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1
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后来,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2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农村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逐渐提高。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年青一代受到世界综合文化的影响,在思想与兴趣等方面出现“西化”现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所淡化。春节期间,我对家乡农村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适当的**,分享给同学们,借此激发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并思考**与创新、继承与发扬。
下面向大家汇报关于春节习俗的三个方面的**结果。
一、春联
走访和观察了几十户人家,认真查看和欣赏了各种对联,现将我的分析汇报给大家。
1、春联的格式
正门对联:贴在门堂中,纸张较宽大,字数一般4-5个大字,少数铁门有7个大字的。
门旁对联:贴于门两旁,一般木门旁较窄,多数是7个小字对联,也有9个小字对联。有些人家是大铁门,则是7-9个大字对联。
门头横联:贴于门堂上方,多数情况下木门才有,字数讲究为偶数,字数一般是10个字,通常是由一副完整对联构成的,
“四个字”:贴于门头正上方,特大字,反应主人的吉祥心意。常见为“紫气东来”、“飞熊镇第”、“耕读传家”等。
“福”字:正门的最上方通常贴一个“福”字。有的正贴,也有倒贴的。倒贴寓意“福到”。
柱联:贴于各种柱子上,大字对联,通常7-9个字。
迎喜条:通常贴在家门口的树上,如“迎喜接福”、“四季**”、“四方来财”等
2、春联的内容
正门对联的内容多半都是积极、乐观、祥和、祝福等等美好的。
祈愿类的,如“花开富贵,竹报**”
言志类的,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祝寿类的,如“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
歌颂类的,如“**圆时家梦好,政风畅处世风清”
写景类的,如“几行绿柳门户晓,一树红梅万户春”
行业类的,如“联通千里全家福,信达万户百姓欢“
励志类的,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春联的材质与种类
(1)地方工艺的红纸人工书写:比如,我爷爷就喜欢买当地叫“凤凰特红”红纸,在白纸上涂上红色涂料,越晒越红。用碳素墨水书写对联,即使一年过去了,还是黑字黑的发亮,红纸则鲜红如新。
(2)印刷版:就是在一般的红纸上印刷黑色字迹的对联,这种对联开始好看,时间长了就会裉色发白。
(3)烫金版:也属于印刷的一种,在红纸上印刷烫金字对联,金光闪闪,很好看,但阳光晒的时间长了,字就会掉下脱落。
很多年青人不太讲究,喜欢买印刷版对联,方便省事。但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喜欢买好红纸,请人到家写对联或订购手写的对联。其实,后者赋有传统文化气息,值得推崇。
4、贴春联
(1)时间
贴春联通常时间是除夕当天的上午,贴好春联就等着吃午饭了。但也有提前一天、二天贴春联的。大人们说,民间有习俗,穷人家过年就是“年关”,但只要贴上春联,债主见到了就不会上门要债了。
(2)程序
“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之前,通常要上一年的.旧春联撕掉,把门清理干净。
农村一般会先“打”好“浆糊”,然后裁好对联,做好准备。先在门上相应部位涂上浆糊,然后把对联拉直,轻轻贴上去,稍微调整后,用抹布压*即可。有时候要借助椅子、凳子和梯子才行。
贴对联也讲究文化,传统文化要求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而上下联的判断依据是*仄声,需要了解对联知识并拼音基础好。如果家里人没有文化,你从他家的春联贴法就可以看出来。
5、特殊的孝联
对于家中有人去世的家庭,很多人家会贴1-3年的孝联,以示对亲人的沉痛悼念。
二、烟花爆竹
在传统的习俗中,春节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硫磺硝烟味总是和春节的气息紧密整合在一起。人们总是以为烟花爆竹放的越响亮,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网络查询可知:放爆竹是为驱逐一个叫“年”的**怪物,以确保民众**,进而演化为一种祈福**的民间习俗。
1、燃放时间
(1)过小年,腊月***的晚上,目的是为了送灶神回娘家(天堂)。民以食为天,期盼灶神能“上天说好话,下地保**”。
(2)除夕年夜饭时。过去,年夜饭是在晚上,如今“抢过年”,不少人家上午没到十点就吃饭了。
(3)除夕半夜12:00时。“爆竹一声除旧岁”,守夜结束时,爆竹声震天,接“灶神”回家,迎接新年的到来。
(4)正月初一的早晨,俗称“开门炮”。民众很讲究“开门炮”,希望一次呵成,预示新的`一年中一切顺利!
(5)正月初三早上“送年”。过去,表示节日完成,需要开始下地干活了。
2、烟花爆竹的种类
(1)礼炮型烟花:观赏性强,冲击力大,安全性要求高,燃放需要在空旷地带,当然价格也是较贵的。据说是近十多年才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往往燃放的既多又“豪”!
(2)鞭炮:有普通鞭炮与闪光炮(如“遍地红”)两种,前者是传统简装鞭炮,价格较便宜,后者是精包装、安全性好的鞭炮,价格较贵。鞭炮燃放起来持续响亮,预示顺当,是春节必不可少的。
(3)手持烟花:通常是儿童们手持燃放的观赏、娱乐型烟花。我小时候就喜欢缠着父母买这种烟花玩。
3、反思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即使在乡下不限放烟花爆竹,相对于往年,燃放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以往,除夕及正月初一,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和街道,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道,让人咳嗽不已,简直令人窒息,呼吸困难!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在小学,爷爷奶奶要求爸爸过年也要放烟花。后来,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建议和反复劝说,爷爷奶奶就再也不要求燃放烟花。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在老家爷爷奶奶准备好过年的鞭炮,爸爸在单位和小区里再也没有燃放过任何烟花或炮竹。作为老师,爸爸每到春节都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他确实以身作则做到了。
烟花易冷。不管烟花爆竹多美,过多地燃放的确对环境空气产生了污染,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听在曾经在上海过春节的大舅说,上海过春节非常安静,根本没有一点儿鞭炮声,但大街上的年味也很浓厚。或许,我们也要改变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对烟花爆竹进行必要的**。
三、走亲访友喜酒忙
1、走亲访友是春节最热闹的事情。
现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亲人打工在外,春节成为亲戚之间互动的主要时期。一般地,走亲访友都会带点礼品。礼品多数为酒类、乳制品,也有其他的,如香烟、保健品、糖果或玩具等。到家后,主人会招呼大家先围在火盆周围,端出各种糖果零食,泡上家中最好的茶水,一起拉起家常。
一般地,血缘关系近、*时关系好的亲朋好友会留下来一起吃饭,仿佛不吃饭是对主人的不尊敬。老年人特别希望亲戚朋友在家里多热闹一段时间,所以有不少亲友会选择聊天、喝酒、打牌,把热闹的气氛搞的浓厚,主人会很开心,事后也会津津乐道。
2、喜酒扎堆礼金重
因为*时在外工作的人多,乡村多半是妇孺儿童和老人,所以很多人把喜酒安排在春节期间,比如结婚、乔迁,甚至还有把孩子周岁喜酒提前或推后到春节期间,图的是亲戚朋友都能到场,热闹一些。这些扎堆的喜酒无形中使得春节变得更加匆忙,甚至会遇到一天要喝2-5家喜酒的情况。
3、反思与新气象
走亲访友带礼品导致浪费较大,虽然有的家庭可以把A带来的礼品转送给B,而B又流转给C,但最终家家都会留下一类酒品和乳制品等,而今礼品动辄几百元,导致每个家庭花销很大。但实际中,很多家庭一年也喝不了几瓶酒,礼品往往过期了也用不掉,浪费惊人。
喜酒扎堆使得很多人春节礼金花销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礼金越来越重,由于崇尚礼尚往来,礼金的攀比导致的经济压力也不小。
然而,春节也出现了新气象。
(1)有不少家族**意见,春节往来不再带礼品,彼此之间见面聊天、喝酒、打牌,图个热闹,就非常不错。
(2)也有一些家族搞AA制新团拜,把家族的亲人约到酒店,一起见面吃饭、聊天、娱乐,不要天天张家**到处跑,效果也是很好的。
(3)也有家族轮流到访。今年一起到A家、B家,明年一起到C家、D家,等等。这样很多家庭可以**出来,主办家庭也能一次待百客,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结束语
春节是**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重大经济因素参与,我的**报告也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我的**报告能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思考**与创新、继承与发扬,使得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内涵得到更好的丰富与发展。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阅读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1)
——民俗文化**报告10篇
民俗文化**报告1
一、**时间:寒假期间。
二、**对象:家乡人**要是村里人。
三、**方式:
采访式**,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目的
1、围绕风俗习惯、民间建筑、方言土语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并在活动中受到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 ,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 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 、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 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结果分析
1、关于风俗习惯结果的**分析 通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请教等方法了解了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关于方言土语结果的**分析 通过*日收集的一些较为典型的家乡话,了解到我们家乡方言的独具特色,吉普话也可以说是赣方言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讲家乡方言。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地方方言可能就会消失。
3、关于民居建筑结果的**分析 在活动中,我们参观的建筑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建筑特色,而且了解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发现这里的文物急需要保护,希望我们的*和群众积极加以保护。
四、体会总结
这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报告活动可以加强我们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深学生与社会的.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接受更多的锻炼。并更深的了解了家乡传统文化且对我们学生也优秀教育指导作用,希望广大学子积极行动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报告2
**目的:丰都县城十年变迁带来的变化**
**时间:20xx年春
**地点:重庆市丰都县城
**形式:实地参观,社区访问,上网查询资料
人员组成:本人
我第一次到丰都县城居住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记得那年长江大洪水,水淹了我小学(丰都第一小学校)的篮球场,也淹了“商业场”,只有“鬼脑壳”还伫立在那里,我还记得,那一年刚修好了丰都长江大桥,家人载着全家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灯光由于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北岸县城将不得不拆除而移建至南岸三合镇(后改名三合街道)03年左右,新县城就基本全部竣工了,然而10年过去了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现对丰都县城10多年变迁的**如下:
(一)交通的变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那时长江北岸的民众要到长江南岸除了坐船以外,就是搭乘长安车,然后长安车再通过中型运输船运到长江南岸。就在98年的时候,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这一尴尬的交通条件而前年(2010年)开始,丰都长江二桥也正在修建了,上次回家就能看见桥墩差不多要建好了。当然还有铁路也正在修建,铁路的修建,将开启丰都崭新的一页,因为之前丰都是没有铁路的。同样是2010年,我们县城也改成公交车的模式了,长安车的“上车一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日常最基本交通工具的改变不**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大多数人认为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公交模式更加正规,少了黑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不少,同时因为车辆数目的相对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10年来,道路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老县城的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从水泥公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不言而喻的。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变化
10年前,八九层楼的房屋对我们而言就是相当高的了,因为爬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年过去了,随着电梯的产生,二三十层楼的建筑也拔地而起,渐渐看上去有点现代化了。众所周知,丰都是一个旅游名城,鬼城名山就是位于长江北岸的,但是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县城搬至长江南岸,而以前的老县城将被拆除,因为涨水的缘故,鬼城名山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名山入口的公园将不得不被夷为*地。不过,最近两年,*投入大量资金,耗资数以亿计,对整个鬼城名山施行整改和修护,将原来老县城遗留下来的位置改成了小的山坡,和崭新的名山大厅,“玉皇大帝”的巨型建筑也从原先的白色重新粉刷,不过改成了黄色。除了名山景区,县城周边一直在扩建,把之前的兴义镇的地盘改成了工业园区,很多工厂应运而生,**增加了我县人口的就业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快速增长。而北岸的名山镇,也在不断扩建得更加城市化,由于是老县城的所在地的延伸,与新县城一江之隔,所以为了促进长江*人民的交往,将名山镇改成了名山街道,同时正在修建了县城与名山街道城区直接相连的长江二桥。当然,县城其它的规划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修建公园,娱乐设施等等。
(三)生活水*的变化
谈到生活水*,不得不先称赞**开放的英明抉择,及*加入世贸**,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等因素,使得我县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在10年间,产生了质的变化。10年前,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能吃到,即使那时的肉类价格数字比现在低很多,当然,我们都知道是物价的缘故。然而现在,据我**,吃不吃肉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只是想吃与不想吃的问题。超市的产生也使得各种外地的蔬菜瓜果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工业产品也不是10年前所能比拟的,尤其是电子产品。许多家庭也都有了私家车,甚至有些暴发户等等还有跑车。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人群中出现。10年的生活水*的显著变化,离不开当初县城的搬迁为全县人民带来的机遇。许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发家致富,不仅仅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四)教育程度与设施的变化
10年前,我县的学校并不如现在多与好,这是每个城市都显而易见的,对于丰都这个贫困县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完学业,成绩好的还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深造,而不是像10年之前那样选择让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10年之前,我县只有一所重庆市级重点高中,然而现在,除了丰都中学外,多了一所丰都第二中学也成为了市级重点高中。以前我县的学校基本是没有足球场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足球场的(后坝),还是丰都中学、*都中学、育才小学、桃李小学与*机关所共有的。而现在连小学都有了足球场,比如我的母校丰都第一小学校,更别提了初中甚至高中了。现在多**设备也逐渐进入了各所学校,10年之前教室是除了黑板、桌子、板凳、灯、电扇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先进设备,现在有些教室还有空调,不过这还没有普及,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没有多大的必要。各种体育设施的修建,也使得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通过十年的发展,丰都县城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与*的大力帮助下,丰都县城明天会更好!
民俗文化**报告3
一、活动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查阅、走访、**、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二、活动方式:
1.到图书馆查书;
2.把资料抄好;
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
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准备:
我们先确定今天谁应该查名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
我们准备好后,就各自出发,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
(一)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门&旅游点。
②与****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4.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二)总结方式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资料展示。
民俗文化**报告4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老区,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时期,群众的**热情都非常高昂,***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派,为*取得**战争和****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和*的**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随着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文化站室建设退步明显。**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自觉意识增强,一改过去的单纯求乐意识,科普、法律宣传、读书看报也融进了文化站室建设中去。新修建的文化站室趋于多功能化,尽可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镇还把电影院改进为集放映、演出、*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战绩斐然,普及率达到100%,绝大多数农民都可以在电视上接受信息、新知识,观看电视节目成为农民最普遍、最有效享**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各村文体活动室建有图书室。镇文化市场建设也有新的起色,除以往的台球厅、电子游戏厅、练歌厅继续红火,**又兴起了网吧,农村集镇与城市一样共同进入网络时代。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的方针**,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民俗文化**报告5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博大且浑厚的文化。因此,从古至今就流传下不少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深感自豪,这些传统节日牵动着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值此清明之际,我们小组开展了有关重阳节的一些**。
一、**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态度
3、培养对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二、**对象及方法:
1、对象: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部分学生
2、**方法:
①上网查阅重阳节相关资
②采用问卷**方法**。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重阳节问卷**》
三、**结果分析及收获与反思
120世纪80年**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19xx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从**结果显示,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当代大学生都知道它是农历九月九日,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及发展过程的却不太了解,对于这种小节日关注度不够,不像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一样重视。对于重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插茱萸或是别称敬老节或是它的针对群体老年人等知识,学生们就更是不懂。看来,重阳节在社会群体中,至少可说在大学生中重视程度很不够。
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重阳节当天关爱老人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聊天、唱歌、打扫卫生、做饭。这确实是个关爱老人的好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院的老人不也是相当于我们自己的老人吗?用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又能让老人们感觉到温暖,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可怜的,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并且,从这种活动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可以提高我们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
3,对于关爱老人最好的方式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多抽些时间来陪陪他们,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时,就应该多给他们打打电话,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不认为用钱和好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回报。的确是这样的,老人们要的不是多么富裕的生活,而是希望子女们能多多陪陪自己,说说话,唠唠家常,即使每天粗茶淡饭,他们也会觉得很幸福很满足。
4、当问及到父母的养老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把他们接到身边亲自照顾的方式。少数的则是请保姆或是送老人院。由此看来,学生们的尊老爱老意识还是很强的,这也是受*优良的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不过这只是我们当前的美好心愿,将来在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后,或是真的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后,或许我们美好的愿望就会因为种种因素干扰而破灭了,比如买不起或租不起够大的能住下父母的房子,或是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他们,或是农村和城市的代沟容不下父母。这种种的原因导致愿望的破灭,不然怎么会有越来越普遍的孤
寡老人和空巢现象的现象存在呢?
5,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不断的提高。但是当今社会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当然我们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通过**结果来看,很多学生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的主导作用,提高对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力度”。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当前*人的普遍想法——“遇事找*”。但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会出向这一现象,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当前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致,在现今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一切向钱看。他们为了追逐所谓的金钱、利益、事业、名誉、地位、**等,宁愿放弃亲情,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家中,不管不顾。其实子女都知道父母要的其实不多,只要子女心中关心、记挂他们,时常回家看看或通过电话聊聊天,让父母知道他们的子女过得幸福快乐健康就行!我们通过今天的**就是希望作为子女的我们,*时多关心关心父母,争取以后不要让我们的父母以后成为空巢老人!
重阳节,俗称老人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最多的节日之一。表达了对老人的重视。但是日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出现“空巢”现象,许多孤寡老人***在身边。九九重阳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因此,我们要重视起这个节日来。敬老爱老尊老助老是每一个子女应该做的事。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追悔为时晚矣。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创建一个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民俗文化**报告6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那么,我们各自眼中自己家乡的民俗和风情又是怎样的呢?本文通过从“风味小吃”和“名族风情”两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为传播。
关键词:
家乡,民俗文化,风味小吃,民族风情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上的清镇市,这里位于贵州省中部,距省城贵阳22公里,面积1492*方公里。辖内有四个镇六个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壮族、苗族、*等二十多个****。
清镇市气候温和湿润,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珠联璧合之地”。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和东风湖,就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
家乡的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清镇历史悠久,是一个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据史记载:清镇县地,古为牂牁、夜郎境,唐宋时属蛮州清州地。下面,我从“风味小吃”和“民族风情”两方面浅谈家乡清镇市的民俗文化。
一、清镇风味小吃
(1)刘姨妈黄粑
刘姨妈黄粑是清镇市的著名商标,也是上百年的历史的著名小吃,黄粑又名黄糕粑,主要成分是黏米、糯米、黄豆、白糖等原料。从20xx年开始,刘姨妈食品厂对传统产品进行了创新改进,在保持黄粑原有糯香味的同时加入五仁、糯玉米、鲜肉等,于是有了现在的糯米、小米、玉米、五仁、甜荞、八珍、鲜肉、熏肉、黑糯米、竹叶粑等来个品种。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三国时期,贵州被称作夜郎。据说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征战孟获,在夜郎国与黔国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命
火头军士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三下两下便吃了个**,当地百姓也仿此手法制作,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风味小吃———黄粑。
(2)羊肉粉
这里主要是指当地*的吃法,流传**,以清汤羊肉粉为主,不放一点辣椒,味道鲜美无比,但是用于佐餐的炸朝天椒,那是奇辣,一般外地人,吃一个小小的红辣椒,就受不了,而当地人,要吃一碟。每天早上排队吃羊肉粉的清镇人以学生为主。
(3)三角花园小吃一条街
清镇市区人口不多,入夜,市中心的三角花园广场却热闹非凡,小吃档口一直摆到路中间,有各式烧鸡,烤肉、络锅土豆、汤园、冰粉冰浆,一直要吃到零晨4点,人群才散去。
二、民族风情
(1)苗族四月八(跳花场):每年的正月初八或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各个支系的苗族***都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草坡上,大家吹着芦笙、踩着舞步、载歌载舞。花坡上除了苗族青年跳花之外,还有地戏表演、少男少女对歌等,是一个民族大联欢的节日。
(2)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同胞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布依族同胞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大家纷纷聚在一起,以对歌、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风情风貌。同时,布依族姑娘会唱起优美动听的《敬酒歌》,请您品尝她们亲手酿造的米酒。
(3)彝族火把节:清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农历六月***日火把节。是日夜,男女老少皆手持青杠柴、松枝、干竹等火把,*村寨、田间,以坝子作为节日活动场所,堆砌宝塔形火炬,选一根青松柱立在中间,点燃后,全民歌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杀猪宰羊祭诸神。
(4)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仡佬族最讲究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的龙日或八月的蛇日,新谷即将收割时,摘取谷穗,回家炒干,去壳成米,将新米煮成饭,一是为祭奠祖先,二是为供奉谷神。每逢节日还邀请地戏**演唱地戏,欢送祖宗神灵和五谷之神。
民俗文化**报告7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老区,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时期,群众的**热情都非常高昂,***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派,为*取得**战争和****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和*的**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随着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文化站室建设退步明显。**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自觉意识增强,一改过去的单纯求乐意识,科普、法律宣传、读书看报也融进了文化站室建设中去。新修建的文化站室趋于多功能化,尽可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镇还把电影院改进为集放映、演出、*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战绩斐然,普及率达到100%,绝大多数农民都可以在电视上接受信息、新知识,观看电视节目成为农民最普遍、最有效享**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各村文体活动室建有图书室。镇文化市场建设也有新的起色,除以往的台球厅、电子游戏厅、练歌厅继续红火,**又兴起了网吧,农村集镇与城市一样共同进入网络时代。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的方针**,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民俗文化**报告8
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老区,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时期,群众的**热情都非常高昂,***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派,为*取得**战争和****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现在,**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和*的**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
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每年秋冬农闲时,农妇会选择优质稻米,配绿豆、黄豆、豌豆、花生、小麦等多种杂粮,采集松针作烘干原料,烘烤、切丝、晾晒,经精细加工而成。人们一边感受丰收的喜悦,一边体验着亲友相聚的欢乐。制成的豆粑品鲜味美,还便于运输和保存。然而豆粑的历史可追溯到禅宗鼻祖慧可大师。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初居xxx山开辟道场,立意改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现象,寻求补充众僧身体必需的营养品。佛祖把五谷杂粮配南方稻米,精心加工成为xxx山众僧的主要食品,于是豆粑流传至今。
2.春节是**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一天,全国上下,家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过一个团圆年。小孩开心地围着家长要压岁钱,从不顾虑父母是否同意他们这样做,只是随自己的心情行事。这一天,他们总是很有收获。在团圆饭以后,成年**都不睡觉,要过了午夜12 :00会有人去休息。朴实的农民把这称为守岁,满满的守完了今年的,明年才会有好的开始。对于春节,农村里总会有很多规则和礼节春节之前,家里的一切事物必须清理好,要除旧迎新;打扫房间时一定要向屋内扫垃圾,不然会扫除财气;初一上午,不可以叫醒任何人,打搅别人的美梦,以免赶走他人的瑞气;初一整日不可向他人讨要东西或钱物,若不然,则会使他人漏财,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人总会在除夕以前还请力所能及的债务。或许你会认为他们是有些迷信的,但其实那只是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只有在春假期间,忙碌的农民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他们才会放下彼此之间的成见,和*地过活;贪睡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睡饱。对于农民来说,春节是幸福的,春节是美丽的严冬一过,春天就要到来,万物复苏,又可以种植庄稼了。他们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舞起龙灯、鱼灯,到寺庙里烧柱香、抽支签,他们真的愉悦了。
3.元宵戏灯。戏灯是一种集体活动,全村人筹钱来请人扎灯。灯的种类有很多,如:龙、刀斧手、竹马、花篮、花灯。龙只有一条,两个刀斧手,五匹竹马,花篮两只,花灯是越多越好。再就是人物,人物是最繁杂的,一共要扎壹佰零八位,主要人物是闻太师、姜子牙、包青天等一大批为国为民的忠臣义士;再就是神仙,如:送子观音、文曲星、七仙女、唐僧师徒等一批神话人物。到了戏灯的那天傍晚,驮灯的人们排好队,按照顺序出门。首先走在前面的是举着两排肃静、回避的牌子,接着是两排刀斧手,再后面就是闻太师、姜子牙这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下去,最后的是观音撒净。紧跟在人物后面是舞龙的、耍狮子的、骑竹马的、挑花篮的,夹杂在他们中间的是鼓手和锣手。戏灯的时候,阵阵的锣鼓声吸引来一大批观众。人们跟着灯跑。戏灯的到每一户,那户人家就要放礼炮迎接,还要摆贡品贡品的种类很多,如红枣、花生、蛋、烟酒等。接灯之前,要检查灯是不是亮着的,如果是熄灭的,就不让进,那样会不吉利。戏灯的在你家转了一圈后,你要给糕点、茶食、红包等,以图个吉利。狮子进门时把口张得**的,出门时把口紧闭,这样就吸走了你家的晦气,新的一年就会变得更好。戏灯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主要是为了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岁岁**、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4.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老奶奶会将月饼做的**的,然后在里面填满好吃的核桃仁,蜂密,花生米等,形成独具新特色的大花月饼。出嫁的女儿会在这一天带着儿女和丈夫去娘家送中秋礼,一块肉加上月饼或是什么东西的,礼品虽不一样,但心情都一样高兴。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其氛围不是我等所能用笔描绘出来的。
5.俗话说,男人当婚,女大当嫁。20几岁的姑娘小伙当然不能呆在家里,等待爱情的悄然而至。他们会错过每一个热闹的聚会吗?当然不会啊!男孩女孩在庙会和秧歌会上彼此吸引的事儿还真不少。他们一但瞅对了男方会请一个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去的时候人们一般带一盒点心算作见面礼,媒人和女方家谈好后,男方和女方就可以正式恋爱,慢慢接触了。如果男女方在彼此的了解后,认为对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时,会提出订婚的请求,当然提出的对方肯定是男方,这样他们就已经迈出了进入婚姻的第一步了。男方会在订婚时大摆酒席的时候,托媒人给女方家送去彩礼,真正到婚期一到,男方会托媒人再去送彩礼,女方家也会为女儿送一些出嫁品。新娘子出嫁一般在中午12点离开自家去婆家,当地也有哭嫁这一习俗,新娘子会由一个特定属相的男性亲戚背出家门直到从车离去,新娘会哭着与家中的亲人一一告别,结婚酒席三天后,女方会带着男方回娘家探望家中的父母。第四天娘家的亲人朋友会带着祝福和希望去男方家看望女方。
6.红白喜事,有红即有白,丧事一般办的有声有色,算是生的人对已熟者的一种缅怀和纪念。花圈,纸花,纸马,庭院等丧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死者在死后三天才可以下葬,一是死者家属有足够的时间购置丧葬用品,二是让死者的灵魂可以在家多停留几日与亲人的梦里相遇,死后三天,即不葬之昌,亲人们著白衣,戴白帽,排成三列纵队跟随着棺木之后,或哭泣或沉墨。家属在亲人逝世三年之内不能贴对联等,并在亲人逝世十年后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以怀念逝者。
本地的乡风民俗还有很多,举不胜举,如果你来过这里你一定有所体验。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在以后的岁月里大放光彩,照耀古今。
二、民间文化
随着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文化站室建设退步明显。**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自觉意识增强,一改过去的单纯求乐意识,科普、法律宣传、读书看报也融进了文化站室建设中去。新修建的文化站室趋于多功能化,尽可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镇还把电影院改进为集放映、演出、*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战绩斐然,普及率达到100%,绝大多数农民都可以在电视上接受信息、新知识,观看电视节目成为农民最普遍、最有效享**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各村文体活动室建有图书室。镇文化市场建设也有新的起色,除以往的台球厅、电子游戏厅、练歌厅继续红火,**又兴起了网吧,农村集镇与城市一样共同进入网络时代。
总体上讲本地农村文化活动比较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活动得到普及。镇每年都斥资开展大型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晚会、全镇篮球比赛等。由于从农民自身的愿望出发,活动质量也有提高。二是农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据**,农民已习惯于把腰包里的钱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对玩乐的支出,可见农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如今在农村,自资聘请健身操教师、农作物专家、科技信息部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邀请艺术团演出,电影队放映更是常见。农民自发举办活动占了农村文化活动很大的比重。打麻将、扑克、下棋、打乒乓球等传统活动继续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三是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效显著。镇*门通过阵地宣传、图片展览、文艺宣传等形式向农民宣传*的方针**,使广大农民振奋了精神,坚持了信心。活动的实效性让农民真正受益,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个台阶。
总之,本地的民俗甚多,文化建设虽存在一些不足,但成绩显著。但我相信,今后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民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造福后代。
民俗文化**报告9
一、**时间:
寒假期间
二、**对象:
家乡人**要是村里人
三、**方式:
采访式**,查资料,亲身实践
一、**目的
1、围绕风俗习惯、民间建筑、方言土语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特色。
3、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活动成果,互相学习,增强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内容
1、风俗习惯
下面是有关春节时候的习俗,虽说小打小闹,但也是地方的风俗吧。大年初二上午,各村民在村**的带领下,打开祠堂的大门,把里面供奉的观音寿星公公等神仙抬出来,用新毛巾,新汲的井水,由村里辈分较大的前辈们将其擦洗干净,再给他们一番仔细装帧。神门便被打扮的光彩夺目。随着他们便在鞭炮唢呐声中被请入到**的木架上,将木架放入一顶装饰的十分漂亮的木轿里,由村里的青年人或中年人扛抬围绕游走。后面通常跟着浩浩荡荡的观看队伍,尤其是孩子们喜欢跟随木轿追打嬉戏,场面甚为热闹!木轿过处,人皆欢喜!当然你还可以请他们到你家停放一会儿,但你必须不停地放鞭炮,还得包红包,图的一个吉利。这些财务便充当村费,供以后一些农节开支,为各种村里活动提供保障。
农事安排在农村很讲究的。我们村要过农历正月十五才能下田劳作。发试下田之日叫起春早稻插秧时,各家各户先要开秧门,下田栽禾苗时秧不够。不能互相用手递秧,栽不赢后面的人抛在田中间叫吃田螺。我们这有种特产红桔,红桔产区采摘红桔时,摘桔人不能喝酒,还得剪指甲,并要用木制马梯来摘。
我们还有饮茶风俗,以擂茶最为显著。擂茶是我们新干一枝独秀的奇葩。过去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但现在已被新干大多数人接受,尤其是七琴和谭丘。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我一根半米长的擂棍将茶捣碎,边擂边不断的给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也可以。直到钵中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同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即可食用也可药用。
除此以外,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新干莲花落又称为落离莲或者摇钱树,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内容多为劝世人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效。
2、方言土语
下面是一些吉普方言,也就是我们吉安人说的话。我们肉不说肉,说妞。玩不说玩,说些。吃不说吃,说掐。掐不说掐,说撅。说不说说,说挖。掰不说掰,说缺(第四声)。丢脸不说丢脸,说跌股。喜欢不说喜欢,说做新。很棒不说很棒,说接棍。倔强不说倔强,说熬咧。闲聊不说闲聊,说唆泡。算了不说算了,说脱卵。要命不说要命,说休命。聊天不说聊天,说缺牙膏。骗人不说骗人,说打哑哇。完蛋不说完蛋,说切里货。开小差不说开小差,说过阴。倒霉不说倒霉,说草捏(造孽)。做什么不说做什么,说组咋过。恶心不说恶心,说腻(第一声)却。很不说很,说几哦。你做梦不说你做梦,说你想粉吃。疯疯癫癫不说疯疯癫癫,说懂懂**。乱七八糟不说乱七八糟,说哈死巴人。你骗人不说你骗人,说你奉鬼啧阎王。傻了吧唧不说傻了吧唧,说神头得脑。顾左右而言他不说顾左右而言他,说啧七啧八。欺负不说欺负,说掐色。、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吉安人去不说去,说切;脏不说脏,说瓜啦烦不说烦,说nia吉安人做不说做,说自说畅销不说畅销,说跑火!说好不说好,说掐尬说舒服不说舒服,说撒火。
3、民间建筑
新干宝塔山七级状元塔位于105国道旁,是为了纪念何昌言的。他直言不讳,敢疏小人,为当朝做出了丰功伟绩。也是为了激励广大新干学子端正态度,积极教育每一代人要多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青铜文化公园和大洋洲青铜博物馆都展示了商朝时候的文物。极大地深化和推动了江西对殷商文明的认识与研究,还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行。
三、**结果分析
1、关于风俗习惯结果的**分析通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请教等方法了解了家乡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文化习俗,可以收集到了很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关于方言土语结果的**分析通过*日收集的一些较为典型的家乡话,了解到我们家乡方言的独具特色,吉普话也可以说是赣方言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如今的小孩都很少讲家乡方言。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地方方言可能就会消失。
3、关于民居建筑结果的**分析在活动中,我们参观的建筑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建筑特色,而且了解到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发现这里的文物急需要保护,希望我们的*和群众积极加以保护。
四、体会总结
这次关于传统文化的**报告活动可以加强我们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深学生与社会的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接受更多的锻炼。并更深的了解了家乡传统文化且对我们学生也优秀教育指导作用,希望广大学子积极行动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俗文化**报告10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方,每年的腊月***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有相似之处。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说法。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贴好了春联和福字,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过零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去**、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意在有余头,都有福。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好就可以了。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想想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想笑。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2)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 (菁选5篇)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
一、**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了解到:春节,**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大地上发扬光大。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2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对家乡附近的一些老人进行了咨询**,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作出如下**报告。
关于我们邢台人的春节习俗,据传颂的民谣来形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祭灶官;***,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转一转......” 在我们这里,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烟酒瓜果、干菜蔬菜,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们这就有“***,祭灶官”说法,而且在这天还要包饺子。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家的厨房设有灶王龛,有的人家里是将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据说,每年腊月***,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摆放供品,这样,他就不会在上天之后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我们这里有“***,扫房子”的风俗,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认真的屋里屋外彻底地打扫一番,要把这一年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来年更好的美好愿望。之后的几天就是蒸枣卷、蒸馒头,炸丸子,许多人家要在腊月里置办上半个正月的饭。而到了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六,天天要吃腊月里置办的年饭,预示着来年天天有好饭吃。
进入了腊月的二十七八了,就开始贴对联了。一般城市里大多住的是楼房就是在门上贴个门神或者福字,而在我们这边乡村中,要把红对联贴满整个院落,不用说门口,甚至拖拉机等农用工具上也要贴个“一路**”。但其实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并不注重对联里写着什么,就是图个喜庆、红火。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间还有抽空去理个发,因为在我们这里有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但经询问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实行的“剃发**”。为了抵制清**,*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不过在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之下出现了偏差,变成了“死舅”,也演化成了一种习俗。不过近些年来这一习俗也渐渐不再被年轻人认可,只有一些年长的人还在注意并沿袭这个风俗习惯。
到大年三十,我们这里值得额外阐述的地方性风俗是有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仪式。这里的“爷爷奶奶”是指家族故去的先人,过年的时有要请回家来一起过年。兄弟几人如果父母在,在父母住处设供桌上供;如果父母不在,在老大家里设供桌;老大不在,老二家设供桌,依次类推。在北屋正堂供桌上方,将画有家庭祖辈家谱的佳布挂上;然后,将爷爷奶奶的神符贴在佳布下方。随后将“天地三界十方真宰” 的老天爷全神符贴在爷爷奶奶神符的左边。最后是再摆放上贡品。请爷爷奶奶的过程是由男性长辈带领子孙,携带三柱香、烧纸和鞭炮,从家里出发,来到老坟地(坟地远的可以在村外路口边)。然后一人将香插在坟头(路边请的,堆个土堆插香)点燃,一人燃放鞭炮。全体跪拜,长辈口念“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随后长辈持香带领全体回家,中途不准与人交谈,不准串门,不准回头。接着再到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兄弟子孙先面对供桌上方的“爷爷奶奶”神符,给“爷爷奶奶”下跪拜年,然后再给父母拜年。同族的其他人或亲戚朋友来家拜年,也是先要给本家供奉的“爷爷奶奶”拜年,然后再给其他人拜年。而到了大年初五这个送“爷爷奶奶”、上坟的日子。初五早晨做好饭包好饺子,先给“爷爷奶奶”上饭,上贡台上摆上一碗饺子,再烧一炷香。“爷爷奶奶”吃完饭后,折贡、撤贡,把祖宗三代爷爷、奶奶的神符摘下,然后去上坟,在坟**神符和烧纸一起烧掉。这个习俗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请祖先归家过年,是延续古代神灵崇拜的“请神”习俗,也是每到佳节倍思亲,后人寄托对先人思念的一种方式,表达出后辈不忘先辈的养育教导之恩,逢年过节对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三十晚上,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的时候了。吃年夜饭之前,村里的人们要把贡品摆在院落里,意思是上贡请众神,过了一年了,他们要让神先享用年夜饭,之后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一年发生的事,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年夜饭。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几乎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串门拉家常,更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心情愉悦。这就是“熬年夜”也称守岁。等到十二点整要跨年的时候,各家都要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到院子里放,一时间鞭炮齐鸣,过年的`气氛瞬间点燃,伴随着喜闹的鞭炮声,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来临。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在我的家乡,初一早上必不可少的是吃饺子,接着换上新衣服,准备好糖果、瓜子、花生、烟,敞开自家的大门,欢迎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前来拜年,当然自己也会先到邻居家里拜年,然后回到老家给家里乡村的亲戚拜年。大年初二是女婿看望老丈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有女儿嫁出去的人家要热热闹闹的摆上酒席,跟女婿女儿坐在一起吃顿饭,好好聊一聊。初三初四就没有那么多说法了,基本就是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的日子。初五这天是给先辈上坟、送爷爷奶奶的日子,去老家的坟地上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祖,放鞭炮,送走“爷爷奶奶”。在我们这的风俗中,过了初五这个年就算是基本过去了,上班的也依次开工,之后就只有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放烟火的日子。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种,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次**活动,尽管用时不长,但让我对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的来源,增长了见识,也增添了对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此次**的圆满完成,少不了家乡中人们的积极配合,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对家乡也更添一份亲切感。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3
一、**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了解到:春节,**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大地上发扬光大。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4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对家乡附近的一些老人进行了咨询**,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作出如下**报告。
关于我们邢台人的春节习俗,据传颂的民谣来形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祭灶官;***,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转一转......” 在我们这里,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烟酒瓜果、干菜蔬菜,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们这就有“***,祭灶官”说法,而且在这天还要包饺子。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家的厨房设有灶王龛,有的人家里是将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据说,每年腊月***,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摆放供品,这样,他就不会在上天之后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我们这里有“***,扫房子”的风俗,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认真的屋里屋外彻底地打扫一番,要把这一年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来年更好的美好愿望。之后的几天就是蒸枣卷、蒸馒头,炸丸子,许多人家要在腊月里置办上半个正月的饭。而到了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六,天天要吃腊月里置办的年饭,预示着来年天天有好饭吃。
进入了腊月的二十七八了,就开始贴对联了。一般城市里大多住的是楼房就是在门上贴个门神或者福字,而在我们这边乡村中,要把红对联贴满整个院落,不用说门口,甚至拖拉机等农用工具上也要贴个“一路**”。但其实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并不注重对联里写着什么,就是图个喜庆、红火。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间还有抽空去理个发,因为在我们这里有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但经询问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实行的“剃发**”。为了抵制清**,*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不过在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之下出现了偏差,变成了“死舅”,也演化成了一种习俗。不过近些年来这一习俗也渐渐不再被年轻人认可,只有一些年长的人还在注意并沿袭这个风俗习惯。
到大年三十,我们这里值得额外阐述的地方性风俗是有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仪式。这里的“爷爷奶奶”是指家族故去的先人,过年的时有要请回家来一起过年。兄弟几人如果父母在,在父母住处设供桌上供;如果父母不在,在老大家里设供桌;老大不在,老二家设供桌,依次类推。在北屋正堂供桌上方,将画有家庭祖辈家谱的佳布挂上;然后,将爷爷奶奶的神符贴在佳布下方。随后将“天地三界十方真宰” 的老天爷全神符贴在爷爷奶奶神符的左边。最后是再摆放上贡品。请爷爷奶奶的过程是由男性长辈带领子孙,携带三柱香、烧纸和鞭炮,从家里出发,来到老坟地(坟地远的可以在村外路口边)。然后一人将香插在坟头(路边请的,堆个土堆插香)点燃,一人燃放鞭炮。全体跪拜,长辈口念“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随后长辈持香带领全体回家,中途不准与人交谈,不准串门,不准回头。接着再到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兄弟子孙先面对供桌上方的“爷爷奶奶”神符,给“爷爷奶奶”下跪拜年,然后再给父母拜年。同族的其他人或亲戚朋友来家拜年,也是先要给本家供奉的“爷爷奶奶”拜年,然后再给其他人拜年。而到了大年初五这个送“爷爷奶奶”、上坟的日子。初五早晨做好饭包好饺子,先给“爷爷奶奶”上饭,上贡台上摆上一碗饺子,再烧一炷香。“爷爷奶奶”吃完饭后,折贡、撤贡,把祖宗三代爷爷、奶奶的神符摘下,然后去上坟,在坟**神符和烧纸一起烧掉。这个习俗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请祖先归家过年,是延续古代神灵崇拜的“请神”习俗,也是每到佳节倍思亲,后人寄托对先人思念的一种方式,表达出后辈不忘先辈的养育教导之恩,逢年过节对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三十晚上,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的时候了。吃年夜饭之前,村里的人们要把贡品摆在院落里,意思是上贡请众神,过了一年了,他们要让神先享用年夜饭,之后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一年发生的事,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年夜饭。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几乎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串门拉家常,更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心情愉悦。这就是“熬年夜”也称守岁。等到十二点整要跨年的时候,各家都要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到院子里放,一时间鞭炮齐鸣,过年的气氛瞬间点燃,伴随着喜闹的鞭炮声,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来临。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在我的家乡,初一早上必不可少的是吃饺子,接着换上新衣服,准备好糖果、瓜子、花生、烟,敞开自家的大门,欢迎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前来拜年,当然自己也会先到邻居家里拜年,然后回到老家给家里乡村的亲戚拜年。大年初二是女婿看望老丈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有女儿嫁出去的人家要热热闹闹的摆上酒席,跟女婿女儿坐在一起吃顿饭,好好聊一聊。初三初四就没有那么多说法了,基本就是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的日子。初五这天是给先辈上坟、送爷爷奶奶的日子,去老家的坟地上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祖,放鞭炮,送走“爷爷奶奶”。在我们这的风俗中,过了初五这个年就算是基本过去了,上班的也依次开工,之后就只有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放烟火的日子。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种,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次**活动,尽管用时不长,但让我对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的来源,增长了见识,也增添了对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此次**的圆满完成,少不了家乡中人们的积极配合,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对家乡也更添一份亲切感。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5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报告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方,每年的腊月***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有相似之处。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说法。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贴好了春联和福字,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过零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去**、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意在有余头,都有福。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好就可以了。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想想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想笑。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3)
——春节民俗文化**报告菁选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
**背景及目的
春节,俗称过年,是**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或***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的汉族和很多****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分东西南北,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春节习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点。
**对象
1、区域本次**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以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为重点**对象。
2、人群。
本次**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人群为当地居民,对人群年龄等不再细分。
**经过
本次**主要采用实地**方式,走访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并向其询问具体习俗。**的第一站是万州区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大年夜还有三天时间。秦伯家刚刚乔迁新居,正在宴请宾客庆祝,当地人称“贺房子”。
从秦伯口中得知,由于临近春节,腊月里许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摆酒席的人特别多,酒楼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另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里面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一打听,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给自己和家人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买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万州区郭村镇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时和老伴儿两个人住在家里,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过年,儿孙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陪老两口欢度春节,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
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为年夜饭忙碌着,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第三站是云阳县滨江路张女士家,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二,张女士一家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孩子的外公外婆。张女士夫妻二人提着为二老准备的新年礼物,签着他们的女儿,乐呵呵的出了门。
最后一站是云阳县江口镇某村居民黄先生家,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六。黄先生一家基本结束了走亲访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奋斗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前行。
此次**共经十天,从节前到节后,观察了解到了重庆市东北部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为**结论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结论
经过**,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习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近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
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习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2
**时间: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10日
**地点:哈尔滨市
**目的:对市民的春节消费情况进行**,以了解春节期间市民消费情况及**来春节消费趋势
**对象:哈尔滨市市民
**方法:问卷**
**人:xxx
春节作为我国最重大最有意义的节日之一,庆祝春节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得到了大幅提高,春节期间的消费状况已成为人们的又一关注热点。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我市市民春节消费状况的了解,进行了此次社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来春节消费情况呈增加趋势
在询问到有关“20xx年春节,您预计家庭消费与去年相比变化是”,48%的人认为将会“大幅增加”,26%的人认为将会“小幅增加”,16%的人认为将会“基本不变”,认为将会“小幅减小”和“大幅减小”的仅占11%。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来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多数人会在春节时选择进行更高水*的消费,与此同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物价的大幅提升也有很大关联,结果中显示63%的人认为目前的物价会影响春节消费,26%的人认为“不好说”,仅有11%的人认为目前物价不会对春节消费造成影响。
在我们**人的思想中,春节**着一年的结束,更**着新一年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着期望新一年**顺利的心愿,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大多数人有在春节期间宁可多进行一些花费也要过个舒适的年的愿望,生活条件好了、收入高了,人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提高了春节期间的消费。
二、家庭消费多方面
**结果表明36%的人认为“购置衣服”占了家庭春节消费的主要方面,春节期间购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节日期间的首选,很多职业女性都有一个想法“因为工作关系*常难得凑在一块,刚好利用休假时光快快乐乐地逛街购物”,另外,给爱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节女士们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认为“餐饮”是家庭春节消费主要部分的有29 %,对很多人来说,春节活动基本上围绕吃进行,春节期间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钱呢?世纪联华的一位收银员告诉我,大概在节前20多天,超市就进入销售高峰,顾客一次购物花费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间,有不少还**千元,卖出去的东西绝大部分是食品。
认为“送礼”是家庭春节消费主要部分的同样有29%,我对附近小区的一些居民进行了随机**,过年的人情消费最多超过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这其中包括给亲朋好友的礼品、礼金,给孩子的压岁钱等。
一位李先生说:“一年只过一次年,亲戚朋友间总要是要走动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现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档的东西显得寒酸,给每个孩子的压岁钱就不能少于200元。粗粗算一下,春节期间送礼的钱就达到20xx多元。”比较而言,“回家路费”的3%和“旅游消费”的2%就显得不足道了,大多数人在过年期间都选择了回老家与父母一同过年,这也是人们心中回家团员一起过好年的侧面写照。
三、个人需求最为重视
被问起什么是影响春节消费的主要因素,占36%的“个人需求”被认为是影响春节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产品质量”次之,22%的人认为它是影响春节消费的主要因素,19%的“个人经济”已经不再是现在人们所考虑的第一问题,可以看出现代人的高消费过春节并不一定是进行了毫无意义的消费,理智的进行春节消费,同时又注重消费产品的质量,这是现代**人生活水品提高的`又一大体现。
四、消费提高无法遏制节日气氛的淡化
春节是**人的传统节日,而如今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在对待春节的态度上,有63%的人认为现在春节年味太淡,缺少传统文化,希望能过一个传统型的春节,16%的人认为现在的春节简单轻松,比传统春节要好,据我了解,这么认为的大多数位年轻人,另有21%被采访者认为现在的春节和“五一”“十一”长假没有什么两样。现代人们的生活好了,自然提高了春节期间的消费水*,以求过一个更好的春节,这样的想法自然造成了春节期间的全民高消费状况,可是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消费高了、物质生活好了反倒失去了过节的感觉。
春节**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经久不变的传统节日,它**的是文化,填充的是精神,这些都不是能靠物质生活水*的提高而能挽救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反思一下,究竟如何*衡物质与文化才能让我们重新找回过节的感觉。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3
**时间:
20xx年春节
**目的:
通过观察家人、朋友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
**过程:
一、参考资料:春节传说——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二、家人准备过春节的过程
为了准备过春节,爸爸妈妈从春节前几天就开始擦玻璃、洗床单,直至将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不仅我家,邻居们也是如此,往常不够整洁的家在这一番收拾下亮丽起来,好像换了一个世界一样。街道在保洁员的扫帚下似乎变得宽阔了,因为一尘不染而让自己有了愉快的心情,因此周围的人虽忙忙碌碌却无不喜气洋洋。
春节购物也是一大风景。没跟爸爸妈妈进商店,总要慨叹人多为患,收款台前长长的队伍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购物,是春节一大工程,且是人人必得参与的工程。有钱的买贵的,钱少的买贱的,总而言之,不花钱似乎就不叫过春节。
准备年货更是让人忙不迭休。奶奶忙着炸东西,各种炸货装了慢慢一篮子。家家各类吃食无比丰富的储备在冰箱里,冰箱也变得沉甸甸的。烟火鞭炮更不用说,从小年起就接连不断,直到十五还是此起彼伏,充满祥和气氛。
春节这一天则是大家亮相的日子。人人打扮的光鲜亮丽,连同美好的祝福和喜悦的笑容奉献给每一个人,人们称这一活动叫“拜年”。就连春节晚会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拜年”,向全国人民拜年,祝福人们事事如意,祝愿家家美满,人人期盼因为祝福让新的一年更顺利,更完满。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人们的情怀中,即使有那么多的洋节,却难敌春节的魅力,没有哪个节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在春节这一天多一些对亲人、故国的思念,捎来深情的问候。
其实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
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4
一、提出问题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到底该不该保留?
二、**目的
倡导文明燃放烟花爆竹。
三、分析问题
1、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
我国在各种节日都要燃放烟花鞭炮,表达吉庆欢乐之情,祈求**福祉的心愿。
2、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当烟花爆竹点燃后,木炭粉、硫磺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迅速燃烧,产生CO2、CO、SO2、NO、NO2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近几年,由于燃放鞭炮而引起火灾,炸伤手臂、面部或眼睛的事故屡见不鲜。
①空气污染
**市环保监测中心公布的实时数据显示,从除夕傍晚开始,伴随着全城各处的烟花,到**跨年时刻,污染指数从保守的角度估计,至少上升了10倍。
②危及身体健康
**市卫生局统计,1月22日零时到1月28日12时,全市共收治在本市燃放烟花爆竹致伤人员223人。其中,眼外伤41人、外伤69人、烧伤18人、复合伤94人,**1人。
四、**结论
1、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①贮存不当。
②燃放不当。在人多的`地方燃放;有的孩子突发奇想,把爆竹放入酒瓶、易拉罐等容器内,造成爆炸。
③家长**不到位。
④燃放劣质的鞭炮。
⑤没有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噪音污染严重。
2、燃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事项:
①不在存放有易燃,易爆物的附近燃放烟花爆竹;
②小孩要在**的指导下正确燃放烟花爆竹;
③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不要妨碍行人、车辆安全通行;
④点烟花爆竹时眼睛要远离导火线,以免被炸伤;
⑤不要燃放劣质的烟花爆竹;
⑥燃放烟花爆竹要有节制,做到不滥放,减少污染。
虽然燃放烟花爆竹影响了空气、伤害了身体、制造了噪音、引发了火灾,但它**的是**的传统习俗,同时为人们带来无法替代的欢乐,多数人认为应当保留下来。不过,烟花爆竹也要改良成分,做到绿色、安全、环保。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5
一、**目的
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时间
三、**方式
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内容
1、除尘
腊月***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
妈妈告诉我说:“‘腊月***,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守岁,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聚,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在这个激动的时刻,我们边看春晚,边吃东西,谈笑风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点响了爆竹,“啪”“啪”……声音真响,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巴巴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质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穿着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拱手作揖,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地度过一岁。
五、**结论
我们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当然不止这么几种,但唯有一个是不变的,它承载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6
1、贴春联
有一种说法,春联一贴,就不能讨债。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上方要贴“赠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临泉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7
**目的:
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时间:
xx年xx月xx日
**地点:
家中及周边
**对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方式:
询问并记录
**结果: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祭灶扫尘民谣中“***,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张灯放火、观灯游赏是元宵主要的节俗活动。元宵节真是**的狂欢节
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8
**目的: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洋节,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时间:
20xx春节期间
**地点:
甘肃省天水市
**对象: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风俗习惯,网络,书籍
**方式:
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进行查询,观看家乡春节节目“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亲身体验,上街走访,网络书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
1、腊月***—“送灶爷”
在腊月***这天下午,家里的妇人,尤其是经常在家做饭的女人会准备好“献饭”(是一种由小碗盛装的、用土豆丝,粉条,炸豆腐片,炸鸡蛋等做出来的色香味美的饭菜),通常家里厨艺好的妇女会将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过,妇女们将会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厨艺献给“灶爷”。让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厨房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这是给灶神坐骑的草料。然后拿来献饭供奉在锅灶的正中心,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烧香画马,磕头作揖打发灶神上天汇报主家一年的善恶好坏。在烧香化马时,念念有词,最为普遍的颂词“今年又到***,敬颂灶神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见到玉皇说好话,回到家里降**”然后放炮以示欢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烧香磕头。至今有这样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说说笑笑,就是让灶神爷知道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论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谨慎。因为灶神爷时时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否则会得报应。
2、腊月***到二十五—“扫房”
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打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3、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
家里的年轻人会去街上买年货,不过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数人都去甘谷县城里,有的还去天水市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说到肉我们甘谷县**多是自家养猪的,所以猪肉一般不会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接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小伙子,姑娘们都打扮得神采飞扬、花枝招展。说不定就找个好对象,等到年后初五、六就准备定亲。
4、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炸“块块”
馒头一般常见的,不过有大小两种。“块块”有很多种,面是前几天就准备,已经发酵好的,要看家里妇女的厨艺怎么样了,手巧的女人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人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块块”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5、腊月三十日—“耙对纸”,“接先人”,“年夜饭”,“守岁”。
“耙对纸)”即春联,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要贴上新的春联,其含义是以示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它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家里有当兵的:“人军属门上光荣匾,战士胸前英雄光”等等。“对纸”一般是由村里的老师,老文化人写的。一清早孩子们就拿着由大人裁好尺寸的红纸,去老文化人家去写;
“接先人”是一种北方的祭祀活动,也是活着的人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届时,一个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点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拿着香盘(有香,斟饯即浆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着纸钱(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着鞭炮等等。人到齐后就出发到大路上朝着埋葬先人的方向,磕头祭拜。之后大家一起边放炮边回到那一家在门口跪拜并烧香放炮,表示将先人接回来了。之后知道十五将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会做好献饭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饭有饺子,煮骨头(其实是煮猪肉),等等;
守岁是全家都在一起吃着瓜果,看着春晚,聊着这一年来的见闻及收获,青年们打着扑克,喝着酒,吃着菜,等着00:00点的到来。等到00:00是准时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压岁钱”,“去庙里烧香”
“去拜年”:早上6点起来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们一起去各家的亲房(家族的人)给先人烧香,给**拜年。
“迎喜神”其实是迎喜神和财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麦场上拿着香,斟饯,去迎接喜气和财气。
“压岁钱”,“去庙里烧香”和*常一样。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走亲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体时间各个村子都不一,我们火石屲组是在大年初三。我们村子里没有“老人家”的神像,我们村人信仰的是龙王爷,去隔壁河南村“抬”,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一辈人说是认为将神像抬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驱散邪魔。
9、正月初九—烟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这天我们贯寺村庙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为这天是众神的节日,也可以说是我们贯寺村的庙会,到时会有周围3个村子的社火表演齐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树银花,精彩绝伦。
10、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先人”
过元宵节就是吃一个“饺团”也是一种面食,有浆水的(酸的),有汤水的。
还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来的地方送别先人。
**心得:
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了人们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满,希望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家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机会。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淡薄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温暖。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歌唱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9
一、**对象:
本村村民
二、**方法:
聊天
三、**地点:
自己家,村民家
四、**时间:
春节期间
五、**人:
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
六、**准备:
笔、信纸、照相机
七、**经过:
1.上网了解并搜集图片,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
2.访问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
3.了解当地春节习俗,并写下详细的**记录。
4.最后总结资料,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结果。
八、春节的起源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有扫尘、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传统习俗。
3、家乡的春节
在家乡,除夕贴春联,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我们孩子就放烟花,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老话儿说得好“初一初二满街走。”除夕夜后,就是大年初一,人们穿好新衣,清晨来来往往的拜年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都是拜年声,小辈给长辈拜年,不光小孩,就连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笑容。大年初一吃饺子象征了团圆和福气。主妇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放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吃完饺子人们都各自出门拜年,给压岁钱,街上还会有一些奶奶们跳舞、扭秧歌,此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九、**结果:
春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通过这次的关于潍坊春节习俗的**我对春节习俗的由来和演变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感受我们节日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过年时的开心,加强了过年的味道。经过**,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尽管在形式上有了不少变化,但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十、我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领略**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发扬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0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寒假期间,我利用走访的形式,对家乡附近的一些老人进行了咨询**,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我的家乡的春节风俗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作出如下**报告。
关于我们邢台人的春节习俗,据传颂的民谣来形容:“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祭灶官;***,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转一转......”在我们这里,春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油盐酱醋、烟酒瓜果、干菜蔬菜,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春节是从腊月**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们这就有“***,祭灶官”说法,而且在这天还要包饺子。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家的厨房设有灶王龛,有的人家里是将灶王爷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据说,每年腊月***,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摆放供品,这样,他就不会在上天之后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我们这里有“***,扫房子”的风俗,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认真的屋里屋外彻底地打扫一番,要把这一年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来年更好的美好愿望。之后的几天就是蒸枣卷、蒸馒头,炸丸子,许多人家要在腊月里置办上半个正月的饭。而到了正月,尤其是初一到初六,天天要吃腊月里置办的年饭,预示着来年天天有好饭吃。
进入了腊月的二十七八了,就开始贴对联了。一般城市里大多住的是楼房就是在门上贴个门神或者福字,而在我们这边乡村中,要把红对联贴满整个院落,不用说门口,甚至拖拉机等农用工具上也要贴个“一路**”。但其实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并不注重对联里写着什么,就是图个喜庆、红火。不得不提的是,在此期间还有抽空去理个发,因为在我们这里有正月不能理发的习俗,按照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但经询问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实行的“剃发**”。为了抵制清**,**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不过在人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之下出现了偏差,变成了“死舅”,也演化成了一种习俗。不过近些年来这一习俗也渐渐不再被年轻人认可,只有一些年长的人还在注意并沿袭这个风俗习惯。
到大年三十,我们这里值得额外阐述的地方性风俗是有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仪式。这里的“爷爷奶奶”是指家族故去的先人,过年的时有要请回家来一起过年。兄弟几人如果父母在,在父母住处设供桌上供;如果父母不在,在老大家里设供桌;老大不在,老二家设供桌,依次类推。在北屋正堂供桌上方,将画有家庭祖辈家谱的佳布挂上;然后,将爷爷奶奶的神符贴在佳布下方。随后将“天地三界十方真宰”的老天爷全神符贴在爷爷奶奶神符的左边。最后是再摆放上贡品。请爷爷奶奶的过程是由男性长辈带领子孙,携带三柱香、烧纸和鞭炮,从家里出发,来到老坟地(坟地远的可以在村外路口边)。然后一人将香插在坟头(路边请的,堆个土堆插香)点燃,一人燃放鞭炮。全体跪拜,长辈口念“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随后长辈持香带领全体回家,中途不准与人交谈,不准串门,不准回头。接着再到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兄弟子孙先面对供桌上方的“爷爷奶奶”神符,给“爷爷奶奶”下跪拜年,然后再给父母拜年。同族的其他人或亲戚朋友来家拜年,也是先要给本家供奉的“爷爷奶奶”拜年,然后再给其他人拜年。而到了大年初五这个送“爷爷奶奶”、上坟的日子。初五早晨做好饭包好饺子,先给“爷爷奶奶”上饭,上贡台上摆上一碗饺子,再烧一炷香。“爷爷奶奶”吃完饭后,折贡、撤贡,把祖宗三代爷爷、奶奶的神符摘下,然后去上坟,在坟**神符和烧纸一起烧掉。这个习俗整个过程就结束了。请祖先归家过年,是延续古代神灵崇拜的“请神”习俗,也是每到佳节倍思亲,后人寄托对先人思念的一种方式,表达出后辈不忘先辈的养育教导之恩,逢年过节对已故先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三十晚上,就是每家要好好吃一顿年夜饭的时候了。吃年夜饭之前,村里的人们要把贡品摆在院落里,意思是上贡请众神,过了一年了,他们要让神先享用年夜饭,之后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一年发生的事,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年夜饭。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几乎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串门拉家常,更多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其乐融融,心情愉悦。这就是“熬年夜”也称守岁。等到十二点整要跨年的'时候,各家都要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到院子里放,一时间鞭炮齐鸣,过年的气氛瞬间点燃,伴随着喜闹的鞭炮声,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来临。
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在我的家乡,初一早上必不可少的是吃饺子,接着换上新衣服,准备好糖果、瓜子、花生、烟,敞开自家的大门,欢迎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前来拜年,当然自己也会先到邻居家里拜年,然后回到老家给家里乡村的亲戚拜年。大年初二是女婿看望老丈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有女儿嫁出去的人家要热热闹闹的摆上酒席,跟女婿女儿坐在一起吃顿饭,好好聊一聊。初三初四就没有那么多说法了,基本就是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的日子。初五这天是给先辈上坟、送爷爷奶奶的日子,去老家的坟地上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祖,放鞭炮,送走“爷爷奶奶”。在我们这的风俗中,过了初五这个年就算是基本过去了,上班的也依次开工,之后就只有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放烟火的日子。
春节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种,春节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春节民俗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五千年来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祖国的新一代**人,我们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次**活动,尽管用时不长,但让我对家乡的一些民风民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家乡的一些习俗的来源,增长了见识,也增添了对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责任感。同时,此次**的圆满完成,少不了家乡中人们的积极配合,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对家乡也更添一份亲切感。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1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要说真正进入春节,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方,每年的腊月***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在这几天人们一般会把家里进行彻底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什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衣,父母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提出的购买要求,另外在采购春节用品时,无论家里已经多出多少碗筷,为了人丁兴旺所以每年春节都要买几个。街上人山人海,年味十足,很是热闹。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因此春节前也是杀猪的最好时间,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保存较长时间,这也与南方过年制**有相似之处。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过年前也有提前蒸几锅馒头、豆包备用的习惯。通常为了供奉和好看,也会蒸一些花馍,类似刺猬馍、枣山之类的。小时候每当妈妈过年蒸馒头时,我也会因为好玩而根据自己喜好做一些形状各异的花馍,等到蒸好后便会先挑出自己亲手做的花馍先吃掉,渐渐的长大了,再帮忙做馒头时也就没有了那份闲情。
很快在忙碌中就到了除夕,一般大年三十那天才被称为是除夕,古有“年三十,除夕夜”的说法。但是今年却又有例外,闰年的缘由腊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除夕夜只好提前。在山东,除夕这天早上人们会提早起床打浆子,贴春联。所谓浆子,就是一些面粉浆糊,煮过之后便是很好的粘合剂,用它来贴春联,一年都不会掉。火红的春联贴在门上自然是喜庆,另外也会有很多家庭会在家门口挂红灯笼,更增加了节日气氛。贴好了春联和福字,剩下的时间就是继续做没完成的工作,再就是准备年夜饭了。山东大部分地区都选择在晚上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也有少部分鲁西南地区会选择在中午,因地域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自然已是相当丰盛,但是每年桌上都会有鱼,有“年年有余”之意,另外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鸡有“大吉大利”之意,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就是用胡萝卜和蒜泥凉拌的“大杂烩”了,寓意来年家里什么都不缺。其他的就随自己喜欢而定了。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一大家子的人聚在一起过除夕,妯娌们在厨房忙活着年夜饭,小孩们聚在一起玩耍,男人们则在桌前喝茶聊天。吃饭时通常都会分两桌,男人们在正桌,女人们另外一桌,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则会上正桌。在山东传统习俗中,不管何时,家里来客人留下吃饭时,女人都是不允许上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这一习俗逐渐被取缔,但是传统节日里依旧会残留一些痕迹,并且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人们。此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团圆饭,其乐融融。除夕夜也有守岁之说,通宵守岁,等待辞旧迎新的时刻,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等到一过零点时分,家里的男人就跑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以鞭炮的响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此时女主人会在家里的院子里烧一些黄色的烧纸,这些纸在烧之前要用钱打一打,古时说这些纸是烧给天上的神仙们用的冥钱,神仙们收了钱就要保佑人们来年发财。零点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节,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去**、求吉利,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秆,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像那几年还在上高中时,父母在除夕夜时也会把芝麻秆撒在院子里,寓意我们成绩能节节高升,取得好成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锅里要放上馒头、豆腐。意在有余头,都有福。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王爷爷,而且饺子要用筷子挑开,方便神仙们食用。吃完饺子,春节的这顿年夜饭才算真正的结束了。
初一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也是人们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人们都会起早,穿上新衣,挨家挨户的拜年。早起后,开门前要先放鞭炮,然后在门口外放一只竹竿或木棍,来拜年的人们踩过木棍进门。出去拜年的一般都是小辈的年轻人,长辈的一般都会待在家里,招待来拜年的客人。首先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拜完之后才出门到亲戚家及邻居家里拜年。记得小时候我给长辈拜年时都要磕头,现在很少见了,只是问好就可以了。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小孩子们盼望过年,其实很大成分就是想买新衣服和想要压岁钱吧。想想小时候得到压岁钱后的那个高兴劲,现在想想还禁不住想笑。大年初一还是有很多避讳的: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等。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2
**概况
一、**对象:亲朋好友
二、**目的: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
三、**方法:聊天
四、**地点:自已家
五、**时间:春节期间
六、**人:
**经过:
1、春节的起源(服装、食物、庆典、活动、音乐等)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觅食人肉,。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鞭声,吓得直逃。它又迎头望到一家门口晒着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门里一瞧,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溜了。人们摸准了“年”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的习俗(图书、文字、实物等)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
3、不同民族的春节(苗族、傣族、壮族等)
苗族杀猪打糍粑预示着春节的来临。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4、家乡的春节是怎样的(春节里的趣闻)
除夕贴春联福字,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吃年夜饭、看春晚,子夜放烟花鞭炮,火树银花,欢乐祥和。初一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福气。主妇包饺子时会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谁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吃完饺子人们走出家门,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给小孩子发压岁钱,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结果:
我们的春节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了喜庆热烈的年味儿。
我的思考: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3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时间:20xx年12月
**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
**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
**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或***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
各家专管**的,腊月***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4
一、**报告的原因:
寒假期间,我随家人过了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发现了一些风俗习惯,在**人的过年习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年的习俗又是怎样来的呢?我带着疑问走访了村里的知名老人。
二、**报告的内容:
通过走访**了解到:春节,**了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意味着新春的到来,是美好的象征。周而复始的过着春节,可为什么要过春节呢?相传,古时候有个**的怪物叫“年”。“年”每隔365天就会出来**。有一个聪明的小孩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回湖里。从此,人们每年都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人们第二天都会穿上新衣服,走家串巷去拜年,见到了人都会说“过年好”。这个习俗也就被传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仍会说“过年好”。
春节,人们都会在一起吃团圆饭,无论多远,也都会想方设法赶回家。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开始忙着贴对联、“福”字、挂门钱。把“福”倒过来贴,有“福到了”的意思。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忙着包饺子,男人们就去“上坟” 。“上坟”意味着想让死去的亲人也感受到新年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晚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孝敬。
年三十晚上吃饺子成为**民族不可缺少的习俗。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去“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里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块、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春节,长辈会给晚辈们一些压岁钱,意味着给晚辈们添岁,也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期望;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还得串亲戚。人们会从大年初二走亲戚,串朋友,有的一直串到初九或初十。人们交流过去一年的得与失,为新的一年绘新谱。……….
三、**报告的总结
春节的习俗来源已久,在**民族流传了上下几千年,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望“春节习俗”在**大地上发扬光大。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报告15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
3、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4)
——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3篇
元宵节民俗文化的作文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等人在吕后死后,*除吕后**,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鼓等活动。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5)
——山西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山西春节民俗文化作文1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山西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的**报告3篇(扩展6)
——茶文化的**报告
茶文化的**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文化的**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的**报告1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茶文化是制茶,饮茶,品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与品茶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同时还有“客来敞茶”、“以茶会友”的传统风俗。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于宗教哲学性。几千年来*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特有的茶文化。此项**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对*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认识及了解情况,主要对20岁到60岁的人群就其有无饮茶习惯,喜好哪类茶,及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此次**采用随机问答的方式,每个年龄段的被**人数为5人。
**结果显示:有15%的人没有饮茶习惯,有85%的人有饮茶习惯,有饮茶习惯的中年人居多,老年人次之,年轻人最少,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品茶习惯,而且很多人还将绿茶和乌龙茶等混为一谈,只是把茶当做解渴佳品。有饮茶习惯的年轻人中女性群体占有绝大多数比例,其饮茶的主要目的是减肥,美容养颜,但是对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认识了解很少,比如茶的分类,制作流程,冲泡方法等,很少有人能答的上来,然而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更是分辨不明。年轻人群中几乎没有人有品茶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时工作学习太忙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品饮。在中年人当中有饮茶习惯的以男性群体为主,这些人当中由于个人的阅历,文化水*及工作环境的不同,所以对茶文化知识的认识与了解的层次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说出几种茶的产地及制作方法,以及茶叶的冲泡方法以及各种茶具的各
种用法。然而在这些人当中有品茶习惯的也不是多数,有20%左右的人只是把茶当做是解酒,解渴,助消化,提神的工具之一。有50%的人虽然对品茶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家庭琐事等原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品茶,他(她)们对茶文化的了解能够更深入一些,能够说出几种**性的茶叶,比如绿茶的龙井,碧螺春。红茶的大红袍。黑茶的普洱。乌龙茶的铁观音,凤凰单丛等。还对茶与养生的知识了解一些。剩下30%的人是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品茶。他们对茶文化的知识了解的更多一些,比如知道茶叶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知道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的品质特征,知道绿茶由于加工时由于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等。老年人品饮茶习惯的所占比例仅次于中年人,他们大多是与老友会面,打发闲暇的时间时品茶与饮茶,他们对茶文化的知识的了解可谓是丰富多彩,他们不仅知道茶的分类,制作流程及方法,茶的冲泡方法,茶的生长环境,茶的品质与形态,他们还知道有关于一些茶来源的传说故事及民间茶俗。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茶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贸易,医学保健,茶艺表演等。*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但茶文化在*曾闪耀过耀眼的光芒,然而现在的*人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原因逐渐对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予的漠视的态度,虽然大多数人还保持着饮茶的习惯,但是有品茶习惯的人却只是一小部分。茶文化的现代意义: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着传统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可以与其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不同的民族将其它民族,以期获得互相补足,一体提升的效果,而不是一方同化於另一方。若只套取其他民族的西能够为模式价值标准,而失去了自己,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绝非好事。但是茶文化的现代意义不容置疑,其基本精神更是饱含哲理。只要我们合理发扬它的现代价值,用好它,茶文化必将在**大地重新兴起,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茶文化的**报告2
一、**目的
我们日照绿茶特别有名,被誉为“江北第一茶”。日照绿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好多人都喜欢日照绿茶。还因为我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喝日照绿茶,他们每天在家都喝功夫茶,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开始喝茶了。我想**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二、**人员
刘涵日、爸爸和妈妈
三、**内容
**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四、**方法
1、亲自到茶厂体验了解询问;
2、 网上搜集资料。
五、**过程
1、历史渊源日照种茶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日照城北的河山顶峰上有古茶树一株,因生于悬崖之上,高不可攀,无人敢登峰采摘,唯拾其落叶,或抛石击叶,用开水冲饮,不仅可明目提神,还可治腹疼,有奇效。
2、制作工艺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采茶、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艺。采茶、摊凉要求采摘必须精细,大小均匀一致,不采雨水叶、病虫叶等,然后用竹篓装盛,禁用各种袋装,以防鲜叶红变和闷熟。进厂后抖松摊放3-4个小时,鲜叶开始透发香气即开始加工。杀青采用杀青机或人工杀青,使叶失水35%到37%之间,然后摊凉。揉捻采用揉捻机,轻揉不加压,时间3-5分钟,揉捻时间过长,易出现茶汁外溢,影响色泽和显毫。搓团提毫采用手工操作,这是一项技术活,凭技术工人经验调节,边搓团,边解块散热,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干燥达80%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用烘干机边翻边抖动,直至干燥,烘至含水量6%就完成了。
3、品质特征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日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茶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专家称日照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绿茶不仅是一种健康饮品,它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常饮绿茶,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压利尿,消食醒酒,防癌抗辐射,减肥美容,延年益寿。电脑一族每天喝些绿茶,能防电脑辐射,而且对皮肤也很好。日照绿茶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是绿茶中的极品,特别是开春采摘的第一批更上极品中的极品,价格非常昂贵。日照绿茶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圣谷山、雪青、浮来青、碧波、旭光、莒国翠6个绿茶品牌,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获准使用专用标志。
六、**结果
通过**,我对我们家乡的绿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日照绿茶,多喝日照绿茶,让日照绿茶更加有名。
茶文化的**报告3
*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茶文化同**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这是世界**何国家和民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本人对茶叶包装进行了深入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的
了解茶叶这一特殊物品对包装的要求,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同时,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物流学中包装这一节知识。
二、**对象
安财超市、乐购及蚌埠市部分茶叶店
三、**方式
本次**采用的是访谈法、观察法与资料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来获得准确信息。
四、**内容
主要**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包装类型作用等。
五、**时间
20xx年十一月五日
六、**结果
(1)茶叶包装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对茶叶进行包装,以促进茶叶商品销售。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让茶叶的身价提高数倍,,茶叶包装已经是*茶叶产业的重要环节。*茶叶历史悠久,品茶已成为*茶叶历史悠久,品茶以成为*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共有六大茶系:绿茶(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都匀毛尖信阳毛尖为**),黄茶(以霍山黄芽,蒙洱银针为**),白茶(以白毫银针白牡丹为**),青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冻顶乌龙茶为**),红茶(以祁门红茶坦洋功夫红茶为**),黑茶(以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为**)。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变质,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性很强,而香味又极易挥发。当茶叶保存不当时,在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叶罐就应运而生。茶叶包装主要有锡制茶叶罐、马口铁制茶叶罐、陶瓷茶叶罐、玻璃茶叶罐、纸制茶叶罐等,马口铁茶叶罐因其其款式多样,印刷精美,不易破损,运费方便,为大众所喜爱。由于考虑到价格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铁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深受大众喜爱。茶叶包装主要分小包装和礼盒包装。小包装是为了方便客户泡茶,按照定量克数进行的小包装,以泡袋来包装茶叶。茶叶礼盒包装是茶叶包装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种材质(如纸质、木质、塑料、布艺、金属)的包装材料,将茶叶包装成礼品,实现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茶叶也有用塑料袋包装的,里面会放一小袋茶叶保鲜剂,用来吸收水分和异味。
(2)安财超市**结果:因为学校内茶叶的消费者主要为学生,所以安财超市内的茶叶主要以花茶毛峰小量袋装为主,价格较便宜。茶叶的包装大都比较简洁大方,能突出茶叶的特性,吸引学生群体购买。
(3)乐购**结果:像乐购这样的大型超市里茶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茶叶的包装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花茶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女性同志,所以花茶多为塑料袋包装,内有茶叶保鲜剂,成本较低,包装袋封面较精美,符合女性对美的追求。一些茶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名贵茶叶包装则比较复杂,包装费用也较高。有的是用精美的茶叶罐包装;有的是用茶叶礼盒将几盒茶叶再次包装,如谢正安和徽府茶行,有木质和金属礼盒,看起来高档名贵,适合送礼等。
(4)蚌埠市部分茶叶店**结果:茶叶店是专门出售茶叶的,因此这儿对茶叶的包装处理种类多样,具体有桶装、纸装、罐装、袋装、礼盒包装等不同形式。蚌埠市茶叶店主要销售安徽产的茶叶,如黄山毛峰,六安**等。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茶叶的包装也各不相同。如价格较便宜的茶叶是用大的不锈钢茶叶桶装的,方便零散称卖;有些碎茶叶如普洱则被加工成饼状用纸包装起来出售;另外一些则已称量过后用塑料袋包装好,顾客可以方便购买;还有些价格较高的茶叶则用精美的茶叶罐包装,显示出高档茶叶的与众不同。或几盒罐装茶叶再用礼盒包装,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茶叶的档次。
七、**体会
通过本次**,我的体会如下:
(1)包装在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包装的材料、形式、容器设备、技术都对其他物流环节产生最要的影响。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存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具体来讲,包装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从静态方面来看,指能合理容纳商品,抵抗外力,保护宣传商品,促进商品销售的物体,如包装容器等;二是从动态方面看,指包裹、捆扎商品的工艺操作过程。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商品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端,它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
(2)包装的好坏,影响到商品能否完整无损的达到消费者手中;包装的装潢和造型水*,影响到商品的竞争力。包装对商品起到如下的作用:
1保护功能是包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主要体现在:a防止商品破损变形b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c防止腐朽霉变、鼠咬虫蚀d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
2方便存储运输,具体体现为:a方便商品的储存,便于识别b方便运输
3促进销售,具体表现为:a恰当的包装能够唤起人们购买的欲望,通过包装给消费者带来对商品的好感和满足。b包装的外部形态、装潢设计是商品很好的宣传品,对顾客的购买起着刺激、说服的作用。c恰当的包装对商品有促销作用,过大、过重的包装会降低商品促销能力;包装不足也会降低商品促销能力。如袋装的茶叶可以防止茶叶因受潮而有异味,既方便运输也便于消费者购买和饮用。不透明的罐装茶叶可以防止阳光直射而影响茶叶的质量,可以防止茶叶受潮受污染等,同样也是有利于运输,便于消费者在家储存。不锈钢茶叶桶本身无异味,不会影响到茶叶原有的清香,消费者可以想买都少就称多少,为消费者和卖家提供了便利。卖家在包装袋或罐子上标明茶叶的种类重量等信息,使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商品的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优秀、精美的包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所以精美的茶叶包装袋和包装罐美观大方,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茶叶的销售。高档的礼盒和锦盒能满足人们对身份的最求,激起和刺激消费者购买,能提高茶叶的销量。
(3)现代商品的品种繁多,性能和用途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充分发挥商品包装的功能,必须对商品包装进行进行科学的分类。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按包装材料的不同划分为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木制容器包装、金属容器包装、玻璃陶瓷容器包装、纤维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按包装的形态分为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等。按包装方法分为防震包装、防水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按包装材料可分为纸箱包装、木箱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纤维包装、陶瓷或玻璃包装、合成树脂包装等。按包装使用频次可分为一次使用包装、多次使用包装。周转使用包装。茶叶包装属于商业包装,茶叶真空小袋包装属于熟料袋包装;礼盒锦盒等属于木制金属容器包装。茶叶包装属于防潮包装、多次使用包装等。
(4)通过对茶叶这一商品包装的**,我更加明白了包装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物流这门学科。
茶文化的**报告4
一、引言
潮州工夫茶,亦称潮汕工夫茶。两者同源同义。古潮州郡治,覆盖现今潮州、汕头、**三市区及潮安、饶*、澄海、南澳、潮阳、惠来、**、**、揭东九县,还远及丰顺、大埔、焦岭县等。追溯潮州茶事,偶有关联,故以“潮州工夫茶”命题。
有关潮州工夫天茶的主要著述有:黄挺《潮汕文化源流.潮汕工夫茶》、陈香白《潮州工夫茶概论》、曾楚柄(潮州工夫茶)等。还有其他作者的专文见之报刊或丛书。而在此前,另一重要著述,潮籍学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功夫茶》,在茶界中却鲜为人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近期有黄挺等几位作者在专著中引为附录,才为世人所知。
翁辉东(1886-1963),广东海阳县金石人,字子光,曾任潮州韩山师范学监,代校长,后专心于著述。编有乡土教材《潮州乡土历史》、《潮州乡土地理》;著《潮州民俗志》、《潮州文物图志》、《潮州金石考》等。《潮州茶经》,作于1957年清明,以抄本行世。
翁氏《潮州茶经》,较为全面反映潮洲工夫茶的概貌,吸收唐、宋以降历代先贤论茶精苹,融大潮地产茶铭区、嗜茶品类、取水掌火、茶具、冲泡、啜饮、寻韵等基本内容,总结成简洁的文字。规范的程式。工夫茶就是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粗、求工”,并由此体味工天茶的“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
二、潮州日工夫茶的特点
《潮州茶经》问世已有40多年,它在总结和发扬潮汕茶俗文化方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特殊地域,潮州茶俗文化的形成便是特例之一。
潮式工夫茶的特点,第一是在开放、多元中形成鲜明的个性。从技茬的观点和物质的观点来衡量,始终是开放的、多元的,由于开放,就有吸取相创造。工夫茶“四宝”:“宜兴紫砂壶,景德镇若琛杯,枫溪砂桃,潮阳红泥炉”,还有“潮阳颜家锡罐”,“潮安陈氏羽扇”等,即是一例。饮茶的“茶品”,甚至种植的茶树品种、单丛,也是多元的、开放的。潮州工夫茶有它的鲜明个性,走进哪家哪户,茶盘家伙一摆,不用问,便是工夫茶,如翁氏所说“潮人所用茶具大体相同,不过以家资有无,精粗有别而已”。有了“大体相同,精粗有别”,就有“雅俗共赏”的基础。翁氏在序言中说明白:“无论嘉会盛宴,闲处独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挑,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潮州工夫茶以“精细”的工夫“收工夫茶之功”,就是鲜明个性中的“特质”。
潮州工夫茶特点之二,是运用工夫茶艺追求“真美”。好茶好味,“酽、热、香、滑”,人各一杯,不玄虚,不造作,*易自然。翁辉东《潮州茶经》对传统工夫茶艺的择茶、选水、备具及冲泡法有如下概述:
1.茶之木质,(有名区、品种、制法之别)“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2.取水:(本之陆羽《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潮人嗜饮之家…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云。
3.活火:“潮人多用绞积炭”(坚硬木烧的炭),“更有(用)橄榄核炭者”。
4.茶具:茶壶(俗名冲罐),盖瓯(代替冲罐),茶杯(宜小宜浅。径不及寸),茶洗(一正二副),茶盘,茶垫,水瓶(备烹茶),水钵(贮水),龙缸(容多量水),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著,茶罐,竹箸,茶桌,茶担(用于登山游水烹茗),茶罐锡盒。(共18器)。
5.烹法:
(1)始器: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先“淋罐淋杯令热”,再纳茶至罐约七八成。
(3)候汤:木之《茶说》“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冲点:“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又不可迫促。挑宜提高倾注”。
(5)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提壶盖从壶口*刮之”。
(6)淋罐:“复以热汤淋壶,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香咪盈溢于壶中”。
(7)烫杯:“烧盅热罐,方能起香”。
(8)洒茶:“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洒则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洒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洒茶既毕,乘热,人各一杯饮之”,“一缀而尽,三嗅杯底”寻韵,闻香。
近数十年来,与翁氏时期相比,程式依然,而茶品、取水、用火、茶具,均有新的发展。其原因,一是科技进步,潮汕单丛茶产区**扩大。茶品丰富多彩:电器的应用,茶具型、制、花色多样化;二是闽、台、潮茶艺交流,进人新的交汇融合期。闽、台、潮工夫茶,本是“同源分流”,如今融汇,共创“*工夫茶”。《潮州茶经》“三嗅杯底”;钱塘陈于厚。……金茎邑露只闻杯演化为台式“闻香杯”;“茶漏”、“公道壶”加入潮州茶具的行列;凤凰单秘迸人台式茶艺馆,潮汕人喜爱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何都属“*工夫茶”。
三、工夫茶由来与“潮式工夫茶”
探究工夫茶由来,一从茶器茶具。一从泡饮方式,一从称谓。
翁辉东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工夫茶之特别赴,不在茶之本质(指茶类),而在茶具器皿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因此,翁氏又说:“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在泡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翁氏似乎在有意无意之间,说出了工夫茶的泡制法的初始,沿用了绿茶、焙茶的泡制法。
从工夫茶己有的茶具来看,其“萌芽期”似可追溯到明代后期,即16世纪下半叶。明代是我国制茶技术有较多创新的时期,绿茶的制作由蒸、焙改为炒青,饮茶方法由煮饮改为开水冲泡,随之适于冲饮的茶具型制也趋向小型、多样。
1597年,明代万历****许次纤撰《茶疏》有如下记录:
产茶……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炒茶生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旋摘旋炒……。以半熟为度,微似发香,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焙)笼,纯棉大纸,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秤量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瓯注茶瓯古取建窑……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饮啜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要小,小则再巡已终。……若巨器屡巡……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
这里,许次纾强调绿茶的品饮,茶注小则香气氤氲,茶瓯以自为佳,兼贵于小。这个观点,在后期工人茶的品饮中是一脉相承的。
《茶疏》问世40多年后,1642年。明末冯可宾撰《岕茶笺》,则说得更为明白,他在论及茶壶、茶杯时说。
或问茶壶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办得趣,何也,壹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
工夫茶品饮程式的“成型期”,应在乌龙茶创制之后才得以确立。庄任《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根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草堂《茶说》和释超全《武夷茶歌》(清18世纪)和阮晏《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见之文献明确描述武夷品茶的,是清代袁枚在乾隆五十一年(786)游武夷天游寺僧道献茶的记载,见之于《随园食单》: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逮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味之,果然请香扑鼻,舌有余甘。
但袁枚在武夷品茶,并未提到品饮“工夫茶”这一名目。袁枚的记载距乌龙茶创制已近百年,期间有关武夷茶的品饮方式的沿变就有待于查考了。
工夫茶饮法之传人潮汕,当与茶叶商旅有密切关系。武夷品茶技艺。主要集中在寺观僧道,前述袁枚天游寺品茶即为一例。1804年清代姚衡《寒秀草堂笔记》转述崇安县令柯易堂的话:
言茶之至美,名不知春在武夷**岩下,仅一树,每岁广东洋商予以金定此树…惟寺僧乞得一、二两,以饷富商大贾求檀施。
此前(约1753以后),清代刘靖撰《片刻余闻集》论及武夷茶高下,分岩茶、洲茶二种,岩茶由各岩僧道采制,远近贾客于各寺庙求购。洲茶中“芽茶为属真伪相参……惟粤东人能辨之”,说明粤东人(广东人)也是评茶能人。它如《崇安县志》(807)、《崇安县新志》(1940)、《武夷山志》 (1710)均记录了清初至乾嘉以至**期间,“潮帮”、“厂府帮”在闽北采办茶叶极为活跃,工夫茶品饮方式传人潮汕,商旅的作用应是主要途径。
但是,“工夫茶”这一名目,由“茶名”转化为“品饮”名称,是武夷寺僧,抑或“潮帮”还不清楚,而工夫茶的品饮方式,源于闽北武夷,是毫无疑问的。
潮州工夫茶品饮方式,至迟在18世纪下半叶就已确立了。据黄挺《潮汕文化源流》的论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于乾隆五十八至**五年(1793-1800)任广东兴宁曲史,《潮嘉风月》记载了当时韩江六篷船上饮茶习俗,从用茶,器具,茶具到品呷等程式和今天相同。《潮嘉风月》最重要的话是:“工夫茶烹治之法……”
翁氏《茶经》在列出“工夫茶”的'茶具之后,作出结论:饮茶之家,必须一一毕具,方可称为“工夫”,否则牛饮止渴,工夫茶云乎哉?”,看来,茶具是“工夫茶”的要件之一。潮式工夫茶,简而言之,就是:茶具器具配备精良和闲情逸致的烹制。
四、潮人饮茶的历史
从潮人。识茶、种茶,惟断潮人。饮茶。
潮人对于茶的认识,经历了启蒙、普及、提高再普及三个阶段。
位于岭东的潮州地域,与岭南韶州(东昌、仁化、南雄等)不同,岭东不属于茶树自然分布区,近代的地方群体品种,如丰顺乌图茶,大埔石筒茶,*远锅三茶,均带有“北种南引”的印记:叶小,抗寒,味薄。海阳(潮安)、饶*的栽培种则带有“闽种西迁”的印记。叶大,小乔木,味厚,耐寒性一般。茶树人工传播往往是与人口迁移同步的,潮地引人茶种,早期可能源于宋代中后期(13世纪中期),所以潮人识茶相对较晚,是自然条件使然。潮人“识茶”的“启蒙”阶段。即由宋代至明代初期,由闽人移潮和人仕潮州的官宦阶层推动的。
茶树引种,以饶*一县最为突出。许州《广东茶叶》1987.10)**饶*待诏山下林姓族谱,林姓家族是在宋代淳拓年间(1250年)从福建福清迁入的,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从福建引人“黄茶”(武夷茶?)种于沙米坝,此前,己有当地“土人”在待诏山种茶。又据饶*柏峻乡刘姓族谱第六代(1684)后从**带回乌龙茶种籽种于柏峻。又据《饶*茶叶志》(1988,末刊稿)资料,从19世纪下半叶至加世纪,仅饶*一地,从福建引进的品种,达16个之多。这里,存在一个疑案,就是位于凤凰山“凤凰水仙”的来源,潮人认为是本地种,福建人认为来自福建某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拿出有力证据。但无论如何,“凤凰水仙”这个群体,确是一个“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许多“单丛”,对潮汕茶叶贡献殊大,对“潮州工夫茶”,更是“锦上添花”。
16世纪初期至、9世纪的200多年间,是潮人“识茶”的普及期,表现之一是出产茶叶,见之方志记载产地的如下:
桑浦山: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1602年《广东通志》
待诏山:1684年《潮州府志》,686年饶*县志大1709年《潮州府志》,1730年《海阳县志》
凤凰山:1686年、1935年《饶*县志儿1709年《潮州府志》,1902年《海阳县志》惠来县:1687年,1730年《惠来县志》
丰顺县:1746年,1943年《丰顺县志》
**县:1741年,1779年《**县志》1890年《**县续志》
上列,即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桑浦山有茶”为已知最早记录,但后期似已销声匿迹。自1684年(康熙***年)至清末,潮州各县有记录的茶名有:
待诏山茶,亦名细茶、细黄茶,产饶*。
苦茶,产大埔、丰顺。
土茶,亦名炒子茶,产**。
鸟喙茶,产凤凰乌炭。
潮地产茶获得最好评价的凤凰山岛缘茶。谓:“凤凰山有峰,曰乌岽,产鸟缘茶,其香能清肺脯(清光绪二十八年《海阳县志》)”。
潮地茶产和流遮的记载,还见之茶税的记录: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川清会典》有一段潮州广济桥茶税的记载:“潮州府厂济桥,每百斤细茶税一钱,粗茶税一分五厘,苦茶税九里,汇大桥税内。”这段记载说明有“细茶”、“粗茶”、“苦茶”三种。
约1780年,清代嵇璜等撰《清朝通典》也有类似记录:“潮州广济桥,每粗茶百斤,税银五分,细茶百斤,三钱四分,汇人桥税内报解。”“粗茶”是什么茶?是否是早期“乌龙茶”?是外茶输人还是自产?留待考。
1864年,清同治三年(1864)《广东通志》重刻本引述吴震芳《岭南杂记》(1705年前后),有关于潮州灯节表演采茶歌的一段描述:潮州灯节……采茶歌尤为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有曰,“二月来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来茶人。”这“采茶歌”,是反映当地的茶产现实?还是作为娱乐从外地引入?从语气分析似是引入的,这里,权作为一种潮人“颂茶”的“娱乐”吧!
潮地产茶的“提高普及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其表现是
①清末至**末期形成茶产名区:
凤凰名茶区--凤凰单挝
新塘深坑名茶区(待诏山)--深坑单丛
石鼓坪名茶区--石鼓坪乌龙
西岩名茶区--小叶乌龙,色种
岭头名茶区--奇兰
②1986-1999年,形成现代名茶区:
凤凰茶区--各式高香单秘
石鼓坪--石鼓坪乌龙
坪溪岭头--岭头单丛
现代潮汕名茶品类,琳琅满目,岭头单丛,凤凰单丛中的黄枝香、蜜兰香、八仙过海、玉兰香、桂花香等,均为乌龙茶中的妓妓者。
潮人饮茶习俗的形成,早期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外籍特别是江南、闽省诸地人员大仕潮州;二是宋元时代闽人迁潮;三是潮人到福建贩茶人潮。
据黄挺考述,潮州市金山南麓,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岩石刻,刻着北宋〔1012〕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句云:“茶灶香龛*。”引述潮州名士吴复古赠送建茶给苏东坡,苏有书《答子野》以示道谢。“茶灶香宴*”是拟景抑或烹茶,不得而知。宋朱熹好茶,游武夷也有《茶灶》诗:“仙翁遗石灶,茶烟袅细香”,是联系写武夷景色。以上说明,北宋时代潮州己有喜茶的文士和官宦论及茶事。
明代有反映潮州茶俗情节的戏文如《荔镜记》(1566,嘉靖刻板)和《荔枝记》(1581,万历刻),唱词中有:“安排扫厝点茶汤”句。对白中有:“端椅坐;讨茶食”,“人客,茶请你”,“师父钟茶待你”等句。可见明代潮州民间茶事己经十分普及,这与宋末、元代福建**潮州,带入茶籽、种茶技术和饮茶风俗,应有密切关系。潮州凤凰山最出名的单丛名为“宋种”,不管传说如何,却真实反映当地茶民的情结,以“宋”为贵。福建武夷有茶树名“宋树”(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自《随见录》)。
清代中后期至**潮州饮茶达到盛期,成为官民习尚,贩茶大潮及自产茶兼而有之。清代光绪《**县志》说:“山中土茶……惟山中人嗜,揭所饮啜,该建茶也。”清代光绪张心泰《粤游小识》称:“潮郡犹嗜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产自饶*西岩、柏峻、深坑的茶叶。
此前,从福建贩茶人潮的记载还见之清代**《祟安县志》。但也不尽是“建茶”,在官宦人家,如肖麟趾(《**县茶》1745),泡的是阳羡茶。
**期间,潮人嗜茶更为出名,蒋叔南游记第一集(1921)中说:“武夷之茶,性温味浓,极其消食,盛行于广东。而以潮州人为嗜之。”徐珂撰《可言》卷十三(1924)说:“工夫茶,潮州所尚。”
现今潮州、汕头人饮茶户年均消费巴达3.6千克,成为全国之冠。喜爱的茶品有乌岽单丛、岭头单丛、石鼓坪乌龙,有宋种、黄枝香、蜜冬香、八仙过海……与翁氏时相比已**改观。
茶文化的**报告5
一、调研课题
以支教为纽带,探究贵州凤冈茶叶的发展现况
二、调研背景
凤冈概述
凤冈--*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生态农业加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茶园5.4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1万亩,产值1.25亿元,全县收购烟叶14.7万担,实现产值10054.63万元。黔风、春秋、寸心草、仙人岭、龙江等一批新老规模茶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黔风公司成功申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茶叶发展**国际背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的外向型出口经济有较大影响,为了帮助**优秀的茶企业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搭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台,同时也为了充分体现国际茶文化节的“国际化”特点,研计会邀请了来自*、***、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等国家的茶叶专家,就茶叶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创新、培育国际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贸易对接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推动茶业科技创新、促进茶文化交流和茶品牌推广,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效益,是今后*乃至国际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茶产业发展致力的一个方向。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当地茶业生产发展状况的**,发现当地在茶叶发展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加以推广和深化,同时洞察其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为当地茶业以后的发展寻找商机和出路。
四、调研内容
重点**凤冈县茶业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主要经济产业,了解当地*对茶业发展的投入和**,以及成效如何。
五、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以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为主,以**问卷和文件检索为辅的调研方式开展调研。
(一)、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方面
1、实地考察当地茶业生产,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
2、实地考察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发展形势态度,以及对*各项**的态度。
3、本次走访交流以**为主,以村民走访为辅的走访方式。
(二)、**问卷方面
通过向受**问卷人群发放和填写**问卷,分析并研究**结果,结合调研目的,分析和了解当地情况。
(三)、文件检索方面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当地经济教育状况,本次调研将通过当地*、教育局的帮助,对与当地经济教育建设确实有关的文件进行检索。
六、调研行程安排
地点:凤冈县
时间:7月1日—7月15日
成员分工和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1、成员分工
实地考察交流组:李阳、江云蛟、张明垚、张涵
**问卷组:谭凤刚、赵娱婷、李雅迪、裴清一
文件检索组:黄克霞
(可根据调研的需要和个人意向和安排对人员适时进行小范围的调整)
2、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实地考察交流组:
工作内容:走进当地各个经济作物场、各个居民家,拍摄实况,分析成因,发现优势找出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负责走访当地**,提出切合调研课题的问题,促进彼此间交流,记录访谈内容并拍摄访谈的真实场景,及时整理分析访谈收获。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6日 考究周边经济作物场
7月7日—7月11日 考究各个村**和村民家
**问卷组:
工作内容:深入各个乡镇村**村民家中,发放填写**问卷,并及时整理分析,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证实可行性。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5日 发放填写**问卷
7月7日—7月11日 **证实分析的状况以及可行性意见
文件检索组:
工作内容:通过和*部门沟通交流,进行文件检索,整体**解凤冈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七、后期联系与宣传
(1)、通过在东部地区发放**问卷方式让人们了解凤冈富硒茶。
(2)、联系江南地区各个茶业经销处,**凤冈茶业知名度,并努力进行宣传。
(3)、联系商家为凤冈地区茶业开拓销路。
茶文化的**报告6
*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民族之国粹。茶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内容十分丰富。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目的;*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茶文化在世界享有盛誉。通过本次**,了解大连地区市民对于茶及茶文化的了解程度。
**人:英BG122郭庆世
**时间:20xx年11月12日—19日
**对象:大连市民(亲戚5人,同学15人)
**方式:问卷**(电子邮件问卷)
问卷内容:
1、您*时喜欢喝茶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
2.您喜欢喝什么茶?()
A、红茶B、绿茶C、乌龙茶D、普洱茶E、花茶F、毛
尖G、铁观音H、碧螺春I、龙
井J、减肥茶K、其他
3.您周围哪些人群有饮茶习惯?()
A、家**、朋友C、同
学D、同事
4.请问您饮茶的理由是什么?()
A、有益健康B、着迷于茶文化C、喜欢茶的香气味道D、没有理由,随便喝
喝E、为了待客应酬7.你更注重茶的功效还是口感?() A、功效B、口感C、都注重
5.喝茶的频率是?()
A、一天几次B、一天一次C、3天一次D、一周一次E、更久
6、你更注重茶的功效还是口感?()
A、功效B、口感C、都注重
7.喝茶的频率是?()
A、一天几次B、一天一次C、3天一次D、一周一次E、更久9.您知道茶叶的哪些功效:()
A、有助于延缓衰老B、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C、有助于预防和抗癌D、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E、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F、有助于美容护肤
8、您知道正确的泡茶方法吗
*的茶历史吗?()
A、了解B、知道一点C、完全不了解
9、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弘扬*茶文化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无所谓
10、简述您对*茶文化的了解
答:
问卷分析:30%的人喜欢喝茶其中55%的人喜欢喝绿茶35%的人喜欢和铁观音
70%的人知道茶的功效但不完整
17%的人知道如何正确泡茶
20%的人了解*茶的历史
87%的人认为有必要弘扬茶文化
**结果显示:虽然喜欢喝茶的人所占比例较小但绝大部分人认为应该弘扬茶文化。所以应该大力普及查相关知识以及弘扬茶文化。
茶,在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着颇具魅力的神奇功效,为世人所喜爱;它使人们感到清爽,令神经活跃,得到喜爱。茶作为一种饮品,发起于神农氏时期,重闻于周公旦,发扬于宋唐时期,推广于明清,它的地位出一种生活实用食物进化为人们拿它品赏并体会意境,到现在为止,有三千年的历史。茶及茶文化的开启与兴盛是****的一项载体,它不但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而且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于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
茶,作为一种有千年文化传承的事物,蕴含着许多道理。同一种茶给不同的人喝会有不同的感受,对茶的理解也会有不同之处,所以说品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百态。而且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并生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茶助文思,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以及**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并且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作用很大。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
在当代社会中,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茶与文化的结合,也必然有新的延伸,新的形态,新的载体。它可以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于茶艺演示;可以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结合起来,在茶馆、剧场、和盛大的茶会上演出;也可以制成光盘、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供人欣赏,成为新的文艺作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内容。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和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茶文化不仅是*人的传统文化,而且已经对世界茶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有利于增进友谊、促进和*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多种多样的茶叶产品,促进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弘扬茶文化的总体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具体到茶行业本身,弘扬茶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