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范文精选

预算会计范文第1篇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2、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4、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二、收入支出表要素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供产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3、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4、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5、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财务会计在政府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中的运用。但与企业财务会计相比,预算会计有着诸多明显的特殊性。从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出发,探讨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报告等的基本理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预算会计要素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预算会计要素具有的特殊性做出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会计理论工作者对预算会计基本理论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1998年开始实施

2、荆新: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预算会计范文第2篇

一、预算会计的概述

在我国,会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领域和交换领域里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主要工作是核算、反映和监督社会再产过程中分配领域和消费领域里国家财政资金运动。预算会计是会计体系中的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活动和结果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效益。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我国的国家预算,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节、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国家预算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和个体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组织向国家上缴的税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国家预算支出是国家将集中的预算资金通过拨款和支出的形式,有计划地分配给企业、事业、行政、基本建设部门和单位。由它们按照核定的预算的规定的用途,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支援农业、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救济、行政管理和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政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资金来源的多渠道、资金运用的多样化。会计核算对象的范围也相应拓宽,既包括预算资金收支和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的核算,也包括专用基金和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等的核算。国家预算为了满足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巩固国防需要,参与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具体地表现为国家预算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国家预算收入,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积累水平,国家预算的支出,体现着社会再生产的速度和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见,国家预算的一收一支,集中反映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决策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原预算会计制度及运行机制,已不适应宏观情况发展的要求,预算会计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重新划分预算体系为更有效地实行分类管理,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原来预算会计体系的基础上,将单位预算会计分解为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将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覆盖范围延伸到乡级预算。

(二)会计要素由三类改为五类原预算会计会计要素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改革后的预算会计表现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要素。

(三)改变了记帐方法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国内通用和国际交流,将原来资金收付记帐法统一为借贷记帐法

(四)改进会计科目设置新制度对事业、行政单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取消事业、行政单位原按金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管理形式分设的三套单位会计科目,改为按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各设一套会计科目。

(五)规范记帐基础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记帐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一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核算要求,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

(六)改革预算支出列报基础为了真实反映财政结余和简化会计手续,财政总预算会计对各项包干经费支出的列报基础,由原来制度规定的以银行支出数改为以财政拨款数列支。

(七)规范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规范财政周转金的会计核算是整顿是加强周转金管理的重要一环。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设置了财政周转金全套科目(7个),能全面反映财政周转金等运行情况。

(八)调整、改进、规范会计报表体系新制度本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为前提,对原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调整、改进和规范,规定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及必要的附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说明书等组成。各表的指标及口径,必须首先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各行业和单位管理的工作需要。

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在新预算会计制度实施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几个问题,特提出本人的看法及帐务处理方法。在成人高校学费收缴中少部分学生由于身体不好、家庭困难,或由于出现其他高校二次录取应征入伍等

预算会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是会计的两大分支,且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拟对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研究以及二者的区别从会计主体的视角展开阐述。以便于顺利解决在会计研究道路上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一、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

1.预算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预算会计重点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及监督的经济管理行为,并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级政府、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公共性、财政性以及非营利性。其中非盈利性是最显著的特点。其中,公共性指的是预算会计的主体是隶属于社会政府以及社会公共部门的,并且以此来实现公共职能的目的。其核算对象是公共资产,核算依据是公共实务,重点考核指标是公共业务成果。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指预算会计的非营利性,财政性则指的是国家财政与单位预算会计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资金领属关系。

2.企业会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企业会计从较大的角度上讲是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它的主体为企业,工作对象是经营资金运动。最显著的特点是企业会计主要以获取利润为基本目的。与之相反,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则是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因此,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佼佼者,必须要实现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而服务。除此之外,企业会计还能够灵活地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以及流通领域的经营资金运动。企业会计在企业未来规划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对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密切影响着当今项目投资是否能正常顺利地开展。在财政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处理以及企业处理企业债务方面企业会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不可被替代。这些共同决定了企业会计在事业单位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位。

二、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根本区别研究

会计主要是采用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辅助手段对企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完整的预算和监督,并且将统计核算结果定时的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众所周知的是,会计包含企业会计、预算会计两大分支。但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同气连枝,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的根源又是相同的,会计的基本前提都是企业、记账方法的途径、使用文字的技巧等多方面。“一定主体”则是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根本区别。企业会计范畴重点包含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预算会计则包括以非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财政单位等等。因此主体不同,主体的性质不同成为了二者的最根本区别,由此以至于二者在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上大相径庭。

三、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比较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根源相同,但他们之间的核算前提不仅存在者共同点也存在着不同点,在会计对象、货币计量方面和会计运作模式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即二者的共同点。不同点主要是体现在合法性的前提上,预算会计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集中在事业单位前提下的,所以,有关资金调动方面对合法性的要求比较高,例如获得政府专项拨款的审批工作、专用经济拨款的实际落实工作等等,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与审查,以保证其真实有效。剩下的其他来自于社会群体的资产必须符合社会制度或者法律制定的相关条例,且要保证其收入、收益、流动的合法性。除此之外有关的税务义务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应法规及时缴纳。企业经营的业务以及其运作的流程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各项基本经济法规的主要依据是该企业的经济运作是否符合国家的基本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一些违法情况。以上是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下面我们来介绍二者的共同点。二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实际的核算原则。重要性原则、配比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使用性原则以及高效性原则等都是它们在实际核算中需要遵循的定律。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的存在性原则中包含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境界结构,也是其根本目的,相关企业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密的经营理念才能高效率的达到为公司盈利的目的。谨慎性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企业的会计工作的两个基本原则。预算会计中也存在企业会计中不存在的内容,比如,事业单位受其自身性质的制约,不仅具有专门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还需要就不同的事业单位应该遵循特定的规范和制度,由此可知,专门使用原则存在于视野单位的跨级工作中。除此之外,预算会计中的组织关系明确,跟企业会计相比起来系统性比较强。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不可置疑存在着相应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以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整体。

四、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不同主体的深入探究

1.企业会计的主体----企业

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谓会计主体,值得就是企业会计确认、计算、统计、整理报告的空间范围。及时的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超前的能有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通情况,并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解决对策的有效会计信息。而企业的所有者,顾名思义,指的是企业的投资者。投资者投资是建立在工程及其他附着物和建筑物、无形财产等产品。

2.资产在进行减值准备计划提交之后不得转回

国家新制定的税法规定,企业资产在进行减值准备计划提交之后不允许转回,而且不可以不提或者多提。

五、企业会计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会计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影响

企业会计对企业的管理除了有促进作用之外,还对企业在接纳项目、对于资金流动管理流动方面能够提供先决条件。第二,企业会计还对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联结了企业各个部门与各项职责。第三,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资源调控和外部资源都在企业会计的“宏观调控”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自的功能。第四,企业会计能够有效地应对财务危机问题,高效率的解决和处理企业债务问题,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处理也可有条不紊。

2.企业会计对企业外部投资决策上的影响

企业会计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像一个有机体,能够宏观调控企业的各个控制系统和经济系统,对企业投资决策支持和投资成本运营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企业在自身市场行业下的经济环境地位,还可以提供出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环境背景,调查出需要的管理系统,为企业的未来做出规划,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优先条件,除此之外,企业会计还可以协助帮助企业的领导阶层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实用的是企业会计还可以实时提供竞争对手的实力参考信息,可培养潜在的合作意识与合作伙伴。这就为企业在社会市场上站立先驱有利位置提供了不可多得资料,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无论是社会市场、顾客资源、企业合作还是企业社会名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跻身社会乃至世界前列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会计是决定企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会计能够清醒的认识企业内部的财务情况和非财务信息,合理的提供企业决策的风险与效益的方案。

3.企业会计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企业会计不可置疑对企业的盈亏起着一定的作用。整个公司或者企业可能会因为企业会计在工作中的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出现问题。因此企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兢兢业业,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合作的高效性、时间的合理性以及各个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

六、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1.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应用

当代经济日益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日渐加速,会计也越来越成为一门使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当代的会计信息日渐被广大公共群众所重视与关注。但是,伴随而来的困扰也是越来越多了,其中尤为棘手的是关于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问题,一个原因是失真问题解决起来较为困难,需要浪费很多经济和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及时性,如果真实的信息不能够被及时的传送到需要的部门而被使用,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原则,那么,这些信息的含金量也就大大下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的程度不仅能决定经济信息的质量,更能影响我国宏观调控的正常实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公正性。不仅如此,它还决定着国家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收益盈亏。因此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服务于工作。一旦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问题,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虚盈实亏、资产不实、隐瞒负债等等都是会计失真因素中的致命错误。而有的单位会采取通过少转成本、减少摊位费等违法手段将亏损变为盈利,而这些做法都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传输是通过会计基本工作事后结算,一少部分的会计信息是通过先确认、再计量、然后记录到报告中,最后传输到使用者的手中并加以使用。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分析市场经济、做出营销策略、生成盈亏预算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占用,有由于在千变万化的经济发展中,会计报表和报告中呈现的信息市场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以及存在的价值有待斟酌与选择,因此,时间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原因。有些令人发指的贿赂行为也是造成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有些企业领导为达到取悦上级的目的,虚假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度,虚盈实亏。除此之外,严重的挥霍浪费,贪污腐化现象也普遍存在与各企业之间。另外,环境也存在着很严重的不确定性。社会环境与会计环境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当然也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3.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共同解决问题

会计学中的理论思维固然不可更改,矛盾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掌握的现有知识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评估,把风险和错误降到最低,将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中的经济理念综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的可能性。如此以来,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性就是在会计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与发展。另外,运用上合理科学的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以及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会日趋完善,失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为企业带来高额盈利也是指日可待。

七、总结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要共同为企业服务,不仅要加强依法治税的工作保障还要做好税收规划。作为企业所有者,要及时地掌握先进有效地信息了解市场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实时消息,知己知彼才能获得最高效益的收获,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健康良好的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小云.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研究[J].现代商业,2023,(5):202-203.

预算会计范文第4篇

(一)权责发生制是一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或一种假设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义务的发生作为基准确认收入和费用,其优点是有助于使用者更加客观地评价报告主体的运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以及全面评价报告主体遵循预算的情况,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但权责发生制要求会计处理中运用估计、判断等多种方法,核算相对复杂。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后,会计确认的范围扩大到全部会计要素,不仅包括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而且还包括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这样,财政总预算会计就可以客观全面地核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正确评价政府活动的成本,强化政府资产和负债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对象除了反映当期财政预算收支情况,还将全面地反映预算资金连续的过程和积累的结果,包括对国有资产收益和政府性债务的反映。

(二)预算会计实务倒逼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目前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构建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当务之急,而预算会计实务的优化则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关注重点。近年来,随着县级政府预算会计实务改革步伐加快,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县级医院和学校先后施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其他事业单位也在2023年全面施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的会计改革在2023年拉开大幕,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不仅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同时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而处于整个预算会计体系顶层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却进展迟缓,总预算会计核算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行政、事业会计在业务处理方面分岐加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滞后于预算会计实务的情况倒逼加快改革进程。

(三)权责发生制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奠定了基石

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财政决算报告制度仅报告当年财政收支、财政盈余或赤字的框架,完整反映各级政府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和承担的各类负债,全面反映各级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即政府的财务“家底”。它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从制度机制上,按照科学、公认的标准确定政府报告主体的范围,深度分析政府财务状况以及政府资本与市场资本的合理比例,为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基础。它要求财政总预算会计合理、恰当地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正确评价政府活动的成本费用,解决收付实现制存在的缺陷问题,为全面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几点建议与思考

县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向政府总会计转变,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不仅是改变名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转变整个预算会计观念和预算方法,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

(一)循序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

目前县级财政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县级财政的运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所以,县级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循序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先支出后收入,先非税后预算。改革初期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即预算内财政收入核算原则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非税收入及特定的财政支出则优先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完善和配套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规范,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范围,直到最后实行完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二)逐步扩展与分步到位相结合

在改革方法和步骤上,宜采取逐步扩展的方式,从财政总预算执行的会计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开始,进而到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应用,最终在政府预算编制中实现权责发生制的全面应用;在实施的部门范围上,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对以县级公立医院和中小学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先行编制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表,对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机关单位试点编制权责发生制的资产负债表,财政总预算会计按“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轨迹逐步实施改革,试编包括所有政府组成部门的预算收支、资产负债及收入费用等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三)财政收支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财政收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对税收收入,暂时保持收付实现制,待国库会计核算作相应调整后,逐渐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对非税收入等其他财政收入,合理确定各项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和范围,按收支配比原则及所属年度来确认收入;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应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指导下,兼顾收付实现制核算,以适应“统账分离”筹资模式,准确地反映社会保险特定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对转移支付收入,按照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省财政转移支付收入或预算单位的上级补助收入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支付基数及其权重,加大省财政对欠发达县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支出权责发生制核算:对工资福利支出及商品和服务支出等基本支出,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仍保持收付实现制核算;对政府采购中跨年度资本性支出,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对基本建设支出等项目支出,从跨年度拨付资金的项目开始应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解决现行收付实现制形成项目支出跨年度支付会计核算无依据的问题;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全面应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以适应社会保险复杂多变的交易事项和会计信息需求。

(四)政府债务的权责发生制

长期债务权责发生制核算:县级政府依据同级人大批准发行的政府债券及举借的长期借款,属显性债务。从财政可持续发展行为出发,对县级政府会计主体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的估值和计量,引入现值估值计量,建立长期偿债基金制度,合理分摊长期债务,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利息进行分期核算,从而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面反映县级政府财政债务的真实情况。隐性债务权责发生制核算:县级政府以往年度欠发工资、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及国企改制亏损挂账等,属隐性债务。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将县级政府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列入年度支出预算,在拨付补发工资、社保基金及弥补亏损时,列报当年财政支出,从而使影响政府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等支出需求在各会计期间得以均衡负担,避免在以后年度因工资政策改革、人口老化和经济环境通缩等因素而带来过重的支出压力。或有债务权责发生制核算:县级政府通过行政命令或担保举借的各类借款、政府未决诉讼及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合作基金兑付风险,属不可预计的或有负债。按谨慎性处理原则,增设“预计负债”科目核算,在负债发生时以实际成本作为长期负债的增加,冲减“预计负债”,同时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各期应摊的本金和负担的利息,并计入当期支出和转入偿债基金,归还时减少偿债基金和长期借款。这样可以使或有债务显性化,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以防范和化解现实和未来的偿债风险。

(五)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对县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正常运转过程中所占用的办公楼房、车辆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引入历史成本估值计量和“虚提”折旧制度,准确反映政府资源投入和消耗情况。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明细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损耗程度,同时,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变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登记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档案,全面反映固定资产购建、调拨、报废、封存、启用等事项,以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六)国有资本收益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对县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经营部门(含投融资平台)运转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含土地)进行资本化,引入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估值计量,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假设对国有资产权益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完善国有资产动态监管体系,建立“财政部门(代表县政府出资人)—国资监督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资产管理平台,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与“金财工程”有效对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执行国有资本金经营预算,完善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制度,对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积极创造条件将县级政府国有资产权益的变动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当中。

(七)试编县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1.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与主要内容

县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以及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和成本,正确反映县级政府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和承担的各类负债。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县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1)反映县级政府年末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和当年运营情况的收入费用表等政府财务报表;(2)反映县级政府财政财务运行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分析;(3)反映县级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政策、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的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分析;(4)财政决算与人大批准预算的比较附注。

2.综合财务报告的基本主体与编报流程

预算会计范文第5篇

高校负债科目的核算负债是高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高校的负债是以实际发生数计价入账。高校负债管理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并及时清理债权债务,按规定办理有关结算、不得长期挂账。高校负债类科目分类:借入款、应付票据、代管款项、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

高校净资产科目的核算净资产是高校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高校净资产分为基金类和结余类,基金类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类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专项结存。事业基金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固定基金是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是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专用基金是高校按照规定提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基金,包括修购基金、福利费、医疗基金等。结余不用于分配,主要用于进一步发展及弥补以后事业收支差额的需要。

高校收入科目的核算收入是高校在业务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教育经费拨款”、“其他教育经费拨款”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各项事业经费。“拨入专款”科目,用于核算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拨入的有指定用途的款项。“教育事业收入”科目核算学费、住宿费的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科目核算企事业单位拨入的科研项目经费“。其他收入”科目反映教辅活动、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高校支出科目的核算支出是高校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高校支出科目分类:专款支出、科研经费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专款支出、科研经费支出,分别指拨入指定用途的经费及科研经费的支出。事业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其他资本性支出。

我国高校预算会计的变革

(一)政府采购制度下的高校预算会计变革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行为今后将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随着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高校采购量日渐增多,高校政府采购成为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为高校预算会计带来了新的内容。高校政府采购结束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采购中心的采购专户。财务部门凭采购发票、合同、验收单、财政拨款入账通知单等有关凭证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

贷:教育经费拨款———政府采购经费

采购单位购入的货物和工程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要做好固定资产登记工作,同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一般设备

贷:固定基金

(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高校预算会计变革

2001年3月,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07年后在高校中普遍实施。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将所有的政府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集中于一家银行的账户,即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能通过这一账户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发生的支出,直接从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给个人或商品供应商及劳务提供者。财政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签发支付令,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财政直接支付类型包括工资支出、政府采购和其他支出。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资金用途,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送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单位零余额账户或特设专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改革给高校预算会计核算带来新的内容。在核算方面出现了无纸币资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经费拨入和支出。高校应增设资产类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用来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银行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的业务。高校在处理有关事业支出的业务核算时,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借:事业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每月收到财政批复的授权额度后,应作的会计分录为: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教育经费拨款

(三)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下的高校预算会计变革

我国部门预算,是在2000年以后渐渐发展普及的。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在部门预算中,预算收入包括了该部门的各种收入来源,如预算资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包括该部门各种支出,如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