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的内容(精选5篇)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第1篇

1、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老师啊,我怎能把您遗忘。

2、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3、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来源:文章屋网 )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健康评估 备课

【基金项目】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改立项课题(编号:2023jg001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236-01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健康评估》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实施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2],但该课程内容繁多,初学者难度大,易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要达到授课目标而又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好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备课,本文就《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备课环节及集体备课的体会进行综述。

1.《健康评估》课程中的备课环节

1.1 备教材

即专研教材,在准备讲授一门课程时,应该做到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分析透彻,首先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注意各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样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相应,便于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其次要研究教材的各个章节,了解教材各章的内容、明确各章教学的目的要求,以便在每一节课里使教学任务得到落实。最后要揣摩每一节课的教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例如《健康评估》这门课程,首先要全面了解《健康评估》的教材内容,如什么是健康评估、包括哪些章节、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及技能等,其次要全面深入了解这门课程有哪些独立章节,每一章节的内容,最后要全面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确定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就要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如常见症状评估――“发热”这节课时,重点是发热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难点是对发热患者的护理评估过程(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提出护理诊断)。理论授课时重点讲授发热的病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病例资料、视频动画等,使学生能深刻理解重点内容。在难点处理时应注意结合已学过的内容,怎样去交谈获得病史资料,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的交谈等。

1.2 备资料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时时的通过各种形式开拓知识领域,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从而补充有关教学的参考资料。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我认为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针对一节课的内容,任课教师集中一起来进行讨论,无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充实了每位教师的授课知识面,同时授课内容也不断在充实、更新。如常见症状评估――“发热”,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还应适时扩大理论知识的内容,如热型中的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此时可适当解释该病的情况,重点突出该病在发病中的发热特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其记忆。

1.3 备学生

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这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例如在学习《健康评估》课程时,我们需要经常用到《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在授课之初就要对学生的掌握水平进行摸底,继而在备课时,根据所教内容,找出健康评估与各门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理解。这就是“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1.4 备教学

在备课时要思考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启迪思索;如何联系实际;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随堂试题和课后作业;怎样的组织语言、设计板书的、使用PPT课件等。例如讲授常见症状评估中――“发热”,采用病例导入法,首先共同分析一名发热患者的病例资料,引出“发热”这个主要的症状,再来开始讲授“发热”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发展的、应该考虑哪些病因、怎样给患者的发热进行分度等,让同学们觉得就是在实际接触一个患者,就是从患者身上来学习发热的理论知识,加深掌握程度,然后根据以上内容深一步去分析这个发热患者会出现的一些可能情况,从而全面的提出护理诊断。在授课之中采用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并适时应用启发式教学。这样对所讲授的章节内容了然于心,可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

2.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2.1 集体备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各位教师的年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各有所长而又各不相同,通过集体备课,可促进青年教师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展教学思路,继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向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优质资源学习,有利于青年教师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青年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3]。

2.2 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集体备课时,大家互相交流,对教材有了客观的认识,使每一位授课教师明确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哪里应该详细的讲解,哪里可以一带而过,这样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

2.3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高年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共同交流,可使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得到丰富,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备课的时间可有效缩短,而教学效果却可显著提高。

2.4 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各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如病案资料、图片、视频等,在备课中大家互相交流展示,取长补短,不但知识得以丰富,而且授课课件也可更好的展示授课内容。

集体备课不但能集中智慧、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还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的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此外,通过集体备课,还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创造一种和谐的学术气氛,提升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4]。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用一生备一节课”。 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师,应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经验、心血、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赵才欣,韩艳梅.如何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

[2]文利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健康评估》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23,7(11):97.

[3]张海锋,李嘉,冯娜,等.集体备课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23,12(11):1082-1083.

[4]肖永红.集体备课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23,28(10):35-36.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精选 重组 教学内容 课堂实效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是教学内容,后者是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更多关注“怎么教”,而轻视了“教什么”,重形式而轻内容,导致教学出现偏差。诚然,一节成功的课要有适宜的教学内容作为基础,而这些内容必须符合新课标,集知识、情感、趣味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可行性。因此,教师可通过精选和重组教学内容,彰显课堂实效。

一、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确定教法的依据,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精选教学内容:

1.根据学习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成的预期成果,也是教师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的依据。北师大版《生物学》每一章书都列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学习目标和教材,根据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确立重点难点,预设学生疑点,设计讨论点,精选训练点,渗透育人点,构建一节理想的师生互动课堂。

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节,内容多且细,很繁琐,如“人体的主要骨骼与骨骼肌”这一部分,全身骨骼有206块,骨骼肌有600多块,虽然文中只列出了主要的骨与骨骼肌,但也有好几十块,名称多而枯燥,学生易失去耐心和兴趣。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就要合理整合教材,否则教学适得其反。学习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只要能对照图片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即可。因此,教学内容可简明扼要,只要让学生知道“胸廓”和“骨盆”的构成,以及与伸肘和屈肘有关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删繁就简的办法效果显著,既能轻松地达成学习目标,又不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根据学生兴趣,拓展教学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喜好,拓展教学内容,投其所好,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节,内容看似简单,文中所述动物运动的方式,学生大多见过,不必多做解释,半节课时就可结束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将失去了一个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文中多次提到“火箭的运动与乌贼的倒退运动相似”“轮船的运动与鱼的游泳相似”“飞机的运动与鹰的飞行相似”,其实这就是仿生学。教师如果能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拓展,深挖仿生学的原理,介绍更多有趣的仿生学实例,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并向教师提出更多的疑问。教师还可以把相关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乐学的目标。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整合和拓展,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立足课本、超越课本,方能提高课堂实效。

3.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把握内容难度

选择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把握好内容的难度,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节,学生本来对遗传很感兴趣,教师也想把这节内容讲通讲透,于是就以豌豆的杂交实验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孰不知这是高中课本的内容,初中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听得一塌糊涂,原有的兴趣也慢慢被消磨掉。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量要适度,难度更要把握好,不能太难,应该是设定在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接受的程度上,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重组教学内容是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教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它集专家之精华,具有权威性。因此,合理运用教材,深入研读课本,是提高课堂实效之本。但是不等于赞同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合理。

1.采用“拿来主义”丰富教学素材

新版教材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直观效果明显,学习便利。素材再好毕竟是静态的,在生活中也很少见,学生只能凭空想象,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节中,猎豹的捕食行为、企鹅的领域行为、乌贼的防御行为等图片,图中动物大多数学生都没见过,如果能采用视频教学,或者把这些动物换成鸡、猫、狗、牛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素材的来源甚广,不必局限于教材,只要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内容,均可“拿来”,如《生物科技展》、《动物世界》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当然还可根据需要,拍摄生活中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画面作为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学生更感兴趣。

2.局部改变教学顺序,使知识更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教材内容顺序的安排,具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局部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重组教学内容。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节,讲到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提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但食物链的构成、书写、能量的传递以及各能量级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却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进行学习,同一内容拆分在不同的章节,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强,不利于系统地学习。所以,应把这两节书的内容进行整合,放到八年级上册学习,在下册只稍作复习,便可得到巩固,这样做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3.及时把握课堂上生成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课前都会精心备好课,设置讨论点,预设学生的疑点等等,但学生是活的,课堂也是活的,学生在课堂上常会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使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如《血液》一节,教师在讲到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时,学生常常会问:为什么血液在体内不会凝固,难道血小板在体内不起作用吗?这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内容,教材没有介绍,教师也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作答或者忽悠学生,学生会很失望,甚至会认为教师学识浅薄,同时也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重视并作正面回答,或者与学生一起探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可是一个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机会,也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因此,要想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精选和重组,彰显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与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单一地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一、“巧设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机械地照搬给学生,再加以课后练习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中缺少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所以将课堂提问环节引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可以对教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思考和回顾,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初中作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还能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中,有利于学生的

发展。

二、如何利用提问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优化课程框架,提问重点问题

在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其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在逐渐发生偏移。在面对教学重点内容时,教师要加大课时,重点讲解,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点环节,通过对重难点知识的有效提问,使学生掌握、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有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上,学生产生求知和探索欲,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一次函数”一章的教学中,作为重点章节,教师要从概念出发,重视基础,多提问概念性的问题,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等问题,对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复习巩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掌握一次函数的重点教学内容,再配以课后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加入趣味性,使课堂提问灵活生动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对象都是十二至十五周岁的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观都还未形成,并且还很容易产生叛逆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提高课堂实效。课堂提问环节也是一样,教师针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趣味性的语言融入其中,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所要教学的知识。此外,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两条平行线比作在马路两边沿直线行走的人,永远不会相遇,如这时有第三人沿斜直线穿过马路,则第三人与马路两边所截角度有什么性质,教师可提出“从此实例出发,总结平行线的性质”的问题,随后学生会进行积极思考,最后将总结的平行线的性质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将准确的定义传达给学生,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等性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方便学生记忆。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俗话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可见数学和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也要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在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觉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甚微,只是为了迎合考试。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可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生活中的问题,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章的学习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这一章节要巧妙利用提问环节。如,教师可以提问“有一个篮球场,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求该篮球场实际的长和宽”,教师可以利用这种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可设宽为x,长就是x+25,则有2x+2(x+25)=310,随后求解方程,解决问题。

“巧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握教学动向,对于学生在提问环节反馈回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关于教师节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课程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晓林(1978-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1-0162-0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归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曾经多次发文予以指导,近年来更是强化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社会实践教育。例如,《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特别提出在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有2个学分用于相关的实践课程教育,在专科层次的教育中要给予1个学分的实践教育课程。当前,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应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有课堂上的讨论式实践教育,也有针对学生的参与性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具体教学方法的变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课前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要

教育是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进行改变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掌握了受教育对象的想法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思想理念进行改造。现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而相关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大部分是“60后”“70后”,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太了解。教师如果不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仍然套用旧的教学模式,就很难让学生静下心去思考、学习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就要让教师和学生有交流的过程,让教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充分表达其想法、表明其疑惑,这样就能让教授课程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合理地安排一些教学内容,这样就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互动的课堂讨论式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帮助学生透过各种纷繁的现象认识本质的一门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未来向正确方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学生对于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困惑是比较多的,而且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具体情形又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在课前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设立一些讨论问题,根据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后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一些辩论赛、主旨发言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的交流、教师最后的点评,将学习融汇在互动式的交流之中。

(三)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专题演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深刻的,而且比较难以与实际相结合。针对这部分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专题演讲来进行。在课程刚开始时,教师先制定部分专题,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相关专题进行准备,然后根据相关顺序,由每组学生在课堂上做相关的专题演讲。由于演讲的内容已事先制定好,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一定深度的准备。演讲的形式也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选择专题的情况、小组成员的特长等,自由地安排演讲的形式。有些小组采用一般的演讲形式,有些小组采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还有部分小组采用模拟记者采访的模式,这些形式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该专题的表现形式,对于专题内涵的挖掘也更加深刻。学生通过专题演讲的方式,能够将很多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师专题座谈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在组织专题讲座时,可根据现实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然后再结合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座谈内容组织方式,既能够将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清楚,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些专题演讲往往安排在课余时间,演讲结束后,还有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互动环节,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除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使其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规律。

(五)成立课程案例编写小组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案例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和晦涩的,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增加一些教学案例。如果每个上课的教师都自己组织案例,那么就会产生教学差异,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年轻教师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准备教学案例时,可以成立以老带新的案例编写小组,教师先分别收集案例,接着一起讨论各个案例的内容和适用的章节,然后组织相关的语言表达,形成一个案例库,以供各个教师在上课时使用。

(六)利用各种渠道增加直观教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大部分的理论都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凝练,而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往往都是脱离社会的,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非常有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大幅度地增加视频、音频和图表等资料,让学生对现实社会建立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其次,要多增加课余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的相关社会实践调查。学生在班级中根据辅导员和专门的思想教师的安排,对相关的社会现象进行专题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学校也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然后集中安排到延安、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和小岗村、华西村等社会发展新景象的地方去集中考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也引导他们更好地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未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思想下,学生对于参加实践不够积极,教师贯彻得不够到位,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环节最终流于形式。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简单敷衍

高校新生都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些高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甚至出现一个教师带一两百个学生的现象。在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时,学生缺乏积极性,很多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环节处于失控状态。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多学生往往是随便应付了事。

(三)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素质和经验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教育环节成败的关键。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下培养的,因此他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由于很多教师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驾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有欠缺,容易出现冷场或者跑题的情况。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学生讨论的问题一旦超出了事先准备的范围,就只能敷衍了事或者转移话题,使得实践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在新的时代下,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接受的信息多,传统的课堂教学已难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必须让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要明确这一点,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节的领导机制,同时要增加专业课教师的参与,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程度。

(二)实践教育环节要贴近学生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践过程要想吸引学生参加,就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那么实践教学环节就没有实际的意义。要设计出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就要符合学生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关的实践教育环节就要根据这些不同而有所调整。其次就是实践教育环节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就业,如果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结合他们的专业,就能有效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完善和丰富他们的专业横向知识发展,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最后就是实践教育环节要结合相关的社会热点。大学生对于社会是比较关注的,因此在设计实践教育环节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时事热点。

同时,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考核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应建立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记录,促使学生真正地参加社会实践。对于社会调查报告,可以采取上传到校园网的形式来展现,这样就能有效减少抄袭。对于经过网络评选出来的优秀社会调查资料,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

提升教师实践环节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可以较快地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首先,在选择实践教学教师的时候,要选择综合素质强的教师,特别是有社会实践经历的教师,这样可以加快教师的成熟。其次,学校要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让相关教师有参观、交流的机会,这样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了,那么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最后,要注意整个实践环节的师资力量构成,形成一个良性的梯队建设,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保证教学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凌小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尝试[J].教育探索,2023(3).

[2]刘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化的有效途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J].学理论,2023(4).

[3]罗贤娇.转变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理念[J].南方论坛,2023(1).

[4]金丽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23(2).

[5]刘宇.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效果的路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

[6]杜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话语维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