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组织严格规范的教师招聘考试、把好教师入口关,采取公正的遴选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应聘人员综合素养方面等能力的要求,那么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内容有哪些?答案是什么呢?本文是小编整理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的资料,仅供参考。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安徽省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
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
A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B以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游戏和模拟为主
D以游戏和辨析为主
3.关爱小学生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专业理念和师值中的()
A职业理解和认识
B对待小学生的行为态度
C教育教学的态度和行为
D个人修养与行为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国家规定比进修的课程
B只在小学阶段开放
C目标是提高学生所学识让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D包括研究性学习
5.下列关于师生关系属性不恰当的是()
A教育关系
B心里关系
C伦理关系
D合同关系
6.某老师讲授圆周的周长时,也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突出贡献,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理论这些知识,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位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性原则
B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7.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合作教学
C复式教学
D班级教学
8.一位老师把大把时间放在维护自己与新同事关系上,说明其外在生长中的()
A关注任务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教学
D关注学生
9.舒尔茨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享用功能
10.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学思结合”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王阳明
参考答案:1-5 ACBBD 6-10 BDBBA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答案:C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B
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答案:C
4.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答案:A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C)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D)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B)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A)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D)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B)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D)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C)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D)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 (C)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 (规律) 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大教学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 )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25.学生既是教育的( 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
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主导) 作用。
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特殊形式是 (个别)。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 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品德基础 )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 群众性 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30.“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 、推理)。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注意转移等。
33.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多血质),安静型与(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对应。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概括能力),智力的高级表现是(创造能力)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
(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等四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
联想的主要规律有:
(1)接近律
(2)相似律
(3)对比律
(4)因果律。
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