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保险知识心得(精选5篇)
学习保险知识心得范文第1篇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培养从事经纪中介工作的业务能力。了解并熟悉保险人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学会进行工作。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经纪中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3、虚心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实习中拜广大工作人员为师,虚心学习他们的好品质、好作风和好的工作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经济工作者。
4、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5、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二、实习内容
参加了平安寿险湛江中心支公司的“锦绣人生”事业说明会和为期两天的新人培训后,公司安排我们到其中的一个部门——区域拓展部实地演练。
区域拓展又称区域收展,是寿险的区域化行销模式,源于家庭服务的理念,由公司派区域服务专员在固定区域内为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就像一个流动的门店一样,将客户与公司的关系透过一个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域服务工作是保险和综合服务金融工作。
根据《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展业服务体系管理办法》的规定,分支机构区域拓展部下设展业区部、展业处、展业课、展业区四级展业服务单位。平安寿险湛江中心支公司区域拓展部设1个展业处、2个展业课和14个展业区。其中有17个团队管理者,分别是1个展业处经理、2个展业课长和14个展业区主任。该部门共有117个区域服务专员(通称“收展员”),所有的区域服务专员都通过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都是平安寿险的保险人。
到区域拓展部后,很荣幸,我被安排到的师傅是王小华经理。在王小华经理的指导下,我遵守纪律,虚心学习,积极工作:
1、参加部门的早会(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30开始),吸收新知。早会一般是总结工作,分享经验,开展专题讲课,通知等。我认真做笔记,从中吸收到了新的知识,间接获得了工作经验。
2、虚心请教王小华经理、朱红梅主任、梁赤宇师兄等,了解平安的寿险产品,熟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了解到的平安寿险产品有“平安爱心无限世纪天使”“平安钟爱一生”“平安财富一生”“平安智富人生”等。熟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是接触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其工作流程有五个步骤:寻找客户、约访、销售面谈、成交和售后服务。这五个步骤构成一个销售循环。其中售后服务包括收费、保全、理赔、递送生日卡或客户服务报等。如果区域服务专员提供了令客户满意的售后服务,就会产生转介绍,这样又会获取新的销售机会,新的销售循环又开始了。工作方法有很多,如怎样与客户打交道,这包括怎样去拜访客户,怎样跟客户讲保险,怎样为客户做保险计划,等等。
3、作为王小华经理的助理,协助她做一些内勤工作。如设计、制作部门会议室的大型板报——《“收获金秋”收展员业务竞赛成绩表》,设计、张贴部门用于激励员工的“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我要去清远”“我要去西安”三条横幅等。同时,学习王小华经理如何管理团队。
4、在王小华经理的安排下,作为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回访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了电话调查。首先随机抽取两个展业课的部分收展员的《区域活动日志》(里面有收展员每天拜访了的客户名单和联系方式),然后根据日志里面的客户名单,打电话给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调查客户认不认识公司的某某收展员,收展员对客户做了哪些服务,客户对收展员的服务满不满意,客户觉得收展员的服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三、实习结果
在平安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王小华经理的指导,以及我的努力之下,我在平安的实习获得了圆满成功。
1、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是吸收了平安的优秀文化。每一次早会都唱公司司歌《平安颂》,并高声朗诵公司训导、服务宗旨、工作信条等,我觉得我已经融入到了平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二是进一步认识到保险不仅是一种风险管理办法,也是一种理财工具;保险人是在帮助别人,同时成就了自己。三是懂得了要迈向成功没有捷径,除了要有乐观的心态和毅力之外,更要拥有丰富的知识(Knowledge)、执着的态度(Attitude)、熟练的技巧(Skill)和良好的习惯(Habit)这四个专业条件,拥有这些特质可以让我们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四是增强了从事保险人等经纪中介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在学校学习了《保险学》《保险法》等理论知识,实习中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很好地熟悉了“平安爱心无限世纪天使”“平安钟爱一生”“平安财富一生”“平安智富人生”等平安的寿险产品,能向客户讲解这些产品,并能向客户解释《平安财富一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合同条款》《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B,XX)合同条款》等。
3、培养了从事保险人工作的业务能力。实习中通过虚心学习,了解并熟悉了保险人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初步具备了保险人的工作能力。
4、提高了综合素质。(1)向部门优秀员工请教,掌握了一些好的工作方法。(2)协助王小华经理做了一些内勤工作,不仅出色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并获得好评,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获得了一些管理团队的方法。(3)作为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回访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了电话调查,提高了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
5、为以后就业做了模拟和演练。实习中,找到了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如经验不足、对事情的处理不够果断等。我将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四、实习体会
实习的日子里,在平安优秀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我接受了锻炼,获得了提高。对于这次毕业实习,我的体会有很多,其中最深刻的有三点:
1、做保险人首先是做人。我们同客户打交道,首先要诚信,要善于与人沟通,这样客户才会信任我们。只有“人”做好了,保险才能做好。
2、做保险人是做一项事业。区域服务专员是传播保障福音的幸福天使,为广大群众防范人生风险,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平安。“帮助别人、成就自己”,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同时,做保险人是做一项不需要自己投入本钱的生意。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保险事业怀抱着无比的信心。只有事业心强的人,才能做好保险。
学习保险知识心得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好《社会保险法》,部里决定举办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并且下发通知进行部署。月4日,又召开了竞赛活动启动会,做出了进一步的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全省视频会,传达部视频会议精神,对我省组织参加全国知识竞赛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组织参加知识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
去年月日,《社会保险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将于今年月1日施行。《社会保险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庄严政治承诺的法律保证。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是今年社会保险领域工作的一件大事。按照部里的总体安排,在前期广泛开展法律学习的基础上,从月份开始由部社保中心组织启动全国性的知识竞赛活动。省厅目前已经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对我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和组织参加全国知识竞赛做出了具体部署。
组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参加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对于增强全民社会保险意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促进我省各级经办机构依法履行职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组织参加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推动学习社会保险法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社会保险法》颁布以来,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动员本系统工作人员认真研读法条,广泛阅读法律释义等培训教材,开展法律学习活动,省厅在3月初组织了社会保险法学习辅导和专题讲座,各地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现在组织参加全国知识竞赛活动,既是对前期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进一步推动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加深学习和理解法律的过程,使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第二,组织参加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增强依法经办的意识,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有法可依,而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组织参加知识竞赛活动,以竞赛促进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以竞赛促进提高业务水平,对于推动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全省经办人员的法律意识、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法制化进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组织参加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增进全社会对社会保险的了解,营造良好的法律实施环境。知识竞赛活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载体,易于参与。通过组织参加全国知识竞赛活动,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的同时,带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等基层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定点医院、药店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各类用人单位及广大参保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赛,将有利于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社会保险,了解社会保险,支持社会保险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我省推动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参赛活动各项工作
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已于月正式启动,为确保我省参加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我就部里的竞赛要求和我省组织参赛相关工作安排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竞赛方式。部里举办本次知识竞赛活动采取非现场的方式,通过网上答题和用答题纸书面答题两种方式进行。月4日出版的《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以及第期《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和《中国医疗保险》杂志都同时刊登竞赛试题和答题卡。各市可以从以上这些载体上获取竞赛试题和答题卡。此外,我们将按照下达各地的参赛人数计划,向各市邮寄试题及答题卡。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中国社会保障杂志官方网站、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官方网站、中国社会保障网、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和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网站也已开通在线答题网页,各市可以组织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以上网站直接参加答题竞赛活动。对于邮寄到各市的纸质答卷和其它采取纸质答题的,各市要按时间要求将纸质答卷报省厅。
(二)关于参赛对象。全国竞赛组委会对参赛对象的要求是各级经办机构全体在岗人员均应参加,同时发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定点服务机构等社会各界及广大参保人员参赛。每省应保证参赛人数不低于本省县以上经办机构实际在岗工作人员总数的2倍。为了保证我省参赛人数符合要求,同时借助竞赛活动扩大宣传,我们要求各级经办机构在岗人员必须参加,同时鼓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都积极参加;各市还要广泛发动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各定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积极参加知识竞赛,保证每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定点服务机构和规模企业都有一批人参赛。同时,还应通过在当地报纸刊登试题,积极发动社会群众参加比赛。各市要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相关单位和系统外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确保每市实际参赛人数不低于本市、包括所辖县(市、区)经办机构实际在岗工作人员总数的2倍。
(三)关于参赛组织。我省参加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由省厅参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按照归口负责的原则,由省级经办机构分别负责组织指导地市开展。具体是省社保局负责组织指导各市、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征缴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参赛;省医保中心负责组织指导各市、县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参赛;省农保中心负责组织指导各市、县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参赛。各市可结合实际,成立统一的参赛活动工作小组或分险种成立参赛活动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市的参赛活动。各市参赛活动情况按归口原则报省级经办机构,成立统一参赛活动工作小组的,活动情况报省社保局。
为帮助大家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部有关司局领导和业务骨干会同部分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组织编写的《〈社会保险法〉知识问答》,作为本次竞赛活动的参考用书。我们已经按照各市经办机构人员人手一册进行了订购,并分险种由省级经办机构免费赠送给各地。如果各地需要增加参考用书数量,可直接向部组委会办公室订购。
(四)关于参赛时间安排。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从月4日开始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原定答卷收集工作截止日期为6月4日,目前全国竞赛组委会决定延长到6月中旬。虽然答卷收集截止日期有所延长,但留给我们组织参赛活动的时间也很短。考虑到还要汇总上报,我们定的全省答卷收集截止日期为6月日,从今天开始算已经不足一个月时间。因此,各市要抓紧组织、周密安排,纸质答卷一定要在月号前以市为单位,按归口原则报省厅各经办机构,由省厅统一汇总后报部竞赛委员会。我们将根据各市参赛情况选出优秀组织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三、加强领导、确保竞赛活动有序进行
这次组织参加全国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活动规模大,覆盖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各级经办机构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效果,力争我省的社保法宣传和知识竞赛组织工作受到部竞赛组委会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既是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社系统组织开展的一项大型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系统上下都非常重视。各级经办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意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市要及时向政府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领导报告,争取支持。各级经办机构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抓紧成立参赛组织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严密设计发卷、答卷、收卷等关键环节,狠抓落实,确保竞赛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各地要尽快将竞赛活动组织机构和联络员名单报省级经办机构。
二要加强宣传动员。各地要采取有效方式和途径,做好竞赛活动的宣传、组织和动员工作。对系统竞赛活动,要尽快进行动员和部署,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把工作要求宣传贯彻到基层。要切实做好基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定点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宣传上门、送题上门、送书上门等方式,动员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努力扩大参赛范围。
此外,各地还要结合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关于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在竞赛活动期间,各地要认真整理有关活动的工作动态,及时向新闻媒体报送学习宣传社保法和组织参加竞赛活动信息,把法律政策宣传和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社保法的宣传面和知识竞赛活动的知晓度,让广大参保企业和社会百姓知法、学法、懂法、用法,为我们依法经办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经办服务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要加强学习贯彻。各地要明确本次活动以竞赛促学习、以竞赛促提高的目的,把学习贯穿竞赛活动始终。要根据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基层服务机构,定点医院、药店等社保管理单位、各类参保单位及广大参保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分类开展学习培训。要因地制宜,通过采取组织开展培训、举办学习研讨会,展开小范围的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组织参赛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有关社会保险的基础知识,保证学习效果。有条件的市还可以组织精干力量成立社保法精读小组,要通过开展学习竞赛活动,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功底,业务操作上水平,管理服务上层次;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参保人员更加熟悉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依法履行义务,维护自身权益。
学习保险知识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保险业与证券业、银行业并列为当代金融三大支柱,保险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众多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保险学成为了21世纪金融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保险学是研究保险理论的课程,是数理和技术、社会学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但是当前保险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根据就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所以高校必须要创新保险学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深入改革和探究。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学课程主要是商业保险理论与实务,分为4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引导与帮助,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能力。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保险学教学研究的方向,以及深层次改革的原因和目标,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保险学教学研究方向
在当代金融体系下,保险行业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多重主体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例如财产以及人身风险。对于风险损失进行补偿是市场主体最关心的问题,而保险学主要是研究保险基础理论,保险基础理论课程是技术和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互相渗透的交叉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实践性。保险学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一般的法律原则与经济规律,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等多元技术手段。所以探究保险学课程应当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统计学和经济学、法学与灾害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有效吸收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够有效促进保险学理论探究与教学的有效发展。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方式,着重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由于保险鞋主要是以应用为主,目的是促进保险行业的有效发展,为保险业提供实践性服务,所以该学科应当充分重视数量建设,基于数量技术分析的前提下,掌握保险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本质,懂得营销技巧,例如险种开发和市场营销、理赔知识等等[1]。重视案例分析能够有效凸显出保险理论和法律法规、原则与条款的解释,突出权威性。所以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务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理论知识,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关于保险学的相关研究,必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能够做到以实践研究为发展导向,深入探究保险学理论,真正做到服务于实践,才能够使学生有效掌握风险以及保险的基础理论,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保险合同与保险市场的基本运作情况。基于理论与实务两个角度,掌握保险经营的技术特点,能够培育出理论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保险人才。
三保险学教学模式深层次改革的原因及目标
当前保险行业的发展呈现日新月异之势,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理论与教学情况却存在脱节现象。根据毕业生的反馈情况,能够看出学生难以有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要对保险学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由于保险鞋属于理论课程,原理内容较多,所以学生难以有效理解,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就能够打下夯实的基础,但是理论通常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并且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保险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再加之保险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保险学教学模式改革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必须要深入探究涉及社会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在保险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作用,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例如如何设置教学计划、进行社会实践安排、成绩评定等各项活动。在教学模式深层次改革过程中,要实现以下几点目标:1.拓展理论探究深度及广度。对于保险学理论与实务、保险险种与国内外的相关业务、一般险种与骨干险种等等,要进行全面研究。2.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应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发展目标,着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3.分析社会实践法与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尝试构建保险人才培育机制,有效带动专业建设改革及发展,进一步引领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创新,能够为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的培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保险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保险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精神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大部分采用注入式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讲授性知识较多,启发性教学内容少,通常是教师盲目地灌输,学生难以进行知识的主动获取。此种教学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工作能力较差,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缺乏具体业务与操作方法,在遇到工作时感觉无从下手,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在未来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生活,为日后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所以保险学课程教学必须要扭转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能够由维持性教学转变为创新型或者是预期性教学,教会学生接受现有的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吸取知识进行创新。
五关于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创新
分析当前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现状,我们能够看出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课程,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较弱,缺乏学习能力,无论是学生是否以换学分的态度对待课程还是怎样的态度,体现出课堂听讲不集中,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考各类等级证书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步强化学生参与保险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
(一)以学生主讲代替教师主讲
教师应当转换传统落后讲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例如开展专题讲座,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每个专题讲述20分钟,主要是分析该专题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观点,介绍当前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界对于该问题的态度和想法。此种学生主讲的模式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必须要进行合作分工,共同收集资料,进行观点梳理和撰写学习方案等等,制作电子课件,选取优秀代表进行主讲。这些情况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为了讲好专题,通常会在课堂前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准备教学,学习压力转变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能够经受考验,也能够逐步锻炼和成长。
(二)以专题讲授代替教材复述
为了提高教材的利用效率,避免对教材内容的重复使用或者是遗漏,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与划分上,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讲座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每一个专题讲解之后,围绕特定的专题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过程中既要遵循保险教学大纲要求,也应当设置不同专题,例如风险与保险、人身保险、社会保险、车辆保险、财产保险等等[2]。选题在课程体系框架中应当突出使用价值,才能够吸引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发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用,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三)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保险学属于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突出案例教学的比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保险知识真正的学而有用。在保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进行现场参与的方式。通过增强案例分析与问题探讨的力度,突出案例选择以及问题提出,案例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搜集,在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在课后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下一次展示,教师对全班学生仍然是采用分组原则,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保险案例知识,案例时间应当控制在10分钟左右。案例讲解方法不限,可以是传统的PPT形式,也可以是现场表演或者是拍成视频,在课堂实践中学生更加喜欢拍视频或者是现场表演,在课后进行自编自导。通过团结协作明确分工,为其他学生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案例,每组的学生都极为认真地准备筹划,对案例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热情。采用案例方法将课程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化解,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及做到衔接新旧知识,又能够引起共鸣,活跃氛围。
(四)突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
分析问题导学法指的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在实际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体系,采用课堂设问、疑问与停顿等多元方式,将保险理论内容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将个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风险概述”这一知识点教师应当由感性至理性,由表及里地设置三个问题:1.风险是什么?2.风险的表现形式?3.风险的特征?然后将这三个问题贯穿于“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置与风险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例如汶川地震与南方冰冻雪灾、铁路出轨等各项事件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内容思考问题[3]。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得出与保险相关的知识“保险是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客观存在且意料不到的,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工作失误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
(五)采用模拟教学法进行实践演练
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践环节:企业投保单、进行初审与核保、制单、客户拿到保单的流程。然后在保单生效期间,客户进行信息与保单计划变更与服务流程,对于保险事故进行索赔申请与勘查、审批过程。在事前准备过程,教师必须要设定好教学目标,着重突出教学内容,然后分配好角色,在教学时注意教学进度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模拟效果。同时应当重视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在事中阶段,由于保险课程前几个单元主要是讲解风险与保险、保险公司与市场等基础性知识对于这部分内容,笔者不建议进行模拟教学。进入财产保险与人寿单元时可以进行模拟教学,如果教学课时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营销与产品设计模拟。模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通过事后评价,分析此次模拟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课程实施情况,团队的表现情况,对于模拟的知识进行再次复习与巩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保险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认为自身就是课堂的主体,只要灌输式教学,学生便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对于引导作用的理解仍然存在着抽象与孤立的认识。在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基于学生的地位存在的属于辩证关系,在保险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单纯地选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例如教师在保险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将引导与辅助有效结合,正确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增强保险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技能。
(二)调整师生关系,发挥多重方法效用
应用有效教学方式需要有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师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切忌不要采用强制压抑的氛围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时,应当先创设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能够促使师生之间心理协调,言谈举止能够做到感情与思想上的接近,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诱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独立知识,尤其是在教师讲解问题时,说话态度必须要亲切自然语气应当体现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连环引导
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连环设问,在提问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触及学生心灵,并且讲求思想性,通过问题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启发并引导学生重视问题引导的逻辑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势利导,通过点拨和启迪,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要做到一石二鸟逐步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能力,讲求提问的有效性与活跃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加强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通过循循递进,做到讲求趣味,引人入胜,才能够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保险知识心得范文第4篇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
1.培养从事经纪中介工作的业务能力。了解并熟悉保险人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学会进行工作。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经纪中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3.虚心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实习中拜广大工作人员为师,虚心学习他们的好品质、好作风和好的工作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经济工。
4.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5.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二.实习内容
参加了平安寿险湛江中心支公司的“锦绣人生”事业说明会和为期两天的新人培训后,公司安排我们到其中的一个部门——区域拓展部实地演练。
区域拓展又称区域收展,是寿险的区域化行销模式,源于家庭服务的理念,由公司派区域服务专员在固定区域内为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就像一个流动的门店一样,将客户与公司的关系透过一个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域服务工作是保险和综合服务金融工作。
根据《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展业服务体系管理办法》的规定,分支机构区域拓展部下设展业区部、展业处、展业课、展业区四级展业服务单位。平安寿险湛江中心支公司区域拓展部设1个展业处、2个展业课和14个展业区。其中有17个团队管理者,分别是1个展业处经理、2个展业课长和14个展业区主任。该部门共有117个区域服务专员(通称“收展员”),所有的区域服务专员都通过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都是平安寿险的保险人。
到区域拓展部后,很荣幸,我被安排到的师傅是王小华经理。在王小华经理的指导下,我遵守纪律,虚心学习,积极工作:
1.参加部门的早会(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8:30开始),吸收新知。早会一般是总结工作,分享经验,开展专题讲课,通知等。我认真做笔记,从中吸收到了新的知识,间接获得了工作经验。
2.虚心请教王小华经理、朱红梅主任、梁赤宇师兄等,了解平安的寿险产品,熟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了解到的平安寿险产品有“平安爱心无限世纪天使”“平安钟爱一生”“平安财富一生”“平安智富人生”等。熟悉区域服务专员的日常业务是接触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其工作流程有五个步骤:寻找客户、约访、销售面谈、成交和售后服务。这五个步骤构成一个销售循环。其中售后服务包括收费、保全、理赔、递送生日卡或客户服务报等。如果区域服务专员提供了令客户满意的售后服务,就会产生转介绍,这样又会获取新的销售机会,新的销售循环又开始了。工作方法有很多,如怎样与客户打交道,这包括怎样去拜访客户,怎样跟客户讲保险,怎样为客户做保险计划,等等。
3.作为王小华经理的助理,协助她做一些内勤工作。如设计、制作部门会议室的大型板报——《“收获金秋”收展员业务竞赛成绩表》,设计、张贴部门用于激励员工的“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我要去清远”“我要去西安”三条横幅等。同时,学习王小华经理如何管理团队。
4.在王小华经理的安排下,作为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回访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客户进行了电话调查。首先随机抽取两个展业课的部分收展员的《区域活动日志》(里面有收展员每天拜访了的客户名单和联系方式),然后根据日志里面的客户名单,打电话给客户,与客户进行沟通。主要调查客户认不认识公司的某某收展员,收展员对客户做了哪些服务,客户对收展员的服务满不满意,客户觉得收展员的服务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三.实习结果
学习保险知识心得范文第5篇
0 引言
金融保险领域天然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种情形下的投融资决策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度量风险。作为数学与保险学相结合的产物,保险精算学的产生标志着保险学由定性的理论阐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1]精算学科和实务的迅速发展也见证了数学在金融活动中应用的现实需求。
随着对精算学认识的逐渐加深和精算课程在高校中普遍开设,精算教学的话题也备受关注,随之也出现了培养目标适应性问题,教学方式的创新问题,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问题等教学难题。本文以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试图对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寿险精算课程的当前存在的问题、目标取舍、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建议,以求与关注精算学科和精算教育发展的各界探讨。
1 教学策略的基本逻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教育研究者开始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认知特征。研究者认识到,产生有效教学的关键不是一些固定的方法和技术,而是教师头脑中内隐的认知框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境,如何理解这些情境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对教学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学策略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并日益受到重视,也以其强调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而向盲目教学活动提出警示。
1.1 教学策略的内涵的三种观点
策略(strategy)一词源于军事术语,最初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战略、战术,特别是对用兵方法的权谋、权变。策略的现代用法,一般指为实现某个目的而使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
就教学策略的内涵和性质而言,学界主要有三方面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的总和。如李康(1994)指出,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第二种观点强调观念和原则,如时俊卿(1995)指出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观念或原则,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以体现。第三种观点则侧重于决策行为过程,认为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过程的谋划或系统决策,如张大均(1997)定义的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做出的教学谋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2]在其概念的界定中强调教学策略的观念驱动和实践操作“双重”功能,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而有所策划。周军(2003)也秉持系统决策活动的观点,指出教学策略涉及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更不可忽视教师对各种途径的明智的选择。因此,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既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采用,又包括对教学活动的调控。[3]李晓文和王莹(2000)进一步将教学策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动态维度主要指教学活动过程,即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静态维度主要指教学内容构成。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个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规则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4]
1.2 教学策略实施的两种取向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静态安排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动态设计,都必然围绕着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展开。而教学策略本身也存在两种不同取向,并且两者的权衡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课程设计时必将面临的问题。两种取向即,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综上可知,教学策略的范畴涵盖着内容技术层面和策划设计层面,在教师主观能动地取舍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必然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或取向。而本文意在对地方高校的办学资源和经管类本科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适应的寿险精算课程教学策略问题。即在特定教学对象和既定学习特征情况下,对寿险精算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探求精算教学中的适应性和创新问题。
2 寿险精算学科特点及经管类学生学习特点
2.1 寿险精算在经管类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保险精算是运用概率统计学原理以及多种金融模型对保险业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的学科。它是集精算数学、风险分析技能和保险实务为一体的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对象是已经掌握了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保险学等课程理论知识的本科学生。[1]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险精算学迅速获得关注。金融保险领域天然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种情形下的投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度量风险,为使保险决策做到科学和精确,必须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作为数学与保险学乃至经济金融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变革、中国保险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数学在金融活动中的应用提出了强烈的现实需求。保险精算作为金融保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学生利用现代数理方法进行保险创新,为我国迎接金融保险业的国际挑战,培养适应21世纪保险业发展的专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寿险精算学也可以说是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利用数学方法,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对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综合性应用科学。[5]寿险精算学在经管类专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专业开设,一方面是当前金融专业发展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等作为精算实务的理论根基的优势所在。无论是精算学科的综合化渗透,抑或是金融经济人才的专业化全面发展的需求,都促使着经管类专业尤其是金融保险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开设精算课程。
2.2 寿险精算的学科特点
寿险精算学是保险精算学的一个分支,寿险精算课程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寿险精算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保险及金融现象的一门学科。需要的数学知识较广,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是涉及的金融内容非常宽泛。寿险精算学根据保险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定量地分析保险业务。大量使用金融工具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5]
三是学科交叉性强且专业知识体系性强。寿险精算学以利息理论、风险理论、生命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而向下又派生到精算实务、金融工程等课程。因此,在精算课程体系较牢固的保险学本科专业,利息理论和生命表理论往往是寿险精算学的前续课程,寿险精算学则是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另外还有精算实务、金融工程、养老金、保险会
计等专题则往往以关于精算技术综合性应用而作为选修课。[6]
2.3 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精算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李新,李红波(2023)在对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所较早开设保险学专业的全国一本院校进行精算课程体系的调查中发现,这些高校中将精算课程开设于保险专业,而凭借着长期的办学经验和学科研究积累,这些学校精算学的核心基础课程都较为完整,且根据自身专业传承和培养方向的不同而各有侧重。[6]
地方高校以各省市属本科院校为主,或称为二本、三本院校,保险精算课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或经管类专业尤其是其中的金融学保险学专业中都有开设。而相比于一本院校,当前经管类本科专业开设保险精算教学和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3.1 学生数学基础较欠缺,大多偏文科思维
精算学运用数理知识较多,因此某些高校将精算学课程开设在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不言而喻。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数理基础较数学、统计学专业及其他理工类专业本科生较薄弱,甚至有些学生在本科入学前接受的是文科方向的高中教育,这使得学习保险精算学的学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生个体对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掌握差异大,在现有的精算教材和教学资料偏重数理推导的特点下,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易理解、难以接受,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二是经济学管理学甚至金融保险专业学科类发散思维较重而数理逻辑推理能力较轻,这要求精算数学中需要重视证明和推理过程,从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2.3.2 金融保险专业学科经验局限和师资力量较薄弱
我国精算教育起步晚,精算师和高级精算教育人才严重短缺,这加剧了精算授课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地方高校大都分布在二线或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现代保险业和金融业相对欠发达,用精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量偏低。因此,除了保险公司举办的保险经纪人培训班可以训练学生的保险产品营销能力并获得初级从业资格证外,学生几乎得不到去实际部门进行保险精算实践的机会,学校内部也缺乏必要的相应的保险精算实验平台。[7]
2.3.3 寿险精算学科的综合性体现不够
寿险精算学是数学方法,结合经济、金融、保险等理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各学科有机交叉且体现出理论技术的创新和实践应用。寿险精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若单纯基于现有教材,片面侧重于数学,或单一侧重于金融产品介绍,知识讲解停留在抽象、孤立、简单的基本概念认知,则无法使学生对精算学在金融保险领域有较全面认识,更无法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尤其是风险管理和决策有更深入的理解。
2.3.4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亟待提高
王达布希拉图(2023)调查指出在二本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保险精算课程,普遍存在保险知识过多,精算知识偏少,甚至抛弃精算数学的现象,其做法虽然与该专业学生数学基础和重宏观管理、文字训练,轻金融微观数理化趋势的专业现实相对吻合,但其已失去了寿险精算数学课程的主要特色,不利于培养具有一定数理基础的复合型新型金融学人才。三本院校的保险精算课更是普遍存在重保险常识、弃精算数学知识的现象。其虽与三本学生基础和培养目标相吻合,但与保险精算课程宗旨相矛盾。[8]
教材类型偏少和教材内容庞杂也是当前保险精算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现有的保险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使用的各类寿险精算教材,包括雷宇的《寿险精算学》(保),李秀芳、傅安平、李静的《寿险精算》(经),王晓军的《寿险精算学》(经)等十几个版本教材,虽具有知识丰富、内容先进、数学推导适当、保险知识与精算知识占比合理等优点,但由于其内容多、篇幅长,在较少的课时内无法系统讲授其全部内容。某些教材,如杨静平的《寿险精算基础》,虽突出了精算概念的准确刻画和精算数学的严密推演,并适当配合保险实务知识,但涉及概率统计知识较深,个别知识对于数学专业、统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尚有一定的难度,[8]也不适应经管类本科学生。
本文认为,寿险精算课程内容乃至教材应在经管类专业和数学统计专业学生之间适当区分,关键在于精算数学的知识深浅度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坚持保险精算课总目标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3 适应经管类本科专业寿险精算教学策略的建议
3.1 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应取舍得当
参加精算师职业资格考试是精算教育的目标之一,崔立芝(2023)在分析了2000年左右国际精算考试教育制度的变革,指出以下几点显著的变化: 一是在学习内容上,增加与金融投资、财务管理的结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基础与高级阶段选题的衔接部分与协调数学、经济、金融、统计各方面基础知识的关系。二是“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实务能力、综合人才、大金融背景、风险管理理念等。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专注于基本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采用了案例教学,同时还借鉴MBA的培养模式。另外,资格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科的融通和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考核。[9]这种转变对于地方高校经管专业或地方财经类院校发展精算的专业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当然,作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保险精算教学目标仅仅局限于资格考试不能完全达到教育的初衷。一般说来,大学教育的核心应该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格,它是一种渐进的、长期起作用的教育过程。地方高校精算教学可以结合精算师资格考试的要求开设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精算教育在传授精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财务会计、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掌握,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中国的实际国情。[10]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教学原则方面一是以提高学生的精算数学素养、数学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教学,注重把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教学当中;[11]二是课程内容有所取舍,重点知识精讲多练,夯实基础,讲练结合并巧妙互动引导,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应用能力;三是应注重实务交流与理论互补,重视寿险精算的综合运用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和尝试。
对于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寿险精算课程最核心的目标在于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掌握利息的基本概念,年金的计算,生命表的基础知识,趸纯缴保费计算,生存年金精算现值计算,保费和营业费用内容,责任准备金的计算等内容,结合财务会计、金融、投资、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理论运用能力。
3.2 教学方法与目标内容相适应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12]而保险精算课程无论从主干理论,还是从教育培养目标来说,都应归于认知类。
教学策略理论中,与认知类学习有关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等,而不同学科特点及不同教学目标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下图即为常见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与各种教学方法的关系。
从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向经管类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的寿险精算教学,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同时,谈话法和讨论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吸收,适当的提问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尤其是锤炼数学的思维能力;适当的案例讨论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对前沿知识和实务案例的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建议在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寿险精算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
3.2.1 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讲授内容更直观
多媒体现已在本科教学中广泛使用,而以精算数学作为主干内容的寿险精算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以使教授内容更直观,增加教学的多元性。如,利用多媒体图像、动画展示现金流走向;又如上课不单一运用板书推导趸缴纯保费公式,同时可以上机和学生一起编程实现。[13]
3.2.2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保险精算学不单是数学理论和保险学原理的形而上的结合,其根源来自于经济实践,其性质是理论方法在金融保险领域的运用。因此,仅仅按照书本知识点讲解,没有联系实际问题来解析书本并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应结合保险实务操作、甚至到相应部门去进行学习调查研究才能更好传承精算学知识。例如,结合当今市面上的寿险条款的生存领取责任讲解生存年金纯保费;结合当今住房抵押贷款养老的理算原理和生命表原理讲解养老金的基本精算原理;结合寿险公司核保理赔实务讲解生死风险和利率风险下保险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可见摆脱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求脱节现象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准备和理论与实务知识的深入把握。
3.2.3 问答互动启发教学,鼓励学生上机编程实现案例
实行启发式教学才可更好培养学生的思考主动性,设置问题,以问答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关注或相关概念的理解在寿险精算教学中能起到良好效果。如讲解生命表章节,开篇导入可以从之前学习的确定年金知识点开始设置一连串问题,比如“某人将当前的一笔财产变为未来每年领取方式养老,如若不考虑生死问题, 我们可以如何确定其每年领取额?”“是否我们所理算的金额和这样的支付方式,这个人可以一直享受下去?”“如若人生迟早有个领取结束期限,你认为是多久?”“如若这个期限不能确定且遵循人类生理规律,那么我们如何度量?”进而引出生命函数和生存函数的概念及假设。
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借助学生常用的软件,如Excel的计算功能可以实现基本的复利、年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理算。如讲述确定年金这一章节,可以引入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实际案例,运用年金知识运算等额本息还款的月还款金额、月还本金、月还利息。[14]同时运用Excel的编程演示并指导学生模仿操作,最后鼓励学生自主编程实现其它的案例,提高学生思考及动手能力。
3.3 “教”“学”适当结合的取向
寿险精算学因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注定课程实施中的以“教”为主,讲授、练习也随着课程选取的知识框架而展开。尽管如此,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教学却不容忽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严重缺少自己的思考,对学习缺乏深入钻研,无法自主运用基本原理,更谈不上创新。侧重选取重要知识点和重要原理,采用讨论方式激发学生运用原理自主思考。如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布置一些任务,比如某个险种的意义,换算过程等等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课后,教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去钻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找资料来深入学习探讨问题,扩展了课外知识。[14]同时,课程讲授中,教师适时抛出案例进行讨论,如结合当前热销的理财产品运用利息理论知识定价的问题,结合保险产品或核保实务探讨寿命分布的特征,教师也可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新闻当中某些金融保险领域的案例以本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解读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