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1

  宋朝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一作:正入;围子一作:圈子;放出一作:放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拦:阻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鉴赏

  诗的内容很*常,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佳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习见的现象中,**地发现和领悟某种新鲜的经验,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表现出来,能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岭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针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申说、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自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创作背景

  本篇收在《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五首,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当在今皖南山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朝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一作:正入;围子一作:圈子;放出一作:放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拦:阻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鉴赏

  诗的内容很*常,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佳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习见的现象中,**地发现和领悟某种新鲜的经验,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表现出来,能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岭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针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申说、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自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创作背景

  本篇收在《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五首,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当在今皖南山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1)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1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一作:正入;围子一作:圈子;放出一作:放过)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拦:阻拦,**。

  赏析

  诗的内容很*常,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佳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习见的现象中,**地发现和领悟某种新鲜的经验,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表现出来,能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岭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针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申说、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自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创作背景

  本篇收在《江东集》,原为六首,这是第五首,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当在今皖南山区。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2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 一作:放出)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代: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正入;围子:圈子;放出:放过)

  译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课本版本)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注释: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zuàn)得行人错喜欢。

  莫言:不要说。赚得:骗得。错喜欢:白白的欢喜。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课本版本)

  拦:阻拦,**。

  赏析:

  诗的内容很*常,读来却有一种新鲜感。它的佳处,就在于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里人们习见的现象中,**地发现和领悟某种新鲜的经验,并用通俗生动而又富于理趣的语言表现出来,能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岭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针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申说、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行人心自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翻译赏析1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 一作:正入;围子 一作:圈子;放出 一作:放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

  注释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拦:阻拦,**。

  鉴赏

  本诗朴实*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 (菁选2篇)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1

  一、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 一作:放出)

  二、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三、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拦,**。

  四、鉴赏

  本诗朴实*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1159),调任永州**县丞。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才能。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清醒的***。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闻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晚年忤**韩侂胄,家居吉水十五年,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解说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沉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道

  莫说下山轻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兴奋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空”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很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4)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1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释及译文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赏析一

  此诗前二句,诗年回顾*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年生观,是**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公元1275,宋恭帝赵加的**),起兵勤王,至祥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年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的选,的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年著作就叫经,经是**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年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年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加被俘,事实上已经**。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年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年,自叹丁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年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年,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丁仃,只有一年。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年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年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年,诗格与年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年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创作背景: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公元1275,宋恭帝赵?的**),起兵勤王,至祥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及赏析3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释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主旨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一

  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公元1275,宋恭帝赵?的**),起兵勤王,至祥兴**(公元1278,南宋卫王赵昺的**)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被俘,事实上已经**。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更加的形象生动。这时文天祥母亲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似水上浮萍,无依无附了。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公元宋祥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思想感情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赏析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诗篇。

  赏析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和坎坷不*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以来到**战争,在*本土,在南洋和**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赏析四

  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5)

——《过云木冰记》原文及赏析3篇

《过云木冰记》原文及赏析1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6)

——巽公院五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巽公院五咏原文翻译及赏析1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翻译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危桥:高桥。

  属:连接。

  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裂,开。

  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

  筠:竹皮。

  虚心:空心。

  瞰:望,俯视,向下看。

  聆:听。

  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参差不齐。

  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料想,实在。

  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赏析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