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精选5篇)

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农村是共青团面积最广、人数最多、“险象”丛生的战场,本应异常活跃。然而遗憾的是,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瘫痪状况却很严重。

山东省曲阜团市委的同志们在分析原因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重要因素,那便是:在共青团的组织系统中,从团中央到省、地(市)、县团委,人数呈“倒三角形”依次减少。这个“倒三角形”的最下端是乡(镇)团委,只有一个人(多者两人,有的甚至没有)。乡(镇)团委之下是众多的团总支、团支部,这些团干部又都是兼职的,这便形成了一个“正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连接点是乡、镇团委。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的正确决策能否变为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的行动,取决于乡(镇)团委怎样“输入”,又怎样“输出”。曲阜团市委的同志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乡(镇)团委如同一个人的“食管”,食管上面的“嘴巴”比它大,可以吞下各种“食物”;下面的“胃口”更大,是消化、吸收的关键所在;唯独“食管”狭窄,但它又要承上启下,使命非凡,一旦“阻塞”,则“胃功能紊乱”。

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乡(镇)团委出现“阻塞”现象,造成团的工作上下脱节是经常而普遍的。因为这级团委是“一夫当关”,不像以上四级那么正规,有办公室、电话、有几个部、室,多的上百号人,少的也有数个;上面的组织、宣传、学校、少先队等项工作到了乡(镇)里就全落到一个人身上,“身兼数职”,结果是顾此失彼,加上团的岗位流动快,好多人尚未“入门”就稀里糊涂地“出门”了;乡(镇)工作又很特殊,“中心”压倒一切,变化多于计划,团委书记身强力壮,年少资浅,是最理想的“临时工”,每年要有2/3以上的时间种人家的“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乡村工业从种植农业的“母体”上分离出来,日渐成熟,学校也越来越多。一个团委书记面对“派生”出来的与日俱增的团总支、团支部,眼花缭乱,即便分身有术,也难于应付。

曲阜虽是孔老夫子的故乡,但曲阜团市委的干部们没有墨守成规。他们痛感扩大团的这一“食管”部位的重要和紧迫,搞了若干“模式”的探索。其中在姚村镇实行的“划块管理、三线并举”的做法取得了“吹糠见米”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按照农村行业的格局,在镇团委与团总支、团支部之间增设三个“派出机构”—团工委。在镇教委办公室设教育团工委,由教委成员、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心中学和各校的团队干部组成,负责全镇中小学团和少先队工作。教育团工委书记还直接参加市教育局团委召开的会议。在镇工业办公室设立乡镇工业团工委,由工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工商所、税务所、农行储蓄所和主要企业的团干部组成,负责镇属企业、镇直单位和规模较大的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团的工作。工业团工委书记也可直接参加市乡镇企业团委的有关会议。在农技站设立农业团工委,由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畜牧站、科协、供销社和各管理区的团干部组成,负责各村(即种植业)团的工作。三个团工委中,教育团工委书记是专职的,并享受小学校长级的待遇。工业和农业团工委书记虽然兼职,也保证有相当的时间做团的工作。这样镇团委的工作一分为三,原来一个人干的许多日常事务工作,如批团员、收团费、转关系、发通知等都交由团工委书记去办,团委书记从疲于应付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可以分阶段、有重点地按行业指导团的工作,再不会出现“阻塞”现象了。同时,还有更大的潜在优势,三个团工委书记均是“内行”出身,他们的出现,犹如足球场上的“铁三角”,牢牢地控制了“中场”,使整个局势为之一变。

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好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点。摸清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是“常态化下沉基层”的一个重要任务。

今天,我和团县委书记刘兴星一起前往都龙镇开展农村团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早上从马关县驱车出发,一大早就来到都龙镇,与乡镇分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及乡镇团委相关人员开展座谈会,听取了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和乡镇团委书记的工作情况介绍,刘兴星书记就乡镇团委有关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与乡镇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就乡镇团委如何围绕党政中心和精准扶贫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区域化团建、青年创业就业、“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共青团希望水窖建设、关爱孤儿群体等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乡镇党委分管领导要求乡镇共青团把这些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拿出工作方案。

下午,深入三个村委会调研,实事求是地说,村委会共青团的工作相对比较涣散,的确存在“空壳化”的问题,而且村委会团总支书记年龄都偏大,对共青团工作激情不够,甚至就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认为只要挂个牌子就行。综合大家的意见,我认真进行了思考。总体来说,乡镇团委组织机构健全,有自己的阵地(办公室),2万元的经费也落实到位(马关县对该项工作比较支持,从县财政多安排了5000元,一共是2.5万元),落实了团委书记由党委委员兼任的制度和要求(马关县大部分是副乡镇长兼任),但是团干部都是兼职,身兼数职的团干部就出现人少事多,无暇顾及共青团工作的问题,导致一些工作只是应付式,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村一级团组织就相对有点涣散,因为大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外出务工,所以组织活动比较少,不过小学的少先队工作还算有点声音。

我边调研边思考,村一级团组织该如何开展工作?我认为:要按照区域化团建的总体部署,健全组织,至少要有一块牌子(共青团的牌子),要有一个地阵(共青团的办公室,至于青年之家就根据情况而定),要有一支队伍(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总要有人做事),要做点实事(无论是围绕党政中心推动工作,还是擦亮共青团工作品牌,比如青年创业等),另外,村级共青团组织要努力探索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建团,这样工作就有了人员和载体,就能激发活力,最后,村级团组织要履行好全团带队的职责,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让红领巾飘起来,鼓号队响起来!

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7·2”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团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团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共青团XX县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按照“成熟一批、批准一批、成立一批”总体思路,引导全县广大团员干部积极投身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中。经过近段时间的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专题研究部署。省、市相关文件下达后,XX县团委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并传达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使会议精神入脑入心。

2、做好宣传发动。在充分利用做横幅、板报、电子屏、会议这些传统的载体做好宣传外,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等新媒体资源,加强工作宣传,并且发放指导性资料《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是什么?怎么建?》500余份,做到宣传领域全覆盖。

3、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围绕“什么是实体化‘大团委’”?怎么建设实体化‘大团委’”展开大学习、大讨论,团县委班子成员及乡镇团委书记等20余人参加,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对“什么是实体化‘大团委’”?怎么建设实体化‘大团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4、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团县委每月组织乡镇团委书记召开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暨示范性村团支部工作推进会,定期汇报各乡镇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团县委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列入共青团年底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我县顺利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目标任务。

二、上下联动、明确责任

团县委成立以团委书记为组长、团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全县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各乡镇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乡(镇)长为副组长,各基层团委委员为主要成员的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落实。

三、理清思路、狠抓落实

1、坚持一个原则,开展青年大排查。始终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社会怎样使青年聚集,就用怎样的方式建立团组织”的中心,依靠各乡镇团委,扎实开展青年摸排工作,着力解决“青年在哪里”的问题。一是制定并发放排查表格。团县委印发了《乡镇机关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表》、《乡镇机关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统计表》、《行政村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表》、《行政村28岁以下青年摸底调查统计表》,经逐户排查,全县28岁以下青年 ??名,团员???名,掌握了解青年的从业和集聚情况是什么样的,准确掌握青年群体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地建团;二是分门别类召开青年座谈会。按照青年兴趣爱好组织、协会等各类自发组织,非公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类别,分别召开青年座谈会,既统一了青年的思想,又发挥了团的助手作用,为建立团组织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

2、坚持“八个依托”,不断创新团建模式。党建带团建模式,即充分利用党团共建机制,实行党团阵地连用、人员联管、活动联抓、活动资源共享;镇办共建模式,即乡镇各股室之间联合成立机关团支部;社区与村联建模式,即社区与所在村联建,共同管理、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村村联建模式,即依托地理优势,相邻的2-3个村共同联建;功能聚集联建模式,即根据青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兴趣特点,建立篮球团支部、红叶摄影爱好者团支部等;区域联建模式,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成立景点团支部、基地团支部等;产业融合模式,即依靠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建立团组织;行业联建模式,即依托行业内各商户、协会、农民合作社等联合组建团支部。

3、发挥团组织凝聚力,开展各类团日活动。实体化“大团委”不仅要硬件实体化,还要有组织形态、工作内容的实体化,要灵活开展图的工作和活动,要依托党建带团建,按时召开团员会议,积极组织青年团员开展活动,如重温一次入团誓词、合唱一首团歌、作出一个青春承诺、开好一次支部会议、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推动一次行业创先争优,做好一次推优入团入党等,不求单纯覆盖,确保团组织“建一个活一个。”

四、多措并举,建立机制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共青团渑池县委把此项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多措并举抓好抓细这项工作。

1、建立目标责任制。对照团省委、团市委每个乡镇建立10个以上团支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明确本级目标,分解各乡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检查。

2、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要求乡镇每半个月向团县委报一次进度(以录入智慧团建为准),并在团县委公众号上开设专栏,对各乡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3、加强工作调度。召开乡镇工作调度会、推进会,把握工作进度、总结经验做法、查找薄弱环节、明确下步措施。对工作滞后的乡镇,派出督导组进行督促指导。

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乡镇团委直选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大建设、大发展中,全县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工作、生活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如部分基层共青团工作“松瘫”,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面少,乡镇团委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团干部缺配,如何组织引导团员青年发展经济能力较弱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对加强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基层团内民主,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乡镇团委直选是一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探索性工作,山口镇党委给予高度重视,建立组织、制度,积极动员,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顺利完成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上来;团县委精心部署,加强对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的指导,通过推进基层团内民主,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团组织为青年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广大团员青年积极配合支持换届直选工作,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共同参与管理、参与服务。

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对乡镇团委直选工作的指导

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此次团委换届直选试点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的大力支持。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关于做好乡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的实施意见。山口镇党委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在工作过程中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有关直选工作。各部门、村党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对直选工作进行了指导把关。团县委也派出工作组入驻山口镇,学深、学透有关团委直选的政策,积极配合指导乡镇进行团委换届直选试点工作。

三、周密部署,确保团委换届直选工作顺利进行

此次团委换届直选严格按照《团章》、团内选举规则和选举办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标准,真正选出群众拥护和认可的、真心实意为青年服务的好班子。一是深入调查摸底,周密制定方案。团县委下发了《关于乡镇团委换届直选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山口镇团委班子直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确定了共青团第十四届委员会由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4人组成。镇党委针对直选特点,结合山口镇实际,指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将直选工作分为直选准备、直选实施和直选总结三个阶段,并明确了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和时间安排,确保了直选工作的有序进行。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团委换届直选工作,并组织人员到全镇的行政村和镇属各部门进行走访,深入了解和掌握团员情况。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掌握了全镇372名团员的分布、团员的参选意识等情况,为全面开展整个直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团员的参选率是直选工作成功与否的具体体现,为调动广大团员的参选积极性,我们在宣传发动上做了大量工作。召开丽水市乡镇团委换届直选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县委副书记叶沙平、团市委办公室主任朱丽军、团县委书记王正飞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在山口镇第十四届团代会上,各书记候选人分别发表了精彩的竞选演说。同时我们还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广播、黑板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直选工作,在社会上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直选氛围,为直选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共有16人报名参加竞选。三是严格规范程序,严格组织实施。在整个试点过程中,我们非注重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团章》和团内选举规则做好直选工作。在确定参选团员时,按照《乡镇团委换届直选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确保每一位有选举权的团员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候选人的资格审查时,无论是以组织联名推荐还是个人自荐方式产生的候选人,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均进行资格审查,在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中严格把关,竞选条件缺一不可。经镇团委换届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后,确定书记初步候选人3名,副书记初步候选人3名,委员初步候选人7名。对参选团员名单、初步候选人名单、正式候选人名单、正式选举日及选举结果均按时进行公告,并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团员的监督。对各行政村和镇属部门团支部换届选举及选举镇团代会代表、镇团代会正式候选人的选举工作和镇团委换届直接选举工作都严格按照选举办法进行。在安排直选当天工作的时候,根据山口镇各村比较分散的实际,采用设立中心投票站和流动票箱相结合的方式,分片进行投票。参加投票的团员有360名,参选率达96.8%。按照选举办法,程必强(312票)当选团委书记,陈桂梅(264票)、黄镇(261票)当选副书记,陈永明(287票)、周乐乐(259票)、陈君(254票)、蓝旭华(217票)当选团委委员。

四、直选的成效和体会

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和实践,直选工作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青田县各级党政领导和团市委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团委直选可以让广大团员青年有一个评判谁工作干得好、谁为青年着想的机会,同时把民主选举权交给了基层团员,让团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出理想的领头人。这既尊重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意志和意愿,也较好地体现了团内民主,在有助于激活团的基层组织的同时,也增强了团员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团委直选是由全体团员直接选举产生团干部,要想获得竞选成功,就必须不断联系青年、了解和尊重青年、为青年提供服务,这将对团干工作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使之更好地工作。通过直选产生的团干部能更好地得到大家的认可,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让农村基层团组织真正成为受到团员青年拥护的群众组织,也将使团干部有更多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团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团委直选拓宽了团干部的选人用人渠道,使一些青年公认、德才兼备、能带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团员进入团委班子,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团员青年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镇团委书记进口困难的问题;团委班子成员由全体团员直接投票产生,其自豪感倍增,当选后责任意识、从团意识和服务意识将显著增强。

团委换届直选工作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有重要三个因素。

首先,领导重视是直选成功的关键。在本次试点工作中,县委、团市委、山口镇党委和团县委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亲自参与试点工作安排。县委副书记叶沙平亲自担任县领导小组组长、山口镇党委书记担任镇领导小组组长。县委组织部还明确规定直选产生的团委书记享受乡镇副科级的政治经济待遇,在任期内表现突出,经考核特别优秀的,在今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中可择优录取。

乡镇团委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换届后县乡党委班子运行的基本特点

这次县乡党委换届的最大特点是领导体制发生变化,县委实行了“一正二副”的模式,乡镇大幅度精简领导职数,县乡均适当扩大了党政交叉任职。从调查情况看,县乡党委换届后,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各班子团结和谐,运转良好,一把手作用发挥充分,班子呈现出团结一心谋发展的新气象。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班子职数明显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换届后,县委设副书记2名,比换届前减少4名;乡镇严格控制领导职数。对一、二类乡镇党委班子配备7人,三、四类乡镇党委班子配备5人,考虑到零阳镇(属特大类乡镇)的工作需要党委班子配备了9人。全县31个党委班子职数总额183个,比上届减少了40个职数。同时,加大了交叉任职力度,全县有80多名县、乡政府(包括乡镇人大)领导干部进入党委班子。县乡通过精减职数、交叉任职,减少了分工重叠和工作层次,有效地整合了组织领导资源,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2、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活力明显增强。一是形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县委13名班子成员中,30岁至35岁的2名,36岁至40岁的3名,41岁至45岁的8名,平均年龄39.2岁,较换届前降低2.7岁。31个乡镇党委班子中都做到了以45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平均年龄35.4岁,较换届前降低3.5岁;30岁以下的干部有30名,较换届前增加11名,占全县乡镇党委班子总数的16.4%。二是注重选拔女干部。县委班子中有妇女干部2名,与换届前持平;乡镇党委班子中妇女干部有27名,较换届前增加6名,占全县乡镇党委班子总数的14.8%。三是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县委班子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名,大学本科学历的7名,大学专科学历的3名;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乡镇之间交流的干部155名,占班子成员总数的84.7%;新提拔干部27名,占14.8%,其中乡镇提拔24名,县直机关提拔3名。

3、县委班子分工细致清晰,职责明确具体。换届后,我们按照交叉任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的原则,对新一届党委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一名党委副书记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另一名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分管党务工作(不含纪检、组织),主管旅游工作,其他县委常委实行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同时,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特别是由于对县委常委的分工清晰,职权明确,使他们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层群众反映,换届后领导干部推诿扯皮少了,作风实了。

4、班子执政能力增强,积极性得到激发。在领导职数精减以后,以往因机构臃肿、分工重叠而导致的一些过度干预明显减少,基层和民间的自主创业精神得到了尊重,积极性得到了充分激发。换届以来,各乡镇党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一要务,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吃透村情社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共议发展思路和对策,形成了团结一心抓建设,共同谋划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浓浓氛围。尤其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12.1%,县本级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20.1%,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7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增长6.6%。

二、换届后县乡党委班子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县委实行“一正二副”的模式,乡镇大幅度精简领导职数,县乡均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选择。但是在实践中这种模式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乡镇领导班子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换届后,全县183名乡镇领导干部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第一学历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仅15名,占8.2%,真正熟悉法律法规、精通财政金融、经济管理的专业型领导人才,以及既懂党务又懂政务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型领导干部还很缺乏。

2、县委专职副书记的职责有待进一步定位。专职副书记协助书记分管党务工作(不含纪检、组织),主管旅游工作,这与班子其他成员的相关工作有重复或交叉的现象,影响了其他成员分工负责制的贯彻实施。

3、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分工不平衡。换届后,我县乡镇党委数职减少2至3个,部分委员要兼任几个职务,特别是三、四类乡镇中,纪委书记、组织委员、人大主席由一人兼任,工作量明显过重,而其他委员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少,挫伤部分干部的积极性。

4、部分党委委员和优秀年轻干部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由于乡镇党委副职减少,部分副镇长和党委委员感到今后提升无望,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在新班子年轻化后,加上职数的控制,使得基层部分优秀年轻干部感到今后升迁的空间变小,工作干劲减弱。

三、加强换届后县乡党委班子建设的建议

要有效地解决换届后县乡党委班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着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一是对新进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强化培训,除继续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外,重点加强市场经济、公共管理、现代科技、法律和计算机等技能知识的学习,加快干部的知识更新。二是借鉴省委引进9名博士后的做法,打破身份局限,不拘一格选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性、实用性人才,进入县乡班子。

2、对县委“一正二副”模式进行配套改革。作为一个地方党委组织的基本工作模式,要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使这一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譬如建立常委分工安排制度,避免以党委“一把手”的个人好恶来随意决定分工;建立党委委员(常委)、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相互间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出现权、责不对称现象,有效预防腐败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