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通唯)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注释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注释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3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
作品简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作品原文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注释
1.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2.梅子:果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
3.肥:指果肉肥厚。
4.麦花:小麦、大麦花。
5.菜花:油菜花。
6.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7.篱落:篱笆。
8.惟有:只有。
9.蛱(jiá)蝶:菜粉蝶。
作品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品鉴赏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这首诗写初夏江 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 逼真。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最 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 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四时田园杂兴》、《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2)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3篇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1
四时 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赏析]
这首《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歌不但描绘了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以及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昼”即白天。“耘田”即除草。“绩麻”即把麻搓成线。这句的意思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这一句不但点名了时间——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也说明了女人的辛劳——“绩麻”,即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其中诗人把“昼”与“夜”放在一句之中,表明了劳动时间的延续性,从而突出了农家夜以继日的繁忙,从而也暗示了农民只有在如此繁忙中求得生活!。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这里是指年轻人,当然也就无论是男是女。“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尽其职,各司其事。这里,诗人老农的口吻,通过亲眼所见的情景,说明了在农忙时节,整个村庄中成年的男女都没有闲着,各自担任一定的劳动。这一句是从全村庄的角度来写,能劳动的都没有闲着,争抢时间收割。诗人通过农忙时节青年人的繁忙,从这一角度来写出劳动人民辛苦,同时也暗示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生存的社会现实。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即未成年的人。“未解”即不懂。“供”即从事,参加。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孩子们不会耕田,也不会纺织。其中,诗人用“未解”,不但表明了孩子们——“童孙”对“耕织”的“未解”,为下文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未解”。其实,诗人这样写,从侧面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处境。据相关资料记载,南宋偏安后,官僚地主大肆吞并土地,残酷剥削人民。这在《四时田园杂兴四》中已经有所表现。而在这首诗歌中,这种思想诗人却用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繁忙,淡淡予以表现。
第四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傍”即靠近。“桑阴”指桑树底下阴凉地方,意思是说,孩子们不会耕织,但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一句紧承上句“童孙未解供耕织”而来,说明了不会耕织就学种瓜。这里,诗人不但描绘了农村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桑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农村孩子必然要学会劳动,学会耕织。然而,在诗人笔下,一个“学”字,不但强调了农村孩子必须学会种瓜耕织,才能求得生存,而且也表现出农村孩子对劳动的喜爱。由此而想到辛弃疾《清*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也写出了孩子们的劳动,但一个“最喜”的小儿子,即使顽皮,也在学会劳动——“剥莲蓬”。只不过与《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相比,更多了描绘了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活泼而又有些淘气的神态。无论是《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或是《清*乐·村居》,都能表现出诗人面对这样的劳动场面产生的欢喜之情。
总之,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展示了一幅典型的江南农村耕作、绩麻、种瓜的农忙图画。特别是诗人对农村初夏时节男耕女织、夜以继日的紧张劳动作了很好的表现。同时,在细腻的描写中,也更好地表现出了范大成“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俊伟,勇追太白”的文学风格(杨万里在《范成大文集序》)。
注释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篱落:篱笆。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2
原文: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注释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3)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菁选3篇)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
作品原文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注释
1、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2、梅子:果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
3、肥:指果肉肥厚。
4、麦花:小麦、大麦花。
5、菜花:油菜花。
6、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7、篱落:篱笆。
8、惟有:只有。
9、蛱(jiá)蝶:菜粉蝶。
作品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品鉴赏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逼真。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四时田园杂兴》、《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2
作品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品注释
1.四时,古代语。指春夏秋冬四季。
2.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3.耘田:除草。
4.绩麻:把麻搓成线。
5.儿:男人(农夫)。
6.女:女人(农妇)。
7.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8.童孙:指儿童。
9.未解:不懂。
10.供:从事,参加。
11.傍:靠近。
12.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作品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创作背景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所选第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写播种前的乡村景象;第三首写农家春日生活画面;第四首说养蚕;第五首写初夏江南农村景色;第六首以老农口气写农家的劳动情景;第七首写农家负担的沉重;第八首写农家打场;第九首写租税的苛重、官吏的无耻可恶;第十首写纯朴的乡情。所选十诗可窥见《四时田园杂兴》的风貌。 《四时田园杂兴》无论叙事、写景、言情,无不机巧自然又含蕴丰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3
作品简介《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作品原文
春日田园杂兴(12首)
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晚春田园杂兴(12首)
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夏日田园杂兴(12首)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家人暗识船行处,时有惊忙小鸭飞。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黾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床?
秋日田园杂兴(12首)
范成大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今岁重阳有菊花。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冬日田园杂兴(12首)
范成大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作品注释
1.杂兴:各种兴趣。又一说: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2.鞭笋:竹根。
3.椎鼓:击鼓。
4.斗草:以草相赛为戏。
5.骑吹:指地方长官出行时之仪仗
7.步履:徒步。履:一种木屐。
8.樊:用为动词,插棘为篱。
9.梅天:即江南黄梅天气。
10.犬吠窦:狗在洞边叫。
11.三旬:三十日。
12.污莱:洼下荒芜之地。
13.河魨:即河豚。
14.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15.肥:指果肉肥厚。
16.麦花:荞麦花。
17.菜花:油菜花。
18.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19.篱落:篱笆。
20.惟有:只有。
21.蝶(jiá):菜粉蝶。
22.科斗:即蝌蚪。
23.秋:收成。一作“收”。
24.缲:同“缫”,抽茧出丝。
25.耘田:锄草。
26.绩麻:把麻搓成线。
27.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28.童孙:小孩子。
29.未解:不懂。
30.供:从事,参加。
31.傍:靠近
32.芙蕖:荷花。
33.蜩螗:蝉。
34.无端:无来由。
35.垂成:即将收成。
36.潜夫:即隐者。
37.租船:交租米的船。
38.候开仓:等候官府开仓收租。
39.不惜:不得已,忍痛。
40.钟:量器和容量单位。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
41.输:缴纳,献纳。
42.斛:量器和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43.赢:剩余。
44.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45.寮:古时候的小屋。
46.乾:西北方。寅:东北方。
47.开:一本作“闲”。
48.菘:俗称白菜。
49.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50.廛居:住在古代的城市。
51.俗情:乡里交情。
52.傍:靠近
作品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表达情感:本诗以朴实的语言,热情地赞扬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倾佩;后两句写乡村儿童生活情趣,流露出了作者对乡村童年时的喜爱之情。
作品名段
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品注释
1、四时:四季。
2、耘田:锄地。
3、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4、儿:男人(农夫)。
5、女:女人(农妇)。
6、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7、童孙:幼童。
8、供:从事参与。
9、傍:靠近。
作品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作品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
作品鉴赏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乡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 的一首。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 忙的劳动生活。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 麻,日夜忙碌的图景。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 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品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作品鉴赏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这首诗写初夏江 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 逼真。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最 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 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 热爱。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秋日田园杂兴 (其九)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作品简析
这首诗写农民全年的辛苦收成,被官府巧榨豪夺得几乎一干二净,只能给孩子吃点粗糠来填饱肚子了。诗人满腔悲悯地画出这幅农民的血泪图。
作品名段
高田二麦接山青[1],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2]。
吉日初开种稻包[3],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4]。
鸡飞过篱犬吠窦[5],知有行商来买茶。
三旬蚕忌闭门中[6],邻曲都无步往踨[7]。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8]。
昼出耘田夜绩麻[9],村庄儿女各当家[10]。
儿童未解供耕织[11],也傍桑阴学种瓜。
垂成穑事苦艰难[12],忌雨嫌风更怯寒[13]。
笺诉天公休掠剩[14],半偿私债半输官。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15]。
黄纸蠲租白纸催[16],皂衣旁午下乡来[17]。
“长官头脑冬烘甚[18],乞汝青铜买酒回[19]。”
村巷冬年见俗情[20],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21]。
作品注释
[1]二麦:大麦、小麦。
[2]椎鼓:打鼓。 椎:捶击的工具。这里用作动词。
[3]种稻包:农家用来储存稻种的稻草包。
[4]日长:即“长日”,整天的意思。一说长时间。
[5]窦:墙洞。
[6]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
[7]邻曲:邻里。步往踨(zōng):来往的踪迹。
[8]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9]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析纺成线,供织麻布用。
[10]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活计。
[11]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
[12]穑(sè):收获庄稼。
[13]怯:害怕。
[14]笺诉天公:写信向天**说。 笺:这里指书信。掠剩:掠去剩余的粮食。
[15]连枷(jiā):一种打谷的农具。
[16]蠲(juān):**。
[17]皂衣:衙门差役。因其穿黑色衣服,故称“皂衣”,又称“皂隶”。旁午:纷繁,交错不断。
[18]冬烘甚:“糊涂得很”的意思。
[19]青铜:指青铜钱。
[20]俗情:乡土风俗。
[21]云:说,称。
作品简析
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这时期,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各组可称为组诗。因此获得“田园诗人”的称号。《四时田园杂兴》把自陶渊明以来至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韦应物等描写农村田园的诗歌传统,以及自《诗经·豳风·七月》以来直到唐代“新乐府”诗派着力反映农村社会现实的诗歌传统融合起来,变古体为七言,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出卓越的创造性。
《四时田园杂兴》内容极为丰富,江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四时农事,农家的'生活遭遇等尽现其中,形成生动的乡村社会长卷。所选第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自然景色;第二首写播种前的乡村景象;第三首写农家春日生活画面;第四首说养蚕;第五首写初夏江南农村景色;第六首以老农口气写农家的劳动情景;第七首写农家负担的沉重;第八首写农家打场;第九首写租税的苛重、官吏的无耻可恶;第十首写纯朴的乡情。所选十诗可窥见《四时田园杂兴》的风貌。 《四时田园杂兴》无论叙事、写景、言情,无不机巧自然又含蕴丰富,耐人回味,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四时田园杂兴》、《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4)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10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1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生动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2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3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4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备课前,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同级同科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与其他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景物、场景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通过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诗的前两句,我尝试通过“梅黄杏白”、“麦白菜稀”这些充满色彩感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展现了“昼长人稀”、“蜓飞碟舞”的两个画面,以动衬静,显得更静,这样,一幅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
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5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同学引入诗境,自身必需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同学的情感,激发同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身的先天缺乏。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同学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同学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同学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同学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同学的预习做得非常充沛,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同学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假如同学预习充沛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假如同学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同学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同学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同学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同学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空虚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小朋友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同学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同学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获动态的信息引导同学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就出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同学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身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方,创设情境,让同学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同学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身的课堂也时时充溢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6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生动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7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首先说一些这节课的优点:
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的最好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如果事先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不敢举手。以后在讲课中要把问题设计全面,不要有遗漏。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更有技巧。
2.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欠精准。在拼图的这个环节没想到学生小组合作的这么好,他们分工特别明确,动作也很利索,所有很快就把古诗拼好了。我本来想剩下的时间估计够学生拼完就不错了,没想学生能够有时间展示。正式因为学生拼图特别迅速,所有我让学生去展示,但是因为展示的环节又是机动的,所有加上展示之后又显得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再多给几组来展示,会更好。这样只能用两个组来展示,本来是想对于形式好的,可以让这个组带领全班来用他们的形式朗读古诗。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一直伴随着自己前进。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8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备课前,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同级同科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与其他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景物、场景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通过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诗的前两句,我尝试通过“梅黄杏白”、“麦白菜稀”这些充满色彩感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展现了“昼长人稀”、“蜓飞碟舞”的两个画面,以动衬静,显得更静,这样,一幅宁静安详的乡村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
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9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首先说一些这节课的优点:
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的最好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如果事先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不敢举手。以后在讲课中要把问题设计全面,不要有遗漏。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更有技巧。
2、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欠精准。在拼图的这个环节没想到学生小组合作的这么好,他们分工特别明确,动作也很利索,所有很快就把古诗拼好了。我本来想剩下的时间估计够学生拼完就不错了,没想学生能够有时间展示。正式因为学生拼图特别迅速,所有我让学生去展示,但是因为展示的环节又是机动的,所有加上展示之后又显得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再多给几组来展示,会更好。这样只能用两个组来展示,本来是想对于形式好的,可以让这个组带领全班来用他们的形式朗读古诗。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一直伴随着自己前进。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10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首先说一些这节课的优点:
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的最好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如果事先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不敢举手。以后在讲课中要把问题设计全面,不要有遗漏。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更有技巧。
2、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欠精准。在拼图的这个环节没想到学生小组合作的这么好,他们分工特别明确,动作也很利索,所有很快就把古诗拼好了。我本来想剩下的时间估计够学生拼完就不错了,没想学生能够有时间展示。正式因为学生拼图特别迅速,所有我让学生去展示,但是因为展示的环节又是机动的,所有加上展示之后又显得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再多给几组来展示,会更好。这样只能用两个组来展示,本来是想对于形式好的,可以让这个组带领全班来用他们的形式朗读古诗。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一直伴随着自己前进。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5)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10篇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1
大家好,我叫范成大我是田园派诗人范成大,我罢了官后,隐居石湖。
今天早上,我起床穿上衣服,准备去春里转转。
现在已经是初夏时节,村里的梅子变成金黄的颜色:正是梅子成熟之际,梅子挂满枝头,一眼望去满眼的金黄色,像一个个小灯笼。而杏子那些硕大的果实,都压弯了枝头,那些橘黄色的杏子又大又圆,长得水灵灵的,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舔了舔嘴唇,心想:如果咬一口下去那些汁水都会涌出来,甜滋滋的',一直甜到我的心里。麦花地里一片雪白,就像下了一场大雨一样,黄色的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看着那远处的菜花稀稀疏疏我想:“这预示要丰收了,农村的日落把天空找的通亮,”。白天越来越长了,篱笆的影子也越来越短了,可村里的小路上却没有人影。
尽管这些已经告诉人们要回家了,但却没有任何人经过此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原来是因为人们一大清早就起床去干农活了,马上就要秋收了,他们得为收获而忙碌。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人们才陆陆续续回家休息。
最后,我只想吟诗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2
喔喔喔……一声声高亢的公鸡啼叫声,在乡村小院中飘出。乡村慢慢地睁开惺忪的眼睛,轻轻地揭开薄如蝉翼的丝被。露珠沿着三叶草的梦境滚落下来,溅起了一片片阳光的五彩斑斓。
轻柔飘逸的微风,带走了乡村的袅袅炊烟,飞过了屋顶,飞过了乡村,飞过了田野,乡村在动人的画卷里,渐渐展开了她那美丽的身姿。
初夏的乡村田野,水稻绿油油的,已经开始扬花的水稻带着星星点点的黄,仿佛千万只萤火虫在绿色的草地上追逐嬉闹,又仿佛是随风飘舞的黄色蝴蝶,在彩色的稻浪中,一位老农手握锄把,顾不上欣赏田园风光,前后推拉着锄把在耘田,时而停下,抹一把脸上的汗水,时而弯下腰,扶一下稻苗。汗水浸透了背后的衣裳,但是老农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夜幕降临,月光把一片银白洒向大地,给小村庄披**银灰色的外衣,静谧的乡村,带给人们神秘的向往,小河里的青蛙在不停的鸣叫着,一阵阵,此起彼伏,丝毫没有一点点倦意,为这银色的夜晚奏起了欢快的乐曲。农舍中,农家女们的身影在油灯下晃动,他们左手拿着麻丝,右手不停地搓拧,动作娴熟麻利,很快,千万条麻线就在农家女的手下,像小河流水似的制出来了。看着她们搓出的麻绳,脸上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化作了孩子快乐的笑脸,长辈们的温暖,丈夫们的夸奖,一根根麻绳编织着她们的梦想和希望,飞出窗外,飞向了田野。
午后,阳光高照,茂盛成荫的桑树下,传来一阵阵孩童们的嬉闹声,一群天真活泼的小童,在桑树下也学着大人们握着小锄头,鼓着腮帮子,学着他们爸爸的样子,把瓜苗放进小坑里,小手掌巴拉着土到小坑里,小瓜苗歪着脑袋笑了,小童们,手牵着手,围着小瓜苗笑得更欢。
孩子们的身影消失了,孩子们的笑声消失了,大人们的身影也消失了,但是那份种田的劳动场面,儿童天真,活泼与快乐,乡村生活那份**,却永远地留在了范成大的诗中,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3
夏天的农村热闹非凡,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的劳动着。
炎炎夏日,田地里,麦田换**耀眼的淡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努力地生长着,像一支支直冲天空的金黄色毛笔。农家的男人们每天都早起晚归地耕种田地,希望获得好收成。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就有说有笑地跟着大伙来到了田地里劳作,他光着膀子,手里拿着锄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辛苦地劳动着,一边干一边还哼着小调。看着渐渐泛黄的田地,爸爸的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的.庄稼长得好,一定会获得大丰收,今年的粮食不用愁了!”
勤劳的母亲在家里,白天她一边织布一边照看我和哥哥姐姐。妈**布织得可好了,她坐在织布机前,娴熟地织着布,几天功夫,一匹洁白漂亮的布就织好了,妈妈还要用这匹布为我们添新衣裳呢。晚上,趁着明亮的月光,妈妈坐在窗前,辛苦地搓麻,搓了一根又一根。妈妈轻声说:“我得快点搓,好卖钱给家里添点儿油盐。
看到爸爸妈妈都这么忙,我当然也闲不住了,于是我决定种瓜。我拿来几粒种子,一把小铁锹和一桶水,先用铁锹挖了几个洞,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去,盖上土,再浇点水。妈妈看见了,奇怪地问:“乖,你在干什么?”我回答:“我在种瓜哩,我要让你们都吃上我种的瓜。”妈妈听了,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更爱我们**的一家。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4
夏天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了。走过一片果园,金黄的梅子在树枝上摇摆,杏子也都变得鲜亮饱满,格外的诱人,就如同一个个圆圆的黄珍珠。
在不远处的田野里,只见麦花睁开了它那双雪白的眼睛,对着你微笑。但是油菜花低垂着自己的头,无精打采的,显得稀稀疏疏。白天变长了,走过村口,道路边,农民们正在辛苦地干着活,篱笆的影子跟着太阳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行人要从这里经过,只有那扇着翅膀的蝴蝶和五颜六色的蜻蜓,绕着那简朴的篱笆,翩翩起舞。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5
风和日丽的一天,小村庄里的家家户户都很忙碌。
早晨大人在家里搓麻线,看,那些妇女正在心灵手巧的干活、搓线,每个人都很能干,中午吃完饭,便拿起锄头去地里干活,每个人的脸上都满脸都是汗水,但他们并没停止,干完活以后人们在院里喝茶,人们都很享受,阳光明媚的太阳逐渐落山像一个跳水运动员跳进云里。
到了晚上,孩子们虽然不会搓麻线,但是他们每次都跟着大人学事,孩子坐在桑树傍边学着种瓜,他们拿出小铲子挖了个坑把瓜种放在土里跟它浇水,等待着明天的成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6
走近田野,果树上一个个果子挂满枝头。呀!是谁把那一块块“金子”挂满枝头?哦,原来那些金子是梅子做的。又是谁那么害羞,躲在茂密的枝叶后头?但杏子**那胖嘟嘟的身材却暴露了它的身影。
田野里还有许多花朵,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麦花造的花海,其中包含着些许零星的油菜花,可谓是万白丛中一点黄呀!
田野边,有一排篱笆墙。夏天,白天变长了,随着太阳的移动,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路上的行人也没了,只有蜻蜓、蛱蝶们“噗噗噗”地拍着翅膀,绕着篱笆墙嬉戏舞蹈。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7
一个风景优美的山脚下,住着一户勤劳的人家,他们有一个可爱而聪明的女儿,一家人甜甜蜜蜜的过着幸福生活。
早晨,天刚蒙蒙亮,丈夫就悄悄地起床了,为了让妻子再多睡一会儿,他轻手轻脚的穿上衣服,去草房里拿出犁耙,赶上自己家的老黄牛,往田里走去.妻子也醒了,她起床伸了个懒腰,看着床上睡的正香的女儿,疼爱的用手摸了摸她那可爱的小脸蛋,转身去厨房准备早餐,房顶的烟囱上冒出了一道袅袅的炊烟。
不一会儿,一阵香喷喷的饭香飘在空中。妻子又拿起扫帚,仔仔细细地把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去厨房装好可口的饭菜,提上一壶开水,给正在锄地的丈夫送去。
田里,丈夫正满头大汗的吆喝着老黄牛犁田,一块块、一排排泥土被翻过来,在他的脚下整齐的排列着。看见妻子送饭过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犁耙,走上田边。妻子拿毛巾擦擦丈夫的汗水,让他赶紧吃饭。看着丈夫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妻子开心地笑了。
回到家里,聪明的女儿早就起床了,她正在荫凉的桑树底下,认真地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一棵碧绿的瓜苗种在已经挖好的坑里,脸上和衣服上到处都是泥巴,真像个顽皮可爱的小猴子。
晚上,房间里传出一阵搓麻绳的声音,灯下,纺织机均匀的转着,麻绳在机上越卷越大。旁边,玩累了的女儿已经熟睡了。
这真是一幅**的田园杂兴图啊!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8
暮春时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开满人间,像给田野披了一层被子,成片成片的水稻已经窜到一尺多高了。
**,天刚刚亮起来,男人们都带着锄头耕地,他们望着田野里的水稻说:“水稻啊,快些长吧,再加把劲今年可一定要有个好收成!”不知不觉已经中午了,骄阳似火,辛苦劳作的男人们不时地拿起自己脖子上的汗巾擦汗,但是还是止不住大颗大颗的汗珠滚下来。
家里的女人们也不闲着,她们干完了繁忙的家务,照看完小孩儿,又要去织布了,她们手法娴熟,织布声就像优美的乐曲,“吱呀吱呀”的真好听。
父、母亲各自忙活着手头的活计,娃子们也不失闲。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孩子们三五成群,在桑树的林荫下,有的把土刨开,有的在撒种子。嘴里还唱着童谣:“小瓜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他们是那般的懂事伶俐。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干了一天活的人们疲惫而充实。只有女人们还在屋中,将麻搓成线,伴随着这熟悉的绩麻声,一家人都甜蜜地进入了梦中。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9
太阳刚刚升起,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
人们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织布,村里的年轻人各有各的工作,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不会耘田不会织布,可也不闲着。他们看着父母劳动,觉得很有意思也帮父母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10
俗语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瞧!太阳公公才刚刚爬上山头,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好像都要和公鸡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起得早。乡村的小道上、田地里、山坡上,早已经布满了忙忙碌碌的人们。有的在低头除草,有的在用力铲地,有的在忙着割草……
他们越干越有劲,埋头干一会,便直起身子歇一歇,用手抹一把汗,捶一捶腰,抬头望望眼前绿油油的庄稼,想着等到秋天,这里将会变成金灿灿的稻子,脸上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高高地爬**半空,农民伯伯们也分成了两拨,一群在农田里继续干活儿,一群在田间的树荫下睡觉。将近中午,在干着活的农民伯伯想了一个办法来激励那些还在睡觉的同伴,朝他们大喊着:“你们想睡就继续睡吧!等明天我们就不用干活了,可你们还是要干。”在睡觉的农民伯伯觉得很有道理,便都顾不上穿鞋子,立马爬起来干活了。太阳落山了,他们结伴向家里走去,一路上洒下了他们爽朗的笑声……
白天,他们勤劳地在田间忙碌着。夜晚,他们也不闲着,一家家灯火通明,村里不时传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原来是在忙着搓麻绳呢!连小孩子也不闲着,围在大人身旁,给父母递麻线。村庄里的男女老少真是勤劳能干啊!
最有趣的要数小朋友了,虽然他们还不会耕田织布,但也想帮父母分担一些事务。在村东头的瓜园里,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正在那棵郁郁葱葱大桑树的树阴下,弯着腰,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学着种瓜呢。
乡村生活真是美好而**啊!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6)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5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许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 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
2.【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
4、【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8)【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判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三、解意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明,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1)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师】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
【师】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时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习收获。
(2)【生】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14)
【师】你知道的关于杏的知识真丰富,你就像一个“小百科”。今后大家也要向你学习,多看《百科知识全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大家请看,这就是果肉丰厚的杏子,下面这幅图是营养丰富的杏仁。有些同学看到画面后已经是垂涎三尺了,好,我请你吃一颗吧。是不是酸酸甜甜呢?谁再来向大家介绍学习收获?
(3)【生】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5)
【师】我们*时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4)【生】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 (课件16)
【师】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7)
(5)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初夏时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生】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师】真美呀!这正是“麦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
【师】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19)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情不自禁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师】此时此刻,美丽的乡村果园,梅树上,一颗颗饱满的梅子闪动着充满生机的金光。再看那杏树上,又肥又大的杏子挨挨挤挤,我们情不自禁的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嗯,酸甜可口。我们又来到了田野上,哇,一望无际的荞麦花给大地罩**一层白纱。再看那边,原本长势旺盛的油菜花因为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起来,但是那耀眼的金黄色,依然是那么迷人。同学们已经陶醉了面对这美景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课件21)
【师】你很不简单,说得太美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课件22)
6、仿写诗句。
【师】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欢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难道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6)
(1)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
(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3)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设计意图: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四、品读人勤。
1、【师过渡】我们和范成大一同游览的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师】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师】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4、【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课件29)
5、【师】篱笆前没有人走动,显得是那么的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30)对“唯有蜻蜓蛱蝶飞”,惟:只有。蛱蝶:蝴蝶。“惟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蜻蜓和蝴蝶呢?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1)
【师】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6、【师】此时此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
【生】“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32)
7、【师】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课件33)
8、【师】看到这种美景,我们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诵“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复点课件33)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交流书写正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起到点拨作用,充分给学生自主。】
五、悟读升华
1.【师】诗人范成大可真是才华横溢,写下了这么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大声地吟诵出来。(课件34)
2.【师】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复点课件34)
3、【师】我想此时此刻,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35)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诗情。】
六、比较两首诗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写景,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课件3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七、积累古诗,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1、【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传递给世人。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后人把这些诗作集合成册,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课件37)
2.拓展《鸟鸣涧》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来读读王维的这《鸟鸣涧》,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38)
【师】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课件39、40、41)
3.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你读得很有感情。(课件42)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生】这首是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我从诗中的2个“春”字看出来的。(课件43)
(3)说诗句的意思。
【师】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谁理解了这首诗?请你来说说诗意。(课件44)
八、总结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了。学以致用,非常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这片土地,爱**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
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3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一、激情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歌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习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⑵ 耘:除草。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⑹ 未解:不懂。⑺ 供:参加。⑻ 耕织:耕田织布。⑼ 傍:靠近。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知识的延伸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八、总结
**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八、总结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激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资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绩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绩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作品。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身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只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示了人人爱劳动以和劳动充溢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示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溢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溢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同学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资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示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片头。
二、欣赏诗歌
现在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播放课文朗读。
三、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四、解释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这里的“兴”是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五、理解诗意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请你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六、领会诗境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吟诵古诗。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这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让我们一起走进田园感受此情此境吧。
七、归纳学诗方法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7)
——《四时田园杂兴》课件3篇
《四时田园杂兴》课件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吟诵、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忙碌、**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看到田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美丽田园曾令来玩赏的许多诗人
留下过经典名句。(引读《七月》、辛弃疾、陶潜等人的经典四时田园诗句)
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人的田园世界,去感受“田园诗集大成者”范成大的田园情结。
1、指名课题,借助注释悟“兴”的读音。师生共同介绍诗人范成大。
2、理解诗题,指导朗读题目,读出韵味。
3、师生共同介绍诗人范成大。
二、读通读顺诗歌
1、自读古诗二遍,注意两个生字,二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生朗读,相机正音:供(gōng gòng)一声表示供给、提供条件;四声表示祭祀、拜神时摆设供品或受审者陈述案情。种(zhòng zhǒng)。
3、教学“昼”与“耘”。
4、师生合作读诗,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与插图,默读诗歌,试着来理解诗意。
2、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说说这段农家生活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还有什么不懂的?(老师相机提出:何时忙?何事忙?为何忙?)
3、指导学生运用*仄诵读法,在读中解决问题,理解诗歌。
(1)边读第一行,边想象,将简白的文字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除了耘田、绩麻,人们还会做些什么,理解男男女女各司其职,各行其事。
(2)拓展诗歌,展示人们四时劳动生活的风俗长卷,理解为家忙的快乐?(化苦为乐)
(3)朗读,读出韵味。
过渡:在这幅忙碌的农作图中,因为谁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热闹富有情趣。
2、读诗的三四句,想孩子在干什么?为什么种瓜?心情是怎样的?
动作笨拙、吃力;天真活泼;勤劳、懂事。想为父母分担劳动……
四、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
2、师生吟唱诗歌。
3、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三)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学生谈自己本课的收获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把你感到有趣的场面或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再把它画下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扩展8)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生动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2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 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
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3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4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1、初读,放手让学生**读。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有读的不好的地方,适时的加以指导或是范读。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各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
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时,我找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二》,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知道诗的大意,我大胆的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老师直接给出诗意让学生读背的做法,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给出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而后指名全班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教师只需适当补充一下,这样,个性化的诗意诞生了,比起抄了背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此外,我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个就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说、悟、背,“读”诗就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说”就要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诗的大意;“悟”就要求领悟作者的情感;“背”就在读说悟的基础上背诵古诗。这种方法也许它并不能用于每首诗的学习中,但是至少它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应该怎样去学好一首诗。
以前觉得古诗教学是多么的难,《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只要肯放手,就会有惊喜。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5
看到田园诗,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一直很喜欢他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诗中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溢于言表,令人神往。范成大是继陶渊明之后最出色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发扬了陶渊明恬淡素雅,淳厚自然的风格,以反映农家生活为主。退居石湖以后,他写成的《四时田园杂兴》以清新的笔调描绘农村的美景,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揭露封建剥削**。共60首,分“春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教材选的其中的两首。第一首诗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第二首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两首诗描绘出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洋溢着乡土气息,充满着和*与宁静,自然质朴,清新恬适。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中间穿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诗中画面画出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再把自己画的诗境在小组里讲一讲,小组再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很自然的帮助学生把诗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最后又为学生补充了《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另四首,让学生自己分析、感悟。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6
我校校本课程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接到上课任务后,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及《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五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几次试教中,由于学生的预习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学生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学生预习充分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如果学生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学生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学生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 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7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授本课时,我结合本单元"走进田园"的特点,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江南乡村的美景。在诗歌文字不深奥的前提下,如何领略诗人描绘的意境呢?我采用"以读代品"的教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围绕读准确、读通顺,读懂,再有感情吟诵、背诵,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例如当学生抓住诗眼"遍"、"满"品味诗句时,就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读出辽阔的境界!当学生读懂农民们的紧张忙碌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逐层递进的诵读,想象情景,明白此时农们耕作的心情!正如朱熹说过:"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逐层深入地吟诵,诗歌的意境就跃然于胸。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古诗教学也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的**,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因而我紧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再拉近镜头、转化镜头,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的意象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披文入情"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想画面"的学法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这不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品味三四句,体现学生能力的迁移,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使学生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这样,从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感悟古诗,把*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从回味现代迷人的田园风光到欣赏古代乡村四月,我充分进行资源整合,采用一诗带多诗,用旧知引新知,适时拓展了相关的绿树成荫的诗句、雨景的诗句、田园的诗句,增加了信息量,使课堂更有厚度!学生在诗歌的王国里纵横千里,领略诗的魅力。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8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在辞官归乡之后写的一组组诗,共六十首。课本中的古诗即是选自其中的一首。古诗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朗读,熟读成诵。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古诗,并配以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带着理解记忆。
首先说一些这节课的优点:
1.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诗画配对.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比较有兴趣。只有来自学生中间的东西,学生才更感兴趣。兴趣是学好的最好的前提。
2.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范成大的资料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环节与说课的时候有所不同。说课的时候我的思想是让学生看文字,但是改成视频之后,效果比较好。学生非常喜欢看,而且在得到了视觉享受之后也记住了相关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实实在在认真看了。而且看过之后的东西记忆会比较深刻。
3.通过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本来这个环节在理解完了诗意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天过去了,却没有行人经过,那些人都是干嘛了?因为之前观看了很美丽的乡村画面,学生还没有从那个思维中走出来。所有答的问题都是我不曾想过的,比如学生说那些人都在家里避暑,或是说躲在家里不出来怕踩坏了菜花等等,都是很有想象力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不能不承认预设是多么的重要,但是百密毕竟有一疏。要想尽量小的避免预设不全的问题我认识提前试讲比较重要。因为这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里试讲之后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少有人说对。所有即使这次学生的回答再发散,奇怪我也是有应对的心理的。
4.让学生动手参与古诗的学生当中。我做了精美的卡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这个环节学生比较喜欢,因为避免了以往枯燥的背诵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也有了团结协作与竞争意识。
5.让学生不同形式的展示古诗。比如歌唱,打节拍等等。学生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很自信,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1.不过第一个环节我在说明要求的时候只说“请同学们连线”但是没有连完之后再背一背。如果事先说明学生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不敢举手。以后在讲课中要把问题设计全面,不要有遗漏。而且问题的设计要更有技巧。
2.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欠精准。在拼图的这个环节没想到学生小组合作的这么好,他们分工特别明确,动作也很利索,所有很快就把古诗拼好了。我本来想剩下的时间估计够学生拼完就不错了,没想学生能够有时间展示。正式因为学生拼图特别迅速,所有我让学生去展示,但是因为展示的环节又是机动的,所有加上展示之后又显得时间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再多给几组来展示,会更好。这样只能用两个组来展示,本来是想对于形式好的,可以让这个组带领全班来用他们的形式朗读古诗。
以上几点是我对这节课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这种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一直伴随着自己前进。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9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古诗中第二首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学习:初读 —— 画出不懂的词句;再读 —— 参考学习资料进行理解;品读 —— 与同学深入探讨重点词句,品味诗意;诵读 ——边读边想象诗中意境。在学生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后,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0 分钟后,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执不休。有的说: “ 从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梅子金黄’和 ‘杏子肥 ’ 中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天的季节。 ” 有的说: “ 从第二句中的 ‘菜花’和图上画的 ‘绿油油的田野’可以看出是春天。 ” 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描写的是夏天这个季节的景色。
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0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同学引入诗境,自身必需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同学的情感,激发同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放周我与同学年老师进行深入的故诗教学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关古诗教学的理论知识,课堂实录和《四时田园杂兴》的背景资料介绍,来弥补自身的先天缺乏。在与备课组的教师讨论后,结合四年级的年段特点,决定以“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引导同学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为教学重点,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结合这两点谈谈我的教学感受。
一借助注释,引导方法
我觉得,对四年级同学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同学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同学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一节古诗教学中,由于同学的预习做得非常充沛,都已经批注了诗意,他们毫不费解地照本宣读,根本没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晓义。于是同学在自学时已经了解到的诗意,**课后,还是处于同一种水*,也就没有真正习得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经过备课组教师讨论后,决定对这个环节再进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假如同学预习充沛的,就由意到词回扣,假如同学说起来比较困难的,就解词理句来点拨。第二步,在同学基本会说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仅仅把意思带进去说,还缺少什么呢?想想还可以补进什么!让同学再次练习,加上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神态等说得更加具体,说得流畅。然后再来交流评价。这样一来,层次清晰了,教学就显得更丰满,更扎实了,让同学真正经历了“解词一理句一连意”这么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也为之后迁移运用借助注释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之“梅子金黄杏子肥……”作好了铺垫。
二体味诗境,拨动琴弦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同学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地信息意义,而是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空虚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小朋友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可在试教中发现,同学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同学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获动态的信息引导同学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宁的生活画面就出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同学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身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比方,创设情境,让同学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同学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身的课堂也时时充溢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1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生动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2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语言*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板书:四时田园杂兴
3、学生**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6、全班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及自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诗意思。<教师要用鼓励赞美的话给学生肯定,并随机点拨>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1、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吗?你们在家玩什么?能帮大人干什么?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4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批文入情,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在课堂上才会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乡村四月》,谁愿意来背诵一下?背诵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村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板书)
2、释题:
请同学们来齐读课题。(“兴”在这里读四声,在文中,它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是什么意思?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对范成大有多少了解?
⑵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晚年田园组诗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按助学提示初读诗文
出示活动一:
1、**读文,读准加点字的字音,试着读通整首诗。
2、结合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3、组内读给同伴听,互相正音。
(二)检测读文情况
1、谁愿意一个**声地来读读这首诗?指生读诗文,相机纠正发音。
检测:昼夜 耘田 绩麻
2、你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
⑺ 供:参加。
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
⑽ 桑阴:桑树下。
3、再读诗文,感悟读诗文的节奏。
4、同学们在小组内练一练。
5、全体**学试着读一遍,男同学再来读。
(三)读中感悟诗文大意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师配乐范读,想象画面,一起走进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2、说说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
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师:在这乡村美景中,你最喜欢谁?(相机学习1、2句或者3、4句)
(一)学习“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找出反义词: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2、指导古今异义词:儿女、当家。
3、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4、结合想象诵读(读出忙碌,读出诗的节奏)
师:你还喜欢谁?
(二)学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2、小孩儿为什么要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什么呢?除了种瓜还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3、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4、品后指导诵读,
四、总结提升,当堂达标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事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恬静)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朗读中自然成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六、总结
**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反思:我觉得,对四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解词理句解诗意外,还要能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在预设中我想大胆“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质疑,协作解疑,了解古诗的大意。然后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处启发,思维阻塞处疏导,词句关键处点拨,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5
钱正权老师曾说过:“引领学生走进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再诗词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发挥想象。”于是,在预设中,我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可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说来说去是插图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终处在解诗意的层面,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学生没有悟到诗情,课堂就缺少那诗味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师缺少课堂的观察能力,不会捕捉动态的信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领悟诗境。讨论后,决定把原先分割成几块的“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同时,教师予以随时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也是我们在试教中讨论最多的,在最后的教学中感觉重点一落实的还可以;重点二教师的引领还可以再放一些,学生的那种情感体验可能会更到位。反观自己的整节课,觉得还可以适时融入一个“写”的环节。
比如,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诗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种**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课堂也时时充满着**的气氛,因而我将继续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