一段悠闲的住院生活,给他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一些问题的机会。他想到,三洋在**的职工就有 350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不认识,任何一名三洋的职工都会知道有个叫井檀薰总经理。也就是说,至少有7万只眼睛时常在盯着他,注意他的一言一行。这么一想,他就非得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切,容不得半点失误。这里说的不允许失误,并不是指经营决策方面的错误,市场瞬息万变,技术日新月异,竞争又那么激烈,企业经营中出点判断上的问题很难避免的。不允许失误,说到底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差错。他经常说,企业就是人,但人不可能长生不老,职工还有个退休**。所以,企业要想长久地繁荣,就得无时无刻不忘下一代**的选拔和培养。培养人才、培养和选拔总经理是一切企业首脑的主要工作目标。在一家大规模的企业内,适合担任企业**职务的人才有时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或者是在攻克某种重大的经营难题时,具有一定才华的人才更能在非同寻常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这是一种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决不能把它看成是主要的方法。在公司的人才培养上,三洋公司采取的是“水涨船高”的办法。“水”就是全体公司职工,首先是把“水位”提高都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船”是浮在水面上的出色人才,水涨高了,“船”才能更高。这样的**比起“水落石出”中表现出来的**,在能力、管理思想以及工作热情上都要高出一筹。“水落石出”是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无所作为的一种结果。对职工的教育放任自流,水流干丁,露出来的几位“突出”人才,充其量只能是一般的肯干的**。“水涨船高”是积极的、有意识地培养**的途径,它需要整个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制定一整套完整的措施。在三洋电机公司内,选拔、考核、提升**都有一整套的**,并且都由董事会直接掌管。然而,**总是条条框框,是一种被动的东西。实际上,更加重视的是在*时工作中通过“说、教、做”的三字法末发现培养人才,主动地去贯彻人才就是企业生命的原则。
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处理上下关系、人际关系的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如何培养、发现人才。把一项工作计划或者一项研究任务明确地交代给自己的**,这就叫做“说”。说得大多太细,就叫包办代替,接受任务的**就会产生依赖性。说得太粗太笼统,又往往会使听的人不了解你的真正目的,无所适从。所以,在向**交代任务时,一般只强调目的,说清楚最终考核或者检查的内容。至于究竟怎样做,采取什么具体办法措施,一般不要多加干涉。听明白了,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种人可以称他为“天赠予的人才”。但是,这种老天爷的恩赐往住十分有限,一家企业中难得见到几位。于是,“说,再加教”就成了企业培养人才的主要**。先把目的讲清楚,然后再加上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就叫做“教”。教育者自己先得过硬,这是霞的关键。“教”过了头,就成了训斥。训斥多了,人家见了你衄会敬而远之。时间一长,训斥他人的人就成了孤家寡人。所以,教要有个度,把握好这个度就需要有幽默感。“做”,就是亲自动手去做,起到带头作用。
1.三洋公司在新世纪启动了以“存在舒适空间”为主题的无污染能源事业和以“度过丰富多彩的人生”为主题的多**事业,并以此作为企业的基本理念,把“共存”作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他们在实施“共存”、“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共存”、“与世界各国的共存”、‘企业与劳动者的共存”中,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地球环境的共存”的理念。三洋公司目前正在大力开发无氟空调机、太阳能电池、大型吸收式冷冻机等环保产品。他们还集中公司的科技力量,设立氟利昂对策委员会、节能委员会.切实保障环境、企业、技术的**发展。这种企业精神和三洋前社长井植薰的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伦理精神是一以惯之的。他本人就是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利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开创了“太阳能之家”的新构想并把它付之于实施。他认为,企业要是能把***集中在太阳能的开发上,应该说是前途无量的。只要太阳能的利用率稍有提高,人们就不再会担心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从这层意义上说,利用太阳能是一项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一项世界和*的事业。三洋公司对于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执着追求,体现出公司一贯倡导的企业精神。井植薰说,如果能把他家里进行的太阳能利用的探索、实验能够成为太阳能苦及运用的一个开端,那么“井植太阳光电站”就章蛛着**太阳能利用史上的里程碑。它是公司不断开拓新技术、不断苦苦追求的企业精神的集中反映,也是对人类环境保护事业所做的贡献。
2.三洋公司倡导一种身体力行的企业伦理精神,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前三洋社长井檀薰身上。他的企业生命论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把人才看成是企业的生命,并督促三洋公司的所有**严格要求自己,把爱护人才、尊重人才作为公司**的一条管理准则。他经常告诫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非但需要具备物色人才的“慧眼”,更加需要具备爱护、使用人才的“诀窍”。俗话说,“得才不易,用才更难”。这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辛辛苦苦地从一所名牌大学里“挖”来了一名很有才华的毕业生,把他安排到三洋电机一家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厂去锻炼。但是,一年之后,这家工厂的厂长特意来找他说:’你要来的那个年轻人,原来大家都认为他不错。但事实上他根本不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是否能把他调到其他部门去?”他听了厂长的话后就问,工厂是怎样安排他工作的?厂长说他不清楚,是技术部门安排的。他又问厂长,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不行呢?厂长这时吱吱唔唔起来。于是,他就接着对厂长说: “要调动他是不可能的。原先招他进厂的时候,他是被公司录用的一批人中最出色的一个。其他同时进来的人现在都干得很好,为什么唯独他到了你的厂里就不行? 我说这是你的失误。要调动的话.我先把你调走。”无论怎样优秀的人才,只要他的上级不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指导、培养和**的措施,那么纵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无从施展。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没有”嗜才如命”的基本思想,企业的生命就会慢慢枯竭。还有一次,一家工厂的技术人员在公司的升级考试中“全军覆没”,一个也没有及格。这家工厂的厂长也来找井植薰,他像是诉苦那样,总是说员工不好,结果也是给批评了一顿。
3.发挥好每一个知识人才的作用,这是三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精髓。井植薰说,10多年前的**,在通用电器、商业机器这样的大公司里,知识人才大部分是**大学、耶鲁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等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东京大学、早稻田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般都被大壹业及著名研究机关所垄断,**来,**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批学有所长的技术人员不愿再去大公司服务。他们热衷于创办自己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甘愿承担失败、破产甚至于失业的风险。原先,刚听到这类消息的时候,总感到很难理解。从**的情况来看,越是大的企业研究条件就越完备,研究经费就越充足。大企业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比其他部门要高得多。直到现在,**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依然是想尽办法投靠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以期在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的同时获取更高的工薪报酬。后来才明白,**的产业界存在着一种神秘的“风险资本”。这种资本的所有人一般都是非常精明的企业家。由于“风险资本”大多屑于一种多人合伙的集资,所以资本额非常大。这些风险资本的拥有者,只要发现某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开发项目,或者干脆只是一种设想,他们就会慷慨地予以资助。有了这样一种“风险资本”做后盾,那些在大学里攻读学位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材生就会断然拒绝哪怕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企业的邀请。
这样,在****充分**的国家里,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流向。一种是流人诸如“硅谷”这类无与佗比的大规模研究机构;另一种则被一批专事收罗人才的团体接纳,形成了一.大批小型精干的民间研究**。而且,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人才流向两极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有将尖端人才一分为二的趋势。相比之下,**的企业就幸运得多。在**,除了少量必须的基础研究机构夺走了一部分高级人才之外,绝大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都在生产企业的第一线服务。在大企业内从事发展研究,一般都不愁资金、设备的来源。而——旦在技术上有所突破,那就立即会被一大批投资所包围。所以说,在当今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经营之中,人才成了企业的生命。在**,三洋公司之类的信誉卓越的跨国集团企业,在向银行申请新产品的开发贷款时,银行仍然要对你的技术能力进行必要的审核。目的就在于防止那种人才基础弱,但想一哄而上、争夺时间的不良倾向。日立和松下等**企业之所以能够被美*威的企业定级机构评定为评价最高的 “3A”级,除了这些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成绩斐然之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这些企业都拥有当今最为出色的技术人才和研究开发能力。实际上,像日立公司这样的企业,其自有资金占总资本颧的比例在电机行业中并不算太高。但他们能够非常有效地运用贷款,借来的钱在企业资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日立公刚非常舍得在技术开发上下本钱,并且一贯以重视人才而闻名于世。目前,日立公司在职的技术人员中有894人具有博士学位。而具有硕土学位或者是大学毕业**的人则根本无法计算。1985年,日立公司花在技术研究上的费用高达2550亿日元,等于三洋公司的1967年销售总额的两倍。同日立公司这类全世界著名的大企业相比.三洋公司在技术投资、网罗人才等方面只有自叹弗如。但是,如果按照企业大小宋衡量,那么三洋电机就并不显得怎样落后,1985年的技术研究经费为500亿日元。全年招收的富有才华的技术人员也**超过往年。企业技术水*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和管理水*。
企业文化案例5
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职尽责”
说到做到:做事--慎承诺,重兑现,“服务客户”、 “精准求实”;遵守联想企业文化的要求,比如“做事三准则”。
尽职尽责:做人--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诚信共享”、 “创业创新”。
1种文化:“以人为本,客户至上”
联想文化的核心理念:“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这句话包含三层含义:
(1)员工个人的追求要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一致(对企业忠诚、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才可能得到实现;
(2)企业发展了势必会给员工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每位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3)联想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等的发展机会,不惟**重能力,不惟资历重业绩,每位联想员工都有相
当的舞台,每个人都有成功机会,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成功。
2种意识:“客户意识” “经营意识”
联想客户意识的含义:“客户至上,诚信为本”
联想客户意识的三个方面,三个措施,三个标准
对待客户--措施:积极主动地征询客户的需求;标准:服务上更方便客户,让客户满意。
对待部门间的合作--措施:站位要高,克服本位**;标准:让服务的对象感到满意。
对待**与员工的关系--措施:认识到**员工是互为客户的关系;标准:双方易于接受的管理与被管理。
经营意识:就是能做到会当家、能理财,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投入与产出之比,时刻讲求效益。
经营意识两方面:“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利用资源与优势去拓展业务,赚更多的钱;节流就是节省开支。
3个“三”:“管理三要素” “做事三准则” “处理投诉三原则”
管理三要素:“建**”、“定战略”、“带队伍”
做事三准则:
第一条,“如果有规定,坚决按规定办”;
第二条,“如果规定有不合理处,先按规定办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条,“如果没有规定,在请示的同时按照联想文化的价值标准制定或建议制定相应的规定”。
处理投诉三原则:
第一步,是“首先处理好与用户的界面,给用户一个满意的处理”;
第二步,是“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并分析问题的性质,进行批评和处罚”;
第三步,是“触类旁通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的措施”。
4个“四”:
“联想精神四个字” “联想员工四天条” “联想风格四要求” “问题沟通四步骤”
联想精神四个字:“求实进取”;达到“每一天、每一年我们都在进步”的创新境界
联想员工四天条:诚信为本,“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红包”、“不从事第二职业”、“工薪保密”
联想风格四要求:“认真”、“严格”、“主动”、“高效”。
问题沟通四步骤:
第一步,是“找到责任岗位直接去沟通”;
第二步,是“找该岗位的直接上级沟通”;
第三步,是“报告自己上级去帮助沟通”;
第四步,是“找到双方共同上级去解决”。
5个转变:
“以目标为导向,主动获取和**多方资源,对目标负责到底”的观念和意识。
1、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即由过去按照上级指令被动工作,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主动推进工作;
2、由对人负责向对事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负责;
3、由单向负责向多向负责转变:即由过去只对直接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广义“客户”(内、外)负责;
4、由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以部门为界限进行行政管理,转变为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资源协调管理;
5、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即由过去不规范的随机管理转变为进行目标、考核、流程的精细化地定量管理。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2)
——企业文化案例故事3篇
企业文化案例故事1
1 海尔的经营模式 服务和质量为主 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企业在世界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现象”的 解释只有四个字:速度、创新。 2005 年底,海尔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这是海尔战略的第四个转折点,但在海尔 选择了新一轮的进攻之后,它的创新之路却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像杰弗里·摩尔所说,大公司并非不创新,相反,大公司里进行的创新数量有时多得惊人, 但它们未必和经济目的直接挂钩。 目前海尔*均每天申报 1.8 个专利, 天出一个新产品, 1.5 创新使海尔成为世界第六大白电制造商。 但种种迹象表明, 以白色家电起家并始终将白电作 为重心的海尔集团,正在被对手所赶超。 在 2006 *科技百强榜单中,海尔名列第 89 位,较上一年下降了 61 位。2005 年,海尔 的主营业务收入为 165.09 亿元,而市场上另两大家电巨头格力为 182.48 亿元,美的为 213.13 亿元; 净利润方面,海尔为 2.39 亿元, 格力和美的则分别为 5.08 亿元和 3.82 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相差更为悬殊,海尔为 3.5%,格力和美的分别为 18.72%和 12.48%。 同时,海尔的国际化进程也不像预计中的那么迅速,海尔的目标是在**、欧洲、**三大 市场取得成功,而这三大市场分别注重的是渠道、设计和质量,海尔能否顺利破局目前还看 不到迹象。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海尔克服了人的惰性, 但现在, 海尔能否克服其创新过程中所积累的惰性, 顺利升级到“国际版”?
2 联想的经营模式 “建**、定战略、带队伍”,联想的核心团队把公司当作命来看,形成无所不能的联想核心 竞争力,一直是柳传志到处诉说的管理真经。听起来头头是道,实则大谬不然。 “2 小时之内走人” 初春 3 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联想员工却要以一场规模浩大的裁员,来具体展示“联想 的新动力”。许多忠诚的联想员工,没想到被邀入谈话室的同时,身上所有与联想有关的 IC 卡已经作废,而且必须“在 2 小时之内走人”!一个员工发出“联想不是家”的哀叹,提出一个 很尖锐的问题:“**者战略上犯的错,却要员工承担”。联想高层保持着沉默,任由**评 说。
柳传志终于在 4 月中旬站到了前台,他在接受*青年报****时承认,“联想确实有 一些战略上的失误由员工承担。企业要诚恳地对员工说对不起。”“裁员的责任确实归结于领 导”。但是话锋一转,则说出另一番道理:做企业不可能不裁员,必须有淘汰才能保证企业 正常发展。柳传志说,“联想作为一个年营业额 30 亿美元的*企业,属于国际上的中型企 业,必须坚定地
向国际大型企业的目标前进。尽管在 2001 年至 2003 年,杨元庆**的联 想在向预定目标迈进时受到挫折, 但董事会认为, 在业务多元化和加大科技投入方面都进行 了突破性的尝试,对制订新的 3 年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而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这样,一个事关几千人人生选择的问题,被一句轻描淡写的“代价并不大”就盖过去了。一 个 3 年规划,开辟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领域,在第一年、第二年都会有一些情势显现,是不 是对路,是不是继续往前走,可是联想管理团队偏偏要等到 3 年期结束以后,才来盖棺定 论, 裁掉一大批茫然的员工。 为什么联想公司不能早一点发现偏离了目标而早一点纠正呢? 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一种必然?有朋友给我讲述另一个故事来解惑。 几年前的一天,神州数码的高层,有点洋洋自得。对一个管理实战专家,里里外外介绍一 番,请他谈一下观感,期待着对方褒奖溢美的悦耳话语。专家一摇头说,“神州数码是个 10 亿美元的小公司,这个公司不具备一个现代公司的起码纠错机制。手机业务亏损 1000 万元 时没有人在意,亏损 5000 万元、1 亿元时还没有人在意,直到亏损 1.4 亿元时,各个方面 都熬不下去了,才有人叫停。这很不正常。”专家的话,让人不舒服,也没有人被当回事。 结果,同样的故事又不断在联想系重新上演。 大规模裁员是这种演绎的一个最新版本,也揭示了更多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管理? 我现下关心的问题是,2001 年、2002 年就已经发现这个目标,依据联想的管理团队和公 司基础已经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没有及时修订?以管理见长的联想, 怎么非要等计划期结束, 才草草地说一通一般公司都会对目标做出调整之类的话?一个大的战略问题都不能使他们 早一点理清楚, 还有什么事会让他们往心里去?一个负责任的经营团队, 一个负责任的董事 会, 怎么可以不管不问?他们在等什么?他们在拖什么?他们在跟谁较劲?难道等待中还有 什么**目的要实现?
“建**、定战略、带队伍”,一直是柳传志到处诉说的联想管理经验。联想 的核心团队把公司当作命来看,形成无所不能的联想核心竞争力,听起来头头是 道。同样的话重复几遍,自己也就信以为真了。柳传志多次在公司内外豪迈地表 示: “联想有的是经验、 资金, 再花上十多年时间, 就能培养出几个小联想来。 ” 定战略,这是柳传志要拍板的。
企业文化案例故事2
1 海尔的经营模式 服务和质量为主 海尔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企业在世界的**,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尔现象”的 解释只有四个字:速度、创新。 2005 年底,海尔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这是海尔战略的第四个转折点,但在海尔 选择了新一轮的进攻之后,它的创新之路却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像杰弗里·摩尔所说,大公司并非不创新,相反,大公司里进行的创新数量有时多得惊人, 但它们未必和经济目的直接挂钩。 目前海尔*均每天申报 1.8 个专利, 天出一个新产品, 1.5 创新使海尔成为世界第六大白电制造商。 但种种迹象表明, 以白色家电起家并始终将白电作 为重心的海尔集团,正在被对手所赶超。 在 2006 *科技百强榜单中,海尔名列第 89 位,较上一年下降了 61 位。2005 年,海尔 的主营业务收入为 165.09 亿元,而市场上另两大家电巨头格力为 182.48 亿元,美的为 213.13 亿元; 净利润方面,海尔为 2.39 亿元, 格力和美的则分别为 5.08 亿元和 3.82 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相差更为悬殊,海尔为 3.5%,格力和美的分别为 18.72%和 12.48%。 同时,海尔的国际化进程也不像预计中的那么迅速,海尔的目标是在**、欧洲、**三大 市场取得成功,而这三大市场分别注重的是渠道、设计和质量,海尔能否顺利破局目前还看 不到迹象。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海尔克服了人的惰性, 但现在, 海尔能否克服其创新过程中所积累的惰性, 顺利升级到“国际版”?
2 联想的经营模式 “建**、定战略、带队伍”,联想的核心团队把公司当作命来看,形成无所不能的联想核心 竞争力,一直是柳传志到处诉说的管理真经。听起来头头是道,实则大谬不然。 “2 小时之内走人” 初春 3 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联想员工却要以一场规模浩大的裁员,来具体展示“联想 的新动力”。许多忠诚的联想员工,没想到被邀入谈话室的同时,身上所有与联想有关的 IC 卡已经作废,而且必须“在 2 小时之内走人”!一个员工发出“联想不是家”的哀叹,提出一个 很尖锐的问题:“**者战略上犯的错,却要员工承担”。联想高层保持着沉默,任由**评 说。
柳传志终于在 4 月中旬站到了前台,他在接受*青年报****时承认,“联想确实有 一些战略上的失误由员工承担。企业要诚恳地对员工说对不起。”“裁员的责任确实归结于领 导”。但是话锋一转,则说出另一番道理:做企业不可能不裁员,必须有淘汰才能保证企业 正常发展。柳传志说,“联想作为一个年营业额 30 亿美元的*企业,属于国际上的中型企 业,必须坚定地
向国际大型企业的目标前进。尽管在 2001 年至 2003 年,杨元庆**的联 想在向预定目标迈进时受到挫折, 但董事会认为, 在业务多元化和加大科技投入方面都进行 了突破性的尝试,对制订新的 3 年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而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这样,一个事关几千人人生选择的问题,被一句轻描淡写的“代价并不大”就盖过去了。一 个 3 年规划,开辟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领域,在第一年、第二年都会有一些情势显现,是不 是对路,是不是继续往前走,可是联想管理团队偏偏要等到 3 年期结束以后,才来盖棺定 论, 裁掉一大批茫然的员工。 为什么联想公司不能早一点发现偏离了目标而早一点纠正呢? 这是偶然现象,还是一种必然?有朋友给我讲述另一个故事来解惑。 几年前的一天,神州数码的高层,有点洋洋自得。对一个管理实战专家,里里外外介绍一 番,请他谈一下观感,期待着对方褒奖溢美的悦耳话语。专家一摇头说,“神州数码是个 10 亿美元的小公司,这个公司不具备一个现代公司的起码纠错机制。手机业务亏损 1000 万元 时没有人在意,亏损 5000 万元、1 亿元时还没有人在意,直到亏损 1.4 亿元时,各个方面 都熬不下去了,才有人叫停。这很不正常。”专家的话,让人不舒服,也没有人被当回事。 结果,同样的故事又不断在联想系重新上演。 大规模裁员是这种演绎的一个最新版本,也揭示了更多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管理? 我现下关心的问题是,2001 年、2002 年就已经发现这个目标,依据联想的`管理团队和公 司基础已经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没有及时修订?以管理见长的联想, 怎么非要等计划期结束, 才草草地说一通一般公司都会对目标做出调整之类的话?一个大的战略问题都不能使他们 早一点理清楚, 还有什么事会让他们往心里去?一个负责任的经营团队, 一个负责任的董事 会, 怎么可以不管不问?他们在等什么?他们在拖什么?他们在跟谁较劲?难道等待中还有 什么**目的要实现?
“建**、定战略、带队伍”,一直是柳传志到处诉说的联想管理经验。联想 的核心团队把公司当作命来看,形成无所不能的联想核心竞争力,听起来头头是 道。同样的话重复几遍,自己也就信以为真了。柳传志多次在公司内外豪迈地表 示: “联想有的是经验、 资金, 再花上十多年时间, 就能培养出几个小联想来。 ” 定战略,这是柳传志要拍板的。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3)
——**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 (菁选2篇)
**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1
索尼公司是60年代崛起的企业,至今已经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索尼对于**商业的意义,在于让“**制造”由“山寨”的代名词变成了“东方**”的代名词。
索尼最早被称作东通电会社,第一件产品就是当时看来特别科幻的电饭锅,而因为东通电生产的该产品过于简陋,最终沦为失败作。
当时欧美最为流行的电器制品是收音机,当时**处于战后百废待兴的时期,民众的工作压力以及民族信心的溃败,需要直接的信息和娱乐去调和。于是**开始瞄准**的收音机空白。开始大规模仿制电子管收音机,在三菱、住友、三井三大财团的联合**下,总算存活下来。
基于东通电汇集了旧**里面的技术工,很快,他们制造出了更为轻便的单晶管收音机,并将其作为拳头产品,在****打响了名堂。
**东通电(索尼)的成功,成为了**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模板,从纺织业到印刷业,购买欧美技术,并将其投入应用,大量生产,成了当时**企业的群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将对方最成功的技术学过来,并用于己身。
在**的**时代,兼好法师所著之《方丈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某位双六(**的一种棋)高手,他的秘诀是“欲胜缓败”,即为,将最容易输的方法想出来,并弃用之,先让自己存活下来,再慢慢寻求胜机。
存活二字,秘诀就在于“模仿”,模仿的方向,自然就是当时最畅销的产品。这一点,我国的“山寨风潮”即与当时**中小企业如出一辙。
**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2
战后**在短短30年时间里就使自己从一个被战争催毁的战败国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令世界惊叹。人们不禁要问,**究竟靠什么**实现经济腾飞的?在诸多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它独特的经营理念。**企业没有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首要目标。相反,他提出产业报国,以社会为己任的**。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国家乃至全人类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下面**知名企业的社训即可看出这一点。松下电器:“产业报国”。丰田公司:“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京瓷社训:“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TDK公司:“为世界文化产业作贡献。”
**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尽忠放在了首位。究其原因,这与**的传统文化观是一致的。3世纪后期,**的儒学经朝鲜传入**。儒学传入**后,其核心思想发生了变化。**儒学特别重视“仁”,而**的儒学特别强调“忠”。在封建时代对主君尽忠,明治维新后尽忠的对象从主君转移到了对**尽忠。尤其是对**尽忠被看作是一种最高的道德。这种对主君对**尽忠的儒学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内化为***的内在思想。二次****结束后,**从“神”变成了人,而对**尽忠的思想就内化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尽职尽忠。也就是说,国家观念是**国民道德的核心。
在**的传统观念中,“商”一向被视为民之末而受到鄙视。据说被誉为**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刚刚进入商界时内心也非常矛盾,不知应该有怎样的操守。于是他想起了曾学过的论语。《论语》中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也就是说富贵是人人都追求的,但是不仁不义的富贵应该抛弃;如果是仁而义的富觉,谁都可以去追求。从这里涩泽荣一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工商人士找到了追求利润的合理动机,破除了***耻言富贵的传统观念。同时涩泽荣一根据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的思想提出不仅要富民,而且富民的最终目的是强国。也就是说办企业经商的目的国家利益才是惟一的目的。这样,国家观念不仅是**国民道德的核心也成了**经济道德的核心。他的这种理论也就是他提出的有名的,〈论语〉算盘说。〈论语〉算盘说为后来**企业的经营哲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基础。
**企业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独特的企业**――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
每年大企业通过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面试,选择录用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最初几年,他们受到全面培训,或担负各种工作,扩大他们关于公司的知识。最有前途的人可能被授予最有挑战性的职务。被认为**的人,通常也不会被解雇,因为公司要严格遵守终身雇佣的原则。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密切相关。它根据职员在本企业连续工作的年数、**等确定其工资和职务的**。企业内**指企业内部的**,它只限于企业内部,不分工种。成员只限于科长以下的员工。企业内**成为员工与雇主之间交涉的主要角色,它缓和了雇主与员工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三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终身雇佣制可以使职员产生归属意识和效忠精神,年功序列制可以使有才能者发挥实际作用,同时也可以从公司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企业内**可使职工参与决策,成为公司助手。
**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曾发表了《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一书,她认为**社会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纵式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集团要求个人必须全面参与,即个人一旦加入某个集团便只能属于***。在集团内部强调“纵式”人际关系,人们排列出序列(等级)。例如传统的**家庭中本家和分家的关系,本家即父母,长兄等,分家即兄弟、孩子、家臣等,本家的**至高无上,对分家有绝对的**权。并对分家的生活安全负有责任,分家有尽忠于本家的义务。这是“纵式社会”中最典型的形式。**近代化的成功,企业文化的形成等都根源于此。
**企业文化的独特性还体现在以“和”为**的团队精神和以“勤”为**的进取精神。
**是一个多灾多难自然条件非常**的国家,灾难大多来源于天灾而非人祸。**处于太*洋火山地震带,所以火山、地震、和海啸十分频繁。为了从灾害中求生存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团结一致。**地形中*原仅占15%,而且很多在斜坡上,为了完成水稻的精耕细作,必须依靠人和人之间村和村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艰苦的自然条件培养了***团结协作和勤劳的品质。这种品质流传下来,便形成了**企业中的“和”与“勤”的精神。例如: 在**企业无论是**者,还是员工都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并且经常加班到很晚。被人们称之为勤劳的工蜂,这正是和与勤精神的体现。
纵上所述,**企业文化的产生是在自己民族底蕴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显示出本国文化的特点。随着世界国际化信息化的加速,**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的企业也必须将发展前进,拥有自己的百年、千年企业。也必将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希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要迷失自己,而应该充分汲取**文化的营养,创造出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4)
——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3篇
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1
一、企业文化理念概念及作用
(一)概念。企业文化理念主要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及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1]。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二)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应用,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导向作用,发展目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站在科学角度去制定发展目标,具有可行性,基于此,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指导员工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次,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利用完善的管理**及道德规范约束员工各项行为,督促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开展工作,不仅如此,还从伦理道德角度影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一旦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必将受到谴责。最后,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综合,在企业文化理念下,员工的付出受到尊重,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激发员工创造力,例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者之间建立**关系,管理者了解员工所思所想,帮助员工解决苦难,员工在产生强烈荣誉感的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除上述积极作用之外,还包括凝聚、辐射、调适等积极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
二、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管理中运用策略
(一)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思想,在协调员工关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理念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立足于员工角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情况,建立人性化管理**,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短期和长期发展。
企业管理**具有约束性,但是,单纯的依靠科学管理**,一旦员工出现违背**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这样不仅会挫伤员工积极性,效果也不明显,而相对应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建立在员工需求基础之上的,能够有效调节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向心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管理水*,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2]。
(二)渗透责任理念,合理规划职业道路。职业发展管理作为企业员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发展管理能够为员工提供机会,促使员工发挥最大创造力。因此,企业管理者要立足于共同愿景,兼顾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未来职业规划两方面,员工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和交流,将自身未来职业规划表达出来,希望企业给予**和鼓励,相反,企业也要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及员工管理体系,而后,规划出既符合员工发展,又能够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道路。只有当员工和企业拥有共同发展目标,员工才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职责,认真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从而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理念,建立**员工关系。沟通渠道是企业实现信息传递目标的关键,一般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企业从上至下传达的指令,后者则是员工之间**交流,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因此,在员工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其中,引导非正式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另外,由于员工之间在语言、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员工关系的建立,基于此,企业要立足于员工差异,分析员工沟通障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进行员工文化素养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家孩子观念,有效减少沟通不畅问题,并加强对个别沟通障碍进行疏导,从而建立**员工关系。
(四)实施柔性管理,构建良好氛围。工作环境和氛围作为影响员工情绪及人员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涉及企业机制、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相比较而言,良好的工作氛围及环境能够提升员工满意度,促使员工积极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实施柔性管理,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将以人为本、尊重人等管理思想渗透其中,摒弃**管理,对待员工更加人性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非物质激励方式,促使**团队发挥创造力,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管理水*。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员工管理的核心,在激发员工创造力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文化理念与管理相结合,指导管理工作,并立足于企业员工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合理规划职业发展道路、构建良好工作氛围等措施,激发员工创造力,提高管理水*,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2
一、引言
随着*企业**的逐步深化、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科学技术水*的极大提高,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企业文化的对于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到现在并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的转变,更是一种提高企业竞争水*力新型竞争管理模式。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物质与精神基础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创新的源泉。企业文化存在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各个过程中,通过影响各阶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形象、理念和价值观系统,涵盖了企业的个个方面,那么企业的任何一种创新,都可以归结道企业文化中来。因此,企业文化可以被作为企业创新的源泉。
2.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新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拥有的最独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给员工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公司的文化管理方式是基于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它的现实意义直接导向未来,而未来的企业竞争更多趋于人的竞争。人的竞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文化的竞争,也预示着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即将到来。企业文化将主导企业的管理创新。
3.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创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使企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丰富的管理内容,开放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模式,多样的管理**,为企业管理开辟了新的疆土。主要从以下几点推动:3.1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企业开拓新的市场;3.2有助于企业产品的创新;3.3有助于创新项目的科学决策;3.4有助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3.5有助于形成企业员工的创新理念;3.6有助于形成企业的约束机制等。
三、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综合发展企业文化
1.加强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外部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是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它同时还决定着员工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寻找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为管理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才可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2.加强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作文一种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必须得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企业文化。创建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和睦团结,组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创新经营之道,并提高和建设员工的素质,使公司员工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公司创新的关键因素。提高掌握公司主要资源的高层管理者的文化创新意识,着对企业的创新文化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以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在其所确立一整套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以及企业精神,具有相对固定的本质立场。要发展就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形势和发展的需求。在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必须依靠文化的强大作用。培养优秀而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的途径
1.更新理念,变革管理模式。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抛弃落后以及过时的思维定势,树立先进管理理念,是管理创新的的第一步。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变化是不会停止的,所以管理理念必须要随之更新,并不断变革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的变化。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必然会为企业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先进的管理技术又必然推动管理模式的革新。
2.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渗透加强,管理应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对所需信息进行深度的探取和利用,从而可以实施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和**,其所具备的核心那就是信息化。在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运用与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一齐结合起来,这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所谓信息化和现代化。
3.吸引人才,加强培训。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可以吸引人才,并且用好人才,甚至是培养人才,而对人才的培训才是最有效,最重要的一条道路。人才的培养必须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就是员工培训课程和培训体系的创新。而培训必须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性。
4.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竞争力必须得加强管理与文化的培育,并利用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以及形象塑造作用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加强人才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研究开发能力,并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企业营销网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秀的企业产品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结语21世纪的企业竞争,其根本还是文化竞争,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会有积极**的企业文化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模式。并懂得将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时刻保持着理念的更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中来,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保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强大的竞争性。
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需要高水*的管理。完善的企业管理应是理性与人性的融合,单凭外在的力量难以维系企业的竞争优势,各种潜在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在大家都在强调加强核心文化的建设时,我们必须重视的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结合。企业的文化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企业文化必须落实到管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可以将其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远景以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可以得到可靠保证。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
所谓战略管理是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而企业文化则是该企业对于内部和外部各种事务与资源的价值取向,是企业在长期企业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共有价值观,是选择企业行为的指导性方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它能突出企业特色,形成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而且因其鲜明的个性,更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略制定是集体行为的过程,建立在**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信仰之上。以**成员的意愿为基础,即以特定的文化为指导,企业的战略围绕企业文化制定形成。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以及实施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的关联性
为了保持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相互协同作用,需要全面了解文化在企业中对战略管理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才能分析出怎样变革企业战略中的文化。
(一)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积极作用
1.企业使命和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它使员工能认同**的经营哲学和信条。
(1)企业战略的制定必然会受到使命的影响。企业使命定义了企业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经营活动的范围和层次,表述了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身份与角色。
(2)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引导企业将自身战略的制定建立在顺应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价值理念基础之上。当员工们能够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时,会认为他们为企业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得到集体认同的价值感会给员工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会更加促进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
2.文化在企业战略设计、实施中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它引导与塑造了员工的态度及行为,使员工接受企业规范,而规范则具有引导员工表现出企业所期望的行为的**机制作用。从时间上来看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事前**、事后**和随时**。事前**要求在战略实施之前,要设计好正确有效的战略计划,然而战略计划的设计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协调,若两者出现偏差,企业文化会发挥其调节作用使事前**顺利进行。企业文化对战略**的作用更显著的表现在对事后**的调节上。它是从企业的精神出发,充分发掘员工的自我**和自我调节,运用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减少了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人员摩擦和沟通成本,从而促进战略在企业内部的实施。
3.企业文化作为战略的一种推动力量在不断提高企业效能、获利能力和生产力,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文化能够使成员了解企业的历史传统和现行经营方针,提供给员工一种对企业过去事件合理的解释,因而便于员工了解他们在未来类似事件中应有的表现。这一非**因素便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来约束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机会**行为,进而推动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消极作用
1.**的各个层次之间由于文化有差异,所以当总体战略下达到各部门,他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冲突造成的`矛盾会降低整个部门的整合程度和阻碍企业战略的实施。但是,由于企业实施的这种分工,将导致**文化的**和次级文化的形成。企业的战略管理,就是为了将企业内部的各种文化**起来,形成**的发展理念,还需要协调各部门出现的分级情况,但这需要企业支付相当的成本,还要对具有冲突倾向的部门做思想调整。
2.企业现有的文化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所谓的外部环境,实行新的战略,开始改变企业的原有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原有的文化已经在企业内部根深蒂固了,突然的转变,会有较大的发展阻力。
3.企业所雇佣的是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人,他们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差异。企业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刺激**,实现企业多方面发展。但员工承受强势的**文化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这种文化,在行为上趋于一致,自身特点也不会体现出来,从而导致企业形成单一的环境体系,缺乏有建设性的声音和意见,员工也不会花更多时间来更新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毫无创新力可言。
三、战略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变革
对于原有的**的价值观要重新审视,作出适当的修改、调整。因为战略变革和实施最终会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行动中,所以促进**中的人拥有变革的观念,对既有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使之匹配新的战略实施框架,是战略能否实施的价值基础。其次,培养企业的创新理念,让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的创新。和员工讨论企业的战略实施计划,树立他们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的清醒认识,告知变革的观念给企业和员工能够带来的意义,加强员工对战略管理实施的认同感。最后,要在**中建立信息反馈和及时调节机制是文化矛盾体充分沟通。如果没有快捷高效的信息接受和反馈系统,没有对全局工程的有效协调和**系统,那么企业的战略管理实施势必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的信息反馈而产生实际的偏差,使得整个实施过程不好**,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达不到既定的战略目标。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与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优质、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建强.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2]刘媛丽, 黄向.红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双向作用. [J].企业科技与发展,2 009,( 15)
[3]麦静文,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 [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6).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5)
——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路径有哪些3篇
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路径有哪些1
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培育创新理念核心
企业的价值观是员工对自己从事科研生产经营活动意义的总看法和总评价,起着导向和决定作用。一是要自始至终与集团发展战略保持高度的**,以集团文化建设为宣贯主线,强化全员对集团理念、精神、使命、战略的认同。二是以实现研究所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为目标创新文化建设,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调动和激励职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新与科研活动良性互动。三是不断挖掘创新文化的内涵,树立“但凡改进,皆为创新”的文化创新理念,把创新文化建设融入职工教育全过程,通过培训宣导,标杆示范,互动参与,动员广大职工开放思维、更新观念、改进行为。四是把创新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各个单位的各项活动中去,全面铺开,使创新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实现创新文化精神理念的不断凝练和内化。
深化**文化建设,构建创新基础*台
**是创新的保证,创新的载体,要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在**和行为文化层面融入创新思想,构建基础*台。一是完善**建设,建立鼓励创新的配套**,为创新者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例如,完善创新激励保障**,加大创新奖励力度,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二是建立学习交流机制。**,要发挥研究所资源优势,做好技术传承,例如通过“师徒帮带”、“专家论坛”、“航发文化大讲堂”以及报告交流等形式,增加研究所内部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对外,加强与行业内沟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追踪科研前沿信息,拓展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学习成长空间,激发创新潜能。三是完善科研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奋进的时代创新精神,端正科研作风,将创新内化为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提升研究所整体形象,突出创新文化氛围
把创新文化作为推动研究所超常规发展的灵魂,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研究所成功的管理模式、良好的整体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从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入手,精心谋划、科学构思、抓好研究所文化内涵标识等设计,统筹规划、搞好办公区、试验区、生活区等布局和建设,形成环境优美、**有序的科研环境。二是通过多种物质文化载体,例如电子宣传屏、OA网络、微信等,广泛开展文化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三是打造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例如文化手册、形象宣传片等,不仅进行无形“氛围”的创新,使研究所置身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之内,同时要重视企业文化内涵中有形的物质文化的创新,使新的文化因子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以促进软环境、无形氛围的生成与发展。
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提升保障创新动力
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都要体现“以人為本”的思想,并最终作用于人。研究所要实现创新发展,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激励、宽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工作中我们即要关注科研任务的完成,又要注重员工能力的持续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大力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培树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引导创新型人才自觉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不怕失败。三是加大对创新的举荐和扶持力度,尊重员工创造和成长需要,尊重创新创造的价值,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藩篱,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路径有哪些2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时机
**大量的企业文化实证研究表明,当企业遇到以下情况时,可视为开展企业文化创新的时机:当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时,企业不能再沿袭原来的价值理念,应适时创新变革与企业产权机制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移时,如从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移,为了适应这种转移,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当企业实施“二次创业”计划时,为了求得新的发展,就要启动新的企业文化战略,以实现企业质的转变;当企业高层人事发生重大变动时,新的企业**者对企业文化有新的思考,这就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新的定位;当企业从**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时,为了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当企业从垄断经营走向市场竞争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以前形成的行业垄断被打破,这时就需要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状态,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当企业处于停滞状态需要突破时,此时重塑企业文化会起到强大的提振作用;当企业管理失效、矛盾丛生时,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管理混乱时,就必须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用新文化为企业注入新的生机。
(二)企业文化的诊断与评估
在准备实施企业文化创新之前,需要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企业当前的**状况如何,企业以及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何。二是如果按照我们的期望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变革,将来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三是目前的企业文化距离未来的成功有多大的差距。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与评估,可以对这些问题做出实证性的解答。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方法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定性分析,收集属于定性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推出一个定性结果。二是定量分析,将企业文化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设计适当的量化指标,方便资料的集合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较为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的实施者要对企业的愿景、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结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科研生产等方面进行诊断,通过现场交流、深度座谈、资料**、问卷**或诊断模型等方式,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在原因,找到企业自我评价与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评价有所差异的原因,为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三)企业**者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企业文化属于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者的深刻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综合反映企业**者责任感、事业心、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式。要进行文化创新,企业**者首先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全面、深入地理解企业文化,并对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文化建设现状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为企业文化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其次,还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者应兼具***与牧师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企业**结构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布道”引导全体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树立文化创新观念,促使全员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企业**者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经营管理理念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创新的实效。总之,企业的**者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只有企业**者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才能有效进行文化创新。
(四)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层次,具有自己内在的上下游关系。企业文化有这样一个内部循环过程,在形成完整的、有层次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之后,这个理念体系又接着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形成进行指导,而这种管理实践活动必将对员工的行为形成指导与约束;反过来,企业的经营实践与员工的行为又会为文化理念体系在不同经营环境条件下的变革提供依据。这个循环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基于此,企业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应按照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由内向外实施。
1.企业精神文化的创新。
企业精神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企业的愿景、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企业的愿景是存在于员工心目中的美好景象,是所有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一种设想和期望,明确的愿景能够告诉员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从而激发出内在的动力。愿景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外部的**、体制、环境、竞争对手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就需要调整企业的愿景。建立企业愿景的方法有多种,比如互动提炼法,面向全员征集企业愿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不断从互动讨论中充实和提炼企业愿景;目标论证法,根据竞争对手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对发展目标进行归纳和提炼得出愿景。愿景要被全体员工认可,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守的、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共同信念。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对企业及其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同时也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价值观的创新和发展不能凭空实现,也不是单纯精神力量的产物,而是时代精神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要创新和发展企业价值观,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尊重企业历史和企业文化现状,在对企业原有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成分发展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企业价值观以新的丰富内涵。二是要与时俱进,企业价值观的创新要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努力建设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价值观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实现超越发展必须要重视建立学习型**,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和价值观。企业管理者可以把**外先进企业的理念拿来参考,通过吸收和借鉴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机遇勇于超越,形成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四是要有企业**者的**和参与,企业**者要以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向全体员工传达新的企业价值观,保证价值观创新的顺利进行。五是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价值观创新。员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体,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价值观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最终实现员工从认同到自觉践行的目的。六是要培育创新精神。纵观世界上的成功企业,无一例外将创新精神作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坚持不懈地倡导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创新精神教育,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和鼓励员工增强创新意识,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容忍失败,以屡败屡战的决心和勇气开展创新活动,使创新精神成为企业及其员工的内在素质。
企业文化的道德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要求员工热心帮助他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员工履职尽责,在工作中不谋求私利,不损公肥私;家庭美德教育要求员工爱家顾家,追求**美满的家庭生活;个人品德教育要求员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企业要树立道德模范,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企业道德的创新,实质上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思想觉悟,实现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
2.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保证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中得到贯彻和执行,规范着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体制、企业**机构和企业管理**三个部分。企业**体制是企业**方式和**结构的总称,它不仅影响企业**机构的设置,还制约着企业的管理水*,是**文化的核心。企业**机构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相互关系,企业**机构是否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的、带有**性要求的规定或条例,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保证,同时对员工的个体行为起到约束作用。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可能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这时就需要对规章**进行重新完善。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对原有的规章**进行梳理,对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加以废除,建立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企业管理**。二是要制定一套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要以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充分体现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和特征。三是要建立运转有序的机制,保证建立的规章**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3.企业行为文化的创新。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企业**者的行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两部分。企业**者处在**的最顶端,在企业大政方针的制定、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品性、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走向。因此,企业**者行为的创新是企业行为文化创新的基础。企业**者通过谋划、决策、**和**等活动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这些人员的素质不同,上述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存在差异。创新不是一种盲目行为,而是一种对自身判断和决策充满自信的行为。这种自信来源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也来源于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人的知识结构会对其判断和决策能力产生影响,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始终处于寻求变化、适应变化的状态,才会更加自信。而自信心提升进取心,进取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新行为。因此,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较强学习能力是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在学习型**建设中,要采用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者的知识水*和综合素质,为培育创新型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员工的行为体现了企业整体精神风貌和进步程度,在以企业价值观为指导,用**规范约束企业员工的基础上,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主体价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人才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要素,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构建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自主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使员工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实现自我管理和自主创新,对于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企业物质文化的创新。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层次,主要指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形象、企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等。企业的产品是指企业提供的能够满足客户某种需求的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展示给客户的外在感觉,是客户在与企业接触中最先感受到的部分,包括企业名称、产品包装、企业建筑结构、企业员工的办公环境等等。企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各种物质设施和职工的生活娱乐设施等,它是企业的硬件条件。技术设备是企业形成物质文化的重要保证,企业技术设备的发展水*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物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要全面**市场需求,深入分析市场环境,确保创新后的产品定位的准确性,服务的创新要凸显人性化,用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二是企业形象的创新。企业形象的创新包括企业品牌形象、**形象、员工形象、企业环境等方面,它是企业精神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形象创新是企业最容易着力改进的部分,阻力比较小,容易贯彻实施,见到实效。三是企业技术设备的创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已有的技术设备会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时就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引进新设备,生产出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五)企业文化创新机制的建立
要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建立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具体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评估反馈机制。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创新实践,按照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机理,科学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要定期召开文化建设推进会,当一个循环结束后,要对文化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要**,对影响文化建设的`因素持续跟踪改进,通过**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来检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支撑,推动企业文化生态系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要采取有效的物质激励,建立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战略薪酬体系,充分考虑薪酬**的内部协调性、市场竞争性和薪酬结构的合理性,以提高薪酬的竞争力。要采取有效的精神激励,通过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关注员工的精神诉求,让员工感到自豪和满足,将个人价值观融入企业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创新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免损害其积极性。企业文化创新人员的合法权益除了要获得法律保护之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回报,并使其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尊重和认可。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的传播机制。在继续发挥企业的文化期刊、文化展板、文化标语、文化宣传片等传统宣传载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的强大作用,如企业互联网站、企业微博、企业微信公众号等,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播机制。要加强与外部**传媒和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宣讲企业的文化故事,宣传企业品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另外,还可与出版机构合作,通过著书立说等形式提升企业品牌的文化品位,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为企业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企业文化创新的案例分析3篇(扩展6)
——企业文化故事3篇
企业文化故事1
大约四十分钟,我到了约见的老地方。A看到我来了,马上招手,示意我过去,并给我点了一杯加州松籽奶茶,因为他知道我胃不好。还没等我开口,他抢先说道:“上次我把咱们之间聊天的内容给老总反映了一下,老板认可了我的说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尤其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故事来提高公司的形象和品牌提升。于是,公司决定让我把这件事情落实下来。但现在,我对这方面的内容还是有些缺乏,想听听你的看法。”其实,A的意思是告诉我,要想看到《醉僧图》,必须得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也对,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过,在我看来,这倒有点不像A的做法。因为他从来没有跟我在处事的过程中讲价还价,可见,这件事情确实难住了他。我想:既然这样,那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吧!
我大致构思了一下,说道:“一个好的企业故事,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的特质:一是,它要有可考性。换句话说,这个故事的根要来源于企业当中。二是,它要有可接近性。企业的故事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而是就发生在企业内部,发生在员工之间,让大家感觉到这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能够触摸得到。三是,企业的故事一定要有感染性,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应该在外部给企业的形象和荣誉加分,内部又能激励员工为**的共同愿景服务。四是,企业的故事还要有可延传性,不仅这个故事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传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还能够被人们津津乐道。”
三类不同的“故事”
我说着话,A一边听,一边用笔在本子上做着简单的记录,时不时地还点一点头。看得出,他确实是在用心去听。待我说完后,他补充道:“我认为,除了这些特征外,还有一点就是要简短。因为现在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没有多少人会对着长篇大论的文字感兴趣,因此,在不失故事细节的情况下,应该让故事更加简短、精悍。”
接着A的话,我说道:“随着企业的发展,它的故事也应该是不断演绎的过程。企业故事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主体构成要素,又是企业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企业故事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主体和载体两重功能。其一,承载企业历史。一个成功企业的成长过程,往往是由无数多的故事堆砌而成的,企业踏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精彩,这些故事包括企业诞生的传奇故事、对品牌质量的严谨故事以及为顾客服务的感人故事,正是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历史剪影。其二,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故事之所以能够在企业和社会得以流传,是因为一个特定的故事总要承载一定的思想和精神,成为弘扬企业精神的重要工具。其三,传递企业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讲述企业经典故事,在向企业人和社会公众传递企业理念方面,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大学的历史学家路易斯指出,故事不仅是**的工具,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大家共同的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