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

  《学弈》教学设计
  
  作者/范小节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体育”。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对照译文,理解语句的意思,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习得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1.课前游戏:反义词接龙。要求:用词不能重复。
  
  专心致志——(预设:三心二意——心一意一心不在焉——心无旁骛——心猿意马——全神贯注——见异思迁——聚精会神——魂不守舍……)
  
  2.能对几句经典吗?
  
  不以规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
  
  3.这些都是谁的名言?(板书:孟子)它们记载在——(补充板书:《》)加没加“《》”意思一样吗?谁对孟子有了解?请介绍。
  
  4.今天,我们将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学弈》,刚才提到的成语“专心致志”就出自于这篇课文中。
  
  5.认识“*”吗?它就是古篆体字“弈”,一起写一写。(板书:弈)“弈”下“廾”部,表示两手拱起。那么,这两个人面对面在干什么呢?(结合插图认识围棋)
  
  6.课文的题目是一(板书“学”,齐读课题)“学弈”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疑,思之始,学之端。”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两千年前的课堂,去看一看古人是怎样上课、学习的。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通
  
  1.谁能读一读课文?(评读)
  
  2.老师也想试试,请大家点评。(出示标注了断句符号的课文,师范读。)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除了读,我们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提示:查资料,看插图,查字典,问别人,对照译文等。)
  
  4.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并对照译文读懂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或需要提醒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正音:诲、惟、缴、为、弗,识记字形。指导正确断句。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交流:你还有哪些不会读,或想要提醒的地方?
  
  (2)全文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事?
  
  (3)指导朗读全文。(指名读一评读一自由练读一指名读一齐读)
  
  
  
  三、精读理解,读懂读会
  
  1.逐句对译,读懂每句话。
  
  2.对号入座,理解重点字词。
  
  师:有没有发现,文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多?(出示“之”及“之”字的几种解释)你能说出文中每个“之”字的意思吗?
  
  师:就像这样,标出自己感兴趣的字词,编上序号,再在译文中标注解释。译文中找不到解释的,可查字典批注。
  
  (预设:弈秋、鸿鹄、弗若、善、者、使、惟、援、缴、为、然。)
  
  3.小结:点(字词)面(句段)结合学古文,能把古文读得更明白,学得更扎实,有益于积累和运用。
  
  4.赛一赛,看谁能把课文背下来。
  
  
  
  四、总结提升,悟情悟理
  
  1.大家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文中介绍插图的是哪句话?
  
  2.从这个“惟”字,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他为了学棋,排除了一切干扰,专心听讲,潜心研究,勤学苦练,这就叫——(专心致志),而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究能成为一个——(师生合作归纳板书:专心致志有志者学有成)。
  
  3.假如这是上联,你能对下联来评价另一个学生吗?
  
  (师生合作归纳板书:三心二意无心人弈不精)
  
  如果你是这个学生,听到别人这样评价时,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
  
  (可多元解读,从态度、兴趣、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反思、说明等。)
  
  如果你是弈秋,你又会怎样评价、教育这个学生?
  
  (联系前文《体育颂》,深化主题,加深对“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能是体力与精神融为一体”的体育理念和精神的理解。)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丁丁在“我的视角”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指名读“我的视角”。按这个设想,让学生再写一篇故事。)
  
  阅读,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有许多新认识、新感受。丁丁肯动脑。也勤动笔,你能不能学习他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改一改、续一续或仿—仿?
  
  2.生练笔。指导练笔:不拘。一格、大胆合理地想象当时的情景,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
  
  3.交流:把你的想象读一读或演一演。
  
  4.再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读熟、读美。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独秀小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