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试题;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2-0350-55

从2023年开始,本人所从教县区将生物与地理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分卷合考,以各自总分的20%计为生物、地理的会考成绩,并将会考成绩计入学生参加中考后的总成绩,由当地各所高中量分录取。细算学生考得的1分只相当于0.2分,但从学生的生物学科整体成绩来看,有些学生成绩是18、19分之多,大多数能达到15分左右,但也有些竟然不到10分。如何做好生物学的复习,掌握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让学生了解生物试题题型及考试范围

(一)八年级生物试题题型

从本县区2023届初中毕业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来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地理100分,考试时间60分),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卷:非选择题(技能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填空题(共34分),简答题(两小题共6分)共50分。

(二)考试范围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从2023届八年级生物试题来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选择题1、2、4、5、8、10、18、22,填空题1、2、3、4、5分别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食物链、先天、血液的成分、关节的组成、艾滋病的可传染性、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植物的分类特征、人体的系统、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技能如非处方药的简称、急救电话、识别细胞的结构及三种血管出血的判断方法等。当然也有能力提升题,如填空题6(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首先将表格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连成一条直线,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回答酒精对心率的影响,从而通过探究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既能基本合格,又能体现层次性。

二、整理与构建知识网络,切忌片面地讲

八年级的课程较多,学生又认为生物是小学科因而不重视。因此,生物总复习的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网络,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重视章节联系、知识点联系,在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使学生慢慢构建起知识的网络和系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能走出课本,较熟练地归纳本节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复习中有所构建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而简单地讲解一些题目,如配套练习题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总是讲练结合、以讲为主或以练为主,毫无目标,更无线与网,从而导致学生无大的提升。学生经常抱怨付出的很多,回报却很少。因此,在做复习时,我们要把课本知识与对应练习结合起来,把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放在首位,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重视实验与结构图

生物是实验学科,让学生重视已知实验(课本中的大量图片信息),借助图片的直观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23届初中生物会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选择题有4个图共占8分。填空题有一个结构图题共占4分,有一个图表题共占5分,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我们在上课与复习时应特别重视课本图片材料。但是,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忽视图片,而只是学习与熟记课本中的文字基本知识,因图片学生难以解读所以经常放弃。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技能一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合作之下,学会重做实验,会做试验,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灌输的感觉,产生怀疑的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彻底地验证实验结果。

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也喜欢记忆,这是基于人机械记忆的延续,也是习惯的长期养成,而能力培养需要转换与过度,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生物学的内容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只要学生的记忆功夫就行了。结果学生在考试中,稍微遇到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就像2023届初中生物会考八年级生物试题填空题的第6小题: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中的第(1)问将以上表格中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便能说明这一点。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知识本身,而是缺乏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联系与交汇,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饮酒过量会有害健康,但到生物问题上就不会迁移了。

五、学会做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答题,试题有容易题、小题和难题、大题之分,在试卷设计上也往往从简单题开始,沿阶梯性设计,一般容易题和小题偏重于打基础,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题、大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与技能的应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生物会考试题来看,选择题占了整个试题的一半分值,再加上填空题,小题占的比重就更大了。分析原因:一方面,小题考查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增加试卷的客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会做题不仅有助于平时的学习,更为学生对知识的检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两全其美。

总之,教学面对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思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从方法中走出来,用活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学 重难点 方法 突破

一、避轻就重,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⑴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⑵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二、精讲善导,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

四、和谐统一,遵循规律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和谐统一 遵循规律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效性;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没有较高的学生接受度,有效教学无从谈起。笔者以具体的一节课为例,尝试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多个角度着力来践行有效性教学。

1.教材分析

前两节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本课是在了解前面知识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课堂内容的难度其实不大,死记硬背在短期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如果利用有效教学的思想,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到知识,会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

2.教学策略

创设与授课内容结合度高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到正式的教学当中来。给予少量提示,为学生发现知识搭建台阶,再结合小组讨论,把发现的原理更加科学的展示出来。利用概念图,把学生自主发现的知识系统整理出来,使得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回顾复习更加方便。

3.教学过程

3.1情景创设

教师投影一幅画“八仙过海”,询问关于此画的相关信息。相传,八仙自王母蟠桃大会醉别而归,途经东海,但见白浪滔天,吕洞宾提议八仙各用一种方法过海东游。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各自使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成功过海,传为一段佳话。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老师引导方向有两个:首先是他们知道海的具体情况,采用一般方法难以直接渡海;其次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特点,“八仙”都有自己的法器,有着自己自身的过人之处,采用了针对性的方法成功渡海。这个结论启发很大,今天的课上研究的内容和这个就有很密切的联系。

3.2话题的延伸:第一次讨论展示

3.2.1情景转换

若干小人(各种不同物质)聚集在一堵围墙(细胞膜)前议论纷纷,探讨如何才能进去或出来?要想进去或者出来必须“知己知彼”,请利用课本资料,结合小组的讨论完成下面两问:①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找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各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②结合提示,分组讨论出该物质因为有什么样的特点才这样进出细胞膜的。

3.2.2提示和分组

教师提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物质的大小(分子量)。②物质的溶解性,特别是在脂质中的溶解性。③是否带有电荷。④是否是细胞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组的同学讨论细胞膜和CO2,第二组讨论葡萄糖和胰岛素(蛋白质),第三组讨论氨基酸和入侵的病菌,第四组讨论Na+和酒精。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积极引导,使得发言更有针对性。

3.2.3交流展示

每组学生在充分利用课本文字、投影提示、教师、以前固有的知识基础等全部力量来解决问题后,推荐一位发言人来讲出本组的观点。

细胞膜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骨架,其上有多种蛋白质处于骨架的不同位置,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大多可以运动。

CO2:分子量较小,能从磷脂双分子层的间隙“挤”进去。

葡萄糖:分子量较大,镶嵌在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协助它顺浓度梯度进入。

胰岛素:分子量很大,先在细胞内部形成囊泡,在和细胞膜融合排出。

氨基酸:分子量较大,不能“挤”进去,只能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在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进入)。

入侵的病菌:个头巨大,能够在细胞膜表面形成凹陷的小囊,包裹后进入。

K+:分子量较小但是离子,不能“挤”进去,只能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质,在消耗能量的情况下进入。

酒精:分子量较大,但是能溶于脂质,可以顺利进入。

3.2.4总结归纳

各种物质就像“八仙”一样,各有各的本领,有直接进出的,有借助膜上蛋白质的帮助进出的,有不仅借助蛋白质还消耗能量进出的,还有要和细胞膜发生融合才能进出的。

3.3继续延伸:第二次讨论展示

3.3.1概念图提出

前面讨论出的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各自都有各自规范的名称和特点,依据课本76页的概念图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要求:①增加图中缺漏的物质进出方式,②增加各种进出方式的特点,包括方向(浓度)、载体蛋白、能量。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完成后请部分小组在实物投影上作交流展示。

3.3.2交流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图。进行自由扩散的主要是小分子的物质和脂溶性的物质,进行协助扩散的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注:其他情况属于主动运输),进行主动运输的主要是无机盐离子和一些营养物质,进行胞吐、胞吐的主要是分子量很大的物质和结构。

3.3.3总结归纳

概念图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顺基本知识之间的关系,是新课程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上也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可见这一部分的确适合用概念图的方式总结学习,让学生来自我构建,自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有效性。

4.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而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处处有所体现。和授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小组讨论展示,可以提高参与,体验知识发现过程;教师提炼抽象发散延伸,辅助建立概念图,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有效教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实施策略,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实施方法,探索有效教学的路没有止境。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梦;“八荣八耻”;践行;哲学思考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志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

一、践行“八荣八耻”在中国梦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八荣八耻”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简短的八句话包括了国家荣辱观、人民荣辱观、科学荣辱观、劳动荣辱观、待人荣辱观、义利荣辱观、法纪荣辱观、生活荣辱观,也很好地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历史上的孔子、伯夷叔齐、项羽、曹操、文天祥、朱自清等许多各式各样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任长霞、扬业功、王顺友等许多平凡却不简单的人物,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筑起了一座座人格的丰碑。他们成为今天我们追逐中国梦的榜样人物。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从清政府的“天朝梦”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梦”,从孙中山的“民国梦”到的“共产梦”,都是对“中国梦”不断探索和尝试的结果[1]。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今天追梦热潮下,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武装公民,让每个公民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所以,在中国梦语境下,践行“八荣八耻”,有利于公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13亿公民团结一致拧成一根绳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有利于公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八荣八耻”的哲学韵味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2]。细细品来,慢慢嚼味,“八荣八耻”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一)“八荣八耻”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管理、工作、生活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具有时代背景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增强了,但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公肥私、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消极现象也像传染病一样侵蚀着善良的人们。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比如:“假做作”、“爱逞能”成为热爱祖国、服务群众的代名词,“书呆子”、“老古板”成为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的代名词。反之,愚昧无知是“时尚”,好逸恶劳就“潇洒”,见利忘义成“聪明”。这样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荣辱颠倒的现象到处可见。这种缺失乃至荣辱颠倒的荣辱观,使一些人面对形形的诱惑,经受不住考验,甘受驱使。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也溃退了。这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八荣八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时代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八荣八耻”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之心人皆有之。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同,其荣辱观也不同。因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那个时期的荣辱观,反过来,荣辱观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灿烂文明的国家,不管经历多少沧桑巨变、分分合合,中华民族总是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今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及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三)“八荣八耻”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另外三个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且使之具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这是对每个公民都适用的荣辱观,是每个公民都应践行的行为准则。然而,由于人们从事的工种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因此,每个人在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结合自己岗位的不同,就具有了特殊性。比如,作为学生来讲,热爱班级、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就是光荣,憎恨班级、侮辱同学、顶撞老师、贪玩好耍就是耻辱。作为老师来讲,教书育人、重视科研、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就是光荣,误人子弟、敷衍懒散、心胸狭隘、固步自封就是耻辱。所以,“八荣八耻”是全社会普遍性要求和公民个人角色性要求的统一。

(四)“八荣八耻”坚持了实践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复兴应该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八荣八耻”不是高挂的口号,它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上。我们现在正走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正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实践、奋发向上。为此,国家和社会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俗语云:“人心齐,泰山移。”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如果没有褒荣贬辱的新风尚,实现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国梦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再有,作为每个公民来讲,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总之,“八荣八耻”是号角,它能唤醒在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中贪睡的人们;“八荣八耻”是令旗,它引导着人们以诚信的态度、科学的精神、高昂的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投身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辛向阳.中国梦的逻辑和实质[N].学习时报,2023-05-27(008)

[2]李新泰.建立健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6-07-07(0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