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与方舟子事件(精选5篇)

韩寒与方舟子事件范文第1篇

2023年的开年巨献,就是韩寒PK方舟子。从麦田开始诘问韩寒是人造品之后,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当韩寒高调悬赏2000万征集“伪证”,“职业打假人”方舟子拍马杀到阵前。双方阵容各出奇招,主帅、大将、校尉、小卒都纷纷出场,缠斗、鏖战不休,神一般的逻辑,猪一样的队友,引发无限口水,而事实与真相则更是如镜花水月。看客们有的扔下喝彩,有的扬长而去,有人躺着也中枪。总而言之,韩寒其文有可疑之处,但目前查无实据。韩方大战,战局复杂,是当下中国的一面照妖镜。

韩寒写着博客开着车,被麦田、方舟子、张放、彭晓芸、不加V(木子美)等人揪着不放,以所谓的常识、逻辑和概率来喊出高亢的声音―“看啊!这个人被!”文章有猫腻、以至于文章不属于自己,是对作者最大的质疑、冒犯,直至取消存在于圈子的资格。而在方阵营看来,韩寒是惯犯、是虚伪的矫名者,他们的责任就在于证明这一“发现”、指认这一“事实”、控诉韩寒并取走韩寒和范冰冰的4000万。而韩寒则穷尽几乎所有的方法,来试图撇清这一严重的信任危机,韩寒晒手稿并方舟子,韩仁均、路金波、李其纲、马日拉等等各以不同的表现来“确认”韩寒的文章是属于韩寒。整个事情,也许起源于“韩三篇”,最终将左中右立场不同的绝大多数名人都席卷其中,多数人有表态。范冰冰、姚晨、徐静蕾、石康、宁财神等名人们主动被动地参与混战,媒体和看客推波助澜,最终联合营造出巨大且荒诞的公共事件。

韩方大战无穷尽

权利边界有限度

这场混战起源于麦田的文章,《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他认为差生韩寒有,其人生经历、文史知识不可能不是“人造”,从韩寒借以成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到韩寒之父韩仁均、好友和书商路金波都有嫌疑,甚至韩寒有团队在操作,再到作为职业赛车手没有时间写作,将批判的矛头刺向偶像级80后韩寒,一时间舆论滔滔。韩寒迅速做出回应,称所有的文章都是其亲力亲为,并许以2000万悬赏,如果有人能证明,这笔巨额资金将属于其所有,范冰冰于第一时间加磅支持韩寒。

韩寒在反击和抗争过程中,有负气,对于方舟子的人身特征进行了揶揄,这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方舟子的反弹和力度。彭晓芸、张放、不加V等人也加入了批判韩寒的阵容,在他们的“叙述”、“推演”、“论断”中,韩寒参加《萌芽》杂志社的初赛、复赛的文章、环节,处处都是罪证,韩仁均处心积虑地与“好友”李其纲联合操作,为韩寒打造出知名度的第一桶金。《求医》、《书店》、《杯中窥人》、《三重门》、《儿子韩寒》等被彻底的“文本细读”,并以“逻辑”、“概率”、“常识”的名义进行审判和裁决,深文周纳有如乾隆时期的文字狱。

到目前,方阵营的人都没能出示铁证。方舟子等人采取的文本分析,很明显并不合格,阴谋论并不能代替证据。也许韩寒有人,但是方舟子等人的论据、论证都有严重的瑕疵。韩寒文中的疑点,都并非的充分必要条件,怀疑论者采用了演绎系统的“无穷回归”大法,你韩寒怎么能自证“那些文章就是你写的呢”?

于是韩寒在过往的文字、访谈都被一再爬梳,“自相矛盾之处”并摊开。李其纲严正声明、韩仁均开微博、路金波帮倒忙、韩寒同学出面说话等等,韩寒发表一系列文章为自己辩解,并一怒之下公布千页手稿、家书、病历,但方阵营继续质疑手稿的整洁程度。有人强烈建议对韩寒进行现场考试,甚至彭晓芸提议对韩寒进行测谎,这是很荒谬的、恶意的。

在迅速成名之后,韩寒成为畅销书作者、成功的职业赛车手、所谓的青年领袖和公民代表,在博客上对社会热点一再发表意见,同时也是在访问、对谈中不善言辞或者说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典型,这些都构成了方阵营认定的原罪。对此,韩寒确实有些恼羞成怒,韩阵营也犯了一些错,一再跟着方阵营的节奏,也还有明确的人身攻击。

当然,即便如此,我们也并没有能力来证明或证伪韩寒“就是”那些文章和书籍的真实作者。方阵营当然可以怀疑韩寒,但是目前的打法,并不足以支持他们的观点。在他们的解释中,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接受无穷尽的诘问,韩寒似乎没有权利保障自己的名誉。于是,这又引发公民名誉的边界问题。萧翰、彭晓芸、崔卫平等人隔空喊话。中国目前并没有法律意义上对于“公众人物”的定义,但社会上显然有“公众人物”的存在,基本上参与讨论者,无论是哪一方,即使是骑墙派,也认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名誉权应该和普通大众有所不同,关键在于边界,是否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就应该遭受如此的烧烤呢?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虽然未必那么清晰到毫米,但相信误差不会有当前呈现出来的那么巨大。

因为种种原因,韩寒在准备材料之后,正式方舟子,索赔10万,上海地方法院表示已经接受材料。双方立场势同水火,基本无调解的可能性,而方舟子早公开表示即便败诉也不道歉,网络才是他的主战场。

艺文界同仇敌忾

方舟子后院起火

在韩寒被围攻之时,影视圈内的名人,整体而言,对于韩寒是支持的,纷纷表示方阵营的质疑方式有问题。写作和演艺,都属于创造性劳动,有着相对的共同点。表演极难有代替,而写作就无法自证。

毫无疑问,韩寒和影视圈、文学界的关系要比方舟子好太多。在韩寒陷入被质疑之时,范冰冰发微博“并愿加磅二千万,共襄盛举!”而姚晨在微博上说:“服了,从年前吵到年尾,吵得乐此不疲。换作是我,真没这耐心,早走法律程序,自证清白。法律上叫啥来着?好像是诽谤罪。”当然,毫无疑问,这句话被方舟子咬住反击。姚晨的回应则是:“他正待在坑里呢,坑在他心里。”

作家慕容雪村说道:“有一种质疑无法自证:你怎么证明文章是你写的?这个真没办法,即使拿出手稿,也可以说是抄的。所以法律强调‘谁主张,谁举证’。你认为文章不是他自己写的,那好,请出示证物证言,并请证人上堂。这些一概没有,只说一堆疑点,这事就像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怀疑某人孩子不是亲生的,总是有失厚道。”宁财神、沈浩波、石康、石述思等文艺名人的多次公开力挺,从比例上讲,绝大多数艺文界名人站在韩寒一边,当然真理、事实并非一定站在多数和少数一边,好斗的方舟子则毫不畏惧:“反正我这个坑会挖得足够大,欢迎大家列举现在还在力挺韩寒的名人名网名单,等这出连续剧结束了,我会在演职员名单中鸣谢这些不请自来的配角。”

当有人要求方舟子自证文章属于自己的时候,方舟子的一句回答,充分暴露了其逻辑的双重标准:“我要是能证明我的书和论文是我写的,韩寒是不是就承认他的作品是别人写的?”即使用了反问句,这句话也很搞笑。方舟子抄袭与否,与韩寒是否有人,是两码事。

过去几年,肖传国(昏教授)、亦明、孙海峰等人质疑方舟子的论文抄袭,有中美学者背书,也有法院判决,但是方舟子就是不承认,并诡辩说“科普文章可以不注明出处”,在有关其妻刘(供职新华社、中科院“硕士”)论文涉嫌抄袭之时,直接说中国绝大多数硕士论文都是抄袭,并《法制晚报》。近日,出版人易天高调杀入阵中,并掀起对方舟子论文、中药和言行举止的再调查、整理和分析,并有数十篇方舟子文章与原文的对照,方舟子的抄袭事实清楚,当然方舟子即便抄袭,也和韩寒是否有人是两码事。

海岩再度遭质疑

定义又讨论

在韩方会战如火如荼之时,又开辟新战场,但是由于编剧圈、群的特殊属性,这个战场显然静悄悄。编剧田博在微博评论韩寒“风波”时,自曝曾为海岩创作电视剧《五星大饭店》的剧本,并公布了海岩修改其剧本的照片。

韩寒与方舟子事件范文第2篇

方韩大战再起硝烟

方韩大战由年初持续至今,大家均已“审美疲劳”,以致于到后来,只剩下方舟子自己每天在微博上自娱自乐,唠叨不休。恰在此时,网爆173cm体长的韩寒或只有165cm左右,这一下子戳到了方舟子的兴奋点了,在他的推波助澜之下,方韩大战又开始硝烟四起。

一边是方舟子对韩寒身高的质疑,一边是韩寒说什么也不站出来“自证”身高,这就使得韩寒的身高竟然成了本季度最大的悬疑。于是为了测量韩寒的身高,各路网友怪招频出:以网上能找到的韩寒照片为依据,运用各种方法测量。

方法一:明星互为参照法

韩寒曾与多位名人明星合影,如潘晓婷、范冰冰、黄晓明等等,于是依据各名人明星网上的身高资料,对比估算。其中引用最多的一张照片,是韩寒与潘晓婷的合照,从照片来看,韩寒比网上公开身高160cm的潘晓婷高不了多少。

不过这照片本身有问题,潘晓婷靠前,韩寒偏后,位置不在水平线上;其次同次活动中多张照片,整体感觉上韩寒显然高不少,单取一张照片很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从潘晓婷教韩寒打台球的组图中可以感受到(f1.sports.省略/s2009/8275/s263992256/)。

方法二:参照物实测法

根据韩寒在松江二中一面墙下面的留影,竟然有网友实地去测量以验证。

方法三:各种模型法

通过数学建模、三维建模、建筑模型等等方法,尽可能排除由三维空间转换成平面照片后而形成的误差,以求得最接近真实的数据。不过大部分方法看似严谨,基本上却是以搞笑为主,似是而非,不可尽信。

小编说:真心认为,对身高的质疑毫无意义,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些虚荣心,虚报点身高完全可以理解,方舟子揪住这一点不放,感觉很无聊。

在这一无聊的事件背后,谁才是最大的赢家?肯定是新浪微博了,得到了持续的社会关注。其次,韩寒和方舟子两个也不吃亏,从他们嗖嗖往上疯长的粉丝数即可窥见一斑。最终吃亏的,是我们这些围观者,娱乐一时,却浪费了许多时间做正经事。散了,散了吧!

【时尚流行】

网友甄嬛体造句很欢乐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观众们在看电视剧的过程中,被里面“古色古香”的台词所倾倒。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腔十足,语调不急不缓,口气不惊不乍,从容大方。细细品味这古诗风韵之余,引起网友的效仿,并将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极具喜感。

句式举例

1.言必称“本宫”;描述事物用双字:方才、想来、极好、罢了。

2.流传的甄嬛体还需一个反转─“说人话”。

3.短语、短句:若是……想必是极好的,但……倒也不负……

4.还有经常使用……(叠词)的。

学习版

方才在精练上看到一道数学题,出法极是诡异,私心想着若是这题让你来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练度,对你的数学必是极好的。说人话:这道题我不会做。

4S版

刚刚才充过电,不到半个时辰就没了,害得本宫错过Boss召见,不是本宫没充够时间,是这4S自个儿不争气,以前Nokia伺候本宫多年,尽管模样儿墩厚老实,但也没出过什么差错儿,都怪本宫听信她人所言换成这4S,中看不中用,一副狐媚相儿!

【名人博语】

韩寒与方舟子事件范文第3篇

在莎士比亚名剧《奥赛罗》中,依阿高这样评论名誉:“无论男和女,名誉是灵魂中无上之宝:偷我的钱袋的人不过是偷去一把臭铜钱,固然有点价值,实在算不得什么;钱原是我的,如今变成他的,从前更曾为千万人做过奴隶;但是他若夺去我的名誉,于他不见有利,于我却是一件损失哩。”这段话道出了名誉的基本特性:它附着于人格,为特定的个人所享有,别的人只可能毁掉你的名誉,而不可能将它据为己有。从法律角度看,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可能被损害、被复原,但不能被转移。虽然言论自由已经成为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普遍保护的权利,名誉权保护仍然构成对它的一项正当限制。所有尊重言论自由的宪政国家,都有法律限制或禁止诽谤及侮辱性言论。

但是,正如澳大利亚windeyer法官在urenvjohnfairfaxandsonsptyltd.(1966)案中指出的那样:“法律不保护一个人实际拥有的名誉,它只保护这个人值得拥有的名誉。”如果一个人名不副实,但却利用其盛名骗取了金钱、地位或他人的信任,对此人名誉的破坏就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因此,真实性与公共利益是多数国家的名誉保护法都认可的辩护理由。说出真相不构成诽谤,这一原则早在12世纪就在普通法中得以确立。WWw.133229.CoM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某些无伤大雅的囧事、错事可以被视为个人隐私,旁人对这些事情的披露应当为法律所禁止,除非披露者能证明这么做符合公共利益。这正是罗马法及其继受者所持的立场。

中国《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都将名誉权列为受保护的民事权益,但未有对相关侵权行为认定标准的详细规定。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将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违法行为的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等四项因素作为名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但其中“行为人行为违法”一项颇令人费解,因为是否违法应当是根据这些要件进行判断之后的结论,而不能成为一项判断标准。该解释进一步将“文章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及“有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作为“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中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标准。

这一规定对方、韩之争可能导致的法律纠纷有裁判指导意义,但却过于简单化。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属实”与否往往很难判断。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系代笔的文章都是根据公开发表作品进行分析和推论,其结论是或然性的,可以用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说服力来判断,却很难说“是否属实”。

韩寒回应麦田的质疑时打出的“悬赏广告”,被认为是招致方舟子介入争论的原因。其实,这一“悬赏广告”的性质更像是一种在非司法场域中自证清白的手段,而不是一种缔结合同的“要约”。在日常生活中,情侣、熟人、朋友之间经常用“我若负你,天打雷劈”之类后果不确定的言说行为来表忠心、求信任。韩寒的2000万悬赏可视为此类“誓言”。同样,韩寒宣布要起诉方舟子,也可视为一种“证明”手段。不论其最终结果如何,这一姿态本身旨在告诉公众:我是站得住脚的,我愿意接受司法过程的检验。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宏大叙事背景下,人们往往喜欢用经由普法而进入日常语言的法律术语来规整和表述公共事件,而忽视了公共讨论与法庭论辩的根本差异。

韩寒收到质疑的名誉,主要不是作为一位作家的文学声名,而是作为一位“青年偶像”的符号性资源。这种资源的形成当然有赖于以少年“韩寒”之名所发表的那些文学作品,但韩寒作为“应试教育挑战者”“体制批评者”“直言不讳者”和“赛车手”的形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18岁即出版《三重门》这样的作品,同时在各种赛车场取得良好名次,然后又进军乐坛,专辑。如果所有这些成就都由一位青年独立取得,他当然有理由成为青少年崇拜和效仿的榜样。就连其中本来不值得骄傲的事情,比如化学考试交白卷、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留级后再挂七科而在高一退学等,都被赋予了特立独行、敢作敢当、挑战陈腐的教育体制等正面评价。当韩寒这个名字具有了这样的符号意义之后,他便因其公共影响力而成为一个“公共人物”,而对他那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之路”进行分析和质疑完全符合公共利益。

有人认为韩寒拿出当时的手稿便铁板钉钉地自证了“清白”。但从证据法的角度来看,“代笔”是指作品中的观念和表达方式并非署名者所有,而与署名者是否誊写了稿件无关。正如韩寒无奈地指出的那样,无论他搬出什么样的证据,方舟子还是不信。已经存疑的人也不会被手稿所说服,因为观念和表达方式的来源无法用稿件和笔迹来证明。

韩寒与方舟子事件范文第4篇

十几个穿制服的城管执法人员袖手围在一个占道经营的卖鱼摊旁边,在数分钟的沉默僵持之后,尴尬的小贩主动收摊走人。1月30日中午,路过南京市锁金村某街道的市民王先生看到了这特别的一幕,忍不住拿起相机拍下并上传到网上。这张以“占道经营小贩挡不住城管队员‘围观’眼神开始撤退”的照片很快成为网友转发、讨论的热点。

网民“柏文学”:这事表明,城管执法,暴力不是必要的,至少并不总是必要的。有些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摊贩,还是有点自尊心和“面子”的,在执法者“围观”的“气场”里,可能会守不住最后的顽固,回到合法经营的场地去。

网民“里工”:毫无疑问,围观执法不能包治百病,它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诸如私搭乱建等更高“水准”的违规现象,恐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我们甚至难以褒奖“围观执法”,要知道眼神并不都是“柔情似水”,那种挑衅的眼神很难说不是一种暴力。可是,“围观执法”毕竟杜绝了鲁莽无礼的动手行为,算得上是一种纠结中的进步。

网民 “宋莉”:用“沉默眼神”盯走小贩,不“动手动脚”固然好,但盯走之后呢?他们会不会再拖着摊位挪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们占道经营的违法方式?文明执法虽然值得拍手称道,但给小贩划定一个能够经营的场所,给他们一个出路会比沉默执法更和谐。如何将摊贩经营合法化,如何真正化解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

韩寒方舟子“斗法”,是对真相的尊重?

1月初,网民“麦田”质疑韩寒有人,随后又向韩寒致歉。之后,“打假名人”方舟子主动加入“混战”,继续质疑韩寒的众多作品并非本人所写。“韩方之争”一时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月29日,韩寒方面表示将正式方舟子侵害名誉权。

网民“石城客”:在不短的历史长河里,止争息讼是不少国人的处世哲学,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现在是法治时代,拿起法律武器并不丢人,而且在许多时候,唯有法律才能还原自己的清白。

网民“乾羽”:对韩寒来说,当自己说的话已经无法让对方接受和相信,而对方的发言又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时,他需要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给自己一个说法。而对方舟子来说,通过这个程序,他的质疑可以得到更多阐释机会。换句话说,两个人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展开更充分的博弈――这个博弈的结果可以指向事实和真相。

网民“赵查理”:方舟子、韩寒等公众人物与公众都应思考同一个问题:质疑者质疑的权利应该得到怎样的保证。故此,方舟子、韩寒两人的官司其意义不仅仅是谁对谁错谁清白谁无辜,还是一个厘清个体打假如何独立和公众人物权利保护界限如何明确的问题。

故居岂能“维修性拆除”,再怎么重建也是假

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被拆除。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网民“赖床猫”:拆与修在我们的字典中是不同意义的。“维修性拆除”是一个新名词,没有学过!请好好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不要用玩文字游戏的态度。我们不管什么维修性拆除还是什么性拆除,总归是拆了。

韩寒与方舟子事件范文第5篇

老罗今年40岁,朝鲜族。将近30岁时,到北京新东方学校执教,6年后离职,创办过名噪一时的牛博网,于2008年创办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学校至今。目前老罗在筹划下一个项目,做一部和iPhone媲美的手机,并拍摄人生第二部电影。

去年9月开始,罗永浩先生进行了两场维权战争。第一场是就冰箱的问题与西门子公司开战,至今未歇。第二场是和方舟子争论为其募捐的资金是否应公开,3月底以罗永浩找方舟子及其律师彭剑对质而达到高潮。

两场战斗都发轫于网络,后发展到实际的行动,引起传统媒体关注。第一场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第二场则多少与罗方之间的旧怨有关。

与西门子的战斗

去年11月底,与西门子公司战斗2个月后,罗永浩发表博文对这场维权行动作了首次总结,感慨“每件事在开始的时候,好像都是微不足道的”。此时,为了持续战斗,罗永浩每天需要花5个小时搜集资料、在微博上回应网友的相关问题以及去北京和天津的各大商场做调查采购样品。

半个月后,他自掏腰包在海淀剧院作免费演讲时,公布了对约700台西门子冰箱的调查结果。结论是装了闭门器的100%关得上。而某些批次和类别的西门子冰箱,没有闭门器,100%关不上。

持续性的战斗,已经让老罗疲惫不堪。从9月27日起,他的微博已经从寓教于乐、打情骂俏的半脱口秀栏目转化为战斗宣传工具。3个月大约60页3000多条微博,以及在视频网站上制作的相关视频,让这场战斗显得执拗而单调。

老罗则试图克服疲惫和厌烦的心态,让战斗显得更好玩一些,比如以戏谑的姿态称自己为西门子自费金牌售后服务,和西门子公司推出的几个售后服务微博温柔地交锋。

对于西门子冰箱的用户及若干旁观者而言,老罗的维权行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个开放了30多年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个体在任何组织、机构面前碎片化的弱者地位并没有多少改善。没有李刚式的亲爹或干爹,多数人在权利受挫时依然是充满无力感的祥林嫂。

正如在老罗微博上诉苦的西门子冰箱用户,在面临冰箱门总是弹开的问题上,排名第一的意识是自责,第二是互相指责。用户们像巴甫洛夫的实验品一样训练自己,适应世界名牌冰箱的“不完美”,聪明一点的办法是在冰箱上贴上便条,提示关冰箱的人注意关门。

在正常人的正常理解中,这种做法是投入产出最合理的选择。老罗的维权也证明西门子公司在没有面临足够的压力时,并不会自觉认错,分担消费者的困难。一个例证是,在维权早期,西门子公司坚称产品合格,并举行新闻会。

基于过去的教训,老罗首先屏蔽了寻找官方组织支持的办法。他以行动证明超级玛丽可以在现实世界里走向通关,打倒怪兽,穿着得体。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互联网。它让受害者迅速地汇集到老罗的微博平台,表达沟通,形成神经网络。老罗也从其他网民中获得不少制定维权战略的建议。短短几天,老罗的神经网络已经让事件迅速发酵为社会化话题,给西门子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这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在老罗的推动下,去年12月,西门子家用电器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兰·盖尔克就“冰箱门”事件致歉,并承诺对所有遇到冰箱门关闭问题的消费者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但老罗并没有满足。他要求西门子必须直面问题,并满足他的三个要求。他的问题是:西门子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客服平台帮助解决冰箱门关不上的问题,承诺免费上门加装闭门器,这很好,但如何解决那些不上网、不上微博的西门子用户的问题?如何让他们知道西门子已经承诺做出了这样的补救措施?

西门子对此持装聋作哑的态度。就在老罗准备继续发力,甚至将战火延及西门子的主场德国时,他又被卷入一场新的战争,被迫战略转移。

方罗大战

罗永浩与方舟子的微薄大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韩寒与方舟子之战的连锁反应,但另一方面罗方之间的旧怨又要追溯到牛博网时期。彼时方舟子与央视记者柴静对战,两人都是牛博网的用户,牛博网的所有者罗永浩原本是方舟子的粉丝,但采取举措挺柴静。方舟子被逼出走,两人由亲密合作走向决裂。

去年方舟子掀起“揭露”韩寒父子造假的运动以来,罗永浩对方舟子的做法表达愤慨。在他眼中,方舟子的论据近乎构陷,对韩寒的名声造成不公正的破坏。罗也提出方舟子妻子刘论文造假,方却不予以承认。

一年前曾有媒体专门针对方的妻子“造假”做报道,引起方震怒。罗非常不认同这种做法,但认为目前刘案亦已成为公共事件,可以讨论。对方舟子而言,则是旧仇新恨涌上心头,开始批判罗的长辈,并调查老罗教育科技学校是否存在违规。

数年前,老罗为支持方舟子打假,曾为方舟子捐助资金。今年年初,有消息透露为保护方舟子及家人安全,花掉50余万资金。罗便着手施压要求方及资金的监管方公布资金账目。今年3月,罗到有关的政府部门举报以支持方舟子打假设立的资金管理有问题,涉嫌违法。方舟子的律师彭剑将罗永浩当年捐款以汇款方式寄回,罗暴怒。此时他已经视“揭露方舟子的流氓嘴脸”为己任了。两人论战不可避免地升级。

决战一刻出现在3月29日,罗永浩获悉方舟子赴媒体采访路径,赶过去与方舟子对质,被方的律师彭剑拦下。在与彭剑的交涉中,罗反复追问为什么资金5年半没有公开。彭剑则强调公开需要一定程序,会在适当的时候公开。

这场交涉被罗带去的摄影全程录下,当天放到视频网站优酷上,至今浏览量已经接近200万次,远超一般电视节目在视频网站的点击。次日方舟子则通过土豆网予以回应,称罗是流氓,又没有记者证,不值得和他讲道理,同时表示罗的做法已经威胁到他的人身安全。而该视频的浏览量为30万左右。

方舟子是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网民,10余年来论战无数,被一些老网民视为中国网络第一战斗者。但在此次对战中,罗永浩却明显风头更甚。不过,对于双方的忠实粉丝而言,都认为自己的偶像站在道义与道理一方,分歧不是减少而是加大了。

碉堡老罗

撇开主张,仅做技术分析,两场战争已足以展示老罗利用网络,尤其是利用社会媒体发动维权的高超本领。维权过程的记录创造累计数千万的点击率。

无论对于喜欢老罗还是厌恶老罗的人来说,都要承认的是,老罗式维权的模式已经确立,威力惊人。这一模式最大的启示是,维权不一定非得如丧考妣,下跪磕头,而是可以像超级玛丽一样,过关打怪,昂首阔步。

回到事情的原点,老罗本人并不希望像超级玛丽一样的战斗。四十不惑,事业起步,创办的英语培训公司已经开始盈利,接下来他要做最NB的手机,视此为实现人生梦想。从去年9月至今,创业加战争,挤压了老罗时间中的其他部分,包括睡眠。用他自己的话说,早上洗脸都没有时间。老罗曾嘲笑方舟子谢顶,而他的后脑勺也出现了同样的征兆。

参与战争与老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16年前,当23岁的罗永浩在延吉被英语培训学校的韩国老板欺骗时,他的维权以秋菊男式的失败告终。这件事一定在16年后的老罗心中有很深的分量,以至于他给杂志《独唱团》发表的首篇小说即是念叨此事。

去年夏天,老罗拍摄了自己的首部电影,影片中老罗亲自上阵展现与星巴克店员沟通无效而自扇耳光的焦虑,也为未来出现的维权行动预先提供了伏笔。

老罗的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虑,绝大多数人相信绝大多数事儿是不值得计较的小事儿。而维权会被视为在小事儿上较劲、抬杠、小心眼儿。既然自己的房子都可能被强拆,为一台冰箱引发血案又何必呢?

但老罗觉得自己摊上这事儿了,就该有所作为。

毫无疑问,当年的小罗若知道在未来的2023年,他能够如此豪迈地挑战世界最顶级的百年企业,与网络界最顽强的“老枪”对决,显然是要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可以想象,从23岁到39岁,罗永浩可以作为参照学习的榜样并不多见。

用罗永浩的说法,若西门子不做真诚的道歉,与西门子的战斗将可能天荒地老。而根据以往的经历判断,不需要老罗发飙,方舟子也是打算与罗永浩“掐”到天荒地老的。而在4月底《黄金大劫案》上海站的会上,老罗同韩寒一道向方舟子做了公开的表白。韩寒的表白语是:U,SB。老罗笑着说,同意。

上个月,老罗的团队设计出一款新的海报,将冰箱、碉堡与英语培训整合在一起。

海报上,末日型的太阳在远方地平线上虎视眈眈。眼前的平台是某人的背影。他体型微胖,摆着C罗踢定位球前双腿与肩同宽的站立造型,左肩略高,大约同时参考了迈克尔·杰克逊他老人家在火焰中现身时的使命感POSE。他的右手搭在一把碎石榔头的手柄底端,锤头压着地面。背影与太阳之间是像国贸CBD建筑群一般耸立的冰箱群像,群像黯淡无光,像北京冬天的雾霾。

再仔细看,他头上一条兰博式的红色带子,上书“碉堡”字样,左臂的红袖标隐约是“金牌客服”,右臀兜里是《论持久战》,冰箱有三五个门还没有关严,露出微光。

主人公眺望冰箱群像,目光延伸到太阳。这种形象在蜘蛛侠、超人、蝙蝠侠、至尊宝等“有为青年”为主角的电影中,属于经典镜头,甚至连拍摄机位都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