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精选5篇)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第1篇

本文分析了科幻电影的特点并根据科幻电影的特点延伸到科幻电影中所出现的未来的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以往科幻电影中所构想的产品已经实现的例证进行分析,结合现实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智能生活的需求,论述了科幻电影中所勾勒出来的未来世界中的产品对现实设计的隐性的影响作用,进而分析了研究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产品对研究现实产品设计的影响作用以及可行性,提出了科幻电影为现实设计提供了想象力的来源和现实需求的支撑点,从而论证了科幻电影中构想的未来产品对现实产品设计影响的重要性。

现如今,科幻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对电影审美的青睐,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屡屡刷新了票房奇迹,不难发现,人们如此钟情于科幻电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现实中无法触及的事情的一种猎奇心理。由于科幻电影不同于魔幻题材、玄幻题材等其它想象类电影,科幻电影往往是基于一定的现实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也可能是基于某些假定的科学理论再加以文学加工创作,通过电影的手法呈现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电影种类。在科幻电影的所有题材中一般以描述未来人类生活的故事为主流题材,既然将电影的时间元素设定为未来,就必须要展现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的基本生活方式,电影的创作人员往往会根据某些已经实现了的科学技术通过想象力的融合创造为观影者描绘一副未来世界的景象。通过早些年的科幻电影中可以发现这种想象出来的未来世界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并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这就如同凡尔纳在写《海底两万里》时所 “设计”的那个在水下能航行的机器一样,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现在潜水艇对我们来说却司空见惯的军用产品了。站在当今的时代重新回顾一下上世纪90年代的科幻电影,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中出现的画面如今都已经实现了如平板电脑和个人PC的大量普及等,其实早在《2001:太空漫游》中这些产品就早已经“实现”了;《星球大战》中那些能在城市上空“飞行”的汽车如今也已经被研发出来了;生物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使人类通过基因的改变实现优生优育了,但其实早在15年前的电影《千钧一发》中,这项技术就已经被电影创作者大量的“应用”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幻电影不单纯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科幻电影也可能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言,观众通过科幻电影传递出的影像学符号,形成了一种思维想象,观众很容易相信未来的生活就如同电影中所描绘的一样,由于电影的观众中包括了形形的从事不同专业的人群,自然也包括科学家,产品研发人员,技术专家等,因此当这些人群作为电影观众的时候他们会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的形象,与此同时,科幻电影也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新的想法和灵感。

当科幻的电影的时间维度设定在未来的时候,那么未来产品就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场景基础,以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科幻电影《遗落战境》为例,电影中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2077年,因此电影中所搭建的环境就要用大量的未来产品来填充,而电影中所出现的未来产品的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被定义成为一种电影道具,这种电影道具的设计不同于真实的产品设计,根据电影情节的需要,这种电影道具往往要符合电影中某项特定的场景或实现某些特定的功能,在《遗落战境》中要想实现男主人公在废弃的地球上快速穿梭移动,并且能保护男主人公不受到辐射的伤害同时还要具备攻击和防御能力的飞行器就在电影中应运而生了。这种飞行器往往有着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见的一般的产品,这种飞行器的造型往往以航天器的造型为原型,因为航天器的设计通常代表着一个时代交通产品制造的最高水平。在关于未来的科幻电影中,这种交通类产品设计是最为典型的,电影创作者所设计出的未来产品都是基于想象力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电影创作者对未来的产品有一种美好的期待,这种期待是缘由对现实生活中的产品所无法达到的某种功能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渴望能有一种交通工具可以实现快速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会造成城市的拥堵,而这样的理想产品完全可以通过科幻电影表达出来,在科幻电影中,飞行器是再寻常不过的交通工具了,人们的出行都穿梭于城市的上空, 而所有科幻电影中所呈现出来的飞行器的造型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造型的装饰手法极具未来的元素集合,在产品造型中多使用一些大的直角转折,产品整体成流线型的造型,一般将产品的主色调设计成白色或金属色,再配以具有科技感的蓝色做辅助色。同时,产品的细节搭配蓝紫色或蓝绿色的光线,产品自动化程度极高,并且产品往往拥有大的可触摸式的屏幕,操作都是通过屏幕来完成的。这样的产品形象定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未来的具有科技感的概念产品,普通大众获知这样的感受大部分源于外界的灌输,而科幻电影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获知途径。因此,当产品设计者对现实产品进行设计的同时,也会考虑大众对于产品外观直观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不难看出,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产品不仅对大众的认知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和思路来源。

虽然现实的设计是以基于人类现实生活需要为基础的,并建立在现有技术所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整合创新,但是科幻电影却往往是基于想象力的创造,并通过想象力的构想产生对未来生活的愿景描绘的外化表现形式,可以说,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概念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生活高度现代化和高度自动化的渴求,这样的需求可以为现实设计提供设计构想的支撑点,无论从产品功能到产品外观的设计,设计师都可以从科幻电影中汲取灵感,通过合理想象力的整合,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设计师很容易获取新的思路。因此,科幻电影中所呈现出的未来概念产品很可能是人们在现实中对未来生活的写照。尤其是应用于科技产品或电子产品外观设计上面,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产品的出现对这类产品的外观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在选择科技产品的时候往往习惯性的选择符合自己以往审美认知习惯的产品,而科幻电影中所出现的未来产品向人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一些以理性的科技感元素构成的产品。对这类产品而言,外观简约就是最大的装饰,如同科幻电影一样,产品的造型基调往往以简约理性的外观设计为主,这样的造型与科幻电影中展现的未来产品一样,产品的外观以几何形造型为主,并不会配以太多的装饰元素,产品的色彩也同科幻电影中的概念产品一样,色彩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从这些产品的设计风格上不难发现科幻电影中未来产品的影子。因此,科幻电影中所出现的未来产品对人们的产品审美品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人们的审美品味提高以后意味着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更加关注产品的设计感,而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产品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对现实设计而言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因此,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产品对我们现实的设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技术资产现行会计体系

正文:

现代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生成和会计信息加工利用两个子系统构成,其目的在于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却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现行会计在反映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及潜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拟对现行会计体系对高科技企业的反映不足加以分析,以期建立适应高科技企业特点的现行会计体系。

笔者认为,建立适应高科技企业特点的现行会计体系可以从总体观念、会计信息生成系统和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等三方面进行。

一、高科技企业应建立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支持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我们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2].在信息经济社会进程中,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报告体系、职能、方法进行重构。高科技企业的经营思想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高科技企业更新会计管理观念,实施更具有全局性和竞争性的战略管理,建立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支持系统。

(一)树立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

高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树立一种面向未来的会计时空观。第一,要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构建一种紧跟时尚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便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即会计系统应该注意未来,因为未来才是变化的价值的根源。

(二)建立动态时点观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大,应充分认识并接受动态变化中的风险因素,深刻领会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客观事实,建立新的风险观念,从动态角度对会计环境及会计要素项目进行评判,建立与之相应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实施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会计系统,建立实时报告系统。

(三)树立积极的风险观念

面对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忽视或逃避都不是办法,我们应该通过积极的风险管理,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是收益的孪生物,风险与机会总是并存的,逃避风险就是逃避收益。

会计面对这个多变、易变的环境,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根本不可能的。如w.史蒂夫。阿尔伯切特先生所假设的那样,会计界应该承认这种现实,承认不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的最大风险,承认传统的会计方法下提供的会计数据有虚计的可能,承认风险与不确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而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①承认风险的必然与可能,采用积极的方法去认识、反映和控制风险,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风险反映系统,一个预警系统。②承认风险与收益并存,正视风险,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地创造收益。③深化对风险本质的认识,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记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项目中的内在风险,便会计信息与用户的需要密切相关,真正具有决策价值。

(四)树立资本为重心的观念

会计学的重心是什么?这是决定会计信息范围、结构、层次及特征,决定会计理论及方法体系构建的关键。在现行会计中资产作为财富的代表,使得财富的会计计量有了可靠的基础,但却由于人们习惯于将资产和财产等同,又极大地限制了它所代表的实际范围。高科技企业会计必须强调会计资产向资本转移,扩大会计资产的范围,将一切具有目前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尽可能纳入会计计量的范畴,从而使会计信息其有一般的经济意义及决策意义,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特别是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权力正在代替财富的权力,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会计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科技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高科技企业的会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必须包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会计观念的目的是要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它所要做的是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同时资产化为环境资产,即这种资产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维护生态效益。该会计观念要求把眼界由单一的会计主体扩大到会计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的核算之中,以便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而不能仅仅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进行项目决策,即从空间上要把会计主体放到其周围环境中考虑,使项目能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国家的长远社会效益,从时间上要防止透支未来,滥用自然资源。

(六)坚持创新的观念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是高科技企业的生命线!会计创新应包括结构体系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总体具有以下特征:

1.兼容性。资产计价以现值作为基本的计量基础,却不要求绝对的计价标准选择,即不要求在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计价基础之间作出唯一性选择,也不绝对地排斥历史成本计价。

2.发展性。既要有发展的眼光,强调未来,但却不赞同把全部重点放在未来,充分反映现在,适当地揭示未来,才是较为适当的会计时空观。

3.一体化。会计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肩负着重要的风险揭示责任。因此,会计系统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从微观与宏观共同的需要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实现会计系统的内外一体化、国际一体化。而对于传统会计中的各个分支,则可在网络化过程中通过会计理论、会计结构和方法的重构融为一体,以信息集成的形式体现不同的目的要求。

4.动态化。以动态的形式反映动态的发展变化,才是真正客观地反映世界变化的事实,真正与网络系统特点相适应,做到动态实时控制与现时的信息交流。

二、建立适应高科技企业特点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会计信息的生成系统是以货币的形式,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信息处理程序,采用一系列信息生成方法,反映经济过程及其结果,提供信息用户作出经济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是一个信息生成系统,在反映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及潜力方面应注意在以下方面:

(一)对支出予以正确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

1.正确处理研究开发费用。

高科技企业一般都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但现行会计制度将研究开发费用作费用化处理不适应高科技企业[4].因为这样处理的话,在现有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不仅研究成果无法在资产中得以反映,而且对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很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当前的业绩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很难从高科技企业的会计报表中了解到该公司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情况。不能深入地了解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

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根据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同时考虑重要性原则,分别对研究开发费用给予资本化和费用化。若某项研究其未来前景将取得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并由此为企业开发出一项新的产品;或该项研究能对原生产设备或生产流程进行重大的技术改进,从而大大降低能耗,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及性能。这些研究开发费用应当资本化,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定期予以确认,反之,则按期予以费用化进入各期损益。在以研究项目未来前景为依据的基础上,可以研究开发费用的数额大小为参考依据,若某项研究费用的数额很小,且后期不再有投入,可以将其费用化,反之,则应当将其资本化。

2.正确处理从外部获得技术时发生支出

外购技术所发生的支出,可资本化;并购中获得的一项研发中的技术而且该项技术对企业而言并不能转作其他用途,这该作如何处理,应在合理估定该项技术之后将其计入当期费用。

3.正确处理营销支出

对于以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投入巨额营销支出,同时提供许多免费或降价服务项目以争取客户。对这类企业而言,营销费用该作如何处理,笔者认为,应在成立初始年份资本化并在以后各收益期摊销。

(三)无形资产的处理

1.无形资产的计价

现行会计实务对可辨认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而且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只能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作为实际成本,开发费用不能资本化。这意味着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只能按少量申请费用确认。这种方法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和它们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收益。

对于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尽管无形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但无形资产所包括的各个项目其性质又有很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产生的途径不同,为企业创造收益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无形资产我们应当区别对待进行管理。以技术内涵而分,无形资产可分为技术型无形资产和非技术型无形资产两大类[5],我们将技术型无形资产称为技术资产,即技术资产是指无形资产中以技术为核心的资产,如专利权、电脑软件、技术诀窍、人才技术素质和能力、研究与开发支出、产品创新等。这些技术资产的质量及其数量对企业未来时期的收益水平以及发展潜力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且直接影响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竞争能力。

技术性无形资产具有高收益的特征,其价值远远大于研究开发的成本,因此,对其计价的方法一是应反映实际经济价值而非历史成本,二是在不改变目前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下,在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期间建立备查簿,记录所发生的支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研发支出的具体金额和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确定高科技企业的价值。

2.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的摊销方法是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这对高科技企业是欠妥的。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所以,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在其发挥经济效益的期间进行分摊,摊销方法应反映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采用有一定依存关系的摊销方法。合理地确定各会计期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根据无形资产所能提供的未来收益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这是高科技企业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另一个要求。

(四)存货的处理。

1.存货发出计价

高科技企业产品与原材料等存货项目的跌价趋势明显,存货发出宜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不宜采用后进先出法。

2.存货期末计价

高科技企业产品的更新速度快,高科技产品存在着进入市场初期由于供不应求而使存货可能升值,后期产品滞销存货可能贬值的特征,现行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原则对存货计价的方法不适应高科技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的存货期末计价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五)人力资产的处理

“科技以人为本”这句广告词指的是科技产品于人友善、操作简便。其实,人何尝不是科技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呢?高科技企业的实力往往体现在公司拥有的人力资产上,人力资产对高科技企业收益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却未纳入现行会计体系加以核算和管理。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人力资源定义为知识资本,对知识劳动既给予记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的报酬,又给予股权形式的报酬,使员工能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在具体核算上,可编制“知识资本汇总表”和“购股权动态表”,并使用货币与非货币两种尺度进行计量。货币计量采用收益模型和成本模型,非货币法采用对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综合评价。在会计科目上,设置“知识资本”帐户,分人力资本、购股权等进行明细核算。另外,考虑到人才的再生产过程包括人才生产、人才流通和人才消费,人才再生产客观上存在着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因此可以设置“人力资产??人才折旧”帐户,通过折旧的会计处理,使企业在丧失一项人力资源时,又能重新取得新的人力资源,将人力资源资产化。

(六)风险管理的处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以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高科技项目,由于自身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面临的风险巨大。这就决定了高科技企业必须进行风险规避,会计必须实行风险管理。例如,财务人员应配合相关技术人员收集资料,实施可行性研究,认真研究市场需求状况及企业未来开发方向,认真研究开发项目的未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巨大投入物有所值;财务管理者要有广泛的经历和体验;善于“跳出框框”思考,能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独特的见解;加大提取科技开发费用的比重,提高风险准备金的比例,更加普遍地采用谨慎性原则,普遍采用加速折旧法,根据历史经验或行业标准合理预计产品保修责任等。

(七)收入的确认

高科技企业根据产品开发协议,可能在产品与服务尚未全部提供之前获得客户的付款,如果此时确认收入,必将加大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为此何时确认以及怎样确认高科技企业的收入是一个现行会计尚未涉及的问题。

(八)信息披露的处理。

为了不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和决策。因此,高科技企业会计工作应着重提供多种属性的报告:既包括最低层的原始数据,也包括高浓缩的综合信息;既包括定量信息,也包括定性信息;既包括历史信息,也包括预测信息等。特别是在无形资产披露方面,一是鉴于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应将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各项资产之首;二是指出无形资产的披露原则应包括风险原则、保密性原则和易操作原则;三是建议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二、建立适应高科技企业特点的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

会计信息的加工利用系统是通过会计利用信息来实现参与经济管理的过程。会计利用综合信息,规划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济业绩。会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一般加工利用的主要体现,管理会计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的综合加工利用。作为会计信息加工利用系统,在反映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及潜力方面应注意在以下方面:

(一)研发预算和成本管理的处理

高科技企业特征之一是成长快。高科技企业往往是开始规模很小,管理上很不成熟,但凭借其研究成果可以迅速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上日臻成熟的大公司。因此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制造成本法,已不能合理表述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成本组成。以作业基础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将成为成本管理的主流,应进一步研究研发预算编制方法及流程、研发成本项目/产品的项目的成本构成、研发核算方法、基于财经管理的研发虚拟评价指标设立及考核方法、研发预算、核算及成本控制管理的相关问题。

(二)投资的处理

典型的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来说,产品中的物质性材料的成本占产品价格的比重已微不足道,决定这种产品价值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人的创造力和领先的技术。针对这种变化,投资分析的不应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应以知识的研究开发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即把科技开发费用和知识的未来收益作为分析重点,建立适合知识研究开发的投资分析模型;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公司表示公司员工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公司的大部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上。

(三)高科技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要由财政部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组成,它们均参照杜邦财务分析系统以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有不少缺陷:

收益指标容易纵、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盈利质量;杜邦分析体系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着重分析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高科技企业的出现,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要求更高,运用这一体系很难预先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要素应包括:

1、营业额每年增长率(至少15%);

2、税前销售利润率(即毛利率)(至少15%或更高);

3、股东权益报酬率(即净资产收益率)(至少15%或更多)。

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至少7%);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则是反映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反之越弱,越无竞争力。发达国家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一般占其销售额的3%,高技术企业则达5%以上,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达10%,有的甚至达20%以上,而我国过去10年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18%~0.3%.表明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相当弱小,需要迎头赶上。

5、每股研发费用

6、成长流量=每股收益+每股研发费用

7、成长流量比=股价/成长流量

一般上市公司是以本益比(即市盈率)来衡量其股价高低的,高科技企业则应按“成长流量比”来衡量其投资价值。

8、非财务的每百人中研发人员数

9、年专利申请数

10、研发成果转产率

11、新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

12、人力资源的构成

13、人力资本比例

14、无形资产的构成

(1)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

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50%-70%,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已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判断标准之一,也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2)技术型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技术型主要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人们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除了重视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外,更加重视技术型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

参考资料:

1、周子剑,《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之友》2004(5)

2、可。伊恩斯蒂,《高技术产业管理》(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

3、马克、王大亮,《高科技企业的市场研究》,《销售与市场》2004(6)

李新春,《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3(6)

-

[1]《会计学》,第三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大趋势》,奈斯比特,1982年

[3]创新一词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是熊彼特创新的主要内容。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第3篇

产品创意设计是一种针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它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找出客户所需要的创新点,合理运用各种创意方法,通过产品新创意来焕发新生命的活动过程。产品创意设计的发展以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交通工具为例:人们为了出行的便捷与舒适,先后设计出自行车、电动车、小汽车、火车、快速公交飞机,直至可以驰离地球的宇宙飞船。这些新型交通工具的创新设计,都是因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促使,将各种想象逐一实现,这正是创新设计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二、产品创意设计的关键是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快速发展,信息只是更替频繁,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往往取决于产品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创意设计已经今天的发展的必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的创新设计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新产品,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创意设计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的创意的灵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一种有条件的直觉印象,是和设计师自身的智力水平、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谐的外界环境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结合在一起的,它的表现过程为“准备—潜伏—顿悟—体现”,其中,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正是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产品不断的的创意生命力主要由以下原因组成。

(一)市场需求驱动的产品创意设计

产品创意设计的目的是随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当产品的功能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水平的需要,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多层面的需求,必需开发设计出能够提供更多规格、型号的产品来投放市场,要求更多更新的产品款式覆盖所有细节市场。新产品的创意设计上市,会改变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一些原有的产品,其功能仍然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是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消费者对功能之外的材质、结构、款式、色彩,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产品的创新,也需要从这些方面满足消费需求。

(二)竞争驱动的产品创意设计

当同类型产品有多家企业同时生产时,产品的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新设计和新工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各厂商应用于产品开发,消费者对同质化严重的商品会失去兴趣和选择,这也就要求商家将产品向更高优势推进,该手段的特点是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这是向人脑挖掘资源的最佳方法。

(三)技术驱动的产品创意设计

技术进步是产品创意设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技术开发的深入与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促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普及,产品的创意也因技术和工艺而得到实现,在完成功能之余,对几何形状、量产和美学潜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流行趋势驱动的产品创意设计

流行趋势指的是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流传普遍的、盛行一时的大众需求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流行趋势不仅具有群体性的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个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而且也具有个体性的特征,是一种以个人爱好的方式呈现的社会群体心理,消费者的流行好影响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反过来说,创新性的设计同时也能创造设计出流行的产品风格。

(五)文化传承驱动的产品创意设计

设计是文化传承的体现,同时体现着一些美学的基本法则。对视觉形式进行鉴赏和研究,提炼出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美学形式,都是一种对设计师美感应用的体验。如产品创意设计中,对称和均衡的应用,可以适当借鉴古希腊人对其总结的经验:两样物体组合,甲物大小是乙物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或者介科其间,配置起来就感觉相称合谐。这种匀称,则可以和中国绘画中的空白运用相结合,中国绘画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对意境的创造有着重要作用。这些文化传承都可以应用在产品创意的结构和色彩中。科技在快速发展,社会在进步,未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面向未来的产品设计必须是创新设计、超前设计。未来产品创新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未来生存方式的产品创意设计。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进行未来产品的创新设计,首先要研究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观察现在人的生活方式,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研究、分析改变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从这些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未来人的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产品需求信息,归纳出未来产品创新设计的新方向。

2、面向未来高新技术的产品创意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都对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必备的丰富的创造可能。虽然人们对传统材质的产品会有怀旧的感情,但是时代的发展谁也无法阻挡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变革。以苹果的ipad产品为例,它的诞生,横扫了以前比较笨重并续航能力差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并以及极简洁的界面、极简单的操作方法,带给上至老人下至儿童以全新的视觉触觉体验。苹果的产品没有说明书,因为任何文化背景的使用者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手指的触、划、击屏,来完成所有的操作。这种高度人性化、附加承载了更多情感体验的产品,虽然价格相较同类产品更高,但是仍然以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占据了绝对市场份额。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第4篇

1 当代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概括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全面振兴战略。如美国,在建立起完整的农业科教推广“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国家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进行全面支持,把开发高新技术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以保证世界领先地位;二是引进开发战略。如日本,以引进技术为主,在消化、吸收、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即达到短期内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三是重点发展战略。如发展中国家泰国等,其重点是开发发展适用技术,引进新技术和自助研究相结合,有选择、有重点地统筹安排,以适应多层次的产业需求。从当代农业的两大格局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及产业作用的分类分析,我国现在农业技术产业包括有两大类型的战略产业:一是先导性战略产业。以国家中长期现代化建设方向为发展目标,把产业结构高度化作为实施方针,通过引入现代高技术、新技术,以达到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分化,促进现代化农业产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先导性战略产业的主要作用在于把科学研究、扩大示范、开发市场、规模化生产紧密衔接起来,使农业科研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农业产业技术进步,从而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并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在中长期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先导和支撑作用,并达到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的目标;二是主导型战略产业。立足于近期国内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需要,高度重视现有农业技术、资源和管理优势,解决主要农产品结构型短缺和质量安全问,达到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和安全的发展目标。并依据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部分划分。在资源、技术和人才三种约束条件下,突出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重点,以“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指导原则,达到集中力量,集中优势,加快发展的目的。在农业建设中,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完成向现代农业基础产业迈进的目标。

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农业发展,完整地认识农业,必须确立大农业概念,这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解决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依靠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可大致分为常规生产技术和“高、精、尖”的新型农业技术。近年来,后者发展很快,对农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

2 未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21世纪初期未来的30年间,世界农业中主导技术群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研究这种变化,对于预测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正确的农业科技政策,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明确农业科技的投入重点和方向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为新的农业主导技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是决定农业诸多高技术的基本前提。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新农业产业革命的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对现代农业主导技术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面向未来,世界农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口过快增长,食物需求压力剧增,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更严重,资源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退化和沙漠化;水资源严重短缺,淡水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增加,气候异常,自然灾害愈发频繁,生物圈的功能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些问题都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为主才能解决。因此,未来的农业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决定该时期农业主导技术的重要因素[3]。首先,农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农业将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其次,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农业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将是世界各国发展农业的普遍战略。再次,农业科技产业将迅速发展,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层次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对象将由动植物产品转向微生物产品,由初级生物性产品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产品等方面的拓展,传统的工农业界限将越来越模糊,同时农业经济区域化、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未来,农业主导技术将呈现出群体的形式,将由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构成主导技术群。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在农业科学技术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标记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动植物基因图谱的建立以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现代生物技术能够定向地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动植物品种改良的周期将较快缩短,新品种培育的效率将迅速得到提高,对动植物整体单一层次的改良将发展到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等多层次的改良,因而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国际上生物技术在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等方面不断地取得新进展。我国已经在与农业有关的生物技术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航天育种,生物种子工程;现代生物技术将在动植物新品种塑造、作物远缘杂交优势利用、快速无性繁殖、高科技核辐射育种、太空试管育苗等技术领域进一步发挥其优点。突变率高,可以有效地选优去劣,突变稳定快速,能缩短育种时间,操作简便成本低。激光治虫除草,激光促长、改性等农用生物技术不断获得新成果。高科技人工种子、种苗制造生产发展迅速,生物固氮菌、生物反应器、克隆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胚胎分割,动植物病害基因工程诊断,单克隆抗体病害防治,生物农药等技术都在农业科学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产生着高产、优质、抗逆的各种动物新品种以及各种抗病虫、抗病毒、抗菌、抗化学制剂、抗旱、抗盐碱、抗寒、抗高温的高品质作物品种。科学家们推测,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增产措施生产的粮食将占世界生产量的5/6。农业工程技术将使农业得到全新的武装。由于材料科学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工程技术、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综合运用,使21世纪的工程技术将引导农业科技进入综合集成的新时期,使农业科技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2.1 农业设施技术迅速发展

传统农业受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制约。通过借助于农业工程建设设施,自然的障碍得以克服。人工创造的技术高度密集的工厂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体系,能够使农业减少甚至摆脱对于自然条件和人类劳动的依赖。许多过去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高寒地带或者不毛之地能够变成良好的农业生产基地。许多过去只能在大田一年一季种植的植物,现在可以一年四季在植物工厂中生产。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大量由电脑来控制的植物工厂。在21世纪,智能化的设施农业将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并且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扩展。

2.2 农业机械的发展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21世纪,新型的农业机械技术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各国之间差异很大,但其发展将出现—些共同趋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高度智能化的农用机器人的数量将迅速增加,农业领域的各种行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农机具品种的系统配套将更加完善。以节水、灌溉施肥、灌溉施药为目的的滴灌、浸润灌溉等智能化、自动化喷灌机械将得到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向功率大型化、运作高速化、作业联合化、操作自动化方向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成为农业主导技术之一。在21世纪,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将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

2.2.1 加速传统农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农业管理自动化

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环境与控制、动植物生产、改进动物育种、农业机械、防灾减灾、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使经验性和分散性的农业技术趋于定量化、规范化和集约化,从而改变农业科技和生产管理的经验性强、科学性与精确性不够的缺陷。例如当前正在兴起的“精密农业”就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从多种来源获取数据以支持作物生产决策的管理策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资源利用,增加利润,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使农产品市场的运作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的高科技产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科学的交叉和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当前机械工程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兴的电子技术已经被初步运用到机械产品的各种性能中,并实现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初步结合,该阶段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当时间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已经逐渐被各国家人民广泛接受;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朝着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光学、通信技术已经进入到机电一体化,在成功实现细微加工技术的基础上,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与发展趋势一并被列入业内研究的重点。

而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开始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相比较欧美、日本等国家,机电一体化这一颇具交叉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和在各领域的技术应用,仍存在相当的差距,要想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并赋予这一新型学科新的内容,还需在对该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大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应用在数控机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工业机器人等方面。它在应用技术方面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大的方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的核心技术包括:

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局面紧张,而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中,规模和经济基础是决定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制造业已经打破了单纯依靠人力生产的技能传统,取而代之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敏捷制造、柔性制造、并行工程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制造系统占据了信息竞争主导地位,起到了促进生产模式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2.2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将人、生产经营、生产管理和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的全方面有效连接的一种控制系统。从原料进入生产企业,到原料的加工生产和成品的发货等全方面加以监控的新技术应用。

2.3在饮料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种应用发展最快的新技术,在饮料食品行业的包装机械开发、设计和制造等方面也被广泛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生产能力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奠定了基础。

此外,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还包括在现场总线技术方面和交流传动技术方面的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其实就是将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替换成现场总线技术的一种方法,在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双向的信息传送。而交流传动技术则是将矢量控制技术进行实用化应用的代表,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未来,还将取代直流传动技术。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趋势

当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在多年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兴产业,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这也决定了当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将给所有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使得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单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好的被整合,对开发研制新产品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都将有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为了更好的避免利益冲突,还应该相应的制定相关必要的国际或国内生产标准。相关标准的制定,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一的企业和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来说,都会有利无害。

3.2智能化

在21世纪智能化已然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时期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中备受关注,其中最为典型的技术应用代表当属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尽管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机器人不可能达到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其智能化的拟人应用是完全有可能,并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也有必要的,如何在理论控制的基础上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应用的一个重点。

3.3微型化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开始朝着微型及其和微观领域发展,国外更是兴起了一种较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这种体积小、耗能少、而且运动灵活的这款新产品逐渐朝着微米、纳米级发展,并彰显其在生物医疗、军事和信息等方面应用的巨大优势,势必成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技术的突破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3.4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开始出现了网络技术,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及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全球化竞争趋势,使得各企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这也就预示着,一旦研制出质量可靠、功能独特的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畅销度将快速覆盖全球。特别是在网络日益普及并形成了计算机技能家电系统的今天,家电已经和家庭网络密切相连,这也就预示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只有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在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中满足人们的便利需求和使用快乐。

3.5绿色化

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提高舒适生活和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系列问题。因此,回归自然、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概念也开始成为社会需求的主流和时展的趋势。这就要求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全过程中,都应以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伤和提高产品利用率为前提,不污染、能回收利用的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设计理念,其未来的发展前途将极其远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