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精选15篇)

时间的计算 篇1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时间的计算 篇2

  教学内容: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一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自学释疑

  1。钟面上有个大格,(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  )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

  4。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分。

  5。1时=(   )分    1分=60秒

  二训练操作

  1。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也就是120分)

  2。3时呢?

  3。2分呢?3分呢?

  例2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1。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

  2。交流:45-30=15(分)

  三反馈矫正

  1。填一填

  3时=(  )分  4时=(   )分

  4分=(   )秒 120分=(    )时

  180秒=(   )分      1时30分=(   )分

  1分45秒=(   )秒     70分=(  )时(  )分

  140秒=(  )分(  )秒

  2。比一比

  6分ο60秒     3时ο300分

  4时ο200分    120秒ο2分

  78秒ο1分8秒    100分ο1时40分

  3。苏沛武7:10离家,7:30到校,从家到校门口用了多少时间?

  4。7:20到校门口,学校7:30开大门,他要等多少时间?

  5。第二节课9:30上课,9:05进班,他要等多少时间?

  6。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四。延伸迁移

  练习十四2。4。5。

时间的计算 篇3

  教学内容:课本第62例1、例2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

  一 、教学过程

  口答:

  1、 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  1分=( )秒

  二 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 出示例1:

  (2) 老师提问;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2时=120分

  (3) 练习:3分=( )秒,你是怎样想的?

  (1分是60秒,3分就是60加点60再加60,也就是180秒,所以3分等于180秒)

  2、学习例2。

  (1)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几点离家,几点到校?(小明7:30离校,7:45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算的?

  独立完成后与小组同学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45减30,也就是15分。)

  三、巩固练习: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00开门,晚8: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现在才8: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师问: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8:40到9:00要经过多长时间。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四第2题。

  2、练习十四第4题。

  3、练习十四第5题。

  4、练习十四第3题。

  五、思维训练: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 篇4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p62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幻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2、1时=( )分 1分=( )秒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例1:2时=( )分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学生汇报: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师板书小结:

  2时=( 120 )分

  60×2

  5)巩固练习:

  5时=( )分 120分=( )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 )秒 3分=( )秒

  1)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讨论:你是怎么做3分=( )秒的?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3、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 )分 4分=( )秒

  180秒=( )分 60秒=( )分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 ,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 )就是9时。

  3、竞赛: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 2:50—3:30 看电视 3:30—5:30 画 画 5:30—6:00 吃晚饭

  看表回答问题:1)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五、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 120 )分 5时=( 300 )分

  120分=( 2 )时 3分=( 180 )秒

  45-30=15,是15分钟

时间的计算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2、3、4、5题。

  教学目标: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钟面模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1、教学例1:2时 =( )分

  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2、练习:3时 =分 4分 =( )秒

  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教学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教学例2:(出示学生早上上学的情景挂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2、练习:(出示一学生去商店的情景挂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解答。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第63页的第3题。(挂图出示)

  师:你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与同学说一说。(进一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2、教材第63页的第4、5题。

  要求学生计算经过时间。学困生让其借助钟面模型直观演示。

  3、教材第63页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

  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2时 =( 60 )分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3时 =(180 )分 7:45 – 7:30 = 0:15

  4分 =(240 )秒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时间的计算 篇6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 ,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和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 ,将公式变形为: ,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公式.

  二.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 变形得到 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三、练习阶段

  7时50分+45分=时分

  8时26分+2小时37分=时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时间的计算 篇8

  时间的计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时间的表示方式。2、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运用知识的能力。3、按要求计算时间,培养合理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计算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入师:每天早晨你们几时几分出门来学校?到达学校时走了多长时间?你知道到达学校的时间吗?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计算时间(板书:时间的计算)[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小丁丁和同学们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2、读题,说说题意: 7时48分:出发的时刻1小时23分:经过的时间段几时几分:到达的时刻7时48分+1小时23分=几时几分3、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4、反馈:(同时呈现在黑板上)可能出现:①从7时48分,经过12分钟到8时,再经过1小时到9时,最后经过11分钟到9时11分。(将时间段分开计算)7:48 8:00 9:00 12分 1小时 11分 1小时23分②从7时48分,经过1小时到8时48分,再加上12分钟到9时,最后加上11分钟是9时11分。7:48 8:48 9:00 1小时 12分 11分 1小时23分③ 7 48 + 1 23 8 71④ 7 48 + 1 23 8 71 9 11 (竖式计算) 等等5、交流:① 这些计算方法你能看懂吗?② 有没有错误的结果? 为什么?如:第③种是错误的,没有这种记录时刻的形式。③ 进行归类,有哪几种计算的方法? 如:将时间段分段计算、竖式计算等。④ 看书,了解小胖的算法:通过画图来计算问:小胖的算法与哪一种算法一致?(与第①种算法一致) 小巧的算法呢?(与第④种算法一致)6、比较: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比较简洁、清晰?7、小结:使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进行有关时间加法计算比较直观、简洁。[让学生充分发挥对计算时间的理解,从而对于正确的时间计算产生深刻的印象。]三、巩固练习1、算一算 4小时29分+17小时41分=( )小时( )分2分54秒+3分17秒=( )分( )秒5时20分+57分=( )时( )分2、电影《海底世界》片长58分钟,如果上午10时25分开始放映,几时几分放映结束?①独立思考,尝试解题②交流:可能出现与例题不同的算法:从上午10时25分开始,经过1小时是11时25分,然后减去2分钟,就是10时23分。3、同学们从上午9时17分开始爬山,1小时38分后到达山顶,到达山顶的时刻是几时几分?独立计算后在组内交流。 [通过练习巩固时间的计算,并能够运用小组的力量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4、小胖周日的一些生活片段:(1)小胖要从莘庄的家里乘地铁去上海火车站接自己的好朋友,乘地铁要花50分钟的时间,如果地铁上午9时35分到达上海火车站,这班地铁从莘庄是几时几分发车的?(2)小胖和朋友上午10时30分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里面游玩了52分钟,他们是几时几分离开青少年活动中心的?(3)在车上,小胖有手机播放了一首3分36秒的歌,连续播放了两遍,总共用了几分几秒?(4)回到家,是下午14时28分,他们准备看50分钟的电视,请问看完电视是几点?5、动脑筋(看时间而定)四、总结运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计算一下你到达学校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 篇9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 ,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和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 ,将公式变形为: ,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 变形得到 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 篇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 时间的换算

  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教师出示淘气保图)

  星期一----星期三 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

  星期四----星期五 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

  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分 2分=( )秒 180秒=( )分

  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汇报。

  (二) 时间的计算。

  1、因为去秋游,小明这天起了个大早,(出示主题图)

  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

  2、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

  3、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

  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 45-30=15(分)

  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4、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汇报。

  5、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三(2)班同学8时从学校出发,8时40分到了淘气堡,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2、做一做2、出示图片

  营业时间

  早9:00开门

  晚8:00关门

  现在才8:40分,同学们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同桌交流算法)

  3、考考同桌:每个人说出自己离家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让同桌算一算你路上用了多长的时间?

  4、这节课开始的时间是10时30分,现在是10时55分,已经上了多长时间的课?下课的时间是11时10分,你知道还有多长时间下课吗?(小组合作尝试不在同一时间内的计算)

  5、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指导学生先在钟面上拨一拨,然后再用计算的方法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非常棒,帮助小明解决了一些有关时间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练习。

  四、作业

  1、练习十四2

  2、练习十四5

时间的计算 篇11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时间的计算 篇12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巩固已有的知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例2,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鼓励学生想出各种计算时间的好办法,实现算法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板书设计】

  时 间 的 计 算

  例1、 2时=(120)分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经过了(15)分钟

  a) 60+60=120分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60×2=120分 b) 45-30=15,是15分钟。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用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复习旧知识里。紧接着抛出问题:1时等于多少分?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出2时等于120分的计算方法。例2为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情境,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做练习题,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时间的计算 篇13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 ,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 和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 ,将公式变形为: ,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总结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

  二.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1.【例题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那么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本题注意的问题是:(1)分析题意,由基本公式 变形得到 用来计算路程.(2)计算前应当注意时间的单位由min换为s.(3)注意解题的过程,要列出所需的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步骤为已知、求、解、答.

  2.【例题2】郑州到上海的铁路长约1000km,从郑州到上海要运行14h到达.南京到郑州的铁路长约700km.设火车在铁路上运行的速度相等,求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要注意的问题是:(1)较复杂的问题要用参考图分析,参考图见副板书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有用图分析的问题,所以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行画出参考图,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图,指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列出物理量时应当注意在物理量符合上注明脚标,见副板书上的表示.(3)建立等量的观念,在本题中速度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计算全程的速度后用于计算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 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时间的计算 篇14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目标: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

  4、情感与态度:通过时间的计算,了解经过时间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加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中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对时间的知识已有所了解,但要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确实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2、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材的第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例1及“做一做”第1题,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再通过例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时间单位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时间单位换算。教学关键是理解时间单位进率。

  3、学情认识

  学生已认识了时、分、秒之间的60进制关系,为本课学习例1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因为学生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十进制,从来没有接触过60进制的互换,所以在单位互换及计算某一段经过的时间出错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应用教材提供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时间的计算。

  4、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从7:30到7:45分,过了多少时间,就是钟面上从几走到几,走了几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几分钟。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平时上学的时间,看图说说你平时的上学时间,更能体会到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

  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引入一则学生富有兴趣的广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索 形成算法

  1、复习。

  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

  2、教学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时=( )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试一试。(课件出示) 3时=( )分 2分=( )秒  4分=( )秒,

  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

  (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

  (4)交流。

  ①因为这段时间都是7时多,只要45-30=15(分)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1)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把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2)先看开始时间的分针、时针,结束时候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再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

  6、试一试,计算下面时间。

  (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   )分。

  (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   )分。

  (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   )分。这一题你是怎样算的?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因为8:00我可以看作7:60,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是7时多,所以计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复名数的换算。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了某一段的瞬时时间,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换算复名数的时间单位呢?2小时36分=(  )分,你是怎样想的?(先算2小时是120分再加上36分,就是156分)

  3分36秒=( )秒,先请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插图,课件的放影,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培养学生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求某段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知识 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时=( )分 2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75分=(  )时(  )分 180秒=(  )分

  2、从8时15分上课,到8时55分下课,上课的时间是(  )分,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叔叔去火车站乘火车,火车开车的时间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钟的公交车,请你算一算,他最迟应该(  )时(  )从家出发?

  4、书上“做一做”第二题。出示图:

  (1)请看图说一说,图上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算一算,她要等多少时间?

  (3)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的练习,建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的,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错例点击

  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  )分钟。许多学生会在括号上填1小时40分钟。

  错因分析:(1)在计算从9:10至9:50分时,一般学生采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来求某段时间的经过,本题因为都是9时多,学生只要把50分减去10就得到了40分,结果正确,然后计算9:50至10:10这题与9:10至9:50是两题完全不一样的题目,但部分学生还会采用原来的方法:10时减去9时是1小时,至于10分减50分减不够,就把前后的数掉换一下就减,所以得到错误的答案。

  (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要求教师多用60进制来计算,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

  五、精彩存盘

  1、写出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时 分 时 分

  2、说出下面表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6:42:56 8:54:30 45:35:12

  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 里填数。

  (1)这个钟比正确时间快20分钟, (2)再过 分就是4时。

  正确时间是 时 分

时间的计算 篇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 4时○24分 1分15秒○65秒 3时○200分 140秒○2分 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