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6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三年级语文教案是每节课的蓝图。如果没有三年级语文教案,上课时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不能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 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案的反思

  这堂课目标很明确,对例文的利用比较充分,对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得有条理,如何将内容写得生动具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正如我们交流时所说,例文的运用还可以更开放些、更灵活些,不能反过来禁锢了学生的思路,最重要的还有体会例文那种描写人物外貌生动活泼的表达从而学会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很多孩子会落入一个非写得漂亮不可,非面面俱到不可的窠臼,而不是真正抓特点,抓重点,这篇例文在这方面可以突出一下,通过你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领悟。

  另外,课堂上一定要发挥出学生真正的自主性,乐于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有话可说是把作文写得有意思的前提。你们班的学生那么活跃,别公开课就乱了方寸哦~,发挥出你的特长,发挥出你们班孩子的长处,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继续加油!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斩钉截铁敬佩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封建封闭

  借:借口借用借钱

  初:初中初升当初

  渊:深渊渊博

  敬:尊敬敬爱敬礼

  憾:震憾遗憾

  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①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②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②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③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秋天。

  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以秋天为。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教师用语言描绘秋天的天空和秋天的田野、山林、小院的景色)

  同学们,秋天美吗?

  看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绘声绘色说秋天。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观察秋天景物是,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3、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读两位同学描写秋天的月季花的写法(略)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么才能写具体吗?

  三、总观全文明思路。

  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

  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整体到局部 局部到整体 地点转移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寓言二则》教学分析: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

  1、 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 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 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 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编写三年级语文教案可贵的沉默时,一定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案可贵的沉默,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2、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本课文生字、词。(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发生在课堂上事,那么,这堂课上,老师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出示: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已经意识到的东西又是什么?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来好好地学一学这篇课文。

  三、深入学习,感悟情感

  1、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这堂课中,孩子们在情绪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课堂经历了那几种气氛?

  (板书:热闹 沉默 热闹)

  2、课堂出现了两次热闹的场面,他们所体现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3、课文中哪些地方重点描写了这两次看上去一样却蕴涵了不同情感的场面。

  (第一至第九自然段和第十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一个热闹场面的相关内容。

  (1)是什么让课堂产生了第一次热闹的场面?找出相关语句。 (“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2)孩子们的情绪怎样?(兴奋不已)

  (3)自由朗读,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此时的兴奋不已?

  (词语:异口同声 骄傲 神气十足)

  (句子: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神奇十足地左顾右盼。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4)朗读指导。读出孩子们急切回答和引以自豪的心情。 过渡:多幸福的孩子们啊!在他们的课堂上,他们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板书:感受爱)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被他们的情绪所深深地感染,不禁融入了他们的热闹之中。

  4、学习第二个热闹场面的相关内容。

  (1)课堂中有两次热闹,请你们找出描写第二次热闹场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发现了什么?(和第一次的热闹不一样。)

  (2)是什么让这两次热闹的场面有不同之处的?(沉默)

  5、学习沉默的相关内容。

  (1)制造这沉默的是谁?她的目的是什么?(课文第十自然段: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2)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已经意识到的东西”是——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但这“蕴藏在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他们意识到了吗?(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3)话音刚落,教室的气氛发生了变化,而且速度非常快。你从哪个词语能感到变化速度的快?(霎时)

  (4)教室里安静下来。课文是怎样描写安静的场面的?

  (5)(齐读至“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安静片刻)此时,我相信你的内心有个声音在问你自己:“他们在想些什么呀?”

  (6)孩子们一直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眼这些可爱地孩子们——他们地可爱恰恰在那满脸地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三年级语文教案可贵的沉默的反思

  在一次校本课活动中,我抽签执教了《可贵的沉默》一课。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感受人间真情”编排的,《可贵的沉默》讲述了一个贴近生活、令人深思的故事。结束这节课后,我认真整理了课堂实录,冷静地思考,有一些感悟和收获:

  整堂课都是在读文和悟情中进行。通过对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孩子前后不同反映的根源所在,通过读,学生主动理解了沉默的可贵之处,这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谈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学生的反映极其强烈,所谈的内容极其感人,引起了在场的家长以及全体同学的共鸣。李想,这个平日里从不写作业的孩子,在和妈妈说自己的心理话时,动情地哭了……为人母的我听到孩子们那感人至深的话语和稚拙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谁说孩子小不懂事,谁说孩子小不懂事,谁说孩子小不懂感情,谁说孩子小不会善解人意,会的,懂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无论是善于表达的还是不露声色的,他们全懂,全会。这堂课对我对孩子们都是“可贵”的!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教学侧记

  备注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教案(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教学侧记

  备注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 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 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 背诵默写古文。

  3、 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4个字。把词语读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翠鸟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黄鹂、画眉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鸟。

  (课件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翠鸟的外形、活动及对翠鸟的喜爱)

  (二)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组内自学并交流。

  2、集体汇报。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式读、齐读。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的读、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课文读得是否流利。)

  (4)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同学之间做简单地评价。

  (三)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1、默读课文。

  2、提出不懂得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了广播电视塔,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了。在上海,也有一座广播电视塔,她的名字叫“东方明珠”。

  1.出示课题:6东方明珠

  2.指名认读,齐读。

  3.有谁去参观过东方明珠电视塔?你看到些什么?请你介绍一下。

  二.简介“东方明珠”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就是东方明珠塔。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东方明珠

  2.教师简介这就是美丽的上海广播电视塔,也叫“东方明珠”。她在上海的黄浦江边,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从上到下共有11个圆球,就像11个绚丽多彩的明珠。晚上,各种颜色的灯都亮了,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假如前面小朋友讲到,老师可以不重复。)

  3.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看这美丽的广播电视塔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

  (3)老师领读。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

  黄浦江边有东方明珠这脚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像颗明珠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

  (3)齐读

  1.出示生字认读:了、广、方、东、电。

  指名读、齐读

  2.自学课后的书写笔顺。

  3.指导书写。

  (1)分析结构,记忆字型。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学生在三线田字本上写字。(放古筝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话。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3.指名读第二句话。

  (1)“她”指的是谁?(上海广播电视塔)

  (2)第二句话又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叫什么名字?(东方明珠)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那个词也能看出来?(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该怎么读呢?指导读第二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6.尝试背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和美丽的名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自读课文,想想“东方明珠”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课文中把这座塔比成什么?(巨人)(板书:巨人)

  (3)什么样的人才叫巨人?(非常高大的人)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东方明珠塔哪儿像一个巨人呢?(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4.头顶蓝天,脚踩大地会是怎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

  5.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感受。

  师述:这个人站在天和地之间,她真高大呀,多么像一个巨人呀!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座塔真是太高大了,谁来把这一句读一读。

  7.读后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8.尝试背诵。

  过渡:小朋友,到了夜晚,我们来到黄浦江边,再来看这座塔,他又是什么样子呢?

  9.出示多媒体东方明珠的夜景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指名练习说话)

  10.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来把书上描写东方明珠塔夜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11.齐读,指名读。

  12.看图,东方明珠塔上的灯光有那些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五颜六色)

  这些灯光不仅颜色多,而且闪着亮光,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五光十色)

  13.齐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出感情,教师可灵活指导)

  14.讨论:夜晚,你觉得东方明珠塔怎样呢?

  师述:灯光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好看”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美丽)板书:美丽

  15.听老师朗读这句话,学生边听边想象。学生仿读。

  16.我们小朋友想把美丽的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心中吗?

  17.齐背。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讲述:上海广播电视塔既高大又美丽,她高高地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2.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五.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头、地、明、是。

  2. 指名读、齐读

  3. 分析字形

  头: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是:照笔顺提示说笔顺。

  地: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注意右边也字的笔顺。

  明: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字旁,右边是个月。

  4.指导书写。

  5.在书上描红。

  6.在田字格里书写。

  七.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讨感悟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课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出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课文,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

  6.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7.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具有夸父这种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贵,受到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

  1.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这组课文谈感受,学有收获。]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奋力拼搏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1、认识“齿”、“枚”等13个生字,会写“仍”、“使”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总的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本课的11个正字词,13个带拼音的生字,13个不带拼音的生字;

  2、有关邮票、小刀、纸。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很高兴又跟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很喜欢和老师一起上课吧,老师希望这节课我们能合作的更好,共同学习新的知识,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看上面的投影。(师出示“黑便士”的邮票)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邮票

  师:对,这是邮票,是一张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板书:邮票)

  同学们看,这张邮票的图案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像,面值1便士,所以呢,又叫“黑便士”。现在看下面的这张邮票,它是现在常用的邮。老师请小朋友们比较这两枚邮票的四周有什么不同?

  生:现在的邮票有小孔

  师:恩,你们看的真仔细,那你们谁能说说看这些小孔象什么呢?

  生:齿孔

  师:对,这就叫做:齿孔。(板书:齿孔)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齿孔。(生跟读)

  师:大家别看这小小邮票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上课题:的故事)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2、初读生字,认字词,写生字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邮票齿孔是故事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生2:邮票齿孔是怎么样发明的......

  师:恩,小朋友想知道的真多,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翻到第62页轻声细读课文,看看有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生字宝宝,借助拼音朋友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习生字

  师:停,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老师读的真不错,还有谁要读吗?(再指名一位学生读)

  师:恩,你还要棒!现在你看,拼音朋友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小火车读吗?火车火车往哪开呀......

  生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都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你们结合书本相互读给同桌听,有错的地方相帮忙改正。等会请几个小朋友们显示一下你的认字本领。

  生相互读生字

  师:停,(点名)请你认一下老师出示的生字,并帮他们找个除书本上的朋友之外的朋友,行吗?其他的小朋友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生字,划上线!

  生1;生2;

  师:恩,你认得可真准啊。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老师指示--裁和撕)

  生:......

  师:恩,裁字是跟衣服有关系的,所以下面有个衣字,撕是用手的,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现在我们来做个看看,听听,的游戏好吗?看老师示范,看谁能说的有快又准!

  (师动作:拿刀,裁纸,撕纸)

  师:一个城市的名字,英国的首都(生:伦敦)

  师:下面是个字谜,看哪位小朋友的小脑袋动的最快,听好了,九个洞是什么字呀?

  生:究。

  师:借一半扔一半,这个就难多了哦,快动动脑筋好好想想。

  生:仍。

  师:你们真是厉害,一下子就想出来了,比老师快多了呢!好了,小朋友们刚才展示了你们的认字本领,现在就拿出你们的写字功夫,好吗?先拿出书本,翻到第64页,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哪些字要注意什么?

  生1,生2,生3,在他们提的过程中,重复要点,并示范;

  (1)“仍”字,简述要点和笔顺,先写单人旁,然后写右边部分,结构是左窄右宽,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2)便,使字口要扁,撇要先竖,捺要伸展;

  (3)英字撇要出头;式字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美观,看清楚了,别写错哦!

  师:仍字会写了吗?

  生:会

  师:那把书本上有单人旁的字都写好。

  (师巡视个别指导)

  3、朗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是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总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

  (过2分钟)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点名回答,学生意见不统一。(如果学生意见统一,老师作为反问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你们有两种答案,这样好了,分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和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同学分别说出你的理由给小组里的人听听,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

  生四人小组讨论(3分钟,师巡视)

  师:停,我请一些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点名)

  师:你们组是怎么认为的?有几个人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又有几个人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有两种答案的,叫小组里的两个人站起来分别说理由)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说出你的理由!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吗?

  生:那个人想了想,......而且撕得很整齐。//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其他小组发言)

  师:读的非常好,找的真仔细。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的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生:是阿切尔发明的

  师:大家都同意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吗?

  生:同意。

  师:是的,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那位先生只是起了提示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在举动吸引住了,......”一起读。

  ##(学生意见统一)

  师:你们都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吗?

  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师:恩,哪句话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了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他想:要是有......邮票打孔机早出来了。

  师:找的可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一起读。

  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解决的问题:

  1、读通语句,感受阿切尔的问题;

  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要是--如果//假如

  2、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非常--十分//很

  3、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立即--马上//立刻代替

  4、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仍然--依然//还

  朗读课文第一段

  1、问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以前的邮票使用很麻烦呢?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好了,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上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很多的生字//生:我知道了是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生:我知道了邮票的齿孔的故事......

  5、扩展(机动)

  师:我们来看看老师收集的邮票(出示大龙邮票)把书翻到63页,知道这是什么邮票吗?

  自己读一下“我知道”的小知识。这上面的三张都是大龙邮票,欣赏一下!

  师:老师还收集了其他的一些邮票,你们欣赏一下。(邮票欣赏)

  师:(1)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可以收集一些好看的珍贵的邮票,当一个小小的集邮迷。它不仅好看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是集邮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邮票带来,让大家欣赏欣赏你的作品,分享你们的幸福与愉快!

  (2)今天回去后请小朋友们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带齿孔的邮票!

  师:好,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卢秋菊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学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钻石图片,板书钻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说什么?不光漂亮,它还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啊。(板书: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夜里,一位小姑娘抱着空水罐离开了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但,她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三)读与悟第2段

  教师过渡:小姑娘睡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段。

  2、指名提问。(小姑娘醒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齐读文中句子: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4、问题预设: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导学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词。

  5、指名提问。(“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结合表情理解)

  6、齐读。(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问。(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个够,但更想给生病的母亲喝,于是赶回家。)

  教师过渡:小姑娘得到水,想赶紧拿回家,一不小心被一只小狗(绊倒了),水罐掉在了地上,后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

  (四)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把故事读完,并拿出预习表格相互交流。

  题次

  小姑娘把水送给谁

  水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变化

  第一次

  母亲

  有了清澈新鲜的水

  小姑娘孝顺之心

  第二次

  小狗

  银罐

  对小动物的爱心

  第三次

  母女互让

  金罐

  母女之间的爱

  第四次

  路人

  七颗钻石和巨大水源

  博大的爱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填写表格,并相机进行教学。(表格进行超链接,随学生回答进行学习。)

  第一次神奇变化: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教师过渡语:多么神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水罐为什么会变成银的。

  (1)齐读。

  (2)问题预设:为什么小狗要舔净?(回顾第一段,动物焦渴而死,让学生明白水的重要。)

  (3)教师引导:小姑娘只倒了(一点儿水),就一点儿,说明什么?女读-评价-男读

  (4)问题预设:如果小姑娘再不给它喝水,它会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水的珍贵)

  (5)问题预设:如果是小猫、小羊、小鸡她会让水吗?(扩展小动物),说明小姑娘怎么样?(对动物有爱心。)

  (6)让我们带着对动物的这份爱一起读一读。

  (7)出示银水罐图片

  第二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教师过渡:小姑娘抱着银水罐回到家,看到妈妈是什么样子?

  (1)个人读。

  (2)评价(语气虚弱)(再读)

  (3)问题预设:如果没有水母亲会怎么样?那她为什么不喝呢?他们让来让去说明什么?如果是爸爸、奶奶、哥哥,会让吗?这些都是小姑娘的什么人?(亲人)

  教师过渡:是的,这就是亲情之爱。

  (4)师范读:听!

  (5)“一瞬间”是什么意思?再换词。

  (6)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亲情之爱(齐读)。

  (7)出示金水罐

  第三次神奇变化:

  课件内容: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教师过渡: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水,小女孩想喝水想到了什么程度?齐读(文中找: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学生圈出来。)

  (2)“咽”字是多音字,教师带读。

  咽喉(名词)

  咽唾沫(动词)

  (3)“唾沫”轻声词,师教读两遍。

  (4)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你会咽唾沫?(联想饥渴感觉)

  (5)指名读——评价——齐读

  (6)问题预设:即使渴到那种程度,小姑娘还做了什么举动呢?

  (7)小姑娘把生命之水让给了妈妈,让给了小狗,又让给了陌生的(过路人),她总是先想到(别人),却忘了(自己),小姑娘有着一颗( )的心呢?

  先填空,后齐读。

  (10)所以奇迹发生了:齐读(这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1)展示钻石图片,教师过渡: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象征着纯洁和永恒的爱(板画爱心)就像小女孩钻石般的心。

  (12)结合图片教师过渡:(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因为有了清澈又新鲜的水,小花( )。

  (13)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写的句子。

  (14)水对于大自然,对于我们来说多么珍贵啊!童话里还有一种力量更为珍贵,是什么?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感谢童话送给我们一份至善至美的爱,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15)全班起立,把手慢慢举起,齐读(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配乐)

  同学们请坐,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永远地普照人间。《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会我们一个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多读一读自己喜爱的童话,它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具准备:

  1. 自制幻灯片。

  2.准备课外阅读《雨铃铛》一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根据预习提纲,预习课文。包括:认读生字,练读课文,提出问题。

  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指导识字。把你认为容易出错的字讲给大家听。(略)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 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继续参看课后的生字表。

  3. 学生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美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1. 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一读。

  2.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 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 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

  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以下部分可做成幻灯片   读一读,填一填,声音的世界会更丰富。

  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春风_________________,当暖风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水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再次练习朗读课文,并把自己补充的内容加在里面。这就是你和作者合作的一篇作品。

  点评:通过朗读和练习,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语言节奏和魅力,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自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自己的声音世界。

  1. 接着读课文,随着课文一起,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的声音。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声音,你了解了周围的事物。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

  2.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先让学生准备一分钟,再交流讨论。

  3. 学生列举一些和谐美妙的声音:如:演奏的音乐、小孩的哭声是成长的信息、写字的刷刷声是学生发展的脚步声、我们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演奏着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是和谐的声音,和谐的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4. 老师小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把世界编织得如此美妙,是丰富多彩的声音演奏着生活交响曲,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你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

  点评:从课文到生活,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且,在学生的读书和讨论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2、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3、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4、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5、悟

  a、练读(四人为一组)

  b、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c、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d、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e、明理导行:(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情境对话练习:一生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三、积累

  (投影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拓展练习:弯弯的长长的温暖的晶莹的蒙蒙的

  四、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准备“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课后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但这篇课文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因此,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雷锋,他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雷锋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雷锋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现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再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成更美好的明天这一思想思想境界。

  课题: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齐读课题。)

  2、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2、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泥泞脚窝足迹年迈洒下汗滴寻觅终于献出爱心荆棘

  五、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1、读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2、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3、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4、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5、悟

  a、练读(四人为一组)

  b、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c、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d、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e、明理导行:(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情境对话练习:一生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三、积累

  (投影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名句: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拓展练习:弯弯的长长的温暖的晶莹的蒙蒙的

  四、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准备“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课后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但这篇课文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因此,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雷锋,他的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雷锋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雷锋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现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那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再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成更美好的明天这一思想思想境界。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金色草地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三、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

  第二课时一、复习一、二段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a.齐读第4自然段。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三、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四、完成作业:1、 熟记田字格中的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钓”,右边是“勺”,不是“勾”。“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后记:

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6

  金色的草地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