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二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宽广,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有哪一些?

生:我认为母爱、亲情、友情等都是。

师:很好,这些情感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小桥流水到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爱的赞歌,这些爱发自内心,出于真情,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许多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写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会引用一句诗“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故意停顿,学生齐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走入古代文学经典------《诗经》。请看大屏,关注学习目标。(打开大屏,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关注目标。

师:今天,我们将在了解《诗经》的基础上,积累本课的字词,感悟《关雎》《蒹葭》之美,并争取可以记忆背诵,大家有信心么?

生:(齐声)有。

师:昨天同学们预习自己搜集了有关诗经的资料,现在同桌两人稍加交流,互通有无,我们有个关于诗经知识的抢答题,一会看看哪位同学准备的更充分,表现得更精彩。

(生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师:现在可以抢答问题么?

生:可以。

回答问题:1、《诗经》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地位崇高。

2、它收录了哪个时代的作品?

生:(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间的诗歌)

师:时间久远。

3、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生:共收录了305篇.

师:[共收录了311篇,但有六篇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因此是305篇,因此也叫《诗三百》。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成风雅颂。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诗歌皆出自“风”,多收录各地歌谣,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造。

师:大家的预习工作比较充分。诗歌的学习诵读非常重要,美读吟诵会启迪诗心,培养诗语。让我们领会诵读之美。

(大屏打出读诗指导)诗经属于民歌,是诗歌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先民用最自然的,没有修饰的语言把生活唱出来的,呈现四言的特点,因此,我们用最自然的呼吸,最自然的节奏,22拍,即可成诵。

咱们先在四人小组中选几句自己最喜欢的读读,然后推荐读的最棒的给我们范读。

(学生小组内诵读诗歌)

(生举手)

师:请问你是推荐别人还是自己读?

生:我自己读。

师:很勇敢,掌声鼓励一下。

(生读蒹葭)

师:咱们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好不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她读的声音洪亮,咬字清晰,总体来说读得很好。

师:哦,你评价的这么好,读的也一定很不错,不如你给我们读读另一首吧。我们给她配个乐。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三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预习检查:

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一课时

1、导入话题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亲身感受一下这个传唱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2、范文朗读,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隰则有泮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言既遂矣 躬自悼矣 无与士耽

实词

布:一种货币,并非注释里说的,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匪:读上声,并非通假。

将:读qiāng,愿、请,如,《将进酒》。

乘:登上。贿:财物。

说:通“脱”。

渐:读jiān,溅湿、浸湿。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虚词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 垣,以望复关(表承接,无义) 秋以为期(把)

其:其黄而陨(代落叶)其叶沃若(代桑树)士贰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语助词,无义)不思其反(你)之:主谓之间,舒缓语气,无实义 (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女之耽兮 总角之宴)静言思之(这件事)

活用

尔卜尔筮(卜、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词,对…不专一)

成语 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兴夜寐。

3、学生自行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讨论。理清全诗层次

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明确:恋爱——婚变——决绝。

追问:结婚前后,诗中男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诗句) 秋以为期 无与士耽 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男子 女子

婚前 虚伪 热情、善良、多情

婚后 凶暴、蛮横 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男女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这首诗运用了些什么艺术手法,结合感兴趣的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

①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②《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6、布置作业:

1、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下节课。

《诗经·采薇》

1、(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不来( lài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喧嚣( xiāo )寰宇( huán)神裔( yì )

肴馔(yáo zhuàn)宅邸( dǐ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归聘( pìn )四牡( mǔ )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fēi )载渴载饥( zài )整饬( chì )

(2)字形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装) 弥(弥漫) 饬(整饬)

徨(彷徨)戌(戊戌)戒(戒严) 弭(消弭) 伤(伤感)

(3)解释加横线的字

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

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雨雪霏霏(下雪)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彼尔维何(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

彼路斯何(同“辂”,大车)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2、自行朗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诗歌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分别表达什么不一样的情感?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对话和文本研习

(1)话题和情境设计

a)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

b)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

c)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基本要点:

a)乡愁即家园之思

b)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c)漂泊、远游、战争。

(2)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

a)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b)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c)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d)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e)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

a) 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b) 《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c)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d) 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e) (见仁见智)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5.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6、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下一页更多精彩“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四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字词

1.非我愆.期(拖延)

2.将.子无怒(愿,请。)

3.体无咎.言(灾祸)

4.以我贿.迁(财物)

5.无与士耽.(沉溺)

6.自我徂.尔(往)

7.女也不爽.(过错)

8.士也罔极.(标准)

9.靡.室老矣(无,没有。)

10.言.既遂.矣(言:助词,没有实义。遂:顺心、满足。)

11.总角之宴.(快乐)

12.言笑晏晏

..(形容欢乐的样子。)

13.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14.亦已.焉哉(止,了结。)

15.不遑启居

....(不遑:无暇。启:跪。居:坐。)

16.靡使归聘.(问)

17.忧心孔疚

..(孔:很。疚:痛苦。)

18.四牡业业

..(高大雄壮的样子)

19.四牡骙骙

..(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20.小人所腓.(遮蔽)

21.今我来思.(语气词,无实义。)

22.行道迟迟

..(缓慢)

二、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古义:直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另提一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欢聚。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品德高尚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品德卑劣的人。)

四、一词多义

1.言

言既遂矣(句首助词,无实义)

静言思之(助词,无实义)

2.以

秋以为期。(介词,把)

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来)

3.作

薇亦作止(动词,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动词,开始)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动词,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动,劳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动词,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4.曰

曰归曰归。(动词词头,无实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动词,叫做,称作。)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动词,说)

5.靡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动词,浪费)

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副词,无,没有。)

左右皆靡 所向披靡。(动词,倒下,后退。)

6.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动词,思考)

已行,弗不思也。(动词,思念,挂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名词,心情,情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助词,无实义。)

《诗经》的读后感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

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中心思想

《诗经》最早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25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它既描写了上古时代民族的形成发展,也反映了古老国家的政事兴衰。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五

《采 薇》同步练习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 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6.《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7.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其反义词是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①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②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③游:通“流”,直流的水道。④晞(xī):晒干。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⑥跻(jī):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未已:未干。已,止。⑨涘(sì):水边。⑩右:迂回弯曲。⑾沚(zhǐ):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第1章:

第2章:

《采 薇》课后作业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战争场面。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8.(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略。

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二

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

理解诗歌内容。

纯洁的爱情观。

多媒体课件

诵读法、理解记忆法。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生字识记

雎(jū):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窈(yǎo):深远。

窕(tiǎo):与“窈”组成合成词。窈窕:美好的样子。

参:1.(cēn):参差,参错。本文取此义。2.(cān):①进见,谒见。如:参拜。②封建时代指弹劾。如:参劾。3.(shēn):人参。如:参须。

差:1.(chā):①减法运算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差数。②稍微,较。如:天气差暖。2.(chà)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远。②错误。如:说差了。③缺欠。如:差点儿。3.(chāi):①派遣。如:鬼使神差。②被派遣去做的事。如:公差。4.(cī):等级,等次。“参差”为合成词,“长短不齐”的意思。本文取此义。

寤(wù):睡醒。寐(mèi):睡。如:假寐。芼(mào):选择。

蒹(jiān):荻,像芦苇。葭(jiā):芦苇。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义。2.往上推求或回想。如:回溯。

晞(xī):1.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义。2.破晓,天亮。如:东方未晞。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涘(sì):水边。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颢(hào):白而发光。

貂(diāo):哺乳动物的一属,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三角形,听觉敏锐,种类很多,毛皮珍贵。

二、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雎鸠鸟在彼此和鸣。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

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流:寻求,择取。

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卧。

辗:转动。侧:侧身而卧。友:亲爱。

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伊人:那人。溯徊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从:追,追求。溯洄:逆流而上。阻:险阻,难走。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

凄凄:茂盛的样子。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沚:水中小块陆地。

三、预习效果反馈

1.《关雎》中开篇写“关关雎鸠”的目的是什么?

2.《关雎》、《蒹葭》都选自于 。

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4. ,君子好逑。

5. ,道阻且长。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蒹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三)写作特点

1.《关雎》,用起兴的手法,语言简练而纯朴。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诵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流传。

2.《蒹葭》,用起兴的手法,反复咏唱,适宜流传。语句朴实,易于理解,适宜口耳相传。如“道阻且长”、“道阻且右”。

第二课时

三、古文今译

关雎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蒹葭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一)重难点句子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二)段落诠释

1.对《关雎》第二节的诠释

本节由采摘荇菜起兴,由“寤寐求之”,写出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寤”是指醒着,“寐”是指睡着,合起来,“寐寤求之”的意思是醒着、睡着都要追求她。

ⅳ.当堂练习

1.原文填空。

(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2)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2.解释加粗词语。

(1)君子好逑 (2)宛在水中沚

看过“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的还看了:

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篇六师:有没有问题?

生:应该是窈(yǎo)窕(tiǎo)淑女,不是(yáo)(tiáo)。

师:对,听得很仔细。

师:有没有多音字在里面呢?

生:参差,好。

师:是好(hào)还是好(hǎo)?

生:好(hǎo)。

师:为什么呢?看“逑”的词性。

生:名词。所以修饰名词的应该是形容词好(hǎo)。

师:非常好,请各位同学看大屏。这些就是这两篇诗歌当中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的读音,现在我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这些字词需要我们同学记准记清,我们的语文学习非常关键的就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美妙婉转的声音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可以给个机会老师读读么?愿意听老师清读还是配乐读啊?

生:配乐读。

(师配乐读诗。学生鼓掌。老师致谢。)

师:读诗啊,一定要投入,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动。

师:在我们朗读了文本之后,我们要“知其意”,就是要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咱们来走入诗经的内容之美。昨天同学们自由阅读了诗歌,并根据课下注释初步了解了诗歌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的文章内容。

生:我解释的是《关雎》。在河中的小洲上,雎鸠鸟在不停的鸣叫,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采,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追求她。追求她而没有得到,日日夜夜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思念啊思念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两边地采摘,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弹起鼓瑟而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地挑选,文静而美丽的姑娘,我敲起钟鼓使她快乐。

师:哎呀,请坐请坐。他写的怎么样?

生:很美。

师:而且读的也很有情感。

师:听完他的注解之后,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是更好的解释?

生:我认为“寤寐求之”已经翻译成了“日日夜夜”,就不必再翻译成不管是醒还是睡我都在思念她。

师:睡着醒着不就是日日夜夜么?

生:有一点重复。

师:好的,有见解。

师:其他的同学有没有补充?

(生没有举手)

师:也就是说,这位同学翻译的还是不错的,是吧?那么还有那位同学愿意为我们翻译一下蒹葭?不过同学们看一下文本,《蒹葭》还是挺长的,再仔细看,你有发现《蒹葭》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么?其实它结构上的特点很鲜明。

生:有很多的相似。

师:啊,这位同学说相似,对,看它四句一个章节,分成了---

生:三个章节。

师:对,这在诗经当中叫做“重章叠咏”。三个章节有很多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咏三叹,颇有音乐之美啊!我们这样,请三位同学将三个章节的意思分别呈现。

生1:河边的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的芦苇上凝结成霜,我那日日夜夜思想之人,就在河岸的对面一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又顺流而下,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师:请坐,真是没有想到,我们同学自己在课下就能把词义诗意疏通到这个程度。非常精彩。第二小节。

生:河岸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我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而又艰难,我又顺流而上,寻寻觅觅,那人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师:翻译的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评价一下。

生:他翻译的有点错误。

师:有点错误?哪个地方?

生:他说顺流而上。

师:那么应该是?

生:顺流而下。

师:哪一个字是顺流而上?有顺流而上么?

生:没有。

师:对,没有。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解释,课下有注释,做标记。

师:第三个小章节,好,这位男生。

生:芦苇丛中,晶莹的露珠还没有干,我所爱的那个人站在河水的另一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再去寻找她,她好像就站在水中的那块陆地上。

师:各位同学根据注释对文本做了解释,文中有很多的字需要引起我们同学的注意。比如说刚才这位同学翻译到的“道阻且右”那个“右”字。在我们现代汉语当中,它是一个方位词,在这里它要解释为“弯曲”“弯弯曲曲”,所以我们要注意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字词义的差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