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精选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第1篇

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核心,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和主宰。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归纳起来有四个强调和四个忽视:强调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和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却忽视教与学必要的创造性。而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却强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显然,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有悖于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设计初衷和运行要求。新的课程模式之下必须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改变其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现在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利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这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未来教师的描述,今天我们恰好可以借用这段话来对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教师的角色进行解读和重塑。

(1)设计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沙盘模拟涉及HRM的诸多内容,如岗位分析、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涵盖了HRM的完整流程。各个模块均以沙盘予以直观展示,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其中,模拟和体验复杂而抽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教师应该首先是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拟情境,设计相关的任务内容、模拟要求、评价标准等。依据学生数量和任务要求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并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和对抗活动。教师可以根据HRM课程结构设计一个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作为沙盘模拟流程,若时间有限也可以按照各个核心专业课程的模拟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模块进行模拟实验。不同的模块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人物和模拟游戏。教师在构造沙盘模拟流程和设计模块具体内容时,需要结合每个学校HRM专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培养方案、课时安排、班组规模、场地条件、前期课程、教学进度,以及不同课程和模块的衔接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使得HRM沙盘模拟实验活动能够在现有条件之下有序开展,课程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求,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用。

(2)主持与引导HRM

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由学生充当主角,教师则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担任着主持人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在学生正式参与活动之前,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程序和规则,沙盘模拟实验过程中所需的道具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回顾沙盘模拟实验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其次,帮助学生了解沙盘模拟实验的原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模拟演练当中,帮助其迅速进入实战角色;第三,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营造浓厚的现场实战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真正体验到管理的风险与责任;第四,适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在模拟实验中的创造力。HRM沙盘模拟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真正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是学生,教师应该避免出现"越位"。在模拟阶段,一方面保证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控制学习的进程,除此之外,尽可能地淡化自己的角色。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不能诱导或干预学生的分析和判断,在模拟实验正式结束之前不要妄加评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立刻指明方向,而是引导他去辨别方向:引导还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停滞不前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其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前进。

(3)监督与仲裁

沙盘实验属于情境模拟教学,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只是在实验室内临时创造一种仿真环境,人为地设定一些规则和标准,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无法完全与现实经营完全一致。经营情境仿真度较低、规则设计较为粗陋、缺乏真实场景下隐性规则限制、未能兼顾真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加之学生对于规则和标准的理解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模拟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违规操作或者不正当经营的现象。由于各个小组处于对抗状态,相互之间总是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在模拟阶段各个小组独立经营,教师不参与、不干预。但是要对各个小组的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监督,对于明显的违规操作予以制止,对于富有争议的行为依据规则进行仲裁,对于小组之间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冲突进行及时的调解和处理,维持紧张而有序的课堂气氛。

(4)诊断和完善

模拟阶段总会出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情况和失误,学生也会在课堂内外反馈许多问题,例如游戏规则不够完善,模拟过程存在漏洞,模拟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时间进度难以掌控,课堂秩序较为混乱,等等。对于HRM沙盘模拟实验过程中反馈出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和纠正,深入分析原因,积极探索改进策略,并将其应用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诊断时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毕竟学生才是沙盘模拟实验的真正参与者和体验者,必要时可向校内外同行专家寻求咨询和帮助。诊断和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改进,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起步较晚,目前只是在部分高校和企业的教学或培训活动进行初步的探索,尚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或模式可以借鉴。加之各个高校对于自身HRM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设计和定位存在差异,高校之间横向的对比和模仿也没有太大的价值,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教学即是在不断地摸索和试误中积累经验的缓慢过程,尤其是对于准备开设或刚刚开设这一课程的高校来说,持续不断的诊断、修正和完善是必经的阶段,也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

(5)评论和总结

每一阶段的模拟实验结束之后,针对模拟实验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在模拟阶段的各种表现进行点评。除教师评价之外,建议由学生参与评价,以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自身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论。尤其是在模拟对抗当中获胜和落后的小组,更要注重自身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创造性、多样性思维为前提,遵循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的原则,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及成果,同时也要帮助其纠正在一些具体环节中的认识误区和不当行为。与此同时,HRM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中,教师的评论和总结也包括课程考核和计算成绩。虽然,HRM沙盘模拟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于传统课程,但其绝非仅仅是一场单纯的游戏,作为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同样需要以一定的标准计算每位学生的课程成绩。所以,除了口头或书面的评论和总结,任课教师还需要给出定量化的评价结果,对学生及其团队的沙盘模拟表现或对抗性演练结果进行考核并计入课程成绩,这样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模拟演练的重视。

二高校HRM沙盘模拟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第2篇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超级秘书网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扬的草原牧歌之中,将会给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艺术修养带来终身益处。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适合采用此方法。

4.戏曲的教学策略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极高。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我们让幼儿通过感受名家名段,体验多种戏曲的风格和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诗韵交融法。将唐诗与戏剧曲调相结合,让幼儿体验唐诗美的同时,感受戏曲旋律的美,使诗与曲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这种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诗风配不同的曲调。如抒情诗可配黄梅戏曲调,言志的诗可配京剧或豫剧的曲调。

(2)角色体验法。通过欣赏体验不同角色的外形、声音、动作,让幼儿体验京剧中生、旦、花脸等行当的特点,如旦角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学策略

时尚这一词正在逐渐被现代人士认可,我们改编吸纳了一些流行歌曲,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爱住我家》、《波斯猫》,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音画时尚法,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让幼儿通过欣赏MTV、FLASH、MP3等形式学习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成为“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在教师的“唤醒”和“激励”下,使幼儿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让幼儿在关注中学习,在尊重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艺术.

[2]曹冰洁.试论音乐教育新理念.

[3]曹冰洁.音乐教育与幼儿的发展.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第3篇

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

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

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

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条平行线,永远分开,没有交点。而我们的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各种爱好和兴趣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我们传统的性别期待限制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个人广泛丰富的经验的获得。比如上面提到的区角游戏,男孩认为服务员应当是女孩当的,他们就不能获得当服务员角色的经验体验,而女孩也就很少有机会体验当厨师的滋味了。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幼儿园从课本教材、童话故事、幼儿读物、游戏材料等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刻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性别文化。同时,我们的保教人员也在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隐性地向幼儿传递着她们守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对现代社会下的幼儿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怎样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性别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幼儿提供宽容的发展空间

在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时,我们并不否定男女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生理上。然而,将男女性别角色固定化和定型化却是不合理的。不应该抱定成见认为他或她应当怎么样,而应转变观念,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充分挖掘他们各自的特长,给男女幼儿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丰富多彩的经验体验。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划定在各自狭窄的发展空间中。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保教人员更应该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鼓励男孩子细心,动静结合;鼓励女孩子勇敢坚强,多做探索。鼓励孩子们都能尽量多的做不同的尝试,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增进对人、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这样,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让个体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

二、慎选幼儿教材和幼儿读物

教材从来都被社会看作为权威的正面的文化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当然,“不仅是教材,还有其他性别文化来源,如父母教导,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同龄群体等都影响着儿童对性别的认知”。①但在幼儿园,相对幼儿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和幼儿翻阅的读物,应该是幼儿在幼儿园性别认知的最主要来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课题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现行的教材中,表现出来的男性和女性的优缺点,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如男性优点多表现为聪明能干,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独立性强等;女性多表现为勤劳,温顺,心地善良,听话等;男性缺点多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调皮,霸道,贪玩,马虎,吵闹,玩危险游戏等,女性缺点多表现为贪心,凶狠,爱哭,软弱,需要保护等,性别沟壑开始出现。“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对一些考验,克服一些困难。但对女孩常常是家务劳动的考验,对男孩则是要闯世界,要拯救别人。童话中与孩子相伴的永远是母亲(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执着的男性拯救的永远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们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师释文化”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而非某一性别职业单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

三、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等观念沁入幼儿的心里了。而笔者在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超级秘书网

另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开始提及的关于“餐馆”的区角游戏,若“服务员”的标志不是这么性别化,不是做成戴在头上的鲜艳的花头巾,而是做成比较中性的挂在胸前的标志牌或其他什么的,发生在这个游戏中的情景会减少。至少,它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强化。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投放幼儿游戏材料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加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分化和性别角色刻板化。

四、加强家园联合,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

勿庸置疑,家庭中的性别教育对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许更甚于幼儿园的性别教育。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性别教育,我们就必须使家园联合,实施共同一致的幼儿性别教育。在转变幼儿园工作者的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尽量使家长也能转变旧的性别观念,明白幼儿在早期受到良好健康宽松的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家庭里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从观念到实际行动上都能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建立和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尝试不同性别角色的机会,使幼儿性别认知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势发展。如果家庭性别教育和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不一致就很难使幼儿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性别认知,甚至会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当然,要真正作好家园一致的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使家长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相对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就更是如此。其次,从观念转变到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现代的大量传媒如电视,家庭亲子读物等等无一不在向着家长渗透和强化着社会的传统性别观念。

事实上,在不经意中,我们的男孩女孩就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化。当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在家里做家务窝囊,没有当老板,挣不着钱,不伟大时,传统性别观念已渗入了刚刚开始人生的五、六岁的孩子的脑子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担忧。幼儿需要新的性别教育,为此做出研究和探索已是刻不容缓。对于传统的性别文化,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小江等.文化、教育与性别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本土经验与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牢牢的束缚和限制着人的发展,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在幼儿园进行合理的、适宜的幼儿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

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

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

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

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

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条平行线,永远分开,没有交点。而我们的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各种爱好和兴趣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我们传统的性别期待限制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个人广泛丰富的经验的获得。比如上面提到的区角游戏,男孩认为服务员应当是女孩当的,他们就不能获得当服务员角色的经验体验,而女孩也就很少有机会体验当厨师的滋味了。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幼儿园从课本教材、童话故事、幼儿读物、游戏材料等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刻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性别文化。同时,我们的保教人员也在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隐性地向幼儿传递着她们守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对现代社会下的幼儿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怎样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性别教育呢?

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幼儿提供宽容的发展空间。

在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时,我们并不否定男女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生理上。然而,将男女性别角色固定化和定型化却是不合理的。不应该抱定成见认为他或她应当怎么样,而应转变观念,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充分挖掘他们各自的特长,给男女幼儿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丰富多彩的经验体验。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划定在各自狭窄的发展空间中。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保教人员更应该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鼓励男孩子细心,动静结合;鼓励女孩子勇敢坚强,多做探索。鼓励孩子们都能尽量多的做不同的尝试,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增进对人、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这样,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让个体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

二、慎选幼儿教材和幼儿读物。

教材从来都被社会看作为权威的正面的文化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当然,“不仅是教材,还有其他性别文化来源,如父母教导,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同龄群体等都影响着儿童对性别的认知”。①但在幼儿园,相对幼儿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和幼儿翻阅的读物,应该是幼儿在幼儿园性别认知的最主要来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课题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现行的教材中,表现出来的男性和女性的优缺点,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如男性优点多表现为聪明能干,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独立性强等;女性多表现为勤劳,温顺,心地善良,听话等;男性缺点多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调皮,霸道,贪玩,马虎,吵闹,玩危险游戏等,女性缺点多表现为贪心,凶狠,爱哭,软弱,需要保护等,性别沟壑开始出现。“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对一些考验,克服一些困难。但对女孩常常是家务劳动的考验,对男孩则是要闯世界,要拯救别人。童话中与孩子相伴的永远是母亲(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执着的男性拯救的永远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们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师释文化”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而非某一性别职业单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三、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

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等观念沁入幼儿的心里了。而笔者在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

另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开始提及的关于“餐馆”的区角游戏,若“服务员”的标志不是这么性别化,不是做成戴在头上的鲜艳的花头巾,而是做成比较中性的挂在胸前的标志牌或其他什么的,发生在这个游戏中的情景会减少。至少,它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强化。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投放幼儿游戏材料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加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分化和性别角色刻板化。

四、加强家园联合,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

勿庸置疑,家庭中的性别教育对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许更甚于幼儿园的性别教育。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性别教育,我们就必须使家园联合,实施共同一致的幼儿性别教育。在转变幼儿园工作者的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尽量使家长也能转变旧的性别观念,明白幼儿在早期受到良好健康宽松的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家庭里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从观念到实际行动上都能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建立和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尝试不同性别角色的机会,使幼儿性别认知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势发展。如果家庭性别教育和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不一致就很难使幼儿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性别认知,甚至会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当然,要真正作好家园一致的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使家长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相对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就更是如此。其次,从观念转变到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现代的大量传媒如电视,家庭亲子读物等等无一不在向着家长渗透和强化着社会的传统性别观念。

事实上,在不经意中,我们的男孩女孩就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化。当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在家里做家务窝囊,没有当老板,挣不着钱,不伟大时,传统性别观念已渗入了刚刚开始人生的五、六岁的孩子的脑子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担忧。幼儿需要新的性别教育,为此做出研究和探索已是刻不容缓。对于传统的性别文化,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挑战。

①赵萍《教材中的性别文化透析》,www.china-,2001/07/19。

②卜卫《女孩读一读,男孩想一想》,www.china-,2001/07/19。

参考文献:

[1]李小江等.文化、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与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角色游戏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法;策略探究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存在很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说,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知识点,而对于知识点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较低。在这种被动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并不是对等的,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师以及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着较低的兴趣。而新课程理念主要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大方向具有一致性,学生在课程中占主体地位。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的交流以及教学整体的活动应该更加的民主化,让学生充分受到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对于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状况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挖掘、理解和实施,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上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兴趣。同时,趣味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也有正面影响。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首先,趣味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建立,不过在此之前必须让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这种方式与传统的固定式教学方式不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的内容把握相对比较深入,但是内容展现的形式比较单一和固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整个英语课堂的内容不感兴趣。总体来说,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决定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构建快乐课堂,而这种快乐能够感染学生,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比如说,游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趣味式教学方式,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游戏吸引,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其次,趣味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趣味教学法可以将丰富而快乐的因素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而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中,能够提高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这种教学活动新鲜感比较强,因此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变得容易起来,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规定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英语学习中,英语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不少,因此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整个课程没有游戏的环节,多数教师会按照教学任务死板地完成授课。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不足,因此导致了整体课堂的学习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加强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丰富,以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融入是英语学习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基本形式

首先,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以图片为基础的趣味教学法,往往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能力。以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学习了各种颜色。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制作不同颜色的卡片,在每个卡片上标上对应颜色的单词。而这些图片往往以卡片的形式发放给学生,比如说红色用red表示,白色用white表示,黑色用black表示,绿色用green表示,蓝色用blue表示。当然,除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发放不同颜色的卡片,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图片以PPT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记忆。通过这种以图片为基础的趣味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颜色的认识,还能够将这些颜色与对应的英语单词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整体的记忆框架,丰富的颜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喜欢记单词的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率地记单词。综上所述,图片式的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效果,最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其次,以情境创设为基础的趣味教学方法。所谓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创设相关的情境。而这些情境主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从而融入情境中,并且实现对英语知识点的掌握。一般来说,情境教学过程往往需要很多学生共同参与,因此在总体上提高了班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各种亲属的称呼。姐妹可以用sister表示,兄弟可以用brother表示,爸爸可以用father表示,妈妈可以用mother表示,奶奶可以用grandma表示,爷爷可以用grandpa表示。而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而在角色交流过程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亲属称呼的使用能力。第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的方式进行趣味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采用激励的方式也是趣味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激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精神激励。比如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言语层面的表扬,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激励。通过这种激励的措施,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更加感兴趣,同时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害怕困难,长此以往,导致其对于英语课堂的学习不感兴趣,或对于教师以及课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畏惧。面对这种课堂状况,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激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想采用激励的教学方式,必须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真正落实激励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兴趣引导。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在趣味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所谓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备课,同时要准备趣味教学的一些基本素材。以陕旅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主要讲述了不同的职业,比如说护士用nurse表示,工人用worker表示,警察用police表示,厨师用cook表示,司机用driver表示。如果教师对于这个单元采用图片的教学方式,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PPT上放置一些职业的基本图片,比如说身穿一身白衣的护士。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卡片,将不同的职业,以及他们的着装特点呈现在卡片上。而通过对于图片的观察,学生能够将这些英语单词与他们的职业相联系,提高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基本的素材必须要准备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真正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兴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在学习不同职业称呼的过程中让他们联想父母的职业,加强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和运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活动,丰富游戏的种类,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说,学生在刚接触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26个英语字母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字母的认识和记忆。一般来说,竞赛类的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游戏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比如说,在对26个字母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两位同学进行比赛。教师任意说出一个字母,比如说G,看哪个学生能够快速说出G这个字母的前一个字母和后一个字母分别为什么?如果学生对于字母的掌握能力较强,则能够快速说出来目标字母前后的字母是什么。当然,除了这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游戏方式。比如说,在限制一分钟的时间内,教师随机抽取英语单词,哪个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读出即为获胜。而在竞赛活动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而对于表现中等的学生,教师也要采取鼓励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对趣味课堂教学进行定期的反思和总结。在实际的课堂中,众多学生在一起学习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馈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兴趣,最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对于趣味课堂的反思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趣味课堂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是否有所帮助?通过一段时间的趣味教学,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所提升,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就是打开学生学习英语大门的钥匙,基础没有建立,往后的英语学习就很难深入,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反思和总结。其次,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改变。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在课下的时候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当前的英语课堂是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思教学进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对于教师来说,趣味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趣味教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进度变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课程标准,把握科学教学进展,保证在学期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以上内容的反思和总结,能够有助于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而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使得趣味性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本文对当前的英语趣味教学方法,以及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指出趣味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趣味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可以按照这些形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引导和教学。最后,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三个策略,以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加强课前的准备工作,丰富游戏种类,最后对于整个课堂进行反思,使得课堂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段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法策略[J].文渊(高中版),2023(4):731.

[2]黄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趣味教学法的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3(4):63.

[3]张彩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23(11).

[4]喻劲梅.新课标下的英语语法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3(Z1):8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