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精选5篇)
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33-0310-02
在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的信息和信息获取,以及毕业生的简历投递和信息搜寻,面对的是多个不同的招聘会或不同的就业网站。不同的招聘会之间、不同的就业网站之间、招聘会和就业网站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增加了信息的发送和搜寻成本,浪费了较多资源。因此,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较优选择及其建设,对促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应聘信息更快捷、更有效的互通,减少社会总成本,特别是减少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文献多以高校为研究着点,研究单个高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作用,总体成本也较少涉及。在建设网络就业市场方面,康胜(2008)认为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全国范围的就业信息平台,杨挺、习勇生(2009)认为可以与劳动部门合作成立一个专门的信息部门。这些研究建议较宏观,暂未对建议的依据、具体开展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就业市场较优选择
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一般包括有形就业市场、网络就业市场和社会关系就业市场。有形就业市场包括校园就业市场、社会就业市场、公益就业市场等;网络就业市场包括高校网络就业市场、社会网络就业市场等;社会关系就业市场包括高校合作基地、联合培养、实习基地、赞助单位、校友、学生家长等社会关系衍生出来的就业市场。社会就业市场、公益就业市场以及社会网络就业市场主要是由社会或公益力量根据市场规律或公益规律开展,而社会关系就业市场则具有明显的高校或个人特殊性,这些就业市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主导的就业市场有区别,本文主要研究校园就业市场和高校网络就业市场。
1.成本分析
从社会总成本角度看,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较多的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校园就业市场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等单位组织的相当数量的校园就业市场,虽然给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给用人单位组织了大量的毕业生;但从总体上看,主管部门和组织单位在场地、设备、组织、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需要重复地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用人单位需要重复地参加多场招聘会,毕业生也要辗转其中,双方在时间、精力、差旅、餐饮等多方面有较大的重复的付出。
在高校网络就业市场方面,用人单位需要在多个不同的就业网站招聘信息,以扩大招聘信息的覆盖面;有些实力较大的用人单位可以开发专属本单位的校园招聘网页,但需要人财物的投入;经济、技术条件不允许的用人单位则无法拥有本单位的校园招聘网页,在信息、招聘竞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毕业生则需要到多个不同的招聘网站注册,填写简历,而且不同的就业网站、用人单位招聘网页的简历表单可能是一样的,毕业生应聘一个用人单位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填写简历,即使所填内容中很大部分是重复的。此外,较多的高校就业网站存在一定的排他性,非本校学生不一定能分享到其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其资源得不到更好的利用;每所高校都建设一个就业网站,在招聘信息这一部分有重复的资源浪费。
2.较优选择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其实是把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应聘信息互通的一种“魔盒”。要使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应聘信息更安全、快捷地互通,需要对有形就业市场和网络就业市场进行较优选择;要对有形就业市场和网络就业市场进行较优选择,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的主角――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相关特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一般都较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网络就业市场与校园就业市场相比,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更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在网络上更快捷地实现招聘信息和应聘信息的互通。可见,在就业市场形式上,网络就业市场比校园就业市场更方便快捷。
在成本上,校园就业市场需要现场招聘会一系列工作投入,现场招聘的很多物资可以重复利用,但物资的重新使用则需要较大的运输、人力成本。而网络就业市场则主要需要网站制作、维护等成本;网站投入使用后,在没有较大的升级、改版等变动情况下,后期的维护、使用成本相对较小。因此,在成本上,网络就业市场优于校园就业市场。
在就业市场的覆盖面方面,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相对集中地在省内互动。因此,应该打破省内某区域、地级市、高校的界限,以省为单位建立统一的面向毕业生的网络就业市场,用人单位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信息统一在上面,解决用人单位面对不同的招聘会、建立网站或到不同的就业网站招聘信息的困境;毕业生统一在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应聘,解决跑不同的招聘会、登录注册不同的就业网站、重复填写相同简历表单的麻烦,同时减少参加招聘会的交通、餐饮、资料费等支出。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较优就业市场为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
二、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总体框架
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是推进大学生就业的教育类、公益类项目,需整合省级区域内的各高校、各相关用人单位,因此,应由对应层级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相关工作。
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需要工作平台,由相关主管部门整合或组建一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以发挥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枢纽作用。
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各高校,引导所有毕业生统一在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注册,尽量少或不再在省内的其他人才网站注册,避免造成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相关主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高校,引导用人单位统一在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信息,而不再在省内的其他人才网站,避免造成工作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
对所有用人单位免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使用费用,至少对中小型的用人单位免费,从而聚集更多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使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成长为旗舰型的专门的毕业生就业网站,并形成良性发展。同时,对中小型用人单位的支持,促进中小型用人单位的发展,也是该就业市场的社会效益溢出。
赋予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用人单位用户于相关权限,对用人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后继管理,以防不法机构、个人获取毕业生信息造成安全隐患。
对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高校、毕业生用户赋予相关权限并进行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就业网站拓展就业政策、远程面试、就业指导与咨询等就业相关模块工作。
三、相关用户的权限及管理
1.高校毕业生的权限及管理逻辑
相关主管部门可联合区域内各高校,将应届毕业生资料导入网站数据库,约定毕业生用户账号、密码,毕业生凭账号、密码登录网站即可成为注册用户。或由毕业生自行登录网站注册成为用户,进而使用。
毕业生用户在网站上可以填写内容较全面的初始简历,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政治面貌、联系方式、邮箱、相片等)、最高教育经历(教育层次、入学时间、学校、专业大类、具体专业、总体成绩、五门代表性课程及成绩等)、求职意向(表单选择,可多选)、获奖情况(学业类、学术科技类、文体类、其他)、校内外学生干部经历(任职时间、学生组织、职务、工作内容、工作成效等)、社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实践成效等)、专业相关实习/实践(时间、单位/地点、内容、成效等)、科研情况(论文、课题、项目等)、技能资质(英语水平证书、计算机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其他证书等)、爱好特长等。
毕业生可按地区、用人单位性质、行业、岗位、教育要求、薪资等标准搜索用人单位,并可查看用人单位名称、具体地址、联系电话等。毕业生应聘投递简历时,用人单位的简历表单可引用毕业生初始简历中的相关表单内容,毕业生无须填写内容相同的表单。毕业生可通过网站向用人单位、学校发送咨询邮件。
2.用人单位的权限及管理逻辑
相关主管部门可会同工商税务部门等,将区域内企业导入网站数据库,约定企业用户账号、密码,企业凭账号、密码登录网站即可成为注册用户。或由用人单位自行登录网站注册,并提供营业执照、负责人等资料,网站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成为注册用户。
用人单位通过账号可申请招聘信息,包括招聘单位、单位介绍、招聘职位、工作地点、要求、待遇、招聘人数等。网站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即可。或通过事后监督的方式,用人单位可先招聘信息,如果招聘信息违法、虚假等,主管部门可联合工商部门、人力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理。
用人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需要的简历内容进行选择,即可以根据毕业生初始简历内容进行勾选,勾选出来的内容可反映在毕业生应聘时弹出来的简历表单上;用人单位还可增加其他需要了解的内容,毕业生填写简历时可在初始简历基础上进行补充填写。
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站对相关毕业生发送应聘要求;可通过网站批量向通过简历筛选的毕业生发送面试通知,或可通过网站与通讯公司合作开发的系统批量向通过简历筛选的毕业生发送手机简讯;用人单位可在留言区与毕业生进行即时交流。
用人单位可在网站上向高校等组织笔试举办地点的合作信息,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信息。
3.高校的权限及管理逻辑
相关主管部门可将区域内的高校导入网站数据库,约定高校用户账号、密码,高校凭账号、密码登录网站即可成为注册用户。
高校在网站可查看本校毕业生的简历完成情况,本校毕业生投递简历情况;可对本校毕业生的咨询问题进行解答;可对本校毕业生进行相关就业指导;可对用人单位的笔试地点和其他领域的合作表达意向。
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市场;思考;实践
在高等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对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互相选择的平台,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等社会大环境的显著影响下,如何建设和深化毕业生就业市场更是成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各大高校就业部门思考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意义
(一)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体制开始改革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每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递增的大环境下,在毕业生就业形式由原来的统一分配到如今的人才市场供需双方互相选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与维护显得格外重要,这对于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对于高校就业部门发挥好部门职能,更有效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市场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和维护,可以与用人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和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建立相对稳定、相互信任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信心、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的教育教学如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只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现状,才能培养和输送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情况对于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是否符合社会所需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十分直接和有效的检验作用。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可以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对有效和可信的参考依据。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现状
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含义尚不统一,但基本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含义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宗旨,以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为目标,主要包括校园市场、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狭义的仅指校园市场。
不管是广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是狭义的,市场的供应方都是高等院校中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择业意向、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需求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国营单位、外资及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选择所需人员。供求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规律决定。而所谓的校园市场、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都是在不同平台的基础上,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就业综合服务。
自高校就业工作体制开始改革以来,各大高校就业部门纷纷开始加强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渐渐从简单的校园市场向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等复合市场转换,从而更全面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三、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校内建立三联动机制保障,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将学生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与就业工作、招生宣传、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结合,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对各类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分层分类进行的合作,将招生宣传、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融入到基地建设和合作中去,全面开发资源。从而形成了建设和维护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机制保障。
(二)校内外各种形式共同发展,拓展就业市场内涵
上海大学就业市场的建设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目前,已建立起A、B、C三类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校―区―企合作服务平台、长期友好合作单位、家长和校友资源、网络就业市场等多层就业市场网络。
A、B、C三类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上海大学根据学生实践实习教育要求,建立了A(全方位合作)、B(多方位合作)、C(实习与就业合作)三类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目前已建立包括参与学校教学教育改革,学生共同培养、科研、就业与实习等全方面合作的A类基地32家,其他各类实践实习与就业基地近300家。基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5年后,基地数量大幅度增加。基地行业分布较集中,企业属性分布较均衡,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上海,占91%,基地中世界500强企业占12%,上海九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企业占31%,其中12家作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基地并签约挂牌。同时,海外实习项目和基地逐渐增多,欧美澳等地已建立13个海外实习基地,4年共有500多名学生赴海外实习。
校―区―企合作服务平台。由政府牵线,学校加强与区县人事局、行业协会、职介中心等社会团体的联系。目前已与宝山、闸北、虹口、侨知联等建立就业与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实践和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全面合作,共同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例如宝山区在上海大学挂牌成立辅导站,每周派咨询师前来授课指导。
长期友好合作单位。在用人单位方面,一方面加强与历年招收我校毕业生人数最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尤其是一些集团公司,如宝钢、上汽、银行、城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近两年的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单位,并还鼓励和引导学院及教师走访单位,与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
家长和校友资源。上海大学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联谊会的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并将家长效用积极扩展;另外定期邀请校友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授课等活动,既有助于各院(系)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有利于加强和校友及所在用人单位的联系。经过几年的积累,校友在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在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网络就业市场。随着信息化时代特征日益明显,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为更快更方便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相关服务,学校大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了校院两级的网络体系,学校将通过走访和电话联系征集到需求信息在网上公布。另外,学校就业网还与国内大型人才招聘网、知名企业集团招聘网站和一些行业网站建立了双向链接,针对我校学生生源地域覆盖面越来越广的特点,校招毕办还开拓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网络市场,并积极与其它各省市的人才网站建立了链接。
(三)继续拓展外地就业市场,适应学校整体发展需求
上海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开展形式丰富多样,但开展地区主要局限在上海本地和部分长三角地区,但随着生源结构的逐渐调整和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开拓和维护外地就业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上海大学将本着维护长三角市场、开拓其他省市的原则,通过走访、调研、推荐、座谈等多种形式开拓和维护外地就业市场,提高外地生源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促进上海大学就业工作的整体良好开展。
总之,上海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具体系,但是随着学校整体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上海大学仍需从实践中继续摸索,并向其他兄弟院校学习,从而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志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2]于鹏,周振宝,李晶才.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23(8).
[3]宋志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模式概述及特点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商务;SWOT分析;大学生创业
[DOI]10.13939/ki.zgsc.2023.01.037
近年来,随着网络商务快速发展,基于网络商务形式的创业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一种新趋向,可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很盲目地投入到网络商务创业中,最终淹没在网络商务创业的大潮中。探索网络商务创业的成功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网络商务现状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从年度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同比增长24.9%;从季度数据来看,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环比增长6.9%,增速较上个季度均有提升。从市场结构来看,网络购物市场份额继续增长,占比达到22.1%。
C2C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以竞价、议价为主的在线交易模式。“淘宝网”是C2C(客户对客户)个人网上交易平台,主要用于网上零售,2023年,“淘宝网”的年度交易额为1.1万亿元,拥有800万活跃卖家,现今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最具影响力的网络零售平台。
B2C是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天猫”是一个综合性B2C电子商务平台。2023年1月11日上午,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2023年3月29日天猫全新Logo形象。2023年11月11日,天猫宣称13小时卖100亿元,创世界纪录。
2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为: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
2.1 优势分析
①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接受和驾驭新技术能力强,往往可以达到“一点即通,触类旁通”的效果。②大学生思维敏捷、活跃,把握市场的时机比其他人群强。在风险面前,他们思维灵活,密切关注网络商务的动态,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③大学生拓展性思维在网络商务创业中能发挥特有的经济价值,即大学生善于捕捉市场中的细节,从中感知商业价值,果断采取行动,选取恰当经营策略,赢取创业成功。
2.2 劣势分析
①经验不足。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最大劣势就是经验不足,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这使得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市场的运作和把握,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商务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网络经营的经验不足使大学生网上创业难以确定经营方向,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销售商品。②货源没有竞争力,信用等级低。大学生在网上创业初期难以找到有竞争力的货源,这是他们创业中遇到最大问题。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网店信用等级低,导致他们处于竞争劣势状态,起步困难。③资金缺乏。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网上创业也不例外。大学生在经济上并未独立,网上创业虽然需要的资金比其他创业形式低,但是在创业初期,资金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个问题。
2.3 机会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和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极大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如今的大学生带来良好的创业机遇。①据了解,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税收等诸多方面。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也结合自己的结构特点和当下的经济形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创业政策,这给大批的大学生创业者带来了福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就业促进法》,这直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②如今各个院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技能培养,并注重把平时的课程学习与创业心理准备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校内创业培训,使得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形成强烈的创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其创业提供极大的内在动力。
2.4 威胁分析
大学生创业时面临各种不利于成功的因素威胁,这些因素直接威胁着大学生的成功创业。①同行业者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额,同行业的残酷竞争给大学生创业带来极大的威胁。他们是老道经营者,已经在这个领域打拼多年,并拥有一定经验,他们在经营上无疑比大学生有着更多的经验和更强的承受能力。②大学生对网络商务创业所面临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学生对网络商务创业望而却步。③高等院校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培养学术型人才,缺乏实践性的创业型人才培养。
3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成功模式探索
3.1 网络商务市场调查
全面、深入、细致的网络商务市场调查是大学生网络创业成功的基础。①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更好地发掘出市场机会。②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对网络商务市场的商品供应和需求的比例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③运用观察法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对比分析,为寻求合适的经营方向奠定基础。
3.2 货源渠道选择
货源渠道选择是网络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①从源头进货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进价最低,进而产品定价才更具竞争力,可以实现薄利多销。②进畅销货时应充分考虑流行时间,不可盲目一时大量购进,应先少进一点,试销后再定,不要占用大量资金。③严格考察货源的商品质量,至少选择两家以上的供货渠道。
3.3 正确的网络营销方式
网络零售主要营销方式是宝贝详情页优化、标题优化、流量分析、上下架和广告链接。①商品的时间选择7天,时间越短,排名越靠前,标题中加上商品的关键词,同时在橱窗里推荐出去。②吸引客户点击的主要因素有商品价格、商品图片和商品标题。③与同类网店做友情链接,用户到别人网店时,如果没找到满意的产品,而发现你的店和它差不多时,用户就会过来找同类产品。④在邮寄商品时附带自己设计一张新颖的名片,留下联系方式和网店地址,此方式成本低、效果也好。⑤经常更换页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更新商品信息,如果没有新的商品或公告,可以来回调换商品的位置、描述和标题,或加入一些新的文字。总之,经常更新才会吸引人。
3.4 贴心的售后服务
售后工作遵循“短、平、快”的原则去处理。①“短”小精悍 双方共赢,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协商一致。②“平”和应对,最忌讳争执,随时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最忌讳跟买家针锋相对。③“快”处理,不拖拉,最好能当时就解决掉,不拖拉。
参考文献:
[1]刘宏,邢赢文.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网络创业[J].教育与职业,2023(20):104-105.
[2]赵正丽,李佳佳,张建新.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J].电子商务,2023(1):72-73.
[3]李耀炜.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SWOT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1):102-103.
[4]吴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学生网络创业[J].商业现代化,2023(636)154.
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 开拓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就业市场的特点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开拓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策略。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也呈现递增趋势,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容忽视。民族地区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上受到条件的制约,会存在更多的困难,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就、环境。
1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地方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区位劣势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困难重重:一是特殊的地域环境导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困难;二是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生源群体弱势;三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无法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素质无法提高。如何做好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地方院校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2就业市场开拓的对策
为突破地处偏僻、信息落后的局面,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民族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应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改革,落实政策,本着“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宗旨,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1有形市场开发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就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等团体组织保持紧密联系。邀请企事业单位到校招聘,对招收毕业生人数多、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地区进行回访,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沟通。投入资金,加强与大型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专业性资源,作为毕业生进入该地区、行业的突破口。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围绕“就业基地合作”、“联合办学合作”、“玎式培养合作”、“批量输送合作”等问题开展洽谈。
加强市场调研,使学校的培养方向与巾场高度对接。多途径了解国内各地区经济外向度情况。比如:近年来,京津唐地区电子企业、计算机企业、机械企业、化工、制药类企、发展较快,需要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广东、广西各地小学教师及私立中小学教师岗位仍有一定的就业空间等,掌握需求量及需求信息。
拓宽就业市场的行业和地域,打造区域就业市场。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区域,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当地人才资源高地,努力打造区域就业市场平台。加强和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掌握社会动态、巩固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各二级院系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主动走出去,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和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鼓励毕业生到就业基地工作,逐步形成实习、科研、就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2无形市场开拓
民族地区高校为突破区域劣势应重视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内就业网站,与百大网、全国企业网、中华英才网等大型就业网站进行_『链接,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的网络平台,与专业对日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网络,实施院企联姻。建立网络视频面试洽谈室,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远程视频面试。开展网上求职择业的培训,加强网上推荐就业的研讨和交流,进~·步丰富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网的服务功能和层次,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 就业信息传递要形成立体式的网络系统:有专人负责供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确保信息的真实、可信;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从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薪金水平、地域、信誉度、需求人数和要求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将用人单位划分为大、中、小三类用户,加强同大用户的联系,不断从新用户和中、小用户中发展火用户,稳步扩大用户数量,实现了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的三方互动。
2.3特色市场建设
多渠道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筹划重点推荐优秀毕业生,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应聘包装,吸引用人单位自动上门招聘毕业生。提升毕业生在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中的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层次和水平。
服务弱势群体,搭建贫困生就业市场。民族地区大部分生源来自贫困地区农村或少数民族山区,社会资源占有少,就业渠道窄,就业选择余地不多,是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扰,造成和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在参加就业竞争时,较易受到挫折困扰。要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指导与服务,增强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科教论坛实现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
利用好国家对西部毕业生的政策扶持,抓住“特岗”、“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等特殊就业市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公务员、选调生考试,提高就业层次和质量。鼓励企业与非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企业提前介入教学,学校则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对签订协议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对接。
2.4市场反馈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网上就业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需求
一、高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及现状
1、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造成国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政府机构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没有网络,企业就没办法实现信息化运营、生产和销售;没有网络,我没就没办法实现新的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我国每年从高职院校毕业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仅仅十几万人,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却以百万记,实际的社会需求远远大于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能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就业范围很广,通过掌握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能够从事网络技术管理岗位、工程技术岗位、运行维护岗位、操作检测岗位等多方面工作。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市场上几乎所有与计算机网络有关联的企业都需要在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帮助下提升企业效益;几乎所有企业都需要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来帮助提升企业品牌、打造企业规模。
2、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在我国目前形势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的讲述网络技术知识,而学生无法参与到知识的实践与探索当中,只能被动地去理解和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陈旧且缺乏弹性,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只会顺向的去思维和考虑问题,不利于网络发散思维和网络逆向思维的养成,从而很难培养出能适应现在社会经济需求、素质高、能力强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3、市场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脱节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有效的分析出社会发展队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根据岗位需求和社会走向来准确设置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从而造成有些网络专业急需人才却缺乏相关院校的培养,有些专业却导致毕业生过剩找不到对口工作。下面是我们对一些19家企业针对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和个人组织的哪方面满意度的调查:调查情况表1。
4、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率不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高追求,它最直接的显示出高职学生是否被社会所认可。现阶段,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就业时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就业对口方面不太理想,二是就业质量不尽人意。我们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不能达到新课标下的标准――即精通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十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二、加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改革
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培养真正被社会欢迎和企业需求的素质、能力、知识和谐发展的优质毕业生。高职院校在确立教学培养模式时详细调查经济飞速发展下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近些年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课题,加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要在适度超前和保险的原则下,依据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规律,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和企业共同设计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计划和课程设计等人才培养模式。各个方向的研究都显示,要想培养出社会急需的真正意义的网络技术正业人才,就必须让相关计算机企业部门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上来,从而确保网络技术专业的设置有据可依。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既要立足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要有利于学生得专业技能,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认识到现阶段的不足,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自身的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市场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相关措施,做到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现阶段,主要通过在高职院校和社会企业之间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让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直接与企业需要挂钩,又有利于根据职业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要时刻注意市场岗位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瞄准网络技术具体岗位,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及时作出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总体思路框架图如下:
3、立足市场需求,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体现“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的教学目标,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经验并重的课程设置教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设施”,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加大课程设置教学中的实践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外语和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授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现代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参考高职院校教材,将多媒体自制课件、网络课堂和实训课等方式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高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的衔接,职业院校即要引导学生之间运用演练法、辩证法等操作指导方法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在完场整个项目的创建时要划分模块、分工合作,逐步培养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使学生们在学校里真正学到东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高素质和高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人才需求衔接机制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网络技术培养方向,改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建立动态合理的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在创建企业全过程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更好更优的培养企业和市场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步英《高职院校IT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衔接机制的研究》[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8).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23(12).
[3]刘思锶《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J].福建师范大学,2023(09).
作者简介
邓明亮(1981-),男,岳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高校创业指导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和教育信息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