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华北平原的气候特点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两熟,北部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
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0℃积温为4100~5400℃,≥10℃积温为3700~4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0℃积温4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两熟的热量界限。≥0℃积温大于4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气温
黄淮地区年均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京、津一带则为-5~-4℃。
全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190~220天。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
光照
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605~5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800小时,南部为2300小时左右。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降水
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带降水量<500毫米,为易旱地区。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满足两熟作物的需要。 平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年相对变率达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灾害
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夏涝主要在低洼易渍地,危害重。
华北平原的地理情况
地貌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形成过程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 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历史时期黄河频繁迁徙,北至天津、南及苏北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
自然资源
1、植被
华北平原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生植被早被农作物所取代,仅在太行山、燕山山麓边缘生长旱生、半旱生灌丛或灌草丛,局部沟谷或山麓丘陵阴坡出现小片落叶阔叶林;南部接近亚热带,散生马尾松、朴、柘、化香树等乔木。广大平原的田间路旁,以禾本科、菊科、蓼科、藜科等组成的草甸植被为主。未开垦的黄河及海河一些支流泛滥淤积的沙地、沙丘上,生长有沙蓬、虫实、蒺藜等沙生植物。平原上的湖淀洼地,不少低湿沼泽生长芦苇,局部水域生长荆三棱、湖瓜草、莲、芡实、菱等水生植物。在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上生长各种耐盐碱植物,如蒲草、珊瑚菜、盐蓬、碱蓬、莳罗蒿、剪刀股等。
2、经济作物
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和甘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和烟草等。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
华北平原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黄河以北原以二年三熟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和花生。随灌溉事业发展,一年两熟制面积不断扩大。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可一年两熟,以两年三熟和三年五熟为主,复种指数居华北地区首位。粮食作物也以小麦、玉米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来沿河及湖洼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芝麻、棉花、大豆等。
华北平原还盛产苹果、梨、柿、枣等。河流改造的成就 、农业用水提供了水源保证,特别是跨流域的引滦入津工程,缓和了天津市用水紧张的状况;中、下游平原区开挖、疏浚了数千条大、小河道,使666.67万公顷低洼易涝耕地基本解除洪、涝威胁,盐碱化的土地也显著减少。漳卫新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的治理或开挖,使海河五大水系分流入海的泄洪能力由4600立方米/秒提高到2.47万立方米/秒。
3、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石油、铁矿等,有中国著名的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等。
华北平原周边富产煤炭,又在平原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已建成大港、胜利、中原、华北等油田。
4、盐业
东部渤海、黄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晒海盐,有著名的长芦盐区,以及重要的盐碱工业基地。
环境问题
1、风沙、旱涝、盐碱
华北平原是中国东部的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冲积而成,面积30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50米。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质肥沃,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4米,有的地方高出10米,而历代对黄河疏于防治,以致黄河决溢、氾滥、改道频繁。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道迁徙又影响海河水系的.宣洩,使华北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低平洼地还容易使土壤盐碱化。
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夏涝主要在低洼易渍地,危害重。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时有发生,因此旱、涝、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治理问题。黄河南、北的旱、涝、碱危害出现频率不同,一般洪涝南大于北,旱害、碱害北重于南。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1800公里长的大堤每年都维护培修,保证了黄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还在黄河两岸放淤造田,治碱改土,引水灌溉。海河也得到大规模的治理。华北平原已是中国小麦、棉花、花生、芝蔴、烤烟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区,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红枣等的主要产区。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盐产地。已在规划兴建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
2、大气污染
2011年2月20日上午11点35分,由美国宇航局的Terra卫星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所拍摄的气象照片,可以看到,浓密的烟雾正笼罩在中国的北部平原地区上空,烟雾非常浓厚,呈灰棕色,以致于很难看清楚地面上的情况。北京机场在同一时间的气象台所公布的能见度仅为3公里,而下午的能见度又下降至约1.8公里。
还无从得知2011年2月20日的这场浓雾中具体含有哪些污染物,但其中很可能含有黑炭、烟尘和地面臭氧等气体。烟尘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特别是柴油和煤)、木材和其他生物燃料燃烧而释放出来的。这个过程还可能会释放出若干化学物质,然后在阳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气体——甲烷,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而在中国,煤炭是用于家庭取暖、做饭和制造能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
3、水污染
在中国华北地区,农民大多是将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即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破损渗漏以及污水排放缺少防渗设施等原因,工业污水、农耕肥料、城市生活污水等渗透到地下水,部分农民担忧饮水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被迫外购经净化过的自来水或桶装水。
有关专家表示,华北地下水污染一大原因是大部分河流断流,成了城市纳污渠,随后成为灌溉水源,大面积污染地下水。由于上游大修水利、气候干旱,华北大部分河流变为季节河,常年干涸,成了城镇工矿企业纳污渠。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成为地下水的一大污染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