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1

  儿童成语故事: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成语,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

  ”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

  ”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2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

  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释读】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阅读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1)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5篇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1

  战国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振兴国家。他曾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以增强国家的实力。赵人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由于不被**者信任而离开魏国,投奔到燕国来,向燕王纵论兵法,深得燕王赏识,被拜为亚卿。乐毅忠肝义胆,为燕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实力越来越强,而它的仇敌齐国却越来越不景气。因此,燕王就委任乐毅为大将,联合秦、韩、魏、赵四国的**,一起进攻齐国。

  齐王获悉这一消息后,急忙调兵遣将,任命触子为先锋官,在济水一带迎战。触子见联军雄赳赳、气昂昂,为了避其锋芒,挫其锐气,坚守壁垒不战。他认为,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五国之间都有嫌隙,时间长了肯定要出现摩擦。更何况,五国联军远道而来,粮食等物资都要从很远的**长途运输,长此以往,拖也能把联军拖死。因此,虽然天天有联军的兵士们前去骂阵,但齐军就是听而不闻,乐毅这边也没有相应的应付之策。

  正在乐毅一筹莫展的时候,糊涂的齐王却帮了联军的大忙。他见触子只守不攻,觉得有损齐国威风,于是命他赶紧**。触子没有办法,只得被迫抗敌,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不知所终。幸亏还有齐将达子引领残军且战且退,一路上又被乐毅的伏兵截杀,从济水狂奔几百里,一直退到齐都临淄以西的一个叫做秦周的地方才停下来,准备死守临淄城。

  齐军战败后,很是憋屈,士气不振。达子是个老实人,心里着急,他想犒劳士卒以振奋士气,可是又没有钱,于是就去求齐王,希望他能发放城内国库的金币犒赏三军。齐王本来对达子的败退就很恼火,一听还要他库房里的'金币,更是火气不打一处来,他拍案大骂道:“达子你这个残兵败将,仗没有打好,还妄想要我的赏踢!你马上给我出**战,否则提着你的项上人头来见我!”

  听完齐王的这番话后,达子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心想:*不知审时度势,必然没有好下场,齐国肯定没***了。于是,他只能率领残部冲进敌阵,拼力搏杀,结果不幸战死沙场。达子一死,五国联军长驱直入,杀进临淄,抢走了齐国宗庙里的重器,还闯进齐王藏金的美唐(地名),将其洗劫一空。就这样,齐王因贪图少许金币而使得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结果自己也只好逃离齐国避难。

  上述情景史料记载:“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这便是成语“贪小失大”的由来。

  ——《吕氏春秋·权勋》

  【求解驿站】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活学活用】爸爸从小就教育我,在做事情时,不能~。

  【妙语点拨】燕昭王励精图治,远见卓识,筑黄金台,招徕贤士,使小小的燕国由弱变强。齐王昏庸吝啬,视财如命,鼠目寸光,结果这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贪小失大,将整个国家都拱手送给了对手。日常生活中因贪小便宜而蒙受重大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我们一定要避免重蹈齐王“贪小失大”的覆辙。

  【近义】得不偿失

  【反义】乞浆得酒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2

  【成语】:

  贪小失大

  【拼音】:

  tān xiǎo shī dà

  【解释】: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近义】:

  得不偿失

  【反义】:

  乞浆得酒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想并吞近邻的蜀国,但由于秦蜀之间的秦岭山高路险,攻取不便。有人给秦王出了条妙计,秦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人用石头凿刻了一条石牛,在后面放了许多金银财宝,说是石牛拉出来的粪便。然后把石牛放在秦蜀之间的路上,作为礼物送给蜀王。蜀王听说后,马上令人开山修路。路修好后,秦兵以护送石牛为由,开始进攻蜀国,蜀国因此而**。这个成语比喻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3

  【注音】tān xiǎo shī dà

  【出处】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吕氏春秋·权勋》

  【解释】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懂算计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得不偿失

  【反义词】乞浆得酒

  【同韵词】九原之下、闭门不纳、一刹那、十行俱下、承欢膝下、十变五化、世风日下、心狠手辣、早朝晏罢、抟沙嚼蜡、......

  【年代】古代

  【灯谜】拾芝麻丢西瓜

  【邂逅语】拾芝麻丢西瓜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成语示例】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4

  战国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振兴国家。他曾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以增强国家的实力。赵人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由于不被**者信任而离开魏国,投奔到燕国来,向燕王纵论兵法,深得燕王赏识,被拜为亚卿。乐毅忠肝义胆,为燕国尽职尽责,竭尽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实力越来越强,而它的仇敌齐国却越来越不景气。因此,燕王就委任乐毅为大将,联合秦、韩、魏、赵四国的**,一起进攻齐国。

  齐王获悉这一消息后,急忙调兵遣将,任命触子为先锋官,在济水一带迎战。触子见联军雄赳赳、气昂昂,为了避其锋芒,挫其锐气,坚守壁垒不战。他认为,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五国之间都有嫌隙,时间长了肯定要出现摩擦。更何况,五国联军远道而来,粮食等物资都要从很远的**长途运输,长此以往,拖也能把联军拖死。因此,虽然天天有联军的兵士们前去骂阵,但齐军就是听而不闻,乐毅这边也没有相应的应付之策。

  正在乐毅一筹莫展的时候,糊涂的齐王却帮了联军的大忙。他见触子只守不攻,觉得有损齐国威风,于是命他赶紧**。触子没有办法,只得被迫抗敌,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不知所终。幸亏还有齐将达子引领残军且战且退,一路上又被乐毅的伏兵截杀,从济水狂奔几百里,一直退到齐都临淄以西的一个叫做秦周的地方才停下来,准备死守临淄城。

  齐军战败后,很是憋屈,士气不振。达子是个老实人,心里着急,他想犒劳士卒以振奋士气,可是又没有钱,于是就去求齐王,希望他能发放城内国库的金币犒赏三军。齐王本来对达子的败退就很恼火,一听还要他库房里的金币,更是火气不打一处来,他拍案大骂道:“达子你这个残兵败将,仗没有打好,还妄想要我的赏踢!你马上给我出**战,否则提着你的项上人头来见我!”

  听完齐王的这番话后,达子不由自主地仰天长叹,心想:*不知审时度势,必然没有好下场,齐国肯定没***了。于是,他只能率领残部冲进敌阵,拼力搏杀,结果不幸战死沙场。达子一死,五国联军长驱直入,杀进临淄,抢走了齐国宗庙里的重器,还闯进齐王藏金的美唐(地名),将其洗劫一空。就这样,齐王因贪图少许金币而使得国家蒙受巨大损失,结果自己也只好逃离齐国避难。

  上述情景史料记载:“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这便是成语“贪小失大”的由来。

  ——《吕氏春秋·权勋》

  【求解驿站】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活学活用】爸爸从小就教育我,在做事情时,不能~。

  【妙语点拨】燕昭王励精图治,远见卓识,筑黄金台,招徕贤士,使小小的燕国由弱变强。齐王昏庸吝啬,视财如命,鼠目寸光,结果这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贪小失大,将整个国家都拱手送给了对手。日常生活中因贪小便宜而蒙受重大损失的事例屡见不鲜,我们一定要避免重蹈齐王“贪小失大”的覆辙。

  【近义】得不偿失

  【反义】乞浆得酒

贪小失大成语故事5

  【成语】:

  贪小失大

  【拼音】:

  tān xiǎo shī dà

  【解释】: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近义】:

  得不偿失

  【反义】:

  乞浆得酒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想并吞近邻的蜀国,但由于秦蜀之间的秦岭山高路险,攻取不便。有人给秦王出了条妙计,秦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人用石头凿刻了一条石牛,在后面放了许多金银财宝,说是石牛拉出来的粪便。然后把石牛放在秦蜀之间的路上,作为礼物送给蜀王。蜀王听说后,马上令人开山修路。路修好后,秦兵以护送石牛为由,开始进攻蜀国,蜀国因此而**。这个成语比喻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2)

——夜郎自大汉语成语讲解中英互译3篇

夜郎自大汉语成语讲解中英互译1

  In the Han Dynasty (hàn cháo 汉朝), there was a tiny country called Yelang (yè lǎng 夜郎) on the southwestern border. Small though it was, its ruler was quite proud of his country, thinking it big and powerful. Once, a Han envoy visited Yelang. The ruler asked him: "Which is bigger, Han or Yelang?" Later this idiom came to be used to refer to those who are capable of nothing yet are conceited.

夜郎自大汉语成语讲解中英互译2

  To avoid arrogant problems, you have to expand their horizons, humbly learn from the strengths and experiences of others.

  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夜郎自大汉语成语讲解中英互译3

  conceited,No one in the head,Arrogant,Nothing in mind

  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3)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3篇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1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出自汉朝时期,现在用来比喻不知天高地厚!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4)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1

  【防微杜渐】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丁鸿在给和帝的**中,说**如果亲手整顿**,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胶漆相投】

  汉朝的时候,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雷义,另外一个叫陈重。雷义和陈重的感情比亲兄弟还要好,有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去参加考试,雷义考**,陈重却没考上。

  雷义心想:「陈重的学问比我好,居然没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义就跑去找掌管考试的**说:「大人,麻烦您将我的功名转给陈重,他比我优秀呀!」

  **当然不理他:「胡闹,功名怎么可以随便转给别人呢?」雷义心里好失望:「那我也不要这个功名了!」雷义就假装发疯不去做官,终于被**了功名。

  过了几年,雷义和陈重又一起去参加考试,这一次,他们两个都考**,还很幸运地被派在同一个地方做事。

  雷义高兴的对陈重说:「陈兄,以后又要麻烦你多照顾了。」陈重说:「雷兄,您说笑了,都是您在照顾我呀!」

  两个人很开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变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们感情这么好,都说:「胶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坚固,不过还是比不上雷义和陈重的深厚友谊呀!」

  后来,有人就把这件事变成“胶漆相投”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好朋友间的深厚友情,就像胶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坚固!

  【乘人之危】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成语故事2

  悬梁刺股

  战国时,苏秦发愤读书,深夜感到瞌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后来终于成为那个时代的***。汉朝的孙敬,为了不让打盹影响学习,用绳子系着头发,悬在屋梁上,一打盹,头皮就会被绳子扯疼。他后来成为一位儒学大师。

  [注释]股:大腿。

  [提示]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成语故事3

  四面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大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一天深夜,四面传来楚国的民歌。楚军以为楚地都已失守了,军心涣散。项羽也心乱如麻,仓促带领一支人马突围。逃到乌江边时,他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其实,楚歌是刘邦命令汉军唱的。

  [注释]楚:指古代楚国人。

  [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成语故事4

  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故事5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贵族,自称叶公。他对别人说:“我最喜欢龙。”他把家里的厅堂、屋梁、房柱、门窗及墙壁上,全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天上真龙听说了,非常高兴就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叶公看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狼狈逃窜而去。

  [注释]好:喜欢或喜爱。

  [提示]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爱好它。

*成语故事6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奴打败了月氏,月氏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住了,他被匈奴人**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远的地方,没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们只想太*无事,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因此,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成语故事7

  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胆: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成语故事8

  成语是*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成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暑假里,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书中的许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

  《滥竽充数》主要讲了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自知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也曾经当过“南郭先生”。那还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事了,有一次班级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老师说需要剪些窗花来装饰教室。我不会剪窗花,但是看到许多同学都去帮忙,我也跟去了。我装腔作势地说:“剪窗花还不简单吗?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一会儿让这个同学剪小草,一会儿让那个同学剪小花,俨然是一个“行家”。正巧这一幕被老师看见了,在总结时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在这件事过去不久的一天,老师把我和几个同学叫去,让我们去参加学校的剪纸比赛。我大吃一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只好红着脸跟老师说了实话,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更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因为没有过硬本领的人,或许能混过一时,但不可能混过一世。《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年少时的宝贵时光,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成语故事》中像这样含义深刻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等,有时间我还要再读读这本书。

*成语故事9

  *古代寓言故事(一):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有个人看他这样忧愁,很为他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气积聚在一起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从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间,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

  那人忧天的人听了,又说;"如果天是很厚的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会掉下来吗?"。

  前来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和星星,也都是会发光的气积聚而成的,即使掉下来,也不可能把人打伤。"

  那个忧天的人又问:"如果地陷塌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回答说:"大地是土块积聚而成,它充塞四野,无处不有,你在它上面随便行走、跳跃,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担心它会陷塌呢?"

  那人听了朋友的话,如释重负,非常高兴;那个前来劝他的人放下心来,也很高兴。

  *古代寓言故事(二):宋人疑邻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

  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

  *古代寓言故事(三):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古代寓言故事(四):南橘北枳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古代寓言故事(五):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薰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

  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古代寓言故事(六):利令智昏

  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来,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卖金子的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

  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眼睛里只有金子。"

  *古代寓言故事(七):杯弓蛇影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 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古代寓言故事(八):望洋兴叹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辩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概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成语故事10

  迎刃而解

  公元280年,**大将军杜预进攻吴国,十天内就攻占了许多城池。他想乘胜进击,有人却主张明年再去攻打。他说:“我军进攻士气低落的吴军,如同用刀破竹子,破了前面几节,下

  面的都会顺着刀口自动分开。”于是他率军继续前进,终于灭掉了吴国。

  [注释]迎:当着,碰上。刃:刀口。解:分开。

  [提示]形容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毫无**。

*成语故事11

  螳螂捕蝉

  春秋时,一个侍卫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决定,就拿着一把*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吴王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一只蝉在叫,它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螳螂要捕捉它。而螳螂没有想到身后有一只黄雀要啄食它。黄雀呢,更没想到我用*在瞄准它。它们没考虑身后的危险啊!”吴王听后,撤回了决定。

  [注释]蝉:知了。

  [提示]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一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用。

*成语故事12

  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听到。

  [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成语故事13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14

  1、后起之秀

  故事: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2、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 “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 “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3、雪中送炭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4、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5、囫囵吞枣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6、尔虞我诈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7、草船借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8、嫦娥奔月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9、恃才傲物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10、舍生取义

  【成语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

  11、收买人心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死阿斗,被众将劝止。

  12、声东击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大将韩信去攻打投靠项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为大将率军在黄河东岸蒲坂驻守,封锁渡口。韩信发现蒲坂易守难攻,表面装作调兵遣将强行渡河,暗地将主力部队从夏阳渡河直捣安邑,消灭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3、大公无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公问大夫祁黄羊谁担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推荐解狐,晋*公问他怎么推荐仇人,他说任人唯贤,解狐不负众望。朝廷缺一个军中尉,祁黄羊推荐儿子祁午,祁午也干得相当出色。孔子说祁黄羊推荐人才真是大公无私。

  14、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15、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看到后边山上草木的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16、声色犬马

  【成语故事】***的长子杨昭死后,次子杨湅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他远不及兄长那样有修养,他*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经常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同时好女色,同达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占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

  17、李郭同舟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18、舍我其谁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经常与学生们谈论一些治理国家的问题,他把儒家学说加以发挥,认为君主要仁爱,以仁治天下就像运转一个小泥丸一样容易。学生问他为什么有些不愉快,孟子回答:“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9、水陆毕陈

  【成语故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他在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想办法与石崇比富。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水陆毕陈的宝物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20、魑魅魍魉

  【成语故事】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15

  一鼓作气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齐军连续两次擂响战鼓发起冲锋,鲁军都按兵不动。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进攻,将军曹刿才下令:“击鼓,进攻!”结果鲁军大胜。曹刿告诉鲁庄公,敌军擂鼓三遍时士兵已乏力,而我军一鼓作气,所以能取胜。

  [注释]鼓:指高的戏鼓。作:振作。气:指勇气。

  [提示]比喻要鼓足干劲,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5)

——牝牡骊黄成语故事

牝牡骊黄成语故事1

  【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

  【出处】《列子·说符》

  【解释】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骊黄牝牡

  【同韵词】家散人亡、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重生爷娘、鱼烂取亡、祸发萧墙、意气激昂、积习成常、语挚情长、百步穿杨、......

  【年代】古代

  【英语】superficiality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黄色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示例】亮不肖无状,为天人之所共弃,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 宋·陈亮《祭潘叔度文》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篇(扩展6)

——有关成语故事

有关成语故事

有关成语故事1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成语故事》。读了几篇后,我深有感触,里面有些人令我觉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为我的榜样,是我受益匪浅。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吧!

  ⒈杯弓蛇影。

  这个故事大致是说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误把映入杯中的弓当成了蛇,但那是县令请他喝酒,他不敢不饮,只能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后产生了心病,总觉得肚子疼,什么药都没用。这则故事比喻的是一个人因产生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完恐怖片,总感觉背后或身边有什么,心情也变得十分慌张,所以,不管遇上什么事都要心*气和的去面对,这样才不会被所谓的“鬼”吓到

  ⒉拔苗助长

  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宋国的农夫,他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去看,几天过去了,禾苗似乎一点都没有长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便立刻冲进田里,把禾苗一颗颗的拔高了许多,经过一天的时间,他终于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气喘吁吁地说:“今天累死我了,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儿子听后,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笑,农夫破坏了禾苗的生长规律,硬是把它们都拉高,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满着一个文化人对祖国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么深沉…………

有关成语故事2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这则成语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子,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楚怀王封宋义为**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杀。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军。项羽把杀宋义的事及原因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他为**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震惊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随即派出两名将军,率2万**渡河去救巨鹿。在获悉取得小胜并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9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锋。楚军的拚死决战并取得胜利,**地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从此,项羽率领的**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用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羽也成了当时农民**军的著名**人物,并在不久和刘邦的**军一起,**了秦朝的**。

有关成语故事3

  战国时代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弱国。有一回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一块和氏璧,是一块无价之玉,就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赵王收到后立马让所有大臣上朝商议。大臣有人说不能被秦王给骗了,不能给,可又有人说不给秦王会派兵来攻打的,不能不给。赵王六神无主。

  这时候有人说,我很聪明,勇敢。没错,我就是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蔺相如。

  赵王把我招进宫去,问我怎么办?我说只要秦王愿意交出15座城池,我就会把玉璧给他,不交的话我必一定完璧归赵。

  当我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后,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可是交换城市的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这时我灵机一动对秦王说:“这璧有个小毛病,我指给您看看。”秦王就把玉璧给了我。玉璧一到我手上,我就威胁说:“我看你并不想给赵国15座城池,如今璧在我手上,如果你逼我,我就和璧一起死在这根柱子上”。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应诺,用15座城池来交换。我趁机要求说要准备一个盛大的`典礼才行。秦皇只好下令定下了典礼的日期。当晚,我就让下手化妆后,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当典礼的日子到了时候,我光明正大的告知秦王,玉璧已送回赵国,你若真想要,就先把城池交出来,我再派人把玉璧送来。秦王知道,杀了我也没有用,就让我回了国。

  真是有惊无险啊!

有关成语故事4

  乘风破浪

  【出处】:梁"沈约《宋书"宗悫传》

  南北朝时,南阳涅阳人(今邓州)宗悫,年纪不大,武艺高强。有一天,他哥结婚,家里宾客盈门,有十几个盗贼乘机混进库房抢劫,家仆发现盗贼,惊叫着奔进客厅,客人都被吓呆了。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剑直奔库房。赶走了盗贼。宾客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长大后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数年后,林邑王侵扰边境,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任命为振威将军。有一次,宗悫奉命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设计把援兵打得落花流水。就这样,宗悫为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许多战功,被封为洮阳侯。

  宗悫小时侯说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长大后果然实现了这一远大志向,后人把他说的这句话简缩为“乘风破浪”。

有关成语故事5

  “棋逢对手”这则成语出自《唐诗纪事》卷七十七。

  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那个时期的诗人陆龟蒙。陆龟蒙是姑苏人,自幼聪明伶俐,曾经考过进士但没有考中,但他做过湖、苏二州的从事,因不满时世后隐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征召。释尚颜在陆龟蒙不在的时候非常怀念这位棋友,并作过一首诗,诗中有两句为:“事厄伤心否,棋逢对手无?”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释尚颜此诗作出后不久,赵宋僧人释普济所撰《五灯会元》卷十九《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一文中也有“棋逢对手难藏行,诗到重吟始见功”的诗句。

  “棋逢对手”比喻遇到实力和水*相当的人。

有关成语故事6

  “画虎类犬”看字就知道画出来的老虎好像一只狗的样子,画虎不成反倒像狗,用来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这个故事出自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对自己晚辈的训斥信中。同义词“刻鹄类鹜”的。这个词我们用的少,还是不错的,可以学一下,有点类似“邯郸学步”的样子,模仿不到位最后丢了原有的东西。

有关成语故事7

  羊续悬鱼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羊续传》

  东汉吴帝时,江夏郡发生**,叛军头目赵慈率部杀害了南阳太守秦颉。汉灵帝获悉后,调派羊续到南阳担任太守,并*定**。

  ***定后,羊续马上整顿吏治,惩办了几个贪赃枉法的**,受到南阳百姓的拥戴。羊续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自守。南阳的官吏见太守如此节俭,也纷纷收敛,不敢大肆浪费,南阳的风气很快好了起来。

  有一天,南阳府丞得到了几尾活鲤鱼,给羊续送来一尾,羊续知道他是好心,没有当场拒绝。但他知道如果别人知道自己收下府丞的鱼,就会送来别的东西。于是,他把鱼缚在一根绳子上,挂在庭中。过了几天,府丞又给羊续送来一条活鱼,羊续便拿出上次送的那条已风干的鱼说:“你上次送给我的鱼还没吃呢,怎么好意思再收你的鱼呢?”府丞当然明白羊续的意思,便红着脸走了。

有关成语故事8

  万众一心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朱隽传》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朝廷派出的朱隽率部在南阳城外堆起了一座比城墙还高的山丘。朱隽登上土丘仔细观察城内**军将领韩忠的军事部署,然后乘虚拿下了外城,并加紧**内城。攻城屡屡受挫之下,朱隽又登上外城城墙向内眺望,接着命令部队后撤几里。城内守军便纷纷地冲出城外,试图突围,朱隽的兵马乘机从侧翼杀过去。**军措手不及,四散而逃,伤亡很大。

  事后,朱隽的部下问他用的什么计谋,他得意地说:“我从高处看得很清楚,内城十分坚固,城内尽是守兵。他们想谈判不成,想突围又出不去,这不是逼他们万众一心跟我军拼命吗?一万个人齐了心尚且势不可挡,何况他们有十万人马呢?所以,我就松动一下包围圈,然后趁他们突围之时杀上去,那他们士气也就瓦解了。”

有关成语故事9

  予取予求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七年》

  春秋时期,申国(今南阳)被楚国攻灭,国君申侯被留在楚国当大夫。申侯为人贪婪,又善于奉承拍马,很受楚文王宠幸。

  楚文王临终时,担心后人不能宽容申侯,就劝他外出避祸,并对他说:“唯我知汝,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意思是我最了解你的贪得无厌、任意索取,别人是不会原谅你的。

  随后,申侯到郑国当**大夫。在楚郑战争中,申侯阳奉阴违,凭着能说会道,周旋在各国之间,并索取赏赐。他不仅取媚齐国,又向楚国献媚,使郑国屡屡遭兵祸,**公便杀了申侯。

  申侯被杀的消息传到楚国后,令尹子文叹道:“**早已看出申侯贪得无厌,予取予求,早晚会惹来杀身之祸。”

有关成语故事10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有关成语故事11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

有关成语故事12

  (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九)【痴人说梦】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十)【患得患失】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十一)【自相矛盾】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十二)【井底之蛙】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十三)【量体裁衣】南朝齐国**张融深受齐太祖萧道成的器重和宠爱,说他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给张融送一件旧衣服,说是自己以前穿的,现叫裁缝根据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会合身的。张融收到后非常感激齐太祖的知遇之恩。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十四)【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十五)【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带上*到王宫花园去打鸟。吴王问他干什么,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计划。

  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有关成语故事13

  含义: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项羽与叔叔项梁当时为躲避官府追捕躲在湖州,恰逢秦始皇东巡经过湖州,项羽就是在湖州城东北偷看秦始皇并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第2年,项羽便就地起兵反秦。所举之兵都是他在乌程的宾客及弟子和附近各县收得的,即所谓八千“江东子弟”,部队号“乌程兵”。乌程就是湖州。

有关成语故事14

  1谢女咏雪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古代才女的**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

  2雪夜访戴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3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4袁安困雪

  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

  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5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6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

  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

  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

  7踏雪寻梅

  孟浩然酷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

  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

  8煮雪烹茶

  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烹雪煮茶,作为一件极雅之事,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唐代诗人喻凫曾写下“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诗句。

  《红楼梦》“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中,妙玉给宝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

  不过联系到如今的空气质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

有关成语故事15

  方寸已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士叫徐庶,在刘备那里当军师。曹操一心想网罗他,但都被拒绝了。于是,曹操采用程昱的计谋,把徐庶的母亲骗到曹操军营,让徐庶写信叫她儿子归顺曹操。但徐母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她知道曹操有篡夺汉朝天下的野心,所以不肯写信。

  程昱没有办法,便骗得徐母的笔迹,摹仿了一封假信派人送到驻守新野的徐庶手中。徐庶接到这封信后,知道母亲被曹操骗去作为要挟,心中非常慌乱焦急,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我本来想凭着这方寸之心,助你共图兴汉除暴的事业,可是我的母亲被曹操俘去,我的方寸已乱,不能再辅佐你了,请你另求高贤,共图大业。”

  后来,他推荐了隐居南阳卧龙岗的诸葛亮,自己便赴曹营寻母去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