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当代雕塑艺术设计

一、雕塑与文化

对于文化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上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说法。但是,从已有的界定表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范围所具有的广阔性。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和继承的一切物质产物,例如:衣服、食品、房屋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当然对于人们所创造的精神产物,例如:学术、伦理、文学以及艺术等也都属于文化的范畴。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过:“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们的看法是对的,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这就是说文化被创造出来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因此,有学者认为文化是滋生艺术的最好土壤,它作为社会现象中的一种在社会发展的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艺术与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文化的倾向性是可以通过相关艺术加以表现出来的。从这一层面来讲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文化与艺术的相互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中西方的差异性。但是,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的雕塑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得以发展的中国雕塑艺术在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分析中西方的雕塑文化,其存在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在对于美的追求上,中国的雕塑艺术所追求的是一种神韵的美,这种神韵是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突出共性的美,不仅如此中国的雕塑艺术在重视美与善相结合的同时,也非常关注雕塑艺术另一个功能———教化功能。相比之下,西方的雕塑艺术所追求的美则不同,西方雕塑所追求的美是自然模仿的美,比较注重的是一种“形似”之美,其强调是在雕塑作品创作上对人体解剖结构与规则的准确把握,且对个性突出也非常注重。西方雕塑艺术的文化在重视“美”与“真”的二者的结合时,更加关注的是雕塑艺术自身的认识功能。通过中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关系。可以这样讲雕塑艺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以及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因此,人们赞叹雕塑是立体的诗,立体的画、立体的音乐。为此学者也认为伟大的雕塑艺术,常常被看作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的象征与精魄。当然,中国的雕塑在悠久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丰富的养分,所形成独有的民族风格与浓郁地方特色使其成为中国文化苑囿中极为璀璨的瑰宝,同时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盛誉。追溯中国的雕塑与文化间的关系,那就要从先秦时期谈起。在漫长的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古老的中国形成了具有历史悠久与品种繁多的特点,例如,在雕塑的材料上就拥有象牙、玉石、木材、竹子、陶泥等。翻开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不同的发展时期。例如,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雕塑艺术上就出现了石雕、骨雕、牙雕艺术品。到了秦汉的时期其陶塑工艺成为雕塑艺术发展的主要代表工艺,例如,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就是一个非常有艺术代表性的作品集。7000多件的武士俑形态各异,每一个都有很深的艺术研究价值。其中还有上百件的战车、战马等大型雕塑作品,这里所有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被称之为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庞大的雕塑杰作。而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塑更是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雕塑体系,其也成为这一时期雕塑的主流。时至今日,中国当代雕塑与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随处可见的雕塑无不彰显着时代的气息与流露着时代的文化脉搏。

二、文化转型下的当代雕塑艺术发展

文化的转型也带动了雕塑艺术的转型,当然这种转型是一种艺术上的自我修正与发展。当代雕塑艺术发展中城市雕塑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发展分支。由于,城市雕塑所记载的是不同时期的城市的发展历史,通过雕塑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视出这一时期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这一时期这个城市的人们的精神追求等。换个角度来讲,对于城市而言其都是历史产物的代表,每一座城市都会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生活特点以及实物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文化之内涵。因此,有学者认为通过不同时代雕塑作品的研究就如同阅读这一年代的百科全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1949年以前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西方古典雕塑样式学到手;其次,是1949年至1979年,在这一发展阶段主要的特点是匆匆忙忙地利用之前所学的方式,并将其与中国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起来,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对其的宣传功用问题;最后,1979年以后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雕塑艺术发展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学习从人们感性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与当时时代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联的。新中国雕塑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事件是发生在1992年的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这一展览的特殊性就是因为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的转变时期。说这一展览是新中国雕塑文化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是因为在此展览之前,中国的雕塑界整体上表现为两个特点,即中国雕塑新艺术的倾向不明显,雕塑在当时的中国美术界中发展呈现为滞后性,第二特点表现在西方形式主义影响下的形式美与抽象雕塑成为当时雕塑艺术家们探索的新动向。“艺术之始,雕塑为先。”这是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一书中所述。这句话说明我们在研究当代雕塑的文化及文化背景变化的同时,不能脱离中国雕塑史的研究。同时,准确地把握雕塑的界定以及雕塑艺术的内涵将有利于我们分析其所隐藏的文化变迁。现代的雕塑丰富传统雕塑组成体系,例如,按环境与放置位置将雕塑划分成了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等。我们知道雕塑艺术上有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基本形式,而在文化转型后的当代雕塑艺术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反传统的四维与五维雕塑、动态雕塑等形式,这些雕塑形式真正意义上地颠覆了传统雕塑的文化观念,将雕塑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日渐丰满起来。我们知道在当代雕塑理论中将形体美比作雕塑形式美的核心灵魂。在此理解指导下,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更加突出了雕塑形体比例上匀称、结构上严谨以及形体所呈现的形象动势、情绪与生命力等特性。例如,罗丹所创作雕塑作品《思想者》,马约尔所创造的雕塑作品《被锁链住的女人》等都以极具强烈感染力的动感语言。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影像”处理往往会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情况下雕塑家们都会借此技巧表达出作品主题的宏伟崇高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综上所述,当代的雕塑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当代文化的影响,变化背景的转型促使了雕塑艺术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进一步而言,无论是在雕塑的创作方法上,还是在雕塑的题材上,亦或是在雕塑表现的形式与风格上,文化背景对其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

作者:张泽佳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