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新生刚刚离开家来到大学读书,不会与人的交往沟通,其实这些总结起来是有一定的特点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 交往愿望强烈

  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较之中学时代具有更大的广泛性、互动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学生更为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会处世以表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获得情绪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有充裕的时间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讲究情投意合、融洽相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愿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与高年级学习负担加重、与工作联系更加紧密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兴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从多元化向一元化发展。

  (二) 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强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大大地强化,大学生年轻、有干劲,“ 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有冲劲和活力的一代,他们参与社会交往,不仅可以增长见识,也可以增长社会财富。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学习上,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很多的人际交往;进入大学后,他们走出家门,认识、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与社会的接触比中学时更加频繁与密切,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学好高等课程,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间的人际交往必须符合这个共同目标,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显得特别有力。

  (三) 存在一些团体或组织

  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重要校园场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参加过社团就等于没有上过大学。形成这些团体或组织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三类,在这些群体中,起积极作用的是多数,同学之间的情谊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有起消极作用的团体,交往活动常常是玩耍、娱乐、吃喝,学习、思想上不能互相帮助,不能用集体的道德标准和生活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赖家庭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增强,不仅理性地思考、判断、处理自身的问题,也关心社会,批判地接受知识,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着强烈的体现个性的见解和疑问。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社会关系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开始树立自我的个性,支持自己的主张,以独立的人格和态度处事,积极自主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抱负与志向鲜明,对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赖,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参与和处理家庭事务,充分体现个人的意志和性格,这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东西,更容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

  (五)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

  交往中注意较温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对社会、同性和异性的鉴赏力增强,能适应各式各样的人,能接受并宽容朋友的不同意见,不试图硬性地改变他们,争吵减少。交往手段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交往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世界范围。

  (六) 交往内容多样性

  大学生交往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际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艺术、体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爱情和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交往频率提高,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来的互访、通信等转向使用一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往工具、交往场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现代化手段仍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但在大学这个教学、科研中心,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形式化的东西不仅不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七) 交往范围范围扩大,但仍以同龄人为主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际间的交往不能局限于亲缘群体之内,人际交往的范围随之扩大,大学生交往对象由以前的亲戚、邻居、成长伙伴转向大学同学和在社交场合认识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学交往为主。大学生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众多的交流机会、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选择在同寝室、同班级、同乡同学之间,围绕学习、娱乐、思想交流、感情交通而展开。他们较少受社会经验和传统思想的束缚,思想开放活跃,力图突破现有的交往圈,不断以新的眼光和标准去扩大交往范围,寻求更多更好的伙伴;交往能力强的同学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学,更多的大学生突破班级、年级范围,发展到同级、同系、同校高低年级可认识的所有同学及外校、社会上的朋友,进入各式各样的校园交际环境。不仅是同性之间的交往,异性交往也很经常。

  (八) 部分大学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机会和环境

  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在学习上,缺乏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交往技能过于贫乏,交往方式过于被动。青年学子未接触社会,其复杂性绝非在菁菁校园中所能想像的, 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他们开始发现以前那种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独立的心态是可笑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因他们的年轻而难以把握。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取得事业的成功,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部分大学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经验,不善于与人沟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认为最直接的方法是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技巧如下:

  1、平等相处,尊重他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重视,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群体中,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尊重对方、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达到相互间的心理平衡与理解,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协调和融洽。同时,在交往中无论交往的对象身份多么平凡,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难以接受,你应当始终尊重对方,把他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2、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真诚地赞美会给对方带来快乐,欢乐和谐的氛围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赏识。赞美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更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3、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不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愿苛求他人。不要只看别人的短处,多想想他人的长处。人际交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如果耿耿于怀、斤斤计较,必然导致隔阂,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徒增烦恼。可见,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学会原谅别人,能避免许多不必的纷争,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容人者,人容之。但原谅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好坏不分、软弱可欺。

  4、适当地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损人利己

  人首先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你看那个孩子会把自己好吃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因此,自私是人的本能。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同时我们又会非常讨厌那些为了自己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人。因此,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他人的利益,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受人欢迎。切记不要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常想如果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会怎样,就能理解他人的反应,也就不会出现强求别人做到连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

  5、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

  遵守群体规则,即意味着尊重关注他人的需要。在集体生活中不要让自己的言行影响或者干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如不分时间早晚地带异性到集体宿舍。同时应当注意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主动打扫公共卫生、整理好自己的内务、主动为集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6、关心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当他人遇到困难、挫折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给予别人关心、帮助和支持。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7、保持独立自主与谦虚的品质

  与人交往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趋炎附势,更不要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不要总是与人抬杠,无论自己是否有理,总试图找出依据说明自己如何有理、对方如何无理,处处、事事、时时要显示自己高明。长此以往,则会让人难以容忍,埋下隔阂与不满。

  8、保持微笑和愉快的心情

  微笑有助于增进交流,拉近距离和缓解紧张冲突的气氛。日常交往中学会带着真诚的微笑与人交流。真正的微笑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它能给人带来温暖,也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巧妙的运用幽默,因为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它可使交谈变得生动有趣。但幽默的对象应该指向自我,而非他人。否则,幽默不成引发矛盾。

  9、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性格、爱好、习惯和信仰会迥然不同,各有各的魅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恶,会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因此,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要求别人。需要避免在没有深入交往的情况下,单凭第一印象或断章取义的某句话就对一个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妄下断语或猜测。另外,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件事情或一个情形的阴暗面,但重要的是挖掘其积极面。

  10、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在与人交谈时,要专注,积极倾听他的谈话,不时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提问。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倾听还体现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漫无目的地谈话时,礼貌地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认可当事人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在表明观点的同时避免了冲突,不伤及彼此的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建议

  一、形成正确人际认知

  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应形成正确人际认知。

  (一)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自尊自爱,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客观公正的看待别人,既不夸大其缺点,也不缩小其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往中应多注意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向他人学习。

  (二)掌握一定的交往原则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交往中,我们应坚持平等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个性和行为习惯,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真诚待人原则。猜疑、畏惧、缺乏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因此,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必须坚持真诚待人的原则。真诚待人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交往中应该说到做到,信守诺言,以诚信为本,做到以善意的态度来批判劝告,诚心地鼓励与赞美,而不是虚伪恭维与奉承,更不是粗暴讽刺与攻击。

  3.理解宽容。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人的成长环境,个性,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学会理解与宽容,在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求同存异,以德报怨,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和不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以善良的行为去帮助人,宽容人。

  4.互帮互助。以帮助与相互帮助为开端的人际交往,更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大学生既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学习,又要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真诚理解、热情帮助。交往中互帮互助,关心支持,关系则愈加稳定。

  二、学会交往的技巧

  (一)学会倾听。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门艺术。专注地倾听对方谈话,是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和恭维,对方也会因此而喜欢、信赖你并乐意与你交往。真正的倾听,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听。所以,大学生在交往中应掌握听的技巧,做到耐心、细心、虚心、会心的听,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二)学会表达。表达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语言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大学生在语言交流的中,要善于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善于关注对方的反应,抓住谈话的时机;学会用清晰、准确、生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分清场合、时间、人物等,掌握分寸进行表达;表达中还应注意语气、语调等。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增强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以便更好的交往。无声语言,表情、目光、手势等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应学会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学会控制表情;目光应该坦然、亲切、有神;手势应该礼貌、文明、大方。

  (三)学会赞赏。赞赏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赞赏既有对他人的认可,又有对他人的.欣赏。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持久、最深层的渴望便是对赞美的渴望,学会赞美别人是日常交际过程中的秘密武器。赞美要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感叹;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要具体化,明确化;赞美需要从细微处入手,抓住其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

  (四)学会感恩。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大学生应该怀揣一个感恩的心,体会别人带来的帮助和快乐,珍惜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学会在交往中付出,尊重和关心他人。

  三、活动中提升交往能力

  活动,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来实现。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范围,课余时间富余,因此,大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

  (一)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地,是交流最为密集、最频繁的地方。积极向上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和谐的舍友关系,成员在不断地交往中愈发的熟悉和亲密。因此,舍员应通过自身努力,共同建设好所在宿舍的宿舍文化。大学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民族习俗、生活方式等制定本宿舍的名称、风格、规章制度等;定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宿舍文化建设,增进交流沟通,协调合作。

  (二)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每个成员在班级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成员间应相互适应和合作,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班集体多种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共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成员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加强同辅导员、任课教师及领导的交流和沟通。

  (三)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大学生的各种社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和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课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专业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积极的投入到社团的活动中,进一步的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充分锻炼和挖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同社会其他群体成员的交流,如暑期社会实践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2

  第一,交往需求迫切,但往往期望值过高。渴望友情,寻求归属感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可是,一些人又经常为找不到可以依赖的朋友而苦恼,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交友期望值过高,许多人把情投意合,共同成长相互理解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希望所有交往的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密友。期望值过高,客观上使自己忽略了一般性的交往,必然导致朋友或没有朋友的结局。

  第二,交往目的多样化,但一些同学在交往方向上存在着误区。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学生的交往目的也由单一的情感型转向了多样化。另方面,一些大学生对该与什么人交往,交往程度的深浅没有正确的认识,表现为:交往方向单一,交往半径较小,与同学交往多,与社会交往少,热衷于与老乡交往,疏远与班上同学的交往,愿与朋友,恋人交往,不愿与集体同学交往,进行一些盲目的社会实践。

  第三,交往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一些同学却走向了自我中心的极端一些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只注意自己的个性,爱好,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兴起,性格等的了解,只注重自己的需要和体验忽视他人需要和体验对他人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较少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个别同学孤辟,自我封闭,导致交往中的角色固定,无法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角色转换。有的同学虚伪,嫉妒,出现了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特征,降低了人际交往的质量、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这些问题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社会而改变,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自己去学着与人沟通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3

  一、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和独立性

  大学是高智商人群的聚集处,与中学相比它的竞争更加激烈,社会性更强。中国各大学按新生高考分数划线录取,同一所大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接近,大学生无论在文化知识、思想深度、性格发展上均达到一定高度,视野和面对的天地更加广阔,各种机遇层出不穷。面对日益开放的未来社会,身处的现实环境,当代大学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能否把握机遇非常重要,所以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多数大学生摆脱了他们早已厌倦的、父母的唠唠叨叨,远离家乡进入大学,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主,过上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这无疑为独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大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由个体性独立向社会性独立高一级水平发展,由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会过渡。他们能够通过理性的思维去辨析事物,对外界的依赖性小,对事物有独特见解,更具有独立性。与老一代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少有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不迷信、不盲从,不仅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亦关心社会,且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提出各种疑问和不同意见;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自以为是和偏激情绪。

  二、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具有强烈的成才欲望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群人,大学里老师素质较高,学校设有图书馆,各种信息较多,观念较新且容易更新,每天都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在大学不仅能学到很多新的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化和开放的环境使当代大学生涉猎面广,知识量急剧增加,思路开阔、活跃,大学正处在信息爆炸的中心和风口浪尖上,极强的竞争性使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紧张度高,只有勇往直前、接受挑战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大学生们明显感受到这种沉重的压力,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成才,他们深深懂得,面对激烈竞争,没有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就足以说明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成才欲望。

  三、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有的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旁人相比欠缺,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害怕担风险,畏畏缩缩。这种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了自信心,导致很难与周围同学相处,限制了交往范围,并且还可造成自身的内心矛盾体验,增加心理负担,是一种阻碍人际交往的消极情感。

  2.腼腆。这往往也是由自卑引起的。好多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很少在班级众人面前讲话,总习惯独自躲在角落里。学习上碰到难处,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也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割断了与身边同学的接触和联系,阻塞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个人的交际范围变得狭窄。

  3.嫉妒。一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存在此种心态。有的学生看到班级其他人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时,从心里觉得很不好受,有时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服,没事也找茬跟人家吵嘴,这是一种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进而恼怒他人的情感。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交际范围比较小,格调较低,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失和,阻碍了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