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精选1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材分析]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学生分析]1.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和听故事等途径,对宋庆龄以及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对事情经过、发生背景、历史意义及主要人物还缺乏深入了解。2.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朗读、背诵课文要继续予以重视。[设计理念]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体味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2.通过课文关键词句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主人公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文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师:宋庆龄故居的——再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概括全文 1.过渡:同学们课题读得真好,相信大家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 2.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读出它的感情来,读出它的色彩来。(指名读) 【出示词语】 粗壮 稠密 搬家 四季常青 崇敬 瞻仰 纪念 蓬蓬勃勃 指名分行读——齐读 3.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可贵之处) 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阅读课文,找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的?第四自然段讲了樟树的什么?第五自然段呢? 5.指名交流 二、学习课文四自然段。 1.我们一起先来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个自然段,看看樟树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交流指导读 (1)粗壮(做动作) ①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② 指名读,试试看,边读边加上动作。(一定要叫一个朗读好的同学) ③ 听了他的朗读,看了他的动作表演,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樟树? 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什么特点?(一定要点出生命力旺盛)——板书 ④ 是啊!这是一棵生命力旺盛(根据学生回答)的樟树,谁来读好这句句子(你把樟树读活了,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谁再来读),齐读。 (2)稠密,绿得发亮。【点出词语】(想象画面)①怎样的叶子可以称得上稠密?交流。引读稠密的树叶……②从“稠密”、“绿得发亮”你的眼前再一次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樟树? ③指名把感受到的读出来。指名读。 (3)四季常青 ①是啊,樟树四季常青。 听到夏天,你的脑海中出现什么情景,会用上哪些词?用上这个词,说说夏天樟树是什么样的。 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冬天。 ②是啊,樟树一年四季都是那样的,这就叫——(四季常青) ③指名读好这句话。 ④教师(接上去):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你能联系上面的内容说说什么叫蓬蓬勃勃吗?指名说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这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顽强 3.齐读这个自然段,完整地感受樟树的样子。 4.现在你知道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写出了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的特点了吗?看,课文写得多有层次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读第五自然段,品读“可贵” 1.远远望去,樟树那蓬蓬勃勃的样子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走近樟树,去寻找,去发现,你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还会感受到它十分可贵的内在品质。点击“可贵”闪烁三次 2.请同学们读读上面的这些内容,试着给它分分层,想想每一层的意思。(一定巡视) 3.指名交流,说说每一层的意思: 第一层: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以石榴树为例)。 第二层:介绍樟树的可贵之处。 同意他的看法的请举手?同学们真了不起! 4.那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5.指名交流樟树的可贵之处(永久保持香气,而且能拒虫)—板书:永久保持 6.具体说说怎么样就是永久保持了?读读下面的内容,你能发现吗? 交流【出示句子】 (1)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2)是啊!无论怎样的情况,樟树的香气都能——(指板书:永久保持)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指名读 (3)谁再来说说怎么样就是永久保持了? 出示: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也就是说樟树的香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指名读 (4)小结:樟树不仅有永久保持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还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两人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段精彩的描写再好好的读一读,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齐读后半段。 7.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文章的第一层,谁来读一读。 (1)我们来看这个词语:“繁衍后代”是什么意思呢?从这个词语中你发现什么呢?(石榴树上虫子很多)你还从哪里发现石榴树上的虫子很多? (2)这部分内容写的不是樟树,而是其它树,可不可以把它去掉? (3)是的,这也正是为了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正是因为这种香气,才使樟树上没有一个虫子,这是其它树所————(没有的)——板书:其它树没有的 (4)指投影: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层,感受樟树的可贵之处。 8.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作者具体写了樟树的可贵之处,现在你知道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了吗?(能永久保持,而且这种香气能拒虫,是其它树所没有的。)课文又是有条理地告诉我们樟树的可贵之处。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体会樟树的可贵。 五、总结全文: 1.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 引读第六自然段。(引读完出示第五小节) 2.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3.在你们手里有一段宋庆龄的简介,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4.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 指名交流 (这是两棵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看到樟树的什么,我想到了宋庆龄的什么? 5.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第一到三自然段,现在你知道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了吗? 6.小结:正因为樟树这种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才让宋庆龄舍不得离开这里,正因为樟树有和宋庆龄一样的可贵之处,人们才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纪念。 7.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课题。 8.总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写的只是樟树吗?是的,课文写的是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为的是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最后,让我们伴随这音乐,默读课文,在心中静静地感受樟树的可贵,感受宋庆龄奶奶的崇高与伟大。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生命力旺盛 其它树没有的 香气 永久保持 顽强 拒虫 (借 物 喻 人) 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背诵课文2.说说两棵樟树的特点。3.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二、听写生词三、完成作业一、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关联词语造句。1.(   )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   )不变。2.(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   )怕它一天。3.(  )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   )那么蓬蓬勃勃。二、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5)(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6)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三、辨“言、语”,填成语。(1)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 )言( )语(2)说了很多的话 ( )言( )语(3)很少的几句话 ( )言( )语(4)豪迈雄壮的话 ( )言( )语(5)像蜜糖似的话 ( )言( )语(6)随口乱说的话 ( )言( )语(7)虚假而动听的话 ( )言( )语(8)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 ( )言( )语四、照样子写词。例:攀树枝 摘鲜花(   )雪山 (   )草地 (   )长城 (   )美景五、读下面一段话,加标点。 李丽对杨玲说 这本 动物世界 有两个特点 一是语言文字浅显易懂 二是对猴子 斑马 大象 狮子等动物的生活习性描绘得生动有趣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过 你能借给我看看吗 杨玲说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了,孩子?”爸爸(   )地问。“我不能去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哦,是这样。”父亲松了口气。“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宋庆龄(    )说。“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宋庆龄(   )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3.从划线的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宋庆龄当时的心理活动: 4.“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宋庆龄为什么这样说? 5.少年宋庆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简要地写一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2

  课时目标:

  1、读懂并尝试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弄清樟树的具体特点。让学生初步领悟课文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2、初读一、二段,引领质疑,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宋庆龄上海故居的资料,和宋庆龄生前的故事,感受宋庆龄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静能生慧(安静地读书,展现思考、记忆的智慧。)

  一、揭示课题,读词语

  1、今天这节课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谁来读课题?

  2、理解故居:谁来说说对故居的认识。(伟人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普通人以前居住过的地方叫老家。宋庆龄就是一个伟人。)

  3、读词语:搬家 稠密 蓬蓬菠勃 繁衍 枝枯叶落 崇敬 瞻仰(指名读,理解:瞻仰)

  4、质疑: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劝她搬个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二、阅读三、四两段

  第三段:

  前言:翻开书,相信通过预习,你能迅速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指名说,在阅读这两段前,友情提示:这节棵,我们来读懂和背诵这两段。)

  第三段:

  1、指名读第四段,要求:读正确。

  2、默读:找出能反映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蓬蓬勃勃)

  3、默读,圈划;课文又用了哪些词具体描述这个特征的?(枝干粗壮 伸向四面八方 稠密 绿得发亮 四季常青)

  4、出示关键词,朗读。

  5、你能读出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吗?指导读好。

  6、说话提升1:出示“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提示:一年365天,樟树要经历大自然哪些残酷的磨难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说: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7、指导背诵:能在关键词的提示下背诵该段吗?自由背,指名背,男女生分句背,齐背。

  8、说话提升2:读了这一段,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棵( )的樟树,它( )。(提示:你不仅看到了樟树的形,还看到了樟树的神。引领学生从外形和品质多视角地说)

  第四段:

  1、默读,老师想让两个同学读,该怎么分呢?为什么?

  2、指名读,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

  3、辨析:既然写樟树,怎么还要扯上别的树呢?(对比,衬托樟树的可贵。)

  4、背诵上半段:所以,我们可以先背诵前半段,自由读,背诵。

  5、再背诵后半段:仔细看,背这部分文字,可以选择哪些字作为提示与帮助呢?(关联词)

  6、出示,提示背诵: 而,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7、提升:读了这一段,我们不禁夸上一句:这真是一棵( )的樟树。

  8、小结:读了三、四两段,谁能用上关联词连起来说说樟树的特点?(提示用上关联词)

  9、质疑小结:樟树到处都有,作者为什么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领学生说说樟树精神和宋庆龄品质的相似之处。)

  三、引领质疑

  1、再来读读课文的一、二段,想想心中还有什么疑惑想问问的?

  2、质疑:宋庆龄为什么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作业

  词语大看台:根据提示,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崇敬地看: 从高处往下看:

  仔细地看: 向远处看:

  入神地看: 专心致志地看:

  语言训练营:你能用以下关联词造句吗?

  无论……总是……

  只要……就……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坚毅 百折不挠 博爱 无私奉献……

  香气拒虫:坚强 勇往直前 一身正气……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3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华罗庚实验学校 蒋一梅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稠密、繁衍、瞻仰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读懂1-3自然段,初步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喜爱。

  课前准备:

  4、学生收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进行阅读,并记住主要事迹。

  5、教师把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人,(出示课件——宋庆龄)。她美丽、端庄而又慈祥,你认识她吗?看老师把她的名字写出来,板书:宋庆龄

  学习生字“龄”。

  2、你了解她吗?谁来说说?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她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她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统治。她革命生涯70年,永远保持着革命的青春。

  她救国救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历经腥风血雨,屡遭国内外分子的迫害,但她毫不畏惧,依然保持一身正气。

  她博爱无私,人称她为国母,时刻关心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今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宋庆龄奖学金”,依然慧及着千万青少年,是亿万青少年心中永远的母亲。

  3、(出示课件)看,这就是宋庆龄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就是她的故居。板书:故居

  师介绍故居:

  这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边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的居住。1994年1月,改名为上海宋庆龄纪念馆,纪念馆主要任务是宣传宋庆龄光荣伟大的一生。

  4、(出示课件)在故居的院子里有两棵引人注目的树,板书:樟树

  你见过樟树吗?

  5、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庆龄的故居去看看这两棵樟树吧!谁来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出示小黑板)

  搬家 稠密

  繁衍 瞻仰

  (1)自由读

  (2)指名读,指导书写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搬家,搬怎么记?

  稠密,文中哪句话里有?谁来读?能不能换个词?

  繁衍,文中说繁衍什么?谁繁衍?怎么繁衍?

  繁怎么记?一起书空。

  瞻仰 瞻怎么记?一起书空。瞻是什么旁?它表示什么意思?

  那瞻仰就是怎么看呢?找到有瞻仰的句子,谁来读?知道它的意思了吗?

  3、下面请大家把这5个字描一遍。

  4、生字读准了,那课文就能读得更好。请大家再看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文章的重点就是写樟树,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看看那几段重点写了樟树?

  5、找到了吗?既然是重点段,那就要读好了,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两段。

  自由读,指名读。

  6、读好了这两段,那剩下的段落就简单了,读读看,再指名读。

  三、精读1-3段,感受喜爱

  1、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当你读了这句话的时候,你想知道什么?

  2、那就让我们一起读读第2段吧。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些,宋奶奶要在这房子里做什么?确实小了一点,所以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宋奶奶对此怎么看?这两棵树在宋奶奶眼里是什么?谁能把她的喜爱读出来?当你读到“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时,你又想知道什么?

  3、一起读第3段,读到这儿我们终于知道了这是两棵樟树。让我们再把这三段连起来读一读,这下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不一开头就写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了吧?

  4、是啊!这样写能不断引出下文,加深对樟树的印象。

  那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完成第五篇习作时,我们一起观察了校园里的樟树,并作了一番探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樟树?

  2、检查自读情况

  (1)认读新词

  (2)3—5自然段直接写了樟树

  指名读

  各写了什么?

  第4自然段:樟树的外形特点

  第5自然段: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

  三、学习课文4、5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樟树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机勃勃 有朝气 强劲有力……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很远”

  “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练习朗读

  2、自读第5自然段,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樟树的可贵之处?

  (1)与石榴树作比较

  对比着读

  (2)永久保持

  练习朗读

  3、朗读4、5自然段

  4、课文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仅仅是为了写树吗?

  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四、作业

  1、抄写新词

  2、背诵4、5自然段

  3、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

  1、在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我们先来看宋庆龄这个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自己读读4、5自然段,在樟树和宋庆龄之间发现相似之处吗?

  樟树 宋庆龄

  蓬蓬勃勃 永葆旺盛的革命斗志

  永保香气 一生献给世界和平事业

  3、引读1、2自然段

  此时你明白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了吗?

  4、引读第6自然段

  此时你明白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了吗?

  三、总结全文

  朗读全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寄托着我们对宋庆龄无限的崇敬和怀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5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学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简介宋庆龄生平。

  解题。

  故居 樟树

  课文应该写什么?什么地方的樟树?

  范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

  说说你对课文的那个部分的印象最深。

  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通读每个自然段。

  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指导分段

  自由读课文。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告诉我们什么。

  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给课文分段。

  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作业:

  分段朗读课文。

  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词。

  口头扩词。

  劝 拒

  繁 稠

  细读课文

  自由读§1~3。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是写谁的事?什么事?

  指导朗读。

  学习§4。

  默读,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

  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

  再读课文,找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指名说说稠密的意思。

  指导造句。

  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默读§5。

  用“ ”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 ”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引导背诵。

  指名朗读§6。

  理解有关词语。

  说说为什么人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课樟树前合影留念?

  作业: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

  2、弄懂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

  4、能给课文分段。

  5、读懂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

  难点:各哦课文分段。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崇敬”、“稠密”造句。

  3、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4、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弄懂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放映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的录象片段,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松松)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那两层?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而樟树。主要写樟树的,为什么却写先写别的树木?(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出示重点句,品评: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C、“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D、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F、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G、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H、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高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

  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高贵之处。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

  (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教后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卡片、挂图、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枝干粗壮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崇敬怀念

  永久保持    高贵之处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写生字词三遍2组词;3造句;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描红

  课外读课文

  背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断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板书: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 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 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并画出有关的词语。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理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 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看图理解有关句子。(板书:四季常青)

  d 指导用“稠密”造句

  e 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 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 学习第1—3句

  a 指名读

  b 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 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 学习第4—8句

  a 自由读课文。

  b 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 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 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 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 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 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 指导背诵

  a 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 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 练习背诵。

  7 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 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9

  上课内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科 目

  语文

  所属年级

  ( 四)年级 (下 )册

  备课者

  须靓玄

  一.教学目标:

  我的修改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故居、樟树、崇敬、稠密。

  3、会用“崇敬”、“稠密”、“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情感与态度: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具、学具准备:

  搜集宋庆龄的图片、资料,制作ppt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 同学们,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美丽、端庄而又慈祥,你认识她吗?(出示宋庆龄图片)她曾经担任新中国的名誉主席。她就是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国母”的宋庆龄。(板书:宋庆龄)。学习生字“龄”。

  2、 在上海的那段日子,宋庆龄就住在这里。(出示故居图片)这座白色小楼就是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上海的故居。(板书:故居)

  老师结合图片介绍:这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边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

  3、 当年,周恩来同志觉得这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这句话,引读)(板书:舍不得) 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交流)

  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补齐课题)谁来把课题读好?指名一至两位。一起来读读。

  二、 初读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打开课本,读通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樟树?

  1、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樟树 繁衍 劝说 搬家 稠密 蓬蓬勃勃 石榴 崇敬 瞻仰 抗拒 仍然 枝枯叶落(着重指导带点字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交流学会的词语。

  稠密:多而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地看。 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请大家再看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那文章的重点就是写樟树,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看看那几段重点写了樟树?(4、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精读1-3自然段,感受喜爱

  1、出示樟树的图片:两棵树在宋庆龄奶奶眼里是什么?谁能把她的喜爱读出来?当你读到“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时,请你想想,宋庆龄会在这两棵树下干什么?(指导交流)

  2、指导朗读。

  3、一到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啊,这样写能不断引出下文,加深对樟树的印象。

  4、那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崇敬 瞻仰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3、仔细读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写人们参观宋庆龄故居的心情。第二组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过渡: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4、5自然段。)、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再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圈画画,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突出它的生长特点。相机板书:“蓬蓬勃勃”。

  2、 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1)体会枝干“粗壮”

  出示图片:如果此时这两棵树就在你眼前,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两把绿绒大伞,远看像两朵绿色的云朵。)

  从它树冠的大体会到了蓬蓬勃勃。你能把这种“大”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樟树的蓬勃生机?

  (2)体会树叶“密 ” 、 “绿”

  指名学生说,体会树的稠密,密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绿得发亮”问: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叶子绿油油的,好像有油要冒出来,樟树的生命力很旺盛)你喜欢这绿油油的樟树叶吗?谁愿意来读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写叶子的话。

  (3)是呀,这可是两棵有着上百年树龄的樟树啊,它至今依然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一起来读1-2句,真是蓬蓬勃勃。这种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学习第三句话)

  (4)出示句子,从这句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樟树的生命力很顽强)谁来读好它?指名读第3句。

  (5)小结:是啊,樟树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听听,这是多么顽强的樟树呀!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手句话吗?

  (6)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

  4、读着文章,我们知道了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所以,当周恩来同志劝她搬家时,她不肯,说——引读“我舍不得…….”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那么,还有什么让宋庆龄舍不得呢?(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

  2、樟树的高贵之处到底在哪里呢?再读第五小节,圈圈画画学。

  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香气能拒虫,(板书香气拒虫)追问:你从哪里读到的?

  学习:“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过渡:香气还有什么特点呢?(香气能够永久保持。)你从哪里读到的?学习“而且樟树本身却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3、引读,是啊!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散发着香气,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依然……当它被砍伐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还是……

  这就是樟树的的特质,这就是它的高贵之处。你家里也能发现樟树的踪迹吗?(樟木箱、樟脑)樟木箱里放些什么?(贵重的丝织品、羊毛衫等)哦,是利用樟木的香气来拒虫。

  4、是的,在医生做手术的缝线里,在编织渔网的丝线里,在各种胶卷胶片中,都有樟树的身影、味道。不管它以哪种形式存在,虫类都怕它,只要这木质——,虫类就——。引读这句话。

  5、这节是写樟树的香气能拒虫,又为什么要写其他树招虫呢?(引导学生体会,反衬樟树的特点)

  6、小结:是呀,这一节通过对比的写法,更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

  7、再次小结:文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难怪劝宋庆龄搬家时,出示“她不肯,说——”

  (三)加深理解:

  1、那么宋庆龄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了解她吗?学生交流资料,根据学生了解相机引导:

  宋庆龄帮助孙中山闹革命。(她也是一个革命的先行者!)

  宋庆龄曾经帮八路军送过药品。(她是抗日的先锋!)

  蒋介石和汪精卫曾经用许多钱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绝了。还把他们狠狠地骂了一通。(立场坚定。)

  宋庆龄支持抗日,常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有一次,她收到了一封装着两颗子弹的信,信里写着:警告你,子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完了,坚定地说:“我是不怕他们的!”你从这段资料中感受到了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无论是金钱的诱惑,还是死亡的威胁,宋庆龄总是那么立场坚定,坚强不屈。板书“坚强不屈”

  在文革期间,反动势力四人帮妄图取消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闻讯立刻驱车前往,四人帮听说后只得悄悄地溜走了,这件事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二十世纪新神话”。你从这段资料中知道了什么?(反动派很惧怕宋庆龄)是呀,正是宋庆龄的一身正气吓退了嚣张的反动势力!板书“一身正气”

  2、(出示照片 )同学们,你觉得站在我们面前的宋庆龄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

  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支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4、今天,她虽然已经不在了,人们总是——出示第六小节,引读学到这里,你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其实,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看到了她的——指读板书: 顽强不屈,看到了她的——一身正气,看到了她——奋斗的一生。

  5、总结写法:作者借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从樟树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宋庆龄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此刻,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宋庆龄的音容笑貌,去缅怀她的丰功伟绩。(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6、指导背诵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舍不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顽强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香气拒虫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再次朗读课文。

  3、学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一个人

  八、教学反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0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崇敬、稠密”造句。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环 节教 学 内 容 设 计修 改 栏一、揭示课题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自读课文

  五、作业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出示媒体: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增加: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环 节教 学 内 容 设 计修 改 栏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课文三、作业   1、抽读词语卡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学习第5自然段。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增加: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增加: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教学后记: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教学中,我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运用“以疑导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和谐统一。

  在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要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问:“这些问题提出来了,靠谁来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靠老师。老师明确地告诉学生: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老师相信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去弄懂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要求阅读课文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1

  一、 板书课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龄”:左边是牙齿的的“齿”,从牙齿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年龄,右边是“令”,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樟”:左边是“木”跟树木有关,右边是文章的“章”,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 课题写好了,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课题,注意纠正龄的读音。

  3、 齐读课题。

  二、 精讲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有几棵?(两棵)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的?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樟树外形的部分。

  2、 你找到了吗?请你读一读(你找得真准确!)

  3、 图片出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看看有几句话?

  4、 谁来读第一句话。(你读得真流利,只是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两棵樟树还不够粗壮,谁能读得更粗壮些?)点击图片,突出粗壮。(你读得有胳膊那么粗了,又水缸那么粗了……)

  5、 齐读第一句话。

  6、 图片出示:师述:这就是樟树那稠密的树叶,老师刚刚听见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赞叹,你瞧,樟树的树叶真多啊!多得数都数不清,

  这树叶真密呀!密得不透风,不透一丝光亮

  这树叶既多又密,这就是稠密的树叶。

  这稠密的树叶真绿呀!绿得像翡翠一样

  真亮呀,亮得

  让我们拿起笔来写一写着稠密的树叶吧!一两句就可以。(及时评议)

  7、 这樟树是一天这么有生机吗?一个月?一季?不,而是(四季常青)

  板书:四季常青

  点击图片,师引背无论是……总是……

  点击图片,这里有一组关联词,(无论……总是……)

  点击图片,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我总是 。

  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 总是 。

  无论 总是 。

  樟树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总是那么富有生机,你能背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8、 集体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精讲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背诵,我觉得这是粗壮的樟树,这是茂盛的樟树,这是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樟树,总之这是两棵美丽的樟树。樟树仅仅是因为外形美吗?(板书:外形美)不,樟树本身就具有一种~~~而且这种香气能~~~~这是樟树的可贵之处,这就是樟树的内在美(板书:内在美)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樟树的内在美吧!板书:永久的香气 驱虫

  2、让我们捧起书,再次感受一下樟树的这种内在美吧!(自由读,边读边用笔点出这部分的关联词)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师指导背诵这部分内容。

  4、课文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树,并且举了石榴树的例子?(对比衬托樟树的可贵之处)

  (1)分角色读

  5、樟树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内在美的特点,所以当周总理让宋庆龄搬家时,她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四、课外延伸

  1、宋庆龄跟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走近宋庆龄吧!

  书p128的图 这就是宋庆龄,她的气质多么高贵,多么 多么

  2、宋庆龄 仅仅是因为外表美丽,气质高雅吗?不,她还有许多可贵之处!

  3、出示图片师介绍宋庆龄。

  4、现在你明白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了吗?

  指板书:她像樟树一样 四季常青

  又让敌人畏惧

  板书:这真是人如此树,树如其人哪!(画箭头)

  4、 难怪国际友人这样称赞他:(出示图片)

  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宋庆龄,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四海,她的美德像樟树一样播撒着永远的芳香。

  5、 出示图片:齐读

  6、 所以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收集关于宋庆龄的故事,在夕会课上讲给大家听。

  外形美 四季常青

  板书设计: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永久的香气

  内在美 驱虫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2

  由于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通篇也没有提到有关宋庆龄的事情,把她与樟树进行链接,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本课时主要以“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线,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宋庆龄的简介,从而让孩子们初步知道宋庆龄的为人。由此在本课结束时形成新问题:宋庆龄与樟树有什么关系呢?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一、导入新课,由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龄”。

  看了这个题目你猜猜看,本课会讲些什么?(写下孩子们提得有价值的问题。)

  如:故居是什么意思?(曾经住过的房子,)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曾经住过的房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看图,了解宋庆龄,初步体会到她是个伟大的人。

  1、介绍宋庆龄、

  我们先来了解宋庆龄,谁来说说自己对她的了解。

  出示:图,看图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贵,美丽)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她的了解,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谁来读读。

  出示相关资料。指名读。

  谁来说说,现在你认为她是什么人?(一身正气,爱国,维护世界和平)说得好,她不光得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赞扬,由于她一生志立于世界和平,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赞美,现在我们来看看外国友人是怎么说她的?

  出示相关内容。指名读,提问:现在你对宋庆龄有怎样的感觉?(崇敬)好,现在我们用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樟树的样子,特点:拒虫,香气。

  四、读通读顺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个别难写的字。

  师:可这与她故居的樟树有什么关系呢?刚才,我们同学读了一遍就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我们同学很会读书。现在请我们同学再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一会儿老师请同学站起来读,看看谁能把课文读准,读流畅,现在再请我们同学好好练练。

  纠正孩子们读错的地方。同时学习孩子们在读书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稠密 繁衍、瞻仰等,如果孩子们没有出现问题就不学,留到下节课理解课文时再学,出现了就顺势学习它。

  3、再读课题,想想你有什么疑问?我们学校也有樟树,为什么单单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如果学生提不到,老师可以直接引导,说出来。)

  师:说得好,我们学校也有,马路上也有,为什么单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新词。

  现在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任务:完成《钢笔习字册》注意写字姿势,注意临摹,把字写端正。

  学生作业。

  六、小结课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宋庆龄的生平,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是宋庆龄与樟树有什么关系?还没弄懂,不要紧,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一定会了解清楚的。请同学们收集宋庆龄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她的伟大,可以帮助我们弄懂这个问题。

  板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贵 生机勃勃

  正气    ? 香 气

  拒 虫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3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老师一直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何谓“简简单单”?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实践着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教学时,我化繁为简,仅仅让学生说了四句话,便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领会了以树喻人的写作手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很朴实,但很扎实。

  第一句话:“宋庆龄———”

  指名读课题后,我问学生,通过预习,你感受到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句话体会到的?学生很快地找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一句,看出宋庆龄是伟大的人。接着,我出示“宋庆龄 ”,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练习说话,要求能表现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一时间小手如林:“宋庆龄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宋庆龄在危难时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宋庆龄一生地位崇高,但从不搞特殊化,十分尊重劳动人民”……通过交流,学生互相分享收获,对人物的了解更全面,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第二句话:“樟树———”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我让学生圈画出感受深的词句,反复品读,将自己读懂的用“樟树 ”的句式表达出来,并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书声琅琅。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我作了概括板书:外形——蓬蓬勃勃;可贵之处——香气永久,虫类惧怕。

  第三句话:“宋庆龄和樟树——”

  文中将宋庆龄和樟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有两处:一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二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句表达了宋庆龄对樟树的钟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每当朝阳初升时,宋庆龄在樟树下踢踢腿,弯弯腰,锻炼锻炼身体;每当夕阳西下时,宋庆龄抚摸着樟树粗壮的枝干,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怀念着孙中山先生;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宋庆龄便和小朋友在樟树下说呀,笑呀,还做游戏,快乐极了……通过语言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和樟树是密不可分的。后句从表面上看,是人们爱樟树,但仅止于此吗?我让学生联系搜集的资料,比较樟树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人格有哪些相似之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略作思考后,打开了话匣:“樟树蓬蓬勃勃,充满活力;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战斗生涯中,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樟树具有与众不同的香气,宋庆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宋庆龄的人格魅力永存。”“樟树的香气使虫类惧怕,而宋庆龄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象征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文以树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句话:“小草(荷花、仙人掌等)——”

  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大多可作为仿写的典范。随课文特点,教师自主安排一些迁移性小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本课学生初步了解了以树喻人的写法,但刚刚接触,领悟不深,设计此句话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我让学生思考小草(荷花、仙人掌等)与人(哪类人)之间的相似点,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我班一名同学选择了铁树。在描绘铁树默立一角,以它粗壮的身体净化空气后,他写道:“凝望这铁树,我眼前不由出现了那群在田地里挥动镢头的农民,他们与灯红酒绿的城市极不协调,可哪一个傲慢的城里人能离得了他们的劳动果实?”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针对课文进行了知识迁移,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教无定法。但只要我们教得“简简单单”,学生定能学得“扎扎实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读完后,问:这一段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4)出示第4自然段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稠密”是什么意思?还可以说什么稠密?在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关联词,找一找,并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6)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一种物体时,也可按照由分到总的顺序来写。(7)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指名回答描写樟树的句子。比较句子:而樟树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呢?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找出句中的关联词说一句话。轻声读第5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指名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3)而课文是怎样描写别的树木的?理解“招虫”,这段话说明什么?这一自然段重点写樟树,但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石榴树呢?师:越是写石榴树上的害虫之多,危害时间之长,就越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所以我们在习作时如果要写出一个事物的特点,也可以采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来写。(4)男女同学分别读第一、二层课文。(5)“高贵的品质”仅仅是指樟树吗?组织阅读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读完后交流: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身正气(6)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感情。3.学习第六自然段(1)指名朗读。(2)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以看出?(3)“崇敬”和“瞻仰”是什么意思?(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所以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5)齐读第六自然段。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表面上是写樟树,其实是借物喻人,以树喻人,写出了宋庆龄如彰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阅读《一课一练》的第五部分——“智慧林”和《新补充读本》第201页的一篇文章——《做好功课才快活》,读后请你以“宋庆龄奶奶,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反思:今天执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堂课下来感觉颇好。课前我充分解读了文本,把握住了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抓住樟树的“蓬蓬勃勃”,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在学生理解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后让学生把宋庆龄与樟树作比较,使学生了解了宋庆龄的高贵的品质。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本文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举手回答的人数增多了。有几个学生如范浩、张艺耀、刘芳慧的回答非常棒,这使我感到非常的欣喜。这其中除了学生充分的预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领导来听课,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也想在老师面前好好地表现一下吧。但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来看,绝没有今天的表现。有的学生一节课都不举手一次,精神也不太集中,而一到下课却生龙活虎,这种情况让我很头疼。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改变教学方法,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学效果会好一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篇15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教学时我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出示: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交流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可以围绕樟树香气的作用及持久性来品读每句话,每个词语。

  相机板书: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启发感悟: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继续追问:文章写樟树的处形和内在的品质,这与宋庆龄有什么关系呢?这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

  我又问,知道宋庆龄的请举手。

  这时候我适时地读了一段与课文紧紧相连的文字读给学生听,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然后,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说说感受。

  有的说宋庆龄很清秀。

  有的说相片中的她很高雅。

  有的说看起来她很高贵。

  有的说她很温柔慈爱。

  我顺势简要介绍了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让她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明晰起来。

  然后我问孩子,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文中樟树与宋庆龄的关系了吧?

  孩子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

  有的说宋庆龄的精神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

  有的说宋庆龄像樟树一样让敌人畏惧。

  有的说宋庆龄就是一株高大的樟树。

  树如其人!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这时,我再让他们齐诵最后的一段。

  感情可想而知!

  再组织交流,寻找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相似之处。学生很快找出答案:

  樟树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教学随想: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所以,应当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应当重视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作用。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意在唤醒沉睡于学生内心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而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