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原文3篇

《蜀道难》原文1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选自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选自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 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原文2

  蜀道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作者简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阅读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1)

——蜀道难原文赏析3篇

蜀道难原文赏析1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

  峨眉巅:峨眉顶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

  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赏析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蜀道难原文赏析2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

  峨眉巅:峨眉顶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

  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赏析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蜀道难原文赏析3

  原文:

  蜀道难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若不是自己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赏析: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如麻暗喻当地**如凭险**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蜀道难》也是如此。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当时,唐朝社会表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2)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3篇

《蜀道难》原文及译文1

  原文: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

  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

  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

  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

  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

  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

  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

  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

  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

  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

  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

  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3)

——蜀道难原文注释赏析

蜀道难原文注释赏析1

  作品原文

  建*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作品注释

  ①巴水:指巴地,在今天四川省。

  ②三回曲:水流弯曲,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三,不是确数,是约数,很多的意思。

  作品译文

  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作品简析

  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

  作者简介

  梁简文帝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萧统同母弟,母贵嫔丁令光,南北朝时期梁朝**、文学家。

  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萧纲因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4)

——《蜀道难》优秀教学3篇

《蜀道难》优秀教学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

  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

  2、“诗仙”由来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

  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初读

  《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yú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 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4、齐读课文。

  (二)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7.青泥何盘盘(多么)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7.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把守)

  2.所守或匪亲(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4.锦城虽云乐(虽然)

  5.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三)脉络

  1、整体把握。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结构内容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2、诵读成背。

  我们学习诗歌的终极目标是把诗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脉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前提是必须把诗歌背下来,并不断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朱熹)

  大家一定都听过“滥竽充数”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东郭先生,看我们的“滥竽”能不能吹奏出美妙的乐曲,把《蜀道难》给背下来。

  (1)给学生2分钟**背书。

  (2)背书接力

  ①先叫一个同学背,当背不下去时,请其他会背的同学接着背;当全体学生都不会时,教师给以提示。

  ②此游戏重复3-4遍

  (3)“滥竽充数”集体背(重复2-3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诗歌中的字音、字义以及诗歌脉络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诗歌先后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以及战祸之惨烈,大家快速地在脑海中回忆一遍。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蜀道难》。(板书:课题、作者)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蜀道难》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那么这首诗究竟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手法和意蕴这两个方面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奇在何处。

  二、过程

  1、诵读文章

  师:我们先来品读揣摩诗歌的手法之奇,先来看第一节。上节课我们讲了第一节写的是蜀道之高(板书),那么这一节是如何来写蜀道之高的,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呢?现在请大家**朗诵第一节并思考这个问题。

  生朗读第一节。

  师:好,读完了,给大家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刚刚老师的问题是第一节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难。

  生:夸张、想象、用典……

  师:好,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节,老师先挑几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之后,再由大家补充。先看老师挑出来的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有没有采用什么手法?

  生:夸张,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

  师:对,说蜀道之难比登上青天还难,极言蜀道之难。好,我们接着来看这一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大家可以结合课下注释看一下。

  生:这句话是用典,采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师:说的很对,所以这句话呢,是用典的手法,说具体点就是用到了神话传说。那么老师要问了,第一节里还有没有其他用到神话故事的句子呢?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采用了神话,是六龙回日的神话,写出了蜀道之高。

  师:大家觉得他补充得对吗?

  生(齐):对。

  师:没错,这两处都采用了神话故事。前者写出了历史上开蜀道之难,后者写蜀道之高,连太阳神见了都要绕道行驶,两者都表现出了蜀道的难。作者采用这两个神话故事,使得诗歌的意象也显得阔大雄奇。好,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神话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不是。

  师:那是不是诗歌中的所有描写都是不真实的呢?

  生(齐):不是。

  师:嗯,那同学们找一找,看看第一节中有哪些实写。

  生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是实写。

  师:对,那么既有虚写又有实写,这是什么手法?

  生(齐):虚实结合。

  师:对的,虚实结合。虚实结合,使得趣味、诗韵倶存,使诗歌内涵丰富,意境也十分阔大。好,我们接着来看这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

  师:老师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课下注释说,黄鹤是一种善飞的大鸟,猿猱也是一种善于攀援的动物,但是这里却说黄鹤飞不过去,猿猱也“愁攀援”,这是什么手法呢?

  生:夸张。

  师:对,好,我们再来看这句话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手法。诗人没有直接写山势之高,也没有直接说人行走很艰难,而是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说山之高,这是什么手法?

  生:侧面烘托。

  师:说的很对,用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来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并没有直言蜀道之高以及人行走之艰难,所以是侧面烘托的手法。我们接着来看这句话:“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大家看看课下注释,上句中的“扪”是摸的意思,“历”是从中间穿过,“仰”是仰着头,“胁息”是屏住呼吸;下句中,“以手抚膺”是用手摸着胸脯,“坐长叹”,徒有长长地叹息。这整句话实际上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我们来看,“扪”、“历”、“仰”、“以手抚膺”是不是都是动作描写啊?“胁息”和“长叹”我们不能从动作上看出来,但是可以从神态上看出来,这句呢,其实是用了一种摹写神情、动作的手法,这种手法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们说简单一点,可以叫做细节描写。诗人通过摹写包括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一系列的动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状犹在眼前。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诗人能真的“扪参历井”吗?

  生:不能。

  师:对,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扪参历井仰胁息”,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星星,甚至要从它们中间穿过。

  师:嗯,课下注释写得很清楚,我们看一下,诗人不可能“扪参历井”,但这里他却说自己在山上能够“扪参历井”。这是什么手法?

  生:想象。

  师:对,这是诗人奇特的想象,以表现蜀道之高。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看完了第一节。大家有没有想补充的?

  生:老师,“猿猱欲度愁攀援”也用到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说猿猱“愁”,嗯,补充得很对,这一点老师忽略了,大家要注意一下。好,如果没有要继续补充的,那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节,第一节用了夸张、用典、侧面烘托、虚实结合、摹写神情、动作、想象、拟人(板书)的手法。好,看完了第一节,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节,我们知道第二节写的是蜀道之险(板书),那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XX你给我们读一下第二节把,大家在听他读的时候要注意思考这里面的`艺术手法。

  生:问君西游何时还……

  师:嗯,读得不错,声音洪亮,情感到位。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吧。还是老师先挑几句,一会大家补充。先看老师挑的第一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大家读完这句话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列了很多景物啊?大家找一找,有哪些啊?

  生:悲鸟、古木、林、子规、夜月、空山。

  师:对,大家数一数,一个列了六个景,诗人有什么用意呢?悲鸟、古木、林等这些景物大家都容易看明白,那么子规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子规于暮春、初夏时日夜啼叫,鸣声凄悲,关于它,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思国念家,暮春啼苦,以至于口中流血,于是人们又称子规为杜宇、杜鹃。在古代诗文中,子规成了**冤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所以,大家以后在赏析诗歌的时候看到子规这个景物或者说是意象,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好,了解了子规,我们再回到刚刚大家找出来的景物,我们发现,鸟、木、月、山这些意象前都加**修饰语,那么这些修饰语有什么作用呢?

  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师:说的很对,诗人用子规这个意象,再加上悲鸟、空山等一系列带有伤感色彩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冷色调画面。鸟的号叫,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慨叹。那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大家发现了吗?

  生(齐):借景抒情。

  师:是的,借景抒情,通过景物表达了自己对蜀道艰险的慨叹,所以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好,我们再来看看后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里也列了很多景物,大家先找一下。好,有哪些景啊?

  生:连峰、枯松、绝壁、飞湍、瀑流。

  师:对,大家看一下这些景物,前三个跟后两个有很明显的区别,你们发现了吗?

  生:前三个是静,后两个是动。

  师:说得对,那有动有静,是什么手法啊?

  生:动静结合。

  师:对,诗人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从而营造出了一种苍凉、雄浑、萧条的氛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连峰去天不盈尺”这句,说绵延不断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这是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对,很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大家想一想,离天不到一尺,这山峰是有多高啊!第二节里,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就不必多说了,可见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啊!对于第二节的鉴赏,大家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生:……

  师:那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二节用了借景抒情、夸张、动静结合(板书)的手法。接着我们就进入第三节,第三节写的是战祸之惨烈(板书)。现在,老师来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一节是怎么来表现战祸惨烈的。“剑阁峥嵘而崔嵬……”好,大家自己先思考一下。跟第一、二节比,这一节赏析起来可能比较难,还是我们一起来看吧,大家都认真听老师讲。我们来看这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在讲这句话之前呢,我们先来看这句话“一夫荷戟,万夫趑(zī)趄(jū),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意思是说一个人在此防守,千万人马都踌躇不前,地形如此的地方,不是**可千万不能派他坚守此地!这句话是**张载《剑阁铭》里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句话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大家知不知道用其他人的句子是什么手法啊?

  生:化用名句。

  师:对,这里诗人是化用了张载的句子,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磨牙吮血,**如麻”是形容谁的呢?

  生:猛虎和长蛇。

  师:仅仅是猛虎和长蛇吗?再思考一下。

  生:我觉得也暗指当时黑暗的**。

  师:对,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所以这句话还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就是影射当时**凶煞。好,既然表达了两层意思,那这是种什么写法呢?

  生:双关。

  师:是的,一语双关。好,至此,我们已经从艺术手法上把这首诗鉴赏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三节,化用名句和双关(板书)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等各种艺术手法,再加以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诗人浪漫**的风格特色。相信同学们从老师刚刚的讲解中也学到了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吧,希望大家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学以致用。

  好,现在请同学们找一下,诗歌的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几次提到?

  生(齐):三次。

  师:没错,提到了三次,诗人为什么要多次提到这句话呢?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三次出现分别有什么作用。先来看第一处,第一处出现在诗歌的开头,大家思考一下,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领起全文。

  师:对,领起全文。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处,“凋朱颜”是什么意思啊?看课下注释。

  生:吓得变了脸色。

  师:对,害怕,为什么害怕啊?

  生:因为周围环境很艰险。

  师:那作者这里再次提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环境之艰险,再次强调蜀道之难。

  师:好,说的很对。再看第三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在结尾提到,是什么作用呢?

  生:总结全文。

  师:对,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更准确的说法,收束全篇。那么,还有没有别的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诗歌开头提到,结尾处又提到,是什么作用?

  生:照应。

  师:对,与开头照应。好,分析完了每一处的作用,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多次提到这句话?老师提示一下,大家知道多次重复一句话是什么手法吗?

  生:反复

  师:对,确实是反复(板书),那这种手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1: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蜀道之难。

  生2:这句话贯穿了文章始终,从第一次出现到第三次出现,使得文章的内容也层层深入,显得很有条理。

  师:大家说的很对,现在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好,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了蜀道之难,同时也使得诗歌的格式更为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好,到这里我们品读了艺术手法之奇,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揣摩一下意蕴之奇。课下注释里写道,这首诗是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都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情感是怎样的?是不是十分惆怅伤怀呢?

  生:不是。

  师:嗯,从我们第一节课听的朗诵音频中,我们就可以听到这首诗读起来慷慨激昂,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生:这首诗之所以壮阔是因为诗人主要写的是蜀道之难,而并不像其他送别诗那样极尽送别之哀婉。

  师:那你觉得诗人极写蜀道难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劝友人不要去。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师:说得对,诗人确实是想劝友人不要入蜀,那么这就是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最终目的吗?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而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到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天宝初年,地方节度使**膨胀,藩镇割据。好,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刚刚讲的第三节来思考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意呢呢?

  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生:警告当时的**者,谨防**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师:是啊,李白是在以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也难掩他一颗赤子之心啊!好,这节课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啊?

  生:夸张、神话故事、想象……

  师:主旨句是什么啊?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有什么样的意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劝友人不要入蜀;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师:好,给大家留一个小作业(结合该诗给李白拟一个颁奖词)。下课!

  【板书设计】

  蜀道难

  李白

  手法第一节:蜀道之高(夸张、用典、侧面烘托、虚实结合、摹写神情、动作、想象、拟人)

  第二节:蜀道之险(借景抒情、夸张、动静结合)

  第三节:战祸之惨烈(化用名句、双关)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

  意蕴1、劝友人不要入蜀

  2、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3、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5)

——《蜀道难》诗词赏析3篇

《蜀道难》诗词赏析1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韵一)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韵二)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拊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韵三)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韵四)

  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蝾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韵五)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的作品,以乐府和歌行最为著名,他的豪迈狂放的风格,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淋漓痛快。乐府和歌行,在诗的形式上,原无分别,如果以乐府曲调为题目,就属于乐府诗,如果自己制造题目,不谱入任何曲调,就属于歌行体诗。蜀道难是魏晋时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诗,以《蜀道难》为题,所描写也是蜀道的艰险,所以它属于乐府诗。

  李白此诗极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为什么忽然想到这个题材,为什么做这首诗,对于这一疑问,历来就有好几种解说。

  唐人王定保的《摭言》首先记录了这首诗的故事。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访贺知章。贺知章是玄宗**器重的诗人,他读了李白这首诗,十分赞赏,夸奖李白有谪仙之才。接着,孟棨所著《本事诗》也说:李白从蜀郡到京师,住在旅馆里。贺知章闻其名,首先去拜访他。看到他的状貌姿态,大以为奇。又请他拿出著作来看,李白就把《蜀道难》取出来请教。贺知章读后,赞不绝口,称他为谪仙。这两段都是晚唐人的记录,大同小异,可知当时人以为李白作此诗是描写他从蜀郡出来漫游时的行旅艰苦,又可知李白作此诗的时候相当早。李白到长安,在开元、天宝年间,此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

《蜀道难》诗词赏析2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6)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 (菁选3篇)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注释: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diāo)朱颜!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

  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hái)。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朝:早上。吮:吸。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咨嗟:叹息。

  译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那去处**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驻守的**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虽然托题古调,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蜀道难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若不是自己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1)《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2)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3)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难以考证。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据西汉扬雄巜蜀本王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4)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5)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6)地崩山摧壮士死:《华阳国志·蜀志》: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接人。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之南)的时候,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它的尾巴,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往外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都被压死。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有名的“五丁开山”的故事。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7)六龙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8)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9)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通路也。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10)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11)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12)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从:跟随。

  (13)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两句也有断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这种断法顺。

  (14)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15)去:距离。盈:满。

  (16)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 壑:山谷。

  (17)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18)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两句:《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一人守隘,万夫莫向”。《文选》卷五十六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19)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20)朝:早上。吮:吸。

  (21)锦城:成都古代以产棉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棉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剑南道成都府成都县:“锦城在县南十里,故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22)咨嗟:叹息。

  赏析: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如麻暗喻当地**如凭险**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蜀道难》也是如此。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当时,唐朝社会表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蜀道难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山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驻守的**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尔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横绝:横越。峨眉巅:峨眉顶峰。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栈:栈道。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尚:尚且。得:能。猿猱: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萦:盘绕。岩峦:山峰。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扪参历井:参、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用手摸。历:经过。胁息:屏气不敢呼吸。膺:胸。坐:徒,空。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君:入蜀的友人。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悲鸟号(h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但见:只听见。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号:拖长声音大声呼叫。从:跟随。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diāo)朱颜!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去:距离。盈:满。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àn)石万壑(hè)雷。

  飞湍:飞奔而下的急流。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砯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壑:山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嗟:感叹声。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

  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一夫:一人。当关:守关。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chái)。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匪,同“非”。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如麻。

  朝:早上。吮:吸。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咨嗟:叹息。

  赏析: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7)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鉴赏1

  《蜀道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此诗:“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蜀道难》

  作者:(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还难!

  蜀国有蚕丛和鱼凫两个君主,他们开国的时间距今十分遥远,从那时起大概有四万八千岁了吧,蜀国就不曾与秦地有什么来往。往**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无路可司行,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直到蜀国的峨眉之巅。秦惠王之时,才有蜀王派五丁开山,传说这五位壮士因开山导致地崩山摧而仕烈**,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栈连结了起来。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龙所驾之车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回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涛汹涌的河流。善高飞的黄鹄想飞越而不敢过,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发愁无处攀缘,其山之险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行人攀至高山之顶,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只得坐下来抚着胸口长吁短叹。

  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间,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号的山鸟,雄飞雌从地在林间飞旋。月夜里,还可以听到子规凄凉的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此情此境,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

  离天不满一尺的险峻高峰,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飞流瀑布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更不消说那峥嵘而崔嵬的剑阁了,在这里一夫当关,万夫冥开。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他们就会据险作乱,化为豺狠一般的匪徒。他们磨牙吮血,**如麻。人们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样地躲避他们的侵害。锦城那个地方虽然是个使人快乐的城市,但是依我看来,你还是赶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难,真是比登天还难啊,我侧身西望,只好发出长长的慨叹啰。

  作品鉴赏:

  《蜀道难》是李白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蜀道难》原文3篇(扩展8)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

蜀道难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当国,**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分析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锛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4、再次朗读全文。

  (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做示例。)

  1、善用反复:

  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

  四、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