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游记(通用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玉门关游记篇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xx市境内,位于xx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花。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花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习惯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3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自敦煌以西分为两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将的重要停息站。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花,只有走戈壁滩上花轧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车,要请当地熟悉路线的向导带路,以防迷路。

玉门关游记篇二

玉门关是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阳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车沿着215国道向西行驶,翻超阿尔金山,就可以到达青海省的柴达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萨。

今天前往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0xx年-120xx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

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游记篇三

首先,为防止意外发生,要集体行动,南门进南门出,按逆时针方向绕园内一周,可通过全部景区,时间一小时左右,我们车子停在正门前面不动,如果哪位冻得受不了可以提前退场,返回车内取暖,只是再入园时得重新买票。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来走走,而玉林这边永远有着一个叫××的丫头在为大家祝福,也永远乐意为大家奉上最真诚的服务!谢谢大家!

这时的吴三桂也正处在犹豫徘徊之中:说要效忠明王朝吧,明王朝已经垮台;说要投降清兵吧,时年33岁的吴三桂,“自少为边将”,长期和清兵打仗,积怨甚深,直到关外八城丢了七城,自己仍然孤军奋战,拒不投降,如今若要投降,很难得到清兵的信任,更何况父母家眷三十余口都在北京,一旦投降清兵,后果不堪设想;要投降农民起义军吧,自己刚刚进爵为平西伯,平西的意思就是去剿灭农民起义军,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剿灭变成投降,这个弯子不好转;同时,也不知道李自成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吴三桂处在自身命运即将发生巨大转折的十字路口,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决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历史走向。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穿过这片地势平坦的草原,前边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而建的。塔身为九层八面,高67米,我们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层南北两面各有石八券门,进门沿盘旋而上的台阶可登到塔顶。塔内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庄居住时,有时清晨登塔礼佛。巍巍宝塔配以绿色的原野,气势宏伟,格外引人注目。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说了这么多,再来说说玉山的一个资源和气候条件吧。玉山呢,是江西省废金属资源矿产大县之一,目前发现的矿产品种有30多种,矿产地60多出,像什么青石、叶腊石、黑滑石、罗文燕石等等一些矿产呢,在我们的玉山储存量那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就等着在座的各位老板前来投资开发了,来玉山发财了哈,也算是给玉山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吧。

玉门关游记篇四

各位朋友:

你们好。现在我带大家去参观举世闻名的玉门关址。我在这里,就玉门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西归汉以后,内地通往西域及欧洲诸国的通路打开了,中国特有的丝绸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从此传入中国。人们习惯把东起长安(西安),联络亚、欧、非3大洲,遥遥数千里的交通大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条路自敦煌以西分为两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门关和阳关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关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将的重要停息站。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上宽3.7米,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 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有河仓古城,为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只存断垣残壁,但犹可见当年之气势。从敦煌去玉门关旅游,只有走戈壁滩上汽车轧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车,要请当地熟悉路线的向导带路,以防迷路。

玉门关游记篇五

玉门关是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阳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车沿着215国道向西行驶,翻超阿尔金山,就可以到达青海省的柴达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萨。

今天前往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0xx年-120xx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

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玉门关游记篇六

首先,为防止意外发生,要集体行动,南门进南门出,按逆时针方向绕园内一周,可通过全部景区,时间一小时左右,我们车子停在正门前面不动,如果哪位冻得受不了可以提前退场,返回车内取暖,只是再入园时得重新买票。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玉门关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的向往。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

好了,千年古州之行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在玉城里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更是常有空出来走走,而玉林这边永远有着一个叫××的丫头在为大家祝福,也永远乐意为大家奉上最真诚的服务!谢谢大家!

这时的吴三桂也正处在犹豫徘徊之中:说要效忠明王朝吧,明王朝已经垮台;说要投降清兵吧,时年33岁的吴三桂,“自少为边将”,长期和清兵打仗,积怨甚深,直到关外八城丢了七城,自己仍然孤军奋战,拒不投降,如今若要投降,很难得到清兵的信任,更何况父母家眷三十余口都在北京,一旦投降清兵,后果不堪设想;要投降农民起义军吧,自己刚刚进爵为平西伯,平西的意思就是去剿灭农民起义军,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剿灭变成投降,这个弯子不好转;同时,也不知道李自成究竟是一个什么态度。吴三桂处在自身命运即将发生巨大转折的十字路口,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决定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历史走向。

玉门关名称的来历有一个传说。相传丝绸之路畅通之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 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穿过这片地势平坦的草原,前边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而建的。塔身为九层八面,高67米,我们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层南北两面各有石八券门,进门沿盘旋而上的台阶可登到塔顶。塔内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庄居住时,有时清晨登塔礼佛。巍巍宝塔配以绿色的原野,气势宏伟,格外引人注目。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0xx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说了这么多,再来说说玉山的一个资源和气候条件吧。玉山呢,是江西省废金属资源矿产大县之一,目前发现的矿产品种有30多种,矿产地60多出,像什么青石、叶腊石、黑滑石、罗文燕石等等一些矿产呢,在我们的玉山储存量那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就等着在座的各位老板前来投资开发了,来玉山发财了哈,也算是给玉山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吧。

玉门关游记篇七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从边陲和田运石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据说,马迷途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地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被一片黑暗笼罩,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年老马匹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出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就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

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一次引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大雁飞走时所说的话,只有救那只大雁的小伙子能听得懂。这个小伙子把大雁的意思转告领队的老板:“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商队的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以后,有了夜光墨绿玉作为路标,过往商队再也不迷路了。小方盘城上有了一块玉,从此就改名为玉门关。这就是大雁引路的传说。

玉门关游记篇八

玉门关是关名,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阳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汽车沿着215国道向西行驶,翻超阿尔金山,就可以到达青海省的柴达木,西部油田,新疆若羌和西藏拉萨。

今天前往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提起玉门关首先要讲到张骞出使西域的一段历史,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0xx年-120xx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

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

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