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故事复述

木兰诗故事复述1

  夜,静静的,柔和的月光照在木兰的哀伤的脸上,只听见织布机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来,木兰的叹息也随之传出。

  木兰实在不能忘记白天在城墙上看到的文告,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爹爹的名字。“兰儿,你在想些什么呢?”木兰听见了母亲的声音,回过神来,说:“娘,真的不能让我替父亲上战场吗?”“兰儿,你就打消那个念头吧,难道你忘了你父亲说的话吗?‘你如果敢上战场,就不认你这个女儿。’你可千万别这么做啊!”母亲着急地说,看到母亲这样,木兰很是伤心,父亲体弱多病,弟弟尚未成年,自己又是女儿身,哎!左右为难!

  “大胆刁民,到了期限怎么还不去集合?”只见爹娘与姊弟从门里走出,见门外,一个身着开铠甲的将士拿着长枪看着他们,四人害怕的连忙跪下。这一跪,木兰可受不起,连忙扶起爹娘,说:“爹,娘,是我呀,你们认不出我了吗?”爹娘看着眼前的将士竟是自己的女儿,都不敢相信。过了许久,木兰想起自己的目的,便说:“爹,娘,你们是我最亲的人,经过乔装打扮,你们也认不出我,何况那些与我素未谋面的人呢?你们就让我上战场吧!”爹娘知道木兰的性子,就说了一句:“走吧,路上小心,一定要回来!”

  木兰就这样,万里奔赴战场,跨过一座座山,度过一道道关,穿着一件单薄的衣服,在雪地里作战,日子一天天过去,战争仍未结束,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木兰的身躯似乎更小了。

  虽然建功无数,可对于木兰来说,家是最重要的,她放弃尚书郎的职位,回到了家乡。

  “回来拉,回来啦!”不知是谁看到了告示,在人群中喊了起来,爹娘两人相互扶持,来到城外,用含着眼泪的眼睛向远处望去。

  “爹,娘!”看见父母,木兰的脸上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三个人有说有笑的招待其他战士回家休息。“妹妹!”见到妹妹回来,一直在门口等候的姐姐高兴地喊着。“姐姐,弟弟呢?”木兰欣喜地说。姐姐指了指后院,只听见一阵阵的霍霍声。

  木兰的房间没有改变,一样的摆放,一尘不染。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木兰理了理云鬓,贴上花黄,脱下战袍,床上以前的衣裳。但一个美丽的女子出现大家眼前时,伙伴们都惊呆了,一起作战十二年,从未发现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阅读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1)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5篇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1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不过据说她从军前,有一天跟着父亲在城外练武。这时,县官的八抬大轿过来了,县官看到美丽的花木兰,不由动起了坏念头,他钻出轿子,对花木兰说:“美人,快跟我回去成亲吧,不然的话,我就把你绑回去。”花木兰冷冷一笑,说:“有本事你就来绑呀!”县官一声令下,几个手下冲过来,用麻绳把花木兰捆了起来。谁知花木兰一抖身子,麻绳顿时断成了几截。手下又换了根新绳子,在花木兰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哪料到花木兰一用劲,绳子又断了。这下县官火了,他叫道:“拿铁链来,拿铁链来!”手下拿来铁链,刚想捆花木兰,花木兰一把夺过铁链,说道:“还是让我看看,这铁链结不结实吧。”

  几个手下吓坏了,他们想:这姑娘一定是神仙!于是扑通跪下来,边磕头边说:“仙姑饶命!饶命呀!”一旁的县官刚想溜,花木兰一把揪住他,说:“以后如果你再敢**百姓,我决不轻饶,快滚吧。”县官吓得一溜烟跑掉了。

  提起花木兰,大家一定觉得她非常了不起。一个女孩子,居然代父从军十二年,不但没被伙伴们识破身份,而且立下赫赫功劳,真让人佩服呀!

  那么,花木兰的英雄故事,是谁最先说起的呢?原来,在南北朝时,有一首《木兰辞》,它的作者是谁已经不太清楚了,但其中生动地讲述了花木兰的故事——姑娘花木兰在家里织布,可她边织边不停地叹息着。她为什么要叹息呢?原来,**要征兵了,老父亲的名字也在征兵册中。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怎么办呢?于是,花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去从军

  后来,清代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根据这个故事,加上民间传说,把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二年的经过,写得更加精彩动人,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2

  那个秋天,很冷窗外的风吹乱了木兰的乱发,她无心织布,只是望着窗外沉思。叹息随着秋风吹向远方,不由得,泪水从眼眶滚下。

  父亲,您真的要去打仗吗?木兰的姐姐坐在父亲床边,望着父亲,偶尔抚摸弟弟小巧的脑袋。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总不能让弟弟如此年幼就进军营受苦吧。我去吧!门外传来轻微却又坚定的声音。啊木兰,可你是女儿身啊,如果真的要代替父亲,还是我去吧!不,姐姐,你留下照顾父亲和弟弟,他还不懂事,*时最依赖的就是你了,你一定要陪着他长大。大家都沉默下来,只有弟弟在望着每个大人,像是疑惑,又像是不舍

  太阳落下、太阳升起。

  时候不早了木兰骑上战马,收拾好行李,踏**征战之路。走了一天,又走了一天,已经能隐约听见战马的叫声。晚上,大家围在灶火旁,敞开心扉聊着自己的故事经历。湖面辉映着月光,月光,辉映着家,照亮回家的方向。木兰还未入睡,她不知道这场仗会打几年,会不会胜利,这一别,或是暂别,或是永别。

  一晃8年过去了,木兰成为军中将领,敌军已在垂死挣扎,胜利就在眼前!可这道关塞却比想象中的难破,易守难攻,木兰的**已驻扎城外几个月了,却没有丝毫进展,令人心烦意乱。但也许是时间久了,敌方似乎已乱了阵脚,连续几天主动进攻,想要逼退大军。木兰心生妙计,假装不敌,却让精锐部队全部埋伏在城后方。对方一看机会来了,直接冲出城门。精锐部队立即从城后冲出,横入敌军,冲垮了敌军阵型,敌军群龙无首,全军覆没。此后木兰更是成为了一名大将,只是大名就令敌军闻风丧胆。

  又是一年秋天,将士们凯旋而归。12年来木兰横扫千军,所向披靡。**给了她很多赏赐,木兰却不肯收下,**饶有兴趣地问:天下人尽想要钱财,你却拒绝了,那么你想要什么呢?木兰恭敬地答道:我想要一匹千里马,能够送我回故乡。

  听闻木兰凯旋归来,一家人都到城外迎接英雄,弟弟已经长大,姐姐已经嫁人,木兰离乡12年,回来了,弟弟一眼认出了她,四目对望。

  那个秋天,很暖。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3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一位名叫花木兰的妙龄女子对着房门织布,传出的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的母亲很为她担心,一直试着安慰她,想让她将心中的苦闷一吐为快。虽然木兰嘴上说着自己没事,但是她的神情充满了忧愁。原来,前一天晚上她看见了征兵文书,而每一卷上都有她父亲的名字。虽然父亲年事已高,但无奈木兰并没有兄弟,所以她父亲必须得出征。

  后来,木兰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女扮男装,替自己的父亲去征战。她悄悄地跑遍了各家集市,买来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天蒙蒙亮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家,开始了艰辛的旅程。夜晚,她露宿在黄河边,仿佛听到了父母呼唤自己的声音,但仔细一听,不过是黄河的流水奔腾。次日,到达黑山头时,她又仿佛听见那亲切的声音,但认真一辨,却是燕山的战马嘶鸣。

  木兰和她的战友们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山越岭,时间飞逝。如水寒冷的夜里,大家都没有合眼,只听见北方的寒气中传来的打更声,只看见反射着凉凉月光的铠甲。可惜的是,这些努力为国抗战的人不一定都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因为有些人把自己的命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

  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战争,木兰**地回来了。她因为在战场立了大功、取得了胜利而被天子召见。天子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还赐予她金银财宝。木兰却表示,不求成为尚书郎,只望能骑马还乡。

  木兰的父母听说多年未见的女儿要回来了,激动得眼含泪花。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了城门外去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要回来了,也急忙梳妆打扮起来;弟弟更不用说了,忙着杀猪宰羊给姐姐准备丰盛的一餐。

  木兰到了家,眼泪不禁肆意流淌。她打量着每个房间,都是回忆中的模样。穿了十数年的战袍终于被脱下,她换回了旧时美丽的衣裳。木兰对着镜子,仿佛又看到了十几年前那个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整理了妆发,她出门去迎接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伙伴们看见了她,吓得连连惊呼。他们竟然从来都不知道木兰是一个娇媚的女子。正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的勇敢让她在男儿们中间隐藏了自己,甚至取得了比男儿们还耀眼的丰功伟绩。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4

  机杼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突然听不到了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母亲问她在想什么,思念什么。木兰说:"我没想什么,也没思念什么。只是昨天晚上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于是木兰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买了俊马买马具买嚼子和缰绳。早晨辞别爹娘离开,晚上住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流水"溅溅"的声音。早晨又离开黄河,晚上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骏马发出的"啾啾"的响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身上的铠甲。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归来后拜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了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还想要什么,木兰说:"我不愿做大官,希望骑上千里马,赶快回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走出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小弟听说姐姐来了,对着猪羊把刀磨得"霍霍"响。木兰打开房间的门,坐在房间的床上,脱掉打仗时的战袍,穿上以前的衣服,对着窗户对着镜子理头发,贴发髻上的饰物。走出门看同伍的士兵们,木兰的战友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个女孩。"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雄兔四只脚不停地动弹,雌兔眯着眼,所以容易辨认。但如果两只兔子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故事七百字5

  深明大义的木兰代父从军,凯旋归来,却辞官还乡,现今,她正在回乡的路上。

  远望那个小城便是我的家乡了,十多年的分别,家乡也有了好些变化了,也不知父母是否安好?木兰想着,心也紧了。

  到了,拔涉千里,终于到了。木兰刚到就看见父母相互扶持着出来,两老鬓发已白,可能是思念女儿吧,面容略显憔悴,一见到久别的女儿,顿时老泪纵横。木兰急忙下马,给父母跪下,道:“女儿不孝,十多年未能服侍父母。”木兰的父母一惊,忙扶木兰起来,母亲说:“女儿啊,你替你父亲参军十多年,我们都认为这是最好的报答了。”

  三人往家走,一路上,木兰感慨万千:“家乡的变化如此之大呀!”正说着,木兰的姐姐走了过来,木兰险些没认出眼前这位婀娜女子是她的姐姐。四人跨进家门,木兰便听见有人喊他“姐姐”,一看,天啊,这个杀猪的人是当年那个满脸稚气的弟弟吗?

  母亲催促木兰去更衣,大家再吃个饭。木兰便冲弟弟点头一笑,朝东边的房门走去,进去看了一遭,又向***房屋走去,到外走走看看,那久别的房间令她思绪万千。

  她脱下了军中的战袍铁甲,从木柜子里拿出她从军前的衣服,看得出来,母亲已经洗了好几次了木兰微笑着穿**衣服。然后对着窗子坐在她以前梳妆的梨花木椅上,心里踏实了许多。她对着被擦得澄亮的镜子,把盘起的头发放了下来,稍有生疏地扎好了。然后贴**美丽的花黄,感觉很兴奋,喜悦之情表露了出来。

  木兰推开门,看见昔日的伙伴在街上玩耍,叫住了他们,他们硬是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惊讶极了:同行了十二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人。

  木兰的机智与谨慎令她的伪装十多年未被发现,令人赞叹。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2)

——木兰诗改写的故事 (菁选2篇)

木兰诗改写的故事1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归来了,**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转睛地盯着城门,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兰的父母循声望去,花木兰骑在马上,飞奔而来,正在向他们招手.花木兰的父母顿时激动得两手发抖,先是一惊,又蹒跚的走过去.花木兰将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兰的脸说:“兰儿,瘦了,瘦好多了,但越来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经晚了,兰儿回家就好!”父亲边说边牵着马,拍拍木兰母亲的肩说道.花木兰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战友们,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美好.

  “姐回来了,姐回来了!”弟弟欢呼着,紧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厨房里杀猪宰羊,忙着为姐姐煮点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兰推开东阁门,坐在西阁床上,脱下战袍,穿**旧时的衣裙,看着房间的旧物,她感到亲切而温馨.坐下来,她对着镜子在额上贴**花黄,梳理着两鬓那乌黑的头发.

  “吱—”门推开了,花木兰笑吟吟地走出来:“让大家久等了.”边说边坐了下来.

  “啊?”战士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几年的战场生活,却不知你原是女儿身!”“哈哈哈……”从花木兰家中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木兰诗改写的故事2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最前方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正用劲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

  这位归心似箭的女将军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兰。话说十几年前,木兰家中接到可汗征兵作战的军贴。善良、孝顺的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木兰——一纤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斗中,她奋勇拼杀,战功赫赫地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禄,木兰不为所动,义无返顾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3)

——木兰诗扑朔迷离的故事

木兰诗扑朔迷离的故事1

  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 能干的农家闺女。白天帮父母干洁,做家务,晚上做 鞋、织布、缝衣裳,深受父母的疼爱。

  一天,花木兰看见母亲在屋里唉声叹与,觉得很 奇怪,就问母亲有什么心事。木兰的母亲说:“昨天看 见**怔兵的文书上有你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 年纪那么大,哪里还经得起战争的劳苦!你弟弟年龄 还小,又不能代替。我正为这事发愁呢!”

  沉默了一会,木兰突然转过身来对母亲说:“让 我去吧,我从小跟父亲练武,练就了一身的好武功, 可以替父亲去从军。”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 孩,怎么能去从军呢?”

  木兰坚定地说:“没关系,我有办法,我可以女扮 男装。”

  不久,花木兰便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疆。 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十分勇敢,立了许多的大功。经 过十几年的艰苦战斗,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 来。论功行赏,**要赏给木兰很多的钱财,并封她 为尚书郎。但是木兰诚恳地说:“感谢**的恩典,但 我不想做宫,只求**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 聚。”**答应了木兰的请求。

  木兰一到家里,立刻来到自已的房间,换上女孩 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红花,露出自已原来女孩 的模样走出来。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 奇地说:“哎呀!同行12年,怎么却不知你是个女 孩。”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 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当揪住兔子的耳朵把兔子提起来的时 候,雄兔的脚乱动,雌兔的眼微闭着,但是当两只兔 子同时在一块奔跑的时候,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 哪一只是雌呢?

  扑朔迷离的故事告诉我们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相。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4)

——改写木兰诗10篇

改写木兰诗1

  “唧唧”一声接一声,木兰我对着织布机,听不到织布机机梭子的响声,只能听到我木兰的叹息声,问我在想什么,挂念什么。木兰我没挂念什么,昨日夜里我看到军中告示,可汗此刻在大规模的征兵,征兵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名册里都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儿子,木兰我更没有哥哥,爸爸一把年纪了,女儿我怎能让爸爸去征战呢?我愿为此事去买马与马具,从此替爸爸去征战。

  我去东市买骏马,又去西市买鞍鞯……一大早我便向父母告别了,这意味着我从此就要去征战,离开父母了。我随军出征,晚上住在黄河边。听不到父亲、母亲的呼唤声了,只能听到黄河流水的溅溅声响,早晨我离开黄河边,又随军来到黑山,傍晚我们住在黑山脚下,听不到父亲、母亲的呼唤声了,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马儿啾啾的鸣叫声。

  **奔赴战场,跨越赛山岭,寒冷的空气中传来阵阵打更声,冷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的盔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饱受着种种折磨,在艰苦的环境下,飞沙走石,苦战多年阿,最后归来了。

  回来我拜见天子,天子恩赐我财物,给我官职,让我当尚书郎但是都被我拒绝了,我说:“天子阿,木兰我不求别的什么,我只想骑上千里马,让我回故乡吧!

  我的爹娘一听说女儿我要回来了,便互相搀扶着来到了城门口,姐姐我回来了,对镜梳洗打扮,弟弟听说姐姐我要回来了,赶忙要杀猪宰羊。

  我回到了家中,推开了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脱下我打仗时的战袍,换**我*时的衣裳,唉好久没穿这样的衣服了阿,一向被战友们当成男人看待。木兰我对着窗户理理我的头发,对着镜子贴我的花黄。走出去,站在门前,同伍的战友飘过,望见我,很惊讶,他们和我一齐参军这么多年,竟不知木兰我是个姑娘。

  碧空万里,我木兰参军回来了,一切恢复的正常,大家都不在担心我了,从大院中传来了一群女子爽朗的笑声……

改写木兰诗2

  凄冷的月光倾洒在木兰那略显单薄的背影上,缓缓飘来的打更声突兀的响着,一下,两下……犬吠声幽幽的、空旷的飘荡着,传到很远,很远……狂风卷起厚厚的黄沙,漫无目的的荡动着……

  即将奔赴战场的花木兰此时正机警的四处张望着,聆听着这个近乎无声世界的一丁点儿声音。想当年这个柔弱女子还坐在“唧唧”作响的织布机旁,这会儿却已代父来到这荒无人烟的边疆,可木兰从没抱怨过,也从没后悔过。只是,耳边依稀记得父母送自己出城时的失声痛哭,只是,眼前依稀记得小弟送自己出城时的一再挽留……这一切似乎那么遥远,又似乎发生在昨日,那样触手可及。

  呼呼的风声在木兰耳边缠绕,把她拉回此刻。耳边萦绕着杀声震天的呼喊声,眼前浮现着血流成河的画面,木兰不禁打了个寒颤。毕竟是个女儿家,在家里,连父亲杀鸡都不敢看的她,更何况**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木兰就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披星戴月的处发了,箭一般渡过一道道困难重重的关口和一座座直穿云霄的大山。铠甲硬邦邦的“捆”在冷若冰霜的'身体上,跋涉千山万水的双腿已是重如宝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来到分外艰苦的驻扎地,木兰没有多做歇息,而是挥舞起光亮如明月的长矛,在冰天雪地里,和着缓缓而落的雪花飞舞起来。

  紧急的军令声撕开了黎明的沉寂,紧张的一天开始了……

改写木兰诗3

  夏夜,一片漆黑。在这寂静的夜里,忽听有人在微微叹息。是谁在叹息呢?过了一会儿,叹息声又响起,掺夹着浓浓的惆怅。仔细瞧,原先是木兰姑娘正对着门织布。怪!怎样听不见织布声,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呢?猜想木兰务必是有心事。问一声闺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来,告诉为娘的。木兰静静地说:“娘,儿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没有思念些什么。昨日夜里在城门看到**所张贴的文告,说是**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单上有很多卷,木兰我仔细看了看,几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长兄,爹爹毕竟年岁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儿愿为此买鞍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头,久久地望着木兰,沉重地说:木兰阿!你代父从军,处处要留意阿!……

  第二天,刚刚拂晓,木兰就辞别爹娘出发了。木兰东奔西走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唯一不舍的,还是爹娘阿!“爹,娘!多保重阿!儿未能在身边照顾二老,是儿的不孝阿!”木兰应对着滚滚黄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声呐喊。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边疆严酷的气候,使木兰那嫩白细致的肌肤变得沧桑。生活中诸多的不便与困难,并没有让木兰倒下。她记得父亲的嘱咐:“儿阿!要好好地报效祖国阿!全国的父老乡亲们都盼着你与战士们胜利归来阿!”“为了年迈的双亲,为了父老乡亲们,为了国家,我务必要打赢这场仗!”

  一阵阵凶杀,一场场战役,木兰运用智慧和勇气过关斩将。十年的战役,虽艰辛,但也值得——木兰与将士们胜利归来了!!!

  木兰胜利而归,使**开心不已,使全国百姓兴奋不已——祖国最后能够恢复和*了!**当即策封木兰为尚书郎。木兰笑而不接。**笑问木兰想要些什么奖励。木兰说:“论行赏,论官职,都不及臣一颗思乡心。愿**恩准,送臣还故乡,与家人团聚!”“钦此!”

  木兰骑着千里马,威风凛凛,心急如焚地赶回家乡。城门外,爹娘互相搀扶着来迎接十年未见的心肝女。姐姐细心装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队伍里。小弟拿起锋利的菜刀去宰杀猪羊,准备为姐姐洗尘。木兰回到闺房,屋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复女儿身。装扮妥当,照照镜子:镜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闭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个历经风霜的女人阿!“十年啦!!我已老了十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阿!”木兰心中一阵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战友们,他们都在饮酒作乐。见木兰一身女儿装,甚是惊讶。与木兰一齐生活了***,竟未察觉木兰是女郎?众人在惊讶之余,不禁感慨:木兰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钦佩阿!

  雄兔的两只脚不停地爬搔,雌兔两只眼睛则时常眯着,因而容易辨认。可当雄雌两兔在一齐贴地而跑时,谁又能辨认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世人千古传唱:

  “替父从军,

  英勇无敌,

  女中豪杰者,

  乃花木兰是也!

改写木兰诗4

  随着擂鼓声的嘭嘭响起,马嘶声、马蹄声、金属的碰撞声相继而来……

  风沙席卷着天空,暴雨洗刷着大地。恶战开始了。俯空下看,两个部队如同两条钢铁巨龙搅在一齐。

  惨烈的厮杀!一次次鸣金、擂鼓,一次次冲锋、败退;一次次凯旋而归——胜利的欢呼、一次次铩羽而归——失败的哀叹!

  “一场战争下来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人亡命天涯,命丧九泉”花木兰喃喃道,眼角不禁湿润了,“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

  嘴中嘀咕着,眼前的战争早已千变万化,花木兰不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花木兰明白,统帅之间作战,一步错满盘皆输每一步都是剑走偏锋。为了减少伤亡,让更多的人“完整的”回到家里与妻儿父母团聚,她务必提起精神。

  惨叫声,哭喊声,与哀怨声不绝于耳……

  地上,胡人的骑兵肆意的奔驰着;

  天空上,*的弓箭飘逸的飞舞着。

  马刀过,人头落,拉弓引弦人惊亡。

  真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营帐中,木兰飞快的正发布者一道道命令这个时候,不觉间

  暴风雨停了下来,乌云依旧压顶,只是没有了一丝风声……

  “敌袭”——一声尖啸打破了长久的沉静,但是尖啸戛然而止,大本营中乱了起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有的要跑,有的要战,有的要降,渐渐的,渐渐的,部队乱了起来,不再受将领们的管制了。

  随着远处一抹妖艳的血红色绽开时,将士们愤怒了,打但是胡人就算了,人家都打到大本营里来了,将士们顿时沸腾了。可胡人一击即退,马又比咱么的快,想追也追不上,将士们既郁闷又心烦,恨不得冲杀一阵。

  不少人向花木兰请缨出战,想攻打胡人,但直觉告诉花木兰——**必败

  这时一队胡骑冲了过来,也是一击即退,却比往常慢了几步,一队人马立马追上,木兰察觉不对劲,喝令部队回来,可这时的将士们都是拉满弦的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中间是追赶而去

  果不出所料,周围皆是伏兵,将这些将士团团围住

  花木兰见此情景,立刻着装上马,背弓带箭,就要驰马而去,周围将士立马拉住花木兰,言道:“木兰将军您不能去呀!敌方将士十倍于我方,您去也是送死呀!”

  木兰眼神呆滞的望向前方,喃喃道:“可那是我的兵,是我的兄弟呀,他们也有妻儿,他们也有父母呀!”看着那些往日一齐喝酒吃饭、举杯同欢的战友们逐渐被淹没着,剩余将士们都心痛不已,木兰脸色苍白的自语道:“死去的将士们,我对不起你们呀…对不起……”

  花木兰在心中默默的哭泣着,一声呐喊充斥在心头“我们**也是人呀!为什么我们有义务去打仗为什么每一刻昔日同欢与共的兄弟都可能会与自己告别”那些死去兄弟的面孔一个个从眼前划过,当年共同出征的兄弟、战友。到如今十不存一。就以为战争,多少**离子多少人家破人亡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不正是人们的诉说吗

  生在这个国家是命中注定的,但是成为这国家的**,却是自己决定的。但是生死为什么却……

  为什么**死不足惜

  为什么我们在战场而你们这些达官贵族却享受天伦之乐

  为什么我们流血流汗就为保护你们这些达官贵族,到了最后你们还逃之夭夭

  人性天意人性何在

  战争,战争……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难道**不为人

  可悲,可嘲,战争还在继续……

改写木兰诗5

  在一个夜晚,木兰站在军贴面前唉声叹气。母亲过来问木兰:“木兰你为什么叹气?”木兰说:“现在到处在征兵,父亲已经无法征战了,父亲没有大儿子,我只有一个姐姐,怎么打仗啊。”母亲也5开始叹气。突然,木兰说:“不然,就由我去替父打仗吧”木兰的这句话可把母亲吓坏了,母亲轻声说:“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木兰说:“我女扮男装,这样就没人看得出来了”最后,母亲只好答应了不过,不能让你父亲知道。

  第二天,木兰去集市买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于是,木兰上路了。不知不觉过去了很多年,木兰已经打仗回来了,来到天子面前,天子问木兰你要什么。木兰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返回故乡和亲人见面。”

  于是,木兰回到了家里,不知已过了***父母已经变得比以前苍老了许多。姐姐一听到木兰回来了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弟弟就拿起刀来杀猪宰羊来庆祝木兰的归来。而木兰来到自己屋里开始装扮起来不一会儿,来到伙伴们面前,大家都非常吃惊同行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这就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改写木兰诗6

  依稀能听到漠北边疆紧急的号角声,生生牵动着木兰心中那根紧绷的弦。木兰赶忙跳上战马,与众士兵不辞劳苦地向那夜幕中最闪耀明星所照耀的方向奔去。

  不知不眠不休地跑了多少个日夜,不知营中累****匹上好的骏马,不知多少英勇就义的英雄就此被埋葬于骤降的风雪中。跨过一座座高巍的雪山,越过一道道高耸的雄关,终于是来到了**,望着对面那来势汹汹的敌人和那被同胞的鲜血染红的洁白,木兰的心冷了。她忽然明白战场的残酷,那是没有人性的掠夺:你只能拔起你的刀,向敌人袭去,任由温热的腥血喷洒在你的身上,不能心慈手软更无法伸手去擦拭。这就是战争!

  木兰混在队伍里,脚下踩着战友和敌人的尸体,她明白退一步便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每一次,她都侥幸活下来了,却任由那冰冷的刀锋在她娇嫩的女儿躯上留下一条条丑陋的疤痕和雕刻心底那坚韧冰封的深邃。

  夜夜她无法入眠,一合眼便是血***波浪,将她淹没。她每次惊叫着起身,寒冷的北风中交杂着打更的声音,一下一下。凄冷惨白的月光照在战士们沉重的盔甲、带血的刀刃上,反衬着木兰苍白的棱角的脸。

  **一直持续了十多年,很多很多将士战死在沙场,很多很多年后战士们才回到故乡。十多年啊,多少美丽的青春转瞬即逝,多少回忆物是人非。爷娘啊,可还记得当年哀叹木织的不孝女木兰?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改写木兰诗7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最前方依稀看见一位身着盔甲、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正用劲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

  这位归心似箭的女将军就是远近闻名的花木兰。话说十几年前,木兰家中接到可汗征兵作战的军贴。善良、孝顺的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承受征战之苦。木兰——一纤弱的女子,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斗中,她奋勇拼杀,战功赫赫地凯旋归来。面对诱人的功**禄,木兰不为所动,义无返顾地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木兰衣锦还乡的消息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子就沸腾了。村民们脸上都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喜庆,木兰的家人更是喜上眉梢。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木兰的双亲互相挽扶着去迎接闺女的到来,村民也簇拥着去迎接远到而来的**,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而两位老人和村民们的心却比什么时候都烫。听!一阵马啼声由远及近地传来。顿时,道路飞扬起漫天尘埃。突然,这片迷茫中飞出一匹矫健的烈马,花木兰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动情地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爱女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在场的人,无一不被这一场景所感动。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木兰的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望着眼前的这位威武的.将军,真是又惊又喜。“小妹!”“姐姐!”久别的姐妹紧紧地握住双手。“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木兰听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为了给姐姐洗尘,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木兰望着小弟,脸上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木兰却来到了她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木兰脱下战袍,换**美丽的红装,满怀柔情地端坐在镜前,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梳理完毕,木兰轻移莲步,娇羞地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被这位妩媚的佳人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木兰的父亲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木兰见状,挥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令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惊叹之余,众人无不感慨:木兰!木兰啊!真乃一个盖世奇女子也!

  从此,木兰代父出征的故事便传为佳话,流芳百世。

改写木兰诗8

  木兰替父征战

  北魏孝文帝时期。夜黑沉沉地压下,鬼魅得让人害怕,但在郊外城门的执勤队却依然精神抖擞地巡查着。说时迟,那时快,一道亮光划过每一个执勤队员的眼睛,他们随着亮光的方向看去,不由得大吃一惊——一个飞钩!于是,警报响起,可还没等到他们的**前来,城门下就已经聚满了柔然的部队。“他们的先锋部队已经爬上来了!”一位执勤队员大声呼喊,就在这紧急关头,北魏的大批**赶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因柔然的**突然**而龙颜大怒,决定征兵讨伐柔然,令花胡花将军挂帅出征。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但保家卫国义不容辞。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于是,在第十三道军书下发的当天夜晚,木兰小心翼翼地潜入他父亲的房间想把她父亲曾经穿戴过的盔甲偷出,借着皎洁的月光,木兰找到了盔甲,就在她正想退出房外时,她父亲拿着蜡烛站了起来。

  “兰儿,你这是为何?”花胡虽老但那骨子里的将军威严却还未消退。“我??我??”望着疑惑的父亲木兰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我?我想替爹爹去战斗!”“不行!你一个女孩子家干什么打仗?打仗是男人的事,用不着女兵!”花胡听了他女儿的话不禁火冒三丈,说话声音也高了几分。“我??”“我什么我,放下盔甲,给我回房!”木兰还想说些什么却被他父亲的话顶了回去。

  虽被父亲责怪,但木兰替父征战的念头越来越强,于是她一大早就到市集上买了骏马以及各种必需品。当她下午回到家时发现母亲的眼眶红肿,哭过了一场,她急切地问她母亲:“娘,怎么了?”“兰儿啊,你爹再不出征我们家就要被抄了!你那个还未成年的弟弟怎么办呀!”

  “啊?!”木兰失声大叫一声,立刻跑进她父亲的房间找出盔甲穿戴整齐,她不顾母亲的阻拦,骑上马便走了,抛下了身后母亲的叫唤。木兰一口气跑到黄河边,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木兰毕竟是个女儿家啊!可她却擦掉眼泪,暗自发誓:我现在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儿家,而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为了父母,为了国家,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来到军营,木兰谎称自己的父亲年老便委托她前来参战。就在一些将士推举木兰挂帅时,木兰却要从小兵当起。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战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一位面色黑如炭的将军正站在**面前听封“朕念你战功可嘉,统帅有方特赐你为兵部尚书,如何?”“不,**,微臣为国而战已是荣幸之至,但愿**赐微臣一匹千里马,送臣回故乡!”从这声音中不难听出一分女儿家的声音,她就是花木兰!“好!好!好!来人哪,把我的那匹汗血宝马赐给这位花将军!”**不住的点头称赞。“谢

  **!”“爱卿*身,你既然不要做官,那朕就赏你黄金万两以及这些宫廷美酒!你可要在这多住几天,讲讲你们的征战故事!”“**的命令微臣自当听从!”

  骑上宝马,就想快快到家,木兰急切地想到。郊外的小村上听说木兰辞官回家,都开心得不得了,尤其是花氏夫妇,他们俩互相搀扶地走出村口迎接他们的乖女儿。老远就听到了木兰的喊声:“爹、娘,兰儿回来了——”不一会,木兰就来到村口,下马跪在地上:“爹、娘,恕孩儿不孝,十二年未写一封家书回家!你们看,这是**赏赐给我的,为我们光宗耀祖了!”“兰儿,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这些算什么,你才为我们光宗耀祖了!”

  “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木兰的弟弟高兴地磨刀去宰猪羊庆祝,整个村子都浸在欢乐中。木兰走进房间,脱下身上沉重地盔甲,换**以前她穿的衣服走了出去,伴随她回家的伙伴看到木兰竟是个女人,都惊讶地说不出话来。木兰笑呵呵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改写木兰诗9

  随着擂鼓声的嘭嘭响起,马嘶声、马蹄声、金属的碰撞声相继而来……

  风沙席卷着天空,暴雨洗刷着大地。恶战开始了。俯空下看,两个部队如同两条钢铁巨龙搅在一起。

  惨烈的厮杀!一次次鸣金、擂鼓,一次次冲锋、败退;一次次凯旋而归——胜利的欢呼、一次次铩羽而归——失败的哀叹!

  “一场战争下来有多少人无家可归,有多少人亡命天涯,命丧九泉?”花木兰喃喃道,眼角不禁湿润了,“如果没有战争该多好!”

  嘴中嘀咕着,眼前的战争早已千变万化,花木兰不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花木兰知道,统帅之间作战,一步错满盘皆输每一步都是剑走偏锋。为了减少伤亡,让更多的人“完整的”回到家里与妻儿父母团聚,她必须提起精神。

  惨叫声,哭喊声,与哀怨声不绝于耳……

  地上,胡人的骑兵肆意的奔驰着;

  天上,*的弓箭飘逸的飞舞着。

  马刀过,人头落,拉弓引弦人惊亡。

  真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营帐中,木兰飞快的正发布者一道道命令这个时候,不觉间

  暴风雨停了下来,乌云依旧压顶,只是没有了一丝风声……

  “敌袭”——一声尖啸打破了长久的沉静,但是尖啸戛然而止,大本营中乱了起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有的要跑,有的要战,有的要降,渐渐的,渐渐的,部队乱了起来,不再受将领们的管制了。

  随着远处一抹妖艳的血红色绽开时,将士们愤怒了,打不过胡人就算了,人家都打到大本营里来了,将士们顿时沸腾了。可胡人一击即退,马又比咱么的快,想追也追不上,将士们既郁闷又心烦,恨不得冲杀一阵。

  不少人向花木兰请缨出战,想攻打胡人,但直觉告诉花木兰——**必败

  这时一队胡骑冲了过来,也是一击即退,却比往常慢了几步,一队人马立马追上,木兰察觉不对劲,喝令部队回来,可这时的将士们都是拉满弦的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中间是追赶而去

  果不出所料,周围皆是伏兵,将这些将士团团围住

  花木兰见此情景,立刻着装上马,背弓带箭,就要驰马而去,周围将士立马拉住花木兰,言道:“木兰将军您不能去呀!敌方将士十倍于我方,您去也是送死呀!”

  木兰眼神呆滞的望向前方,喃喃道:“可那是我的兵,是我的兄弟呀,他们也有妻儿,他们也有父母呀!”看着那些往日一起喝酒吃饭、举杯同欢的战友们逐渐被淹没着,剩余将士们都心痛不已,木兰脸色苍白的自语道:“死去的将士们,我对不起你们呀…对不起……”

  花木兰在心中默默的哭泣着,一声呐喊充斥在心头“我们**也是人呀!为什么我们有义务去打仗?为什么每一刻昔日同欢与共的兄弟都可能会与自己告别?”那些死去兄弟的面孔一个个从眼前划过,当年共同出征的兄弟、战友。到如今十不存一。就以为战争,多少**离子?多少人家破人亡?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不正是人们的诉说吗?

  生在这个国家是命中注定的,但是成为这国家的**,却是自己决定的。但是生死为什么却……

  为什么**死不足惜?

  为什么我们在战场而你们这些达官贵族却享受天伦之乐

  为什么我们流血流汗就为保护你们这些达官贵族,到了最后你们还逃之夭夭

  人性?天意?人性何在?

  战争,战争……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难道**不为人?

  可悲,可嘲,战争还在继续……

改写木兰诗10

  在寂静的夜里,唯独木兰家的灯还亮着。从屋子里传出一遍又一遍的叹息声。猜想肯定是木兰有心事。娘走过来看了看木兰说:“孩子,你在想什么呢?”木兰摇摇头答道:“没什么,只是昨夜见到**的文稿,征兵栏上有爹的名字。爹爹年迈,又体弱多病,我们家里没有成年的男子,这可如何是好呀……”忽然,她眼里闪过一道兴奋的光芒。木兰看着娘说:“娘,女儿愿意替父从军!”娘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和木兰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出征这天,木兰把自己的头发盘了起来,穿**男儿装,再望望远处,心中不免有些留念。

  与爹娘分手后,木兰没回头望一眼。直至渡过黄河,翻过黑山,才回头,此时早已听不见爹娘的呼唤,也看不到故乡了,战马的嘶鸣却在耳边回荡。

  战场十年的厮杀,对于木兰是那么漫长。战争终于结束了,一切又恢复和*。对立大功的木兰,**欲封她为尚书郎。木兰对着**说:“木兰不要当什么官,只要还乡见爹娘,请**恩准。”**说了一句:“朕答应你,让你还乡见爹娘。”

  木兰骑着马回到了家乡,只见到爹娘和乡亲们都出来纷纷欢迎木兰还乡。木兰一见爹娘,姐姐仔细打扮一番,木兰的弟弟磨着刀,准备杀猪羊呢。木兰笑笑,走进了闺房。

  脱去战袍,穿**旧衣裙,拉下头巾,披起了长发,木兰细心梳理着长发,戴上发饰,出去见她的伙伴。伙伴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注: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原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5)

——《木兰诗》教学设计10篇

《木兰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

  3.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把握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听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首诗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是一**篇叙事民歌,也是一首乐府诗,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又叫汉乐府。秦时有乐府机关,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重建乐府,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把由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

  二:朗读课文,熟能成诵

  1.学生**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师**:这首诗歌的每句有几字?

  点拨:这首乐府民歌以五字句为主,还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骈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不显得呆板。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又有变化,不会形成顺口溜。

  2.朗读诗歌时要注意的特殊字音:

  军帖(ti) 帖(ti同“贴”)花黄

  可汗(kèhán )十二转(zhun )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3.找出每一小节的韵脚,读出诗歌韵味。

  4.划分节奏,有节奏地读课文。

  老师点拨: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五字句划分为二三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七字句划分为二二三节奏);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九字句划分为二四三节奏)

  5.朗读节奏训练,读出文言味道。

  方法:同桌二人一起学习《经典咏流传》中学堂孩童摇头晃脑打节奏,同时在划分节奏处带上延长音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文言韵味。

  6.体会每一小节的朗读语气、语调和语速。

  师问:你觉得每一小节都用同一种语气读吗?每一小节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

  (1)学生**读,边读边体会边讨论,指多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体会。

  (2)师总结点拨:

  第一小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要读得轻快;“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要读的忧愁低缓,“女--叹--息”中间要有延长音。

  第二小节,后四句写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读得铿锵有力,读出木兰的“男儿”气概。

  第三小节要用到连读,四个“买”之间不要停顿,一气呵成,读出木兰临行前紧张而有序的准备过程。两个“旦”字引领的句子之间也不要停顿,读出木兰行军紧急、匆忙,侧面反映战事吃紧。而句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和“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之间要放缓节奏且声音低沉,读出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才能突出木兰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凡人的真实情感。

  第四小节前四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要语速加快,读出战事紧张、战斗激烈的意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要读的低沉、缓慢、悲壮,体现战争的惨烈。

  第五小节要读出对木兰的赞许,特别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更要读出木兰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和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对功**禄的淡泊。

  第六小节要读出喜气洋洋的气氛,特别是“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更要读出那一种欢乐喜庆的氛围。写木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既要读出木兰穿上女儿装时无法掩饰的欣喜之情,更要读出邻家女孩的那种小女儿态。“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要读出伙伴们惊讶的口吻,如果加上瞠目结舌的表情就更形象生动了。

  最后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后这个反问句,更要读出那种得意之感。

  6.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段落与段落之间还有连接的词句?

  点拨:“归”,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这个段落间就不要停顿,要快速连读,才能有一种流水潺潺的感觉,也有一气贯通的畅快之感。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女生、男生分两个声部,接龙式试背诵课文。

  三、师总结: 我们在每一小节读法的讨论中,了解了诗歌内容,也懂得要根据诗歌内容来确定语气、语调、语速的朗读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后学习诗歌时,都能用上这些朗读技巧。

  四、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

  一、观看尚雯婕演唱《经典咏流传·木兰诗》的视频,引入新课。

  二、复习:

  1.**诗句:(1)木兰替父从军的句子是:

  (2)木兰出征前做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3)写木兰不远万里行军急速的句子是:

  (4)写战斗激烈的句子是:

  (5)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时:

  (6)表现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7)写木兰不愿做官的句子是:

  (8)写木兰归家后心兴奋心情的.句子是:

  (9)写家人对木兰深切思念,热烈欢庆她回归的句子是:

  (10)表达赞颂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句子是:

  二,理清故事情节

  1.用一个词概括每段内容:

  学生板书:身份 原因 出征 征战 凯旋 团聚 赞美

  2.哪些内容详,哪些内容略?为什么?

  点拨:作者刻意略写战争,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倦,突出表现主人公木兰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

  问:你喜欢木兰吗?喜欢她的什么?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___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句结果,老师板书:勤劳 善良 孝顺 心系国家 声明大义 英勇善战 淡泊**

  师总结木兰形象:

  木兰不仅是一位女英雄,在**当头、家庭危机时,她深明大义,挺身而出,替父从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英勇善战,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她同时又是个勤劳、善良、孝顺的女孩子,她热爱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身上体现着*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

  她也是个邻家的女孩,她也叹息忧虑,也喜欢“著我旧时裳”,也喜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也喜欢和朋友们开个玩笑:“寻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正是因为以上三点,花木兰才成为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

  四、体会写作特点:

  1、问: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大声读出来,体会它们都用了哪些修辞?

  2、老师讲解:

  (1)排比、对偶、顶针、互文修辞手法的多次使用,使句子朗朗上口,感情充沛,上下连贯,一气呵成。

  2.押韵:几乎句句押韵,使诗歌韵味十足。

  3、具有乐府民歌的特点:开头一问一答,语言质朴明白。

  五、再次齐背诗歌。

  六、作业:把《木兰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对人物和场景做一些描写。

《木兰诗》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能有节奏地诵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和优美。

  3、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赏析人物形象。

  2、对偶和互文的知识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认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试串译课文,解决生字词。

  2预习课后练**,与同学们交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串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试背诵课文。

  课文导入:(2分钟)

  在历史上,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像穆桂英,梁红玉,她们是女中豪杰,而花木兰更是她们的楷模。今节课就让我们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

  文本疏通,整体解析。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不懂的生字词。(5分钟)

  2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有节奏,声音响亮。

  A:指名读,B:集体读。(8分钟)

  3、课文串译。(12分钟)

  4再读课文,思考:(8分钟)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插图,说说全诗可分几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7分钟)

  6、教师小结:略。(2分钟)

  三:布置作业。(1分钟)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继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这两种修辞手法

  引入新课。(5分钟)

  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上节课的背诵《木兰诗》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齐背……

  问题探究,品读赏析。(33分钟)

  1、文章开头从木兰的停机叹息写起,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6分钟)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第3节写了“东……西……南……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3分钟)

  3、第3节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5分钟)

  (认识对偶,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

  4、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5分钟)

  (认识互文的修辞职手法)

  5、试列举课文还有哪些修辞手法。(5分钟)

  6、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7分钟)

  7、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3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通过种种艺术手法造了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布置作业:

  (2分钟)

  完成课后练**、三。

《木兰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文章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学资源及**准备:

  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实现个性化阅读;最后,解决本课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为解决此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故事情节,从中体会文章表现了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接着,让学生找出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

  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抽查背诵:

  请学生举手背诵,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

  二、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

  展评学生日记。

  按照段落顺序,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物品质,运用了对话、动作描写,添加了人物神态等。

  三、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

  (二)思考:

  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描述,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机智勇敢、忠孝两全、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明大义、不慕**等。

  (三)讨论:

  对木兰的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除“征战沙场”略写外,其余详写。

  (四)探究: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用意何在?

  明确:

  1、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详略,以丰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题: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爱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与大家交流。

  学生发言。

《木兰诗》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北朝名歌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的记叙内容,常用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和其语言特点。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常识和常用的字词句的读写、翻译。

  3、熟读并背诵课文,知道课文内容并能大致复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言翻译能力。总结出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爱家爱国**精神。

  4、就文章详略叙述,修辞手法及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人物的传奇性和戏剧性。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的学习和积累。

  2、北朝乐府名歌的叙述内容、语言特征、记叙手法等文学常识的学习和积累。

  3、对于故事情节的梳理,花木兰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文中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学习,详略安排的写作目的及好处。

  2、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利用稍微简短的时间,介绍北朝乐府名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写作特点。

  2、问题法。通过引入式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人物分析、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详略分配对应进行**,就问题的难以程度,选择直接请同学回答或小组讨论后请小组**回答,问题就学生回答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时所注意的是不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和叙述描写脱离并**时间。

  3、朗诵复述法。通过朗读熟悉生词,通过复述大致翻译文章内容

  4、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关于花木兰的绘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直观展示,体会出花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5、课堂练习法。让同学们制作一张花木兰的名片,名片上的内容包括:姓名、生存时代、身份介绍、性格介绍。

  五、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出课文

  向同学们讲述花木兰的故事,但在故事当中将“花木兰”名字隐去用“一位女子”代替。

  **:“有哪位同学知道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是谁吗?“

  回答:”花木兰“

  对回答正确同学进行表扬并引出课文:“恩,很好,故事中的人物正是花木兰。花木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的课本中也有一篇文言文是叙述这位了不起的女子。

  (二)讲授文学常识

  向同学们介绍《木兰诗》选自于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作,和《孔雀东南飞》称为“乐府双壁“

  (三)朗诵课文,清点字词

  请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诵课文,并稍作点评:“大家读得很有力量,但还是要注意一下个别的字词和停顿。”接着播放录音,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在黑板**写重点字词:“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愿为(wèi)市鞍(ān)马、鞍鞯(jiān)、辔(pèi)头、流水鸣溅溅(jiānjiān)、 万里赴戎(róng)机、朔(shuò)气传金柝(tuò)、赏赐百千强(qiáng)、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磨刀霍霍(huòhuò)、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待播音结束后,简单教读以上字词并延伸出课文中的两个成语“磨刀霍霍”“扑朔迷离”。再让同学们结合注释**朗读一遍,边朗读边试着翻译。朗读结束后,让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并逐一解答,**在三到四个句子。若没有同学**,则自行讲述几个重点句子的翻译:“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布置课堂小练习,提出问题,引出人物形象的分析

  1、让同学们结合课文叙述和自己的理解,制作一张花木兰的名片,名片上的内容包括:姓名、生存时代、身份介绍、性格介绍、生*经历。

  2、大概4分钟后,请三个同学朗读自己制作的名片内容,并就其内容分别做相应点评,总结出相似点。

  3、展示花木兰的绘画作品(挑选一些花木兰男儿身骑马作战的作品)

  **:画中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回答:男儿形象,英雄形象,伟大的形象,了不起的战士,勇敢坚强的女子等

  继续展示**动画作品《花木兰》中花木兰女儿身的形象

  **:这作品中的花木兰又是什么样的形象

  回答:漂亮的古代淑女形象,温柔的大家闺秀形象,美丽大方的姑娘等

  就回答再进行**:那为什么这么温柔的淑女要让自己变身成为那么坚韧的男子形象呢,请找出文中的语句来问答该问题

  回答: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得出答案后继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已经决定替父从军了,那在她准备出征之前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送她出征的路上,木兰和木兰的爹娘有什么表现呢,同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回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就回答讲授课本知识,主要针对修辞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比兴、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重点句子的分析,再就木兰认真准备出征的过程引申出木兰重视国家安危,准备为国家做贡献的献身精神。

  讲解完后,继续**:“描写木兰战场生活的语句有哪些?’

  回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就回答进行讲授,说明繁简的处理方式的作用,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讲授结束后继续**:“在这样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同学们按小组讨论说说你们觉得木兰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

  回答:“勇敢,孝顺,爱家爱国,以大局为重,巾帼不让须眉等“

  就个别小组的回答做出总结,并讲授木兰的精神品质和形象特征。

  讲授结束后,继续**:“如果你是花木兰,你当时会怎么做,为什么“

  回答1:“会和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就此回答**:“沙场的生活艰难困苦并且有生命的危险,你为什么还想替父从军呢?”

  回答:“父亲年长家中无大儿、国家形式迫在眉睫等。”

  就此回答让同学们感受木兰孝顺并且忠心为国的爱国**精神并延伸出当时北朝民族人民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回答2:“不会和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就此回答**:“那这样的话,你年长的父亲就要挑起重担了,你会让你的父亲出征吗?”

  回答:“父亲虽年长但也可以担负重任;觉得自己身为女儿不应出征沙场。”

  就此回答对这部分思想的学生进行相应引导并继续**:“如果你是木兰,你会接受天子的赏赐吗?为什么?”

  回答1:“不会接受,自己为国家效力是应该做的而不是为了赏赐。”

  就此回答延伸出木兰不为功**禄,谈薄**的精神

  回答2:“会接受,给家里带去一笔财富;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对此回答不做否认态度,就其接受原因作无褒贬含义的评价。

  该环节结束后,对木兰的整体形象进行总结点明文章主题。

  六、练习

  1、背诵《木兰诗》

  2、以《木兰诗》为基础,写一则小故事。500-600字

  七、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详1、木兰叹息---点明原因,替父从军

  2、出征准备---排比铺陈,繁忙准备

  3、送女出征---恋恋不舍,木兰思亲

  4、木兰归乡---婉拒赏赐,辞官归乡

  5、归家换装---家人欢喜,战友迷惑

  略沙场生活-------英勇杀敌,艰辛顽强

  人物形象

  作为女儿孝顺,顾家,恋家

  作为战士英勇,顽强,坚韧

  作为臣子坦然,淡薄**

《木兰诗》教学设计5

  【学生分析】

  在*,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淡的生活。所以,学习《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

  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

  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讨论: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两处:

  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远征沙场时的思乡心理的描写。远在边塞的木兰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触景生情,想起家中慈爱的双亲,想起家的温暖。

  ⑶ 辞官还家后“著我旧时裳”和“对镜贴花黄”的行为描写。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贴”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一颗爱美、爱生活的心。

  3、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诗中既写出了她的英雄气,更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恶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4、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略。

  四、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指导过程中串入对本诗修辞手法的简要讲解。

  〖教学反馈〗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 惟闻女叹息( )

  ⑵ 问女何所忆( )

  ⑶ 愿为市鞍马( )

  ⑷ 万里赴戎机( )

  ⑸ 策勋十二转( )

  ⑹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⑴ 《木兰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的五言抒情诗,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⑵ “归来见天子”段,突出了木兰不图功**禄的高尚品质。( )

  ⑶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

  ⑷ 《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

  3、用原文填空:

  ① 旦辞爷娘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旦辞黄河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怕,________。

  ② 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③ ________,对镜贴花黄。

  ④ 文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 “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 ”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

  4、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一句与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例⑴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例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例⑶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例⑷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问答题:

  ① 木兰替父出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③ 写出“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段中所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④ 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案例推荐】

  案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 zhù(织布梭子)

  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èi(缰绳 )

  燕山 yān

  胡骑 jì(战马)

  戎机 róng(军事)

  朔气 shuò(北方)

  金柝 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 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 zhuó(穿)

  傍地走 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安能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的1,三的1、3,四的3。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部分

  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1、分析第二部分:

  ⑴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⑵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2、分析第三部分:

  ⑴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⑵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中结束。

  3、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6、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定生活的愿望。

  7、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目标要求:

  1.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

  3.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问题导读单、训练单、拓展单。

  学生:课前做好结构化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自20xx年起,河南商丘每年举办“*商丘木兰文化节”,**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银幕。作为一首民歌,《花木兰》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近花木兰。

  今天我们的**是:确立目标,合作探究,挑战成功。

  二、检查预习。

  检查导读单完成情况。

  老师:1、听取组长的汇报。2、抽查。3、指导解决存在问题。

  期望学生:1、各小组长汇报本组完成情况。2、学生纠错。

  三、朗读诗歌。

  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文意,初步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老师: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2、指导朗读诗歌的语气。

  期望学生:1、小组内讨论用怎样的语气?2、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四、疏通诗意。

  老师:指导个别难懂的词句。

  期望学生:借助工具书诠释全诗。

  (小组互动合作,讨论交流,讲解诗意。)

  五、生成问题。

  整理预习过程中的疑难和疑问,生成问题。

  老师:指导各小组整理、归纳,生成问题。

  期望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

  二、合作探究。

  老师:1、指导学生小组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2、指导学生展示交流,并作出评价。

  期望学生: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深入讨论,广泛交流,达成共识。

  三、展示成果。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评价。

  教师(旁白):现在进入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请**。

  学生:小组**上黑板讲解本组探讨的答案。

  四、训练巩固。

  完成《问题训练单》。

  学生:1、自主完成习题。2、学生小组探讨疑难。

  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慷慨击鼓。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六、布置作业。

  完成《问题测验单》。

  附板书:

  木兰诗

  代父从军深明大义

  踏上征途不畏艰险

  征战沙场英勇善战

  辞封拒赏不慕功名

  返家团聚热爱和*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导读单

  班级:设计者:审核人:

  【查询资讯】

  1.作者简介:《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作。

  2.背景资料:《木兰诗》反映的历史背景当与北魏与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时,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经常骚扰北魏。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到这时才结束了从304年开始的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战乱,*北部重新**。这次战争是进步的,符合人们愿望的'。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北方的战争,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传颂和赞扬。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 朔气() 辔头() 可汗()胡骑()

  金柝()阿姊()燕山()戎机()军帖()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金柝:

  云鬓:

  郭: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双兔傍地走: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找出句中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根据原文填空。

  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3)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5)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5.多读读这首诗,练习背诵。

  小组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问题训练单

  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按示例各举一例。

  (1)借代:

  (2)互文:

  (3)对偶:

  (4)排比:

  二、对诗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容北方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以环境衬托主人公勇敢坚强的性格。

  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北方的寒冷气候,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C.每天夜里站岗放哨,听着打更的声音,受着严寒的**,突出北方战场的苦寒。

  D.形容北方天气的严寒,战斗生活的艰苦,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强。

  三、议一议(分析木兰形象)。

  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又是普通的女性。

  1.诗中那些细节描写了木兰的女英雄形象?

  2.那些细节又描写了她的女性心理?

  3.作者是刻画她英雄形象笔墨多一点,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

  4.这一形象的意义何在?

  四、交流(写作特色)。

  1.这首叙事诗在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三句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你知道是什么吗?

  小组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第10课《花木兰》问题测验单

  班级:设计者:审核人:

  一、翻译下列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二、下列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三、出自这首诗歌第三段的成语是(),其意思是()。

  四、拓展延伸。

  1.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

  2.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你能写出几句描写战争的诗歌吗?

  小组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沫沫

《木兰诗》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能有节奏地诵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和优美。

  3、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赏析人物形象。

  2、对偶和互文的知识以及一些生僻字的认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试串译课文,解决生字词。

  2预习课后练**,与同学们交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串译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试背诵课文。

  课文导入:(2分钟)

  在历史上,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们横刀跃马,慷慨赴难,像穆桂英,梁红玉,她们是女中豪杰,而花木兰更是她们的楷模。今节课就让我们穿透历史的烟云,一睹这位金戈铁马的女英雄吧!

  文本疏通,整体解析。

  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不懂的生字词。(5分钟)

  2朗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有节奏,声音响亮。

  A:指名读,B:集体读。(8分钟)

  3、课文串译。(12分钟)

  4再读课文,思考:(8分钟)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结合插图,说说全诗可分几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7分钟)

  6、教师小结:略。(2分钟)

  三:布置作业。(1分钟)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继续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并认识对偶和互文这两种修辞手法

  引入新课。(5分钟)

  背诵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对文言和诗歌,背诵更是不二法门。上节课的背诵《木兰诗》的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齐背……

  问题探究,品读赏析。(33分钟)

  1、文章开头从木兰的停机叹息写起,写出了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6分钟)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第3节写了“东……西……南……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3分钟)

  3、第3节写“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旦辞……暮宿……不闻……但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5分钟)

  (认识对偶,反复咏叹的修辞手法。)

  4、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5分钟)

  (认识互文的修辞职手法)

  5、试列举课文还有哪些修辞手法。(5分钟)

  6、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7分钟)

  7、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小组讨论)(3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通过种种艺术手法造了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布置作业:

  (2分钟)

  完成课后练**、三。

《木兰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文。

  4、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一读诗歌。

  1、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2、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3、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四、二读诗歌。

  1、诗歌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铺排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5、第四段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明确:“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6、分析第三部分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中结束。

  7、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五、三读诗歌。

  小结木兰形象。

  明确: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六、4读诗歌。

  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七、主题

  明确: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定生活的愿望。

  课外延伸: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八、布置作业: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木兰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4、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首诗

  二、背景解题,认识时代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

  机抒: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èi(缰绳 )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骑: 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著我旧时裳:zhuó(穿)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傍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3、请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4、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走近木兰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时间顺序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板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厚禄)——与亲人(团聚)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探究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之,木兰形象特点: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禄,向往和*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反思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七、课堂小结

  1、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学生查阅资料,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刘胡兰、秋瑾

《木兰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词语读音。

  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燕山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策勋阿姊红妆霍霍帖花黄著鬓

  2、诵读课文,抓住故事情节,品味富有情味的诗歌语言,体会木兰形象及其意义。

  3、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品读过程中,通过再创造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4、体会木兰形象的特点,更加热爱我国古代文化,继承**民族无私质朴、英勇无畏的传统。

  教学重点

  1、把握情节,品读木兰形象的魅力。

  2、多方面理解民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木兰形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的花木兰搬**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预习内容,关于作品出处、北朝民歌知识、《木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等。

  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一般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北魏**期间(386~557)。当时北魏曾与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交战地点。

  3、北魏是鲜卑族人建立的*,鲜卑族当时已经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4、北魏末期时**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品,因此诗中有“东市买骏马”等。

  二、诵读课文

  采取散读、指名分节读等方式,进行字词正音、语句质疑等。

  三、概括情节

  这是一首极富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请你围绕故事,说说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节,并加以精练地概括。

  (第1~3自然段)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4自然段)十年征战

  (第5、6自然段)凯旋而归

  (第7自然段)附文赞颂

  四、朗读、品味语言的情味

  1、朗读第一部分。

  (1)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抓住“叹息”“无所思”“无所忆”体会木兰的神情、心理的变化,与家人关切的神态动作,展示她与亲人的密切关系。

  (2)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一节,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体会木兰的形象特点。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

  2、朗读第二部分。

  体会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通过两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木兰的英雄形象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3、朗读第三部分。

  (1)面对“可汗”之问,木兰答语朴实无华、自然*易,再现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为国效力,毫不居功自傲。

  (2)家人亲切欢迎,木兰恢复女儿妆。要设想出家人迎接的具体图景:理红妆、杀猪宰羊,当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岂止爷娘?姊、弟、乡邻必当一同前往。还要设想木兰家中居室的分布状况。

  (3)木兰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儿情态,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对女儿妆的喜爱。

  4、朗读第四部分。

  表达出歌者对木兰的崇敬感情。

  五、分析木兰形象

  1、想象木兰形象前后的变化。

  (1)参军前的木兰:是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女,*日除织布以外,也练习骑马射箭,“褰裳逐马如卷蓬”;她关心****,体恤父母的艰难;她代父从军,是经过反复深思的。

  (2)参军后的木兰:木兰穿上戎装,横刀跃马,英姿飒爽,与男儿无异。在行军途中,她走马如飞,夜晚宿营,她既思亲又渴望参加战斗,心潮澎湃如黄河流水。在战场上,她左右驰突,剑动而敌奔。在朝廷的庆功会上,她颜色*易,毫无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爱,她只向天子陈述自己唯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边。

  (3)到家以后的木兰:她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她换**女儿装,依旧是父母膝下活泼可爱的女儿。

  2、说说诗歌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结合思考与讨论一)历来对这个人物有不同评论,有人认为木兰**了一种精神力量,她的行动打破了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旧观念;也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位抗御外侮的女英雄;还有人认为木兰是一位具有**民族传统美德的忠孝两全的女子。

  六、体会民歌语言的特点

  说说本诗与以前读过的文人诗歌相比,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

  语言上体现了民歌朴素无华、节奏鲜明、句式**、手法多样等特点。

  全诗用口语写成,生活气息极浓,如“唧唧”“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的运用;“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可汗”这些新词,都是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刻而自然流畅。开头四句自问自答的诗句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为了渲染欢快热闹的气氛,运用了铺叙、排比、对偶、反复等手法详写场面,将故事推向**,增强感染力。

  七、写作练习

  将木兰回家部分改写成记叙文,采用电影语言形式,尽量展现情景。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6)

——木兰诗续写5篇

木兰诗续写1

  只听见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的叹息声,木兰正在屋里织布,可是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轻轻的叹息声。问木兰你在想什么?问木兰你在惦记什么?木兰心里百般难过,却只是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想起昨天晚上看见的征兵文书,知道边疆正在打仗,君主为此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自己也没有兄长,“父亲那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去那么远的地方打仗,身体肯定吃不消!”木兰有些着急。想了一夜,木兰下定决心替代父亲去征战,她匆匆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

  木兰在集市各处购买好了马具。第二天早晨,她虽然万般不舍,却还是告别了父母和亲人,踏**征途。晚上木兰宿营在黄河边,看着黄河滚滚的水流和河边那寂寥的景色,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心里不禁涌起了对父母的思念,可是早已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激射的声音。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木兰在心里想:现在离战场越来越近,一定要打起精神,为国杀敌! 残酷的沙场慢慢地呈现在木兰的眼前,紧张的战场生活便就此开始。她与**一起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如同飞一般的迅速翻过重重山峰。在战场上,她不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北方的寒气中传来刁斗的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一片凄凉。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有的经历了数十年的磨难与拼搏终于凯旋而归

  战士们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中论功行赏。木兰立了战功,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却说:“我不愿做尚书郎,也不要这些赏赐,只希望能够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和父母身边。”天子同意了,为木兰准备了快马,让她回家。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的消息,互相搀扶着到城外等她,希望能早点见到女儿;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十分欣喜,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准备迎接妹妹;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想要杀猪宰羊给姐姐好好庆祝一番。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木兰把家中的门都打开着,坐上自己的'床,想着自己以前的日子。她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自己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贴上花黄,欢喜地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见了她脸上都露出吃惊的神色,不敢相信并肩作战那么多年的木兰竟然是女孩,而木兰的脸上则荡漾着笑容

木兰诗续写2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

  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谢谢你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

  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木兰诗续写3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在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木兰诗续写4

  古道上空传来阵阵战马的嘶鸣。我挥舞着马鞭,奔跑在这崎岖的古道上。回家的感觉,就是爽!路旁的树绿多了,花也开了,处处洋溢着春的生机。

  马儿,快些,在快些,快点回到我的家乡。

  突然,一个熟悉的村庄出现了,哎,那不是我的阿爷阿娘吗?

  我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扑进母亲的怀抱里。呼唤着:“娘,兰儿回来了,您的兰儿回来了!”母亲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片言未吐,却已泣不成声。阿爷也不禁老泪纵横。我搂着双亲,激动万分。爷娘的梁上多了许多皱纹,阿娘的腰也弯了,阿爷住桌个拐棍,我知道那是担心挂念我的。岁月不饶人哪,一晃十多年了。

  还是那个村庄,还是座房子,只是人已经变了许多。

  小小村庄到处彩灯高悬,爆竹声声。姐姐妆扮一新地迎出来,她望着我,又惊又喜。“姐姐!”“小妹!”似乎生疏了,但终于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姐,怎么不见小弟?”“他呀,在忙着呢!”姐姐神秘地指指后院。只到了霍霍的磨刀声,来到后院。阔别10余载,往日的小淘气已长成一个英俊强壮的大小伙子。他正在杀猪宰羊:“报告花将军,一切准备就绪!”望着小弟,我笑开了花。

  堂屋而砂时传来大伙开怀畅饮的笑谈声。我来到了少女时代的闺房。屋里的摆设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台织布机仿佛在述说以往的故事。我赶紧脱下战袍,换**美丽的红装,细心地梳妆打扮起来,十多年了,还没穿过我的红装呢……

  梳理完毕,轻移莲步,来到堂屋。一刹那,大伙儿都惊呆了。一位旧时的伙伴惊喜地对木兰的父亲说:“老爹,没想到您还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闺女!”阿爷爽朗地笑了,对众人道:“你们好好看看,她就是木兰呀!”“什么?”大伙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他们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个妙龄女郎!我拿起宝剑,自如地舞起来。他们才认出我,哈哈!

木兰诗续写5

  “唧唧、唧唧……”本来应该响起的织布声迟迟未来,木兰正坐在织布机前,却听不到一点声音,只有木兰叹息的声音……

  木兰在想什么呢?原来昨日见到军中文告,可汗在大规模地招兵,在招兵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父亲年老,家里没有长子替兵,木兰为了父亲,愿代父亲去出征。

  木兰做好了准备后,与爹娘辞行后,向军营奔去。傍晚,木兰来到了黄河边上,这里早已听不到爹娘呼唤的声音了,木兰飞越了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奔驰万里终于赶赴战场。在战场上,许多将士战死在战场上,木兰却毅然地活了下来,***之后,战争胜利了,将士们才回到故乡。

  将士美回来之后,在朝堂上,天子给将士们记了很多功勋,颁发了许多奖赏,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想要尚书省的官职,只希望能奔驰千里马,送她还故乡。

  爹娘知道女儿回来了,来到外城,迎接木兰;阿姊知道妹妹回来后,整理红妆,迎接木兰;小弟听到姐姐回来了,摸到宰猪又杀羊。木兰回到家里后,脱掉了战时的长袍,换**过去的衣裳,对着窗户梳理头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出门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慌了:在一起相处了这么多年,竟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7)

——《木兰诗》默写题3篇

《木兰诗》默写题1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6.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6、《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用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12、《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5、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富贵功**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6.最能表现木兰做为*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17、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8.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的句子:开 坐 脱 著 当 帖 六句

  19.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0.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默写题2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表现木兰不慕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3.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4.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5.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6.写木兰从军后艰苦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7.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9.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战斗的句子是------------,------------。

  10.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他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答案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8)

——木兰诗的课件

木兰诗的课件1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禄,向往和*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上司,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谨慎机敏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9)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1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 ,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木兰诗故事复述(扩展10)

——《木兰诗》教案菁选

《木兰诗》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案1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指点迷津

  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

  1.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

  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要点小结:第A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B、C、D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附练习:

  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阶级战争**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他们对和* 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的**。

  3.教师示范评析。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前方战事紧张,**征兵,阿爷在册,家中无可征男丁。辗转思索,决心既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宇,一个“替”字,显示了这位女子果敢、坚定的信念。

  4.指导分级选段品读,然后交流。

  5.教师相机点投,形成**要点。

  为突破“诗的剪裁艺术”这一难点,可采用以下步骤:

  ①引导学生明确:本诗的剪裁艺术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

  ③快速默读全诗,整理出故事的基本轮廓:纺线想心事——准备出征——恋别登程——沙场征战——得胜辞行——荣归故里。

  ③把握木兰形象,细心探究:上述各情节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民歌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剪裁?

  ④**学生交流,再归结要领。

  接着是掌握重点:

  1.关于对偶和排比

  ①运用识记法熟知定义要点。

  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

  ②采用比较法辨明差异。对偶和排比容易“错位”。如何辨“明”?应从结构、功能等方面加以比照。

  ③借助例句实际训练。

  例: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该句显然不是对偶。因为两个句子仅字数相等,结构前后相去甚远——“见军帖”是动宾短语,“大点兵”是偏正短语。

  如果要品味排比句的修辞神韵,应在具体语境中选例、析例。

  2.关于习诵

  ①教师示范背诵,以激发学生兴趣。

  ③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如:A.各个击破法(理解各部分,逐步习诵);B.画面再现法(如三、六段,边读边联想情景);C.小组竞赛法(五至六人一组,用“接龙”方法背诵);D.自我检测法(在草稿纸上只写出每句的领头字,自己**地诵读)。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一)《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提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行分析。

  提示:

  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为六段。

  第一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诗的开头四句,先写木兰坐在织布机上停织叹息的情况;接着,用四句问答的形式,自然民间入对征兵之事的叙述,“昨夜见军帖”,可见战事的紧急;“大点兵”可见征兵规模之大,战事的严重。“十二”、“卷卷”,都极言多,表明情势的急迫,父亲被征已不可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组排比句,照应前段,点明叹息的原因。接下去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象。

  第二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

  后面八句,是两组排比句。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第三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前面两句,写一路行军的情况。“万里”一词,显出路程之遥;“关山度若飞”,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

  接着,抓住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读者好像听到了寒风中阵阵的刁斗声,看到了冰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寒光熠。最后两句,前句写战争的激烈,以衬托木兰的骁勇和刚强。十年的征战,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尽管没有正面写怎样战斗,怎样生活,但在战场上战马飞驰的形象,却生动地概括了她十年战斗的生活,表明她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

  第四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因战功卓著,木兰受到天子的接见,被加官晋级,赏赐了数不清的财物。“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同时,也为下面的辞官作了铺垫。

  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第五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爷娘闻女来”,以下三组排比句,写出听到木兰归来的喜讯后,家人的欢欣:父母出迎,姐姐理装,小弟宰猪羊,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开我东阁门”,以下六个排比句,细述木兰归家后的一连串举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凡。

  第六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安排辩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

  “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理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的精神枷锁。而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藏视功名富贵的美富,无情地嘲讽了封建**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意义。

  这首优秀的古代民歌,生动地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质朴、坚强、勇敢、蔑视官爵利禄的古代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时至今日,木兰的形象,还成为广大妇女引以自豪的榜样,成为鼓舞妇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此诗充满传奇色彩,情节曲折,戏剧性强。在选材、组材上注重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很值得我们借鉴。你能指出本诗的详略如何安排吗?

  提示:

  木兰既是普通劳动妇女,又是代父从军驰聘沙场的巾帼英雄,她立战功而不贪荣华富贵,甘愿回故里重过普通妇女的生活,这正是木兰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作者对木兰从军的缘由、惜别、辞官、还家铺叙得不厌其烦。

  作为一个女儿家,和男子一样昼夜兼程奔赴**,那艰难可想而知,作者用两组“旦辞……暮宿(至)……”诗句写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同时连用两句“不闻……但闻……”,巧妙而细腻地刻画出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烘托出人物形象。

  因为诗的重要不在于写战争本身,而在于讴歌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描述出征前的准备只用短短四句,描述战地生活只用六句,既写她跋山涉水、驰聘沙场,又写了战争的残酷及时间长,突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劳功高,从侧面表现人物,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木兰代父从军,凯旋还朝,她不图功**禄,愿回家过耕织生活,表现了她淡泊**的高尚品格。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木兰回乡与家人团聚以及恢复女儿装时的喜悦之情,渲染了热烈的场面,这欢乐的气氛,充分了生活气息。

  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四)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语,请积累本诗的一些重要字词。

  示例:

  1.多音字:

  kě可以 hàn汗水 jiàn四溅

  可 汗 溅

  kè可汗 hán可汗 jiān溅溅

  yàn燕子 zhù著作 qiǎng强大

  燕 著 强 qiǎng勉强

  yān燕山 zhuó穿着 jiàng倔强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3.词语补释: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即“所思何”。所思,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所忆”与此同。

  但闻:只听到。但,只。

  胡骑鸣啾啾:胡人战马啾啾的叫声。胡,古代对北方****的称呼。骑,旧读(jì),这里作“战马”讲。现统读为qí。

  寒光:清冷的月光。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动词,使……驰,这里可译为“骑上”。

  4.重点实词:

  可所亿:思念 有爷名:父亲 市鞍马:买

  戎机:军机,军事 朔气:北方的寒气 百千强:有余

  不用尚书郎:不愿作 扶将:扶持 花黄: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

  提示及答案:诗中屡次提到一些数字,如:“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不过是举个成数,都不能认作确实的数字。这样的运用数字,不拘泥事实,和开头写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结尾吟唱者的话,还有中间的“东市买……北市买……”、“爷娘闻女来……小弟闻……”两节,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木兰诗》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字词。

  2、初步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在师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木兰从军”的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2、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三、教学难点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复述法

  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授课时间:

  六、教具准备: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时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朗读《木兰诗》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花木兰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形象,作为一首民歌,《木兰诗》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木兰诗》,走进花木兰。

  2、明确课时目标(多**展示)

  二、自主学习,前题诊测

  检查预习,学生展示交流: 介绍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作 。北朝民歌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

  何为“乐府诗”?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木兰诗》的重要地位: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机杼 zhù 戎机róng 可汗 ka hán 鞍鞯 jiān 辔头pai

  燕山yān 胡骑jì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 傍地走bàng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一二小节,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⑴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⑵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⑶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⑷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⑴组为“二一二”节拍,⑵组为“二三”节拍,⑶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5、学生分小组展示诗歌朗读。

  二、小组内疏通文意。

  请学生将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找出来写在黑板上。

  【拓展延伸,达标测评】

  检测练习册1、2、3、4。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抄写课下注释。

  2、背诵两个自然段。

《木兰诗》教案3

  复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3、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木兰诗》是一**篇叙事诗,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生活的向往

  2、详略得当的写法

  3、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夸张,比喻,排比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 》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 ) 军帖( )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ān jiān( ) 赴róng( )机 传金tuò( )阿姊(著( )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重点字词解释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

  3、旦辞爷娘去( )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5、关山度若飞( )

  6、朔气传金柝( )

  7、木兰不用尚书郎( )

  8、策勋十二转( )

  9、赏赐百千强( )

  10、出郭相扶将( )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通 译为:

  2、出门看火伴: 通 译为: 重点句子翻译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三)提升练习: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木兰诗》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点与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工具

  多**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情景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

  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木兰诗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小结与作业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生活的向往。

  感悟

《木兰诗》教案5

  【教学目标】

  一、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二、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三、学习本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花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花木兰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她的形象搬**银幕,一时轰动了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花木兰,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

  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 鞍鞯(ān ji.....

  ān ) 辔头(pèi )燕山(yān)鸣溅溅 (jiān ) 鸣....

  啾啾(jiū) 胡骑(jì)戎机(róng) 金柝(tuò) .....

  著(zhuó)装 傍地走(bàng) 朔(shuò)气 旧时裳....(cháng)

  3、对照注释诵读,读准读顺 。

  4、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分析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1、2段,看诗篇如何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

  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下段父母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回答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

  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五、布置作业

  1、生字带拼音抄写三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抽查上一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1、默写生字。

  2、学生齐读全文。

  二、分析第二部分

  1、齐读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

  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三、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中结束。

  四、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五、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木兰诗》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

  【教学**】

  采用多**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素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穆桂英、刘胡兰、杨门女将等)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

  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师:这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字词

  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诵读——走进人物心灵

  (一)【欣赏范读】:《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咱们先欣赏一下名家朗读。听范读是如何处理每段的语速、语调、语气的。

  (二)生齐读课文。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战前准备 奔赴征途

  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

  家人团聚

  赞美木兰

  四、指导诵读(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同时,在串讲的时候注意用一些现代的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① 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 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 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 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 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五【个性朗读】

  1.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

  2.自我点评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木兰的情感世界∕心理活动

  六.走进文本,品读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一)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英雄形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把握的,提示学生多发现木兰的'女性特质,从而更全面的感受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如决定前的焦虑、征途上的思亲、毅然辞官、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扮等,可启发学生充分发掘。)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结:1、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 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4、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的色彩,又真切动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二)师出示图片,学生找出对应的课文情节。(指名声情并茂地感情朗读,以达到背诵)

  七、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而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木兰说什么?(多**投影:“木兰,我想对你说——”)

  2.每一年,**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十***”,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的人物之一。现在,“感动**”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

  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八.师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九.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谨慎机敏

  实际教学操作:在分析木兰形象的时候,让学生多多用成语归纳,并在后半部分提示再归纳几个女性气质的成语。并找出依据。结果学生找出了五六十个成语,***十个是体现女性气质的(蕙质兰心,秀外慧中,巾帼英雄,刚柔并济等等)。课堂气氛很热烈,只是不知道能否做好有效性。

《木兰诗》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情系故乡,热爱和*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又爱国的女性。)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

  对比阅读《陌上桑》,结合修辞分析两篇文章所展现的主角的品质精神。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木兰诗》教案8

  一、 导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木兰诗》的朗读。

  二、 学习朗读

  (一) 听读正音,文通字顺

  学生听录音,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机杼zhù? 金柝tuò? 著zhuò? 傍bàng? 可汗kèhán

  (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注意句读,划出停顿。

  五字句多为2、3停顿,其它的有212、221、223的停顿

  (三) 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学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在模仿诵读。(要求学生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意、神会情,注意抑扬顿挫、轻重舒缓)

  1、 读准重音,关键性的动词要读的响亮,极力表现喜乐之情。如:开、坐、脱、著、理、帖

  2、 注意节奏,掌握语调,根据故事情节来朗读。

  提示:语速能够表现出我们对故事的感受。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自在进入这篇叙事作品,老师要倾听的就是大家的声音。 再读:大声读几段,读出叙事的味道。

  同学们谈谈本诗的感情基调。

  如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应该是热烈的、欢快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对镜贴花黄”,节奏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害羞的心情,末句轻读,为**蓄势。“出门看火伴……不知木兰是女郎”,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拿起笔,趣味朗读

  3、 拿起笔,趣味朗读。

  要求:学生读一节诗,停下来,老师说一句话。老师说三句话后,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每读一节诗,说一句话。

  如:朗读“木兰归家”一段,就完全可以用“情读”展现当时人物之情和当时情景之情。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亲人归来,激动万分,所以这里的画面就是流动组像的,速度是快的。爷娘颤巍巍地相扶着走到村口,虽步履老迈,但也是竭力走快;阿姊在打扮,心情急又想打扮得漂亮;小弟举刀一点不犹豫,恨不得可以马**美味佳肴端至久别的阿姊面前。

  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语气欢欣。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三句要读出木兰急切地想脱下厚重的戎装换上轻盈的红装之情,所以语速自然要快,语气有点儿急;而后三句则要读出木兰换上红装之后的女儿之态,害羞之状,动作都是慢慢的,在回味往昔做女儿的日子,在欣赏自己的女儿之颜呀。梳理云鬓是多么细致呀,粘贴装饰品是多么精心呀。

  ……

  3、读的协奏曲,感知木兰的形象和诗歌主题。

  (1)学生自愿起来个别读,获得成功的喜悦。(自选一段自己认为读得最精彩的小节)

  (2)小组分别读,赛赛哪一组读得最好。在集体活动中获得荣誉感。

  (3)师生合读,再和奏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三、小结

  同学们,诗歌的朗读,重在积累字词,把握语速,体会重点故事情境,加强朗读的感**彩,进一步感受故事和人物形象,在朗读中培养我们的朗读能力。希望大家

《木兰诗》教案9

  教材分析

  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

  (2)采用**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在**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教师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之后以**式展开课堂教学。)

  [**]: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

  [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

  [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作者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木兰踏**征途。

  [**]:是如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

  [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几句展现了木兰从军征途的哪些特点?同时又展现了木兰怎样的情思?

  [明确]:征途遥远,行军神速,木兰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战场,又很深切的思念亲人。

  师:这里既写出了木兰的儿女深情,又展现了她的英雄气概。

  接下来,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木兰的征战生活。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与上文有何联系?

  [明确]:是对上文“旦辞……”八句内容的概括。

  [**]:诗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的军营生活的?

  [明确]:“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展现了木兰军营生活的什么特点?

  [明确]:极其艰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展现了木兰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战争?

  [明确]: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战争。

  [**]:木兰能够胜利归来,展现了她怎样的`英雄形象?

  [明确]:英勇善战。

  [**]: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立功之大的?

  [明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反映了她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不慕**。

  [**]:思乡心切的木兰,急盼与亲人团聚,文中是如何展现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的?

  [明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师:这里通过爷娘姊弟的不同举动,渲染了一种全家团聚的喜庆气氛。

  [**]:回到家中木兰有何表现?

  [明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这反映了她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回家后的喜悦心情,恢复女装的激动心情。

  师:这表现了木兰对和*生活的热爱,对正常生活的向往。

  [**]:最后作者安排了怎样一个戏剧性的场面结束了故事?

  [明确]:“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师:木兰与亲人团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剧色彩,增强了的生动性。

  (让学生**组合,分别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剧。教师把握好尺度。)

  [**]:最后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以兔为喻,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几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

  师:从木兰身上我们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三、归纳木兰的形象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选派**发言,最后教师归纳。

  [归纳]: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热爱和*生活。她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五、课堂讨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从木兰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木兰形象,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选择诗中一段故事情节,改写成现代文,要合理运用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略)

《木兰诗》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 详

  二、(4)十年征战 略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

  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

《木兰诗》教案11

  教学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初一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诵,而且要当堂背下来,不能留到课后。.这首诗尽管长达330字,也要当堂背下来。当堂能背,而且背得准确无误,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设想要点如下:

  一、要启发学生背诵的自觉要求,这主要依靠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如果学生中有人在课前就背了下来,也要请他们作背诵表演,总之,要把课堂上背诵的气氛搞得浓浓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点,加快记诵的速度。这首诗共14节,除“万里”“爷娘”“开我”三节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一节一节地背,再合节为段,就比较容易成诵。诗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间有顶真(又称联珠,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来也有助记诵。

  三、要讲得精当、简练。须知,名篇中词语句的解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严格区分学术研究和教学要求,认定一种解释即可,用不着辨析、征引;分析内容但求具体、贴切,不贴**标签,不用空洞的赞语;修辞常识(如“互文”)也要讲一点,不讲可能产生误会(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四、在水*较高的教学班,可以搞一点鉴赏。

  教学内容和步骤

  A(适用于一般水*)

  一、解题。

  [说明]诗中有多处涉及历史背景,不交代学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讲,既费时又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效果不见得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解题”之名,把这些问题集中起来讲。

  教师讲述要点: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北魏是鲜卑族人的**,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为东魏、西魏,西魏实行府兵制,应征从军的人须自备鞍马、弓箭等物,诗中“东市买骏马”一节即来源于此。

  ⑤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⑥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词

  以下的词语(加点字要求正音)可抄出来,让学生在预习中看注释或,到课上再作检查。下面只注注释中无注音及释义者。

  三、教师及个别学生诵读全诗

  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如只视为教学程式,则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1.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两句转为坚定。

  2.第3段第1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四、诵读练习。

  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教学步骤 是:(1)齐读课文两遍,第二遍分段朗读并归纳各段大意;(2)提示记诵的方法,然后分段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在此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作简要的解释或提示,促使学生加深领悟。

  段意如下:

  1.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1、2段合并)

  2.自备鞍马,从家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

  3.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

  4.入朝受赏,辞官回家。

  5.到家后的欢乐情形。

  6.歌者赞辞。

  记诵要领如下:

  1.歌者赞辞一节易成诵,可以略而不计,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诗中叙故事共用13节,课文分为六段,无妨将1、2段及第4、5段分别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叫节。如此,一段一段地练习记诵,就会容易得多。

  2.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例如:

  “可汗大点兵”一节,反映了当时官情紧急,征兵刻不容缓。父女对话至“从此替爷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节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购鞍马一节,东南西北跑遍,每处只购一物,不是找麻烦,而是要借此烘托木兰的英雄形象。“旦辞”两节不是单纯地写木兰的思亲之情,要着重理解“但闻”所说的内容,想一想黄河声悲壮、燕山胡骑鸣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战场生活一节写法特殊。我国古代诗歌中写战争惨酷场面者不少,\而此篇独写战场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明堂”一节只写天子,而众臣环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问欲”一节有省略,其实是问“愿为尚书郎否’:,这样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兰一节,爷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实不然,姊、弟岂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爷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写诗只能如此,总之,要想得细致一些,才能体会到全家的喜庆情状。木兰开门坐床一节,表现了她对故居的热爱;恢复女儿妆一节,更显出这位*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赞语要跟上文“朔气”两句联系起来看,才能体会此中的韵味,说明木兰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表现得勇敢、坚强,跟其他战士相比,毫无逊色。

  [说明]以上内容也可以设问让学生回答。

  3.每段试读两三遍后就应试背,并用铅笔将背不出或背错了的字句画出来,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体成诵,同桌的同学可以相互检查。

  五、总结全课。

  1.讨论木兰的英雄形象,

  拟用问题导入 :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学生**发言)

  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代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厚禄,而渴望过和*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2.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写法,在民歌中称“赋”,三者合起来,正是所谓“赋、比、兴”——这一点暂时不必讲给学生听。

  (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①复沓,如“问女”两句、“女亦”两句以及“旦辞”两节;②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关于对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诗文中已经有之,但不像后来那样有严格要求,诗中的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工整,系后来文人所加)、“阿爷”两句、“坐我”两句、“脱我”两句、“当窗”两句、“雄兔”两句(以上均不够工整)。

  讲以上修辞**的目的是促进记诵,不宜作发挥。

  3.关于“互文”的解释。

  (1)“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2)“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3)“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六、留作业 :背诵这首诗。

  教学总结:

  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首先,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

  (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

  (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

  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本课时的设计理念,木兰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把“通过课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确定为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比较好。

  (3)注重朗读,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方面,我都认真点评、引导、分析,学生的朗读比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同桌互说,6人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一开始的“温故知新”环节,此环节设计意图是想感悟诗意,检测学生前一节课学习情况和概括能力。不过学生还不在状态,我的调动还不到位。一两个学生后,状态恢复,回答和朗读渐入佳境。

  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到位。只抓木兰形象,忽略分析本诗的语言美、音韵美。并且没能实现在课上讲本诗背诵下来。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师有效的指导,有效的调控,更是学生有效的学习。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学习,这么做,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能够有效的被激发出来。而自己只当**老板,从旁指点,甚至把自己也作为同学们中的一员来参与学习,这样不单起到了**学习的作用,还让学生感到老师非常亲切。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我还要多花心思,继续实践EEPO模式,让课堂变得更扎实,而不只是一个花架子!

《木兰诗》教案12

  一、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难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写生字和拼音,重点注意下列字。

  唧(jī)杼(zhù)可汗(kèhán)

  鞯(jiān)辔(pèi)啾(jiū)溅溅(jiān)

  燕(yān)山柝(tuò)朔(shuò)气

  十二转(zhuǎn)帖(tiē)花黄著(zhuó)我旧时裳

  2.指明3-5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目标展示】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生活的向往。

  【新知研习】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木兰诗》复习材料

  文学常识《木兰诗》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又名《木兰辞》选自南朝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文言词汇①、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3]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女亦”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和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疑难解惑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木兰诗》教学反思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价值不大。

《木兰诗》教案13

  设计说明

  趣味学诗。

  教学目标

  1、在畅谈中,分析木兰形象,理解**女性的多种文学形象,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

  2、在表演中,领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

  3、在诵读中,掌握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铺陈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

  抛砖引玉:同学们都知道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

  这个故事源于今天我们要学的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的一**篇叙事民歌《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创造出来的,学了本文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就“考证木兰身份”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

  二分析木兰的英雄形象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读了之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木兰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热爱祖国的'性格。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禄,向往和*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木兰从军途中思念亲人的心态,可见她也是脆弱的人。木兰回家后对镜贴花黄的娇态,也体现她柔美少女的一面。

  (教师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理解,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引导学生于无形中疏通文意)

  3、引申:在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有像木兰这样令人敬佩的女性?

  学生畅言自己心目中女性偶像事迹。

  4、比较:**文学作品中也有像林黛玉、崔莺莺这样的女性,哪一种更符合你对**女性的定位?

  三、体会情节繁简处理

  1、教师:形象靠情节塑造,这首叙事诗按什么顺序,怎样展开情节的?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

  2、学生填写表格:决定代父从军──准备奔赴战场──艰苦作战数年──归来家人团聚。

  3、学生讨论明确: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为国效力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四、诵读练习

  1、让学生谈谈该如何朗读这首诗歌。

  2、教师指导:

  ⑴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⑵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⑶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⑷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⑸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本句应轻读,为**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F、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

  5、请个别学生读。

  五、作业

  1、背诵本诗。

  2、小组合作将本诗排演成短剧。

  第二课时

  一、表演自编自演的短剧

  二、检查背诵

  三、把握诗歌特点

  1、教师:请说说这首诗与以前学过的古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学生回答中,教师适时点拨:

  ⑴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足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互文句还有哪些?

  ⑵文中的叠声词有何作用?

  ⑶数词有何特点?

  ⑷有哪些对偶句、排比句,有何作用?

  ⑸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

  四、练习巩固(同课后)

  板书

  何所思何所亿

  ↖

  (复沓)东市西市南市北市

  ↖

  (铺陈)百战死十年归

  ↖

  (虚指)东阁门西阁床

  (互文)

《木兰诗》教案14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2、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3、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4、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重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课前预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阅读《学法大视野》“课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础梳理”部分。

  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伤口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感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

  (1)唧唧/复/唧唧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②学生**朗读课文后,个人展示,师生点评。纠正错误之处。

  ③全班齐读。

  2、疏通文意。

  ①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将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小组解决。

  ②师生共同释疑。

  ③教师补充:请同学们观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这两句该如何翻译?你还能在文中找到其他类似的句子吗?找出来,并解释和翻译。

  3、通读全文,概括各段的内容。并根据各段内容口头复述课文内容。

  4、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1、品味诗歌的语言。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④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

《木兰诗》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详

  二、(4)十年征战略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导入新课我就用**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片段,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拉近学生和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另外我设计了多组竞赛题目,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

  一、抓住情节,了解课文

  文言文语言精练,让学生觉得没有现代文的容易理解,学生对花木兰了解甚少,所以上课之初,我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让学生通过对各段故事情节的简述感知到课文的大概内容,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花木兰是一位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女英雄。这是教学的基础。

  二、深化问题,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有学习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在课文的复习中,我设计了一些选择题,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深化,让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有些题目以学生自我感悟诵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诵读有侧重进行指导,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以巩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诵读体会,激发感情

  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就应书声琅琅,情趣浓浓。从学生们学习时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和多种形式的竞赛题目,引导学生去诵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通过在一系列多向互动的情境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让学生通过背诵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朗朗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会运用语言。这一课时的内容挺多,但由于学生积极投入,整堂课感觉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