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1

  《早发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2

  《早发白帝城》

  唐朝: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赏析/鉴赏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文学鉴赏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早发白帝城》名人鉴赏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早发白帝城》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当时属唐朝**,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

  《早发白帝城》原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赏析

  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受永王李璘案的牵连,被流放夜郎,行到白帝城遇赦,随后他乘船下江陵,在去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写诗人在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离开。“彩云间”三字,既体现了白帝城的地势高,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愉快舒畅的心情。

  正因为白帝城地势非常高,所以,江水落差大,诗人乘舟而下,速度非常快,所以有“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说。这里“千里”空间之远和“一日”时间之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了行程之快,快捷无阻地行舟江上,加上诗人遇赦,可想而知,诗人行舟江上当是备感神清气爽。“还 ”也暗含了诗人归心似箭,心情舒畅之感。

  接着诗人写到了在行舟的情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在江中不断地听见*的猿猴啼叫声,不知不觉间轻快的小舟已经驶过了万重山。这里“啼不住”表明*辕啼不断,但是,如果船行缓慢,辕啼声应该是悠长的,那么,这里猿啼不断就侧面衬托了行舟的速度之快。一个“轻”字,不仅表现的是船行轻快,也体现了诗人历尽艰辛,现在前途开阔的畅快心情。

  这首七绝诗风格轻松明快,清新俊朗,充满动感,流畅飘逸。感情饱满充沛,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历尽艰辛后的轻松快感。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唐代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还有一说是绵州昌隆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1)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3篇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1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古诗词2

  朝代:

  唐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译文一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2)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 (菁选2篇)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1

  【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 1.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5、说说这首诗和《三峡》一文中分别借猿猴的啼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早发白帝城阅读答案详细查看

早发白帝城古诗鉴赏2

  早发白帝城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早发白帝城鉴赏

  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轻松与喜悦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如杨慎《升庵诗话》:“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顺风扬帆,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此是神来之调。”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

  这首诗的名句是“*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学者认为,“*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3)

——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

早发白帝城翻译赏析1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4)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0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

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

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还有个多音字?(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书:江陵学习“陵”字: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说一说。(板书: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与同桌讨论一下: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帝——啼)

  7、厉害!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板书:喜悦)

  6、小结:重获**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的山光水色了。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学生**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5)

——《梅花》诗词鉴赏3篇

《梅花》诗词鉴赏1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梅花》诗词鉴赏2

  梅花

  唐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②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

  重(chóng):再次。

  妍(yán):美,如“争妍斗艳”。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溉:灌、浇水。

  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

  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简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梅花》诗词鉴赏3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6)

——《相思》诗词鉴赏3篇

《相思》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翻译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解释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相思》诗词鉴赏2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相思》诗词鉴赏3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相思】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曾演唱此诗,由此可以证明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相思】人物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相思】鉴赏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情诗的**。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7)

——《无题》诗词鉴赏3篇

《无题》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翻译

  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释解释

  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分曹:分组。

  嗟:叹词。余:我。鼓:报更的鼓。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类:类似。转:一作“断”。

  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抵:至,到。相望:期盼伊。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看:一作“著”。

  诗文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起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这七个字,表现了一种高寒旷远、清丽婉转之感,诗作展现的是一片静谧的星空,清风泠然而至,似乎从墨蓝色的天幕后吹来。再往深处看,诗人独独写到星辰和风这两个概念性意象,是简单的随性拈来,或是具有某种丰厚的内蕴和象征。星辰在古代不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孟郊《感怀》),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有岁月的意思;“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喻指辉煌的灯火;古人还称入朝为郎为“上星辰”。自然界的风有暖风、凉风、冷风、阴风等,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又有了风化、风度、风骨、黑风,甚至还暗合了男女情爱之意。这样一来,仅开头这一句,就带出了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画楼西畔桂堂东,雕画的阁楼,以桂木为材的厅堂,极言其奢华绮丽。画楼为辅,桂堂是主,引画楼西为桂堂东穿针引线,“隐然有一人影在内”,诗人的眼光转向了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是不在桂堂内的,他身处的环境是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圆转溢辉,精工富丽,脍炙人口,是一组绝妙的对句,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覆射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唐诗综述》中说:“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颜色的暗示性在文艺上最富感染力,诗歌中的红色有时是反着说的,古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张祜《赠内人》),红花后面有人寂寞,红焰影中只能与飞蛾作伴,枯索之况弥观,惋伤之态弥切。满堂的红影衬托出作者的萧索孤独,一个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两种景象,诗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热闹里的寂寞,红,是**外表下的激流涌动。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在此诗中,诗人的情感运势十分自然流畅,但如果定要深究诗里说的具体的事情,便又有了好多种想象且个个都合情合理。叶嘉莹说,诗是显意识活动,词则是隐意识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近乎词的情境,在工整的诗歌格式下抒发的是一种词所擅长的隐约难言的显意识表达。单看这首无题诗,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有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这组诗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这首七律,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这组诗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诗词鉴赏2

  李商隐《无题》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鉴赏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8)

——《早发白帝城》的古诗赏析3篇

《早发白帝城》的古诗赏析1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诗词鉴赏3篇(扩展9)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 (菁选2篇)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1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李白诗词《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赏析2

  原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因为永王李磷的案子被流放到夜郎一带,当时李白正走到白帝城,传来了**大赦的消息,李白被免罪**,李白非常开心,立刻乘船从白帝城回到江陵。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流放时听到赦免的消息后,返回江陵的路途中所写。第一句,用彩云间的白帝城形象的写出了白帝城地势之高,好像耸入云端,暗示后文水流之快的原因。第二句用“千”和“一”这两个数字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后两句写长江*的景色,猿声不断,小船也越过一座又一座山。最后一句也用对比写行船之快,也突出诗人轻快兴奋的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