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10篇
《三峡》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让学生们下课到网**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CAI课件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 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课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 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
1、**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略无阙处 :quē ,通缺。
⑵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
⑶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
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师在同学的表述中,抓住重点词语,完成板书。(幻灯展示)
山*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
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奔放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清秀
林寒涧肃,哀转久绝(秋)凄婉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质疑。
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
⑴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⑶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明确:说明江面狭窄,*群峰相连,峭壁**,山下只能见到一线天。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者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指导诵读:限时背诵比赛。小组推选一人为**,背对大屏幕,大屏幕以滚动条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可以反复几次,
四、体验与反思
本文记叙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并将你的看法整理在作业本上。
《三峡》教案6
总体设计: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分四个环节:
1、导入;
2、确定目标;
3、分步诵读;
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
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
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实施步骤: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
3、**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
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
①对:即对译。
②换:即替换。
③留:即保留。
④删:即删略。
⑤补:即补充。
⑥调:即调换。
2、学生按照翻译六法,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翻译课文。
3、小组交流,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可投影点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5、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数字拔高即用书字梳理文言知识,归纳出几个通假字,几个异议词等。
设计依据: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更学到了语文知识,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的**。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实施步骤:让学生精读课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提炼主题。
教师可准备几个问题:
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处需要教师点拨(并板书归纳):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连绵、高峻的特点,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冬季节,重彩于风*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时的林寒涧肃,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最后引用渔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渔人的悲凉心境,给人余音缭绕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所写的是风景的话,这声渔歌则表达了风情,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令人伤感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设计依据: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主题;同时体现《课标》要求,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学会质疑,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实施步骤: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学法: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读、说、品、议。本文靓点很多,不仅语言精美,还有独特的写景方法,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有所得,有自己的体验,即是收获。
第四环节:小结与检测: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了解学生达标程度,为课后的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四.授课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正确的翻译课文,积累了重点地文言词语,学习了写景文章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从而领略了祖国山川的壮美与秀丽,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更主要的是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让学生们下课到网**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教案8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 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 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 教学**:
图片投影。
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们*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 整体感知。
1、 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 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阙 嶂 曦 襄 溯 属引
4、 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 文意理解。
1、 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 分析课文。
1、 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
(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 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9
执教: 秀中分校 马玉琴
开课时间: 20xx年11月25日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体味文章意境。
多**课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三峡》教案10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 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www.lifetour.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www.scbiztrip/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news.sina/z/sanxia/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连山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
大水猛涨
三峡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
有形有色、有声有情
《三峡》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三峡》教案10篇(扩展1)
——《三峡》教案10篇
《三峡》教案1
目的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浣妆:
玲珑:精巧细致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全国文联**、农工***上海**副**。**作《*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 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 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发言。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 岸。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 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 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敞些、 面宽得多水势也*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 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 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 *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 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 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 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三。
《三峡》教案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2、(欣赏美)在郦道元的笔下三峡景色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除了抓住特点写景之外,还采用动静结合的笔法,使文章显得张弛有度,舒缓自然。你能具体说说吗?可以用下面的格式
?“我发现了三峡的----是静态美或动态美,你看-------------------------------------。他(她)多像一个--------啊。”
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归纳、思考写出来,展示欣赏
? 例 :我发现了三峡的山是 静态美,你看,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高耸入云,遮蔽天空,挡住阳光。他多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
山---高峻美? 夏水---奔放美? 春冬-----清幽美 秋景---凄婉美
男子汉? 英雄汉?? 美少女 怨妇
顶天立地?? 风风火火? ?? 清秀文静 忧伤孤独
高大壮实?? 闯九州 色彩艳丽 望穿秋水
*静舒缓 激烈紧张? 静中微动 静寂忧伤
? 过渡:动静结合,美妙无比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江,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让学生们下课到网**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6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学步骤: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在人民生活水*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生:导游)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夫子。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板书:三峡。指导学生看课文)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播放录音范读)
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
(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
(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2、背诵全文。
《三峡》教案7
文学常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作者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主旨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的山水之作,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写作特色
1、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峡)*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重岩叠嶂省略主语“*”。
《三峡》教案8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
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
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三峡》教案9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连山,群峰**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10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
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1)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三峡图片或读文章。(2)请去过三峡旅游的同学说说三峡的风光和感受。
2、放三峡风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方纪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题目《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
3、生汇报。
①谈收获。
②质疑问难。
学生**谈,对于**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性的问题。
三、熟读课文,想象画面
本文语言优美,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非常适宜学生边读边想画面,感受三峡美。并及时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三峡景色的无穷魅力。
1、让学生自己朗读最欢喜的段落,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想画面。(展示:教师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2、朗读指导。
(1)分小组读。(按兴趣,可分为早、中、午、晚四个小组)
(2)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评仪,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配乐朗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上合适的音乐。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2、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3、活动:制作《三峡之秋》音乐风光解说片
(1)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要有合适的音乐作背景,要有与文字内容相同步的图片资料,要配上感情的的解说。)
(2)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包括:①背景音乐若干段;②图片资料50幅;③PowerPoint应用程序;④麦克风。)
(3)学生按兴趣分组,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4)成果汇报交流。全班同学参与评价,评选出最佳片子和最佳解说员。
五、课外实践
1、喜欢文学的你,摘录本文优美的词句。
2、喜欢朗诵的你,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喜欢唱歌的你,用自己熟悉的旋律,配上自己填的词。
4、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三峡。
5、喜欢写作的你,可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校园之秋》。
6、喜欢旅游的你,为三峡写一段广告词,为三峡作宣传。
7、兴趣广泛的你,上网搜集有关三峡工程的信息,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电子画报。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时间
景物
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柚树)
清新而明丽
中午
长江
热烈
下午
雾(长江)
青色而透明
夜晚
长江、峡谷
宁静而神秘
《三峡》教案10篇(扩展2)
——《三峡》教案10篇
《三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案2
课题 三峡
课型 研究课
课时 1课
教材学情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初二六班学生的语文理解水*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少有同学舍得花时间作一点品味。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之美
教育目标
1、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
2、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
3、热爱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
重点 朗读、背诵、感受、审美
难点 联词成句的文字组合能力
教学研究及创新策略
1、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4、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5、利用与学生一起对“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接受*传统语言文字的美感陶冶。
课前准备 预习指导
1、制作识字图片,不同部首不同色彩,注重字词掌握
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学过的对偶句,试自作对联。
教与学活动过程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请问,哪一位同学到过三峡?请举手示意一下。没有到过三峡的同学能不能就课本中的插图来想象着描述一下三峡的风光?……大家描写的都不错。下面大家边看插图边听老师的描写:“*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江面,碎光荡漾;近处江面,绿如翡翠;远方群山,如红宝石闪光;有时,碧波雪浪,海鸥翩飞;有时水天柔和,江船宁静……”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意境,是当代散文名家刘白羽先生对三峡的描写。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激情的片断。
板书课题 三峡郦道元
**学生看注释 主动获取知识 节省时间又培养自学能力
读注释后回答
三峡指的是什么?郦道元是谁?
检查预习情况 阙嶂曦襄溯湍出示小黑板:**同学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领读两遍。
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 小任务莫草率。同桌之间交流,体现合作学习与研究学习
小结与导入:同学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对本文的学习从三个方面进行,大家看小黑板。 出示小黑板
出示目标
能悟三峡之美,树爱国之情;能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能当堂背诵课文; 领会目标要求 1目标语言表述宜简明2德育目标放首位3给学生时间领会,便于明确任务,集中***,使学习有的放矢
新授 导入新授:三峡美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先听一下录音朗读,初步感受一下吧。思考:文章如果分作两部分的话,那么作者先写三峡的什么,后写的是什么。 录音机 **学生听朗读 任务已明,赶快入课充分利用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语言设计问题宜简易,不致分散***
落实目标 知识落实:先写三峡地貌,再按不同季节写三峡迷人风光 **学生回答 大纲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导入新学:让我们所折服的是三峡的“雄”与“险”。我们设想一下:在山的恰当地方凿一副对联于其上,让后来者其同欣赏会怎样?场现在就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就文中的内容进行新的组合,组成一句你喜爱的对联。学习第一段:*讨论文中文言词义,并找出不明白的词语**结合注释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试把文中描写的重点景物用联词组名的方式成一句“对联”[对联示范:山岩连叠隐天蔽日七百里地不见月]朗读并背诵 **学生合作学习与自学齐读 讨论与自学(改写成对联,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兴趣点,适当点拨或示范) 扣大纲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能在讨论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小反馈测试: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白话: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背诵第一段 小黑板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同桌讨论,个别回答 当堂巩固
学习第二段:导课:三峡四季景色各有其美,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请三个同学就不同季节朗读。完成下列问题*讨论文中文言词义,并找出不明白的词语**结合注释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试把文中描写的重点景物用联词组名的方式成一句“对联”[对联示范:襄陵阻绝,朝发暮至,千二百里不为远湍潭素绿,柏怪瀑飞,三峡处处多生趣林寒涧肃,猿啸渔歌,三声悲鸣泪沾裳] **学朗读,作好点拨 三个同学就不同季节朗读学生自学与互学结合齐读 学生可能不积极,教师语言激发:如果学生积极举手,就请两名朗读不错的同学和一名朗读一般的同学来读,前者起示范作用,后者就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纠正扣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等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扣教学大纲:“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小反馈测试: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白话: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属引凄异2、彩图识字:阙嶂曦襄溯湍3、背诵这三段 同桌讨论,个别回答同桌间试背识字拼音
全课总结:1、请学生总结学习的重点与自我落实情况2、就四句对联,请你再用一字概括每句的意思再次读一下对联。 提示,如第一句可以用“隐”字,其它几句…… 学生回顾 大纲:“有**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定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测试 口头作文:你最喜欢哪里的景色?说说看做课本第四大题。 小黑板 学生口头作文
作业 写一篇家乡景物风情或校园一角的文章,写出美感,用上四字句。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三峡郦道元地貌:山岩连叠隐天蔽日七百里地不见月隐四季壮景:襄陵阻绝,朝发暮至,千二百里不为远绝湍潭素绿,柏怪瀑飞,三峡处处多生趣趣林寒涧肃,猿啸渔歌,三声悲鸣泪沾裳悲作
《三峡》教案3
课题: 三 峡 [郦道元]
班级:C一(2) 地点:多**教室
说明:开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峡山*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第一课时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曦月( ) 沿溯( ) 重岩叠嶂( )
绝巘( ) 怪柏( ) 略无阙处( )
飞漱( ) 属引( ) 乘奔御风( )
二、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请将你不会解释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课文注释中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堂练习:
四、请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客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横线上,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请将本文中你自己喜欢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你欣赏它的原因。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教案4
[教学构想]
《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
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 ,体会情感的变化美。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 握节奏。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
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5、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 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 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关于《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 0 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四、 想象意境,体会写法三读课文,想象意境
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 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多**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图、夏水图、春冬图、秋景图),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_________ ,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四读课文,体会写 法
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 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师示范说话:文章 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连山”是正面 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4、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 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
五、 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多**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图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
峡
山
*连山,重岩叠嶂。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水
夏
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三峡》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
[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阳光。襄:上。
陵:山丘。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不通(断)。哀转久绝:消失。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朝zhao:早晨。暮:晚上。虽:即使。奔:代快马。御:驾。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飞漱:飞流冲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荣;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涧肃:寒静,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穆。(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山连山,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繁茂,确有很多趣味。
每当初晴时分,霜**晨,林间寒峭,山涧肃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使人泪湿衣裳。”
[4]或许你还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准确,但相信你一定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峡风光,不妨把你头脑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也可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上导学(自助、自新阶段)
[1]简介作品,导入课文
《三峡》选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齐声朗读,师生问答,检查有注释和学过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逐段朗读,学生**,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3、指名逐句直译全文。(看谁译得正确而且流畅)
4、自选段落,速背比赛,(看谁背得多)
[3]梳理层次,想象情境;
1、 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A地形地势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选取了哪一景物写三峡的地形地势的?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明确:山;连,高。
3、 完成下表。说说你想象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可参照课前预习[4]和课后练习一)
季节 所选时间 所选景物 景物特点 给人的____________感觉
夏季 水涨之时 长江行舟 汹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腾壮观水势磅礴
春冬季节 风*浪静之时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峦柏树泉水瀑布 洁白素湍碧**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极高绝献奇特怪柏高悬悬泉飞泻飞漱 水清清澈树荣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诗如画清幽宜人明朗闲静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高猿山谷 寒静肃穆长啸凄异空寂传响 悲凉凄清哀凉气氛令人感伤三声泪下
[4]讨论交流,概括特点
1、 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交流。
2、请概括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参考]作者构思精心,描写生动。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高山重叠,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风*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清幽闲静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之时的林寒涧肃、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出峡区寒静肃穆,哀凉凄清、令人伤感的气氛。不难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循环变幻,奇景迭出,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
具体描写手法多样,形象生动。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高到“略无缺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这是三峡独有的自然景观,描写十分形象。写夏季江水之奔腾咆哮,放弃直接描写,而是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写路远、时短、行速衬托水流的汹涌与湍急。写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连排出八个极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荣峻茂的优美境界,让人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写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涧肃;然后紧紧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啸”极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看到三峡凄清的景色,还让人听到凄异哀转的猿叫,勾起人们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
郦道元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三峡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
[5]积累描绘山光水色的词语
1、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洗练,请将下列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 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和使用环境。(看谁释得准、好)
课后巩固(自立、自给)
[1]课后作业:**写作训练,可任选一题来做。
1、 选一个季节描写三峡风光,整理到作业本上。
2、 近不用上课,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请将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写出来。
[2]反馈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无缺处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三峡》中描写*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峡》一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精致、洗练,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示例:描写三峡春冬一段中,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显示: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它叙述了*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连山,略无阙处”,*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雄峰相连,峭壁**,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三峡》教案8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显示
《三峡》教案9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的峡中极品--长 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 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第一页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第二页
三、**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 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 三峡相关图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三页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10篇(扩展3)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教学难点
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诗文简析、作者简介、研习第一部分
一、解题
1、《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
2、《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
3、读《长江三日》。
4、三峡:长江的一段,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由西往东,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江段迂回曲折,江中滩峡相间,*危崖耸立,如层层围屏,高出江面500米以上,江面最窄处仅百米左右,在巫峡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巫山神女,于云雾之中,楚动人。
二、诗文讲解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第一首的后两句。全诗是: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在中巴东面的巴东山,长江水劈开崇山峻岭在山中奔流)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白帝城地势高峻是三峡的重镇,瞿塘峡的险要胜过百牢关) “秭归是楚**熊绎始封之地”(熊绎是周成王时人,由于祖先有功于周,成王封他于楚,居丹阳。丹阳在秭归县东。始封:最初受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三首头两句。意思是:千万条山脉一齐奔向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地方村庄还在。全诗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郦道元的《三峡》也突出了三峡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字词补注
碇dìng系船的石礅夔kuí夔州,旧府名;姓滟yànyù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jùn同俊峙zhì耸立坂bǎn山坡、斜坡崆kōng山名秭zǐ古时数目名,一**。秭归:县名汩mì汩罗,江名澎湃pēngpài不念péngbài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
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
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碇:系船的石礅。
绛:大红色
蒸,升腾;蔚,聚集。
隽秀:秀丽。
婀娜:柔美的样子。
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
浸泡:使渗透。
怪诞:奇怪,古怪。
五、读课文,分层次
一、总写这一天游历三峡的感受。(1自然段)
以下按行驶的航线,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三峡壮美的景色。
二、描绘瞿塘峡的雄奇(2自然段) 。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景色。
三、描写巫峡的秀美(3——5自然段)。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四、描写西陵峡的凶险和作者的感想(6——9自然段) 。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六、问题讨论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
3、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1、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8点20,8点50,10点)-上午(10点半,11点15分)-中午。
2、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象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七、文本研习(第一部分)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八、作业
1、三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抓住特色来写景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
一、研习第二部分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二、研习第三部分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研习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速读课文,讨论: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3、作者说,他“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1、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五、主题思想
课文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记叙了作者航行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描写了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的哲理。
六、写作特点分析
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1)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象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3)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5、引用有关的传说、民谣和古诗。
这些传说、民谣和古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给读者提供了趣味盎然的史实,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美感,同时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七、小结
四部分内容,文章主旨,写作特色。
八、作业
P17文本研习2、4
《三峡》教案2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山峡》是一首羽调式、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开头三小节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船夫号子的音调,高亢而嘹亮。第一段前八小节旋律*稳、朴实,描绘了三峡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后四小节再现了引子部分的号子音调,表现出乐观自豪的情绪;第二段由九小节组成,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这首歌曲是本学期口风琴的必奏曲目,一节课完成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1、能用自豪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体会四川音乐的地域特点,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并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绎歌曲。
3、用口风琴熟练演奏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声音的处理
2、口风琴的正确演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同学们又一次进入音乐的殿堂,这一次老师领同学们再次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快到了!我已经听到他们的歌声了!你听听,他们的歌声真好听。
1、同学们,我们这是到了哪里啊?(听1)
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回答: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四川民歌。
2、体现在哪些方面?(听2)
歌词、旋律方言化、衬词运用等等。
3、学唱歌曲的话你觉得分成几部分学唱比较好?(听3)
(二部分A+B)
同学们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复习歌曲:
1、处理歌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乐句。
(1)旋律、休止符
(2)口风琴弹奏
2、处理第一乐段: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
3、处理第二乐段:
三、处理歌曲:
1、你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独唱、齐唱、有领唱的齐唱、)
2、你认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演唱歌曲?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5)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四、口风琴演奏
1、生练习,师指导。
2、生生配合练习。
3、尝试加入不用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三峡》教案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方公里,水面*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三峡风光》导入课,给学生创造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利用多**给学生创造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检查预习
(要求读背课文,弄准字音,掌握文学常识。)
1、给下列字注音
阙曦 溯 湍 漱
2、本文作者是,(朝代)人,著名的
三、研讨课文,掌握重点。
(讲练结合,展示风采。)
(一)字词释义,我最棒!
1、略无阙处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乘奔御风
5、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良多趣味8、属引凄异
(二)区分词义,我能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中
自非亭午夜分
2、绝: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3、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4、属:属引凄异
属于作文以记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三)辨析词类,看我的!(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
3、每至晴初霜旦4、素湍绿潭
(四)慧眼辨真假(通假字)
1、略无阙处2、哀转久绝
(五)博古通今(古今异议)
三声
(六)学以致用(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团结就是力量(课文分析)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延伸迁移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你能说出理由来吗?并从本文找出印证的原句。
六、总结
本文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通过对三峡山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三峡的雄奇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七检测
比较阅读:《三峡》 《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
1、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下列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谷,悄怆幽邃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及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三峡?(教师适时小结,介绍三峡)
全班齐读课题,并介绍三峡。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引导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认读,正音,指导口头组词。
4.出示本课词语,朗读,理解。
5.指导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二、
1.个别分段朗读课文。
2.评价朗读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正音,口头组词。
4.朗读,理解本课词语。
5.轻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组讨论: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各小节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给同桌听,读完讨论: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再读课文,说说每个小节的意思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扩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的宏伟壮丽,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指名朗读,思考:这节主要写什么?
2.**轻声朗读这一节,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教师引导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体会:
(1)故乡的景,故乡的情。
(2)两个爱。
4.指导朗读这一节。(节拍、情感)
5.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第一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
6.出示学习提纲;
(1)**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你对这些诗句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地朗读2、3小节。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有感情朗读。
1.反馈学习情况,并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
2.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谈话总结全文。
2.今天的三峡还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了解?
听取、交流。
四、自主积累,学习写法。
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勾画、抄写、背诵、仿写。
板书:
25.三峡情
故乡的景如梦的景
儿女思乡情
三峡的雨、云
故乡的情如痴的情
《三峡》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高峻美
三峡夏----奔放美
水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中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难点】
古今异义词,景物特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边读课文,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边背诵默写课文
2、摘抄整理基础知识并巩固之: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对《 》的注释。全书内容主要是三峡是的总称,在之间。
3、摘抄课下的生字,注释的词语。并记忆字词的音形义。
4、记忆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解释下列词语:
第二课时
5、阅读思考填空:
(1).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三峡的地貌,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2).②、③、④段写_______,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的总特征。
(3)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正面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侧面写的句子:______,______。
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
表现水流急速,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三峡》教案8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三峡》教案9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附:板书设计
14 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宁静
峡谷神秘
《三峡》教案10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我校四步导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情系三峡》为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畅谈对三峡景观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总结(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给加点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绍。(学生先说,再让生补充,师生明确。)
三峡有关知识补充。(重点了解三峡景点风光)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下面听《三峡》课文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学生**出声读,读通顺、流利。
指名读、集体读,声情并茂。
交流探究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四层分四大组完成,每大组一层;每组四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合作交流讨论,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层意,疑难问题提出来,班上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全文可分四层,每层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掌握每层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会的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师生简单分析每层写景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畅谈收获
课文内容小结及主旨理解。(见课件板书)
生各抒己见,班级交流,师生明确。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师生朗读,试背课文。
老师要教学生背书技巧,按课文内容、写景特点理解记忆。老师范背(师按作者写作思路、写景顺序及景色特点边讲边背),学生试背。5分钟后让学生背,集体背。(80%学生应背过)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了解三峡风光及现状。
过渡语:同学们学了三峡,初步感觉这里景色怎么样?生答好。有机会想不想去三峡旅游?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了解一下三峡的风光图片及三峡的现状。 2、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让学生先说,老师归纳。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展示】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欣赏歌曲《三峡情》,结束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三峡风光壮丽,大家长大后都想去看看,那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去观光旅游,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会更美。
推荐作业:
必做题:默写全文。
选做题: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三峡》教案11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连山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
大水猛涨
三峡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有形有色、有声有情
《三峡》教案12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三疑三探”
【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不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三峡四季特点
【教学重点】文言文翻译和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1.设疑自探:
(1)节奏划分和字词识记
(2)自主解决相关文言实词的释义
2.解疑合探:
(1)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重点词语的释义
(2)交流谈论理解课文内容
3.质疑再探:
(1)文中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是哪一句?
(3)总写三峡春冬之时季节特点的是哪一句?
(4)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
4.运用拓展:
(1)本文与李白诗的联系
(2)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又为什么先写夏水?
(3)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结与评价: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不同景色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6.板书设计:
山:雄壮美
水:奔放美
7.思维导图:
8.作业设置:
如果你是三峡的导游,请结合本文的内容为三峡写一份解说词。
9.教后反思:
文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我理解其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古代
文化的熏陶渐染,提高人文素养。这样面对一篇文章,如果肢解**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古人的对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文言文阅读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我大胆地删节了过去串讲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品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串讲这个问题的。
《三峡》教案13
【教学设想】
这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古文,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在此基础**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运用】
多**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
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
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
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
四、教学过程
㈠朗读课文
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
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
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
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
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
生:山、水
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
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㈣分析课文
1、师:请一位同学把描写山的语句朗读一下。思考:从句中找出关键的字词来说明山的特点。
幻灯显示一邮票作背景,请同学看一下邮票中的山与所说的特点是否吻合?
投影打上关键字词:连、高、陡、险、窄,根据那些特点来背诵山的语句。请一个学生来背
2、师: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
请学生先来看一幅描写三峡水的动画,说说那画面中的水有什么特点,然后根据内容用书中的语言评述一下画面中的水。(抓住“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作文章,指导学法。)(——齐背)
3、如果说这是三峡水迅疾、凶险的一面的话,那三峡水也有其恬静、温柔的一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述画面景物(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值得细嚼)。
4、师:秋天水枯谷空,这时的三峡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从那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情呢?
生:凄异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
㈤在感受了三峡的美后,我们边欣赏录像,边试背课文。
㈥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题。
《三峡》教案14
课型:研究性学习课
课题:《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
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湖”的奇观出现,*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课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八、提供网址:
九、成果展示:元旦之前,将开展以“走近三峡”为主题的论文交流活动。
《三峡》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湖”的奇观的出现,*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教案10篇(扩展4)
——《三峡》阅读答案10篇
《三峡》阅读答案1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阅读题目:
11.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1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1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三峡》阅读答案:
11.D
12.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13.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4.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5.A
《三峡》阅读答案2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词。(3分)
①略无阙处( )
② 夏水襄陵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小题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分)
【小题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
【小题1】①通“缺”,中断 ② 上 ③快
【小题2】①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凉怪异。
【小题3】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小题4】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汇的理解应注意:“阙”在这里通“缺”,中断的意思,不能与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阙(借指宫殿或京城)”的意思相混;“襄”古意是指“冲上”的意思,今意一般只作地名,就是指襄阳或荆襄一带;“疾”在这里是“快”的意思,不能与“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疾(疾病)”意思相混。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句中的关键词有“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这里指太阳)”;②句中的关键词有“属(这里是连续的意思)”“引(延长)“异(怪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中“水势盛大”和“江水清澈”是审题的关键。文中用“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两句描写水势盛大;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句描写江水清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另外,在确定答案后,书写时不能写错别字。
【小题4】试题分析:作者写秋峡以**性事物“猿”来表现,“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直接叙述猿声的凄凉怪异。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照应前文“*连山,略无阙处”。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考点:这是对文章句子进行赏析的考点。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三峡》阅读答案3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
(1)沿溯阻绝。沿:
(2)负势竞上。负: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6.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三峡》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参***:
1.顺流而下; 凭依; 障碍;通“返”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那些为**而忙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息他那功**禄之心;为社会事务奔波忙碌的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B
4.(1)湍急、清澈;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5.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6.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三峡》阅读答案4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⑴乘奔御风( )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 ⑷沿溯阻绝( )
小题2:巴东三峡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________峡、巫峡和________峡。(2分)
小题3:文中与诗句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小题5:课文百余字,写尽三峡风光,你最欣赏文中哪一句?找出来并作一点赏析。(赏析不少于10个字)(1+2=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说明理由。(3分)
参***:
小题1:奔驰的快马 实在、的确 连续 逆流而上
小题2:瞿塘 西陵
小题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小题4:(1)这中间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2)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小题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绿,从色彩的角度突出三峡山水的美丽,湍,倒,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表现三峡江水变化多端的特点,此句写三峡浪高水清,植被繁茂,把三峡山水清丽的形象生动描绘出来。
小题6:春夏,此时**,植物生长旺盛,能看到文中描写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美景。
《三峡》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负势竞上 ( ) (4)望峰息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小题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答案
【小题1】(各0.5分,共3分)
(1)同“缺”,缺口或缺失 (2)即使
(3)凭依 (4)使……*息
(5)经营治理 (6)奔马或飞奔的马
【小题2】(每句2分,共6分)
(1)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3)(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小题3】(每空1分,共3分)
清、急 萧瑟凄清
【小题4】(共4分)
《与朱元思书》 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3分)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4分)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阙”这里是通假字现象;“息”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此处注意“奔”“疾”“良”“轩邈”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理解作者写出山水的怎样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峡》阅读答案6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解析:“凄”和“哀”。
(一)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三峡》阅读答案7
古文阅读(10分)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理解填空。(2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_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小题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小题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参***:
小题1:逆流而上 快 接连不断 顺流而下
小题2:(1)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2)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小题3:湍急;*猿声啼不住。
小题4:夏 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素 湍 绿 潭,回 清 倒 影。
小题5:B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溯,不要解释成水流,注意沿的古今义不同,今义是顺着,古义是顺流而下。
小题2:
试题分析:句中的每个字语都解释到位,不可遗漏,尤其精彩描写有特色的字词,比如清荣峻茂四个字。
小题3:
试题分析:*猿声啼不住与选文内的相关处很明显,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写水流快,与选文中有对应的文字。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要求引用原句回答。襄陵句写水大,襄陵,指水涨上堤岸,倒影句写水清澈,水水清得映出山的影子。
小题5:
试题分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两短句相对应的词词性对不上,悬泉是名词,而飞漱是动词,且两句的结构也对不上,悬泉瀑布是并列结构,而飞漱其间是动宾结构。
《三峡》阅读答案8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不 见 曦 月
2.比较句子,解释下列划线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或王命急宣( ) 或说处杀虎斩蛟( )
故渔者歌曰( ) 温故而知新( )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3.下面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略无阙处
B.绝巘多生怪柏
C.飞漱其间
D.属引凄异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分别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中空缺的一句话。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是_______、巫峡、________的总称,现在我国正在那里建设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叫________
参***:
1.分/
2.自:(在)/(如果)
或:(有时)/(有的人)
故:(所以)/(旧的)
绝:(隔绝)/(消失) (意对即可)
3.A
4.①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②水清、山峻、草木茂盛,实在有很多的趣味。(重点词语翻译到位,意思对即可)
5.①山绵延高峻
②水流湍急
③清静秀丽
④气氛凄凉(意对即可)
6.猿鸣三声泪沾裳。
7.瞿塘峡、西陵峡 三峡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工程)
《三峡》阅读答案9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不见曦月 曦:
⑵沿溯阻绝 沿:
⑶晴初霜旦 初:
⑷属引凄异 引: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作者从俯视的角度,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什么样的景物?(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⑴日光,这里指太阳⑵顺流而下⑶刚刚⑷延长。
【小题1】⑴*都是相连的高山,丝毫没有中断的地方。
⑵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小题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略无”“奔”“疾”等。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三峡》阅读答案10
(二)阅读《巴东三峡》选段,回答小题。(15分)
①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②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一项的形成原因是相同的?( )(2分)
A.*连山,略无阙处。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小题2:请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所选文段的大意。(3分)
小题3:请分别概括文段所写巫峡山水的特点。(4分)
巫峡的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巫峡的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唐诗有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把巫山之云看成是天下一绝。选文写出了巫山之云怎样的妙处?(2分)
小题5:选择下面一个句子,作点赏析。(4分)
A.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B.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
参***:
小题1: B
小题2:写巫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和巫山的云。
小题3:山峰:高耸,陡峭,险峻。 江水: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小题4:奇形怪状,应有尽有(奇妙多变)(2分)
小题5:A. 运用反复手法,强调鸟极力飞得很高,从侧面烘托山峰的高峻。
B. 写那些倒悬着的极小的小花,既表现巫峡的景色美,又从侧面表现天气晴朗,能见度高,连小红花的情态都清晰可辨。(4分。任选一句作答)
小题1:试题分析: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形成的原因是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即山高山连。而四个选项中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形成原因即是如此。*连山,略无阙处是本题的混淆性,这个选项写出了山的特征,是原因句,但不切题。
小题2:试题分析:尽量用文中的语句通过这句话可知,原文中有可以回答问题的语句。从前向后在文中寻找,不难发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是一段的总领句,第二段的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是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将两句话中的信息提取概括出来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范围,即文章第一段。水的特点,原文中有原句,即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特点要根据内容从前向后加以概括。如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等语句,即是关键句,写出了山的高耸、陡峭、险峻等特点。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确定范围,即文章第二段。云的特点,原文中有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根据这个语句,我们可以知道巫山的云的妙处是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小题5:试题分析: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明显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拼命地飞强调了鸟极力高飞才能飞过山顶,从侧面烘托山峰的高峻。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没有运用修辞,只能选择其它角度,如内容、手法等。因此选A句较为明智。
《三峡》教案10篇(扩展5)
——三峡大坝作文10篇
三峡大坝作文1
今天,我们去了西陵峡,沿三峡高速公路来到冯家湾,办理自驾车游三峡的行驶证、买票,继续前行,来到了游客换乘中心,换乘去高峡*湖码头。在码头,我们乘坐*湖2号在*湖上游览一圈,湖水很清很*很安静。
回到游客换乘中心,乘车来到了坛子岭。在坛子岭,我看到了茂密的山林,像瀑布一样的喷泉。之后,我们到了五级船闸观景点,几艘船已经进闸,关上闸门,水正在下降,慢慢地,船就看不见了。闸门打开时,我猜船要开出去了。
坐电瓶车来到185*台,这个*台为什么叫185呢?因为这里的海拔是一百八十五米,所以叫185*台。在这里可以看到大坝的全景,大坝长得不得了,它由船闸、发电厂、泄洪闸、升船机组成,大约两公里,可真壮观啊!
我们来到截流园,看到了修筑大坝的大型机械,有轮胎直径约3米的自卸车和***,我站在***的铲子里站直了,照了一张相。我发现一些无轮毂的轮胎,在上面走来走去,轮胎也不变形,这轮胎可真硬啊!我看见了一个搅拌桶,我走了进去,一不留神就滑了出来,搅拌桶倒水泥的盖子上有一个小洞,爸爸说:“这是打不开盖子的时候用钢筋**去撬盖子的。”想的`真周到,太有意思了。最后我们回到换乘中心,开车回旅店了。
多么开心好玩的一天啊!
三峡大坝作文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长江,犹如一条连绵千万里的青龙,龙身上的千山万水就犹如细细的龙鳞,而其中最秀丽耀眼的一颗明珠,便是那远近闻名、风光秀丽的三峡。
在西陵峡一带,青山绿水尽在眼前。层峦叠翠、群峰环抱、碧水荡漾。松林盖着云雾、朝晖环绕山峰,山势险象环生,但还是有几棵高大挺拔、苍翠欲滴的松柏挺立在高耸入云的岩石上,与万丈深渊咫尺为邻,为冷峻的岩石添上一点新鲜的绿意。好一个世外桃源、蓬莱仙境。
巫峡,一阵阵清风扑面而来,如诗如画的秀丽山水展现在眼中。江水*静极了,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烈日的光辉。船游弋在青山环抱中。
驶出巫峡,入瞿塘峡、夔门,登白帝城。终于领略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夔门两边山峰拔地而起,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流至此,逼入窄窄的夔门,真如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我爱三峡的秀丽风光。
三峡大坝作文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来到了三峡大坝游玩。
我们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宜昌市来到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这可是我们*人的骄傲,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用电的八分之一都来自三峡工程,所以三峡工程被誉为*的动力心脏。
今天我要好好看看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到底是什么样的。首先,我看到了一座灰白建筑,妈妈告诉我那就是三峡大坝。长江被三峡大坝拦腰截断。三峡大坝下面宽上面窄形成一个直角梯形。中间有很多大形凹槽,是用来泄洪的。两边是用来发电的。所以,不泄洪的时候,水是从发电产房的底部流出来的。坝体顶端车辆可以通行,两旁有*站岗。不是所有车辆都能通行的,要有通行证的车辆才可以通行。顶端上面有一个橘黄色的东西,妈妈告诉我那是永久固定的门机,专门检修闸室底部构件的。
我看到了那么壮观的景色,我有很大的感受。我们*人经过十七年的努力,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实现了*人一百年的梦想。而且水力发电不污染水、不消耗水,是清洁的能源。*人真了不起!
三峡大坝作文4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看长江三峡大坝。
我们坐车来到坛子岭观景区,在那儿我们看到了长江三峡大坝的模型。
长江三峡大坝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叫静水区是开船的地方,另一个叫动水区是用来泄洪、发电的。2015年动水区的电梯船闸也要投入使用。
游完了坛子岭我们又坐车去158观景台。到了那里我们近距离观看了大坝。啊!真宏伟呀!它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
最后,我们又去了截流纪念园,在那儿我们见到了当时造大坝时用的工具和机械,有**的轮胎、高高的吊车……
看着这些东西我想:造大坝真不容易啊!
三峡大坝作文5
这是暑假。我的家人将一起去三峡。
那天,我们乘小巴去了三峡。哇!那里的风景真的很美:三峡大坝矗立着,非常雄伟。三峡的四个景点是壮观的。有坦子岭、185、扁岩子和三峡纪念公园。坦桑尼亚是俯瞰三峡大坝的风景区。有一本大雕书,描述了坦子岭和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这个景点的名字很奇怪。为什么叫185?因为这个景点的海拔是185米,和三峡大坝的高度一样,所以叫185。片岩子是一个蓝色的岛屿,是三峡关闭时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岛屿。但在涨潮时,这个岛几乎被淹没了。三峡纪念公园是最大的景点。它记录了建造三峡大坝的工具:例如,叉车,它的轮子有我的三倍高。你可以想象三峡工程是多么壮观!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杨家溪漂流。那时,我的心因恐惧而狂跳不止。但当我在水下时,我想在公园里划船。我*静多了。
危险的浅滩开始出现了。当我经过第一个危险的浅滩时,我低下了头。我不敢睁开眼睛。海浪打到我身上真是又冷又急!第三个危险的海滩塌了下来。我和姐姐都吓哭了。当我们到达岸边时,我们不敢下水,但是没有办法。所以我勇敢地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最后,皮艇漂过危险的海滩,浮上*静的水面。我们慢慢地划着,放松了下来,我们的心情从紧张变成了舒适。漂流结束了。虽然很刺激,但也锻炼了我的勇气。
第三天,我们很不情愿地回家了。再见,三峡!
三峡大坝作文6
“小船儿轻轻飘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我想这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浆》大家都听过吧!
前几天,我们乘船在长江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美丽景色。虽然每一个景点都非常美丽,但是最令我难忘的是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处于坛子岭下方,坛子岭就像一个坛子倒放在山坡一样,坛子岭旁边有喷泉,喷泉喷的水非常有顺序,一会大一会小。
坛子岭上还有一个大*台,我走在上面看见了许多外国人,从那个大*台上可以看到三峡大扒的全景,导游还给我们讲解了三峡大坝4个小时开一次闸门,以后小船就方便多了,小船直接就可以坐电梯过闸门了,电梯是每半个小时运行一次,导游还教了我们一句口决:小船坐电梯,大船爬楼梯。
这次夏令营来到三峡大坝让我感受到了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坚贞不屈、经历了千辛万苦建成三峡大坝的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峡大坝作文7
6月11日,我们来到了期待已久的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的水电工程,曾被列为“*工业**开放30年最有影响力30件大事”之一,是****大坝。
开车从湖北当阳市出发,经过了二个多小时的车行,我看见了三峡大坝。从远处看,三峡大坝像一座“城墙”,江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城墙。一位叔叔是我们的导游,他要带我们参观整个大坝。
我们来到了一座有一个小区那么大的建筑物,七八层那么高。导游给我们解说道,这是三峡大坝的发电站,里面有34个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的发电站。我心里十分惊讶,如此巨大的发电站,需要的是一座多么巨大的大坝,拦住多大的水库,通过水流冲击才能产生这么大的电能啊!
我们走过了发电站,接下来是船坞。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坝里要修建船坞,导游给我们讲解说,船坞的作用是让穿过大坝的船从船坞了通过大坝。我心想,船怎么可能从这么斜的船坞跨过几十米的水位落差,从上游到下游或者从下游到上游呢?爸爸是工程师,他告诉我,如果船要从下游“穿”过大坝到上游,则让船先进入船坞,工作人员关住并密封下游的船坞大门,放水灌入船坞,使船坞内水位逐渐上升,当船坞内的水位和上游的水*面一样高,打开船坞上游的大门,船就能上游的水面**这样船就通过大坝了。相反的方法,船能通过船坞从大坝的上游到达下游。
我们参观了船坞后,电瓶车外传来了隆隆声,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三峡水库的出口,江水从大坝的一个个口子冲出,发着电,进入了长江下游。导游讲解道,三峡水库可储水量达375亿立方米,是世界第二大水库。水库可以在洪峰期吸收水源,也可以在干旱期放水增加水源。汇集千山万壑的上游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三峡水库,困扰已久的长江洪峰被遏制了。如今三峡大坝已经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了。
壮观的三峡大坝不由令我想到了伟人*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座****大坝是建设者们的不朽之作,也是伟大祖国的不朽之作!
三峡大坝作文8
8月26日的下午,我们跟着旅游团一起去三峡大坝参观,同游的团友还有导游和其他人,我们大概坐车四十分钟就到了。
我们来到大坝感到空气清新极了,*的树木茂盛,草地铺满了大坝两边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那里的天气非常炎热大概四十多度,我问导游为什么会那么热呢?导游说:“每到下午三峡大坝都会这么热,”我听了导游这么一说我感到吃惊。听导游介绍三峡大坝可以蓄水至175米,如果是下雨的话水位就会上升,为了不让水继续升上,必须把大坝中间的一个叫“*岛”的小岛炸*,才能保证水位不会上升太高,我听了后非常的吃惊,我想如果现在不把*岛炸*会怎么样?我又很好奇的去问导游,导游说有可能会把*岛淹没。雄奇伟岸的三峡大坝是我们*人的骄傲,给我们带来电源。
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三峡大坝,我们一起坐高铁高高兴兴地回广州。今天虽然很炎热,但是能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我很开心。
三峡大坝作文9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学校的同学要到三峡大坝郊游,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事情。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解有关三峡大坝的知识,我们听的很认真。刚到西陵长江大桥上,导游就指向窗外,说三峡大坝就在那边。今天虽然是****,但是早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看远处根本看不见什么。靠近了一些,才看见三峡大坝,三峡大坝可真雄伟啊!
快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截流纪念园。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大卡车,博物馆,这些让我们赞叹不已。大卡车有楼房那么高,一个轮胎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它是一个庞然大物。
12点半的时候,我们离开了截流纪念园,来到了坛子岭,在那里的模型室里,导游讲解了三峡大坝的整体结构,让我们知道了三峡大坝是怎么建成的。站在坛子岭上,整个三峡大坝一目了然,伟大的三峡工程给我们大半个*送来了电能,我们无比自豪。
这次的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三峡大坝作文10
三峡大坝,是闻名世界的世纪工程,但当你亲眼看到它时,会不由得感叹,不愧为世界之最。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内,寒假期间,我们全家游览了这一宏大的工程。
首先我们登上坛子岭,这里海拔262.48米,可以一览三峡工程全貌。放眼望去,雄伟的大坝横亘长江,再加上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坛子岭的最高点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高台,高台四周的墙壁上有精美的雕刻,讲述着一个个优美的故事。
走出坛子岭,你会看见不远处有一块嶙峋的怪石,这块怪石可厉害了,它是修建大坝时在江底发现的。科学家们研究,距今已有8亿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怪石上有很多规则的小孔,那是科学家们研究它留下的痕迹。
怪石的附近是三峡大坝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了设计建筑大坝的过程,科学家、工程师及建筑工人们突破艰难险阻,在长江天险上筑起了世界大坝。大家一定很好奇,一条大坝将长江拦住,那过往的船只怎么通行呢?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原来是“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原理。3000吨以下的船只在承船厢内,由升船机提升和下降,就像坐电梯一样直接在空中升降;大于3000吨的船只,则要通过五级船闸“走楼梯”——经过蓄水或者开闸,让本级船闸水位与上一级或下一级船闸的水位持*,船只开到上一级或下一级船闸,这样反复五次,船只经过五级船闸,通过大坝。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座公园,这是一座为了纪念三峡大坝而修建的公园,非常奇特。进入公园,最显眼的就是那辆修建大坝的巨、巨、巨型工程车,把它比作巨人一点也不过分:轮胎中间能站一个成年人,铲斗内能站10个成年人……工程车后面是一座很有纪念意义的墙,墙上的照片、资料,再现了修建大坝的场景;墙边是一群雕像,有开工程车的司机、有勘测的技术人员、有画图的设计者,栩栩如生;最为奇特的是,公园主路两边的雕像,有“机器人”、“屈原”、“少女”,他们都很抽象,原来他们是用修建大坝的多余材料甚至“垃圾”做出来的。
“高峡出*湖”游完三峡大坝,不得不感叹和佩服我们*人的智慧。你觉得三峡大坝好玩吗?
《三峡》教案10篇(扩展6)
——游三峡作文10篇
游三峡作文1
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我有幸被学校选拔在十一长假期间到湖北省宜昌市参加全省少儿游泳比赛。两天的比赛结束后,10月3日一大早,我们从未到过宜昌的几个小伙伴相约,在妈**陪同下准备游览宜昌的八大景点之一——三峡人家。注意已定,我们就早早地起来,稍作梳洗后就来到宜昌市区的一个地摊点上吃过早点便向我们约好的旅游地出发了。
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三峡奇石之乡的停车场,停好我们自带的小车,随同人山人海的游客一起在静静地等候旅游车的接送。
等了大约20来分钟,接送的客车来了,随着拥挤的人群,我们好不容易才挤**旅游的大巴车,上车之时也领略了挤车的不容易,看到了为上车而大打出手的不堪一幕。大巴经过20多分钟(由于山路的弯曲,连我在内的几个人都感到了严重的不舒服,就差一点要吐出来了)便到了旅游的第一站——胡金滩码头。在码头等船之时,看着码头上的浮雕,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船夫拉纤的艰辛和纤夫生活的辛酸。
买好上三峡人家的旅游票,登上船沿江直上在明月阁码头弃船上岸了。我们一路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看着景区三峡人家的田园生活:渔夫的捕鱼,渔女亭亭玉立于船头的迷人景致。不禁勾起了我对古时山间人家的简朴、举世无争、善良淳朴的无端的遐想。
一路迎着溪流缓缓而上,不时映入眼帘的是鸬鹚(俗称鱼鹰)立于船头,肥鹅不时地嘻于碧水之间,多好的一副田园秋景图啊!
三峡人家的节目表演:鹊桥之处的恋人幽会,三峡人家的古朴婚礼,媒婆的幽默逗笑,游人的互动不时引起掌声一片,笑语连连。好不心情舒畅!
欢愉之情,时间也跑得快。不知不觉之中已是下午的3点了,此时游兴未尽的我也不得不来到龙进溪码头准备侯船返程了。
游三峡作文2
“高峡出*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xxx在当年想象三峡大坝矗立江面时所写的诗句。而今天,我们学校就**我们去三峡大坝参观。
在八点三十分左右,我们已经全副武装,登**旅游大巴,出发了!可就在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的春雨。经过春雨滋润过的植物,都洗去了身上的灰尘,显出勃勃生机,颜色也亮丽了许多。我们一边惬意地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一边导游对三峡大坝的介绍。三峡工程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距宜昌市4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作为宜昌人,从小我已经参观过大坝多次,这次雨中观坝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大概过了四十多分钟的车程,通过安检,我们首先来到了截流纪念园。可天上的小雨仍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了避雨,我们首先进了截流纪念馆,在这里通过观看截流视频,我们见识了大坝截流时的壮观场面:当一辆辆卡车把几吨重的巨石投入长江时,我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了!
出了纪念馆,我们又跟着导游来到了听涛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坝的全景。在蒙蒙细雨中,江面上漂起了一层薄雾,笼罩了周围的树木,连大坝也被笼罩在了薄雾的面纱下。大坝时而探出一点头,时而又把脸缩进面纱里,好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导游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叫我们五组开始野餐了。我们便飞速找好了位置,开始给自己的身体“充电”。
吃饱喝足后,我们最后来到了坛子岭。这里主要是介绍了大坝的历史,同时还可以买些纪念品。我们在坛子岭逛了一圈后,就乘坐大巴返校了。
春雨、大坝、截留纪念馆,这一切都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感谢学校带我们春游!
游三峡作文3
8月19日,我和外公、外婆乘飞机来到了武汉,开始了我们为期六天的长江三峡游。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武汉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和黄鹤楼,晚上我们登**“东方皇后”游轮,听说,东方皇后号是目前长江上最好的5艘游轮之一,难怪老外特别多,豪华气派的大堂和介绍中的不相上下。第二天,我们乘船来到了三峡大坝,在过大坝的五级船闸,让人感受到了“游船乘电梯”的有趣感受。第三天上午,我们上岸去神农溪漂流,在漂流过程中,我看到有许多棺材在悬崖绝壁上,听说那叫悬棺,意为悬在悬崖上的棺材。这是公元3500——1800年前巴人居住后的遗物。
至于在那时,巴人是如何、为什么将如此沉重的木棺置于绝壁上便无从得知了。下午,我们乘游轮经过了巫峡、瞿塘峡。巫峡最著名的景观是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因为*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使我早闻神女峰。原以为神女峰是一座如同神女一般的山,谁知只是在山顶上有一块石头,长得像一个人双手抱膝而坐,又传说那是从天而降的神女,所以将这座山峰命名为神女峰。瞿塘峡以其*的悬崖绝壁、群峰**而闻名,瞿塘峡很短,我们的船只行驶了20分钟。第四天,游轮如期到达了我们要参观的景点:著名的丰都鬼城,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小城市。
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姓阴和一个姓王的人看破红尘,在此隐居。后来民间将阴、王二人的传说演变成阴间之王的故事,后人在此建造出阴曹地府的完整结构,使这里成了举世无双的鬼城。晚上,我们参加了游轮上的皇家中式晚宴,我还和“**”拍照留念。第五天,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东方皇后”,乘**大巴,来到了重庆大足的北山和宝顶山。晚上,我美美的吃了一顿著名的重庆火锅。第六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江北机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返回上海,结束了这次三峡游。
游三峡作文4
还记的去年暑假的时候,妈妈带着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美丽的长江三峡。
在路上,妈妈对我说:“你知道吗?长江三峡分为三个峡区,分别是巫峡、瞿峡、和西陵峡,简称三峡。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我听了妈**介绍后恍然大悟,原来长江三峡是由三个峡谷组成的啊!
一下车,我和妈妈迫不及待的赶往“三峡人家”。突然,我听到了锣鼓喧天,哭声一片。正当我疑惑不解时,导游开口解释道:“我们的正前方,是土家族的婚嫁表演。土家族的姑娘和我们汉族的姑娘出嫁时大不一样,我们是要笑,他们却要哭。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以前吧,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偏僻的山寨还有此习俗。土家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会哭,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俊媳妇。”
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吃完早饭,站在房间里透过窗户向外遥望,只见两座山间飞架着一座彩虹桥,犹如一条蛟龙缠绕在两座山上,气势如虹。我低头望着江面,江水滔滔,时而风*浪静,好似一面镜子。时而波涛汹涌,卷起层层浪花,看着眼前的景色,我禁不住想到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朝辞白地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短短的两日游结束了,美丽的山峡景色让我恋恋不舍,真希望,我长大后,当个导游,游尽祖国的大好河山。
游三峡作文5
昨日曾梦想三峡一游,今日便梦想成真。乘坐“江渝115号”,乘风破浪,来到三峡之口、白帝城之下。
隐没在绿林丛中的白帝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只露出半边脸。刘备曾在此据守,这里驻过多少猛将大帅,本应气势不凡,今日一见,怎如此害羞?
我曾欣赏过桂林山水之清秀,目睹过大海之静谧与疯狂,却一直猜思三峡风光,向往三峡美景。今见三峡,方知长江之秀丽、祖国山河之旖旎壮美!
三峡口,两座擎天柱石,上悬下削,壁立**,“两峡相抱如门阀,一穴大风从中出”“众水聚万涪,瞿塘争一门。”全川之汇于门下,夺路争流,激起巨波,发出怒吼,更添夔门之雄伟壮丽。
三峡的山——险。危险兀立,拔地而起,这里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嵯峨,又独具“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险峻磅礴。身处其间,霎时变得渺小异常,有一种“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感觉。船行江面,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几口悬棺挂于半空中,那古老的传说,给三峡更添了几许神秘……
三峡的山一秀。千山一碧,青翠苍莽,有如龙翻腾,有若凤展翅,有似青屏障,真是无奇不有,各展英姿。“神女峰”是群山中的佼佼者,“她”孤峰突起,高它山一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正眺望远方……
江水匆匆,细雨飘洒,江面白帆点点。山间饮牛牧羊,空中云霞悠悠,比画卷生动,比仙境美妙。待红日探出头来,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江号子雄浑的音符合着惊涛拍岸,化成山之魂,水之魂。山衬托水,水依托山,向人间呈现它的种种妩媚和雄壮。我赞美长江,它有无限的源泉;我依恋长江,它有母亲的情怀。
“嘟——”一声响亮的汽笛,把陶醉在美景中的我惊醒,望眼前的青山、绿水,缕缕诗情,悠悠画意,尽在其中。
感谢你,三峡的山,三峡的水!是你,令我领略到祖国山河的雄姿!是你,令我陶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游三峡作文6
暑假,妈妈带着我们报了去三峡的一个旅游团。三峡是长江在重庆与湖北省境内的一段,分别是: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这次我们去了湖北宜昌的一段。
我们用了十二多个小时才到了襄阳。这漫长的旅途,我觉得我已经环游了地球!襄阳很美,那儿有富丽堂皇的丝绸店,灯火辉煌的大街小巷,热闹的小吃街……
第二天,我们用了四个小时的时间来到了三峡大瀑布。又是一个漫长的路途,路不是很*坦,我颠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不过我这一路不是白颠的,因为我看到了宏伟、壮丽的三峡大瀑布!他不亚于芒果树瀑布,从一座山上流下来,冲击力很大,我们可以看出一道道绚丽多彩的彩虹。它可以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光添彩了!真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我们又从瀑布底下走了一圈,它像个水帘洞。
第三天,我们去了三峡大坝,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水坝,也是*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横跨长江。工作人员不让进去,我们只能在边上看。江面上的波涛汹涌澎湃,美丽极了!
第四天,我们坐船去清江方山。这天没有风,江面风*浪静,青山环绕,时而有老鹰从头顶掠过;时而有野猴在捕食;时而有松鼠在枝头喳喳作响。正如李白诗中所说:“*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多么的浪漫呀!
下了船,我们**方山。上面动物很多:有蜥蜴、猴子、水蛇、青蛙、竹节虫、长腿蜘蛛……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植物,类似于远古植物。接着,我们去了三峡人家,那的大多数人都以渔猎为生。最有趣的是“玻璃栈道”了。它是由玻璃拼成的。往下看,就是万丈深渊。如果玻璃碎了,就会粉身碎骨。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它有安全保障。我不敢往下看,战战兢兢的走了过去,胆大的人竟敢在上面跳街舞!胆小的人就靠着山面唯一的不是玻璃的地方爬了过去,样子简直狼狈不堪。
第五天,我们返程了。
这就是三峡。祖国的江山,祖国的风情画,祖国的骄傲!我爱三峡!
游三峡作文7
三峡凭借着其独特的景色与湍急的水流,赢得了游客们的一致好可,诗人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又写了别样的景致,下面就让我们跟诗人郦道元的脚步,共同欣赏这三峡风光。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缓缓望去,看到好一片绿水青山,山与山之间紧紧相连,竟没有中断的地方,让人看了不禁大加赞扬。细看有岩石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如屏障般的高山,似乎把天空和太阳遮这挡的很严实。不到正午的时候便看不到太阳,不到午夜时分也看不见月亮。
夏天时湍急的水流漫上三峡,麻烦的是上行与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而无法通航。不过凭借这水的汛急凶猛,既使有**的命令急需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路欣赏沿江风景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一于二百多里的距离,哪怕骑上飞奔着的马,驾着疾风,也不敌这湍急的水流。
在春冬之季,原本*如静的水面上总会激起雪白的浪花,也有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与山与天融为一体,江面似明镜般可以倒映似在画卷中的景色。这时如果来到这里,便会觉得自己如在梦境中游荡,似在画中行走,穿梭于真实或臆想的世界之中,不知不觉已陶醉在此望高峰上生长出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泉水瀑布飞流直下。水清树荣山高草盛,便乐在其中。
到了天刚晴或在下霜的清晨林和山涧一片清冷肃杀,幽静之带有几丝寒意。在山上猿猴总拉长声音鸣叫,便又增添了几分凉之感,在空旷的山谷中不
停传来回声,要过很久才能消失。所以来这里捕鱼的渔民常会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游三峡作文8
今天我们乘着游船畅游富春江小三峡。富春江小三峡虽然没有长江三峡浊浪排空的雄伟气势,但小三峡的秀美壮丽是长江三峡所不能比的。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青山犹如穿着迷彩服,有的青绿、有的深绿、有的翠绿、有的淡绿……郁郁葱葱、层层叠叠;富春江水碧绿碧绿,宛如碧绿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青山绿水、绿水青山,富春江的山山水水美得是那么可爱秀得是那么柔和。
游船顺水而上来到了著名的严子陵钓台。仰望钓台,钓台高耸在青山环绕的山头,山下刻满了赞颂严子陵的碑文。严子陵是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的才能,他**后,想请严子陵做官,但是被严子陵拒绝了,于是,严子陵来到了富春江边,隐居山野,过着独钓春江鱼的*民生活。后人都传颂他弃官为民的高风亮节。可是有人却说是因汉光帝给严子陵的官太小,他不愿意做。两种说法谁对谁错,谁也不知道,正如郭沫若题词中最后一句“半是存真半是猜”。听完解说员的讲解,再抬头看钓台,钓台上的一块巨石真像一位身穿裙服,头梳发髻的古代少女,据说她是严子陵的侍女。我们弃船拾级而上,登上严子陵的东、西钓台,俯看富春江又是另一番风景。这时的富春江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把四周的青山倒映其中,轻风拂过,碧波荡漾,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群山也跟着起伏,多么美丽呀!再看那“美女”巨石,却是一根钓鱼杆。看到这儿我不由想:山这么高,水这么低,这根钓杆能钓到江里的鱼吗?可我又想:这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何必当真。
望着富春江面,游船如梭,一片繁荣景象,我不禁高声吟唱:“画舫碧波荡,人在画中游!”好一幅浓妆艳抹的山水画呀!
游三峡作文9
从古到今,人们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刻画出的惊人杰作——长江三峡。
你看那雄伟的夔门,幽美的神女峰,秀美的小三峡……古老的大昌历历在目。今天我终于有幸来到这里,发现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我曾经领略过波澜壮阔的黄河,欣赏过清澈见底的漓江,却从未看见过长江这样的水。长江的水真长啊,蜿蜒数千里,一眼望不到头长江的水真深呀,扔下一个石头,只听到卟咚一声,石头就不见了去向长江的水真急呀,好像一位赶集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的流着。我曾经攀登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翱游过道教胜地武当山,却从未看见过三峡这里的山。三峡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像神女,像狮子……峰峦雄伟,连绵不断三峡的山真绿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的难以形容三峡的山真妙啊,“观音坐莲台”、“九龙护灵芝”……每一个山峰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山峰都是一个美妙的神话。
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滋润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猿声不断,峡中绿树奇峰,江上轮船飞驰,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游三峡作文10
三峡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
去年五一放假,我和妈妈一起去三峡游玩。那天风和日丽。我们从宜昌坐船游览三峡。三峡分为西陵峡、巫峡、瞿塘峡。首先我们浏览的是西陵峡,西陵峡是险峻的,我们坐在船上,看见*的山高耸入云,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像是用刀削过一样,笔陡的悬崖直插入江中,水流太急,浪花飞滚,水珠不时地溅在我们身上,船却*稳地行驶着。
忽然一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走近却又峰回路转。奇形怪状的山峰层层叠叠,原来我们已来到了巫峡,这时一座座山峰又变幻成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女峰。
船继续行驶着,我们来到了瞿塘峡。江面忽然变窄了,江水滚滚,*的青山扑面而来,隐约看见了白帝城,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形象地描写了三峡的雄伟和秀丽。
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三峡是美丽的。
《三峡》教案10篇(扩展7)
——《三峡》教案12篇
《三峡》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教学*台2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
2、《水经》及《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郦道元为《水经》补订作注,名曰《水经注》,共40巻,它不但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二、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乘(chéng)奔御(yù)风
2、指导学生朗读、划分句子停顿。
第一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二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三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四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略无阙处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绝巘飞漱其间良多趣味林寒涧肃属引凄异
4、解释四字词语。
略无阙处回清倒影清荣峻茂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重岩叠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5、课文翻译。(略)
二、课文分析。
1、阅读第一段,思考:
①三峡多少里?*怎样?何时能见日月?(七百里,*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七百里”表现三峡什么特点?(表现峡之长。)
③“*连山,略无阙处”表现什么特点?(表现山之连绵。)
④第一段中表现山之高、峡之窄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层:写三峡*的山。
七百里———山长略无阙处——山多
重、叠、隐藏——山陡、高峻自非——侧面写山高峻,暗示江面狭窄
→→→→铺垫→→夏水的迅猛
2、阅读第二段,思考: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几句表现三峡水什么特点?(“夏水襄陵”一句说明水位高、水势大;其余几句说明水情险、水流急。)
②和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八个字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③只有“王命急宣”,才“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吗?别的船是否也这样快?(只有“王命”,而且是“急宣”,才会有航船。其余情况下“沿溯阻绝”,根本没有船航行。)
④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一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三峡夏天的水怎样?船只怎样?(夏水襄陵、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这一层写水,顺上层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夏水。
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迅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迅疾(对比)
3、阅读第三段,思考:
①“清荣峻茂”指代的对象分别是什么?(水、树、山、草)
②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③三峡春冬之时有哪些美景?(素湍碧潭、回清倒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这一层急转之下,文气由上一层的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谰的山水画卷。
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色彩:素湍、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
4、阅读第四段,思考:
①第四段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主要写了什么?(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②概括:《三峡》怎样抓住特点描绘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山势连绵、山高峡窄。写水,分别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水大、水急。春冬:水清、水静。秋天:林寒、涧肃)
◎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三峡秋景:悲寂、凄凉(对比)
当地渔歌: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联想)
三、问题探究。
1、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2、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绝”、“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渔者歌的主要意思是说三峡之中,巫峡最长,而巫峡*的猿声,只要听到“三声”,“泪水”就沾裳,“三声”极言鸣声之少,“沾裳”极言泪水之多,而泪水是从“悲”中来;“峡长”,于是猿声“哀转久绝”,越发增添了凄哀,这是歌者之心声,又是旅者的切身感受。)
5、本文写作特点上既有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又有视角的变化,还做到了动静结合、声色俱备请从文中品评探究。
(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连”的特点,侧面烘托山高用“隐天蔽日”;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凄异、山谷空旷,既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渔者歌”以其凄凉写猿鸣。②视角变化:俯视:“素湍……倒影”;仰视:“绝……飞漱其间”③动静声色:飞、回、倒、素、绿、清、)
四、总结课文。(略)
五、课堂训练。
(一)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沿溯阻绝
4、哀转久绝
5、绝巘多生怪柏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或王命急宣
8、飞漱其间
9、至于夏水襄陵
10、属引凄异
1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说出下列句子的大概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理解性背诵默写。
1、表现山之连绵的句子:*连山,略无阙处
2、表现山高峡窄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表现水位高、水势大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说明水情险、水流急的句子: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采用衬托手法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概括春冬之时峡水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t(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5、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群峰相连,峭壁**,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连山,群峰**)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3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咱们安阳是汉字的故乡,*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水因山而活泼,山因水而灵秀。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的峡中极品--长 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 郦道元。)
二、出示目标
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3.感悟作者三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三峡文
我们已经接触到的几篇文言文,那么读好一篇文言文要做哪几步:读准、读懂、读美。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我来挑战
读准 齐读:屏显 读准字音我能行。
认读生字:襄陵? 沿溯 素湍? 属引? 泪沾裳(释“裳”齐读)
读懂 齐读:屏显 准确解释我能行
1.掌握下列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自 阙? 奔 霜? 绝? 三(释“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
2.重点点拨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三生分)
读美:疏通了文意,大家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愿意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一生朗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把听到的内容转化为美的画面。这位同学读得真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像屏幕上显示的一样美呢?(画面一组)
过渡,如此美不胜收的风景,怎能不让我们佩服造化的鬼斧神工呢!
(二)读赏三峡景
1、(寻找美)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种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种景物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
**思考,同桌交流展示,品读 明确? 提示
山:怎样的山? 连绵高峻 高峻美(雄壮美)
夏水:有什么特征 凶险迅疾(师范读指导)? 奔放美? 《早发白帝城》春冬:景色如何?? 清静幽美 清幽美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凄凉寂静 凄婉美
(三)读透三峡妙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的,再看课文,你认为作者的写作笔法之妙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交流展示)
例:文章结尾去掉引用的渔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融情于景;突出三峡渔夫的悲惨生活;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也渲染了三峡秋景凄凉肃杀的特点。)
(四)读懂三峡情
动静结合,写作笔法灵活多样,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这在郦道元的笔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我提议大家把这篇美文美美的再读一遍,再领略三峡的无穷魅力,男生读前两节,要读出阳刚之美;女生读后两节,要读出阴柔之美。
非常棒,男生读的气势磅礴;女生读的宛转悠长,把老师都陶醉了,(掌声鼓励自己)我只想说:此景未必天上有,人间只应三峡寻,本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三峡的热爱之情,作者郦道元在文中也有一句直接抒**感的句子,大家找一找(明确:良多趣味),正是作者对三峡的真诚赞美,热爱之情,才成就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五)拓展延伸
如今的三峡可以说是高峡*湖,景象更加壮美,想看看吗?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为三峡写一则广告语。
是呀,我们的祖国自然美景比比皆是,有张家界的索溪峪,桂林的漓 还有五岳、黄山……数不胜数,老师想起了省实验中学顾少强老师那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说:*那么美,我想去看看。我们大家呢?欢迎到内黄游玩,感受枣乡风情,祭拜人文始祖。
《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xx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三峡》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2分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2分钟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连山,略无阙处”,*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雄峰相连,峭壁**,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 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三峡》教案6
《三峡》课文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t(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5、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它有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群峰相连,峭壁**,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动景:水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8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连山,群峰**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9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新建的三峡工程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读。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面对三峡,你想说些什么吗?
2、介绍作者,导入课题
导语: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亲自考察全国的水系后,写下了《水经注》,《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一下这位见多识广的地理学家为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峡景观。(板书:27、三峡 郦道元)
①通过展现三峡美景和雄伟的三峡工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调动学生情感。
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把握结构美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略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各段内容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三峡的哪些情况?各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
①依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看风景和听录音,创设与课文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这篇较难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认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②学生已有了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基础,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及相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③领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结构特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推敲字词,体会语言美
1、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①再读课文,想想:《三峡》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观的?
明确: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上涨,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还用对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怪柏悬泉,还以“素”“绿”“清”“影”等表现色彩的美;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等表现悲凉情感的文字。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下来,同时写上鉴赏性的文字。(体会用词简洁精当。)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组**在全班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质疑,教师**点拔、引导。
①以上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索其艺术特色,对文中难懂的字词进行推敲。这些过程既是阅读积累文言词语,也是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过程。
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在新课标中,教师只是个解难释疑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者,阅读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这个程序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美读,感受情感美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四个自然段的语调、语速情感的变化。(第二自然段速度要快,突出水流湍急;第四自然段则是悲凉的情调;其余是欣赏性的读。)
2、配乐朗诵。
3、把自己当作郦道元,感受他面对三峡时的情怀,在音乐中**背诵全诗。
①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的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想读、乐读,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激**感的共鸣。
三、虚拟剧场,试做导游
1、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观。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介绍春、夏、秋、冬中风格迥异的三峡四季风光。
2、各组交流课前收集的三峡风光、三峡工程或与三峡有关的传说、故事等资料,并设计好本组的导游词。
3、学生讲述,屏幕上播放相应的三峡景观。
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三峡四季的景观,既能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课外拓展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旅游及大坝资料,对长江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刘大杰的《巴东三峡》相对照,体会记叙文与游记的区别。
①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②通过对比阅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课外延伸。
《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瞿塘峡。
瞿塘峡,*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相对而立)、江面狭窄。】
3、**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江面的狭窄,江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江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江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江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江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江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江湾杂,无情的江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江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江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江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江陵”,8字表现江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江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三峡》教案11
总体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 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 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 教学**:
图片投影。
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们*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 整体感知。
1、 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 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阙 嶂 曦 襄 溯 属引
4、 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 文意理解。
1、 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 分析课文。
1、 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 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12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 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古诗选集:www.lifetour.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www.scbiztrip/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news.sina/z/sanxia/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连山,群峰**),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板书设计:
*连山
地貌特征(山)奇特险峻
群峰**
大水猛涨
三峡夏
江流湍急
回清倒影
四季变化(水)春、冬素湍绿潭摇曳生姿
清荣峻茂
林寒涧肃
秋
哀猿凄清
。。。。。。
有形有色、有声有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