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21世纪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
通过计算机和因特网(internet)等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意识,让老师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等的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其关键点是把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也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要素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联系起来,并形成整体” 。
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1)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2)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课件页面。
(3)制作课件,保存备用
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使用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手段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新式武器” 。不可否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初识电脑课件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大大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2.深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的“整合”是在第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着开拓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书本相关,但又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0分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此,在初步掌握上网搜索的基本上,开始了新的尝试:从英特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其做法是:
(1)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
(2)按照前述的有关步骤制作课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3)上网查询和课文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文字、数据、图片等),并将有关内容下载下来;
(4)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将这些资料插入已经做好的框架课件,把它们整合成一套内容丰富、充实的课件以备使用。
3.利用联校网络教学阶段
教师在熟悉联校网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联校网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实现联校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交流,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 。随着学生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
4.运用internet网辅助教学阶段
在这个教学阶段,是由教师上网查阅、课堂讨论交流、学后置疑、再上网查阅、归纳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等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发展趋势,它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在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