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1

  一.沧海桑田

  1.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魏格纳在**漂移说中提出了地球“活动论”的观点。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六大板块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洋板块,亚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2

  1.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它的`周围是一片**。后来,原始**才**成几块**,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1)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3篇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德育目标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科学观点。

  2、通过学***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多**课件

  教学过程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2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引出问题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从当地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看教材图3、9——图3、11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从阅读材料和图3、11魏格纳与**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3、12——图3、13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 >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1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运动和垂直运动。水*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地壳运动。

  1、海*面升降。

  2、人类的活动。

  思考: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陆变迁的例子?海陆变迁及周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3)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3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1

  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200多个

  (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 **: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的差异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差异。— (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发展*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1)***:

  总部: **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2)世界贸易**:

  总部: 瑞士日内瓦 *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与公*”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友谊、进步

  (4)国际***会: 人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2

  中东

  一、 长期的热点地区

  1、 原因:位置之争、**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

  2、 位置与范围(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①海陆位置:地处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交通要道。边缘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海。波斯湾是中东重要的海湾

  ②范围:中东范围包括除阿富汗外西亚各国和北非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3、 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① 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这就使得土耳其成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② 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使得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进而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

  4、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

  *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资源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五个重要的产油国: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绝大部分通过海运运往西欧、**和**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中东石油外运的三条主要航线

  ①航线A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海——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

  航线A经过苏伊士运河到欧洲路途最短,吨位运费最经济,但运河地狭水浅,邮轮吨位不高。

  ②航线B往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

  航线B经好望角到欧洲路途较远,但水道宽阔,可以运行巨型邮轮。

  ③航线C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洋——**

  4、中东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开采成本低

  5、未来发展出路:沙漠旅游、发展水果业、节水农业、发展牧业

  三、水资源匮乏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

  2、水资源分配特点:水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3、措施:发节水农业,海水淡化,调**程

  四、文化差异

  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人,大多信仰*教。被*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1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位。泰国、**、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华人的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美洲

  1、新**:

  (1)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长)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巴西

  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原(大*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海安线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2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衡,绝大多数是发展*家,如*、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区别: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季旱季);河流北向南流,水力丰富。

  马来群岛:形崎岖、多山岭火山地震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性: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洋港口的重要航道。

  5、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位。泰国、**、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6、**华人的聚居地:

  (1)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3)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我国被称为侨乡的是:广东、福建。

  美洲

  1、新**:

  (1)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项目北美洲南美洲

  五带中的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大部分在热带

  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第四长)亚马孙河(第一大第二长)

  主要的气候类型:以温带**性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面积的国家:***巴西

  主要人种:以白色人种为主以混血人种为主

  国家类型:**、***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为发展*家

  3、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区别:

  运河名称联系大洲(位置)沟通海洋

  巴拿马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太*洋

  苏伊士运河:亚洲与非洲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

  4、地形特点: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原(大*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阿巴拉契雅山脉)。海安线曲折

  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大岛:格陵兰岛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7、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4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衡,绝大多数是发展*家,如*、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5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

  1、**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地处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5、**跨经纬度广将使**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和欧洲。

  8、是东**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对其它国家的影响:

  ①**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11、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工业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5、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6、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桥)。

  亚欧**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主要城市:***(首都,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5)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3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目的、确定**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撰写**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保护

  细胞膜:**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体。

  十一、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

  2、不同的**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四种**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分生**、保护**、营养**、输导**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机械**,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尽量把这两本辅导书嚼烂嚼透。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目的、确定**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撰写**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细胞**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的过程:

  ○1**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八大系统

  上皮**: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肌肉**: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目的、确定**对象、制定合理的'**方案、**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撰写**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细胞**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的过程:

  ○1**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八大系统

  上皮**: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肌肉**: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6)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3篇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1

  1.升入中学后,我们将会有许多新的体验,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新”字?P4

  (1)珍惜初中生活的起点,体验成为初中生的快乐。

  (2)在新的班级里,积极认识新同学、老师。

  (3)与新同学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4)与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的新集体。

  2、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如何建设好新的班集体?P7

  答: 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做到: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4)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3、如何看待个人在班级中的位置?P8

  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色彩。

  4、如何尽快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生活?(七年级是人生的新起点,如何把握好这个新起点?) ①及时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②确立奋斗目标,迎接新的挑战;③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④建立新的友谊,融入集体生活。⑤掌握新的方法,科学管理学习。【至少答出三点】

  5、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6、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愉快的班级氛围。(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附:

  1、如何结识新的友谊?(结识新同学有哪些好方法?)

  ①真诚*等,互帮互谅; ②尊重对方,自重自爱; ③坦诚待人,坚持原则。

  2、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①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珍惜这个新起点吧!

  ②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共处、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集体中。

  ③一个班级有着共同的期望,这个期望就是共同的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优秀班集体,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团结奋斗的动力。

  ④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特独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代替。当每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时,班集体就会展现迷人的风采。

  ⑤没有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的音符,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奏响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3、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诗词俗语有哪些?

  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②众人拾柴火焰高。③人心齐,泰山移。

  4、为什么生活需要友情?

  (1)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友情也是我们特别渴求的一种心里需要,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2)友情能使我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

  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的进步和发展。(3)友情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5、如何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可把“让友谊之树常青”也答上,那样更全面些!)

  (1)我们要获得真挚的友情,就要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2)我们在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谨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6、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交友的原则)

  (1)*等、尊重、真诚。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等的。*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②朋友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自尊心。③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朋友之间要用真心去交流,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2)理解、宽容。对朋友某些过失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为前提。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3)关爱、帮助。当朋友、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从来不去主动帮助、关心、**他人,这就很难寻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友情。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2

  把握学习新节奏

  ★1、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有哪些?(同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有了那些不同?)P11

  ①学习科目增多了;②难度加深了,作业量增多了;③老师讲课的方式变了;④学习的方式方法变了:更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方法策略,强调学习的计划性。

  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回答这道题时,不要忘记加上这句话。】

  2、如何做学习的管理者——学会学习? P12

  (1)掌握并正确运用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①学会自主学习。作为初中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否则就不能**的承担学习的任务。

  ②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把握好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加深,如果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2)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P13

  答:(1)弹性原则;(2)自然原则;(3)增强原则。

  4.如何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 P1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种种方式各有特点。只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才能在摸索尝试、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学习中有哪些苦与乐? P18 (学习中有哪些苦?哪些乐?为什么说学习中有苦也有乐?)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了交织的,学习中有苦更有乐。

  乐表现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①不断地获取知识,②发现自己的潜能,③了解世界的奥秘,④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另外,⑤享有学习的**和机会,是多么的令人快乐。

  (2)苦是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失学是痛苦的,享有学习的**和机会是快乐的。

  6.有人说:“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他说的对吗? P18

  这句话是错误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7、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又是义务?P19

  我国**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和义务。(1)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2)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又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0、如何正确认识初中阶段的学习?

  在初中的三年中,我们的观察力、思维力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初中的学习是人们一生学习中的黄金时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无论对我们的进一步学习还是走向社会,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1、如何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要与第一课第1题区别**,本题侧重于学习)

  ①根据自身实际,及时调整心态;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③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④建立新的友谊,融入集体生活。 【起码要说出前三点】

  附:几个知识点的详解:

  ①为什么我们对初中的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关键是我们在面对新的学习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②作为初中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

  ③最好的学习方式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也是各有特点。

  对几句古文的认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主动学习或乐学的重要性)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体现出“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有哪些?(至少背下来三条)

  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7)

——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分布知识点3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分布知识点1

  1、降水与生活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扩展8)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6.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两大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二者相互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而且这种运动仍在继续,所以,珠穆朗玛峰仍在上升。)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气温较差: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好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均气温与最低月*均气温的差)。

  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P53_图3.17)

  影响因素

  气温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

  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

  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原的气温较高

  人为因素

  ④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4.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P53_图3.17)(P56_图3.21)

  影响因素

  降水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

  ①赤道地区降**,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回归线两侧**东岸降**,**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③温带地区,沿海降**,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北风坡降水少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和人类活动。

  6.几种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P58_图3.23)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气温温和

  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西岸和内部

  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于温带**西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于温带**东岸,南昌就是这种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中**内部是温带**性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温带区域的分布最广。

  7.以上气候图的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