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精选5篇)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图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就要温习它,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记忆了、学习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记过以后一定要做做题目,学以致用,在题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时就相当于温习了,第一次做题不会看看书,第二次就有点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准确地写出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的道理。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公共政策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39-0073-03

本文论述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并对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思考。这种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将《公共政策学》每章节的课程内容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进行《公共政策学》章节内容的总结。本文尝试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探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其完善途径。

一、《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大学传统以灌输为主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知识是由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大学教师们应更多地扮演好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学习规律,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能力。《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政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

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政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

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本文论述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以使《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没有机会总结的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尝试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进行课前试讲,从中择优上台作最后的总结;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与打分,使台下学生对于如何讲演能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总之,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23,(11).

[2]郑绍婷.也谈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组织形式[J].甘肃教育,2023,(5):38-39.

[3]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4]郭颖梅,蒋永宁.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引导机制[J].经济师,2009,(11):125-126.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高中化学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元素及其规律、物质的结构、基本化学反应以及基础化学实验等内容。其知识点较为分散、繁多,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记,同时对其化学元素、化学规律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从而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化。笔者通过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作出如下几方面的总结。

1.“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健康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众多化学元素、方程式以及性质、反应规律等基础知识,学习内容细致且零散,结构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把握。而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盲目遵照教材的知识安排展开教学,并没有对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总结,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出现易忘、似懂非懂的现象,对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应将传统的“重内容”转变为“重内容”与“重结构”并举的教学模式,通过帮助学生建立高中化学知识的各层级构架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安排顺序,构建符合本书内容逻辑关系的树状组织架构图。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和构架,可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掌握教材的编制内容和目的,并从中理解各部分教材内容的联系。另外,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化学知识体系后,可鼓励学生从自我认知风格出发,自行编制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知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加强对基本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目的。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分组,以一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为核心,通过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方式完成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在实际教学中广泛使用。因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在进行“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学生性格以及认知水平、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尽可能使各组间差异最小化,组内差异平衡化;其次,布置每组学生对本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三节内容进行自学,由组长进行自学任务的分配;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通过组织每位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确保每位同学均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小组组内分享学习结束, 抽签由一名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通过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教学准备,通过有效组织和控制,可促进学生分工、合作以及竞争水平的提升。

3.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课程以及学生的考核方式通常为测试,包括课堂测试、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等。然而,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使学习过程功利化,而且增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对教学效果有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可通过丰富教学考核方式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考核;另外,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资源,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展一定范围内的化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因此,教师则可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达到既定教学目的。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4篇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共3页,当前第1页1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共3页,当前第2页2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们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老师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微格教学;应用;可行性;路径

随着新课改标准以及高等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革新,对学生的多类教学方法、多元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掌握有指向性作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相对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课时时间相对有限,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时间压缩,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优化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技巧掌握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之所以对“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选择方面进行研究,是因为“音乐教学法”对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幼儿的知识印象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微格教育模式以及提高“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高等学前教学专业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途经。

一、微格教学的基本概述

微格教学是“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的总称,其中心思想是压缩课堂时间,将教学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在短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需要将原本40分中的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时的中心内容。微格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对传统课堂进行全面调整,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重点内容概括,余下的课堂时间用于内容讲解以及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具有时间简化、教学内容精简的特性,教师在对微格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时间的控制以及知识叙述的方法,“力求简洁、内容全面”是微格教学的核心特色。[1]

二、微格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及效用分析

将微格教学模式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中,对学生了解以及掌握“音乐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有指向性作用,虽然微格教学模式的难度相对较高,单思,再讲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时间分化、内容分化后,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可行性会相对提高。教师在对“音乐教学法”课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相对课堂内容进行时间安排,例如,前五分钟进行课前回顾,中间的五分钟进行本堂内容总结与概述,后面的时间细分为难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练习,微格教学的全过程,其难点是本堂内容的总结与概述,在对内容进行概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法”分化,对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技巧、特点、开展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化总结,最后以精炼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是优化微格教学可行性运用的有效形式。另外,微格教学的应用是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微格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法”技巧运用以及注意事项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这也是实现分类教学以及引导的有效途经。[2]

三、微格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以微格教学理念进行课堂设计

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微格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入,以制定“微格教学计划”的方式,实现“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流程相对简化,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开始之前进行准备,对课堂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预算。假设“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需要以实践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行,那么教师需要对实践活动的内容、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时间活动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保微格教学的特性发挥。其次,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下一节课堂内容进行准备,例如,对“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创新思路、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进而缩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时间。最后,以微格教学理念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内容、开展方式进行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最后是以最短的实践,实现课堂中心内容的概括与简述,实现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提高。[3]

2、注重“示范教学”在课堂中的效用发挥

“示范教学”在“音乐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是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幼师,从事的也是教育工作,教师的微格教学方式,是学生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应用的“模版”,所以,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例如,教师将自身定位为“幼师”,将学生看作是“幼儿”,以“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模拟,实现微格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在示范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分析“换位思考”对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教师的教育理解以及教学方式创新发展等方面,会因为示范教学的作用而得到提升。

3、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教学模拟

注重“角色转化”是对微格教学进行创新应用的有效途经。在以微格教学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法”的讲述,教师本身采用旁听的方式进行思考,这对教师的“音乐教学法”课程信息反馈、信息总结以及教育情况掌握等方面有指向性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鼓励三名学生扮演“音乐教学法”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信息汇总,并结合微格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此确保“音乐教学法”课堂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

4、以反思教学实现微格教学的运用效果提升

反思教学是运用微格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工作,这是对“音乐教学法”课程进行上下衔接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理解情况以及“音乐教学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以课后反思的方式,对微格教学的运用情况以及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进而实现下一节“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最主要的是在利用微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对微格教学“举一反三”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以及“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时间掌握等方面会相对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工作的有效运用,需要将微格教学的特点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微格教学本身具有时间压缩以及精简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对“音乐教学法”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会相对提升。最后,希望微格教学模式的选用,以及两项教学模式的技巧融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培养以及优化“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提供微薄帮助。

【参考文献】

[1] 白英.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W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科(艺术方向)音乐类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01.51-54.

[2] 柯冬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J].艺术科技,2023.05.383-384.

[3] 朱笛扬.奥尔夫节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以“视唱练耳”课程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23.03.107-1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