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
详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实际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进行描述。与电视制作手段不同之处是:制作手段是指达到电视广播的目的而采用的总的方法、措施;而制作方式,是指在进行具体形态的电视节目制作时(无论直播还是录播)具体采用的制作方式,着重于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及有关的软件系统。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以下仅供参考!
详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1
一、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特点是采用单机单独进行摄录。
20 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上所有的电视台摄制的电视新闻都是用16毫米电影摄影机制作的。因为那时候的电视摄像机和录像机都是庞大笨重的设备,一般仅安装在演播室机房内或是用转播车改装成录像车,并用专用运载车辆送到体育竞赛场馆、剧场完成实况录像任务,不能适应新闻采访的运动性、灵活性。因此,当时16毫米的摄影机配备上同步录音设备曾是理想的电视报道工具。然而,电视电影花费太大,制作工序复杂,需经过洗印、剪辑混录等才能播出,还有胶片洗印工业带来的污染问题。
自从发明了便携式摄录设备,立即被广泛运用于电视新闻采集中来,而且也为拍摄电视纪录片、文艺专题片、电视剧等需要进行后期大量技术和艺术处理的电视节目,一般都采用ENG方式。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拍摄机动、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处理。
ENG方式大大方便了现场拍摄,它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就能实现新闻直播;有的则可在进行简单编辑后,经过电缆、微波或卫星由记者直接进行广播报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二、EFP方式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也可以称电子外景制作,是多机拍摄,即刻编辑的现场节目制作方式,是对一整套适用于在演播室以外的“野外”(准确的说是“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
该方式主要采用电视录像车和电视转播车到外景进行现场拍摄和制作,也可以进行实况直播。
该系统一般包括两台以上的摄像机、一台以上的视频切换台、调音台、字幕机及其它辅助设备(灯光、话筒、轨道、脚架、摇臂、录像机及运载工具等)。
EFP节目制作方式可以跟事件同步进行,同时制作,同时播出,被称为现场直播;也可以将现场节目录制,以后播出,这种播出方式被称为录播。
EFP方式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和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不论是进行现场直播还是录播,摄录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特别强烈;
EFP方式使用多台摄像机进行现场拍摄,现场切换,提供的视频信号是连续不断一次完成的,也可称为“即时制作方式”。因此,大大简化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工艺,节省时间 。
EFP方式必需具备多台摄像机拍摄,所以也同“多机摄录”的概念相通,反之“多机摄录”不等于EFP方式。
EFP方式摄像机提供的画面应根据节目表现的主题和艺术效果而有所变化,如不同对象、景别、角度、技巧、节奏的变化、穿插等,这就要求导播要具有精明、高超、娴熟的指挥、调度才干和全体现场操作人员的团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需要摄制整体的协调一致。
EFP方式是最具有电视特点,最能发挥电视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如情景剧、综艺节目制作,特别是大型文艺演出(心连心)、体育和大型会议的专门或专题性报道等需要一气呵成的电视节目制作中。
采用EFP方式到现场制作节目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一个由固定讯道的转播车开到制作现场进行直播或录制工作;
另一种是将相关机器设备运送到现场,在现场建立临时的节目录制工作间。
每台转播车的讯道容量在该车出厂时就已经固定了。人们一般根据转播车的讯道数来称呼转播车,如四讯道转播车,六讯道转播车、八讯道转播车、十二讯道转播车等等。有时根据任务的大小和转播车的特性,可以将几台转播车组合使用,如一台作为主车,其余作为副车,将副车输出的信号传送到主车,就可以实现满足各种讯道的节目直播与录制。
大型节目的多机拍摄,摄像机多达十几台甚至几十台,往往需要动用多个转播车,要有多个导播,进行多级切换,分区导播将画面切到总导播那里,再由总导播将各个分区导播切换来的镜头进行选择切换。《柯受良飞跃黄河》动用了12台摄像机,总导播张晓海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看过来12台摄像机的信号,所以一般用两级切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东方霓裳——97宁波国际时装节》大型团体操的实况,由XX电视台主办,现场导播,共动用了18台摄像机,实行两级切操。在A车(副车)中进行一级切换,车上有6个讯道,在B车(主车)上,进行二级切换,有12个讯道。通过两级切换,A车的6台摄像机的信号经过一级导播选择好切给B车,B车的导播可以直接切出播出,同时也可以作为它的一个讯道,和B车上的其他讯道组合切出播出。通过两级导播,可以化解一个导播控制太多的讯道眼睛有时看不过来的问题,简化了导播的工作压力。
与ENG方式的分镜头拍摄,然后回去进行后期制作相比,采用多机拍摄的EFP.方式制作电视节目最大的优势是导播可以通过切换台将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一次组合成功,音响、特技、字幕也都一次完成,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该方式也有个缺点,动用的.人力物力较多,不太适合场景变化太多的电视剧,而适合场景变化较少的室内剧、综艺节目和各种体育赛事、大型活动的节目制作。
三、ESP方式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它主要是指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意为电视内景即演播厅及其配套的高档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节目制作,如全自动化室的内灯光系统、高清晰度的摄像系统、高保真音响系统,特别是数字特技、模拟特技、动画特技系统等等。
ESP方式既可以先摄录、后编辑,也可以即摄、即播、即录(实况播出/录像),因此,它是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主要手段。它由演播厅、导播室和负责合成信号直接播出的总控室三个主要环节组成,导播不在演播厅现场,而是在导播室控制拍摄现场,将合成的电视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同步送到负责信号发射的总控室,总控室将信号直接发射。
EFP的电视转播车方式也可以直接发射,但转播车上的摄像机由于车体空间大小的限制,一般只能安装3--4台ENG 摄像机和体积较小的特技台等中档设备,而ESP方式由于场地设在电视台宽敞的演播厅内,可以安装4--5 台或更多的大型的座式(或称固定式)摄像机,大型座机的云台可以自由地上下左右移动,摄像机可以安装大画面的寻像器,便于摄像师观看和构图,调焦系统和变焦系统不在镜头上,而安装在把柄上,可以自如地变焦和调焦,摄像师可以舒适地长时间工作,而不像用ENG 设备那样弓着腰、眼睛必须紧贴着寻像器,容易疲劳。
演播厅除了有高质量的摄像机外,灯光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灯光不仅可以改变照度,还可以控制升降、控制灯光明暗和色彩变化的节奏,造成表演区不同的色彩、影调和光影节奏气氛。
演播厅内还有高保真的音响系统、完整的音响录制系统和控制系统,可以创造良好的现场转播的录音效果。
导播室的导播特技台也可以比转播车的特技台体积要大,功能更全,特技手段也更多,导播只要掌握得好,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利于艺术情感表达的电子特技。演播厅这些条件,为导演播进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所以,ESP方式运用得好,就会产生比电视转播车方式更好、更精彩的艺术效果。
大型演播厅有上述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利于提高节目制作质量,导播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制作高质量的电视直播和录播节目。当然,根据制作的节目类型和大小的不同,各类演播厅和导播室设备也不一定全部使用大型高档设备,有些小演播室为规模不大的电视节目设计的,也有没连通总控室,是为录播服务的。
ESP方式,涉及设备、流程多,在演播厅搭景、排练要占用一定时间,因此,要减少节目制作成本,就要加强演播室的科学管理,改进电视布景、道具的搭置工艺、提高导播的摄录效率、缩短演播室制作节目的周期。
例如,一台综艺晚会用ESP方式制作,800平方米的演播室分为三个演区,轮换地演播,即A区正在演播;B区已搭好布景,演员就位;C区正在搭景。轮到B区演播,C区待命, A区拆景、搭景。A.B.C三个区域地板上用红、黄、蓝三色标志景片的地位,布景片仓库也分别按三种颜色和各自编号存放。一台晚会,走场(不带机排练)和带机排练各一次,就可以直播或进行实况录像了。如果演播室的制作管理水平不提高,演播室制作方式就会被不必要的非业务因素拖累,不能发挥更大效用。
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与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的技术原理是安全一样的,只不过一个适用于台内制作,一个适用于台外制作。电视演播室节目制作的优势特点是:多讯道的摄像机拍摄、同期录音、同步合成;降低和节约节目制作成本经费,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在演播室制作节目不受环境干扰,不受天气影响、不受时间限制,不受人员限制,最有效发挥节目编导的创作和才华。
现在,一些大型晚会、综艺节目等都在演播厅内进行(如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同时许多称为“肥皂剧”的电视情景剧也可以在演播室(拍摄棚)内拍摄(我爱我家、天生一对),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
详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几种方式2
电视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制作大致有两种方式: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
即基于磁带的电子编辑。其根本特点是:素材的的搜索、录制必须按时间顺序进行,需反复前后卷带以寻找素材,因此较麻烦、费时间、易损坏磁带、损失图像质量,并且限制了艺术创作思路,需多人操作且要协调好各设备的匹配问题。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物理编辑:由1956年美安培公司生产第一台二英寸录像机开始,但对磁带的损伤是永久的,且编辑点不精确。
2、电子编辑:1961年后,出现了一对一编辑系统,但精度仍不够高。
3、时码编辑:1967年由美国电子工程公司研制,应用了预卷,较为精确,但多次复制造成的磁带上信号的损失也无法彻底避免。
非线性编辑
英文Nonlinear Editing System是使用数字存储媒体进行数字音视频编辑的后期制作系统。有如下特点:
1、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充分运用数字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效果变换无穷的姿态进入了广播电视领域,对传统的线性编辑工艺造成了极大冲击。
2、所谓非线性,即能随机访问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时间的限制,且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现线性编辑设备的几乎所有功能:以计算机为平台配合专用图像卡、视频卡、声卡、用某些专用卡(如字幕卡、特技卡等)和高速硬盘(SCSI),以软件为控制中心来制作电视节目。
3、其制作过程:首先是把来自录像机和其他信号源的音、视频信号经过视频卡、声卡进行采集和模数(A/D)转换,并利用硬件如压缩卡实时压缩,将压缩后的数据流存储到高速硬盘中。接着,利用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做出成片,最后高速硬盘将数据流送到相应板卡进行数字解压及(D/A)转换,还原成模拟音、视频信号录入磁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