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 大学问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主线,他创造的“小先生制"便是其中一支奇葩。“小先生制”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中,笔者提供三条途径:一,课堂上的“小先生”;二,课堂后的“小先生”;三,课堂外的“小先生”来认识这一理论今天仍有着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生活;语文;学生;小先生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语道出了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质。可是传统的语文课堂主要目的是将完整、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知识的灌输成了课堂生活的唯一的内容,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课堂上看不到儿童应有的灵气和活力,本来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简单概括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基于这种课堂顽疾,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行是知之始”“创造教育”“以教人者教己”等精辟的教育理论。其中最为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主线,他创造的“小先生制”便是其中一支奇葩。小先生制不仅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延续深化和继承创新,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全国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说,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对他全部“生活教育”理念的实现形式,也是他对普及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和重大发展。那么何为小先生制?”小先生制“即知即传” 的教育方法,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解释”小先生”的内涵时陶行知又指出他又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基于此,新课程实施积极推行“小先生制”的教学理念适应时代内涵、教学变革、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的探究,改变 “时间+汗水”的注入式的教育,探索一条适合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路子,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形成一种全新的自主教育课堂,对构建学习型的小学语文课堂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推行这种理念,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收获:

1. 课堂上的“小先生”

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讲台为教师所独有,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当作“鸭儿填”,教师与学生处在相互对立而又不能互相取代的主客体关系上。陶行知对此做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在方法上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之后又提出了著名的“小先生制”。受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在讲授某些内容时,试用“小先生”的方法,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当“小先生”。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撰写讲稿,精心备课,然后上台讲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读一段课文,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达到传播科学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更全面,而且,学生“为教而学”,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而“即知即传,自觉觉人”,不仅自己知道了,还介绍给同学们听。

2. 课后的“小先生”

2.1 “提优补差,一帮一”。我们根据陶行知“小孩可以教小孩”的教育思想,“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论,借用陶行知大力推行的“小先生制”,在班上开展“一帮一”活动,我先是要求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并列出“结对子”的名单,还要求学生开展比赛,看谁的“对子”进步更快。通过这一活动,差生由于经常得到优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优生向差生讲解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互教互学,转化差生,培养优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2.2 让学困生教更学困的学生。“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做题这么快,而且每次都对吗?学生疑惑的摇头。我说“因为我把这些题给别人教了几十遍了,教一遍,就等于再学了一次。你愿意像老师一样吗?”在这样的激励声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如果有一个学困生做对了一道题,我就让他把这道题讲给比他更学困的学生。如我在教一年级语文《骑牛比赛》时,我们班有个叫欣欣的女孩,原本她不会数课文中的段落,曾经给她说过多少遍她就是不会,后来我只能叫她的同桌瑞瑞教她,好不容易她会数了,我就让她去给和她一样学困的同同去讲,并让一个学习好一点的学生去旁听,结果欣欣讲的头头是道。我及时表扬了她,夸她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小老师了。结果她比以前更努力了。每次做完题主动给我检查,我就让她去给别人讲,她的学习因此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不仅如此,以前怯懦、胆小不自信的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

2.3 “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小先生答疑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课堂内,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担任教师角色作出解答。课堂外,安排某些学生对某部分知识认真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疑问作出解答。学生正确解答后,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倡导“小先生”答疑,我班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人人学生活中的语文,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

现代科技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而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分工又限制了每个独立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分享意识、分享能力等,体现了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 3. 课外的“小先生”

课外,我组织学生成立了语文问题探讨小组。每次探讨的主题都不一样,每次探讨中的“小先生”也不固定,谁在这一方面有特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谁就是这一次的“小先生”。“小先生”在组织小组活动时,留出时间、问题,让组员们互相探讨,最后引导大家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互相了解他人的个性,需要学习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学会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等。而“小先生”在这种既含有合作精神又具有引导能力的锻炼中得到培养。

所以陶行知先生的儿童中心的课程取向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不是学校,不是书本,也不是教师,而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有独特的生活世界,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语文教学要与儿童的生活沟通,教学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范围,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时,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教师可让“小先生”组织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使孩子在孩子共同的世界里探求未知的知识,“小先生的不断解读,”学生”在学生的世界相互沟通、交流、语文知识就通俗易懂了。

“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要有效的实施和运用,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资本”,要让孩子自己善于去发现自己的“小先生”的“资本”,产生一种强烈当“小先生”的愿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去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作出反映,或鼓励或希望。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初步教师被肯定和在当“小先生”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自我肯定,不断增加自信,激发学生自我的挑战欲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环节重心教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教育思想精髓。

总之,“小先生制”打破了常规的教育手段,在过去,这种教育手段,不仅解决了部分师资缺乏的问题,加快了普及教育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参与做小先生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扎实牢固。在改革开放、挺军四化的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的工作中,“小先生制”的意义同样十分重大。我们应该继续认真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小先生制”的形式和做法,汲取其精华,为培养下一代,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正如陶行知在他的《小小歌》里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孩子小是他的身体,不小的是他的心灵。陶行知看到了孩子的力量,把孩子称作小朋友、小先生、小小研究生。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妨一试,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当小先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2]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何宏玲.《陶行知:生活的教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