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时期围绕挪威战争英瑞双方的战略分歧及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地缘战略价值的提升,英国特别注重该地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在其看来,控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论是在反共产主义苏联还是在反法西斯德国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优势。当然,要想实现把斯堪的纳维亚纳入英国作战系统这一计划,首先要取得半岛实力最强的瑞典的支持,可以说,从战争开始前后,英国就非常耐心地在与瑞典进行外交磋商,目的是想让瑞典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盟国一边。之前的建立北欧防卫同盟。和挪威海军事联合行动.两项计划,都因没有得到瑞典的合作而胎死腹中。但是,英国并没死心,在挪威战争爆发后,它又重新燃起了争取瑞典合作的希望。为此,围绕挪威战争,英瑞两国又展开了新一轮的交涉。
一、英国拉瑞典进入战争的战略重构及瑞典的回应
二战爆发后,就英国而言,有一个更大的战略目的,那就是把斯堪的纳维亚拖入战争,为英国木土安全增添保护屏障,同时减轻西线战场压力。1939年12月22口,卡德根亚历山大。在他的口记中写道:上午11点,我参加了内阁讨论会,讨论我们干涉斯堪的纳维亚的问题。如法国建议一样,我们准备向瑞典和挪威提出要求,但是我们决定或许要更进一步,将战争引入斯堪的纳维亚万几怕寸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尤其赞同这一策略,他在战时内阁讨论会上进一步表述了他的看法,海军大臣谈到,假如我们在斯堪的纳维亚开辟了一个新战场,我们就能获得相当好的机会:迫使德国陷入一种他们过去没有预测到的形势,他们被牵着鼻子而我们却掌握着主动权。
该计划在英国战时内阁得到了一致同意,围绕这一中心英国政府策划了组建斯堪的纳维亚同盟和挪威海军事联合行动两项宏大战略。然而,瑞典非常清楚英国的战略企图:英国并非为北欧国家的安全利益着想,而是想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拉入未来对付苏联和德国的前哨阵地。瑞典一直以委婉的方式敷衍英国而不做严词拒绝,审时度势,待价而沽,这一巧妙的策略在当时无疑是最合时宜的。挪威遭到了希特勒的入侵。瑞典最终坦自自己的立场,放弃与英国的任何合作,严守中立。4月11口,英国驻瑞大使马利特(Mallct) I句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发电汇报了瑞典政府的声明:在将来,瑞典政府决定维持迄今他们一直实践的中立政策。因此,他们不想进入任何直接针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外的国家和国家团体的政治协约,或者接受任何此类国家和国家团体的支持和援助。他们保留判断任何侵扰瑞典作为中立国权益的权力,因此他们不承认由任何作战双方武断宣称的权利,因为这些措施侵犯了瑞典中立的权益州。
由此可以得知,因为民族利益和地区利益以及战略取向的差异,英瑞两国在二战初期存在着短时间难以协调的战略分歧。希特勒入侵月一麦(半天就被占领)和挪威战争的
二、英瑞就挪威战役联合对德作战的交涉及结果
4月y口当天,马利特又给哈利法克斯发去电报,其大意为:1.外交大臣根瑟 Uiinthcr)告诉我,瑞典政府不想为挪威的利益卷入战争,原因是挪威没有军队,而且实际上己经被德国控制。2.瑞典将要维持谨慎的中立,而且仅受到攻击的时候,才会奋起而战。德国政府己经给了瑞典将不被侵扰的保证。3.他高兴的是,我们正在向挪威提供帮助,并且认为我们重新夺取港II不应该存在多大困难。他们希望我们派军队和商船。4.外交大臣根瑟像以前一样友好和镇静,并且没有做出任何指责。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瑞典在挪威战争开始不久,对盟国的军事胜利还是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只是还不能断定盟国是否有绝对把握很快挫败德国。所以,仍旧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以观时效。但在随后的盟国与德国较量中,英法表现一塌糊涂。其实,对于用于挪威战役的兵力来说,德国远不如英国。这就是瑞典认为英法盟国能够重新夺回挪威港II的理由。英国著名军事学家、历史学家李德哈特在其著作中谈道,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突击开始时,德国用来攻占挪威首都和主要港II的部队实在是非常渺小。它一共只有2艘巡洋战舰、1艘袖珍战舰、7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8艘潜艇,若干辅助舰和大约1万名部队即预定用于侵入作战中的3个师的先头部分。在任何地方最初登陆的兵力都不超过2 000人。载运入侵兵力的德国海军若与英国海军相比,实力极其微弱,为什么英国海军没有将他们拦住加以击沉呢?海洋空间的)一阔,挪威海岸的特殊性质和气候恶劣都是重要的障碍。但还有其他的因素训几。另外的因素就是英国陆军和海军在战略上不能步调一致,以及行动上的迟缓。
三、英瑞两国就挪威战役参战与否的战略分歧之因
当然,瑞典执行中立政策不与英国合作参加对德战争的政策分歧不上述情由,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卜,主要还有以卜几点因素。首先,民族利益的至上性是两国战略分歧的主要原因。几乎整个19世纪,英国用以环绕欧洲及其中东属地的海军力量包围圈,从北海和北大西洋通过地中海而达印度洋,实质上不仅为英国木土提供了万无一失的安全,而且还保障了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属地,进而使其稳居世界殖民霸主的宝座。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英帝国的一时安全遭到了后起的德国的严重威胁。希特勒的上台,使英国的霸主地位和木土安全遭到新一轮的挑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如新武器潜艇和飞机),使得交战国各方都格外重视斯堪的纳维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为了木土安全利益以及在未来的战争中从侧翼包围德国,更为了减轻英国在其它各战场的压力,英国决定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全部拖入战争,纳入英国的对德作战系统。英国的这一战略决策根木没有考虑北欧国家的立场及其实力能否应对德国的攻击,就是要通过牺牲这些国家的利益来获取战略主动权。很明显,这是英国极端自私的民族利己主义的表现,尽管其目标是为了对付德国独霸欧洲乃至奴役世界的野心和企图。瑞典政府非常清楚英国的这一战略企图,在权衡自身实际国情和斯堪的纳维亚其它国家的状况之后,瑞典拒绝了英国种种战略合作要求,决定咯守严格的中立政策。瑞典还不失时泪地揭露英国的这一错误之举,19}L0年1月18口哈利法克斯就曾告诉了驻瑞大使马利特,就瑞典而言,不仅其武器落后,而且军队数量也相当少。瑞典军事脆弱和人稀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月5口,瑞典驻伦敦大使普吕茨在其个人备忘录中谈道,当然,在瑞典中立政策上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这个国家军事资源的虚弱,这使得选择其它任何政策既不可能也不明智。像英国一样,瑞典非常相信大战后那段时期促进裁军努力的成功。如果有人考虑到相对于较少人II的瑞典却有大片的国土的话,就能够明自为了加强瑞典军事装备近年来采取的有力措施,仍旧不能充分保证一个令人满意的重新武装起来的水平州。
也就是说,相对于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德国,瑞典几乎就是无国防可言。所以,针对英国欲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推上抗德前线的策略,瑞典早己有了总的政策取向:就是不介入大国战争,奉行严格的中立政策。而这种中立不是被动的中立,是与加强自身国防建设运动相吻合的武装中立。,此策略从战时乃至到战后一直是瑞典的国防大战略。
总之,英瑞双方在挪威战争爆发后,就瑞典参战与否还是保持其严格的中立经过了频繁的交涉。最终,瑞典选择了继续坚持大战爆发以来就奉行的严格中立政策。由于盟国军事行动的令人失望,更主要的是瑞典揣度时局以及正确估计自身的实际情况之后做出的战略选择,使得英国的斯堪的纳维亚全线战略迷梦彻底付之东流。当然,英国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也是两国在对德问题上出现战略纠葛和政策分歧一个重要因素。在当时那种弱肉强食的国际背景卜,作为弱小国家,瑞典能够成功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独立武装中立之路,进而捍卫了木民族和国家的主权,这对当代国际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