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精选5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省市文件要求,赵大村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重要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本村建设成为一个讲科学、讲民主、经济发展、组织坚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一)生产发展。必须按照中央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是稳定粮食生产,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二)生活宽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全乡第一,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此,必须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要形成农村内部增收合力,三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四是要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
(三)乡风文明。必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村容整洁。必须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二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引导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规模;三是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尽早实现村内通油路;四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管理民主。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具体目标
(一)以村部为中心,继续完善道路和环境卫生、改造设施、绿化、亮化沿路地带,立村牌、制作宣传广告,进行小康楼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文明休闲、自来水、有线电视、信息网络和村圩镇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通组公路的硬化,完成通户公路硬化2公里,推进农业机构发展,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规划设计新农村总体发展蓝图。
(二)以速生杨、中药材,发展深加工企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规模产业:
1、扩大中药材种植,形成农业特色产业;
2、推进立体养殖,建立“公司加农户”养殖产业;
3、加强速生杨生产管理,抓好速生杨林业基地;
4、健全和完善林业制品建设。
(三)以农民科技夜校为阵地,开办农民培训讲习班。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向农民传达室授政策法规、文明道德、速生杨、中药材、小麦高产攻关等实用技术,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造就新时期合格新型农民。
(四)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服务改革体制,建立新经济组织,努力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逐步建立协会组织的涉农民便民服务体系。
(五)以创建文明新村为动力,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红白喜事理事、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和开展评优创先系列活动,杜绝宗派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引导农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尊老有幼、邻居和睦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保障农村医疗、困难农民生活救助体系正常运行。
(六)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群众满意为根本,转变工作作风,实行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改正、全面提高村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建一个真正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好班子
四、要求和措施
(一)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利用标语、板报、宣传广告栏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内容和目的,开好“两委”班子会,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组织;召开党员、组长会,统一思想步骤,形成合力;召开村民代表会,专题讨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切合村情制订分步实施计划。
(二)每年确定重点,全面整治公共环境卫生,以村部、卫生所、学校为重点,采取”谁管辖谁负责,谁经营谁治理“的原则,集中时间,统一要求进行清理,同时签订“文明环保”责任书,建立公共卫生长效管理机构;农户居家以村民小组的自治自整,把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内容之一纳入村民小组工作考核,形成上下齐动,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良好氛围,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市乡一系列有关新农村建设工作优惠政策。
五、拟建项目计划
(1)制作宣传广告牌,立村牌一块;
(2)建设小自来水厂一个,发展用户100户以上。
(3)建设文明娱乐休闲场所达100平方米。
(4)开展农民文化科技夜校、文化阅览室各一所。
(5)发展优质小麦2000亩,中药材2000亩。
(6)建立速生杨丰产基地2000亩。
(7)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稳定劳务收入。
xx党总支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本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城、城镇、独立工矿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旧场镇改造、林盘聚居点整治建设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为了加强全市农村地区住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全市农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市)县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镇(乡)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本村区域内规划建设实施社会监督。
第四条(管理原则)
农村地区规划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原则,满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市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市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技术标准。
第五条(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农村村民委员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或镇(乡)政府对农村村民委员会或群众的举报均应按职责和法定程序查处。
第六条(项目业主)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聚集户数平坝地区50户以上、丘区和山区15户以上的农村居住区[点])建设的项目业主可以是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居住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
第七条(实施方案编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会同项目所在镇(乡)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方案应载明以下内容: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投资来源、实施单位等。
第八条(实施方案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报区(市)县政府审议。
第九条(项目选址)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实施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应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的要求进行选址。
第十条(规划方案设计)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选址确定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包括各项设施配套、建筑形态和户型以及立面效果图等)。
其他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第十一条(村民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后,上报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规划审批公告)
县级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对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符合镇(乡)总体规划或村规划的应及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或审查后要求方案进行重大修改的,应按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应重新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经批准的各种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当地村委会公告。
第十三条(用地许可)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均应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实施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其他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可行性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分期实施,各分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社区内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第十五条(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应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向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行政性审查和备案。
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可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并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深化施工图设计。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备案,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十六条(施工许可)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应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后方可动工建设。
“统规统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在办理了质量、安监备案后,项目业主持质量、安监备案表和《建设用地意见书》、《规划审查意见》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
“原址自建”和“统规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建设业主应向镇(乡)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镇(乡)政府出具开工通知书,方可动工建设。镇(乡)政府可提请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施工组织予以审查。
第十七条(质量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书。
第十八条(质量安全行政监督)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组织监督检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由县级建设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镇(乡)政府负责质量监督检查。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应指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管员,协助乡镇政府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
第十九条(质量安全社会监督)
由镇(乡)政府牵头,建立村级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可在村组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农民为农村建设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受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巡查监督,对巡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所委托的农村基层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竣工验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完工后应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由项目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向区(市)县建设部门办理竣工备案。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需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的,应按《*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二十一条(报建收费)
农民住宅和居住社区配套的设施建设项目,不得收取报建费。其他建设项目,业主应按当地的相关规定缴纳市政设施配套费。
第二十二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结合我市联社系统企业改制,从根本上改造已不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原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农村基层供销社及其分支机构,重新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依照省社和市社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以及《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社体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吉发[]30号)文件精神。市政府的领导和调度下,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激进经营服务网络。
二、基本原则
以供销社改制企业为载体,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合作制原则,市区内建物流配送中心,改制完毕的乡(镇)所在地建新型业态的新合作组织,村(屯)建小型超市或综合服务中心,从市到村实施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超市管理,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化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进程。同时,要因地制宜,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发展,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民营化。
三、总体目标
稳步推进“五个体系、一个中心”建设。即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医药和烟花爆竹等五大连锁经营体系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到年末。
(一)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网络体系和经营优势。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乡镇建24个直营超市,村屯建300个加盟店(直营店)真正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
(二)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市区内建区域性推销配送中心1-2个。村级连锁店100家(包括烟花爆竹经营)
(三)医药连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建成配送中心一个,发展乡镇医药直营店(加盟店)20个。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以市物资回收公司为依托。并在全市布设回收网点20个,全面展开废旧物资回收工作。
(五)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各乡镇新成立的供销新合作社要全力开展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开展规模经营。
(六)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照市社制定的统一规划。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年,首先在三个乡镇确定设点单位,等条件幼稚后,全市其他乡镇逐步推开建设。
逐步形成以县域为中心,通过五大连锁经营体系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级为终端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逐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新网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工作。加强领导。一是成立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级供销社要发挥主导作用,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相关部门也要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积极争取“新网工程”专项发展资金,确保“新网工程”健康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持从驻点村产业结构实际出发,调优产业布局,调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要在驻点村大力发展沼气,推行“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烟”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两种收入,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力争使驻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万元以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队要在驻点村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的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市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项支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全市将逐步建立稳步增长、合理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包村单位和工作队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原材料补助或“以奖”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根据农村现状,加大旧村整治改造力度,加快小康建房步伐。努力把驻点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功能配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富裕小康村。
六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继续实行“领导挂帅、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责任机制。要坚持作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各县(市、区)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办点制度,县级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要由市委考核验收。包村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后盾。全市各级领导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花精力谋大事,多下基层搞调研,多为群众解难题。全体工作队员既代表自身形象,又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市委形象,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镇规划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广大农村的面貌开始逐步改变,一些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的新农村建设形势非常好,城乡的各种差别已经基本消弭不见了。但是还是要看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村镇规划方面存在一些通病。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新农村建设,也对新四化目标的落实、全面小康社会的按时实现等国家性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一、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方面的普遍问题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方面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普遍性问题:
1、缺乏有效的规划理念和理论指导。
理论的指导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障,对于规划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需要城市建设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等各方面理论的支持。而纵览现在的村庄规划工作,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村镇规划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明确的科学理念作为指导的,囿于上级行政命令、职业规划人员缺失、缺乏配套资金等种种主客观原因,很多地区的规划都是上级一句话或者下面随便建,导致规划失败、建设失败,一些地区甚至因为规划过时、规划不合理、规划不全面等不科学的工作作风,导致群众矛盾激化、居住安全得不到保证、环境卫生状况堪忧。
2、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18亿亩耕地保护线已经坚守困难,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种非法侵占耕地的行为越来越多,尤其是农村地区居住生活习惯、空心村闲置土地等原因,使得各种建设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不仅阻碍城市化进程,也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建筑的问题,还有文化、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社会事务需要统筹进来,而在一些地区,规划仅仅考虑了经济方面尤其是土地方面的因素,对其他方面的社会性事务考虑不周,造成一些村庄用水用电、看病就医等不便利,问题比较突出。
4、建筑质量存在诸多隐患。
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建设行动,很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都是零散进行,行政力量的介入只是在面上或者各种社会重大事务上,实际的操作尤其是盖房子等基础设施建设很多都是农村居民自己动手,这就给居住房屋为主的建筑体质量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落后、节能节材新技术得不到有效应用、技术装备差导致施工问题频发、对水文地质破坏性大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很多地区的房屋功能和质量低下,建筑质量隐患较多。
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问题的对策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要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问题,就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事务的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在宏观上制定科学的村镇规划并严格执行。
规划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也是科学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政府尤其是基层政权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规划问题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依靠各科研院所、专业咨询机构等外脑,结合本村、本乡、本镇的各种实际条件,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长远出发,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并在后期的执行中注意防止各种诸如反复性规划、不遵从规划等问题的发生,严格执行既定的村庄规划。从而确保坚持能够使得规划和执行做到“统一规划、集约利用、合理布局、保护耕地”。
2、以中心村建设为主,加大村镇建设力度。
中心村是发展新农村的点,对于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核心带头和带领作用,只有加强中心村建设,才能更好整理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功能区位、方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目前来看,要改变农村村、乡布局散乱、无序发展的特点,以大村、强村为基础,打造新中心村为手段,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3、充分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唤起农村居民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农村发展、农业建设和农民利益的一大重大利好决策,在长期上和深层次上是为了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的,但是可能在短期内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和短期利益受损,这导致一些地方的农村居民不支持新农村建设、对相关规划有反对意见。因此,有关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在大方向上征得大多数农民的同意和支持,让广大农民不仅积极响应,还能踊跃参与、献言献策,这样才能稳步推进、做好规划和实施工作。具体工作中,一要通过媒体、实地走访等宣传方式,向农村居民宣传相关政策和形势,提高他们节约用地、开展现代农牧业的热情,二是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转变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习惯,尤其是住房观念和习惯,从而使得相关工作能够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4、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等创新机制,做好村镇规划的保障工作。
目前党中央已经正式提出,在社会经济事务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的意义深远,对于村庄规划方面也有积极正面影响。在现实实践中,农村闲置土地较多、人均占地面积超标等土地浪费现象较严重,镇县两级政权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例如通过经济政策吸引农村居民拆除旧居住地、统一在新居民点建新房,或者在经济发达地区采取跨流域指标流转等新的办法,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飞地”,让各种资源具有交流性和互贸易性,从而为缺资金的地区谋得资金、缺地的地区补充足够的后备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指标。
5、加快城市反哺农村进度,为农村村庄规划配备足够的资金和开通多渠道融资平台。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没有超过60%,新农村建设成果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和多渠道的融资平台支持,尤其是涉及到房屋拆迁补偿、各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兴建等事务的费用来源问题更是普遍的难题,这是村庄规划中的难点和核心点之一。在这个关键节点和问题上,城市要加快反哺农村的力度,要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都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好用活政策,加快筹集相关规划建设费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社会筹资,加大多元主体参与规划和建设的水平,改变现在过分依赖政府投资主导的误区,农村村庄规划配备足够的资金和开通多渠道融资平台。以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结语
总之,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村镇规划工作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涉及面广尤其是利益牵涉方面多,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正视规划村镇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及时进行规划方式与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只有充分发挥了科学和政策的力量,必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大业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J]. 科技风. 2023(1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