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1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注释
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⑵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
⑶银汉:银河。唐袁晖《七月闺情》:“不如银汉女,岁岁鹊成桥。”
⑷玉盘:喻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1)
——中秋月·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中秋月·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峤〔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中秋月·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峤〔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中秋月·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峤〔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2)
——中秋月3篇
中秋月1
明月高高悬挂碧天,尤其中秋之明月,她娇洁而皎皎;她圆圆而清澈,秀美而明亮。往往寓意着人们的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美美好好。文人墨客常常饱蘸笔墨,抒之!颂之!赞美之!
常常在外的游子、在外的夫婿、在外的亲人,往往是星夜兼程回家过中秋,求的就是这份中秋的和和美美,求的就是这份中秋的团团圆圆。中秋,举国上下万家团圆,共赏那轮皎皎之圆月。悠兮!美兮!秋月兮!
但是,也有的家人、或情侣,天各一方,而明月一轮,月色清辉。由于思念;由于期盼;由于牵挂,而产生凄苦。就倍觉这月如冰盘一般,就倍觉这月色如此的凄凄冷冷,清清寒寒。
千古以来这轮明月,离人,由于思人而共赏之。冰壶秋月,往往以明月千里寄相思;寄去那份牵挂;寄去那缕愁绪;寄去那份情怀。常常觉得,千里月圆,人未圆。憾之又憾,叹之又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哀兮!哉兮!秋月兮!
中秋之夜,万家灯火,辉煌璀璨。明月一轮,皎皎清辉。多少人窗前赏月;多少人灯下团圆;多少人对月话离殇;多少人与月为伴,共饮琼浆;多少人孤灯寂寞,对月梳妆。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般皎皎夜色;这般粼粼涟漪;这般水月清幽;这般水天月色;这般良辰美景。那是欢快灿烂的心情,那是愉悦惬意的心情,那是无限美好的心情。
浏览于花前,欣赏于月下,值此花好月圆之时,那将是怎样的浪漫;那将是怎样的幽雅;那将是怎样的情致;那将是怎样的情怀。雅兮!怜兮!秋月兮!
有多少孤单之人,与满满的月为友,与满满的月为伴,视满满的月为知己。在静静的夜空,悄悄的对月倾诉着,倾诉着,倾诉埋藏深深的心事。这是对月的情感;这是对月的情怀;这是对月的依赖;这是对月的真挚。漫漫红尘谁是伴,惊回首,明月悠悠正照头。依兮!赖兮!秋月兮!
由于,人们的心境不同,赏月的情感也不同。月,她蕴育了多少圆满,多少快乐,多少幸福,多少美好;同样月,她也蕴育了多少相思,多少牵挂,多少惆怅,多少期盼;同样月,她又蕴育了多少孤单,多少坚强,多少憧憬,多少希望。赏月的情怀,她是因人而异的。心兮!情兮!秋月兮!
中秋月2
正值中秋,又逢佳节。风轻轻拂过我的发梢,穿过指尖,像一波泉水,带着丝丝清凉涌向天际。目光跟随着风的脚步,慢慢移动,定在了天边乌云密布的地方。那密布的乌云后隐隐约约闪烁着一轮玉盘的轮廓,只是那点明亮在层层乌云的遮挡之下变得黯淡无光了。风依旧在吹着,在飞流着,这风似乎也看不下去了,伸开巨大的双手拨开层层云雾,使得这月亮似乎松了一口气,转瞬便跳出了乌云的包裹,将第一缕清辉洒下,照亮了这个深夜,大地顿时明亮起来。
站在阳台上,痴痴地望着,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接过妈妈端过来的一盘月饼,倚着栏杆,将它轻轻放入口中,慢慢嚼着,细细品味,却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是觉得喉咙有些干燥,便接过了妈妈递过的一杯水,向杯中一望,哈,这月亮也在杯中望着我呢?喝过水,喉咙清爽了许多,转过眼,又望向远处,月边几朵轻薄的云,在清风中慢慢游动,飘忽不定,好似一缕轻纱环绕在这婵娟旁。这灰色的云,似乎受月感染起了兴致,与轻风共舞**。忽然想起苏轼的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澡荇交横,盖行柏影也。”可是,今晚这大地未免有些污浊,这月光更多的是黯淡,难道说是这几朵云的原因吗?人人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
可是,我看今晚的月,今晚的云,怎充满了愁呢?在这团圆的夜里,家人团聚,共赏月色,本是快乐的事情,可是,我怎么会用一个“愁”字来形容这月夜呢?难道是这云牵动了我的愁思吗?此时此刻,我们虽团聚一堂,可是有多少人为了生计在外奔忙,有多少人天各一方,有多少学子旅居**,多少华人华侨不得归家,又有多少**同胞不得回归祖国啊!他们在这夜里,看到周围的人家庭团聚,他们却只能在月下思念家人亲友或是家乡祖国,他们又将怎样熬过这美景良辰?怎样度过这中秋佳节?想到这里,不免有些伤感。“怎么了?在想些什么呢?”“没什么。”
我抬起头,却见那月亮在云中慢慢晃动,像鱼儿浮出水面一样,挣脱了薄薄云层的拥抱,皎洁的阳光洒在我身上。苏轼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这月不是又圆满了吗?那些不得相见的人,不管是因何种原因,即使是在海峡*,亦或是在天各一方,只要能共赏这一轮明月,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这明月之上,传递给自己所思念的人,不也很宽慰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月3
夕阳西下,一道残阳没入水中映红了水面,一轮皎洁的圆月爬上枝头。又是一年团圆佳节,那丰满的月寄托着无尽的思念情怀牵挂;那些尘封的往事浮现眼前,就象昨天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不知为何虽与家人团聚了可心中还隐约有一丝思愁,兴许是因为那些六年同窗的友人吧,虽然已分别多日可我心中仍放不下那份友情。晚饭后正要赏月突然小学的朋友打来电话要与我见面,真是上天的恩赐!太让我开心兴奋了,快马加鞭,刚一下楼就看到她了我们俩激动的抱在一起又蹦又跳。这就是几日不见如隔三秋呀!以前从不知道彼些间这么亲密,好象不是特别在意这份友谊,当我们真正分开之后随着思念愈来愈浓烈才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那六年是我们最纯真烂漫的时光,从无知变的成熟;从弱不经风变的坚强执着,这一切不知不觉中又勾起了往昔的那份记忆与感动。
记得小学时的同学陈虎来自农村,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奶奶过着简朴的生活。一名自封是学校数一数二的‘马大哈’窦老师时任我们的班**。她知道了陈虎的状况后常常像母亲一般地爱护他、鼓励他。一天老师把他请上讲台让我们为他唱生日歌,我们诧异极了。老师说;‘每个孩子的生日我都会记得,陈虎的父母不在身边而我们就是他的亲人,让我们唱起欢乐的歌,为他送去真诚的祝福!’陈虎在不绝于耳的祝福声中留下了快乐、幸福的眼泪。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也淌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份彼此之间的.感动是比任何东西都要真实的,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现在想起来心中还是无法*息那份感动与爱的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次生日虽然很简单很简单,没有奶油蛋糕也没有许愿蜡烛也没有精致的生日礼物,但我想这次生日真正的教育了我们幼小的心,让我们明白了给予也是一种幸福。老师不仅仅教会了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人,做一个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懂得爱的人。
现在我和那些六年同窗天各一方,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发生很多事,认识很多人,但对我来说这些经历都是人生中无法复制的财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所有的人都是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总会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一生都无法忘怀。那些人,那些事都需要我们去珍惜,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后悔。
又是一年月圆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呵请珍重!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3)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
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古诗简介
《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翻译/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
⑴清溪:清澈的溪水。碧山头:碧绿的山头。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⑵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⑶“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此泛指人世间。
⑷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鉴赏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2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翻译
池中水波*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注释
镜水:*静明净的水。唐李肇《唐国史补》
卷下:“凡造物南水土,故江东官纱绫、官纸者,镜水之故也。”
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
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
寒浪:寒凉的水波。
思惟:思量,思念。《汉书·张汤传》:“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鉴赏
这首词开头“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描写秋天夜色,皎洁明媚的月光,倾泻在*静如镜的水面上,好像洁白的雪。点出时间是秋天的一个月色明媚的晚上——一个良辰。并以秋月之景,渲染出一种浪漫的气氛:有良辰必有美景。“采莲时”,点出了人物活动的地点。这个活动地点是个很重要的背景。因为在南方采莲季节常常包含着男女表达爱情的活动,是一个很浪漫的季节。只有交待出这一场所,才能更好的展开下文,也算是一种铺垫。这样才能使下文的意境更充实,更易理解,更易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小娘红粉对寒浪”,“小娘”是指采莲女,诗中的女主人公。“红粉”,是说采莲女正值青春妙龄,打扮的十分美丽,楚楚动人。“红粉”两字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采莲女的外貌特征也体现出一种淡雅丽饰的色彩美,女为悦己者容,采莲女一出场就给人以不俗的感觉,清新淡雅。而“寒浪”则是对“红粉”的`衬托,以及对心境进一步的解说。“红”在这还象征着青春、热烈、希望和期盼,而“寒”表面上看是对秋月的进一步解释,孤寂,寒凉而内涵则是表示孤单和寂寞,以周围的环境和气氛,来揭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这镜水如月之夜,浪漫季节,不仅心起涟漪故而“惆怅”,进而有所思。“正思惟”,则是这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季节,花好月圆,情歌缭绕,四处回响;轻舟荡漾,激起浪花朵朵,而自己的恋人不知在何方。不禁心潮激荡,思绪茫茫,无人能解其中滋味。正是越思越想,越想越愁,越愁越伤感,正应了古语“剪不断,理还乱”。
创作背景
清晨,采莲时候,采莲少女红润的粉面,影照在清冷明彻的镜水之上,词人有感而作。
鉴赏二
此词抒写少女月夜采莲的惆怅。头两句八字缀时间景物:秋水,秋夜,秋月,水*如镜,月光如雪,构成了一幅秋夜月色雪景图。与此同时采莲常常蕴含着男女情爱意旨的表达,南朝乐府民歌《两洲曲》中即云:“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子爱恋情郎的心清澈如水、热情似火,显得格外纯真、赤诚。另如晚唐皇甫松的《采莲子》词:“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被岸上的英俊少年迷住了,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她下意识地抛出一颗莲子、一颗少女初恋的心。所以,这里的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作品善于捕捉采莲女子一瞬间的情感: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之中的娇颜,顿生孤寂与惆怅,“红粉”与“寒浪”的映照,“惆怅”心情的揭示,“思惟”意念的抒发,都令这清雅的荷塘月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色彩。而她面对寒浪,心感惆怅。为甚?“正思维”,思维什么?词人不回答,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言尽而意未尽。
这首词写的很精练,紧抓采莲女月夜伫立凝思这一意象,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层层递进,把少女那种孤寂、苦闷、惆怅的心境展露无遗。短短***字,就把情景融与一体,可见其卓绝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3
中秋月二首·其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译文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
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
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1.圆魄:指中秋圆月。
2.安知:哪里知道。
赏析/鉴赏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4)
——中秋月亮诗歌3篇
中秋月亮诗歌1
中秋的月亮
把历史的符号照得锃亮
一些浪漫的潮水
在尘世的岸边开始喧哗
许多酸溜的文人
开始卖弄一点风骚
还有一些生病的诗句
在历史和现实中飘来飘去
只有一只不和时宜的洞箫
送来遥远的忧伤
中秋的意向
凝固成月饼肤浅的笑容
浮燥的夜风
刮来白酒腥腻的味道
许多动物
戴上深色的墨镜赏月
才子佳人的欢笑
已蜕变成为秋天的枯叶
我站在时空的路口
看月亮滴下清冷的眼珠
中秋月亮诗歌2
为着你的到来
春天孕育了一片绿色
夏天挽留了一季缤纷
举头盼你许久
你终于按时赴约了
人们热切地期盼你
欲解流年相思的苦涩
慰藉海角天涯的.飘零
迎来久别之后的团圆
今夜,这愿望终于实现
你飘然若仙
躲在东方那片薄云背后
不经意间
你已升上树梢
揭开面纱,亮丽无比
圆月如盘,激情而温存
九重天空
无法遮掩你耀眼的光华
沧海桑田
更改不了你无以伦比的美丽
茫茫天宇里
你风采依旧
成云的衣裳
圆梦的晚霞
悄然融入人间万家灯火
你从遥远的天际
缓缓向我走来
你风情万种的裙裾
裹住你满身银色的清香
把丰盈圆满倾泻大地
你那浑圆的身影
圣洁华丽的姿态
灿烂了多少人怅然的黄昏
抚慰了多少离别的忧伤
你运行苍穹,笑看人间
中秋举头望圆月
你似与大地近咫尺
看人间繁花似锦
愿众生岁岁幸福**
望世界和*祖国强大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5)
——中秋月明诗歌3篇
中秋月明诗歌1
拉开一帘花香
你已出现在我的身旁
还是那样韵致的模样
在银河里
沐浴的清晰明亮
秋虫在轻轻地呢喃
你洒下的银光
宣泄着人世间
多少的牵牵绊绊
风携着一缕清凉
缓缓的穿过田野山川
彩云追月
穿梭着门外的光阴
一盏红灯的.摇曳
碎了繁花坠落的瞬间
那梧桐树下
杨柳岸边
一页小舟泊在水的**
枕着朗朗的月色
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诗意中秋
那记忆里
月华铺就的小路
洒满了层层叠叠的光泽
歌声与笑声在星光中闪烁
所有的故事
都镶嵌在其中
哦
青春的梦没有远走
心把千万里的长线放纵
将远方的憧憬
粘贴在了一轮圆圆的月中
季节轮回
又是一年中秋月
如今人已中年
蕴着你的清辉
在玉兰花香里
任思绪蔓延
那亭下的依影
已在记忆的深处储存
每一次梦里翻开
都是浪漫的温情
就如这月亮亘古不变
把前世今生的美好
汇合在梦的边缘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6)
——中秋月圆3篇
中秋月圆1
晚上,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一边欣赏月亮的风姿,一边吃月饼……
瞧!那无数的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想一颗颗珍贵的宝石。一颗、两颗、三颗……璀璀璨璨、闪烁不定,就像一个个淘气又幼稚的小女孩。那么充满神秘、智慧的眼睛眨呀眨呀,好象在对我们说:“小朋友,以后张大之后到我们的星星家族中来探索秘密吧!”
俗话:说中秋节的月亮——圆圆满满。今天一看,果然不错。
开始,月亮好象害羞了似的,只显出个身子;然后,她又往四周看看,觉得没什么危险,就把圆圆的身子扭出来,就露出她矫健的身子。夜空上的云朵飘来飘去。哦!原来月亮姑娘正在试衣服哩。
柚子可是中秋的必备水果,中秋的柚子可甜了。月亮看我们吃的那们香甜,忍不住溢出了会心的笑容!好象在对人们说:“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我多么期盼下次中秋节的到来!让所有的家庭都和睦、温馨、快乐的生活。
中秋月圆2
落叶缤纷,秋意正浓。秋的夜晚凉风**,那凉爽令我感到十分惬意。
在这满月的夜晚,天空就像一块大黑布,幕布**站着主人公,她是那么的耀眼,发出洁白的光芒,在黑夜的衬托下,更显出她的洁白无瑕,美得令人的视线不能转移。注视着她,我彷佛能感到她在不断的变化着,从而引出无限的遐想。中秋的月亮是最圆也是最美的`,就像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向人们展示着最美妙的舞姿。中秋的月亮也**着圆满,这一天应是月圆人团圆,可如今我的家人却不在我的身边,让我觉得这个中秋好孤寂。
看到这圆月,我心里特难受,因为每年的中秋节爷爷都在我身边陪着我。记得小时候过中秋,爷爷总会在庭院里放一张摇椅和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了一盘美味的月饼。我窝在爷爷的怀里,等待月亮的出现,等得无聊就缠着爷爷讲故事,爷爷总能讲出新颖的小故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讲到嫦娥奔月时,我羡慕地对爷爷说:“我也想飞到月亮上去。”爷爷笑着对我说:“等你长大了就能飞上去了。”我天真的幻想着,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样和爷爷一起飞到月亮上去,月亮上有美丽的宫殿,漂亮的风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爷爷一起分享。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好幼稚。
看着月亮,那些关于月亮的小故事浮现在脑中,故事还在而人却不在了,心中仿佛缺了什么。我感觉今年的中秋好冷清,都没人陪我一起赏月了,那圆月好像也没有小时候那样温馨了,稍带了些小瑕疵,也不完美了。
好怀念有爷爷在身边的温馨的中秋节,那时的月亮充满了爱的味道,让人看了觉得很乐。爷爷,你是否也在另一个**赏着月亮呢?
李白在诗中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我亲身体会到了李白当时思念故乡的那种感受了,就像我思念爷爷一样。望着圆月,总是想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记得您夜晚哄我睡觉时总说再不睡小心被***吃掉;记得每次挨打的时候您总是紧紧地把我护在身后;记得您每次都在学校门口等候的身影;记得您在田野里忙碌的影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上的月亮都有圆满的一天,那心中的月亮呢?我期待那圆的一天早早到来!
中秋月圆3
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圆又圆,”可是今天,月亮却像捉迷藏似的东躲*,真有趣。
月亮终于露出脸来了,哇!那美丽的月亮犹如一个大玉盘。我总觉得月亮上真的有广寒宫,嫦娥和桂花树,我们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说到了嫦娥的故事。我突然看到地上有一些光,原来,是月亮洒下的如轻纱般的皎洁的月光,看起来真像一些水洒在地上。
月亮被几朵云给遮住:了一小块儿,有了云朵的衬托,月亮看起来可神秘了。我心想:月亮可千万别被云遮住了,不然我们就不能赏月了!如我所愿,月亮把云“赶”到了旁边,好让自己尽情地展现那美丽的外表。我说:“今年的月亮可真是又大又圆而又漂亮,而且我们一家人都团圆了,真是幸福满满。”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说得可真对。”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可真幸福,快乐。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7)
——中秋月饼教案3篇
中秋月饼教案1
目标:
指导幼儿用将面团圆压扁的方法做月饼,体验面团柔软可变的特性,培养幼儿对面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
食品月饼,面团,垫板,小盒盖,玩具娃娃等。
1.谈论月饼教师出示月饼,并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什么时候吃月饼?”
2.做月饼
教师提议:
中秋节到了,请小朋友给娃娃家的娃娃们做一些月饼。
(1)幼儿探索做月饼的方法。教师发给每人一块面团,请小朋友想想并试一试,怎样把面团变圆、变扁,做成月饼?
教师向幼儿介绍并展示可以利用的材料,如小瓶盖、小圆盒等,引导幼儿试一试,将面团放进去压*,再将面团倒出来,看看像不像月饼。
(2)交流经验。请做好月饼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教师帮助讲解或提示:即先把面团放在两手中团圆,再将其放在垫板上用手掌压扁,或将面团圆装进小圆盒子压*,倒出,然后拿小瓶盖或小玩具在上面压上图案,月饼就做好了。
(3)再次实践。请幼儿尝试用自己或他人的新方法再次做月饼。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请他们试做一些其他形状的`月饼;对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给予具体地帮助,使其获得成功。
3.给娃娃送月饼请小朋友将自己做的月饼送给娃娃家的娃娃,并说:“小娃娃,请吃我做的月饼。”让幼儿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帮助他人的快乐。
中秋月饼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月饼”,从月饼的颜色,形状,图案等方面进行引导。
五、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六、作品欣赏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阳关曲·中秋月》原文及翻译3篇(扩展8)
——中秋月残作文3篇
中秋月残作文1
不知我做错了什么,老天爷要惩罚我,还是我与母亲的缘份到了尽头,我不应再拥有母亲的关爱。中秋将至,母亲却与我不告而别,与世长辞。
母亲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到幸福中去了,到“天堂”去寻找安适美满的“家庭”去了,忍心割肉的丢下我与父亲。她就此而别后,我再也不会拥有那温馨的母爱了;再也不会看见她那慈祥的面庞了;再也不会听见她那亲切的呼唤了。从此以后,我便成了一棵名符其实的“小草”,一棵孤独寂寞的“小草”,独自去面对世间的风雨。
失去了母亲,也就失去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我必须立刻告别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生活,自觉磨炼我的毅力,培养**生活的能力。
上学时,在学校里要带的东西,全靠自己去办;衣服脏了自已洗,破了自己补;吃饭自已做,吃菜自己炒;下雨带伞遮雨,天冷加衣御寒……不再有母亲来关照了,一切的一切都由我独自一人来张罗。
上学前,想炸些玉米泡带到学校充饥,边炸边想着母亲带病为我忙碌的情形,不觉走了神,一颗玉米泡溅起飞到我的脖子上,立即烫起了水泡。抚摸着伤痛的地方,我没有流泪。因为我的眼泪会让母亲不得安宁。
就在母亲离去后的第一周,幺姨给我送了一顿饭。我不想接受,因为我现在吃了用了别人的东西,能拿什么去偿还人家这份人情呢?我哽着喉咙咽下幺姨给我送的香喷喷的饭时,泪水已涌**心头。倘若母亲在,我就能心安理得的细嚼慢咽,品尝着米粒的香甜。
离开母亲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处处感到孤独。忙来忙去时,身边似乎总是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缺少温暖,缺少关怀,缺少热情,缺少的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母爱。
当我看到同学们的妈妈来看望他们时,我想起了我妈那慈祥的面容;当我忘记什么事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叮嘱;当我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多想向妈妈倾诉,让她用那双手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珠……
妈妈,我多么渴望能再一次偎依在您的怀里,享受那醉人的母爱!今天,中秋节即将来临,人人盼团聚,家家可团圆,一家人和和乐乐享受这中秋之月和团圆之饼。而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享受这天伦之乐,只能偷偷地用眼泪来倾诉自己的忧伤和悲哀;只能期望在梦里与您团圆!
今年中秋,我的月亮不再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