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范文精选

低碳经济范文第1篇

对低碳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审计

审计机构首先要对政府低碳转变计划进行调研,审查政策制定计划是否科学、经济合理,是否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是否能保证低碳经济目标的实现,以发现新政策或现行政策的不足;其次,审计机构要对低碳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政策执行手段是否可行、政策规定是否合理、政策目标是否出现偏差,并评价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及时发现政策法规执行中出现问题,并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作相应调整保证政策的执行效果。

对低碳经济财政支出的审计

低碳经济财政支出,是指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制定的财政收支计划,包括贷款贴息、出口退税等直接财政支出和税收减免。低碳审计要对低碳财税减免的符合性、真实性和效果性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第一,要对资金运用对象的复合型进行审计,检查资金的支出对象是否是属于低碳产业、电碳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消费,避免寻租套取资金和补贴现象的发生;第二,要对低碳资金使用是否真实进行审计,防止挪用、盗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第三,评价资金运用效果,是否达到设定目标,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对财政资金运用的审计是传统审计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低碳审计的核心内容。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特别是对国家重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的审计是确保低碳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减排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投资需求分别为9820亿元、8160亿元和5680亿元,总投资需求达23660亿元,约占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6%。只有保证国家重点节能减排资金的用合理,充分发挥其乘数带动效应,才能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

当前开展低碳审计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在审计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设计合理好的法律制度规范可以敦促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由满足自身利益转变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以及提高社会公共的利益。我国已经制定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我国开展低碳审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然而,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关于低碳审计的相关法律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因此,应当建立评价低碳消费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及指标体系,加快建设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低碳审计工作的开展制定规范和标准。

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低碳经济发展审计监督标准,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时难以做出合理判断,导致低碳审计缺乏客观性和标准型。建立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既应当考虑到低碳经济社会责任的内容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到政府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责任的差别性,评价内容既要全面也要体现差别。低碳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应当包括,利用新的能源利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要考虑到利用新能源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环保。

明确低碳审计的重点内容

确立低碳经济审计的重点是提高低审计效果的关键步骤。在确定低碳审计重点时,应当考虑以下内容。一是是否制定了低碳经济合目标、政策和控制程序,是否以经济和高效率的形式承担了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是否为实现各种低碳经济目标,使经营活动达到预期成果而努力,是否建立了充分可靠的内部控制策略以保证低碳经济活动以高效率的形式进行;二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产品是否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形式生产、销售和使用。产品生产、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否实现了全程的低排放。

创新低碳审计的审计方法

低碳经济具有公益性、难衡量性、不成熟性等特点,因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为合理。审计师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将完全由对导向“风险”的评估确定。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评估低碳经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水平,并尽力需要搜集的证据和资料。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征,不仅要使用经济效益指标,还要求评价体系涵盖生态环境公益指标;综合运用计量法与判断法。低碳审计既可以是结合财务报表进行的附带审计,也可以是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附带审计,由审计机关自主或社会审计机构接受委托进行的专项审计也可以。

低碳审计主体的确定

审计主体通常是指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而成为实施审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专职机构是以审计为专门工作的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专业人员是上述专职机构的审计人员。笔者认为济审计模式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建立规范的审计模式,促进审计制度建设,形成统一审计规范和标准。我国应当由国家审计署具体负责低碳经济审计,更符合我国国情。

建立低碳审计信息披露制度

低碳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炼钢;低碳钢;碳达峰;碳中和;氢冶金;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这里的碳指的是CO、CO2还是CH4?低碳炼钢和炼低碳钢(低碳钢是指碳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是一回事吗?这一切还得从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简称GHG)说起。温室效应,是指来自太阳的热量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到达地球外空间,然后穿越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这些短波辐射热量后升温,升温后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气释放长波辐射热量,这些长波热量很容易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s)及臭氧(O3)组成。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订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25%,其次是甲烷(CH4),约为15%。全球主要温室气体的结构组成见图1。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变暖、缺氧、海平面升高,引发未知病虫害和土地沙漠化,威胁人类生存,所以必须在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中着力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对化石燃料逐步加以限制以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减少组成占比高达77%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1钢铁工业碳排放现状

2023年全球CO2排放量为324亿t,中国约占28.2%,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全球钢铁工业CO2排放量约为28亿t,约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中国钢铁工业CO2排放量占到全球钢铁工业CO2排放量的60%以上,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按行业大类区分,占据第二位,仅次于能源电力行业的40%,高于水泥行业的13.5%。中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在于:(1)电炉生产效率低于转炉,电炉平均58min/h,个别达到35min/h,转炉冶炼周期平均为32min/h。(2)相比与转炉,因为电价高、废钢量少价高,电炉没有成本优势。就全废钢冶炼的电弧炉而言,吨钢成本约为3400元,较转炉吨钢成本的3050元高出约350元/t[1]。(3)基于上述原因,2023年以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90%,而电弧炉短流程炼钢的产能仅占约10%。相比同期全球电炉钢平均占比约28%(其中美国电炉钢平均占比约68.4%,欧盟40.3%,韩国32.9%,日本24.2%)有很大的差距。(4)炼钢流程的不同,决定了能源结构的差异。我国的炼钢工业能源结构中,电力消耗约占6.3%(光电、风电<1%),油气能源约占1.7%,煤炭、焦炭占比高达92%,远高于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58.5%的平均值。(5)高炉-转炉的长流程炼钢吨钢CO2排放量约为2.11t[2],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吨钢CO2排放量约为0.5t,不到长流程的1/4,减排优势明显。

2低碳炼钢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方向

2023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主席庄严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由此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或双碳时代。所谓碳达峰是指某一时刻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则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生产活动自身产生的CO2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钢铁工业是劳动力、能源密集型行业,现行长流程炼钢消耗大量煤炭资源,排放大量CO2。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钢铁产量的大国,钢铁工业CO2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15%,同时排放大量的污水。在全球CO2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下,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地区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技术路线,国内的钢铁行业CO2排放量现在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环境要求的日趋严格,在目前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的钢铁行业迫切需要低碳绿色的钢铁解决方案,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来有效降低钢铁生产CO2排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活动在现阶段的必然要求,炼钢工业自然要服从和适应这个经济规律,践行低碳炼钢,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作为中国制造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钢铁行业应全力推进碳达峰、碳减排工作,为确保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走低碳炼钢之路势在必行。

3实现低碳炼钢的途径

实施以降低碳排放为目的的低碳炼钢关系到炼钢流程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冶金原理、炼钢工艺流程、能量守恒与电炉技术革新、提高入炉废钢比以及炼钢辅助设备节能等角度加以分析。按炼钢的原理来讲,氢冶金被寄予厚望。式(1)~式(4)是传统冶金的化学反应式,式(5)是氢冶金的化学反应式,可见氢冶金反应产生的水蒸气完全取代了碳还原反应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需要大幅降低氢气制取的成本,为氢冶金的普及创造条件。Fe2O3+3CO=2Fe+3CO2(1)2Fe2O3+3C=4Fe+3CO2(2)FeO+CO=Fe+CO2(3)FeO+C=Fe+CO(4)Fe2O3+3H2=2Fe+3H2O(5)就炼钢工艺流程而论,增加短流程钢铁产能的比例是实现低碳炼钢的有效途径。2023年12月工信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电炉钢比例提升至15%,力争达到20%。短流程炼钢二氧化碳排量不到长流程的1/4,同时,吨钢可节约约1.3t铁矿石、减低能耗350Kgce、减排废渣600kg、焦炭400kg、节水40%。为此,需要开展以下工作:能源结构多元化。提高绿色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比例,适当降低电价,支持电炉炼钢的发展;扩大废钢渠道,鼓励废钢进口,降低铁矿石的进口量,通过政策倾斜,引导提升电炉钢的产量。就电炉设备本身而言,采用以下技术有利于实现低碳炼钢:超高功率电炉炼钢技术、节能型短网技术、留钢操作平熔池冶炼技术、炉壁氧燃烧咀助燃技术、炉门碳氧枪技术、EBT偏心底出钢以及废钢预热、铁水热装技术等。由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新型柔性电源(IG-BT)直流电弧炉技术,采用模块化分组设计,可有效提高熔化期功率因数,缩短冶炼时间、显著降低电耗。另外,作为氩气的潜在替代气体,转炉顶底吹CO2、LF炉和电弧炉底吹CO2、CO2作为连铸保护气、CO2用于冶炼不锈钢和循环CO2燃烧。CO2在钢铁冶金各流程的应用,合计使用量有望达到吨钢100kg[3]。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看,应对整个炼钢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优化,以达到低碳炼钢的目的。表1为炼钢电弧炉能量输入与输出参考值,其中废气、冷却水、钢渣中所带热能占到了能量输出的43%,这些潜在能量的余热回收再利用对节能减排非常重要。提高废钢比、延长钢铁材料的使用周期和生命周期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钢材是为数不多的具有超常生命周期的工业原材料之一,加强废钢的收集、分类和再加工处理,进行循环利用,能够消除炼铁阶段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污染、钢渣污染和废水污染。另一方面,提高钢材质量,研发耐候钢,延长钢铁材料的使用周期减少使用量,同样可以降低碳排放。关注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CCUS)[4]。与低碳冶金技术不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简称CCU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技术,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作为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尚没有超过100万t/年的大规模全流程示范项目,而且短期内CCUS技术实现商业化运作仍面临成本高、部分关键技术不成熟、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缺失的困难。此外,炼钢辅助设备的能耗指标也应给予关注。除尘风机是长期运行的重要辅助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通过检测烟气参数,自动调节风机转数(风机功率与其转数的3次方成正比),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5]。除了风机以外钢水罐车、液压站、合金加料皮带机等辅助设备驱动电机功率每台电炉配置多达500~600kW,电机的能效等级建议按《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23)一级执行以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4结语

低碳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房地产;经济;节能

1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1.1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有利影响

1.1.1节能减排观念的落实与有效实施

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所在,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当前,国内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将这节能减排这一核心经济发展因素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反而为了短期利益,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肆意怕坏周边环境,置国家及集体利益于不顾。这时,如果政府组织设立专门的部门及制度,严格控制及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在制度的有效制约下,房地产开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将更有利的开展,从而有效的实现经济环境双发展的综合发展模式。

1.1.2房地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

当前,国内房地产业尚处于准入门槛低,管理相对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病态发展状态中。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推动房地产业走出这一盲区,进行深度全面的机构调整,从而整合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国内房地产业真正的步入优胜劣汰的发展模式中,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调整发展模式及方向,着重于建筑质量,建筑智能化及设施环保化等方面的发展。

1.1.3有效推动房地产业建筑智能化及节能化的发展及研究

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建材的生产和应用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建筑内电器的使用能耗也是相当巨大。低碳经济模式下就要求房地产企业着重于建筑低碳化智能化环保化的发展,通过引入及应用新型低碳环保技术及材料来实现能耗的降低,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在低碳经济制度化制约化发展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致力于低碳物品及新型能源的应用,并在保证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长远利益,从而促进国内房地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1.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消极影响

1.2.1房地产开发成本大幅提高

房地产行业要施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要求房地产企业有效的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这些是保证节能减排的关键,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房地产业开发的成本。这些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都需要相应的费用及人才,由于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的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所以很大一部分技术及能源应用方式都掌握在这些西方国家的手中,国内房地产行业想要更好的施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技术方面的制约,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低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形成束缚。

1.2.2房产市场房价飙升

节约型新能源新技术及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宣传的噱头。但是,虽然节约型低碳经济模式是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并着重发展的经济方向但是因为成本高昂,目前并不能被基层民众所接受。只有少部分高的高消费群体可以认可并购买这类房产,而开发商为保证利益也是会大幅提高房产销售价格。

1.2.3制约房产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内房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也更高,这就使得环境中的碳排放量日渐加重,但是因为新型节约型能源的利用成本太高,这就导致众多房产开发商宁愿选择木材、煤炭等价格低廉的能源来替代传统的能源来维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正常需求。无疑,这一做法并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低碳能源的高成本成为了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负担,从而从侧面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

2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影响的应用对策

2.1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

采用工业化模式进行住宅的建造,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能够大幅提高住宅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明显降低能耗。在低碳经济时代,我国房地产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则有必要加快自身的产业化建设,在降低消耗的同时,为自身创造理想的节约效益。在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构筑沟通桥梁以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指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碳排放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理想的居住或工作环境。

2.2合理规划户型布局

我国大部分房地产行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开发商比较关注经济效益,而没有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低碳经济的要求,在开发低碳住宅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该持续提升和优化自身的开发水平以及质量,尤其要做好户型规划设计工作,要尽量体现低碳经济的设计理念。开发建筑商品,适度增加精装修的房屋占比,开发商应具备大局观念,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3积极应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

我国在推动低碳房地产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建筑的保温以及给排水问题。受起步较晚的制约,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低碳房地产的发展。绿色植物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尤其是夏季还能够起到遮阴降温的效果。因此,生物能源的利用也是低碳经济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在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太阳能以其清洁且取之不尽的特性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如照明和提供热水等方面。开发新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2.4倡导低碳生活

当前我国各项经济及技术都处于飞速发展的全新时期,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领域之中,房地产行业必须与时俱进,融入到低碳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并通过透彻的宣传让民众了解低碳经济、认可低碳经济,并深刻的认识到低碳房地产建筑因建筑成本的提高而大幅提升的房地产建筑价值,但是后期使用中通过为使用者节约能源而节省的资金也是非常可观的,并且这种消费模式完全符合当前时展的要求。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低碳建筑并产生购买欲望,这样在推动房产市场发展的同时也从侧面进一步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平稳有效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自然环境的支持。健康的自然环境是房地产开发行业实施各项积极活动的支撑以及平台。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都要依赖于环境的健康。降低能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是保护环境的唯一路径。所以,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向着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模式发展。只有完美的施行低碳经济的发展,适应并满足低碳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保证经济的繁荣,发展的更长远。

【参考文献】

[1]何海丽.低碳经济下我国房地产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3.

[2]刘丽丽.试论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J].现代物业(上旬刊),2023,08:10-12.

[3]张涛.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创新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23,09:307.

[4]刘薇,戴剑涛,李奇虹.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运行对策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3,05:75-77.

低碳经济范文第4篇

摘要:木塑复合材料产品种类多,结构种类多,产品覆盖面广,是一种新兴的基础性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符合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当前我国政府“低碳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更是给木塑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该文归纳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前景,分析了其经济发展未来,以期对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应用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木塑复合材料;共挤技术;全包裹技术;3D打印技术;低碳经济

在国家推行低碳经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木塑复合材料的使用符合时代背景。木塑复合材料能够节约木材、降低木材使用量,同时消纳白色塑料垃圾,是极为值得推广的新型环保材料。材料科学的发展也带动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新的制作工艺和生产工艺也被大量用于新型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使用当中,木塑复合材料也取得更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和更向好的发展趋势。

1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基于生产实践应用的目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明朗,可以总结概括为:(1)生产原料多样化。更多种类的原材、辅材、添加剂被掺入到木塑复合材料制品中,开发出更丰富、更多功能的产品种类,扩大了市场空间。(2)加工设备智能化。3D打印技术、共挤全包裹技术的应用,使得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加工更加智能、效率更高、发展更迅速。(3)产品工艺标准化。随着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推广和木塑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配套的全国统一的工艺标准的制定是必然的趋势。(4)高附加值化。伴随着木塑复合材料的深度开发,更广泛地与其它材料结合使用,木塑复合材料必然从低端板材型材发展至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5)使用场景广泛化。木塑及石木塑制品作为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新材料,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科技创新大环境下,可进一步应用于农业、环保、包装物流、高速公路/铁路、汽车、玩具、船舶制造、军工等其他领域。

2木塑复合材料的推广前景分析

2.13D打印技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木材相比,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木塑复合材料中可以使打印制品外观独特,没有设计限制,具有天然木纹理,且造价低更环保[1]。但是可用于3D打印的木塑复合材料种类较少,研究人员为此开发出将植物纤维复配到木塑复合材料中,将其用在3D打印中。复配的纤维可以选用秸秆、稻草等,在添加增韧剂的条件下可以取得很好3D打印效果[2]。在木塑复合材料中按照一定比例掺加秸秆、聚烯烃、聚乳酸等原料时,3D打印出的制品韧性好、冲击强度高[3]。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对秸秆进行改性并且掺加聚乳酸的条件下,3D打印制品力学性能最佳。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相容剂、乙撑双硬脂酰胺(EBS)为分散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及3D打印木塑复合材料,3D打印制品的耐热性能和断裂强度最佳[4]。在3D打印工艺方面,与传统木雕相比木塑复合材料可以用于个性化浮雕生产加工,不受设计限制[5]。

2.2共挤技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功能和特性,木塑复合材料正在从单一结构向多层复合结构发展[6]。这种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共挤技术与全包裹技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共挤技术是使用2台或2台以上挤出机,将物料熔融后通过特定的模具连续挤出成型为多层复合的木塑材料[7]。采用共挤技术生产的新一代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材料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加经济环保。共挤木塑复合材料的优势可归纳为:(1)耐潮湿、耐浸泡。木塑复合材料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消纳一定量木材生产废料,但是木质纤维废料具有高吸水性难以克服,从而使木塑复合材料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下出现吸水变形、强度下降和冻融开裂等问题。共挤木塑复合材料的抗吸水性显著优于非共挤木塑复合材料。使用共挤技术生产的新一代木塑复合材料在提高木粉/木粉掺加比例的前提下尺寸稳定性不受影响,饱水后膨胀率远小于非共挤技术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8]。(2)浸水后强度损失小。潮湿、冻融循环等不利环境下木塑复合材料的强度损失是考验木塑复合材料材性的标准之一。使用共挤技术生产的新一代木塑复合材料在饱水浸泡后强度损失小于非共挤技术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强度损失。这是由于强度损失的程度由共挤层厚度和芯材强度共同决定,芯材强度低,但是共挤层厚度大的情况下强度损失低,更具有经济意义[9]。在同等共挤层厚度和芯材强度的条件下,外掺纤维可以增强共挤木塑复合材料的理化强度。(3)更强的抗老化性能。采用共挤技术生产的新一代木塑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光稳定剂的条件下其抗紫外线老化的性能远远优于非共挤技术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这是由于共挤技术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的多层复合作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紫外线照射下的材料老化[10]。(4)更好的阻燃性能。采用共挤技术生产的木塑复合材料采用阻燃剂制作共挤层,优化了传统非共挤技术木塑复合才料在木质纤维中添加阻燃剂的制作方式,阻燃剂的添加无需考虑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共挤技术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阻燃性能取决于共挤层的厚度,将阻燃厚度的概念等同于共挤层厚度,可根据具体要求控制阻燃层厚度的生产,在提高了阻燃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生产难度[11]。

2.3塑木全包裹技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塑木复合材料全包覆技术是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之一。木塑复合材料全包裹技术不仅是在木塑复合材料表面覆盖包裹一层功能材料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磨性能、抗老化性能和阻燃耐腐性能,更是提高塑木复合材料制品实用性和表面美观性的工艺环节[12]。全包裹技术的使用扩大了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种类。木塑全包裹技术配合木塑后处理技术可以将高性能的新一代木塑复合材料进行砂带砂光处理、压纹处理、水转印与热转印、UV印刷和实木皮复合处理等[13]。这些技术大大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材性的同时更加大大地提高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美观性及附加值。可以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开发不同风格的表面效果,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审美要求的客户要求。木塑复合材料表面木质感好、纹理自然的效果,使其具有独特的产品风格和审美风格[14]。2.4塑木+金属结构材料技术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木塑复合材料与金属制品结合使用制作成木塑+金属复合材料结构,是木塑复合材料的另一个使用前景之一[15]。芯层采用金属而外层则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包裹可在加强塑木制品的整体强度的同时保护金属结构不受锈蚀,增加使用寿命,从而满足结构材料的性能要求,目前在汽车工业、特种门窗、高档家具、环保集成房屋等领域可以实现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塑木材料的应用范围[16]。

3木塑复合材料在低碳经济中的未来

木塑复合材料产业是一个多方位、大跨度、专业化的新兴产业,其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新材料行业。在国家的扶持发展下,行业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木塑材料涉及结构、装饰、包装和特种型材等几大类,几乎涵盖所有木材、塑料、金属、铝合金等材料的现行使用领域,年产值正逐年推高,市场潜力巨大。综合来讲,木塑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符合低碳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碳经济的亮点。伴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主流趋势。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白色垃圾依然数量庞大,木塑复合材料在国内现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更大的木塑复合材料市场等待被开发利用,发展前景向好。

4结语

木塑复合材料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材料,在应用木制品的所有场景中均可以采用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替代。绿色无污染,节省深林资源,这使得木塑复合材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木塑复合材料也伴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进步而快速发展,更高的材料性能、更好的使用体验必将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木塑复合材料的深入发展。

作者:范丽华 单位:山东高速烟台发展有限公司

低碳经济范文2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在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文明的享受。但是,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加剧了人和自然之间的恶化,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于这种状况,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建筑工程中更是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其中。因此,如何推动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已经成为时代性的问题,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有着突出的贡献。

1低碳经济理念的内涵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我国日益提高的经济水平下,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导,采取制度或者技术创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方式,形成的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运行模式,其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步,还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为一体的重要体现[1]。

2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重要性

随着人们保护周边环境意识的增强和低碳经济理念的出现,建筑装修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根据对我国各个领域碳排放占比的数据统计和调查研究,发电和供热行业的碳排放占比最高,如图1所示。基于此,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的时候,需要高效利用各种工程能源,推动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2]。针对具体的建筑装饰设计,不仅要合理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还要在保障装修质量的同时减少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进而达到建筑装饰成本降低的目的。PowerhouseTelemark能源大楼的低碳经济理念的应用值得借鉴,其中呈24°倾斜的独特屋顶超越了建筑体量的极限,使屋顶的表面积扩展至最大,确保建筑能够从光伏板棚顶以及被光伏电池板包覆的南立面获取尽可能多的太阳能,充分展现了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重要性。图1各个部门的碳排放占比

3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装饰设计的认知存在偏差和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工作相比较而言,传统建筑装饰设计师的关注点在于造型的复杂性,追求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但是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资源的浪费,不注重高档新型材料的应用,过于强调外在的装饰,而忽视了内在品质的提升,使得低碳经济理念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困难[3]。而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由于从提出到当前的发展经历的时间较短,很多人缺乏对低碳经济理念建筑装修设计的认知,建筑装饰设计师没有充分的经验,缺乏相应的案例指导,导致建筑装饰设计的认知程度有待加深。

3.2忽视了建筑装饰成本的控制近年来,随着各种现代化思想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局势的影响和冲击,很多建筑装饰公司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增加,对成本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很多建筑装饰公司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常常会考虑那些环保性能较差的,因为这些材料成本低、利润空间大。选择低碳类型的原材料,虽然很好地践行了低碳经济理念,但是大大提升了低碳类型原材料的价格,使得很多客户的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市场上的建筑装饰材料使用十分混乱,一些商家采取了浑水摸鱼的方式,使得低碳经济理念下的装饰设计质量和水平降低,低碳装修的成本控制存在一定的困难。采取低碳经济理念设计建筑装饰和传统的方法相比较而言更为复杂,消耗的时间更长[4]。同时,一些装饰材料不能够直接应用,还需要进行第二次加工处理,低碳经济模式下对能源和设备的需求以及装饰工艺的要求会提升。

3.3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装饰技术缺乏先进性在实际的建筑装饰设计中,大部分设计师都对低碳经济理念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能够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设计过程中。我国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技术方面的研究比较晚,没有形成先进的设计技术,加上科研因素的影响,使得低碳经济理念的践行存在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建筑装饰设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进步。

4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有效应对策略

4.1推动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认识提升和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相比较而言,由于对建筑物实施拆除等改建工序的频率很高,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带来一定的破坏,还会导致大量木材的浪费。同时,在实际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大量高污染材料的使用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周边环境污染,使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和低碳经济理念的践行相违背。在这种状况下,转变固有的思想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对低碳设计理念形成完整的认知,还有利于更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5]。以青岛信联天地为例,其作为青岛市地标性的建筑,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将“安全、绿色、精益”作为基本原则,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模式。从该项目开工的时候,信联天地项目就将绿色理念当作引领,用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在设计的时候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其中,采取了深灰色Low-E中空玻璃,其外观不仅具备创新性,还具备遮阳和减小阳光辐射的作用,兼顾了对保温节能隔音降噪的需求。

4.2充分考虑建筑装饰材料的适当性和实用性在进行建筑装饰材料选择的时候,建筑装饰设计的相关人员要注重两点,即材料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要想保证建筑装饰材料使用的长期性,尽可能减少建筑装饰设计后期的工作量,必须保证能源利用的充分性,尽可能规避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建筑装饰设计师需要将室内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依托专业的知识水平以及能力等,帮助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6]。为了更好地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对材料的环保指标进行考虑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减少材料中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出现。以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作为室内环境装饰的材料,既能够使施工中的清洁程度得到保证,还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从根本上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中海新总部大厦的设计方案为例,其位于深圳后海的中海总部大厦,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带有低碳、绿色和健康的前沿设计,将节能幕墙及遮阳系统应用其中,每年能够减少40%的太阳辐射量。再如,TuródelaPeira体育中心(改造项目)在屋顶平台上覆盖着光伏板,能够生成建筑所需的90%的能量,这也是建筑装饰材料实用性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大多数的建筑装饰都具备不同的风格,选择的装饰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针对简约风格的建筑装饰,在选择装饰材料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的生态原材料,排除各种砖石、木地板、原木家具等,尽可能选择与现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要求相符合的材料,如竹制产品和柳编产品等。因而,建筑装饰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根据户主的实际需求,在确定好装饰风格的前提条件下选择相应的装饰材料。选择装饰材料要严格遵循高效、健康、低碳、经济等原则,选择融合创新技术的良好低碳性能、环保性强的装饰材料,如将带有低碳模式的LED灯应用其中。

4.3强化建筑装饰设计的各项管理工作首先,从人员管理方面来讲,建筑装饰的施工人员作为建筑装饰的具体设计者和技术操作者,如果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实现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7]。为了更好地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其中,需要从具体细节上将低碳装饰理念落到实处。要想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设计人员必须从细节的设计规划中把低碳理念呈现出来,使室内装饰能够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装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掌握室内有毒化学物排放的主要原因,实施合理的低碳装饰。通过细节将低碳理念落到实处,可提高建筑装饰低碳环保的功效。其次,从物品管理方面来讲,在建筑装饰施工中,物品的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都有影响,并且还关系到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成功性。近年来,很多人为了谋取利益,出现了利用低碳材料贩卖伪劣装饰材料的情况。因此,为了使低碳产品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维护低碳产品真实的价值,必须健全相关制度,使装饰低碳产品能受法律的保护,从而使低碳绿色理念得到实际的发挥。为此,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整个工程施工物品的预算进行评估,明确材料花费的重点,审查每一步材料的花费,列出相对应的清单,保证清单中材料用量审查的准确性,如表1所示。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低碳环保和其质量与国家标准的契合度等,做到材料用量的细化工作[8]。材料的领取必须结合具体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状况,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和工序,为其制定相应的制度。再次,从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来讲,其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中主要的能源消耗者,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此,要想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必须运用低碳理念对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尽可能选择能耗低、效率高且运行状态良好的环保设备,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促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最后,从施工方案的管理方面来讲,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能够使施工的高效性得到保障,从而真正达到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低碳经济理念的目的。在建筑装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将节能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凸显出来,选择新型的施工方案,做到现场集中安装,既能够避免出现交叉施工的现象,还能够避免噪声污染。以新加坡滨海中央商务区“绿色之心”为例,这座高密度的多功能综合体占地40万m2,由四座高层建筑组成,包含办公、住宅和零售等多种功能,并获得绿色建筑白金奖以及LEED的白金级认证。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设计了紧凑而高效的布局,通过节能通风系统、高性能的外部遮阳设备以及能够降低辐射的玻璃窗,使得施工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

4.4提升建筑装饰设计人员的水平和素养从建筑装饰设计人员的角度来讲,其作为一门涉及多个行业和专业的学科,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加上行业对“低碳装饰”发展理念的积极倡导,整个室内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3060”碳目标提出之后,对整个建筑行业的要求都被提高,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尽可能围绕低碳经济理念开展相应的工作。为此,建筑装饰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将低能耗、低污染作为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性内容,注意装修过程中的绿色环保设计、可利用资源的再次回收、装饰产品的环保节能等内容,以“环保建筑”作为前提条件,从而提升整个建筑装饰的品质和高度。同时,建筑装饰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减少碳排放,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国家战略,充分考虑影响建筑装饰设计的各个因素,从而保证自身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5结论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充分认识到了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性。为了和时展的步伐保持一致,必须提升低碳经济理念的建筑装饰设计认识,充分考虑建筑装饰材料的适当性和实用性,强化建筑装饰设计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提升建筑装饰设计人员的水平和素养等,从而推动建筑装饰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仝魁政 于帅军 周静利 徐开超 樊威 单位: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低碳经济范文3

从本质上看,低碳经济并非单一的概念,其内容更倾向于一种体系。该体系内包含有传统的农业生产、现代的环境技术以及农产品产业链等基础部分,其未来发展更倾向于将体系内的各个子成分相融合。但是,各个子成分的发展情况有较大区别,融合过程面临较多困难,需要灵活把控各子成分之间的资源分配,并为其调整提供相关的指标数据,从而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1.1主要内涵实现低碳经济需从多方面入手,即便是将其范围缩减至农业范围中,也需从能源、技术、人才、环境、经济模式等方面入手,并尝试将其与农业发展相结合。例如,在能源与农业的结合中,农业活动需考虑能源的使用问题[1]。多数人认为,农业生产中的低碳主要是控制碳排放,但实际上新能源的研发、混合能源的使用、混合能源结构的配置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低碳经济。除了能源以外,技术、人才、经济模式等因素均需与农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低碳农业发展的目的,并非仅依赖单一的技术突破[2]。

1.2与其他领域的协同低碳经济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在表现上与其子项有很多重合,所以大部分人有所混淆。但实际上,低碳经济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例如,低碳农业经济虽受当地经济模式的影响,但在有效范围内不能干预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3]。农业低碳经济模式要想取得长久发展,就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并尽可能与地方经济模式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属性相对较弱,较高的融合度会导致农业低碳经济被地方经济模式所吸引,最终出现不可控的状态。

2农业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难点

2.1产量与环境两难全在农业低碳发展中,要想将低碳作为农业发展的重点,产量一定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低过预期。我国虽然是粮食大国,但粮食的产量以及稳定度并不具备较强优势,贸然进行农业经济的低碳化,会造成产量下降,使我国农业生产优势迅速下降,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优势[4]。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会受到严重影响,并迅速体现在农业的各子项环节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2对技术的硬性需求较高与其他领域的低碳发展不同,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在以下领域出现更大的困难。

2.2.1生产环境主要粮食作物大部分种植在露天环境中,很难及时控制机械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物[5]。部分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多次追肥,但肥料27%左右的关键成分会挥发在空气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无法达到低碳的目的。要想从技术层面控制该问题,将难以估计技术的覆盖范围和技术难度,所以技术角度不能有效处理该问题,也不适合处理该问题[6]。

2.2.2种植技术在现代化农业经济生产中,为了保证基础产量,大部分地区会采用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但应用机械化会造成环境污染,与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相违背。同时,部分农业的种植技术对特种机械的依赖程度较高,短时间内很难寻找到替代技术。事实上,现代农业经济很难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主要生产技术难以通过环保的生产方式进行替代[7]。

2.2.3技术优化对于大部分农业生产区来讲,虽然机械化普及程度较高,但只是提高了人工作业的效率,对生产过程的干涉十分有限。加之农业经济的生产环境管理较为困难,对技术的信息收集和自动化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同时,种植区对于一些生产中的关键数据不具备分析处理能力,难以实现技术中的低碳化处理。

2.2.4技术的本地化需求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土壤生态差别较大[8]。研发农业低碳生产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对技术进行本地化处理,从而达到预期的低碳生产要求。但对技术进行本地化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问题,若技术研发的核心部分出现问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本地化成本。

2.3农业低碳经济模式中环境与污染之间的处理

2.3.1处理态度农业中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污染处理成本过高。对于大多数现代农业种植区来讲,农业种植的收益远不及其他经济模式,并且种植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成本支出。继续花费较多的成本处理环境问题会导致农业生产出现负收益[9]。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农业生产区对污染处理的态度较为模糊。多数情况下,生产区会将种植收益的30%用来支付种植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而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了种植区对污染处理的态度。污染处理技术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普及。不考虑低碳技术的研发难度,仅考虑技术的普及情况,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很难满足大部分地区的生产需求。多数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技术覆盖[10]。从理论角度来看,如果技术不够成熟,几乎不可能实现短时间内的技术覆盖。从技术传播角度来看,低碳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不可能覆盖至生产区的各个部分。因此对于一些中小型种植户来讲,低碳技术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不能提高其重视程度。

2.3.2人才缺口问题十分严重从农业人才分布的构成来看,农业低碳经济中各个环节的人才分比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短板效应。而且农业低碳经济的独立性较弱,十分依赖其他领域的材料、技术突破,如果行业人才出现严重缺口,很难有发展的动力[11]。同时,社会对农业方面的人才重视程度较弱,使得行业内基层人数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点从相关高校的专业分布中可以明显看出。此外,农业低碳经济缺乏国家专业认可的标准,因而控制该行业的人才质量十分困难。

3新时代下农业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策略

3.1缓解生产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生产与低碳经济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生产目标的制定中。我国农业生产分布较为集中,部分区域的生产压力较大。国家要合理分配生产总量,降低区域的生产压力。部分地区地理环境较差,很难进行正常的农产品种植活动[12]。当地政府需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设置可行的生产目标规划,有效降低地区的生产压力,缓解环境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农业低碳经济争取更多空间。

3.2加强农业的基础建设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特点明显,例如分布集中、基础设施储备较差等。处理该问题时,政府部门需从需求入手,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生产方案,并根据计划进行基础农业建设。提升基础农业建设质量后,低碳技术会有更多的介入空间。例如在农业育苗中,增加基础大棚数量可以有效降低种子发育期间的气体交换效率,为收集有害气体提供技术支持[13]。

3.3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模式在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中,大多数地区以土壤为载体进行种植。随着技术的发展,植物可以脱离土壤生长。试验数据表明,容器育苗与无土栽培方式的碳排放明显低于传统的土壤种植,而且容器苗本身有碳收集能力,能够为后期的二次利用创造条件。无土农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经济模式支持,例如针对性地调整传统农业资源中的资源配置重心,尝试将土壤维护成本转移至独立种植空间的建设中。种植户是新型农业经济模式的主体,需要为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在理想情况下,新型农业经济模式需要对原有的农业概念进行扩展,并尝试将更多的内容纳入至该体系中,从而加强新型农业低碳经济的稳定性。具体来看,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中种植户占主要地位,种植户的意愿直接决定了农业种植模式的最终收益以及整个行业的运转情况。其他成分进入后,种植户意愿对结果的干预会有一定调整,进而推动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

3.4根据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制定可行性的碳指标

3.4.1具体的碳指标设置传统的种植模式并未对低碳界定相对完整的概念,没有相关的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比对,碳排放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相关部门要根据具体的种植类型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制定标准。不同种植活动的碳排放量差别较大,碳排放的必要性和收益会影响具体的生产活动。在此情况下,需要对必要生产活动进行碳排放控制。对于必要性较弱的农业种植活动,可以通过相关政策鼓励种植户进行技术研发,并对传统种植行为进行改进优化,从而达到降低排放或无碳排放的目的。如果条件允许,相关部门在积累一定数据后可以根据碳排放的单位回报值推算碳生产力,从而使单位碳排放取得最大收益。但是,碳生产力的推算不能仅以收益为主要参考因素,还需将人力资源、可行性、风险因素等纳入其中。

3.4.2应对高碳排放生产活动对于高碳排放的生产活动,相关部门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部分农业生产活动中,高碳排放的生产活动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替代,需为其设置缓冲空间。例如可以为其设置技术改革预期,并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逐渐降低碳排放量。对于非法的农业碳排放行为需要及时处理。例如在大多数种植区中,小麦、玉米等作物在完成收割后会留下较长的植物根茎组织,部分种植户会通过燃烧的方式处理,但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化态,使该区域的环境迅速恶化。针对这种行为,政府部门需联合当地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减少非法高碳生产活动,使相关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4]。

3.4.3设置动态碳指标对于大多数生产活动来讲,低碳经济并非环境的唯一指标,在制订具体生产活动目标时,需考虑其他环境指标,以免陷入低碳控制的悖论。即便重点发展农业低碳经济,仍需结合实际和环境需求动态调整碳数据,从而避免生产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分地区、分物种规划碳指标,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

3.5优化农业结构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优化处理,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点。降低高碳种植活动的频率。高碳种植活动即便是进行了技术优化,碳排放量还是会远远超过其他低碳种植活动或者是零碳种植活动。相关部门可以进行政策引导,使种植户放弃种植高碳排放植物,达到降低高碳种植活动频率的目的[15]。发展低碳种植活动的衍生产业链。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高碳排量的种植活动都集中于原材料的种植中,加强低碳植物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能够提高低碳植物的潜在价值,降低种植行为的经济占比。增加产业链深度能够有效丰富种植业的主体类型,进一步削弱种植户在种植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方便对种植活动的管理。

4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生产活动要注意环境发展,而农业低碳经济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农业低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以及科研人员要加强资源分配,优化生产环节,科学管理,有效推动农业低碳经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国强.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9(18):15,10.

[2]沈军.发展低碳经济用新能源引领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J].水泥工程,2023(1):1-6.

[3]韩志国.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策略探究[J].商讯,2023(11):135-136.

[4]师帅,臧发霞,池佳.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理论探讨,2023(2):115-119.

[5]王秀民.低碳经济视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探析[J].商业文化,2023(8):22-23.

低碳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评价气候变化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

在国际社会上,关于低碳经济的起源,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1.气候变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合国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以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兰特兰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拉开人类重新评价西方工业化及其后果,改弦更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序幕。

2.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系规则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宗旨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3.初步建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规则

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大会上,参加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提出了采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并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23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

4.低碳经济的正式提出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由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3年2月24日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的,并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英国将到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5.低碳经济的发展时期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Review)指出,全球以每年GDPN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明确了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和时间表,确定了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成为“后京都时代”谈判的最后关口,制订出一项新协定,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3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此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模式转型逐渐的被世界各国提上日程。

2009年7月8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9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0%以上,到2050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0%。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050年的未来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国外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首次出现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术语的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1]。

莱斯特·布朗(2003)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A模式”即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B模式”则是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Review),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和方法论阐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

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因此,要克服危机,首先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要做到这点,则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

2.国外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当前国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是“脱钩”指标评价,以及关注如何提高生态效率的对策与途径。

在脱钩研究方面,sturiuson(2002)认为脱钩指标虽然有很多缺点,诸如缺乏与环境容量的自动联系,难以兼顾各国国情以及受环境压力的最初水平和使其选择的影响等,但脱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2)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的国家差别,发现环境与经济脱钩的现象普遍存在于OECD国家中并且环境与经济的进一步脱钩是有可能的,从而得出结论:在OECD国家,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己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在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可以预计,在不遥远的将来,环境与经济的冲突,可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3]。

TaPio(2005)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elasticity)的概念,进一步将脱钩指标由原有的初级脱钩(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即能源与GDP的脱钩)、次级脱钩(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即CO2与能源的脱钩)、和双重脱钩(同时达到初级脱钩和刺激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连接、脱钩和负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进一步细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衰退脱钩与衰退连接等八大类,使得脱钩指标进入新阶段。该指标的优点在于对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驱动力指标的各种可能组合给出了合理的定位。

此外,国外许多学者都对本国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检验。Panayotou(2003)认同对部分环境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呈倒“U”型关系的论断,并从人们对环境服务的消费倾向角度解释了原因: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此时,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的保护问题,环境服务成为正常品,环境恶化的现象逐步减缓乃至消失[4]。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的理论与评价研究为我们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国家差异的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尚无法直接套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

三、国内低碳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评价的综述

1.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自21世纪以来,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才逐渐增多。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低碳经济的内涵方面。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金乐琴(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黄栋(2009)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其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诺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第三,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冯之浚(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以及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又可以面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方面。(2009)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金乐琴(2009)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诸多不利条件:一是发展阶段。二是发展方式。三是资源禀赋。四是贸易结构。当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减排空间大。二是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三是减排的成本低。四是技术合作潜力大。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战略对策。鲍健强(2008)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限制高碳产业的市场准入;二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三是发展低碳工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四是建设低碳城市,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五是通过植树造林、生物固碳,扩大碳汇。郭万达、刘艺娉(2009)认为未来40年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外交谈判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应“内外有别”,对外要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国际谈判,“对内”,则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发展低碳经济。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任力(2009)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等。超级秘书网

2.国内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述评

张雷(2003)运用多元化指数方法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认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会导致国家从以高碳燃料为主转向以低碳为主。赵云君等(2004)通过选择多个单一国家的不同样本,发现有些指标的实证结果相互矛盾,从而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个客观现象,而不是一个客观规律”的论断。赵一平(2006)根据“脱钩”和“复钩”的思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相对“脱钩”和“复钩”的概念模型,并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我国能源弱“脱钩”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主要矛盾进行识别与分析。脱钩指标研究初步显示出其重要价值。谭丹,黄贤金,胡初枝(2008)首先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儿年来的碳排放量,并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特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工业各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了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

四、总结

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正悄然兴起,但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有关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文献则鲜有见到;二是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对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完善,而并没有应用指标体系对区域或者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与实践应用操作尚有一段差距;三是在低碳经济评价方面,多限于某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缺乏对多个城市或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没有体现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可比性。

参考文献:

[1]DTI(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eaLowCarbonEconomy[M].London:TSO,2003.

[2]SternN.SternReviewo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OECD.IndieatorstoMeasureDecouplingofEnvironmentalPressurefromEconomicGrowth[R].SummaryReport,OECDSG/SD,2002.

[4]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5]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2009(8):10-1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