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1

  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 分界是指屈肌腱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动脉(分布于**,输卵管,卵巢和**。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肝静脉——注入下腔,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大隐静脉——起足背静脉弓(内侧)——走 内蜾前上——止耻骨结节外下——注入腹静脉

  胸导管——腰一高度,穿如主动脉裂孔,注入左静脉角,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集***和左上半身,即全身3/4区域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右锁骨干,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阁干,注入右静脉角

  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虹膜、+睫状体部、=盲部 、视部

  眼球

  内容物 房 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虹膜:有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在强光下或看近物时缩小,在弱光或看远处时放大

  睫状体:(无屈光作用)作用——调节视力,产生房水。有睫状肌。收缩——看近物;舒张——看远物

  内膜:视神经盘(视神经**)——无感光作用,又称盲点。黄斑**凹陷——**凹,是感光辨色最敏锐的部位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屈光作用

  晶状体 浑浊——白内障 弹性差——远视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眼球后房——前房——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汇入眼静脉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2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ACh(量子**)→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3、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4、 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 月示 和 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1)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备考复习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备考复习知识点1

  一、间脑的分部

  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分五部:

  (一)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叉称丘脑,是卵圆形灰质团块,内邻第三脑室。

  (二)后丘脑

  后丘脑丘脑的后端,中脑顶盖的上方,有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三)上丘脑

  上丘脑与嗅觉有关。位于中脑顶盖前区与间脑背侧的移行处,第三脑室顶部的周围,包括松果体等。

  (四)下丘脑

  下丘脑与内脏和内分泌活动有关。位于丘脑下沟以下,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下部,有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与垂体相连结)、**体。

  (五)底丘脑

  底丘脑丘脑的腹侧,是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部分红核、黑质,与纹状体密节相关(锥体外系)。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备考复习知识点2

  一、大脑半球的分叶

  (一)额叶

  在**沟前方。有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前回。

  (二)顶叶

  在**沟后方,顶枕沟前方。有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后回。

  (三)颞叶

  在外侧沟下方。有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四)枕叶

  在顶枕沟后方。

  (五)岛叶

  在外侧沟深处,被额、顶、颞叶所覆盖。

  二、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一)额叶

  1.**前回及旁**小叶前部(4、6区)

  功能 第1躯体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接受部分对侧深感觉的投射。

  损伤症状 一侧损伤,出现对侧肢体硬瘫和部分深感觉障碍。

  2.额中回后部(8区)

  功能 书写中枢(优势半球)。

  损伤症状 失写症。手能运动,但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障碍。

  3.额下回后部(44、45区)也称Broca区

  功能 运动性语言中枢或说话中枢(优势半球)。

  损伤症状 运动性**。能发声,但不能组成语言。

  (二)顶叶

  1.**后回(3、1、2区)

  功能 第1躯体感觉区。接受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的投射。

  损伤症状 一侧损伤,对侧肢体深、浅感觉障碍。

  2.角回(39区)

  功能 视觉性语言中枢或阅读中枢(优势半球)。

  损伤症状 失读症。有视觉,但不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3.缘上回

  功能 运用中枢。

  损伤症状 失用症。不能做穿衣解扣等精细动作。

  (三)颞叶

  1.颞上回后部(22区)

  功能 感觉性语言中枢或听话中枢(优势半球)。

  损伤症状 感觉性**。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2.颞横回(41、42区)

  功能 听中枢。

  损伤症状 一侧损伤,听觉障碍不明显。

  (四)枕叶

  距状裂**皮质(17区)。

  功能 视觉中枢。

  损伤症状 一侧损伤,出现双眼同向偏盲。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2)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小结 (菁选2篇)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小结1

  医疗保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的疾病有关信息的“信托行为”

  保密的意义:①是尊重病人自**、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②是医—患关系维护的重要保证。

  人体实验的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2.有利无伤原则3.为医学目的原则4.实验对照原则

  高医学技术的价值: ①科学价值: ②社会价值: ③道德价值:

  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

  (1) 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

  (2) 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

  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

  ① 积极获取最佳疗效 ② 确保诊疗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疗

  ③ 竭力减轻病人痛苦 ④ 力求降低医疗费用

  器官资源的分配 ⑴ 医学标准。 ⑵ 非治疗标准. ⑶ 综合因素标准。

  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

  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卵开始到最后**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征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

  ①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

  ②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③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

  ④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大脑不再有功能或已经没有功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

  指标是:1.对外部刺激或内部需要完全无知觉、无反应。2.没有自主运动或自主呼吸。3.反射缺失。4.脑电波*坦。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小结2

  1.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相交于(  )

  A.第8肋

  B.第9肋

  C.第10肋

  D.第11肋

  E.第12肋

  2.成对的喉软骨是(  )

  A.甲状软骨

  B.环状软骨

  C.杓状软骨

  D.会厌软骨

  E.舌骨

  3.关于喉错误的是(  )

  A.位于第4~6颈椎高度

  B.前方有喉结

  C.声门裂是左、右声襞间裂隙

  D.喉前庭在前庭裂以上

  E.喉中间腔在声门裂以下

  4.开口于上鼻道的鼻旁窦是(  )

  A.上颌窦

  B.筛窦前群

  C.筛窦后群

  D.额窦

  E.蝶窦

  5.关于纵隔(  )

  A.上宽下窄

  B.位于胸膜腔内

  C.气管位于前纵隔内

  D.后纵隔内有心脏

  E.食管位于后纵隔

  6.左主支气管的走行方向(  )

  A.较右主支气管垂直

  B.与气管在同一直线上

  c.与右主支气管相同

  D.近似垂直

  E.近似水*

  7.右肺(  )

  A.比左肺窄而长

  B.通过一斜裂分为上、下两叶

  C.前缘锐利有心切迹

  D.位于右胸膜腔内

  E.以上均不正确

  8.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E.肺

  9.对左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较右肺窄而长

  B.通常分为两叶

  C.前缘近于垂直

  D.前缘下部有心切迹

  E.肺尖突入颈根部

  10.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

  A.喉口

  B.喉中间腔

  C.声门裂

  D.前庭裂

  E.声门下腔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3)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1

  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 :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

  3.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 做人道理的感悟 2. 面对困惑的选择 3. 幸福**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 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

  医学人道**的核心内容 :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 最基本的。 ②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 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等的医疗** 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 ①技术性伤害: ②行为性伤害: 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 :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4、避免“科学**”的影响.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 **的基本内容:

  1、病人的医疗权

  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

  3、病人的医疗自**和知情同意权

  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

  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

  6、病人的医疗**权

  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

  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 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

  医患**与义务的关系

  ①医生**与医生义务的关系:义务是**的前提;②医生**与病人 **的关系:医生**服从病人医疗权;③医生义务与病人 **的关系:医生义务与病人 **是**体。

  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

  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①义务性: ②意向性: ③自愿性: ④形式多样性:

  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①信息的揭示: ②信息的理解: ③自愿的同意: ④同意的能力:

  知情同意的意义:①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②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③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 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复习知识点2

  一、眼的折光机能

  (一)眼的调节

  人眼看近物(6m以内的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散状,这些光线在折射后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引起的是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但由于正常眼能在看近物时进行调节,因而也能十分清楚地视近物。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其中最主要的是晶状体的调节。

  1.品状体的调节 当物距改变时,通过睫状肌的舒缩,调节品状体的曲率半径和折光能力,使物 体成像于视网膜上的过程,称为晶状体的调节。这是一个神经反射过程,其调节过程如下:

  当看近物时,最初成像将位于视网膜之后,物象模糊,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受牵拉的力减少,由于其自身的弹性回缩前后的厚度增加,表面的曲率变大,从而使折光力增大,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看见清晰的物象。由此可见,晶状体的弹性大小影响其折光能力。

  当视远物时,则为相反的调节过程。

  2.瞳孔缩小和眼球会聚视近物时,除上述晶状体的变化之外,还同时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会聚的反射性活动。瞳孔缩小反射(也被称为瞳孔近反射)的意义在于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视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点上。

  (二)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1.近视眼 指远物发出的*行光线被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之前。多数因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所致。近视眼看远物不清,但近点比正视眼近。纠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2.远视眼 指来自远物的*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屈光性远视)。远视眼看远物或近物时,都要进行调节才能看清物体,故易发生疲劳。远视眼的近点较正视眼远。纠正远视可用凸透镜。

  3.老视(老花)眼 晶状体的弹性常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或丧失,这时视近物体时眼的调节能力减弱,虽然能看清远处物体,但视近物体时模糊,称为老视(老花)眼。正视眼的人出现老视时,可用凸透镜矫正

  二、眼的感光机能

  (一)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统称为视细胞。它们在功能上分工不同,通常是一方活动时,另一方处于休息状态。

  视杆细胞对光的**性高,能在夜晚昏暗条件下感受光刺激丽引起视觉,即具有晚光觉功能,但无色觉,也不能精确地分辨物像的边缘轮廓及微细结构,只能区别明暗。视锥细胞与此相反,它对光的**性较低,只能在白昼光的强光条件下才能感受光刺激而引起视觉,即具有昼光觉功能,能看清物体表面的细节与轮廓境界,空间分辨能力强。此外还能辨别颜色。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中存在感光色素,当受到光刺激时,首先发生光化学反应,它是把光能转换成电信号的物质基础。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有感光色素分别为视紫兰质和视紫红质。

  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视黄醛构成,视黄醛是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在光照下,视紫红质迅速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但在这个过程中,视黄醛被消耗,必须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在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时,因视紫红质的合成不足,使视杆细胞对弱光的**度下降,故在暗处的视力下降,称为夜盲症。

  (三)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

  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需要由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如果长期摄人维生素A不足,将会影响眼在暗光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四)视觉基本现象

  1.暗适应 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眼的视觉**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时,最初看不清物体,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稍等片刻之后,才能恢复视觉,称为明适应。

  3.视力 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它反映了视网膜**凹视锥细胞的功能。是以眼能够识别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来衡量的。

  4.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蓝色,再次为红色,最小的是绿色。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4)

——**高考**知识点分享 (菁选2篇)

**高考**知识点分享1

  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

  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征

  (1)从国有土地所有权中派生出来;

  (2)由专门法律设定的他物权;

  (3)是具有排他性的他物权。

  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使

  (1)出让和转让

  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出让金的行为。

  出让的标的必须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所有者不得自行出让集体所有的土地;

  出让方式为:协议、招标、拍卖;

  出让期限:商业用地50年,住宅用地70年。

  转让: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转让方式:出售、交换、赠与

  转让价格:协议

  转让期限:自出让之日起连续计算。

  (2)划拨:国家无偿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拨付给使用人,依据行政行为而使使用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高考**知识点分享2

  一、认识论 绪论:*****认识论是能动(辩证)**(实践)反映记(唯物)

  *****认识论是能动的、**的反映论,这一观点划清了三个界限:

  ①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从面坚持了唯物**反映论,反对了唯心**先验论。

  ②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坚持了能动的**的反映论,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认识的基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标准、目的)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发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自学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

  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③科学实验。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本质: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力的反映)

  ①认识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是人,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②认识的客体。认识客体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即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 对象

  ③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对立**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实践关系,即主体 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是改造者,客体是被改造者。实践关系是主客体之间最根本、最基础的关 系。其次,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观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是反映者,客体是被反映者。第三,价值关 系,即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最后,审美关系,指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欣赏、感受和体验关系,是主 客体关系的最高层次,它要求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理想世界。

  *****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的辩证运动,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 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质变)。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5)

——**高考化学考试考前复习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化学考试考前复习知识点1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制冷剂

  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 H2 + CO)

  2)还原性: 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高考化学考试考前复习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中“三个不变”原子(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一个一定变”分子种类(分子组成)一定变

  “一个不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元素化合物

  1、氧气具有氧化性,常见的氧化剂

  2、碳在氧气燃烧放出白光,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CO2)

  3、硫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气中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产物都有刺激性气味

  4、磷在氧气中产生大量的白烟

  5、镁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产物为白色的固体

  6、铝在氧气燃烧产生白光,产物为白色固体,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7、铁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物为黑色固体。瓶底要放点水或铺些砂,铁丝要缚在一条小木条上

  8、铜在空气中加热由红色变黑色

  9、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燃烧都产生蓝色的火焰,鉴别应看产物

  10、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或加热

  11、水净化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13、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中“三个不变”原子(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质量不变

  “一个一定变”分子种类(分子组成)一定变

  “一个不一定变”分子数目不一定变


**高考医学综合考试知识点 (菁选2篇)(扩展6)

——**高考语文预备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语文预备知识点1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

  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高考语文预备知识点2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 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2.朝野服焉 3.尤且择师而问焉 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 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 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