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精选6篇)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1
课题第九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时总 1课时
课型:科学探究
整改意见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 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3、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1、 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杠杆的分类
难点1、 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2、 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教具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 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学法教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
板书设计
第九章 机械与人 一、杠杆 1、 定义 2、 五要素 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探究实验: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省力杠杆: ,如: 3、杠杆的分类: 费力杠杆: ,如: 等臂杠杆: ,如:
初二物理教案
教 学 过 程环节
知识点
教学活动估时
整改意见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认识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实验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一、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 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图9-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部分杠杆。 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 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 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 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9-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课后作业1题。 练习探究p63 1题,p64 7题。 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53页实验探究。 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 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 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 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1分钟 5min 6min 10min
教 学 过 程环节
知识点
教学活动估时
整改意见师 生 互 动 探 究 新 知杠杆的分类 练习题 杠杆练习对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的应用。 练习课后作业2、3、 探究p64 4、6题。 4.请同学们对图9-1和图9-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方法。 让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原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使用、特点、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无论学生怎么分类,都及时给予肯定。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方便工作。(让学生知道“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需要) 三、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 1. 家中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医生用的剪刀、裁缝用的剪刀、花匠剪枝用的剪刀、建筑工地上剪钢筋的剪刀,进行分类。 2. 课后练习题 3. 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 教师据反馈讲解。 四、小结本节 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据板书内容小结 注意所学主要内容,重难点 五、作业及预习 1. 完成探究剩余题目 2. 预习第二节滑轮的应用6min 10min 5min 2min教后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2
教学目标:1.理解杠杆的平衡;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学会通过实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重 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 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媒体: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粗细均匀的直杆、钩码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由实验现象归纳原理;
教学过程:
一 示标:由物体受力平衡引出杠杆平衡的概念,既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 达标:
1.杠杆平衡的概念:若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我们就说它平衡了;
注意:不包括匀速转动情况;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①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调节杠杆自身,使它静止时处于水平位置,每次都要求杠杆静止时处于水平位置,这样力臂的数值就能杠杆上直接读出;
f2=10牛l2=3厘米×6=18厘米g=10牛f2=10牛l2=3厘米×6=18厘米g=10牛f2=10牛l2=3厘米×6=18厘米g=10牛f1=10牛l1=3厘米×6=18厘米f1=20牛l1=3厘米×3=9厘米f1=30牛l1=3厘米×2=6厘米o
(投影片)(投影片)(投影片)②实验数据:
f1l1=f2l2 f1l1=f2l2 f1l1=f2l2
③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
力臂;也叫杠杆原理;f1l1=f2l2;
3.典型例题:
fg=10牛f'① 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杠杆保持平衡;现将拉力f的作用方向移至如图位置,则力将如何变化?
(投影片) 分析:f变向后,动力臂减小;根据f1l1=f2l2
可知: l1变小,f1变大。
②: 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中
(投影片)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铁丝刚好平衡;若把它的右半段对折起来,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
分析:两侧力的大小不变,右侧力臂变小,所以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三 测标练习:
《学习指导用书》p99
四 补标;
五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课本p150 作业2 2、4
课外作业:《学习指导用书》p99 1、2、3、4、5
板书设计:略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3
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课 ———杠杆复习课
复习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内容,通过复习课,启发学生对有关物理知
识进行回忆、整理、总结、使之深化、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课中,如果教师多次简
单重复、讲解,那一定会使学生兴致索然。所以,即使是复习课也要有新的知识,新的
方法,新的题目给学生,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地
时行这项工作,我上的‘杠杆复习课例’受到我校老师们的好评,使我感到得意,现与
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立足基础,深挖内涵 杠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而力臂是难点。我先立足基础知识,
一开始上课就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复习杠杆的定义,在学生不够确切回答后,提示:棒是
怎样的棒,力要如何作用,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如何找?启发学生回忆出杠杆的正确定
义。接着让学生回想杠杆的五个名称,,杠杆的分类。并用例一图的实
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弹簧秤读数画力臂,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定义(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根据,要使作用于
杠杆上的动力最小,相应的动力臂应是最大。 二、层层深入、拓宽引伸 我在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规律后,不失时机地把杠杆进行变形、拓宽,引伸出
一些变形杠杆,是这堂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特色。除老师设计例二(一个半径为r,重为G
的均匀圆轮,现要在轮的边上作一拉力,使轮能滚上台阶,则拉力应作用在那一点上?
沿那一个方向才能用最少力?试在图中画出这个力,设轮子不会打滑)。画轮能滚上台
阶的最小力的图示,例三(曲棒的杠杆如图,为杠杆的支点,杠杆重力不计,在端挂一
个重物,要求在BC加上最小的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试画出这个力示意图和
它的力臂。)作出动力最小值的图示。引导学生通过确定支点,确定动力作用点,确定
动力作用的方向而求得。这是对杠杆知识的深化和拓宽。在我有限的启发下,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研究和类比迁移,综合出了这类杠杆的特点和规律。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
研究方法,既是使学生回忆、理解杠杆的知识,又使学生懂得了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灵活多变、设置高潮 我还精心为这堂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灵活多变的问题,学生讨论问题的高潮迭起。
高潮之一是出现在讨论题中例四图甲分别用F1、F2、F3三个力拉定滑轮这三个力的大
小关系。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用定支点、画力臂的方法解得F1=F2=F3后,我又出示乙图
题,个别人由于抛开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按甲图的定势思维分析,即得F=F2=F3的错误
判断。而大部分同学则按我教给的:定支点、画力臂的科学方法得出F1〈F2〈F3的正
确结论,我再一次提醒同学们要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 高潮之二发生在讨论杠杆转动的问题上。同学们通过讨论掌握了力和力臂的有关拓
宽知识后,又引导学生讨论有关上来。出示右图中的杠杆A、B两端分
别悬挂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杠杆能保持平衡,问悬挂点同时向支点O移近相同的距
离杠杆如何转动?这又把学生问住了,显然、使用原来的定支点,画力臂的推导方法是
行不通的,由此引出学生产生寻找新的、更有效、更一般化的方法的热潮和兴趣。当个
别同学二次使用对比得出答案后,我启发:杠杆两边的FL的乘积减少,
减少量大的那一端会怎么样?减少量小的那一端会怎么样?由于启发得当由此引发了第
二个高潮。学生能很快就从:FL的乘积减少,减少量大的那端上升。铜块上升、铁块下
降、杠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学生正兴趣盎然时,我再次变换条件提出问题:(1)悬
挂点同时移远相同的距离,杠杆如何转动?(2)悬挂点不变时,铜块和铁块同时减少
相同的物重,杠杆如何转动?(3)悬挂点不变时,在铜块和铁块同时挂等重的砝码杠杆
如何转动?(4)悬挂点不变,把两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金属块与容器不接触)杠杆如
何转动?(5)当杠杆两端A、B悬挂大小不同的两铁块平衡,把两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不与容器接触)杠杆如何转动? 这堂课由于启发得当,合适的的深度和难度,综合性问题分散成一些便于学生分析
的小题,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学到了新方法及新题目的解题方法。既巩固了
双基,又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既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力。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这堂课学习和指导作用。我自己也认为是我最得意的一堂复习
课。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次序师生互动教学目标
活动1
提问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
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
3、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2
猜想1、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确定自己的猜想,并想想这样猜想的理由;
2、把自己的猜想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后确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并谈谈这样猜想的理由。1、培养猜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3
制订计划
设计实验1、根据问题与自己的猜想,利用桌上的器材,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简单写出实验步骤;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使其更完整;
3、各小组介绍实验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并与以肯定。1、各组均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活动4
进行实验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循环指导;
2、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各项数据如实记录在课本154页的表格中,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在实验中所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案;
4、多次测量并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1、能独立完成各自的实验;
2、会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3、能得出一定的结论。
活动5
交流与合作1、确定自己的结论与猜想是否一致?
2、和其它组交流所得结论,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并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1、会进行交流与合作。
活动6
分析论证1、各组陈述自己的实验结论及对结论的分析;
2、请具有代表性的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并概括出自己的结论;
3、实验出真理: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1、各组清晰表达各自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2、确定结论,达成共识。
活动7
巩固与提高1、完成课本156页2、3、4、5题;
2、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1、加深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一、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 、 、 、 等
四、探究过程:
活动次序探究过程
活动1
提问1、我在生活中所知道的杠杆有 、 、 、 ;
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3、提问:
(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 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
(2)杠杆在 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
(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2
猜想1、我的猜想是: ;
2、猜想的理由: ;
3、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后的猜想是 ;
4、这样猜想的理由 。
活动3
制订计划
设计实验1、根据问题与自己的猜想,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的仪器来制订计划设计实验;(思考2分钟)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换意见,使其更完整;
3、简单写出设计方案或实验步骤。
活动4
进行实验1、选用的器材有: 、 、 、 ;
2、需要测量的数据有: 、 、 、 ;
3、测量时要注意使杠杆在 位置保持平衡;
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中的各项数据如实记录在课本154页的表格中
5、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计算;
6、在实验中所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有 ;
7、处理办法 ;
4、更换力和力臂大小多次测量并检查自己的实验数据。
活动5
交流与合作1、确定自己的结论与猜想是否一致? ;
2、和其它组交流所得结论,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 ;
活动6
分析论证1、各组陈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2、实验出真理:杠杆平衡条件: ;
公式; 。
活动6
巩固提高1、完成课本156页2、3、4、5题;
2、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的练习。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
2、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杠杆的定义、力臂的概念。
2、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二、难点
1、力臂的确定
[教学用具]
1、筷子 2、剪刀 3、夹子 4、钳子 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认识杠杆
1、课件展示生产、生活中的杠杆。
2、学生展示自带杠杆,说出其特征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4、课件[杠杆介绍],引出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杠杆五要素[课件展示,介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三、力臂的画法(课件展示)
1.力臂的画法
⑴辨认杠杆;
⑵先找支点o;
⑶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
⑷过支点o画力作用线的垂线,就画出力臂
2.力臂的画法示例(撬石头和手摇抽水机)
四、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平衡。
2、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猜想与假设:
甲: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丙: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丁: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设计方案:
用课本图9-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5、进行实验: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动力f1、阻力f2),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平衡。将数据填在156页的表格上。
学生分组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f1 l 1=f2 l 2
五、例题:
在右图的杠杆中,如果大人重750n,小女孩重250n。当大人离跷跷板的转轴0.5m时,小女孩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阻力f2=750n,阻力臂l2=0.5m,
动力f1=250n
求:动力臂l1=?
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答:小女孩应坐在离跷跷板的转轴1.5m的地方
六、思考:
在例题中,小女孩重250n的力(动力)与大人重750n的力(阻力) 使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见,使用杠杆可以省力。那么,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如果让你对
撬棒、瓶盖起子、托盘天平、缝纫机脚踏板、铡刀、手摇抽水机进行分类,怎么分?
七、小结
1、物理学上,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
2、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
八、作业:
课本159页第4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 篇6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2. 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剪刀、开瓶器、木棍、铁榔头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杠杆
一、 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 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
观察和了解学生是否认识杠杆: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质疑1:设立情境。
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硬杆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观察学生是否能想出在硬杆下垫一块小石头的方法,教师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杠杆质疑:古猿用的硬杆是杠杆吗?(强调杠杆有支点)
强调硬杆不是杠杆,硬杆与支点结合就是一种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工具——杠杆。这也是人与猿的区别所在——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质疑2:
一根硬杆不是杠杆,为什么用来撬开茶叶听盖时就是杠杆了?铁榔头是不是杠杆?
(分析、讨论):知道杠杆有支点
区分硬杆和杠杆的不同,同时进行学科渗透
质疑3:
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教师视具体情况处理,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教师不做过多解释)
(板书: 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杠杆中的几个名词。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动或f1)
(3)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阻或f2)
(4)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动或l1)
(5)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阻或l2)。
难点成因:学生实际感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要画力臂,指导学生画力臂的具体方法。(用数学中画点到线的距离的画法,降低难点)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苹果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定性了解
用身边物体进行实验,简单、易行
知道人们用杠杆撬重物能省力的原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提供一个事例,让学生回家可以模仿,告诉学生如果用较轻的直尺和相同的硬币,可进行定量探究)
(板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2、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3、讨论与交流:
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第二课时 杠杆类型及应用
一、复习提问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画出如图杠杆的力臂。
二、新课教学
(板书: 4. 杠杆的分类)
(告诉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如:同学们可以把身边用品按用途分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也可以按它们的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制品、棉制品、木制品等)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肯定)
讲解:
(1) 省力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省力,但动力多移了距离。
(2) 费力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费力,但动力少移了距离。
(3) 等臂杠杆(l1= l2) 动力臂=阻力臂 特点: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力臂相等。
生物体内的杠杆:
我国古代的杠杆:
(板书: 5. 杠杆的应用)
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杠杆、案秤、天平
①杠杆的应用例子。
②介绍案秤。
③天平的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的道理:
∵f1=g1= m1g;f2=g2=m2g;l1=l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
m1g•l1=m2g•l2
即: m1=m2
三、 作业
p156-1
四、板书设计:
第九章 机械与人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 杆 的 平 衡 条 件
1. 认识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物理学中叫杠杆
2.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
5. 杠杆的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