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
导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基于素质教学的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逐渐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习惯。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出现的问题 1.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会直接影响课堂纪律,但是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眼神没有精神,容易发呆,对于教师所讲的一脸茫然,在课堂上不积极回答问题,喜欢在课本和书桌上乱涂乱画,还有一些小学生生性好动,一会摸摸这,一会动动那,喜欢在做一些小动作,玩铅笔盒,抠手指。
2.小学生在课堂上争吵打架
在课堂上小学生容易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吵甚至打架,例如,同桌拿了我的橡皮不还给我,他在桌子上占的位置比我的大,他把钢笔水洒到了我的衣服上等等,小学生会因为这些相互争论,如果这时候教师没有发现,他们也许会越来越放肆,甚至大声争吵,动手打架,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也对课堂纪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常常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
3.小学生故意捣乱
有很多小学生性格很特别,总喜欢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喜欢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例如,在教师写板书的时候拿纸团砸前面的同学,或者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或者故意碰一下正在写字的同学。很多教师在面对这种故意捣乱的行为时,常常为了赶教学进度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还有一些教师会示意这些同学安分一点,以维持课堂纪律,多数教师遇到这种问题,都感到非常的头疼,一方面如果严厉得处罚这些同学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如果放纵不管,这些同学的捣乱行为会影响班级的良好课堂纪律。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课堂纪律管理对策 1.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纪律
(1)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
小学课堂的纪律管理不是要制定各种严格的班级制度,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行为共同维护课堂秩序,和谐课堂纪律。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我们不主张制定严格的课堂纪律把小学课堂搞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觉课堂很压抑。教师要可以合理的调节课堂氛围,通过唱歌或者游戏调动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一个愉悦的课堂中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要掌握好“动”的尺度,不能让课堂过于活跃影响教学,动静结合,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设置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
设置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例如,教师将一些基本的课堂纪律打印出来贴在班级里,主要内容包括:预备铃响后要迅速回到教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拿出下一节课的课本;上课铃响后,老师走入教师,班长要喊起立,全班同学向老师问好,老师礼毕请同学们坐下;如果上课迟到,需要在门口打报告老师允许后再进入教室;上课保持正确的坐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向要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允许后起立回答问题;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不能恶意打断,老师不让讨论时,禁止相互交头接耳;下课铃后,教师离开教室以后学生们方可离开。
通过设置这些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对于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想法,用亲切的语气来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自觉改正,不断进步。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捣乱的行为,教师要积极地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方式演示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整个教学活动。例如,对于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教师可以走出去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敲敲他的课桌,提醒学生要注意听讲。
2.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重要目标,良好的课堂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教师不间断的指导和教育小学生的一举一动。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良好的课堂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重要动力。
(1)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课堂习惯离不开认真的倾听,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最基本的课堂的素质,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课内容、同学们的观点和思路,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小学生的课堂一般是45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可以持续大约20分钟[3],20分钟之后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大脑习惯性疲劳,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进度和节奏,通过一些积极地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小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或者唱歌,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参与性,让小学生得到一定的放松,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
(2)良好的回答问题习惯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辅导的作用。很多小学生遇到疑惑的问题时,怕老师批评或者害怕别的同学嘲笑,不敢举手提问问题。教师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看到有的同学表现出很困惑的表情,要积极地询问是否没有听懂,鼓励学生们积极地提问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由于小学生学到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有限,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教他们应该怎样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他们应该怎样回答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回答问题习惯。
(3)良好的记笔记习惯
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堂知识,便于学生在课下可以拿出笔记进行温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记笔记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记笔记习惯,跟着老师的教学内容,一边听一边记,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用笔写下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迅速掌握课堂重点知识,学生的笔记是第一手复习资料,人的记忆力只能持续一段的时间,课堂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想起老师讲的课堂知识,并且记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记笔记方法,小学生由于写字速度和词汇量都有限,如果把老师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影响了听课,得不偿失。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一生,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良好的小学课堂纪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推动小学课堂纪律的和谐化、高效化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