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1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②咨嗟:赞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②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译文:

  3、【甲】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实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直接写出了戴安道和范宣师生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参***:

  1、①胜过、超过 ②劳神,费心思

  2、①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②范宣看后赞叹不已,认为大有益处,这才开始重视绘画。

  3、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虚心学习,相互切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2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屯新野。徐庶见**,**器之,谓**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山东省*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之余:**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总共 )

  ⑵**遂诣亮。( 拜访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⑷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3

  阅读分析。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①友人语巨伯曰(语: )

  ②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③败义以求生(败: )

  ④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_________________,特定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

  4、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

  参***:

  1、

  ①对……说

  ②您,对对方的尊称

  ③正义

  ④放弃

  2、

  ①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

  ②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

  ③我们这些不懂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

  3、探病访友;胡人入侵

  4、不肯“败义而求生”

  5、遂班军而还。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4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B、 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 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 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 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C、 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参***:

  7、B(2分)

  8、C(2分)

  9、B(2分)

  10、(1)示例:

  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示例:

  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

  【甲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心乐之(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凄神寒骨(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甲乙两文在写景上比较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请结合两篇文章的第二段内容,说说各自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景物特点的。(4分)

  小题4:两篇文章都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片段,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请说说两篇文章各侧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阅读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1)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3篇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1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 (2)再遣信令还( ▲ )

  (3)而太傅留之( ▲ ) (4)谢公语同坐曰( ▲ )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

  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2)

——优选世说新语阅读感悟3篇

优选世说新语阅读感悟1

  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把《世说新语》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纪录魏国风流的故事集,其内容主要涉及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级的逸闻趣事。《世说新语》所记载的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却异常丰富,对后世的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书中不少的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成为后世诗文所常用的典故,在*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公说:"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的未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这条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优选世说新语阅读感悟2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唯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金字塔顶上的蜗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

优选世说新语阅读感悟3

  读了《世说新语》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魏晋的玄学家悟出的唯一能抗衡儒家礼教名分思想的锐利武器,含有道家的精髓。魏晋的玄学家认为,任由人们的本性**发展,这就叫自然;而人治理人,对别人的**横加干涉,这便是人为。

  我不知道,道家和儒家哪一方是对的,但是我很喜欢道家的思想——“自然无为”。这跟仙外的校训“顺其自然”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自然无为”的道家学说呼吁人们发现真我的存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发现了人的价值,于是就有了人对生活的追求:花前月下,饮酒赋诗,敞怀清谈,展现才情,我行我素。譬如,王子猷的卓荦不羁、嵇康的一曲《广陵散》、顾恺之的“三绝”、杜预的《左传》癖、阮籍的青眼白眼、王羲之的东床坦腹……他们要在短暂的生命中活得潇洒,活得洒脱,活得**自在。他们放荡形骸,胆大包天,不畏生死,有时甚至状若疯魔。他们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和看法,甚至不知羞愧为何物,只照自己的意愿来活。

  魏晋时期,宗教信仰的混乱以及人们对**者的失望和不满,导致很大一部分有才华、有能耐的人士隐居山林,整天曳尾涂中,饮酒作乐。如果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当时****,敢于指责的人都死了,剩下的都只能敢怒不敢言。有的用酒精麻痹了自己,有的直接放弃了希望,在山林里寻觅着他们心中的“道”。

  我觉得,上述这些魏晋名士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大英雄、大善人,只需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好自己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3)

——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说新语教案1

  课文解读: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设计依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激情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世说新语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二)能力训练点

  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德育渗透点

  从古人身上学习吸取做人的道理:人应谦虚;与人相处应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诚实守信。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作者绚丽多彩的文笔,体会其遣词的隽永。

  二、学法引导

  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借鉴现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投影解决字词。

  2.学生准备抽取三则中一则表演课本剧。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介绍《世说新语》的有关知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教师点拨分析形象。

  3.学生认真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准确把握重点字、词。

  2.流利地翻译全文,达到自动讲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亦称《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也是同类小说中的**作。有许多作品,批判黑暗,讽刺奢*、表彰善良,全书语言精练,善于通过一言、一行来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隽永,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世说》三则故事,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塑造人物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刘义庆的有关知识以及《世说新语》这部小说的特色。

  2.检查预习出示字、词、翻译,点拨重点词义。

  3.要求学生根据书后注释翻译三则的故事。

  附:译文: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膺元礼颇负盛名,担任着司隶校尉,到他们上拜谒的,都必须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亲戚才能够通问拜见。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门前,对宋门的僚属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僚属**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问他说:“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呀?”孔融答道:“当年我的祖先孔仲尼与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师徒之好,因此我与大人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友好关系。”李膺和他的宾僚们没有一人不为他的聪**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随**堂,宾僚们把孔融的话讲给他听,陈韪说道:“小时候十分聪明的孩子,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应声说:“想必您小的时候也一定十分聪明。”陈韪被说得一时无言以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准备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以为形貌丑陋,不足以雄震远国,便让崔琰代替自己,他却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床头。接见结束后派间谍询问匈奴的使臣说:“魏王这个人怎么样?”回答说:“魏王声望很高,非同凡响,可是站在床头那个握刀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听到这话,派人追赶杀掉了这位使臣。

  4.教师再就每一则中重点的难以翻译的语句再重点检查落实到位。

  (四)总结、扩展

  教师点评翻译的优劣,概括指导古文译法: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忠实原意。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

  附参***:1.奕世:累世 世世代代 2.引:拉3.顾:理睬 4.乃:才是

  思考

  1.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用一句话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体会三则故事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

  2.体会语言特色。

  (二)整体感知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语言精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就能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生动地勾画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鲁迅称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一资一笑”。

  (三)教学过程

  1.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聪明机智

  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杀、残暴。

  2.小说通过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孔融:语言描写

  对守门人所言:初步展示(开始)

  与李膺对话:逐步表现(发展)

  回陈韪之语:进一步表现(**)

  陈元方:语言描写

  曹操:行动描写

  使…代;自…立→今间谍问→闻之,追杀

  3.读《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这则故事,体会语言特色

  谢公(人名)始有东山之志(指优游山林的意愿),后严命屡臻(下达)势不获已(看情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座,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易‘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话说得极有意味)

  思考:

  ①谢安听了郝隆的话后感到惭愧的原因。

  ②本文语言特色。

  附参***:

  ①谢安始有东山之志,可后来毕竟出山为官了。郝隆所志处山则这处山为“远志”,出山则为小草。因此谢安“出山”则为小草。

  ②语言隽永,意味深长。

  远志:名为药名,更指人的洁身自好的志向。

  (四)总结、扩展

  1.《世说新语》善于通过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记言、记事相结合。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

  (六)板书

  曹操:猜忌,嗜杀—行动刻画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

  这是一部博大精深、体例完备的古典小说。此书问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该书取史翔实,记叙简练,启人之智。为历代帝王所爱,也是专家学者研究,仿作的楷模。鲁迅先生称之为志人小说之集大成者。原书共八卷,刘考标注本分十卷,今传本分作三卷36门类计1130个故事。全书分德行、言谈、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内容十分精湛,涉及**、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描绘出一幅多彩多姿的历史画卷。人物塑造无不刻画入微,引人入胜。

  刘义庆(403-444),他出身在一个在官宦家庭,为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刘裕,父亲被封为长王,后刘义庆过继于临川烈王刘道规嗣子,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虽然生长在王室官宦的家庭,但他生活简朴、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爱好文学,著述很多。以《世说新语》流传最广。

世说新语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4

  教材分析: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③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教案5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工具:多**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2.导人

  3.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4.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7.教师导学

  ①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第二课时

  一、《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二、《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教案6

  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课文导读: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三、题解: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jiān)疏》。

  四、掌握下列生字词

  yìxíngshěfǒuzāizhòu

  无奕女期行舍去尊君在不哉骤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晚辈们(一起)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jùn)阳夏(jiǎ)(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的哥哥的长(zhǎng)子。做过东阳太守。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在空中飞舞。”谢太傅(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叫谢道韫,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⑦无奕女:即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⑧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一)评析:文章通过“咏雪”一事,以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谢道韫的聪颖机智。行文简练,语言流畅。

  (二)主题思想:勾画了一幅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可是)正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等他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④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zhǎng)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⑦尊君在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位)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正午您却没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当作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就走下车来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里去了。

  ⑩引:拉。○11顾:回头看。

  (一)评析:文章以生动的情节,传神的对话塑造了陈元方这位少年的形象。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对“友人”的刻画也很成功。

  (二)主题思想:是写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略。第二问:儿女:古义指“子侄辈”,即“家庭中年轻而又辈分低的人”。今义指“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作“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可译作“您父亲,您爸爸”等。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作“家父,我爸爸”等。第二问:略。)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常与“而、顷”等连用,可译作“片刻,不久,一会儿”等。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相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代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义。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约会。委:丢下,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略)

世说新语教案7

  教材简析

  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王戎识李”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看黑板,**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读。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

  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发挥展示能力的*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世说新语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故事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教师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注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2.导入新课

  “诚信”是立世之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

  1.**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

  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

  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四)**学生学习《期行》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注意下列加下画线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学生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二阶段的学习。

  (1)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

  (2)通过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可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三阶段的学习。

  (1)同座学生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体验开始时教师讲故事的语气、神态,力求能够绘声绘色。)

  (2)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学生回答意对即可。)

  4.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来自网!

  说第四阶段的学习。

  《期行》这则文言小说短小精悍,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说说自己的看法呢?(学生**发言,如果学生说出陈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五)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顺利完成了《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的学习任务。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乘船》,老师想放开手,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呢?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将《期行》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请他们给你评判打分。(优、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牵头人,你将如何**你的小组成员按照老师介绍的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来学习《乘船》?请你设计一份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竞选《乘船》学习小组的牵头人。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

  (二)小组学习《乘船》(每组以6至8人为宜,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巡视指导)

  1.各小组交流学习方案,选定方案优秀者为本小组学习牵头人。

  2.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修改完善学习方案。

  3.按照确定了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乘船》,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4.展示学习成果。(可采用电视上常见的知识竞赛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给予鼓励性的打分。)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1)课文朗读展示。(每小组出1人,人选由其他小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为了便于突出重点,可由教师出题,各小组抢答。)

  (3)故事复述展示。(由各小组推选1人参加。)

  (4)故事内涵展示。(各小组在整理好答案后,选定1人公示,意思正确就可以给分。)

  故事内涵: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5)评价审美展示。(让学生们评判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各组**发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看法新颖独特的要给予加分鼓励。)

  (三)教师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点(从鼓励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对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后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将《乘船》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定等第。

  2.就这次小组学习中的得与失,写一份200~300字的体会。

  3.课后搜集两个以上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世说新语教案9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书局19xx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lw/Index.html>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lw/Index.html>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lw/Index.html>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世说新语教案10

  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

  (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探究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

  (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短小精悍,全文不足150字,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交班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简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世说新语教案11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 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 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对比)

  3、 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 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世说新语教案12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教学目标:

  3、初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信息反馈:

  课后习题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世说新语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 fǒu )、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世说新语教案14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案15

  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和蔑视。

  13、略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4)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课文解读: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设计依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叉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树。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

  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请大家先**的将课文读一遍,当你能够流利朗读的时候请举手,最先举手并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待学生举手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2、问——自读**,词句积累: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如果有请举手告诉大家,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师生互答)

  3、背――比赛背诵,培养能力:大家问题提的都很好。老师还想知道我们班上哪位同学最会背书。《咏雪》一文只有六句话,现在请你开始背诵这则故事,当你能的时候请举手,你的名字将会从“聪明树”会背的枝丫上长出来。(学生读书、背诵、上“聪明树”)

  4.述——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想上“聪明树”的话就必须创新,试着用陈元方或友人的口吻讲述。(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讲的好的上“聪明树”)

  三、问题研讨,拓展思维

  1、分组讨论一:现在“聪明树”上已有了许多聪明的少年,《咏雪》一文中也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树”,你同意谁上?为什么?

  2、分组讨论二:第二则故事中友人已下车向元方道歉,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如果失礼他将不能上“聪明树”,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树”?说说理由。

  四、知识迁移,搜理积累

  现在“聪明树”的顶端还有两个位置,名字被写到这个位置的人你将是最聪明的。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现在老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思考:《咏雪》中谢朗和谢道韫将“纷纷白雪”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你还能不能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说的好,你的名字将被写到聪明树的顶端。

  五、激情总结

  今于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认识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让我们今后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节课这样聪明,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聪明树”浇灌的更高更大!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民族优秀文化。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工具

  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试读

  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

  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

  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离开)

  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

  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 ? ? ? ? ? ? ? ? ? ? ?友人

  聪明伶俐 ? ? ? ? ? ? ?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 ? ? ? ? ? ? ?知错就改

  重诚信 ? ? ?知礼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

  不足之处

  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车引(拉)之(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则是无信(信用)(9)去后乃(才)至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课堂的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享受做课堂主人的乐趣。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学法指导‖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争辩时,不一定要求**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的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展开。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2、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1)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b、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

  c、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d、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e、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b、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d、虚伪的真诚,比**更可怕。(泰戈尔)

  ‖学法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谈启示可从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错就改,友人不守礼;元方拒绝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中出示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学会合作;在问题探究中,再协作商议完成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

  不足之处

  设计了较多的拓展及训练,因此拖延了课时。诸如对古代称呼的补充介绍直接放到解词中几句话带过,或者放到作业中让学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黑暗,一般名土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后来遭**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导语。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探究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4.探究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5.探究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探究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7.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8.探究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第二课时

  一、预习

  朗读《陈太丘与友期》3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3.探究质疑: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讨论并归纳: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4.探究质疑: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看法。(1)如探究质疑3、(2)。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5.当堂朗诵这两篇文言文。

  四、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5)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1

  《世说新语》二则是同学进入初中后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严格来说是第一篇,因为前一篇《论语》六则是语录体散文,不是完整的篇章。因此,教学本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2、让文言文与现代文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与贯通;

  3、根据教学要点概括文意和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点上面,以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们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对文章进行赏析。对于这两则短文的主旨,不长时间就达成了共识,即为人需要诚信。

  接下来是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对人物的评价,同学们比较陌生,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先引导说:"对人物的评价就是对人物的看法,而你对人物的看法又必须根据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分析,必须是有根有据的,不是凭空的、盲目的。"经过讨论,陆续有同学举手表示要发言。

  首先评价陈元方。

  生:他聪明,因为他"年方七岁",就会那样伶牙俐齿地对无礼的客人进行批评。

  师:还有没有?

  生:他机灵。

  师:聪明和机灵应是一样的。那他有没有缺点或做得不对的地方?

  对这一问题,一开始是陷入了冷场。我引导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或缺点,要根据人物的表现来进行全面的评价。"生:当客人要表示歉意,"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而不顾"似乎不太礼貌,不太好。

  我马上对他思维的敏锐和说话的分寸进行了表扬。(师板书:元方聪明、机灵、不太礼貌)

  接着分析"友人"。

  生:"友人"不遵守时间,因为"过中不至"。

  生:那就是不讲信用。

  生:"友人"还无礼,因为"对子骂父"。

  生:"友人"无礼还表现在问别人话时是站在车上,没有下车,后边的"下车引之"可以证明。无怪元方"入门不顾"。

  我们不禁为他的分析鼓掌。

  生:"友人"知错能改,因为听了元方的批评后,要"下车引之"。(师板书:友人不守时守信,但知错能改)

  师问:那元方的父亲你认为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守时。他相约日中,就等到日中。

  生:他似太严历了些,时间一到马上就走,没给人改正的机会,别人迟到也许有不得已的原因。

  师表扬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胸怀。(师板书:元方之父守时守信但太严)

  大家再来看看华歆和王朗。

  生:王朗不讲信用。开始答应让人家搭船,紧急时又要把人家扔下。

  生:其实王朗挺孩子气的。想到船宽就让人搭,遇到紧急就把人抛下,挺可爱的。

  我们大家莞尔。(师板书:王朗不讲信用,做事考虑不周到)

  生:华歆思虑周到,因为他一开始就预见到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有远见。而且他讲信用。一开始虽没有答应,但也算默许了,后来还始终如一的携带救助搭船的人。所谓"患难见真情",在紧急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师:精彩,那文中有没有同时表现他的缺点呢?

  这一问,同学们始料不及,又陷入冷场。

  师:他一开始为什么不答应让人搭船呢?

  生:他担心让人追上呀!

  师:我们为人能因为自己可能会碰上什么紧急情况而放弃对别人的帮助吗?

  生大悟:原来华歆也与王朗一样,是很自私的。一个因情况紧急要把人扔下,一个因为可能危急而放弃对别人的帮助。两个人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师板书:华歆思虑周到,讲信用,但其实也很自私)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文章的人物进行评价的问题。其实,对人物的评价是根据人物自己的言行,以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为标准来进行的。对古文中的人物是这样评价,对现代文中的人物也是这样评价。我们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的人物刻画更应该根据这些。

  这一节课,老师上得很轻松,因为,我只是在旁边稍微点拨一下,就创造性的对人物作了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与解剖。在人物的评价操作中,让学生学会了人物评价的方法,同时反思自己的为人准则。反思过去的教学,人物的评价要么只是蜻蜓点水,要么要整节进行讲解和灌输,累死老师,困死学生。现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地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思考的意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读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正如新课程所提倡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插上翅膀,然后放飞。这是新课程中应有的理念。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2

  《世说新语》这两篇文言文的教学,在自己精心设计和准备下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感触较多,现简单介绍一下;

  优点一.创设情景生动巧妙,善于导入激发兴趣。在《咏雪》中我们上课伊始和学生介绍:尽管大家都生活在江南,雪天没有北方常见,但是刚巧我在大学时期保留了很珍贵的雪景视频,给学生来了个尽情展示,我就问:你们看见那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会想到可以把它们比作什么呢?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我们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在古代有两个孩子也像大家一样打了两个特别好的比方,你们想知道么?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情景设计的效果就更加好了.我在上课精心设计了两个场景:我以某位同学的父亲朋友的名义给他家打电话:问:你父亲在家么?那位同学需回答不在家.然后我以一种和蔼一种侮辱的发牢骚,分别试探这位同学的反应,而同学们对侮辱一般的反应是不知所措或者准备与之对骂.同学们笑声大作,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同学们:古代可有一位小孩子处理的非常得当,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优点二.综合探究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按照教参的建议:本课的基本教学方式"诵读--讨论--诵读"在增加文言积累的同时,我同时加强了对文章思想意义的探究.《咏雪》中我在比较两种比喻的优劣时,我在明确写物首先追求形似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同时明确好的比喻要有意蕴.同时告诉学生做好人才有好文,如果没

  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怎么会想到那浓浓春日里的柳絮呢?《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中,我们知道待人要宽容,对人不应求全责备.更应明白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更应该处理的善于从这件事中取长补短.力求尽善尽美.

  当然这堂课缺点也很明显:

  一.朗读还是要加强,我们虽然在努力的多读,但还是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朗读方式,最终实现不但朗读和时间的有机组合,二者不再是矛盾的双方;

  二.学生的探究部分不宜太多,应充分体现重点及难点.教者更应该是一个钢琴表演艺术家,在课堂上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让学生与学于乐,与乐中有所收获;

  三.重点文言实词如“舍”“去”“委”以及一些古代称谓的变化等都要加强落实!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3

  上一周我**《世说新语》两则,由于这篇课文短小精悍,再加上备课较充分,所以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

  亮点一:创设情景生动巧妙,贴近实际。在《咏雪》中我上课伊始和学生介绍:我们大家知道在祖国的北方,每到冬季就能看见那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的在空中飞舞,你能想到可以把它们比作什么吗?学生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象。我不失时机的和他们说:古代有两个孩子也像大家一样打了两个特别好的比方,你们想知道吗?

  亮点二:备课时,我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在我的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哪个组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们不**题,我可要**了。”话音一落有个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好几个问题,多数不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任务,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4

  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的参与,很多的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总是沉默以应答,特别是一些**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敢,就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的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5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七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我认为这次上课的亮点在于我设计了一棵智慧树,凡是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都能在树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完全打破了上传统文言文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许多同学都踊跃举手,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理解文意这一部分为例: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当我说:“开始。”话音一落,一小组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当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写在智慧树上时,他们的高兴、自豪心情更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6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政事、文学、方正、德行、言语、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本文列入方正篇,讲述聪明的儿童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

  本文我在设计时,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达到学习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及其课文注释,自己学习。

  其次调动学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地学习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于文言翻译有不理解之处,小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对于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内容上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整合问题,有目的的讲解课文。

  再次本文的朗读是一个重点。学生先听读课文,然后谈听后的感受,并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再练习读、汇报读。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层次品读课文,进而学会朗读课文,读出本文的语气和感情。

  本文我也借助多**这一**,帮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作家作品,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在翻译课文中,我借助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作业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课下阅读《世说新语》文章,变学习为兴趣,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7

  《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决定以此为例子,启迪孩子们去发现孩子文言文的奥秘,从而培养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给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首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预习除外共五个环节:(预习,读准字音,借助资料完成导学案。)课堂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内容;第二,三个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课文,逐句翻译成现代文,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三,三个小组展示:重点词语讲解;第四,质疑:对文中不理解的重点字词提出来;第五;谈感受和收获。

  前三个环节孩子们都能以小组问单位学习的很好,三个小组的展示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第四个环节为鼓励学生质疑,我对于质疑的小组进行了分数的奖励,提出问题的要给以奖励,帮助解答问题的也要给以奖励。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有六个小组提出了问题:“相委而去”的“相”和“而”;“下车引之”的“之”;“则是无信”的.“则”;“友人便怒”的“便”;“去后乃至”的“乃”,对于这些问题,我先让其他学生给以解答,最后只有一个问题学生解答的不正确,就是“相委而去”的“相”和“而”的意思,老师给以较为详细的讲解,并对学生们这节课的学习给以肯定和表扬。随后在第五个环节,我让学自己总结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这节课堂上我观察到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学习的热情,感受到了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自信,寻觅到了学生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这节课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懂得了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时间交给学生,将方法交给学生,就等于让阳光直射幼苗,与此同时我反思以前的课堂就好像是老师将阳光折射给了学生,哪种方法更能够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答案不想而知。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8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婴儿感到温暖。

  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婴儿,所以冬天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天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本人觉得阅读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多**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学生对文本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就不可能集中到课件中所展示的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优美的图片上,我发现学生只能边看书,边听录音,边看图片,对此如果做一些调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让小组朗读(或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接着让学生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后再把书合起来,看图听读。

  而本人在教学时只采用看图听读的形式,这样的结果一是阅读时间太少,二是这个环节难以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阅读环节的处理。总之,在写景的文章中,朗读和对语言的感知与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9

  昨天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上完了《世说新语》中的两篇短文,上完后有了一点感想:

  首先是对于学生们的,学生们喜欢游戏,喜欢将知识放在游戏中学习,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们玩游戏,学生们就会来劲,而一旦游戏没有了,学生们的热情就退下去了,因此如何让学生的热情之火越烧越旺,使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是我要考虑的事情。但是不要只让学生们关注游戏,而没有在游戏中忽视学习,甚至忘了学习。例如在《咏雪》一文中,我选取了三句话,“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学生们激情表演,同学们在对课文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这三句诗演绎的淋漓尽致,也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从而在比照中得到了学习与领会,还有就是《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也是在学生们对于课文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讨论诚信的问题,并举例说明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拥有诚信就会拥有一切,而失去诚信就会失去一切”在活动中并且**学生进行抢答,对于文言词语也掌握的很好,当然要想让学生们记忆深刻还得需要*时的练习,否则课堂的效果维持的并不持久。

  其次是对于自己的提升,学生们喜欢什么,自己就得准备什么,上什么东西,学生们想听到什么东西,事先还是要多去考虑的,否则学生们不愿意听,上课不来激情,那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就会浪费一节课,因此在上课的前几天我就开始琢磨这个课该怎么去上,免得乱手乱脚的,并且效果一定不好。例如这个《世说新语》还没讲完,我又在琢磨《**的新装》该怎么**,是让学生们自己讲,还是自己演,要怎么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第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分角色朗诵,在第二节课让学生们进行辩论。

世说新语教学反思10

  周五我开了本学期校内研究课《地图的阅读》,上完之后有如**会。

  这节课是《地图的阅读》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以及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会判断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会正确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单,包含了四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初识地图语言;学习任务二,深入认识比例尺;学习任务三,活学活用,判断方向;学习任务四,随堂巩固。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逐步掌握这节课的重点要点。

  第一个学习任务,我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的,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大多都能找到,上课的时候直接展示。展评的时候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他们大多只能找到其中的两种,第三种文字式没有直接在书上写出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学生不会详细的描述,只会简单的照书上抄,通过我的引导,有些学生说的还是不错的。

  第二个学习任务,深入认识比例尺,在这一块学生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第一题让学生比较三种比例尺的大小,很多学生不知道比例尺其实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个分数,他们比较大小,基本上都是只看实地距离,哪个比例尺的实地距离大,他们就觉得哪个比例尺大。要纠正他们这个错误观念,需要不断给他们搭设支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比例尺,在这部分,我觉得我讲的稍稍多一些,我怕我不讲透他们还是不理解。

  学习任务二的第二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应该难度也比较大。里面有几个转弯的地方,需要他们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只要一个地方弄错,可能后面都会发生错误。在这部分,我是让学生先做,上来展评,不断的质疑反驳,但是可能因为难度较大,学生说来说去都不能清楚的解释出来,这个时候,我就作简单的提示,

  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但是最后,我觉得效果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自己感觉还是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弄明白的。

  第三个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根据有指向标地图来判断方向。这个学习任务,我还故意选择了一个指向标倾斜的地图,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指向标都是指的上面是北,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学生在做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还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让学生们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分享集体的智慧。展评的时候,问题大多出在最后一问上,这一问是难度比较大的,要分步来分析,这题还有一个难度就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转向,不知道该怎样来描述这种方向的变化。学生这时候脑子就有点转不过弯来了,我在这时适时的点拨好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移指向标,两点连线,找出相对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能清楚的看出方向的变化。但是我个人感觉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的活动还是不充分的,有点匆忙,有的学生还是有点不清楚的,这是一个遗憾之处。

  最后随堂检测出了三道选择题,从学生做下来的情况反映出,学生这节课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错误率比较低,总体令人满意。

  就这节课的内容来说,本身就存在难度,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就整节课来说,我觉得我的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总体偏难,特别是对于*行班的孩子来说。其实我在设计学习任务单的时候,就感觉似乎对于学生来说偏难,但是我最后还是没有降低难度,因为我觉得这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难度,考试时候经常会考到类似的问题,所以还是需要掌握巩固。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6)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 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目标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

  不足之处

  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车引(拉)之(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则是无信(信用)(9)去后乃(才)至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课堂的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享受做课堂主人的乐趣。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学法指导‖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争辩时,不一定要求**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的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展开。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2、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1)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b、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

  c、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d、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e、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b、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d、虚伪的真诚,比**更可怕。(泰戈尔)

  ‖学法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谈启示可从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错就改,友人不守礼;元方拒绝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中出示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学会合作;在问题探究中,再协作商议完成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

  不足之处

  设计了较多的拓展及训练,因此拖延了课时。诸如对古代称呼的补充介绍直接放到解词中几句话带过,或者放到作业中让学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 、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了,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战?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骤(zhòu)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

  (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考题)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无弈之女

  评价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不(fǒu)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①期行:约定同行。

  ②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③乃:才。

  ④则:就,便,那么。

  ⑤顾:回头看。

  ⑥君:对别人的尊称。

  ⑦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⑧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6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温馨、轻松、欢快等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了解古代聪慧机敏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并能联系实际谈谈给自己的启示。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突破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突破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3.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4.突破方法:采用品析法、教师点拨法等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2.学法:合作探究式学习,结合学习文言文时用到的勾画法等,培养解决学习文言文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咏雪》,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问句,理解文意。

  2.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3.**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在严寒的冬天,当花儿小草都躲起来了,当大雁小鸟都回家了,我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呀?(学生:下雪),对啊,雪花是冬天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同学们能来说说你眼中的雪花是什么样的吗?最好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的两个小伙伴是如何形容雪花的?谁的说法更胜一筹呢?

  2.检查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絮、骤、奕、傅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3.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结合课前预习,哪位同学能介绍下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听录音,思考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朗读课文,思考:“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朗读完后,学生齐读,齐读完后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注意断句。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并讲解。

  1.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2.谢太傅和作者更赞赏谁的诗句?你是根据什么作出判断的?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词句呢?

  4.齐读课文

  六、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二)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导入

  1.我们昨天了解到了谢道韫这样一个聪明的少年,其实这样的小才子还有很多比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吧。

  2.预习检测

  (1)同桌间诵读并翻译课文,相互交流合作

  (2)解释下列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再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3.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4.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又没有定下具体时间,怎么判断是否迟到呢?

  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3.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齐读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什么意思?孔融为什么要说“想君小时必了了”?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①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养成爱思考、爱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③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有条理、有中心地说话。

  ④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作文,具体生动,融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访谈、写作和评价

  活动设想

  学生写作的困难往往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有些同学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缺乏真情实感。本次活动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交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提倡说真话、诉真情。另据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建议,打算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评、互评,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推选**讲评自选范文。教师仅在各阶段进行指导和最终进行评价。

  课前准备

  一、思考回顾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风筝》、《散步》、《诗两首》和《〈世说新语〉两则》等,理解亲情是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的亲情不只在作者笔下,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家庭实际状况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和“妈**唠叨”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再作具体的访谈指导。

  二、访谈指导

  ①选择“老照片的故事”和“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同学,应在作文前与父母聊一聊相应的话题。可以和父母一起翻翻旧相册,听他们讲讲照片后面的故事;可以找一找家中的某一件你感兴趣的物品,问问父母它的来历。

  ②选择“妈**唠叨”的同学,应静下心来听听妈妈唠叨的内容,和爸爸谈一谈关于“妈**唠叨”的话题。

  三、谈话指导

  ①无论选择哪一项活动,在与父母交谈时都应该注意拟好谈话提纲。内容包括:向父母介绍本次语文活动的内容和访谈的目的;你需要得到父母哪些方面的帮助;了解家庭故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询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等等)。

  ②尊重长辈,文明礼貌,避免争吵。

  ③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④做好访谈记录。

  四、作文要求

  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600左右。

  五、评改指导和要求

  (让学生对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写作技巧有切身的体会,并自己发现作文的优点和问题,往往更能促进学生作文水*的提高。所以,本次作文评价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交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制定评分细则和对学生白评、互评的具体要求。)

  1、根据作文要求确定评分细则(满分100分):

  a.文从字顺,满分20分。(错别字2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

  b.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

  c.能体现出“我爱我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

  d.内容充实10分,文面工整5分,字数达标5分。

  2、指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①自评:

  a.朗读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

  b.细心阅读,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

  C.写50字总评。

  ②互评:

  a.四人一小组共同评改,每组四篇,要有旁批,有50字总评,有四人签名。

  b.各大组挑选出范文两篇,并推选两人下次课讲评。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益。)

  3、学生讲评

  (把作文讲评交给学生去做,一方面可以强化这种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学生讲评成功与否,关键看教师有没有指导,指导是否到位。)

  初次试讲,学生往往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如“我觉得这篇作文文从字顺,内容具体,但有少量错别字”等,教师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结合作文中的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编作文文从字顺,如‘……’一句就写得很美。”

  课堂上,各大组主讲人总评之后,教师应**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评价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班不同的情况,着重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作文评改、讲评过程进行评价,肯定作文前的有效准备,表扬认真评改的同学(尤其要表扬他们对自己、对同学负责的处事态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重点】: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具】:录音机、小黑板。

  【教时】:一课时

  【步骤】: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

  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

  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

  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演板。任务分工:

  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

  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

  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

  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

  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

  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

  五、小组**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读背课文。

  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

  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

  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

  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

  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

  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

  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

  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无信不立———孔子

  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

  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上就可以了)

  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

  十三、激情总结

  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

  2、去——离开成语——

  3、信——信用成语——

  4、引——拉成语——

  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

  十五、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一)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

  (二)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三)检查字词、朗读。

  读准字音雪骤()zhòu差可拟()nǐ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读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比不上。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一)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结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二)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一)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二)“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轻盈之雅神似

  文化内蕴韵味

  六、拓展延伸

  (一)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二)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拓展:雨、雪、霜、露珠、雾……)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亲切家庭氛围:咏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聪明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离开,古今异义答曰:“家君()待君()()已去。”友家君君久不至,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无信;()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拉回头看

  (一)把握重点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才;到

  相委而去:丢弃

  则是无信:信用

  下车引之:拉

  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2。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二)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当时通“否”丢下,舍弃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就

  1、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2、(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课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

  (一)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二)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一)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1、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二)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一)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二)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1、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2、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4

  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

  1、⑴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⑵相比⑶比不上,不如⑷才⑸约定;丢下,舍弃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7)

——世说新语教案菁选

世说新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说新语教案1

  教材简析

  选自魏晋南北朝时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大多采用对比的手法,用简短的语言记述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品质。“管宁割席”“王戎识李”的故事就有着这样的特点。这两个故事都只有五六十字,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突出。如,“管宁割席”,通过管宁、华歆“见片金”和“同席读书”时行动上的不同表现,把管宁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的君子形象刻画出来了。“王戎识李”是借“诸儿”与“王戎”见路边树上李子的不同表现凸显出了王戎小时候能根据现象思考推理,得出结论的与众不同的聪明。

  设计理念

  以对比思考为主要方法,以反复诵读为情感体验**,遵循“由扶到放”“比较赏析”“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台,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感悟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地理解意思。

  2.运用比较带动理解,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3.以层递性的要求驱动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朗读感悟文言文语言洗练,词义隽永的特点。

  4.认识生字“冕、戎”。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体验,归纳理解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并运用方法翻译全文。

  2.在比较人物言行中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和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将二则文章分左右两边抄在黑板上。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出处并揭题

  1.要求学生说说《孔融让梨》的故事。

  预设:学生如有难度,教师说;若孔融所说的话这一重要情节没说完整,教师适时补充完整。这一个故事文言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出示: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3.你从这个故事中对“孔融”有了怎样的了解?

  4.师:孔融长大后成了东汉著名的文学家,是一名君子。我们看到他从小就具有懂得谦让,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来自一本书——《世说新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外两个小故事。

  板书:《世说新语》二则

  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教学起点,用所熟悉的故事引入,并通过故事与文言文的比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精练。同时引出《世说新语》,让学生迁移认知,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

  二、多维练习,有节奏地读通课文

  1.提出朗读期待。

  能读通一文章挺简单,但要读通一段1500多年前写的古文不容易。看黑板,**试读,看谁能凭自己的能力最快地把它读通顺。

  2.指通。

  (1)先请两生分别读,重点指准“掷”“乘”“诸”等字音。

  (2)随机在黑板上用“/”划分停顿处。再请几生读,重点关注停顿。

  (3)男女生赛读。

  3.指出节奏韵味。

  (1)提示方法:读古文,有些地方要停顿干脆,有些地方要气息连贯。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范读“管宁割席”。

  (3)请生模仿**读。再指2~4名学生读读这两则故事,从是否有点节奏感的角度点评。

  读准读通是“披文以入情”的第一步,必须做扎实。通过多维练读,反复给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共用的状态下读通文章,扫清理解障碍。不仅如此,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能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感受文言文的音韵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探索方法,体验中读懂“管宁割席”文意

  1.提出理解期待。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已经能比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古文了。下面要求更高。再看黑板读古文,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2.根据学情标注困难。

  学生读后,让学生**地到黑板前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字下加“·”。

  3.以“管宁割席”为例,解决字义,归结方法。

  (1)学生标注的字是注释中有的,教师在下面划上“—”。

  这些,大家待会儿借助“注释”能够读懂。板书:看注释

  (2)注释中没有的字词怎么办?

  师生共同想办法,教师随机板书理解词义的

  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

  (3)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字词的意思。

  4.理解文意。

  (1)借助注释,不看译文,试说意思。(学生自己练说)

  (2)对照译文,比较哪些地方说得不太正确。

  (3)教师**交流:

  预设:“宁读如故”“华捉而掷去之”。

  :理解古文,有时我们得根据现在的说话习惯,对词语位置调换。“宁读如故”,应该调换为“宁如故读”来理解,这样才符合现在的说话方式。(板书:调换词序)

  (4)读懂意思。同桌一个读古文,一个说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习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读发现问题”的操作**把握学情,针对学习障碍,激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共享。教师帮助归纳学习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方法疏通古文的意思。通过这样的“帮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一古文的学习乃至学习所有古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诵读,体悟人物品质

  1.师生对读,体会情感。

  (1)提出对读要求:读己的情感。

  师读古文,生读译文,教师按要求点评。

  男生读古文,女生读译文。教师点评。

  齐读古文。

  (2)对比、分角色读,体悟人物品质。

  师读共同写到两人的部分,男生读写管宁表现的句子,女生读写华歆表现的句子。

  思考:这样对比着写,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如有难度,提醒学生回忆“孔融让梨”,你觉得在这里,作为一个君子,该怎样?

  教师:君子,就应该不为利所动,不心慕官绅。

  这里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通过对比读、分角色读的形式,用“孔融让梨”做辅助,让学生对如何体会人物品质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王戎识李”

  1.教师学法。

  我们刚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旧知运用、生活经验,看注释等方法自己初步读懂了古文的'意思,然后又对照译文纠正了理解不恰当的地方,还体会到了故事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言行,告诉我们人物品质的方法。

  2.布置自学任务。

  (1)自读第二则文言文,运用方法初步理解意思。

  (2)对照译文,调整词序说意思。可以自己练说,同桌练说。

  (3)同桌对读,读出古文韵味。

  (4)想想故事是怎样写出王戎的品质的。

  3.**交流。

  操作思路基本同“管宁割席”。这里少些讲解,多些朗读体悟,重点读好对比部分。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应该具有迁移运用的能力,这一环节也正是搭建了让学生**发挥展示能力的*台。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检查认字情况,先自己读一读,同桌之间再考一考,读一读。

  七、引入《世说新语》,推荐阅读

  1.出示《世说新语》,了解特色。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的**作。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语言精练,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较大。

  2.教师推荐。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都比较短小,但意义深远,很适合我们初学文言文的人所读。我们课后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再读一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理解意思,感受人物品质。

  “学以致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在课外实践应用,这是学习的需要。本环节适度拓展,给学生一次运用方法,实践体验的机会。

世说新语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

  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请一学生全文翻译。

  四、朗读训练: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作业:

  1、口头翻译这两篇短文,特别注意重要的字词句。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巩固:

  1、解释字词。(大屏幕出示)

  2、翻译重要句子。(大屏幕出示)

  3、检查背诵。

  二、齐读这两则短文。

  三、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4、《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5、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6、联系实际谈谈对“做人就***信,讲礼仪”的看法。

  四、以这两则小短文为例,简介《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五、作业: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教后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虽然前面接触过几篇更难的文言文,但毕竟基础差,在结合课文注解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翻译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此目标。

  第二课时,诵读安排较多,学生对“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的讨论非常热烈、积极,从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对人、对事很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世说新语教案3

  凡是品读《世说新语》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而深深为之叹赏。或称“记言则冷隽玄远”,或称“清新俊逸,咳唾珠玑”……此类赞词在前人论著中俯拾即是。《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作为清谈名士的教科书,特别注意传达魏晋清谈家的特殊声口,重视人物语言的润饰,“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咏雪》

  (一)主旨

  “咏雪”是一个动宾短语,概述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咏”在文中是指用诗词等来描写的意思。“咏雪”即歌咏白雪、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这则小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但作者却只是冷静地尽一个说故事者的责任,把所有的价值评判都让读者自己去提出,读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赏人生的丰富多彩.

  (二)结构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第三层(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谢道韫的后来结局。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世说新语》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语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浅露,词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龙《论词随笔》)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为社会生活的内容和人的思想感情异常丰富、复杂,明言直说往往不能尽达其意。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三)延伸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也是写作上最大的特色。纵观全诗,以下几大写作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教案4

  【学习指导】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书局19xx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lw/Index.html>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lw/Index.html>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lw/Index.html>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世说新语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世说新语教案6

  教学目标:

  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人

  大家应该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复述并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教师精讲点拨。

  五、问题讨论: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⑷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5)重点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六、练习: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差可拟”或者 曰:“未若 ”

  ⑴“撒糖空中差可拟。”

  ⑵:“未若槐花迎风飘。”

  ⑶“未若鹅毛当空舞。”

  ⑷“棉絮纷飞差可拟。”

  ⑸“未若梨花漫天飞。”

  ⑥“未若天仙散百荷。”

  ⑺“樱花飘落差可拟。”

  ⑻“未若玉屑静静落。”

  ⑼“未若白蝶翩跹舞。”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小结: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七、复述《陈太丘与友期》并讨论:

  ⑴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

  ⑵“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⑶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⑷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⑸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6)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故事的结尾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八、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

世说新语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 时:一课时

  导 入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 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从课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和“帝位之争” ),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 别名 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重点句子:

  1)碑 背上见题作“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 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 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 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 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 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 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 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 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 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 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 ,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 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 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四、作业环节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世说新语教案8

  【导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

  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讨论并归纳:

  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3、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

  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4、“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5、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七、教师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八、课外作业:

  背诵课文,并能用现代汉语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二、朗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四、探究质疑:

  1、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

  讨论并归纳: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

  有两种看法:

  (1)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五、教师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六、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

  (3)尊君在不?()(4)下车引之,元方如门不顾()()

  2、翻译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答案:1、2略3、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七、课外作业:

  背诵这两篇短文。

世说新语教案9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等操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通过画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按照“谈话导入——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时先谈话导入,然后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通过自主探究例1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秘密,了解对称轴。通过画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参与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主人”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课件 方格纸 剪刀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收集的各种轴对称图形 剪刀 方格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图片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寻找图片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观察图片,学生对漂亮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欣赏轴对称图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课件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出示教材82页例1。

  ②观察并**: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

  预设:

  生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幅图沿着中间的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生3:我分别数了数点A与点A′这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说明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4:我也数了一下其他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

  ③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在同一个图形中,任何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得出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1)出示教材83页例2,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

  (2)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关键字)

  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世说新语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世说新语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反复诵读,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

  三、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步骤:

  本文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反映了古人的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我们今天来学习《咏雪》。

  一、介绍《世说新语》及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年)**一批文人编写的,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故事,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一批文人编写的,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

  二、 教师范读《咏雪》,指明朗读节奏,读准字音。

  1、朗读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掌握的字音。

  雪骤 差可拟 无奕女 谢道韫

  三、学生诵读《咏雪》,初步感知文意。(大屏幕显示全文朗读节奏)

  四、讲析全文,

  1、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内集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大屏幕显示全文译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人物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谢家的家庭氛围 如何?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和乐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谁更好?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 “柳絮”的比喻更好些,有优美的意象“柳絮”,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虽形似而无好的意蕴。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 ,我们常说“鹅毛般的大雪”。

  如何理解谢太傅的“大笑乐”?

  指几名学生分别回答,归纳概括,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拓展引申,你还知道哪些写雪的古诗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描写景物时,我们要尽量选用能表达丰富意蕴、带给读者美感的意象,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诗意,带给读者更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

  课外作业

  课外收集两则有关我国古代少年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并讲给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听,把**民族值得骄傲的美德传承下去。

世说新语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5、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6、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信息反馈:

世说新语教案13

  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课文导读: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三、题解: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jiān)疏》。

  四、掌握下列生字词

  yìxíngshěfǒuzāizhòu

  无奕女期行舍去尊君在不哉骤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举行了一次家庭聚会,和晚辈们(一起)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jùn)阳夏(jiǎ)(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②内集:家庭聚会。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比作空中撒盐。”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的哥哥的长(zhǎng)子。做过东阳太守。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在空中飞舞。”谢太傅(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位女子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奕的女儿叫谢道韫,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⑦无奕女:即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⑧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xī)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一)评析:文章通过“咏雪”一事,以对比手法,充分显示了谢道韫的聪颖机智。行文简练,语言流畅。

  (二)主题思想:勾画了一幅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②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③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可是)正午已经过了朋友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等他走后那位朋友才来。

  ④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⑤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年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⑥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zhǎng)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⑦尊君在否(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了很久您都没来,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位)朋友就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可是)正午您却没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当作人家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不懂礼貌。”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位)朋友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就走下车来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里去了。

  ⑩引:拉。○11顾:回头看。

  (一)评析:文章以生动的'情节,传神的对话塑造了陈元方这位少年的形象。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对“友人”的刻画也很成功。

  (二)主题思想:是写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的,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略。第二问:儿女:古义指“子侄辈”,即“家庭中年轻而又辈分低的人”。今义指“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作“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可译作“您父亲,您爸爸”等。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作“家父,我爸爸”等。第二问:略。)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常与“而、顷”等连用,可译作“片刻,不久,一会儿”等。欣然:高兴地。然:……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相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代以后才有“准备,打算”的意义。

  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约定,约会。委:丢下,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略)

世说新语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导入:请同学讲述聪明的**古代少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小说所记得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六朝志人小说**作,刘义庆编著。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 疏通句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组)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怎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交代咏雪背景只有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书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当然是谢太傅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来了两个答案,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但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都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

  四、 拓展延伸: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的是什么情感?(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五、布置作业: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第一篇的学习情况。

  二、 疏通句篇:《陈太丘与友期》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全班讨论)

  2、 请大家在讨论时注意下列句子中的词: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暴躁、易怒)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3)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4)《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所以……)

  (5)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4、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5、 让学生表演这篇的情景。

  6、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四、拓展延伸: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为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问题:(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内容。(2) 陈季方真的不知道自己父亲有无功德吗?

  五、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客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时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 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世说新语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期:qī:约定。

  过:超过。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君在不( fǒu ): 现在写作 : 否 表示 不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以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

  元丘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

  三、课文导语:

  **古代少年有很多聪明的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又如四岁作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的**甘罗等,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这样一位古代少年,他就是《期行》中的元方。

  四、常识(分发)

  刘义庆(公元4XX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南朝宋文学家。**人编写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的意思。为什么没有列入“夙惠”一门?

  “夙惠”是专门记录聪明儿童的故事。这一则故事虽然也表现了他的聪明,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两个词的是全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责备客人,从反面来说“信”、“礼”的重要性。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文中“尊君”“君” “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不再一一列举。

  谦称 :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区区、不佞、不敏、不肖、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小人、小可、后生、晚生、侍生等。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荆屋、山妻,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息男,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语,常见于戏剧。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2)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无礼。

  (4) 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小结: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常言到:守信走遍天下,寡信寸步难行。我希望同学们“以诚待人, 以信做人。”

  六、中心思想:

  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之人。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世说新语》几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握;拿。掷:扔;抛。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2、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②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①。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③诣(yì):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②。④府君: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⑤仆:谦称。⑥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⑦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⑧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⑨了了:聪明;明白通晓。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wěi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3、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②“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过滤,菽(shū),豆类的总称。③”萁qí在”句:大意是,豆秸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烧。④“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4、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注释】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5、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译文】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

  6、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九、习题讲解:

  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不( fǒu )、尊称、谦称。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六、提供的图片:

  十七、音频选择:

  十八、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十九、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练习册评讲:

  二十一、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二、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文言文翻译:

  《期 行 》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佳作选登:

  二十五、课文附文选读——《泥土》

  二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七、推荐讲解。

  二十八、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世说新语》阅读答案5篇(扩展8)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菁选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还需要诚信吗?如:朋友相处,商业营销,企业动作??各位同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诚信”阐述自己的观点,比一比,看谁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诚信的文章——《(世说新语)两则》〈板书〉

  二、问题再现

  1、小组间交流,自学中遇到哪些需要识记的生字词。

  2、释题:《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三、知识拓展

  1、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辨形。男女生比赛齐读。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如注意省略的成分)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四、能力提升合作探究,研讨质疑。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五、当堂训练

  1、下面短文,也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区伯曰:贼既至,谓巨伯曰:“远来相视,于令吾去,败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义,而入有义之国!”逐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谈一谈荀巨伯是怎样的一个人?

  2、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 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法指导: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导入:请同学讲述聪明的**古代少年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古代小说所记得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六朝志人小说**作,刘义庆编著。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 疏通句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自读过程中有疑问则举手提出)——请学生试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 理解文义、探究深层含义: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大家对于课文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入下面的问题组)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怎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明确:文章交代咏雪背景只有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别看这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书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当然是谢太傅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2)“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明确;下面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来了两个答案,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但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 总结: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都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一大特点。

  四、 拓展延伸:

  我们先看看苏轼的两首词,都与飞雪有关:“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陶潜。……”这两首词把景色和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的是什么情感?(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大家能不能想一些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不同的雪景。

  五、布置作业: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单元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课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咏雪》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的'儿女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参***:

  1、⑴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⑵相比⑶比不上,不如⑷才⑸约定;丢下,舍弃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LM〗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本文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课文剖析

  1、写法精讲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雪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展开的,你学习起来会很容易的。

  2、重点精讲

  (1)《咏雪》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本文记陈纪和来客的对话。“陈太丘与友期行”交代对话的背景,“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陈纪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

  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结尾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难点精讲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学习方法指导】

  1、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完全可以利用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将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2、学习本文既要掌握必要的古文知识,又要弄懂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并熟练默写课文。

  4、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课文的认识,并有所启示。

  【知识拓展】

  1、人物介绍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2、《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关于古代小说的说明,最早见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

  4、《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后来遭**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课内问题指导】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参***: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7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了,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战?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的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骤(zhòu)絮(xù)奕(yì)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

  (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考题)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无弈之女

  评价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不(fǒu)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①期行:约定同行。

  ②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

  ③乃:才。

  ④则:就,便,那么。

  ⑤顾:回头看。

  ⑥君:对别人的尊称。

  ⑦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⑧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⑨尊君在不:“不”通“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民无信不立。——孔子

  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4.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世说新语》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体会《世说新语》中“以事见人”的艺术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导入:

  上新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的俭朴,“性简素,寡嗜欲”。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徐州先贤传》、《典叙》和《集林》。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也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杰出**。《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世说新语》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任诞、汰侈、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

  书中很多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诗(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应晒书、还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里的“管宁割席”;言谈篇里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雪访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汰侈篇里的“石崇劝酒”等等。

  二、正文分析

  1、征文引入:

  从文的注释中了解杨修和曹操的相关资料,并对杨修作补充介绍,再由学生回忆发生在杨修和曹操之间的故事(“一合酪”,还有“鸡肋”、“门阔”、“梦境**”和“帝位之争”),从中初步体会两者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请同学朗读,检查纠音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重点字词:

  魏武尝过曹蛾碑下

  尝:曾经

  下:旁边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别记所知

  别:另外

  (别情别名别有天地)

  乃叹曰

  叹:感叹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也指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

  臼:捣米用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

  齑:调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2、重点句子:

  1)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翻译:见到墓碑的背部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正确的语序应是:见碑背上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我的才华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来。

  正确的语序应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觉

  3、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两块名闻遐迩的碑刻,就是后世所盛赞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淳碑,则是指由东汉邯郸淳为表彰当时的孝女曹娥而撰写的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会稽郡上虞人,父亲曹盱,以“巫祝”为业,能“婆娑乐神”。在曹娥年满十四岁的五月初五,按乡里习俗,曹盱在江上迎涛神(伍子胥),以保一方**。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于没见到尸体,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寻找父亲的尸体。于十七日后,投江而死。县令怜惜她的义举,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为她写了碑文。而那距离曹娥殉父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九年了,邯郸淳执笔之时,才年仅十六岁,但文采非凡,据说是“挥笔而成,无所点定”,连当时的名士魏朗看到后也直自叹不如,并偷偷毁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扬全国,与蔡邕的评语是有莫大关系的。相传蔡邕因为****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后,又惧怕报复不敢回家乡,于是亡命天涯,转而来到江浙一带。在会稽的地方志中曾记载,蔡邕夜访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读完了碑文,大赞之余,又在夜色中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龙飞凤舞的八个大字,给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字谜。

  4、人物性格的品评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杨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语句,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体会《世说新语》“以事见人”的艺术特色。

  魏武帝

  杨修

  谓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曰:“黄绢??”

  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1)曹操问杨修“解不”时,他的心态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还是试探性的)?

  2)杨修的'一个“解”字似乎太简单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两者地位的差异,严明的君主关系;杨修深知自己所处的地位;杨修的修养;杨修的胸有成足)

  我们可否在这个“解”字前面为他加个修饰语,如果可以应该加什么?(微笑,淡然,茫然?)

  3)曹操说,“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从中我们又能体会出什么(好胜、好思)?

  4)“令修别记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强调了什么?(严明的君臣关系)

  5)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有真心赞美吗?

  如果能发自内心的赞美,哪处就可以赞美了?从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性格?

  (我们可以读出形象化了的两人智慧的差距。此处不是赞美,是感叹。从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宽广的胸襟,)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到曹操和杨修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正是《世说新语》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世说新语》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

  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四、作业环节

  给一段文字加上正确的标点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复何疑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9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和课文翻译情况。

  二、归纳总结

  1、让学生讨论,找出自已认为重要的字词,教师补充强调以下字词重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差、拟)、未若、因。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谈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特殊句式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用也表判断)

  三、探究性学习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温馨、轻松、欢快等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结合课后练习四)

  (1)撒盐空中差可拟(雪的颜色和下落姿势和盐相近,简单直白,注重形状的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风趣灵动,有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意和意蕴,形神兼似)

  3、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你认为他比较赞同哪一个?

  赞同兄女谢道韫,后文对其身份的补充,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其赞赏谢道韫的聪明才气。

  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

  五、课堂作业——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民族优秀文化。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工具

  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试读

  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

  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

  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 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离开)③去后乃至(才) ④下车引之(拉)⑤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友人

  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

  重诚信 知礼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辅助教学。

  内容概述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好吗?

  三、研读课文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小结过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五、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一)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的甘罗等。

  (二)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述东汉末年经三国至两晋时期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对**阶级的情况也有所涉及。各篇通过许多人物的遗闻轶事和生动言谈,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1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三)检查字词、朗读。

  读准字音雪骤()zhòu差可拟()nǐ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读顺句子(划分朗读节奏):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比不上。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一)把握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结欣然:高兴的样子。

  2、空中撒盐差可拟。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二)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一)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乐”等。)

  (二)“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颖?为什么?

  飞扬之态

  形似

  柳絮因风起轻盈之雅神似

  文化内蕴韵味

  六、拓展延伸

  (一)欣赏古人对飞雪的描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

  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裴夷直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杨万里—————————————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有韵味。

  (二)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拓展:雨、雪、霜、露珠、雾……)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老人:和善亲切家庭氛围:咏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欢乐

  侄女:沉稳聪明轻松、温馨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一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初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字、词、句圈出来,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来解决,教师巡回释疑,检查,并和同学一起讨论疑难问题)

  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离开,古今异义答曰:“家君()待君()()已去。”友家君君久不至,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无信;()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拉回头看

  (一)把握重点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放弃;离开

  去后乃至:才;到

  相委而去:丢弃

  则是无信:信用

  下车引之:拉

  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在不:通“否”,表疑问2。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教师补充:*时遇到的一些尊称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谦称有: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姊、舍妹(弟)、犬子。

  (二)把握重点语句(注意文言中的省略现象)

  不再等候就走了才当时通“否”丢下,舍弃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就

  1、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来。

  2、(家君)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家君)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三)课文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复述时注意以下问题:

  (一)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友人、元方)

  (二)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通过有关语句确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四、三读课文,探究人物性格。

  (一)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文中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通过有关语句确定。(交流讨论。)

  1、陈太丘

  诚实守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真无邪的表现)

  (二)结尾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五、拓展延伸:

  (一)请同学们说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墨子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 ——顾炎武

  7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二)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

  1、友人:

  (1)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2、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重点】:

  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具】:录音机、小黑板。

  【教时】:一课时

  【步骤】: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

  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

  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

  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

  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演板。任务分工:

  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

  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

  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

  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

  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

  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

  五、小组**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读背课文。

  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

  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

  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

  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

  客人: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

  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元方:

  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

  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

  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

  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

  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无信不立———孔子

  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

  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上就可以了)

  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

  十三、激情总结

  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

  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

  2、去——离开成语——

  3、信——信用成语——

  4、引——拉成语——

  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

  十五、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