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通用10篇)
《山中访友》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案 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一、检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以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导入,直截了当,具体可操作,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就有目标性了。
二、细读品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2、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指着句子: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⑸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
⑹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感情。
4、你还划到了哪些语句?
相机出示: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当学生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知己”时)知己的眼睛会怎样望着呢?(当学生说到温馨时)请你温馨的读一读这段话。(当学生说到深情时)请你深情的读一读这段话。
⑷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得读一读。
设计理念: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
5、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重复两三遍,让学生的情绪高涨。)
⑴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出示山泉的多媒体课件)看,山泉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⑵(出示溪流的多媒体课件)看,溪流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⑶(出示瀑布的多媒体课件)看,瀑布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⑷(出示悬崖的多媒体课件)看,悬崖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⑸(出示白云的多媒体课件)看,白云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⑹(出示云雀的多媒体课件)看,云雀来了,跟他打声招呼吧!(学生读)
⑺面对这热切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会怎么回答呢?请你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答案写下来。这个回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山泉清脆的直答,可以是溪流吟诵的一首诗,可以是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轻缓的音乐,学生思考,然后学生或朗读或歌唱自己的作品。)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即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有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6、(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⑵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自己的句子)来,加进你自己的这句话,从“拣起一片落花”开始读。(学生读)看,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样精彩。(指名两三个学生)
设计理念: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读自己的句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凸显个性。
7、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三、升华理解
1、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语言中,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心与大自然紧紧贴在一起了,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你面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你有什么话想说表达呢?
2、是的,你们的语言深深感动了我,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一节内容)。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1、读写结合,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少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就不是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多元的,面对课堂上渐渐消失工具性训练,我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大胆的设计了许多写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是学生写作的好范文。
2、大量朗读,体现个性化、层次性:
课堂上的朗读不应该是机械重复的、毫无效率的,应该是有个性、有层次的。在本设计中,大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读课文,读出了精彩,读出了个性。不仅读书中的句子,还让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会有情抒发。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过渡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情境,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样,置身在大自然的环抱,此情此景,学生怎能不一吐为快呢?学生的心跟大自然融合得更紧了。
四、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山中访友》教案 篇2
一、导入。
1、播放轻音乐《月光》,师有感情地导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好心情的家园。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里。这里有蓝蓝的天;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还有淳朴的人。今天,我们就跟随诗人李汉荣,到大山深处去拜访好朋友。大家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
生: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
……
2、师:可作者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请同学们放松,深呼吸,让我们满怀好心情,一起走进山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拦路虎(重难点字词)。
2、放映重点字词,请一位同学认读,后全班齐读一遍。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访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学生说为主)
三、研读赏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开)
2、寻找文中最为优美生动的语言,找到后,为大家读一读,且说说它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饱览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赏了文章美丽的语言,我们胸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的感情要抒发,那么,现在,准备好你们的眼睛和耳朵,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学自由选择一幅画面,来尽情的挥洒你的才华,激扬你的文字吧!
5分钟左右,请同学读一读,大家一起欣赏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业
把写好的东西整理出来,扩展成一篇小作文。
《山中访友》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
师:对,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到山中去拜访一位隐者朋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一篇作者到山中拜访朋友的文章,那就是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下面就请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齐声把课文读一遍,看看作者到底拜访了哪些朋友。(生齐读,放音乐。读后纠正字音。)
师: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按照顺序找)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石头、落叶、小花、蚂蚁,老柏树等。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大自然是他的亲密的朋友。
三、品味赏析
师: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中,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白云:她非常纯洁,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就象白衣战士,给病人减轻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我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我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平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明确: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用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们,显得亲切生动自然。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文章题目好象是说要到山中去拜访一位朋友,而文中第三段写的却是一些自然景物。并用了许多修辞方法,更加形象,富有活力。
四、探索问题
师: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美丽,而且得到了许多珍贵的启迪,相信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而不是“林中观景”?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山中访友”是拟人化的说法,将古桥、小溪、山泉等看成自己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写作训练
师:这篇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更美。老师想让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能不能出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感情来。就读第五段吧。分角色朗读,谁来拜访姐姐?谁来拜访溪流妹妹?谁来拜访白云大嫂?谁来拜访瀑布大哥?谁来拜访悬崖爷爷?谁来拜访云雀弟弟?(六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习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山中访友》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1、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2、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①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②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③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④齐读课文
3、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①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②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③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④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①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②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③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④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A.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B.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C.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6)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4、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5、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6、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最近忙吗?想轻松轻松吗?今天老师要到大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顺便去拜访我的几个老朋友,你们想跟着我去吗?出发之前,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引导学生第一次质疑)我先不告诉你,随我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
1、现在就请同学们走进大山,去会一会我的朋友吧!并用你手中的笔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请学生快速读课文,并且把这些朋友一一找出来,作上记号)
2、现在请你说一说你都见到了我的哪几位朋友?(师相机板书)
3、请同学们在用心的与这些朋友交流一下,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个?(找一个或几个知心朋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4、想必同学们和你的知心朋友交流好了吧。现在就把你的知心朋友介绍给大家吧!(同学们一一介绍)
5、同学们,今天我们与这些朋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你们觉得这些“朋友”可爱吗?为什么?那我们与这么多“可爱的朋友”欢聚一堂,你们高兴吗?(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三、课后拓展:
1、师述:同学们,你们别只顾着自己玩了,可别忘了我们的客人!我想坐在旁边的老师们一定也想想我们一样到山中去玩一玩,去领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你们说了?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充当某一处景物,老师们到山中游玩,当游客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用心向他们做自我介绍,看谁把游客牢牢的吸引住。(事先准备几个写有景物名称的卡片,如古桥、瀑布、小溪、菊花……还准备几个空白卡片,让学生自选景物)
2、小组长选卡片——景物。
3、小组内商量讨论,打好腹稿,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4、“游客”开始游览,走到哪儿,就请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扮演的景物都太好了,不仅向游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同时也让游客感到了快乐。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用心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去交流,你将会从中感受到许多你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不信的话,就试一试吧!
《山中访友》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作者李汉荣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这幅美丽的山水画,与山里的众美景,有如朋友般、亲人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称呼,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可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必须的朗读本事,能够引导他们经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体会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提高品味,欣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完美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难点:
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述,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五、课前准备
音乐、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日,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齐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我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头,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齐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我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述中能够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经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仅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
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
心境,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境,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我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鸟儿、露珠、树)
山中(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落花、落叶、捧石头、看雷雨
《山中访友》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 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山中访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课文新奇的构思。
2、揣摩文中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3、理解描写中人称变化的作用。
二、能力培养点:
1、发挥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的写法。
三、情感体验点:
1、品味文中童话般的语言,感悟充满浪漫色彩语言美。
2、领略自然界的鸟语花香,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美。
教学重、难点: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说成“山中访友”?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抓住景物描写的语句,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的画面,学习新奇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画、录音机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二、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三、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四、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五、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六、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七、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八、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九、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 (板书:题目、作者)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玄(xuán )奥 清澈(chè ) 禅(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整体感知
1、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自由朗读: 带问题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作准备。)
(1)“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2)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是命运的手相)
小花(让作者悄悄做了一会儿女性) 阵雨(感动又吓人)
(慈祥的)老柏 蚂蚁(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0
(2)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一)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请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
(二)自主寻美、品美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老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体验反思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景物和游人进行对话,现在下面准备一下,然后到讲台上给大家边说边表演一下。
老师总结
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
作业
请同学们把今天我们课堂上的景物与游人的对话写下来,写法自由,字数不限。300字以上。
《山中访友》教案 篇10
一、导入新课
1、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大家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件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大家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非常高兴。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拜访朋友。他热爱大自然。
三、细读品味:
那么如何更深入细致的体会作者的心情,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要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
1、生默读。
2、请大家说一说,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哪一幅画面你最钟情?或者哪位朋友你最喜欢?(师生、生生交流,课堂互动)
(学生尽情地畅所欲言,教师不时地进行评论,同样给以鼓励)
3、刚才大家谈得很精彩,老师和大家有同感,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画家,她为人类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大自然又是一位哲人,她带给我们许多珍贵的启迪。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作者带着好心情,到山里“观景”,为什么却说成是“访友”。
(四人小组讨论,师提出要求:一人谈,其余三人注意倾听,如果与小组意见不同,可以保留)
4、请一位代表发言。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把大自然人性化了,作者,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而“观景”是看景物,不亲切。
生:我们小组认为,“访友”,使读者引起联想,使文章富有了童话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
老师小结:“访”是精神沐浴和洗涤的过程,“友”把自然人化了。“友”是文眼,文章的切入点,作者情感的生发点,拟人手法的运用都缘与此,文章这样构思,非常新颖,可以尽情的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情怀。
四、这篇文章景美,情美,语言美
老师找大家读一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也可以范读)
①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②大家的意见很好,那就按大家的方法去读。
③有感情的朗读。(同时要求: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回到文章的整体)
五、对于这篇文章,大家还有问题要问吗?
就是询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合情理的地方?
①让学生找:雷雨天,不能到大树下避雨,会遭雷击,不安全。
(若学生实在找不出,教师可以点播)
②师: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但也不能违背科学常识,大家说得对!我们读书不仅要带着欣赏的眼光,还要带着批判的眼光,不迷信权威。既然不合理,我们就改一改吧。
(学生谈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修改)
师:在有些时候必须有所舍弃,做出选择。
(教师: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迷信,不盲从,我们要带着欣赏和质疑两种态度读书)
六、教师小结:
虽然这篇文章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玉,仍然是一篇美文,尤其是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①生写。
②师:哪位同学读一读?(可评论,看谁写的好)
③学生说完后,再欣赏别人写的内容(可让学生读)。
④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真挚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后生可畏!
七、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
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八、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节假日,大家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