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亲属称谓词“妻子”一词的源流探究
摘 要:亲属称谓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本篇论文就是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词“妻子”的源流演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妻子;词义演变;源流
词义演变有三个途径,即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现在所熟识的许多词汇意义早已不是古语里的意思,就此,我国学者从称谓词的语用、本体、社会语言学、文化对比、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教学等不同方面对亲属称谓词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 亲属称谓词的界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因此,人伦开始于男女结为夫妇,他们再生育儿女,血亲关系逐渐扩展,称谓问题应运而生。
亲属最早指所有的服制人员。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其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
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人和物;狭义上专指人,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按照亲缘关系将亲属称谓词分为祖辈,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孙辈这六类。现代汉语通常将亲属称谓词定义为血缘、姻亲的称呼,或具有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的互称,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夫妻系称谓。
二、“妻子”源流及其演变
(一)“妻子”词义解析
“妻子”一词在古代大多指妻子和儿女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则多指男子的配偶。“妻子”作为称呼语出现要比“妻”晚。“妻子” 一词最早见于《易?系辞下》:“入与其官,不见其妻”。其在上古汉语中为联合短语,是“妻和子”的意思。如:“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常棣》)。
通过对古代汉语语料中带有“妻子”语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妻子”演变过程的两个意思,即指妻子、孩子和专指男子的配偶。
先秦到宋朝时期语料共有1996条,分析得出这段时间内“妻子”指两个词,即妻子和孩子,如:
“夫妻三年,于役不幸者,复其妻子”;(《陈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后汉书》,“妻子”指妻子和孩子。)
元明清时期时期语料共有1264条,此时“妻子”已成为一个词,专指男子的配偶。如:
“今已失了,归家妻子孩儿如何肯信?”;(《初刻拍案惊奇》,“妻子”专指男子的配偶。)
“在汇芳园丛绿堂中,带领妻子姬妾先吃过晚饭,然后摆上酒,开怀作乐赏月”。(《红楼梦》,“妻子”专指男子的配偶。)
现代,“妻子”变成一个词,不再是两个词的复合,专指男子的配偶。
(二)“妻子”称谓的演变
1.先秦社会时期
男子配偶最早出现的有“妇人,妻”,此后又有“妾,妃,娣”,这些称谓大多源于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先秦的等级观念不是很明显,所以在称谓上也没有太大差别。如:
(1)《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艳妻煽方处”。
(2)《易?系辞》:“入与其官,不见其妻”。
随着社会和等级观念的出现,称谓也随之变化,某些称谓词只适合某些等级,“夫人”就在这一时期出现,《论语》明确指出“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礼记》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男性配偶的称谓是“妻,妇,夫人”,根据语料库分析,总结出“妻”有两种意思,一个指娶女子为配偶;另一个指成为别人的配偶。如:
“贺早失母,不复继室,云“曾子失妻而不娶,曰吾不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风俗通义》,“妻”在这里指成为别人的配偶。)
“父河内温人,蚤卒,母更嫁为魏郡郑翁妻,生男恽。”(《汉书》,“妻”指娶女子为配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妻子称谓发生变化,即标记性语素与妻子称谓相结合。如丈夫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拙荆,贤妻”;称呼别人的妻子为“令室,贤室”等。此时,社会风气有所改善,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称谓的改变,“卿”就是其中的典型词语。《世说新语》中记载:“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日:‘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日:‘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在此之后,“卿卿”二字连用,成为夫妻间的爱称。
4. 宋元明清时期
妻子称谓出现新改变,此时的意思多为“浑家,娘子等。“浑家”在宋代话本,元代的杂剧,明清小说中较为常见。“娘子”最初并不是专指男子的配偶,而是妇人的通称,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北齐书?祖铤传》:“一妻耳顺,尚称娘子”。到元明清时期才成为男子配偶的专称。
5.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最显高贵的男女称谓是“爱人”这个词。“爱”在古代有恋爱之意,形容男女间的友情。“爱人”一词却是在近代才出现,意为互为爱恋的情侣,进而指夫妻二人。最早使用它的是瞿秋白,他在《乱弹?忏悔》中说:“落拓的学生青年,常常会被这种甜蜜的幻梦,将来找到相当的职业,不一定太阔,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个爱人在怀里,有一个温暖的家庭。”
三、 “妻子”称谓古今流变的原因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从有社会开始,语言就已经存在。语言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了解语言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原始社会时期,女性是主导力量,出现了母系社会。因为在社会中需要区别每一个社会成员相互间有无直接血缘关系,从而作为共同血缘的识别称号――姓,便出现了。许慎《说文解字》“女部”中解释说:“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因此有许多古老的姓也都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姜”等。由于社会生产力提高,男女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男性地位逐渐上升为主导力量,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此后持续近千年。封建社会时期,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这时“妻子”称谓为“小妾,贱内”,妇人的社会地位正在逐渐的减弱。而现代的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妻子”称谓有“爱人,亲爱的”,男女地位趋于平等,一些代表等级制度的称谓词,如“王妃,太太,夫人,”等,已不再使用,有的也仅在特殊场合使用。上面例子均说明了社会发展给词义带来的深刻变化。
四、 总结
本篇论文从亲属称谓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出发,通过对不同时期男子配偶的调查与探讨,我们了解到“妻子”词义演变的时间性。语言是载体,称谓词的演变在另一面也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此外称谓也是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随称谓的变化而变化。词义演变是个过程,是社会成长的轨迹和见证。
参考文献:
[2]王新民.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23.
[3]丁崇明.男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功能配置及竞争[D].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
[4]袁青阳.浅析“妻子”称谓的嬗变 重庆师范大学.2007.
[5]吉凤娥,赵利伟.汉语夫妻称谓的古今嬗变[D].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
[6]宋燕.谈汉语女性称谓的社会阶级性[J].辽宁大学学报.2001.
[7]马丽.东汉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