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
杜甫《赠花卿》1
《赠花卿》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封建社会里,礼仪**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你看: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棉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杜甫《赠花卿》2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译文
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注释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赠花卿》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丝管,代指音乐。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丝管”二字点出全诗描写的对象。点明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描绘。先用“纷纷”二字写出其连绵、**、化无形的乐曲为有形之物,形象地写出管乐声与弦乐声相互交错、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乐,这就是极度写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后,又用人间的罕闻,进一步写出它的珍贵。这两句是在前面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从虚处下笔,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绝伦的地步。虚实结合,互相照应,完美地表现出了乐曲的精绝。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首诗无疑是赞叹花敬定所赏音乐的高级,单仔细体味,其中是含有讽刺意思的。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立功之后终日以歌舞为乐,不再操练兵马,这是有失职分的。作者的讽意并没有诉诸字面,而是隐藏在赞叹乐曲的背后,闪闪烁烁,扑朔迷离,可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把它看成一首赞美音乐的作品,也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
《赠花卿》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赠花卿》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赠花卿》3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
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阅读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1)
——唐诗《赠花卿》杜甫3篇
唐诗《赠花卿》杜甫1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诗《赠花卿》杜甫2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唐诗《赠花卿》杜甫3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封建社会里,礼仪**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2)
——杜甫古诗《赠花卿》全诗赏析 (菁选2篇)
杜甫古诗《赠花卿》全诗赏析1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注释
⑴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⑵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⑶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⑷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赠花卿》白话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赠花卿》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封建社会里,礼仪**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赠花卿》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杜甫古诗《赠花卿》全诗赏析2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
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3)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1
原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析赏
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叛。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在此代指成都。丝管,是指代两种乐器。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动听。“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实写。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题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会有,而人间极难听到,诗人通过夸张,使诗意得以升华到一个暂新的高度,给人以无限暇想。
对于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生于杜甫之后数百年的明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级**森严,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义、礼仪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须治罪。大约杨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礼乐,杜甫写诗来讽刺他。另一种观点则以为杜甫只是赞美乐曲之妙,并无嘲讽之意。不少学者即持此说。笔者也认为此诗之意即属后者。这首诗是一篇赠言,就是杜甫与花敬定分别时写给对方的话。我们可以就此诗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叛之后,肯定兴奋异常,一些社会名流前去为其祝捷,花敬定欢喜不尽,盛情款待。在宴会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音乐,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从“赠”和“卿”两个字都不能认定此为讥讽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后,再费尽心机写一首名传千古的讽刺佳作!这于理于情都说不通!是否杨慎将“天上”误认作“天子”了也很难说。
诗人这样写,只是为了夸张。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所云:“誉人不增其美,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听者不惬于心。”夸张是诗人的惯用手法,杜甫曾在诗中多次运用,如赞誉章彝为“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赞誉苏涣诗时更是极尽夸张之能事,如读苏诗的感觉是“乾坤几反复”,“胜食斋房芝”,“余喜发却变,白间生黑丝”等等。在赞誉李白时不仅用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且夸他“斗酒诗百篇”。别的不说,但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就够夸张了。李白说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写实的话,李白一天该写多少诗?一生又该是多少呢?因此,杨慎所说杜甫用诗讽刺花卿之事,纯属臆断。我们只把这首《赠花卿》当作赞美音乐的妙诗来读就行了。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4)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3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1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怀禅微刻《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其三
江深竹
江畔独步寻花(3张)
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常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常用)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注释
其五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其六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
(5)时时:时常。
(6)自在:**,无拘无束地。
(7)娇:可爱的。
(8)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动听。
(9)啼:(某些鸟兽)叫。
译文
其五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其六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
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作品鉴赏
第五首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第六首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1]
创作背景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2
杜甫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怀禅微刻《江畔独步寻花》其三
其三
江深竹
江畔独步寻花(3张)
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常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常用)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3
其五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4).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其六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
(5) 时时:时常。
(6)自在:**,无拘无束地。
(7)娇:可爱的。
(8)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动听。
(9)啼:(某些鸟兽)叫。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5)
——赠孟浩然赏析 (菁选3篇)
赠孟浩然赏析1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皓月当空,他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注释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浩然潇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抒情加深加浓,推向**,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赠孟浩然赏析2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端居:安居。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盛世,古时认为**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舞台。要想在**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赠孟浩然赏析3
赠孟浩然全诗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全诗意思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全诗注释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赠孟浩然全诗赏析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抒情加深加浓,推向**,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6)
——赠外国友人赠言 (菁选3篇)
赠外国友人赠言1
美好祝愿展翅飞,友谊事业皆增辉。
春,情满天涯,绿满天涯。您驾着春风来到**留学,又载着春意学成归国。您的未来,映射着生机盎然的绿色,孕育着丰盛收获的金黄色,满含着梦幻般的玫瑰色……
让我们真诚地祝愿,祝愿您那生活之花,开放得像玫瑰那样鲜红!
远隔千山万水,共度圣诞佳节;献上虔诚祝愿,祝君事业大捷。
新月,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在这漫漫的长夜里,有一颗不眠的心向您祝愿,愿您永远像新月般温柔美丽。
风在絮语,述说着友谊的甜蜜;浪在荡漾,回忆着您访华的步履;我在凝望,神游大洋彼岸,并送上节日的祝愿: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不管我俩身居何地,惟愿常通鱼书雁语;纵然千山万水,难隔深情厚谊。遥祝佳节愉快温馨,岁岁**如意!
远隔重洋的朋友,让我用最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您,愿健康、快乐、富裕、满足永远与您同在。
将美和爱注入生活,世界像温柔的小舟。拥抱这属于您的世界,愿您永远年轻!
友谊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开在您胸中,也盛放在我心上,愿它永不凋谢!
我的异国友人,愿您一切美丽: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和*是理智的杰作。愿我们都是这幅杰作的明智画师!
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愿我们永远为这个伟大的目标奋斗不息!
您在我心上留下你清泉一般的眸子,在我的纪念册里留下您苍劲的墨迹:“和*"――这是您和你们民族的心音,也是我们民族几代先辈的呐喊。让我们共同祝愿:世界和*!
赠外国友人赠言2
美好祝愿展翅飞,友谊事业皆增辉。
春,情满天涯,绿满天涯。您驾着春风来到**留学,又载着春意学成归国。您的未来,映射着生机盎然的绿色,孕育着丰盛收获的金黄色,满含着梦幻般的玫瑰色……オ
让我们真诚地祝愿,祝愿您那生活之花,开放得像玫瑰那样鲜红!オ
远隔千山万水,共度圣诞佳节;献上虔诚祝愿,祝君事业大捷。オ
新月,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在这漫漫的长夜里,有一颗不眠的心向您祝愿,愿您永远像新月般温柔美丽。
风在絮语,述说着友谊的甜蜜;浪在荡漾,回忆着您访华的步履;我在凝望,神游大洋彼岸,并送上节日的祝愿:幸福快乐,吉祥如意!オ
不管我俩身居何地,惟愿常通鱼书雁语;纵然千山万水,难隔深情厚谊。遥祝佳节愉快温馨,岁岁**如意!オ
远隔重洋的朋友,让我用最快乐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您,愿健康、快乐、富裕、满足永远与您同在。オ
将美和爱注入生活,世界像温柔的小舟。拥抱这属于您的世界,愿您永远年轻!オ
友谊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它开在您胸中,也盛放在我心上,愿它永不凋谢!オ
我的异国友人,愿您一切美丽:面貌、衣裳、心灵、思想。オ
和*是理智的杰作。愿我们都是这幅杰作的明智画师!オ
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愿我们永远为这个伟大的目标奋斗不息!オ
您在我心上留下你清泉一般的眸子,在我的纪念册里留下您苍劲的墨迹:“和*"——这是您和你们民族的心音,也是我们民族几代先辈的呐喊。让我们共同祝愿:世界和*!
赠外国友人赠言3
人间岁月如流水,镜里云山似画屏。
云带钟声寄树出,风摇塔影过江来。
我俩相隔千里,思念是座彩桥,它把我们紧紧相连。我从桥上走过去,亲热地与您拥抱在一起。
什么都会忘却,就是不会忘却您。您在我脑海里像火烙的,似刀刻的,如铅铸的……
我俩相隔千里,彼此心心相连,您牵挂我,我牵挂您,让我轻轻说一声:“朋友,好想您!" 还记得您留学结束那一天的摄影留念吗?我的瞬间意识连同闪光灯一起亮了:您的倩影留在底片上,同时烙在我的心灵里。
不同国别,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但我们却相处得亲密无间。现在,您已离我回国,我把温馨的回忆,带到您的身边,细诉那美丽的往事,期待那甜蜜的明天。
君住大洋东,我住大洋西。君我两颗心,分开是毗邻的浪花;相聚是突起的奇峰:我们永远相连在一起。
放下又拾起的,是您的信件;拾起放不下的,是我对您的忆念。
我的金发友人,您是否还认得——我已和从前不一样。但是朋友啊,我始终没有把您遗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身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心却是永远紧贴在一起的。
我的思念是一只彩色的风筝。我将它放飞到蔚蓝的天空,然后把那绵长的细线轻轻一剪……但愿它会飘落在您的身边。
异国的朋友,您亲手在我乡土上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这芳香的花,这友谊的花,时时激起我对您的`绵绵思念……
我对您的思念,多过繁茂的树叶,一片片都是友谊,真挚而诚朴!
365个日日夜夜,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您,埃菲尔铁塔下的朋友,在**工作的一年中,留下了多少美好的、令人永远难忘的品行:坚毅、敏捷、热情……
我凝望着彩色的世界地图,世界真广阔。想到您在遥远的地方,我便在地图上寻找——一下子世界变得很窄小,您就在我眼中,您就在我身旁!
美丽的涅瓦河使人流连,友好的彼得堡令人怀想,然而,更让人思念的是您,我的朋友,白桦树一样挺拔而又蓬勃的***青年。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7)
——杜甫名言菁选
杜甫名言40句精选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杜甫《琴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名言,供各位参考。
1、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2、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3、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4、清霜洞庭叶,故就别时飞。
5、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6、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8、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11、百草竞**,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12、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13、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1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16、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17、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
18、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19、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2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2、**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23、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6、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7、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28、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29、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3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32、极乐三军士,谁知百战场。无私齐绮馔,久坐密金章。醉客沾鹦鹉,佳人指凤凰。几时来翠节,特地引红妆。
33、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34、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35、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36、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37、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38、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9、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40、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杜甫《赠花卿》 (菁选3篇)(扩展8)
——经典杜甫名言菁选
经典杜甫名言大全60句精选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这篇文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名言,赶紧来看看吧。
1、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2、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3、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4、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5、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6、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8、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9、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0、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11、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12、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13、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14、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6、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1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8、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20、百草竞**,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2、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23、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24、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2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26、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27、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28、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29、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30、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31、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32、英雄割据剖己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3、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34、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35、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36、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37、人生有情泪沾衣,江水江花岂终极。
38、**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39、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行。
40、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41、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42、曾貌**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43、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44、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45、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46、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47、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48、三分割据纡筹策,**云霄一羽毛。
4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50、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51、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52、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53、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5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55、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56、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57、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58、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59、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60、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