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宝贵遗产,也是人们成才的巨大摧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数学家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量。家长通过游览、参观、旅行等活动使孩子领略到祖国领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文化的悠久,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祖国的爱。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美德出良才”,良好的文明素质不仅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而且也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支柱。现代文明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怎样做人“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做人教育可以从礼貌教育入手,让孩子学会做人,做现代文明人,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也是对孩子一生的负责。
(三)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老实处事的品德。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承认错误。要使孩子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玩具小汽车,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拿了邻居家的。若是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培养诚实品德,还要鼓励孩子讲真话,当孩子告诉你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下去,并帮助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和过失。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在家庭早期教育中,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我们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的今天,父母也不能忽视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节约永远都是一种美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逐步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不能只讲理论,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从日常小事入手,经常不断地要求,不能放松。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
教育孩子继承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时,家长自身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时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作风,用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教育孩子。教育是在每一件琐事上,在你的每一举动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对孩子成长起着决定性的走用。因此,作为家长要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个性修养。要具备健全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的品质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例如:故事大王比赛、运动会、演讲等。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讲解有关知识,让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 幼儿天生爱动,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有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时期是品格初步形成的时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机会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幼儿的品格进行培养,对不良品格进行矫正。从哪些方面来对孩子的品格进行塑造呢?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效能
教育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利用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象教育对孩子作用相当大。如当幼儿听了“没有牙齿的老虎”故事后,吃糖少了,不爱卫生的孩子也象“小猪变干净了”一样,爱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二)实施做人的礼貌教育
1.帮助孩子学会关系他人。
只有教育孩子时时刻刻多为别人着想,他长大了才有可能具有文明礼貌的行为。爱心教育应该融会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教育幼儿时常给父母、亲人和朋友带来欢乐,与他们共担忧、同欢乐。学会关心、体贴、照顾他人。
2、优化礼貌教育的环境。
要让孩子想到别人、体谅别人,父母自身首先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以礼待人、互相体谅的环境。只有生活在这种氛围中的孩子,才能学会关系、体谅他人;只有家里人都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语言,耳熏目染出的孩子,才会自觉的使用这些语言。也就是说,有教养的文明家长才有可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正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品格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运用环境的熏陶作用来陶冶孩子。
(三)暗示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为暗示教育法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避免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发展。暗示法具有易于接受的好处,如:丰富的面部教育,生动的语言,具体感人的情景,易使孩子接受、消化、变为自己的行为。通过暗示手段,使幼儿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暗示的方法包括有语言的暗示,榜样的暗示等。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做一个“嘘”的动作;孩子做小动作,大人做一个“OK”的手势等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四)积极诱导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许多种,需要家长开动脑筋,从中选出促进孩子主动发展的一种,只要有心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如:女儿有一次故意把果盘里的荔枝撒了一地,我本想发火,但没有,因为我知道,发火解决不了问题,想帮她把荔枝捡起来,但转念一想,于是启发孩子自己捡起来,对于一岁零三个月的宝宝来说结果做的很认真,一个一个的捡到果盘里。看到宝宝认真的那个样,我会心的笑了。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幼儿要讲艺术,这样做不伤孩子的自尊心;相反,既克服了缺点,又调动了孩子的自觉性。
(五)因势利导法
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诱导孩子明辨是非,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有天晚上,我和女儿在院子里乘凉,不知从哪里爬来了一只小壁虎,女儿一下把它抓在手里。说心里话,我还真有点害怕,我还是心平气和的对女儿说:“雪儿,你喜欢别人把你关在小黑屋子里吗?”,女儿抬起头看着我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对小壁虎也不应该这样。”这时女儿把小手松开,小壁虎从指缝里爬出来,女儿对小壁虎说:“快回家找妈妈吧。”这不仅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而且提高孩子的认识,明辨是非。我所实施的教育,目的是让女儿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心地善良、富有感情的人。
综上所述,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问,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首要的是品德的培养。这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愿天下所有关爱孩子的父母、老师都来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